❶ 2010年8月7日22時許,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突降強降雨,導致了嚴重的舟曲「88」特大災害.這種災害是指
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山洪、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等;2010年8月7日22時許,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突降強降雨,導致了嚴重的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災害.
故選:D.
❷ 2010年8月7日,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大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其中飲用水安全在災後重建中占
①將它們溶於水後,D為藍色溶液,其他均為無色溶液,則D中含有銅離子.
②將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澱,繼續滴加沉澱溶解,則C中含有鋁離子,E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③進行焰色反應實驗,只有B、C含有鉀離子,所以E是氫氧化鈉.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過量稀硝酸,A中放出無色氣體,則A中含有碳酸氫根離子,C、D中產生白色沉澱,則C、D中含有硫酸根離子,所以D是硫酸銅,C是硫酸鋁鉀.
⑤將B、D兩溶液混合,未見沉澱或氣體生成,則B是硝酸鉀,所以A是碳酸氫鈉.
(1)通過以上分析知,B、C、D分別是:KNO3、KAl(SO4)2、CuSO4,
故答案為:KNO3、KAl(SO4)2、CuSO4;
(2)A是碳酸氫鈉,E是氫氧化鈉,將含1mol A的溶液與含1mol E的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蒸干後僅得到一種化合物碳酸鈉,故答案為:Na2CO3 ;
(3)鋁離子和少量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澱,氫氧化鋁是兩性氫氧化物,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為:Al3++3OH-═Al(OH)3↓,Al(OH)3+OH-═[Al(OH)4]-,
故答案為:Al3++3OH-═Al(OH)3↓,Al(OH)3+OH-═[Al(OH)4]-;
(4)C中含有鋁離子,鋁離子易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膠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 中的懸浮物而凈水,水解反應方程式為:Al3++3H2O?Al(OH)3(膠體)+3H+,
故答案為:Al3++3H2O?Al(OH)3(膠體)+3H+.
❸ 舟曲縣的社會事業
2003年,舟曲縣獲得州慶50周年文藝匯演獲「集體二等獎」。
2011年,舟曲縣為48個農民書屋配備桌椅、書櫃等辦公閱覽設備。對64處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行了保護申報,其中石門溝茶馬古道遺址被確定為全省「三普」重要新發現之一。「巴寨朝水節」、「東山轉燈節」、「天干吉祥節」、「舟曲擺陣舞」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為省級保護項目。扎實開展了「文化舟曲」建設系列活動,《舟曲縣志》續編、《舟曲史話》及《銘記舟曲》、《震撼龍江》、《洪撼龍江》、《風雨同舟》等文史作品付梓印製。
2011年,舟曲縣為166個行政村配發資源共享設備,全面完成4194套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和210個行政村農村電影數字放映任務。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工程已完成機房前端改造,正在進行網路改造。開通農村調頻廣播站。 2003年,舟曲有各級各類學校數179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獨立初中3所,九年制學校10所,完全小學46所。縣委黨校、縣幼兒園、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電大工作站各1所。校舍總面積達9.39萬平方米。全年在校中小學生23061人,教職工1042人,適齡兒童總數17079人,入學率為98.07%。
2011年,舟曲縣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1%。全面完成41所學校撤並任務。63個教育災後重建項目大部分已完工,義教危改項目前期順利,寄宿制學校大灶增至19個。災後舟曲一中三千多名高中師生千里大轉運至蘭州等地異地辦學,824名高考生實現全部錄取的歷史最好成績,一、二小受損學校3600多名學生集中到縣一中上學。 2003年,舟曲縣有醫療機構26個,醫務人員417人,病床數312張。村級和個體醫療服務站(所)168個,人員168人。兒童計劃免疫入保率100.00%,四苗覆蓋率97.93%。
2011年,舟曲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6.66%,全年共報銷補償住院醫療費647.23萬元。縣醫院綜合樓重建項目完成十層主體,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已竣工投用,201個村級衛生室重建維修工程已完工。
2011年,舟曲縣按人均23元標准投入計生經費304萬元,充實人員27人,配備工作用車24輛,計生率為97.66%,人口自增率為-1.66‰。 200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五十周年華典上,舟曲朵迪舞獲全州第二名。
2005年5月端午,「首屆拉尕山風情旅遊節暨拉尕山莊開業典禮」在景區隆重舉辦,接著,8月30日、投資400萬元的占單大橋,包括通往拉尕山景區的二級油路工程開工典禮在白龍江邊舉行。 拉尕山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藏族服飾光彩奪目、珠搖環佩;格調迥異的藏族羅羅舞、擺陣舞、馬鈴舞,尤其是朵迪舞舒展歡快,已成為舟曲的「縣舞」。
舟曲縣是中國楹聯文化縣,「藏鄉江南楹聯詩詞學會」,屬楹聯詩詞愛好者自願結合的群眾性藝術團體,舟曲縣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歷史悠久,氣候溫和,有「不二揚州」,「藏鄉江南,泉城舟曲」的美譽,有蜚聲隴上的元宵節楹聯燈會,逢年過節、喬遷立房、開業賀喜、婚喪嫁娶,創作、書寫、懸貼楹聯已成為舟曲城鄉群眾千餘年來的一種風俗。 採花節,是舟曲縣博峪鄉藏族群眾的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歷五月初五這天。
節日從五月初四凌晨開始,真正的節日活動是在五月初五舉行。
舟曲元宵楹聯燈會,元宵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歡度此節,各地民俗大同小異,而甘肅省舟曲縣別具一格,獨有特色,素有小揚州、賽揚州之稱的舟曲元宵楹聯燈會,據傳:燈火興隋唐,對聯盛明清。活動主要由楹聯松棚大會、十五廟會、黑十七、十九迎婆婆為主的內容形式組成。
楹聯松棚燈會,在舟曲年小十五大,從正月初八始,縣城四街兩關就組建各自的燈會組織,劃定各家地段,每家負責各自地段的立架、蓬鬆毛兒、掛燈等事宜。每年燈會由同街燈會會員輪流主辦,每晚由各家自己點燃燈(現代用電燈)。至到十九晚,九街燈對列火樹,萬幅書聯綻銀花。家家走橋賞畫,處處觀燈吟聯。
十五廟會,城內外所有寺廟大開山門,供善男信女頂禮膜拜。
黑十七,亦稱黑社火。十月十七晚,燈內只斟少許油,燈亮不到一個時辰即全部熄滅,幼童背著背斗,黑面饃上插根蠟放在背斗底,倒騎驢,由大人牽著在街道下串游戲鬧。並選一個當燈官司老爺,戴破草帽、紅纓帽,手拿破扇,穿一白長衫,狀若清時縣令;乘坐椅,綁在梯子上,由年輕人抬著顛來晃去,敲鑼打鼓,游過街道。意為驅除凶神惡煞,保佑平安。
十九迎婆婆(舟曲稱聖母娘娘為婆婆)迎婆婆是遺留下來的一種帶有濃厚色彩的民俗活動,是整個正月各種活動的高潮,猶如舟曲城的狂歡節。 沙棘,舟曲俗稱反尖刺,主要分布在巴藏、曲瓦、立節、武坪等14個鄉的山地,結果總面積約在6000畝左右,總蓋度30%-60%,年產百噸左右。
柿子,生長在白龍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壩地區,有圓形、四棱形、餅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種,以圓形居多。色鮮味甘,營養豐富,價值僅次於桔、柑。主要分布在城關、江盤、憨班、大川、南峪等鄉。
紋黨,產於鐵壩、博峪等鄉,生長在海拔2000-2600米之間的高山林緣、灌叢稀疏的深溝地帶,有晶黨、散黨、防黨之稱,有野生和家種之別,其根體碩大,肉質飽滿,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經營的大宗葯材之一,遠銷四川、廣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時也出口創外匯。
羊肚菌,別名狼肚采,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濕潤地帶,特別適應在針闊葉林區的草甸、山谷沖積扇、林間空曠地、森林採伐滑道邊生長。羊肚菌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
舟曲小吃,主食為蒸、烙、煮、炸、炒,蒸食類主要有蒸饃、饅頭、花捲、包子、發糕等多種形式。
烙(烤)類烙餅用白面、黑面、玉米面烙者較普遍。用發酵後的面烙制的稱起面饃,花饃饃,似鍋盔。將餅稍烙後在鍋中不斷折疊,形成皺紋稱鍋花饃。
煎餅,多用蕎粉製做,將蕎粉攪成稀糊狀,澆於鍋邊一圈,使之往下流,再用鏟背抹平,烙一兩分鍾即熟。吃法有兩種,一是和餅子一樣切成4塊,卷菜後食用;另一種是將炒好的細條肉、菜與切成條的煎餅混合,謂之炒煎餅。韭餅:在兩張皮面中夾韭菜餡,周邊壓合後烙,塗上菜油,稍烙即熟,吃時,調進辣椒、醋、軟香可口。 燒饃饃。用烙、烤、燒三種方法,將餅稍烙變硬後在大火旁烤一車,然後埋入燙灰中燒熟,脆而可口。
疙瘩兒,用雜面擀的面條叫疙瘩兒,如蕎麵疙瘩兒、燕麥麵疙瘩兒、麥豆麵疙瘩兒面等。雜面面條,均添加炒過的酸菜,佐以腌韭鹹菜或苦根鹹菜食用。
水餃,(扁食)。有瘦豬肉餡、羊肉餡、牛肉餡等,餡內入調料、蔥末。韭菜餃子較普遍,農歷二、三月上市和九月將收市的韭菜做餃子,味美,俗雲:「九月韭,香破口」。餃子形狀有元寶式、半月式。有濕、有干兩種吃法:加湯食用,作臊子,稱水餃。現多將餃子盛盤中,用蘸池就醬、醋、油潑辣子和蒜末食用。
削筋,用蕎面或玉米面和成較硬的面團,用刀削片入鍋,叫蕎面削筋。
麻食子,將和好的面揪成指頭蛋大小面塊,用拇指在案上或草帽上壓搓成筒狀,加酸菜或臊子食用。
雞腸子,用蕎面,青稞面做,揪小面塊,用手在案上搓成圓條,細如雞腸,撈出加蒜泥等調料食用。面片較普遍,有擀麵片,扯麵片
米飯,有三種做法:出米飯、蒸米飯,連鍋米飯。連鍋米飯也稱塌鍋米飯,將米倒在鍋內炒好的菜上,加水煮沸,後抽火燜一陣,味較前兩種更香。過去米飯多用糜子所碾黃米做。
撒食類稠飯、攪團、拌湯等。玉米面稠飯最普遍,一般在飯水中先放入洋芋丁或粟米,煮軟後撒面入鍋,邊撒邊攪動,食時調炒好的酸菜及鹹菜食用。撒面前將酸菜調入飯水中煮沸,撒成的叫菜菜飯。
攪團,近似稠飯,不加米或洋芋,俗話說:「攪團要得好,三百六十攪」。用擀杖快攪,後用勺背用力往鍋底研揉,使其柔韌。玉米面攪團既可盛入酸菜湯中,也可在稠飯上斟上有蒜泥、辣汁的醋蘸著吃。蕎面攪團多蘸蒜吃。
麵茶,即油茶,用大油或菜油將麵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勻、煮沸,多加蔥末、雞蛋,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還倒入清茶。
炸食類多用菜油(菜籽油、胡麻油等)炸做。分甜、咸、素三種。面中揉進大油、雞蛋,加椒水。做甜味在面中加蜜、糖;鹹味分下茶、盤饊、麻花(饊子)、油餅等。下茶寬一寸、長四、五寸,中間分為3股,絞成辮狀。盤饊,將面搓成如筷子粗細的環形條,盤曲彎成馬蹄狀。
炒食類有炒米飯,炒饃饃,炒煎餅等。炒米飯用肉、雞蛋或用油、蔥。
酸菜,日常飲食大多用酸菜做酸菜主要供冬春食用,多在農歷十月用洋根煮做,將洋根礤成細條再加入切碎的「洋」根葉,淘凈略煮,撈入大缸中或木筲中,菜上苫一層桑葉,壓石。一般農戶視家中人數多寡,做一、二缸或二、三缸,供一冬食用,是農家重要的副食。春秋菜多用甘藍葉、蘿卜葉和苦麻等野菜煮做。
鹹菜,有粗細之分,細鹹菜純用韭菜製做。苦根鹹菜,用野菜苦根兒腌制,味道芳香脆嫩。粗鹹菜,主要用包心菜、甘藍根、蘿卜、胡蘿卜、青辣椒切絲混合腌制。另有用白菜心加蒜瓣腌的蒜白菜。
泡菜,以甘藍塊、胡蘿卜、包心菜、豆角、大蒜、蒜葉、黃瓜、萵筍等,用泡菜壇泡製。 肉食以豬肉為主,還有牛、羊、雞、魚等肉類。城鄉年豬屠宰後,大肉剔骨卸成「連兒」,排骨剁為大塊,用鹽、花椒面擦抹,盛筐籃中,待七、八天脫水後掛於屋內,兩、三月後收於缸中,即成臘肉,可久存味色具佳。灠臊子灠臊子約用一頭豬肉的四分之一左右。肥肉先切成大塊約煮半小時,俗稱「緊肉」再切成肉丁,瘦肉生切成丁,將肥、瘦肉丁混合在鍋中炒煉,加鹽、調料,直至肉中水分煉盡,盛壇冷卻儲存,隨時食用。
燒酒(土酒),多用青稞、小麥、高梁等作原料,碾皮除殼煮軟,加曲發酵後,攪拌涼冷後裝入酒缸中封口,半年左右可蒸燒。
黃酒類,按製做和飲用方式分為黃酒和罐罐兒酒(「車頭酒」)。從缸中用淋子虹吸管淋出的叫黃酒,色金黃,一般紅、白喜事用。另將酒粕盛於瓷罐加水煨於火旁,略煮插入竹筒吸飲,具有生津解乏,滋陰壯陽之功效,此為罐罐酒。用紅谷與青稞釀制的黃酒叫「紅谷酒」,可做葯引或滋補酒,味甘甜。
甜酒,有干柿子酒、杷柿子酒兩種。煮酒之法與燒酒、黃酒同,裝缸時在酒醅中加入柿餅或粑柿子,飲用時加涼開水或涼水攪動,飲吃兩便,多為盛夏解渴飲料。甜醅子亦為夏季飲料之一。農村中用過濾蜂蜜的淘蠟水,加酒麴發酵,釀成的酒叫蜂湯酒,也是飲料佳品。
罐罐兒茶,當地農民普遍有喝茶習慣,多喜飲罐罐兒茶,用裝二、三兩水的小陶罐,裝滿茯茶,加水煮,當地農民稱「按茶」。農民勞動前,喝兩三罐兒茶,可保一天不渴不累,精神充沛,幾乎和食物等同重要,一日不可缺少,俗雲:「頭盅土,二盅茶,三盅才是頂呱呱」。按茶,加少許食鹽。
熗罐茶先在罐內加少許食用油,待油熟時加茶葉,蔥段煉炒一陣,再加水煮沸,味美。
酥油茶,冬春之間,用煮沸之茶水(粗茶或茯茶),沖入酥油小碗,可多次沖飲。現平日以沖沏清茶待客。
熱豆腐,「點」豆腐不用石膏,而用天然硝水。豆腐箱內豆漿滾燙,賣豆腐的乘熱用刀切塊盛入碗內。豆腐雪白細嫩,香氣四溢,澆上鮮紅的辣子湯、色、香、味具美,令人一見即饞涎欲滴。辣子汁用菜油澆潑,加蔥、豆豉及各色調料製成。時下,人們早點興上街吃熱豆腐。
洋芋攪團,砸洋芋攪團,先用光滑碩大的洋芋煮熟剝皮,盛在專用木槽中,用木榔頭輕輕揉搓,待洋芋成團則用力夯砸,直至洋芋團變成一整塊。洋芋攪團多配酸菜,苦根兒鹹菜。酸菜用油加蔥、辣子面兒和調料炒成,加水煮沸成為帶漿水的菜湯。苦根鹹菜切細加辣面用熱熟油澆好。先在碗中盛小半碗帶湯的酸菜。再將洋芋團夾成小塊放入碗內食用,攪團柔軟細膩,菜湯酸辣可口。
擀湯麵疙瘩兒,擀湯麵粉用蕎麥加黃豆混合加工而成。食用,手工擀成,用刀切成細面條,佐以辣子酸菜漿水。
❹ 甘肅省舟曲縣的年均氣溫、年降水量是多少
1、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左右。
2、舟曲縣的熱量分布很不均勻,年平均氣溫12.7℃,最熱月平均氣溫23.1℃,極端最高氣溫35.2℃,極端最低氣溫-10.2℃。
數據來源:新華網
舟曲縣簡介: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轄縣,位於甘肅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公元1289年(元二十六年),立西固城軍民千戶所,1949成立西固縣人民政府,1954年設立舟曲行政委員會,1955年改為舟曲縣,1959年1月改名龍迭縣,1962年恢復舟曲縣,舟曲縣地處南秦嶺山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區,氣候屬溫暖帶區,「一江兩河(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貫穿其中,地形地貌復雜,自然災害頻繁。
❺ 舟曲縣屬於哪個城市
舟曲縣屬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管轄.
舟曲縣位於祖國版圖的中心地帶,居於甘肅省南部。全縣轄20個鄉2個鎮、210個行政村,總人口13.53萬人,其中藏族占人口的33%,漢族占人口的67%,土地面積3010平方公里。境內海拔1173米—4500米,縣城海拔1382米。降雨量從河川至高山為400毫米—9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3.1℃,無霜期223天。境內山高谷深,高差懸殊,冬無嚴寒,夏無酷熱,龍江兩岸農耕文化氣息濃郁,有隴上桃花源之風韻.
舟曲縣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縣耕地面積14.35萬畝,草地面積90多萬畝,有林地面積123萬古。產於半山地帶的蕎麥、蠶豆、青稞製成的小雜糧,有葯用滋補價值;盛產的核桃、石榴、葡萄、柿子、花椒等林果,品質優良;香椿、刺五加,蕨萊、烏龍頭等山野菜是純天然蔬菜;紋黨,豬苓、半夏等中葯材遍布高山和半山,被譽為天然的中葯材寶片。境內針葉、闊葉林材質較好,曾是我省優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區之一。目前全縣已發現的礦藏有金、煤、鐵、銅,銻、錳、汞、硅、砷和石灰石、花崗岩、大理石等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非金屬10多種,有辦磚瓦場、陶瓷廠的良好資源條件。鐵合金廠生產的75號硅鐵和縣水泥廠—生產的425號、525號硅酸鹽水泥,品質好,暢銷西北一帶。白龍江及其支流拱壩河、博峪河落差大,沿途地質條件好,白龍江城區流量88立方米/秒,境內水能可開發量共計76萬千瓦,有廣闊的開發價值。同時,這里還有馳名中外的博峪端陽採花節.有巴藏端陽朝水節,有隴上馳名的縣城元霄對聯燈會,有沙灘森林公園。三千里廣袤舟曲大地,是一處亟待開發的動植物和水利、礦產資源寶庫。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舟曲縣的經濟建設有了飛速的發展。在國家扶貧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藏漢群眾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創業精神,努力改善群眾生活生產基本條件,全面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堅持不懈地興修梯田和水利設施,積極發展林果畜牧經濟,創造了「十里山崖一渠水,千方石頭半畝田」的獨有景觀。全縣共建設以石坎田為主的「三田」4.9萬畝,新增和恢復水澆地3萬多畝,興建集雨節灌小水窖7000多眼,集中解決了120多個村的人畜飲水問題,先後共修建縣鄉村公路600多公里,有1200多戶困難群眾住上了嶄新的瓦房。全縣在半山缺柴地區發展太陽灶近萬台,小煤爐逾萬個,使鄉村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住房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全縣完成退耕還林面積3.5萬畝,發展葯材面積1.2萬畝。近兩年來,舟曲縣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招商引資,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有所提高。國家投資8500萬元,使S313線境內的75公里舟曲段全部改造成3—4級公路,交通主動脈煥然一新。農網改造工程投資近億元,使城鄉電力供應狀況從根本上改觀。目前已招商引資簽約建設16座小水電站的協議,引資近3.30億元,開發水能4.79萬千瓦,使境內水電站裝機容量可望達到5.8萬千瓦。縣上徹底改造了城區南街、廣壩濱河路,建起了濱河商貿城和中心廣場,使古老的縣城舊貌換新顏。目前,全縣正在建設花椒、核桃、葯材、洋芋、蠶豆、蔬菜、食用菌、肉牛育肥等八大農業基地,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農業產業化、工業經濟、市場改造五大建設,重點抓水利、礦產、林果、葯材、山野珍品五大資源開發,實行工業興縣戰略,正在努力開創舟曲經濟建設的新局面。
❻ 2010年8月7日晚,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泥石流
泥沙、石塊和水的混合體從山坡頂向下運動過程中,混合體的質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
故答案為:重力勢;動.
❼ 甘南舟曲泥石流災害是怎樣的
2010年8月7日夜,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致使1434人遇難,失蹤331人。舟曲5千米長、500米寬區域被夷為平地。
舟曲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全國「5•12」特大地震的重災縣,也是全國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質災害多發區。此次發生特大山洪地質災害的三眼峪溝、羅家峪溝、硝水溝和寨子溝位於縣城的北部。
8月7日晚11時左右,舟曲縣城東北部山區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達97毫米,持續40多分鍾,引發三眼峪、羅家峪等四條溝系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泥石流長約5千米,平均寬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總體積750萬立方米,流經區域均被夷為平地。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共造成舟曲縣城區1850多間商戶被掩埋或遭受水淹,總面積超過了4.7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2.12億元人民幣。
其中,被泥石流沖毀掩埋650間,面積1.2萬平方米,經濟損失3200萬元人民幣;被洪水淹沒商鋪1200間,面積3.5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1.8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