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成縣觀水麗景物業電話
成縣官水麗景物業的電話你咨詢一一四了
『貳』 水成縣都嘎鎮殺人
水成縣都嘎鎮殺人,是有這事,但具體還要看案件的進展,和警方的調查。
『叄』 成縣雞峰山歷史
雞峰聳翠
一條「天路」直通雞峰山
峰頂的寺院
門樓上的磚雕
清雍正年間的摩崖石刻
雞峰山下盛開的油菜花
從嵋洛峰眺望雞峰山
雞峰山屬西秦嶺余脈,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號稱隴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譽陝、甘、川三省。它位於成縣縣城西南15公里,山勢險峻,松林繁茂。據傳黃帝秦皇漢武都曾登臨此山。
神秘的雞山綿亘逶迤數十里,像是在縣城所在的徽成盆地上起了一道青黛染就的屏風
四月的一天,我們從蘭州出發去往成縣,經巉柳、天定高速到天水,在麥積區的皂郊鎮,前行有兩條路線,可走316國道,從娘娘壩鎮、經徽縣的麻沿鄉、江洛鎮,再到成縣,也可經十天高速,由禮縣、西和到成縣,走哪一條路呢?我們選擇了走高速,禮縣、西和在古時屬西垂之地,這一線不正是秦始皇的老家嗎?
早在去年10月,記者在平涼市華亭縣城西40公里處風景秀麗的蓮花台的古上畤、下畤遺址,探尋兩千多年前秦始皇西巡祭天的千古之謎時,蓮花台的工作人員就開過一個玩笑說,始皇帝在蓮花台祭過天後,他並沒有回返咸陽,而是游興大發,又去成縣的雞峰山爬山了!我們翻看手中的甘肅地形圖,在估測華亭縣到隴南市成縣的直線距離,怎麼都有300多公里吧,秦始皇跑到哪裡干什麼去了?
說到雞峰山,很熟悉,從成縣縣城就能遠遠地看到它黑越越的輪廓,它位於縣城15公里處當地人所說的南山(也就是雞山)的那列山脈中,早聽成縣的文友說,雞山屬於秦嶺山脈之南緣,因其褶皺隆起,山體嚴重斷裂。北坡為斷壁層崖,南坡峰巒疊秀,相對平緩。東有仙人崖,峭壁如削;西有五仙山,奇洞如織。雞峰山是雞山的最高峰,海拔1917米,絕壁通天,險峻異常,為茫茫雞山中部翹起的一座奇峰。因為整座山峰秀美壯麗,林木蔭郁,故有「雞峰聳翠」之美稱,早早地就被列為成縣八景之首。「聳」字讓人想到它不甘平凡,追求峭拔,它周圍的山巒舒緩如蓮花,到它那裡一下子高出一大截,如刀劈斧削,像是直接把華山的斷崖搬到這兒向世人展覽了,當地人對於它的描寫簡潔准確:「奇峰孤聳,直入雲際,狀如雞首」。以前來成縣,多次想要去攀爬,卻都感覺太高望而生畏,這次不能再錯過了。
暮靄沉降時,我們的采訪車終於駛入十天高速的成縣小川到紙坊段,神秘的雞山綿亘逶迤數十里,像是在縣城所在的徽成盆地上起了一道青黛染就的屏風。
枕著纏綿的夜雨入夢,第二天早晨,推開賓館的窗戶,在清冽的晨風中遙望雞峰山的方向,卻發現它完全被遮蔽在雲層之中,暗自擔心不能看見它的全貌,陪同我們登山的當地文友賀朝舉卻是頗為激動,說不定我們可以在山上看見雲海呢。
且不管秦始皇是否登臨過雞峰山,在老百姓眼裡,它的得名帶有鮮明的鄉土氣,傳說天庭里有一隻金雞,因為喜歡同谷山川秀麗,就飛落雞山之巔,每日引頸長鳴,給人間送晨報曉。宋成州知州晁說之《濯羽軒記》的記載則充滿調侃的意味:鳳起於西岐,過鳳縣而縣以鳳名,過鳳凰山而山以鳳凰名,濯羽於百丈潭而潭以鳳凰名,過雞山而誤目為雞,故稱雞山。
把鳳凰看成雞,虧晁知州能想得出來。
站在高聳入雲的「雞冠」之上,衣襟颯颯,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兩三百米落差的懸崖讓人頭暈目眩
沿著曲折的水泥路上山,我們的車開得很慢,害怕一不小心就錯過了沿途的美景。
雞峰山的地貌很有特點,它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層次:上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最底部為溝壩地。
溝壩地有著白牆青瓦的村莊、一旋一旋的梯田,青青麥苗和金黃色的油菜花鋪陳著最明亮的色彩,而在路邊全是葉片油亮碩大的核桃樹,喜鵲拖著它的長尾巴在枝頭跳躍,而在丘陵區域,植被變得茂密異常,像是直接把綠色的浪花潑濺上去。而到山地,山崖露出大片灰色白色的岩層,讓人想到聞名的岩溶地形。
賀朝舉絕對是孔子「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踐行者,他說自己請教過林業上的朋友,雞峰山可謂一個不小的植物王國,他如數家珍,說雞峰山上的野生經濟作物近3000種,隸屬102科,466屬,其中觀賞植物55科,96屬,282種,以北溫帶的植物區系占絕對優勢,針葉樹如華山松、油松、側柏和闊葉樹櫟屬、槭屬、楊屬、柳屬、漆屬等組成森林的主要樹種,並且有熱帶親緣的樹種如臭檀、漆樹、黃櫨、黃連木、欒樹、五味子、獼猴桃、蛇葡萄天蘭星等,還有銀杏、紅豆杉、粗榧、杜仲、鵝耳櫪、白蠟、馬桑和鹿蹄草畫眉及蘭科特有的植物群落。
車行20多分鍾,便來到主峰嵋洛峰之下的停車場,到路邊,隨手指著不同的花葉,聽他來做植物學的解讀,自是興趣盎然。
這時在山的埡口,近處和遠處各有兩道出岫的白雲,像是仙人迎風飄舉的長袖,讓人霎時就有出塵之意。
從停車場往上望,嵋洛峰之孤標卓秀,上面的古建築或空絕依傍屹立於險峰絕頂,或依山倚崖掩映在松竹之間,或跨谷越澗飛架於雲海之上……賀朝舉說,按照北魏摩崖刻石和北宋真宗趙恆時期的碑刻記載,一千多年前,山上寺廟建築和佛教活動已極盛。又據南宋紹興十四年所立碑石《雞山生佛閣碑》載,「里洞之左右有佛像,亦不知始於何時」。此洞即龍洞也。「山巔草莽之間,尊像埋沒,風雨剝蝕,歲月滋久」,「至政和丁酉歲,乃建生佛閣」。
民間也流傳著唐太宗曾登雞山,唐開國功臣尉遲敬德在雞峰山建造佛寺記其事的故事,山上至今有唐王閣遺址。主峰嵋峰的光祥寺就是北宋時所建。這些造型精美的寺廟建築,沿靈官峽、葯王殿、龍洞、二字殿、嵋峪峰一線構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成趣,極為輝煌壯觀。
站在雞峰山高聳入雲的「雞冠」之上,衣襟颯颯,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兩三百米落差的懸崖讓人頭暈目眩、兩股戰戰。遙望縣城方向,山下之景愈小,田畝如同棋局,手幾可掬。而當年的始皇帝登臨此處,他又有著怎樣的心境呢?
秦始皇那次著名的西巡之行,惜墨如金的《史記》,在《秦始皇本紀》只寫了十八個字
秦始皇那次著名的西巡之行,惜墨如金的《史記》,在《秦始皇本紀》中只寫了十八個字:「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的記載,隴西,相當於後來的隴右,包括今天的天水、隴南北部及定西等地。北地,就是現在的平涼、慶陽、固原一帶。回中,在平涼涇川。惟有「雞頭山」地理位置分歧較大,它的方位到底在哪?讓學者們從漢代爭論至今,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在此之前,雞頭山主要有平涼的崆峒山、寶雞的寶雞山、鄭州的神仙洞之說。
早在9年前,在成縣舉行了一次雞峰山旅遊開發的評審研討會,與會的專家提出黃帝、秦始皇登臨的「雞頭山」就是成縣的雞峰山的觀點,引起了熱議。
平涼崆峒在歷史上有許多別名,比如《水經注》說:「笄頭山,大隴山之異名也,或謂之雞頭山。」又比如《魏書·地形志》說:「涇陽有薄落山,涇水出焉。」就是說,在歷史上崆峒山曾經有笄頭山、雞頭山、薄落山等名稱。但「雞頭山」從來就不是崆峒山的主名,難道作為記載重大歷史人物與事件、一字千金的《史記》,會將黃帝訪崆峒這樣重要的史事與一個不佔主導地位的別名之山相提並論?何況如果「崆峒山」就是「雞頭山」,則不會先「西至於崆峒」,再「登雞頭」,將一山記為兩地。顯然「崆峒山」可能是黃帝訪道之山,但或許不是「登雞頭」之山。 陝西寶雞的寶雞山,位於寶雞市區東南方10餘公里處,古稱「陳倉山」、「寶雞山」,或稱「雞山」。寶雞原稱「陳倉」。相傳春秋時,秦文公在此狩獵,獲雌雞,後飛至山上化為石雞,立祠祀為「陳寶」。「得雌者霸,得雄者王」,到秦穆公時果得霸業。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陳倉山復聞神雞啼鳴,聲傳10餘里,皇帝以為這是瑞祥之兆,便下詔改陳倉為「寶雞」。有專家認為,這個「雞山」也不是黃帝、秦始皇「登雞頭」之山。河南鄭州的神仙洞,以溶洞為主體,由「斗龍溝」、「鬼谷」、「雞山」三大中心區域組成。洞內曲徑通幽,泉水肆溢,鍾乳石造型奇特。傳說神仙洞是古代仙人廣成子所居之地,軒轅黃帝曾在此拜求修身之道。很顯然,這里更不是黃帝、秦始皇「登雞頭」之山。
雞峰山並不像我們所揣測的,只是處在隴南山地徽成盆地東南部寂寞的一隅,自古以來,它就位於西秦嶺南麓嘉陵江上游的甘陝川相交而成的金三角區域核心地帶,是長江與黃河重要支流西漢水流域與渭水流域的接壤地,東依秦嶺、西望岷山,沿嘉陵江和西漢水河谷,東可入漢中盆地,西穿米倉山可至武都,南可下成都平原,北越齊壽山山麓可到涇渭重鎮秦州,有著「天地之中」的獨特地理位置。
還有更奇特的觀點:雞峰山的整個山形猶如一座巨大的帝王登基像,切合黃帝以及秦始皇、漢武帝等歷代帝王昭告天下的「登基」之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雞山」既然屬於「太陽金烏之精」,「金雞報曉」就預示著一代新的王朝的誕生。神聖「雞山」之「雞」,當然也就是帝王根基之「基」。古代「雞」與「基」既同音,更同義。故「登雞」,就是象徵著「登基」。遠古的黃帝以及秦始皇、漢武帝等歷代帝王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除了要登「雞山」祭天朝拜之外,也要借自己的「登雞」來宣告皇權的「登基」。是否如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成縣雞山是自然天成的一座「狀如雞首」的「雞頭」之山,符合遠古文獻記載的地理特徵
成縣雞峰山主峰酷似天然帝王登基像,其與身後的山形合在一起,又極像一頂巨大的天然「雞冠」。《酉陽雜俎》載:「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爾雅翼·釋龍》載:「龍……頭上有物如博山,名尺木。無尺木不能升天。」龍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中「天神」的象徵。龍頭上的「尺木」是能夠真正成為登天「神龍」——神仙與帝王的標志。尺木為「雞冠」形,也就是「皇冠」形。所以後世歷代帝王「登基」之時,都要戴上一頂「皇冠」,以表示自己擁有了「尺木」,成為了可以登天的「神龍」。遠古的黃帝以及秦始皇、漢武帝等都將自己視為「神龍」的血緣後裔,當然也要在昭告「登基」之時,顯示自己已經擁有了「尺木」。
另外,成縣雞峰山所在的成縣地區,整個地形地貌就像一隻巨大的天然「神雞」。雞峰山就是這只巨大的天然「神雞」的「雞首」。這也許是一種地理巧合,但也不能排除其間所蘊藏的神秘的文化聯系。黃帝及秦始皇等帝王選擇成縣雞山祭天朝拜,很可能就隱含著這方面的因素。
中華民族的「創世紀」觀念就是「盤古開天地」。而「盤古開天地」最為原始的起源就是「渾沌如雞子」:人類的生命與文明都來源於「雞子」。因此,深受遠古文明影響,信仰天地神靈,極力要與「上天」溝通,想獲得永恆生命與萬世皇權秘訣的古代帝王們,每逢大戰得勝、開國立邦、先祖生誕等重大時刻,必然要登上最能與「天神」接近的神山進行祭天朝拜。而與「雞子」有關的雞頭形狀的山,當然也就成為歷代帝王祭天朝拜的首選之山。
成縣雞山是自然天成的一座「狀如雞首」的「雞頭」之山,符合遠古文獻記載的地理特徵。
支持成州雞峰山就是雞頭山的觀點也不絕於史書,唐代的張守節著的《史記正義》上首先說明了隴西和北地的地理范疇:「隴西,今隴右;北地,今寧州也。」關於「雞頭山」,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雲:回中宮在岐州雍縣西四十里。』言始皇欲西巡隴西之北,從咸陽向西北出寧州,西南行至成州,出雞頭山,東還,過岐州回中宮。」
讓人感到有趣的是,與秦始皇實現統一後第一次出巡相對應,按照史記的記載,一百多年之後,漢武帝也來到隴西北地轉了一圈,元鼎五年(前112年)「始巡郡國」,他出巡,幾乎完全遵行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西巡的舊跡。如果秦始皇來過成縣的雞峰山之外,那麼漢武帝也自然來過。如果黃帝、秦始皇、漢武帝都來登雞峰山,這個場面想起來都讓人瞠目結舌。
似乎是不想讓成縣雞峰山專美,鄰近的西和縣的學者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版《西和縣志》就認為雞頭山就是西和縣的塔子山:秦始皇西巡的目的主要是祭祖。近年來,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的發現,已經完全證實了史書記載秦人故地秦國故都在今天的隴南、天水交界的西漢水上游地區,即古西垂、西縣之地。這里有秦國的先祖宗廟及陵墓,也有祭天所用「西畤」等。成縣雞峰山之名,屬於後起,況且距離禮縣大堡山西垂故地較遠,在兩千年前的秦始皇時代,不會有皇帝無緣無故去登臨游覽之可能。當時雖然也有泰山封禪的活動,但是,成縣雞峰山與先秦時就遠遠馳名的泰山不可相比。西和「雞頭山」雖然當時也不一定很馳名,但它處於西垂故地中心地區,又是交通要道上的必經之處。秦始皇是從「雞頭道」途經「雞頭山」來到西垂祖地的。
『肆』 成縣黃渚鎮的媒體報道
2010年8月12日持續的強降雨造成隴南市成縣、禮縣等9個縣區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多處交通路段水毀中斷,電力通訊中斷,機關單位、廠礦企業和居民住房進水或倒塌,造成重大生命和財產損失。
13日下午5點,記者趕赴隴南市受災最重的成縣黃渚鎮。由於沿途道路毀壞嚴重,幾經波折,經過驅車和徒步相結合,終於在14日中午12時30分到達了黃渚鎮。
盡管已經對災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但眼前的情景還是讓記者吃了一驚。只見被洪水從山上沖下來的樹木殘骸、石塊以及被沖毀的房屋木料在鎮子的街道上形成了厚度達1米的淤積帶,幾乎貫穿整個城鎮。山上流下的洪水發出「轟轟」的咆哮聲,穿過已面目全非的排洪溝沖進東河。黃渚鎮的房屋大部分被洪水損壞,相當一部分直接被洪水攜帶的石塊、樹木打穿。
在黃渚鎮黃渚村,記者看到,整個村子的房屋被淤泥埋了大半截,房屋的屋檐和房頂上仍然有洪水沖刷過的痕跡。記者透過一些房屋的窗戶看到,房間內被淤泥充塞,裡面的傢具被掀得亂七八糟,有些已經被打爛。村子旁邊3米深的排洪溝整個被樹干、石塊等雜物填滿,高出路面2米多。
流經黃渚鎮的東河西岸的王石村,是黃渚鎮受災最嚴重的村子之一。整個村子被山洪帶下來的石頭充塞,厚的地方達3至4米,已經找不到路。淤泥沖進居民家裡,將整個房子掩埋了1米多,家裡物品幾乎全部毀壞。村民王誠說,家裡已經沒有任何吃的,靠外面的親戚進來給帶點吃的,更嚴重的是沒有水喝。
據了解,整個黃渚鎮通訊全部中斷,飲用水中斷。通往黃渚鎮的道路已打通,但交通保障脆弱,時斷時續,搶通的路段由於有積水,不時被車輛壓壞,救災車輛嚴重積壓。
在通往黃渚鎮的路上,記者看到,沿途的拌料場、莊稼等被洪水沖的一團糟,大量的莊稼和廠礦企業里的物品被沖到河床上,國道215徽縣段靠洛河的路基多處被洪水沖走,道路中斷嚴重。成隊的黃渚鎮群眾徒步從鎮里趕出來,往裡用背箱運送方便麵、礦泉水等生活必須物資。從黃渚鎮出來購買物資的馬秀雲告訴記者,鎮里的一些青壯年只好徒步3個多小時走出來,給裡面的老人、孩子弄吃的。
成縣gov-ern-ment部門介紹,「8·12」特大暴雨災害已造成成縣20人死亡(其中黃渚鎮死亡16人),51人失蹤。153人受傷,重傷22人。通往受災最重的黃渚鎮災區道路已基本打通,救災急需的物資已開始向災區運輸,已有500多名解放軍官兵進入黃渚鎮災區,18名重傷員轉入成縣縣醫院救治。天水衛生救援隊21人和成縣衛生隊5人已趕赴黃渚災區開展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
『伍』 甘肅隴南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隴南行政中心搬遷引起的事件
1、行政中心的含義行政中心,也稱政治中心、政務中心(這個概念稍小些)等,簡而言之,是指某個行政區劃內最高政府職能的集合或者總稱,根據行政區劃范圍的大小,有不同的稱呼。我國實行5級政府管理體系,國家級行政中心稱為首都,我國的首都駐地是北京市;省區級行政區劃行政中心稱為省會;市州級稱為市或州府;縣級稱為市或縣城;鄉鎮級一般稱為鄉集鎮或建制鎮。和許多國家相比,我國的政府多出一級,現在我國在局部地區正在試行「省管縣」,即省直轄縣。
2、隴南市行政中心的歷史和現實隴南市現轄1區8縣,僅有的一個區是武都區,也是隴南市政府駐地,即行政中心所在地。但隴南市設立地級市的時間並不長,2004年元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隴南地區和武都縣,設立隴南市,武都縣更名為武都區,為隴南市人民政府駐地。從實際操作來看,撤地建市之後,並沒有修建新的市政府辦公樓,僅僅是把原來行政公署的牌子換成隴南市政府和其它機構。從以上可以看出,隴南市和武都區的歷史都不是很長,那麼在此之前是哪種管理體制呢?
隴南市設市之前稱為隴南地區,由甘肅省政府派遣行政專員管理,行政專員常駐地稱為行政公署,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公署並非一級政府,僅僅是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代為管理當地事宜,隴南市設市之前行政公署所在地是武都縣。解放以來,武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武都專區(含若干縣)行政督察公署所在地,但在1958年4月,武都專區撤銷,並入天水專區。1961年11月,武都專區恢復。1985年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武都地區更名為隴南地區,行政公署遷駐成縣,但由於歷史原因,實際並未搬遷,有部分省市直機關搬遷至成縣,行政公署依舊駐武都縣,直至2004年隴南撤地建市。
3、隴南行政中心提議搬遷的背景和過程3.1 背景和程序隴南行政中心搬遷為何舊事重提呢?根據一些反對搬遷的網友的說法,早在5.12大地震之前的3月份,就在民間有隴南市搬遷至成縣的傳說,當然,應該相信這只是一個傳說,因為如果是事實的話,那隻能說是某些人好大喜功。
根據筆者掌握的有據可查的資料,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應該是在5.12之後。但無論如何,總有一個最先提到行政中心需要搬遷的人,這個人是誰呢?不知道!按照市級行政中心搬遷的一般程序,應該是由當地政府組織相關材料,形成報告之後送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審核,審核通過之後,向國務院打報告,申請搬遷,一般國務院會派遣專家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論做出決定。
根據以上程序,首先是自下而上的申請,然後是自上而下的審核和審批,也就是說,一般意義上,提出行政中心搬遷的始作俑者應該是地方政府。
那麼,有沒有例外呢?應該說是有的,即所謂不可抗拒因素。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之前,我國行政區劃變動異常頻繁,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下級政府和部門只是忠實的執行者。但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經過30年的發展,早已今非昔比了,行政區劃的調整也變的異常慎重,強調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和科學合理,在這種情況下,自1985年以來,甘肅省基本沒有大范圍的行政區劃調整,只有按部就班的撤地建市。也就是說,在強調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一直沒有碰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
3.2 過程因此,5.12大地震成為了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的一個契機,一個「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果說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已經被國務院「批復」,那麼,肯定存在一個報告,至於這個報告是由哪一級政府部門組織形成的,不得而知。
據蘭州晚報報道,日前,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立了隴南市行政中心災後遷建評估專家委員會。蘭大資源環境學院院長王乃昂教授、經濟學院院長高新才教授分任該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就隴南市級行政中心災後異地遷建事宜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實地調研與分析評估工作。經過3次會議討論,現已形成隴南市級行政中心災後異地遷建專家評估報告,上報國務院審批。
這則消息絕大部分的真實性勿需懷疑,但國務院絕對不會批復一個專家委員會的技術報告,充其量,這個報告只能作為一個主報告的附件。也就是說,有一份由政府組織編寫的正式申請報告,等待或者已經被國務院批復、否決了。
4、隴南行政中心搬遷的依據那麼,申請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的主要依據是什麼呢?熟悉隴南市的人都很清楚,從隴南市域范圍內看,行政中心搬遷的目的地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縣。成縣和武都比較,到底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呢?應該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4.1 人地關系凡是去過武都的人都知道,武都是一個典型的帶狀河谷城市,受到「兩山夾一川」的地理條件限制,主要建設集中在白龍江北岸的階地上,在這個不足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現在容納著大約7萬人,按照一般城市的容量,人口超出1倍有餘。而且建設比較混亂,道路不成系統,周邊山體綠化狀況也較差。總而言之,現狀的武都城區整體建設管理水平都處於比較落後的局面,由此而直接導出的一個結論是,這不像一個地級市。事實上,這句話很多人都說過,包括部分武都區人民。反觀成縣,則正好相反,成縣的規模並不比武都大,但是用地方正規整,建設狀況也遠勝於武都,周邊山體植被良好,環境優美,城市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4.2 災害影響武都城區地處秦嶺山系,介於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單元之間,位於西秦嶺緯向構造帶與武都「山」字型構造體系交匯處,地層破碎,地質構造活動強烈,地質災害活動頻繁,是我國四大滑坡、泥石流密集區之一,也是甘肅省省受地震、泥石流、滑坡危害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武都是我國地震多發區之一,設防烈度為7—8度。除5.12外,武都區歷史上地震較多、震級較強,破壞嚴重。根據《隴南地區地震目錄》,武都地區發生過多次強震。由此可見,武都城區一貫存在發生強震的可能性,同時,由於兩山之間極窄,強震後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極大,將會嚴重威脅人民全中的生命財產安全。
從泥石流災害來看,城市未來建設用地范圍之內,白龍江兩岸泥石流溝總數達59條。如此嚴重的災害,本質原因是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是我國著名的災害嚴重地區;其次是受歷史影響,周邊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同時,由於武都城市發展較為落後,無法擔負巨額的災害治理費用,城市許多地段都處於對災害不設防的困境。因此,武都所面臨的災害,雖然存在治理的可能性,但代價高昂,而且隱患永遠無法排除,因此,武都城區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成縣基本沒有什麼自然災害,因此即使發生地震,成縣也幾乎沒有次生自然災害。而次生自然災害正是武都的最大隱患。
4.3 城市功能由於武都是市政府所在地,因此,在隴南市域范圍內起作用的主要是行政中心職能;從產業來看,武都區三次產業結構比約為28:17:55,從中可以看出,第二產業發展明顯滯後,武都城市僅有少量的農副產品初加工產業;從商貿物流業分析,擔負隴南市南部物流商貿中心。綜合來看,除行政中心職能外,武都城市主要擔負武都區范圍之內的中心功能。
從隴南市域范圍來看,隴南市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最好的是徽成盆地,而且發展的基礎和後勁都遠遠超過武都,武都城市第二產業的發展滯後,使城市在總體功能上嚴重缺失,帶動隴南全市發展的作用非常有限,產業功能的明顯缺失,甚至很長時間內無法彌補,是武都城市發展最大的制約瓶頸和門檻之一。
因此,武都城市的發展應當重新審視,從市域范圍內重新定位,從自身發展的要求重新整合,實事求是地制定科學、合理、因地制宜的發展計劃。
4.4 交通分析從目前來看,武都區和成縣對外交通水平相當,甚至武都略高一籌,兩地均無航空和鐵路;從規劃來看,目前有在成縣建設支線機場的意向;蘭渝鐵路干線,蘭海高速公路干線均通過武都,而成縣僅有支線和連接線通過,建設時序上也落後於武都。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蘭渝鐵路干線已經動工,而蘭海高速公路武都段雖然舉行了開工典禮,卻遲遲沒有動工,如果行政中心搬遷,不排除改線的可能性。
因此,武都和成縣對外交通聯系,從可預期的時間段來看,依然是基本相當。
以上幾點應該是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的主要依據,而且主要是站在隴南全市(1區8縣)的整體發展來考慮的。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總有正反兩面,如果搬遷只有好處,1985年行政公署為什麼沒有實際搬遷呢?武都為什麼會發生上訪甚至沖擊事件呢?
5、圍繞隴南行政中心搬遷的利益紛爭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除了武都區發生上訪沖擊事件外,隴南其他縣並沒有什麼動靜。因為隴南市政府並不只是管轄武都區,而是管轄全市1區8縣。那麼,除了因為隴南最高行政管理機構自古到今多數時間駐扎在武都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使武都區有人反對搬遷呢?當然有,而且只能是利益原因。一旦涉及到利益,任何問題都會變得嚴峻起來,甚至演化為社會和政治問題。
『陸』 隴南八縣的經濟排名情況是什麼樣的
預計今年隴南各縣區
按總量:徽縣-武都-成縣-西和-文縣-禮縣-康縣-宕昌-兩當
按人均:徽縣-成縣-兩當-武都-西和-文縣-康縣-禮縣-宕昌
西和,禮縣,武都算是人口大縣,所以人均下來就少一些,成縣近幾年發展有些慢,武都有市政府駐地的優勢,發展最快,徽縣、成縣、兩當算是自然條件最好且人少的縣,發展起來比較容易,康縣、宕昌多山,交通不便。
所以現在隴南前三基本就是武都、徽縣、成縣在競爭,其他縣差距較大。
給你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
全市累計完成財政收入達92451萬元,同比增長67.38%。完成較多的為成縣、徽縣和武都區,分別是15319萬元、21275萬元和15704萬元;
從上數據可以看出三縣財政收入佔了全市56%以上,其餘六縣分享不到44%。西和在隴南算是中游水平,不論是從總量還是人均來說,至少有西成鉛鋅礦帶,這可是全國第二大鉛鋅基地哦!
『柒』 隴南(成縣)看風水哪家好
阿彌陀佛!貧道鑽研風水研究幾十年,他日即將論證得道,小小地段不足掛齒,只因公務繁忙無暇來替閣下一觀山水,只能在此默默的祝福了,保你一路平安,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