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在山西長治襄垣縣一個大山下面開個泉水廠了,第一步該去啥的單位化驗水呢
我想應該到縣或市的防疫部門(防疫站)的檢驗科去化驗,到自來屮公司也有撿驗水質的,但他是為本么司監瀏水質的,出具的撿報告權威性不高,還是咨詢一下吧。
② 襄垣縣的建制沿革
夏朝時,襄垣屬冀州。
商初屬上黨國,後並入黎國。
西周時期,復屬上黨國。
春秋時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地屬魯大夫黨氏食邑,後被赤狄所奪,地歸潞子嬰兒國。周定王十三年晉景公滅赤狄,地歸晉公族食邑。周敬王十二年行政區調整後,地屬平陽。戰國時期,周貞定王十四年,歸晉侯趙襄子領地。襄子築城於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襄垣。周安王姬嬌二十六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韓首置上黨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秦伐韓,割斷上黨與韓都聯系,上黨守馮亭以郡歸趙,地又屬趙。趙王遷十四年,趙被秦滅,地歸秦轄。秦朝時期,置襄垣縣屬上黨郡。二世胡亥二年為戰國七雄之餘魏王豹所據。西漢新王莽始建國元年,改襄垣為上黨亭。
東漢光武建武元年,易亭為縣,復稱襄垣,屬並州上黨郡。東漢建武四年,屬匈奴族郝散領地。
西晉永嘉二年,劉琨遷都尉張倚領上黨據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帶)築安民城。東晉咸和三年,為後趙石勒轄地。昇平二年,上黨郡治安民城,地屬前燕。太和,五符堅滅燕,地屬後秦。太元十一年,地歸後燕。太元十九年,北魏割上黨置襄垣郡,領屯留、長子、壺關、寄氏、樂陽五縣。北魏泰常五年,廢郡復縣,屬鄉郡。北魏建義元年,復治襄垣郡,領五原、建義、刈陵、襄垣四縣,屬並州。
北齊廢郡為縣。
北周宣政元年改襄垣為潞州,開皇三年罷州。十六年於襄垣置韓州,隋大業初罷州為縣,屬上黨郡。唐武德初,復置韓州於襄垣,因漳水浸城,築新城於甘水之南(今址)。領襄垣、銅 、黎城、涉縣、武鄉等五縣。貞觀十七年廢韓州,以縣屬潞州。五代時期,梁開平三年,地屬梁。龍德三年屬五代唐。清泰三年屬五代晉。天福十二年,屬五代漢。乾祐三年,屬五代周。宋太平興國二年,屬隆德軍,後屬隆德府。靖康初,屬金河東路潞州屬縣。元至元八年,廢屯留縣並入襄垣,為潞州轄縣。至元十五年屯留、襄垣分置。明嘉靖八年,襄垣屬潞安府。民國元年(1912),襄垣直屬山西省。
民國三年(1914),屬冀寧道。
民國六年(1917)廢道歸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山西在省、縣間設政治區(稱行政專員公署)襄垣屬第三政治區(政治區設沁縣)轄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屬太行區第二辦事處轄縣。
民國三十年(1941)8月,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太行二專署轄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6月歸太行二專區轄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9月,屬華北人民政府太行二專區轄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5月,屬左權專區轄縣。同年8月改屬山西省長治專區轄縣。1954年5月,屬晉東南專區轄縣。
1958年9月,襄垣與沁縣合並,改稱襄沁縣,後又與沁源合並,又稱沁縣。
1959年9月,三縣分治,襄垣仍為晉東南專區屬縣。
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襄垣改屬長治市轄。
③ 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的由來
襄垣縣城建於戰國時期,由趙襄子在此築城而得名,至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無疑是一座古城。經歷了歷史滄桑的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從1996年起,連續改造拓寬了太行路、新建路、迎賓街,建起了廣場花園和縣城公園,硬化了城內50條巷道,建成60個高標准園林式單位.
境內地勢東西高,中間低。東部及西北部山巒重疊,溝壑交錯。東部偉回山海拔 1728 米,是全縣制高點。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其中間有盆地,以襄垣盆地最大,這里村莊集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該縣的主要糧棉產區。本境主要河流有北漳河和西漳河。西漳河由西北流向東南,橫穿境內大部地區,是該縣最大的河流。本境屬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8.8度,一月--8.1度,七月23.5度,年降雨量 535毫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無霜期 160天。
④ 山西長治襄垣縣水費現在多少錢一方
有二次加壓和損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