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彥淖爾市鴻德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巴彥淖爾市鴻德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02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一般經營項目:污水處理能源再生利用給排水工程景觀裝飾工程及相關設備污水葯劑批發零售等。
法定代表人:哈斯
成立時間:2007-02-07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282400000778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1151)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山鎮
『貳』 烏拉特前旗旅遊景點有哪些
1. 烏梁素海位於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東北23公里處,總面積約為45萬畝,是內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烏梁素海,蒙語意為生長紅柳的地方。是前旗最有名的景點,號稱河套平原的明珠。開車從前旗到烏梁素海景點約20分鍾。景點有度假村,遊艇,魚宴等等,以及巴盟特產購物店。小時候非常興盛,後來一度被污染,很多野生鳥類和魚類都從這里消失了,不過這幾年又治理起來了。值得推薦。
2. 大樺背
在前旗東部白音花鎮的北邊。被譽為「古木參天,白樺蔥籠,松柏如濤,百鳥啼鳴」。是附近不可多得的度假勝地,風景優美。
烏拉特前旗不算旅遊勝地,最發達的是農業,河套平原么,不過物產豐富,尤其秋天去的時候,各種瓜果,甜玉米,蘋果梨都成熟了,好吃的東西很多,而且前旗人民非常淳樸熱情,近幾年發展的不錯,餐飲和酒店都很齊全發達,交通也很便利,消費也不高。歡迎光臨!
『叄』 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有什麼好玩的
大樺背,都是白樺樹。有時間可以和朋友去哪野餐。烤肉什麼的。
可以在網上搜搜看
『肆』 烏拉特前旗歷史
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烏拉特三公旗從西拉木倫河西遷至穆納山(烏拉山)一帶駐牧,以加強邊疆戍衛,烏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歷史。三個旗縣是同族關系不分界線,旗址在哈達門舊址。因為烏拉特前旗衙門在西,所以叫西公旗。
乾隆30年(1765年)烏拉特前旗的衙門遷到哈拉汗補隆(在後套地區屬鄂爾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滅了西夏,成吉思汗死了後留下的)。
民國初烏拉特前旗隸屬五原縣,仍然是旗縣並存,民國14年,在大佘太設立大佘太治局,民國20年改為安北縣治局。
解放後1950年7月10日,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縣委、政府成立。
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縣並入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前旗的駐地遷到了新安鎮,歸河套行政區管,後來河套行政區改為巴彥淖爾盟。
1954年6月,撤消了綏遠省(今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歸內蒙古行政區烏蘭察布盟;
1959年9月烏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遷到西山咀鎮(古名叫鉗耳咀,清朝後叫西山咀)。
1960年3月,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1963年11月又劃歸巴彥淖爾盟。
(4)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食品水處理系統擴展閱讀:
烏拉特前旗歷史文化景觀:
1、小佘太秦長城:
位於小佘太鎮政府所在地東10公里處,修築在陰山山脈馬鬃山山峰北中腰處。自治區內的秦長城遺址有1/3在巴彥淖爾市境內,其東起烏拉特前旗小佘太,西至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全長240km。
其中小佘太秦長城保護最完好的一段長達2000餘米,整段長城就地取材,全部採用人工打制的石片、石塊砌成,所用石料基本是人工敲砸而成的條狀、長方體石塊、間雜少量自然石塊,採用層層交錯疊壓的方法壘砌而成,內外壁面整齊規則,長城橫斷面為梯形狀四邊形。
基寬4-6米左右,頂寬1-3米,高5-6米。在山脊或山溝轉角處常有外貼壁,顯得格外險峻。
在長城南側,較為平緩的山脊上,大約每隔500-1000米,有土築眺望台,底邊有4×7米、高0.5-3米,每隔5km左右在較高的山頂上有烽火台,底邊呈正方形,邊長為10×10米,高2-3米,各烽火台相互呼應,目前已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2、陰山岩畫:
位於小佘太秦長城北側600-800m處。目前已發現4處共計70餘幅青銅器時代的陰山岩畫。
岩畫中刻有牧羊人、狩獵人、北山羊、獵犬、馬、驢等圖像,這些古老的岩畫刻繪在石英脈岩石上,當地牧民稱為「紅牆」,它與黑色的石長城並行由東向西延伸,宛如兩條黑、紅色的巨龍,在陰山上緩緩舞動,增添了小佘太秦長城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3、光祿塞古城遺址:
位於旗境朝陽鎮小召門梁。光祿城是漢武帝於太初三年(公元102年)派遣光祿勛徐自為在五原塞上建築而成。光祿勛是漢代官名,皇帝身邊的高級侍從官、負責守衛宮殿門戶,此城就是取其徐自為的官街而得名。
現有土築城牆殘垣。據傳說王昭君出塞時曾途經此地,居住二年,生一子。後人將這一古城稱為光祿塞。周圍環境優美,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為一體,是人們游覽觀光的好去處。
4、北魏沃野鎮龍興之地: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雲:「沃野鎮古城在軍(指天德軍)城北六十里,即後魏時從西數第一鎮也。」就是說天德軍城北六十里處有一城沃野鎮。
它正好是在原蘇獨侖鄉根子場附近,那麼根子場古城必是後魏時的沃野鎮。這座古城距原蘇獨侖鄉政府東20里,烏梁素海北岸。
蘇獨侖根子場古城,北微高,城內較為平坦,因北面受漠楞河(古稱金河、直通蒙古)洪水沖擊,城內覆蓋層較厚,城牆斷壁殘垣清晰可見。
古城座北朝南,是座呈 T 字形三連城,城東西長1150米,南北寬1000米,城分三部分構成,東西相似,中間向南突出,為瓮城。中、北部有大型台基。城四角有角樓痕跡,中間為門,門西北有高台殘存遺址。
城內暴露物有內壁布紋筒瓦,青瓦瓦當等片殘,大量陶片、飾紋有弦紋,壓印紋,附加堆紋、繩紋等,另有少量白、灰、青花瓷殘片。
北魏王朝,在我國歷史上屬於南北朝時代。公元439年,北魏統一我國北方,結束了十六國紛爭局面,它的創始人是鮮卑族拓跋圭,史稱魏道武帝。
拓拔圭的孫子拓跋燾(音道),史稱太武帝。公元449年,大敗北方的柔然,為了防止柔然南下,在北方(內蒙古西北地區)設置六鎮,六鎮的排列是從西到東,第一鎮沃野鎮,然後是懷素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
沃野鎮城有三次變遷。第一次,沃野鎮是漢代建置的沃野縣(今磴口縣境內)屬朔方郡管轄。第二次建沃野,是因原沃野鎮被河水沖壞,遷至朔方郡所在地,第三次,北魏沃野縣遷於今根子場古城即北魏沃野鎮。此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5、隋朝豐安鎮古城遺址:
位於原西山咀鄉鹽海子村南,面積在4000平方米左右,地表有土建築台基殘跡。城內有燃燒草木灰燼痕跡,遺物有繩紋長方形青磚、筒瓦等。地表文化層較復雜,散布大量陶片,有泥質灰陶片,夾沙灰陶片、灰褐陶片,紋飾有弦紋、段繩紋,附加堆紋等。
另外發現灰白瓷殘片,青瓷片。可辯器形有碗、盤、壺、杯等,器皿上有印字和青花紋,採集有玉、環、煙咀、銅耳勺、銅片、紐扣、銅飾、貝飾及五銖錢等,但四面不見城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