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水處理
1.地表水:是指存在於地殼表面,暴露於大氣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澤四種水體的總稱,亦稱「陸地水」。
2.地下水:是貯存於包氣帶(包氣帶是指位於地球表面以下、潛水面以上的地質介質)以下地層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存在於地殼岩石裂縫或土壤空隙中。
3.原水:是指採集於自然界,包括並不僅限於地下水,水庫水等自然界中能見到的水源的水,未經過任何人工的凈化處理。
4.pH:表示溶液酸鹼度的數值,pH=-lg[H+]即所含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的負值。
5.總鹼度:水中能與強酸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這類物質包括強鹼、弱鹼、強鹼弱酸鹽等。
6.酚酞鹼度:就是用酚酞作指示劑所測得的鹼度(滴定終點pH=8.2~8.4)。
7.甲基橙鹼度:就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劑所測得的鹼度(滴定終點pH=3.1~4.4)。
8.總酸度:酸度指水中能與強鹼發生中和作用的物質的總量,包括:無機酸、有機酸、強酸弱鹼鹽等。。。
9.總硬度: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離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總含量稱為水的總硬度。
10.暫時硬度:由於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經煮沸後可把硬度去掉,這種硬度稱為碳酸鹽硬度,亦稱暫時硬度。
11.永久硬度:由於,水中含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鹽類物質而形成的硬度,經煮沸後也不能去除,這種硬度稱為非碳酸鹽硬度,亦稱永久硬度。
12.溶解物:以簡單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在水(或其它溶劑的)溶液中存在,粒子大小通常只有零點幾到幾個納米,肉眼不可見,也無丁達爾現象,用光學顯微鏡無法看到。
13.膠體:若干分子或離子結合在一起的粒子團,大小通常在幾十納米至幾十微米,肉眼不可見,但是,會發生丁達爾現象。小的膠體粒子無法用光學顯微鏡看到,大的可以看到。
14.懸浮物:是大量分子或離子結合而成的肉眼可見的小顆粒,大小通常在幾十微米以上。用光學顯微鏡可以清楚看到,懸浮物顆粒較長時間靜置可以沉澱。
15.總含鹽量:水中離子總量稱為總含鹽量,由水質全分析所得到的全部陽離子和陰離子的量相加而得,單位用mg/L(過去也用PPM)表示。
16.濁度:也稱渾濁度。從技術的意義講,濁度是用來反映水中懸浮物含量的一個水質替代參數。水中主要的懸浮物,一般也就是泥土。以1L蒸餾水中含有1mg二氧化硅作為標准濁度的單位,表示為1PPm。
17.總溶解固體:TDS,又稱溶解性固體總量,測量單位為毫克/升(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體。
18.電阻:根據歐姆定律,在水溫一定的情況下,水的電阻值R大小與電極的垂直截面積F成反比,與電極之間的距離L成正比。
19.電導:水的導電能力強弱程度,就稱為電導度S(或稱電導)。
20.電導率:水的導電性即水的電阻的倒數,通常用它來表示水的純凈度。
21.電阻率:水的電阻率是指某一溫度下,邊長為1CM立方體水的相對兩側面間的電阻,其單位為歐姆*厘米(Ω*CM),一般是表示高純水水質的參數。
22.軟化水:是指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鹽量不變。
23.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於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電阻率(25℃)0.1-1000000Ω.cm,含鹽量為1.5mg/L。
24.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如SiO2、C0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0.1μs/cm,電阻率1.0--1000000Ω.cm。含鹽量<1mg/l。
25.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O.1—0.055μs/cm,電阻率(25℃)>10×1000000Ω.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電阻率(25℃)為18.3×1000000μs/cm。
26.除氧水:也稱脫氧水,脫除水中的溶解氧,一般用於鍋爐用水。
27.離子交換:利用離子交換劑中的可交換基團與溶液中各種離子間的離子交換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分離的一種方法。
28.陽樹脂:具有酸性基團。在水溶液中酸性基團可以電離生成H+,可以與水中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29.陰樹脂:含有鹼性基團他們在水溶液中電離並與陰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30.惰性樹脂:無活性基團,沒有離子交換作用,相對密度一般控制在陰、陽樹脂之間,用以隔開陰、陽樹脂,避免陰、陽樹脂在再生時的交叉污染,使再生更加完全。
31.微濾:MF又稱微孔過濾,屬於精密過濾。微濾能夠過濾掉溶液中的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微粒和細菌。
32.超濾:UF,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之一。以大分子與小分子分離為目的,膜孔徑在20-1000A°之間。
33.納濾:NF,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
34.滲透:滲透是水分子經半透膜擴散的現象。它由高水分子區域(即,低濃度溶液)滲入低水分子區域(即,高濃度溶液)。
35.滲透壓:對於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最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
36.反滲透:RO,反滲透就是通過人工加壓將水從濃溶液中壓到低濃度溶液中,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
36.滲析:又稱透析。一種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操作,利用膜對溶質的選擇透過性,實現不同性質溶質的分離。
37.電滲析:ED,在電場作用下進行滲析時,溶液中的帶電的溶質粒子(如,離子)通過膜而遷移的現象稱為電滲析。
38.EDI:又稱連續電除鹽技術,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膜技術和離子電遷移技術相結合的純水製造技術。
39.回收率:指膜系統中給水轉化成為產水或透過液的百分率。
40.脫鹽率:通過反滲透膜從系統進水中除去總可溶性的雜質濃度的百分率,或通過納濾膜脫除特定組份如二價離子或有機物的百分數。
41.透鹽率:脫鹽率的相反值,它是進水中溶解性的雜質成份透過膜的百分率。滲透液:經過膜系統產生的凈化產水。
42.通量:以單位膜面積透過液的流率,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升(l/m2h)或每天每平方英尺加侖表示(gfd)。
43.產品水:凈化後的水溶液,為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產水。
44.濃水:沒透過膜的那部分溶液,如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濃縮水。
45.循環水: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
46.直流冷卻水系統:冷卻水僅僅通過換熱設備一次,用過後水就被排放掉。
47.敞開式循環水:以水冷卻移走工藝介質或換熱設備所散發的熱量,然後,利用熱水和空氣直接接觸時將一部分熱水蒸發出去,而使大部分熱水得到冷卻後,再循環使用。
48.封閉式循環水系統:又稱為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此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後不是馬上排放掉,而是回收再用。
49.冷卻塔:是用水作為循環冷卻劑,從一系統中吸收熱量排放至大氣中,以降低水溫的裝置。分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種冷卻方式。
50.布水器:回水通過布水器均勻分布到填料上。
51.填料:回水經過填料形成水膜,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52.收水器:回收部分蒸發水蒸汽中攜帶的液體水。
53.循環水量:指循環水系統上冷卻塔的循環水量總和。n50保有水量:循環水系統內所有水容積的總和,等於水池容積及管道和水冷設備內水的容積總和。
54.補充水量:用來補充循環水系統中由於蒸發/排污/何飛濺的損失所需的水。
55.旁濾水量: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分流出部分水量按要求進行處理後,再返回系統的水量。
56.蒸發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蒸發損失的水量。
57.排污水量:在確定的濃縮倍數條件下,需要從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排放的水量。
58.風吹泄露損失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風吹和泄露損失的水量。
59.補充水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補充所損失的水量。
60.濃縮倍數:循環冷卻水的含鹽濃度與補充水的含鹽濃度之比值。
61.換熱:物體間的熱量交換稱為換熱。循環水換熱有三種基本形式:熱交換、對流換熱、輻射換熱、蒸發換熱。
62.導熱:直接接觸的物體各部分之間的熱量傳遞現象叫導熱。
63.對流換熱:在流體內,流體之間的熱量傳遞主要由於流體的運動,使熱流中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這種熱量傳遞方式叫做對流換熱。
64.輻射換熱:高溫物體的部分熱能變為輻射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到接收物體後,輻射能再轉變為熱能而被吸收,這種電磁波傳遞熱量的方式叫做輻射換熱。
65.蒸發換熱:通過水分子蒸發時要帶走汽化潛熱的一種換熱形式。
66.冷卻水進出口溫差:冷卻塔入口與水池出口之間水的溫差。
67.濕球溫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氣狀態下,空氣中水蒸汽達到飽和時的空氣溫度。
68.干球溫度:是溫度計在普通空氣中所測出的溫度,即,我們一般天氣預報里常說的氣溫。
69.物理清洗:通過水的流速將管道內雜物清洗出管道。
70.化學清洗:通過葯劑的作用,使金屬換熱器表面保持清潔及活化狀態,為預膜做准備。
71.預膜:即,化學轉化膜,是金屬設備和管道表面防護層的一種類型,特別是酸洗和鈍化合格後的管道,可利用預膜的方法加以保護。
72.緩蝕劑:抑制或延緩金屬被腐蝕的處理過程。
73.阻垢劑:利用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防止換熱設備的受熱面產生沉積物的處理過程。
74.氧化性殺菌劑:具有強烈氧化性的殺生劑,通常是一種強氧化劑,對水中的微生物的殺生作用強烈。
75.非氧化性殺菌劑:不是以氧化作用殺死微生物,而是以致毒作用於微生物的特殊部位,因而,它不受水中還原物質的影響。
76.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尤其作為時消毒劑)中氧化能力相當的氯量,可以定量地表示消毒效果。
77.余氯:余氯是指水經過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後,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78.化合性氯:指水中氯與氨的化合物,有NH2Cl、NHCl2及NHCl3三種,以NHCl2較穩定,殺菌效果好,又叫結合性余氯。
79.游離性余氯:指水中的ClO-、HClO、Cl2等,殺菌速度快,殺菌力強,但消失快,又叫自由性余氯。
80.正磷:磷酸鹽中的+5價的磷。
81.有機磷:是含碳-磷鍵的化合物或含有機基團的磷酸衍生物。
82.總鐵:各種存在狀態的鐵,包含:所以鐵元素。
83.總鋅:各種存在狀態的鋅,就是包含所有鋅元素的。
84.葯劑停留時間:葯劑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的有效時間。
85.結垢:水中溶解的鈣、鎂碳酸氫鹽受熱分解,析出白色沉澱物,漸漸積累附著在容器上,叫結垢。
86.腐蝕:指(包括:金屬和非金屬)在周圍介質(水,空氣,酸,鹼,鹽,溶劑等。。。)作用下產生損耗與破壞的過程。
87.生物粘泥:由微生物及其產生的粘液,與其他有機和無機雜質混在一起,粘著在物體表面的粘滯性物質。
88.生活污水:主要是人類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廚房用水、洗滌用水和衛生間用水所產生的排放水,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
89.市政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系統的污水的統稱。載合流制排水系統中,還包括生產廢水和截留的雨水。市政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網匯集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90.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91.COD:化學需氧量,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以每升水樣消耗氧的毫克數表示,通常記為COD。
92.BOD:地面水體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稱生化需氧量,通常記為BOD,常用單位為毫克/升。
93.BC比:表示水中污染物的可生化程度,0.1-0.25難生化,0.25-0.5可生化,>0.5易生化。
94.TOC: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反映水中氧化的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單位為ppm或ppb。
95.氨氮:是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96.有機氮:與碳結合的含氮物質的總稱,如,蛋白質、氨基酸、醯胺、尿素等。。。
97.凱氏氮:TKN,是指以基耶達(Kjeldahl)法測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條件下能轉化為銨鹽而被測定的有機氮化合物。
98.硝態氮:NOxˉ,是指硝酸鹽中所含有的氮元素。硝酸跟與亞硝酸根之和。
99.總氮:TN,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
100.總磷:TP,水樣經消解後將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後測定的結果,以每升水樣含磷毫克數計量。
101.次磷:以H2PO2ˉ形式存在的磷酸鹽,正常化學除磷去除不了,需要轉化為硫酸根才能去除。
102.色度:是指含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物質或膠狀物質所呈現的類黃色乃至黃褐色的程度。
103.格柵:用於去除水中漂浮物。
104.初沉池:又稱一沉池,污水處理中用於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的構築物。
105.調節池:用以調節進、出水流量的構築物。主要起對水量和水質的調節作用,以及對污水pH值、水溫,有預曝氣的調節作用,還可用作事故排水。
106.事故池:事故水收集池,是污水處理過程中所需構築物的一種,在處理化工、石化等一些工廠所排放的高濃度廢水時,一般都會設置事故池。
107.隔油池:利用廢水中懸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108.氣浮:在水中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空氣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形式附著在懸浮物顆粒上,造成密度小於水的狀態,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
109.生化池:生化處理中細菌代謝所處的池子。
110.二沉池:即,二次沉澱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迴流活性污泥。
111.平流式沉澱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和出口分設在池長的兩端。
112.豎流式沉澱池:又稱立式沉澱池,是池中廢水豎向流動的沉澱池。池體平面圖形為圓形或方形,水由設在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通過污泥自身重量沉澱。
113.幅流式沉澱池: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進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緩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並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出水渠。
114.污泥池:一般是用於盛放迴流污泥及剩餘污泥的池子。
115.監測池:又稱清水池,用於盛放處理過的污水。
116.凝聚:膠體失去穩定性的過程。俗稱膠體脫穩。
117.絮凝:脫穩膠體互相聚結成大顆粒絮體的過程。
118.混凝:通過脫穩、絮凝形成大顆粒的絮凝物的兩個階段的整個過程。凝聚和絮凝的總稱
119.新陳代謝: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自我更新過程叫做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包括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
120.菌膠團:有些細菌由於其遺傳特性決定,細菌之間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個公共莢膜包圍形成一定形狀的細菌集團,叫做菌膠團。
121.絲狀菌:結構為絲狀的一類細菌。菌膠團的骨架。
122.自養菌:以無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
123.異養菌:以有機碳源為碳源的細菌。
124.厭氧環境:理論上厭氧是指沒有分子氧,也沒有硝態氮,但是,實際工作中不可能達到。工程上DO<0.2為厭氧,,
125.好氧環境:既有溶解氧又有硝態氮。工程上DO>0.5以上為好氧。
126.缺氧環境:是指沒有分子氧有硝態氮。工程上DO在0.2~0.5為缺氧。
127.活性污泥法:通過菌膠團的吸附,代謝,泥水分離來實現的污水處理方法。
128.生物膜法: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
129.水力停留時間:簡寫作HRT,水處理工藝名詞,水力停留時間是指待處理污水在反應器內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污水與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應時間。
130.泥齡:指曝氣池中微生物細胞的平均停留時間。對於有迴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齡就是曝氣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以天計)。
131.SV:30分鍾沉降比,是指將混勻的曝氣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進1000mL量筒中至滿刻度,靜置沉澱30分鍾後,則沉澱污泥與所取混合液之體積比為污泥沉降比(%),又稱污泥沉降體積(SV30)以mL/L表示。因為,污泥沉降30分鍾後,一般可達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時間作為該指標測定的標准時間。
132.MLSS:污泥濃度,1升曝氣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133.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
134.RSS:迴流污泥的污泥濃度。
135.SVI:污泥體積指數,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指曝氣池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相應的1g干污泥所佔的容積(以mL計),即:SVI=混合液30min靜沉後污泥容積(mL)/污泥乾重(g),即,SVI=SV30/MLSS。
136.內迴流比:硝化液迴流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
137.外迴流比:又稱污泥迴流比,迴流污泥的流量與進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數表示,符號為R。
138.接種:向生化處理的系統中投加活性污泥或者顆粒污泥的過程。
139.馴化:為使已培養成熟的糞便污水活性污泥逐步具有處理特定工業廢水的能力的轉化過程。
140.有機負荷:是指單位質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
141.容積負荷:單位曝氣池容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去除的污染物重量。
142.沖擊負荷:在污水處理運行當中,污泥量一般都會保持在一定水平,反應器(曝氣池、厭氧反應器等)容積當然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如果進水水質發生很大變化(COD飆升或大幅下降),就會使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發生很大變化,對污泥微生物帶來影響,就是所謂的沖擊負荷。
143.ORP:氧化還原電位,是水溶液氧化還原能力的測量指標,其單位是mV。
144.DO: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
145.曝氣:使空氣與水強烈接觸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將空氣中的氧溶解於水中,或者將水中不需要的氣體和揮發性物質放逐到空氣中。
146.充氧率:在廢水處理中,曝氣器對液體供氧的能力稱為充氧能力,以kg/(m3˙h)計[10℃或20℃,101.3kPa)。每千瓦小時內液體的充氧能力稱為充氧效率。
147.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均勻地推進流動,廢水從池首端進入,從池尾端流出,前段液流與後段液流不發生混合。
14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它的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
149.鏡檢:顯微鏡檢查的簡稱。就是將待檢標本取樣、製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判斷。
150.原生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界中最低等的一類真核單細胞動物,個體由單個細胞組成。
151.後生生物:除原生動物外所有其他動物的總稱(後生動物亞界)。
152.非絲狀菌膨脹:由於菌膠團細菌體內大量累積高粘性物質(如,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脫氧核糖等形成的多類糖)而引起的非絲狀菌性膨脹。
153.絲狀菌膨脹:由於活性污泥中大量絲狀菌的繁殖而引起的污泥絲狀菌膨脹。
154.過氧化:微生物在氧氣充足而營養不足也就是污水中碳源等不足時自身繼續氧化反應。
155.外源呼吸:在正常情況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給的能源進行呼吸代謝叫外源性呼吸。
156.內源呼吸:如果外界沒有供給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內部儲存的能源物質進行呼吸代謝叫做內源呼吸。
157.老化:因為,泥齡過長、長時間低負荷或者過氧化導致的污泥解體現象。
158.剩餘污泥:是指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澱池(或沉澱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
159.氨化:是指含氮有機物如蛋白質、尿素等微生物分解而轉變為氨的過程。
160.硝化: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為硝酸的過程。
161.反硝化:指細菌將硝酸鹽(NO3−)中的氮(N)通過一系列中間產物(NO2−、NO、N2O)還原為氮氣(N2)的生物化學過程。
短程硝化是指NH3生成亞硝酸根,不再生產硝酸根,而由亞硝酸根直接生成N2,稱為短程反硝化。
163.同步硝化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往往發生在同樣的處理條件及同一處理空間內,因此,這些現象被稱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164.厭氧氨氧化:即,在缺氧條件下由厭氧氨氧化菌利用亞硝酸鹽為電子受體,將氨氮氧化為氮氣的生物反應過程。
165.折點加氯:廢水中的NH3-N可在適當之pH值,利用氯系的氧化劑(如,Cl2、NaOCl)使之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之後,再氧化分解成N2氣體而達脫除之目的。
166.鳥糞石法:利用水中的鎂離子、銨根離子、磷酸鹽形成磷酸銨鎂沉澱來去除氨氮及總磷的方法。
167.生物除磷:利用聚磷菌的過量吸磷特性來實現磷的去除的過程。
168.化學除磷:利用磷酸根與某些金屬離子形成沉澱的原理來去除磷的過程。
169.氣化除磷:磷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磷化氫的過程。
170.污泥干化: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
171.厭氧反應器:為厭氧處理技術而設置的專門反應器。
172.厭氧顆粒污泥: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及其類似的反應器產生的顆粒狀污泥,中空接近圓形,主要由無機沉澱物和胞外聚多糖構成,多種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可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
173.好氧顆粒污泥:是通過微生物在好氧環境下自凝聚作用形成的顆粒狀活性污泥。
174.MBR:又稱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用膜來替代二沉池。
175.高級氧化:通過產生羥基自由基來對污水中不能被普通氧化劑氧化的污染物進行氧化降解的過程。
176.羥基自由基:是一種重要的活性氧,從分子式上看是由氫氧根(OH-)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羥基自由基具有極強的得電子能力也就是氧化能力,氧化電位2.8v。是自然界中僅次於氟的氧化劑。
177.蒸發結晶:加熱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叫蒸發結晶。
178.噬鹽菌:指具有特定的生理結構的,只在含鹽環境中才能存活的一類細菌微生物。
179.中水回用:就是把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或工業廢水經過深度技術處理,去除各種雜質,去除污染水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某些重金屬離子,進而消毒滅菌,其水體無色、無味、水質清澈透明,且達到或好於國家規定的雜用水標准(或相關規定),廣泛應用於企業生產或居民生活。
180.零排放:指工業水經過重復使用後,將這部分含鹽量和污染物高濃縮成廢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或者使用壓濾機過濾出不溶於水的物質後循環使用,無任何廢液排出工廠。
2. 水處理設備的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的區別
在水處理設備中原水在經過處理過後,如果是要達到飲用水
標準的話,那麼肯定是會用到殺菌消毒的,目前在水處理這個行業用得最多的就是紫外線殺菌和臭氧殺菌,這兩者一個是使用紫外線燈管進行殺菌,一個是在水中用臭氧,這兩者在本質上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殺菌消毒,但是那種效果更好呢?對於這個技術性的問題,下面就對這兩者產品技術問題進行分析。 食品工業用水處理過程中的臭氧
所使用的水水質必須符合飲用水標准。有的必須在水質極限濃度標准備范轉之內,甚至,根據用途的要求需達到無菌純水,由於食品工業最終成品的種類和工廠的規模不同,情況也是各種各樣的。如果不考慮整個操作過程的經濟性和維護和管理問題,那麼,在最終階段採用0.22um或0.45um的薄膜過濾器(MF),有可能達到切實滅菌。
臭氧是強氧化劑。臭氧處理法是利用臭氧分解時,生成的新生態氧的氧化作用和分解能力。 無機物的氧化 A 金屬離子的去除:除鐵、除錳、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分解;有害物質的去除:氰、NOx、SOx;亞硝酸等的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改變 A 脫色;B 減少臭味;C 支除有機物的預處理;提高活性炭的吸咐性;D生物去除:殺菌,病例毒的非活化;E 淤泥的去除,F 有機物合成,維生素的製造;一般葯品的製造有機物的完全氧化。
水的紫外線照射滅菌法不是在水中新加入任何不純物,也不是使被處理的水發生任何化學變化,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存其設備之內完成滅菌過程。因此,紫外線殺菌方法大多適用於清潔的生產用水滅菌。在儀器工廠用水的微生物控制方面,與製品的質量惡化、腐敗有關的菌種有芽孢菌屬的一般細菌,野生酵母類、絲狀菌類等。
臭氧處理法,除了滅菌作用以外,還有脫色、去臭,使難分解的物質變成容易分解的物質,絮凝作用的改善和提高凈化能力等。因此,在工廠用水和處理方面,臭氧的應用范圍很廣,既可以用於處理原水系,生產用水,也可以處理排水,,但是,作為生產用水使用的來菌手段,,臭氧處理法的復合作用,在有的場合也並不受歡迎。 二 臭氧滅菌法
1 臭氧的滅菌機制和滅菌特性:臭氧分解生成氧和新生態氧。此種新生態氧作用於細菌和病毒等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反應在脂質(類脂化事合物)的雙鍵。在進行這一作用時,細胞膜被破壞,而且SH酵素被破壞,從而達到滅菌的效果。對於芽孢桿(Bacillus)菌細菌孢子,用濃度0.3-0.5mg/l的臭氧滅菌劑即可達到滅菌效果。乳酸菌對臭氧的抵抗力很弱。據報告,初始菌數2.3-5.6×109/ml,經臭氧處理30秒種,細菌大多數死去。 按飲用水標准進行的臭氧滅菌法,接觸反應時間性為5-8分種,臭氧發生器出口處的臭氧濃度為0.4mg/l以上(注入率為2-3mg/l),大多數實例以上述條件為運行管理目標。如果在同樣的系統內,將臭氧的注入率增加至5mg/l,根據實驗結果,經過此種處理的水,一般來說,細菌是不能存活的。
臭氧的殺菌效果,因微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這是由於的細胞壁或細胞膜的差異遷成的。用臭氧處理芽桿菌屬的細菌孢子和酵母,需要較長時間,但是,若增加臭氧濃度可使反應時間適當的縮短。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根據菌種確定臭氧的濃度和選定接觸反應時間。
2 水的臭氧滅菌方法,不僅是一個滅菌裝置,而應視為一個滅菌系統。為了建立這樣一個系統,須注意事項。
A 臭氧原料的精製:除了藉助熒光燈製造臭氧或冷藏庫使用的小型臭氧機外,對於工業規模臭氧發生機,作為臭氧原料的空氣精製除理,除塵、 除濕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用無聲放電臭氧發生機產生臭氧的濃度, 以空氣為原料時為1-3%,以氧為原料時,為2-6%,如果這個精製處理過程不充分,那麼,有僅臭氧的生產效率低,而且原料中的不純物原封不動地、一部分以氮的氧化物形式進入臭氧處理水理系統。
B 選用具有穩定的臭氧生產能力的臭氧發生機那座建議採用臭氧發生器。近年來,臭氧發生機的開發研製和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市場上出售的臭氧發生器,各種類型都有,如無聲放電式玻璃管式,同極板式,陶瓷表面放電式等,三菱電機,住友精密,富士電機等一流的製造廠商的製品,其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15G/H的小型機到40KG/H的大型機,均可於供臭氧原料的PSA制氧機配套,形成系列化產品。最近加入製造商行列的大手機械製造公司,推出了攜帶型臭氧機。
用於食品製造的生產用水的臭氧殺菌方法,最好採用純氧或PSA氧濃縮器來供給臭氧原料。
C 水和臭氧的接觸反應時間:臭氧注入量和接觸反應時間,要根據作為殺菌對象的微生物的種類及目標滅菌率而定。可能是由於建造費用的關系,
D臭氧濃度的管理:為了使臭氧滅菌過程可靠的進行,監測臭氧注入濃度和臭氧溶解度是很重要的,要將他們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現在,除了高精度的連續式臭氧濃度測定器,價格低廉的手提式測定器也已研製出來,所以定期進行臭氧濃度測試,並採取補救措施也是必要的。在水的滅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將臭氧排到系統之外,所以必須進行除害處理,使排出的臭氧量在允許濃度之下。 三 紫外線照射殺菌法 1 紫外線殺菌機理和處理特性 波長200-290mm的紫外線,可透過細菌或病毒的細胞膜對控制著遺傳現象和生物機能核酸(DNA)造成損傷,使它失支繁殖能力,從而達到殺菌的目地。
各種微生物對紫外線的敏感程度,因菌種的不同而有差異。根據以芽孢桿菌屬(Bacillus)為對象(含B.subtlis)進行的工廠試驗結果表明,在照射量D10=mw.s/cm2時,殺菌率達到99.5%。為此,實際裝置的設計照射量相當於D10×4,即50mw.s/cm2以上。
核酸(DNA)對於波長250-260mm的紫外線,有特別容易吸收的傾向。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波長的紫外線殺菌能力最強的緣故。按照要殺滅的微生物所需的紫外線照射量進行來菌處理,而又不使水質發生任何變化,在極短時間內進行一閃性滅菌,效果良好。而且,這種處理是在直管流通型的裝置內完成的。
在紫外線殺菌方面,殺菌力的大小以相對於處理水時的紫外線照射量mw.s/cm2(紫外線照射強度[mw/cm2×時間])來表示。紫外線照射擊量的大小與殺菌率的大小有相關關系。
3. 洛陽水處理設備哪家全
水處理設備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後,它利用模塊兩端電極使水中的帶電離子移動,並配合離子交換樹脂及選擇性樹脂膜,以加速離子移動去除,進而達到水的純化,產水電阻率可達到15--18M。凈淼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一下。
水處理設備主要有:家用水處理設備、工業水處理設備、純凈水設備、污水處理設備、中水回用設備、海水淡化設備、地下水處理設備、特殊水處理設備。
1、按照應用行業可以分為:
純化水設備(醫葯、生物等行業稱呼)
純水設備、超純水海水泵(直飲水、工業生產、光伏、電子、光學)
污水處理設備(工程、生產等)
煤礦水處理設備、地下水處理設備(統稱)
2、按照水處理水質可分為:
自來水處理設備、純凈水設備(也叫純水設備)、超純水設備(包含純化水設備)
3、按照制備工藝可分為:
過濾設備、反滲透設備、電去離子水設備、去離子水設備
根據水處理設備網標准,一般水處理設備(不包括自來水設備設備)包括以下幾個系統:預處理系統、反滲透系統、殺菌消毒系統。
4. 化學預氧化技術在飲用水處理中有哪些作用
我國城市自來水水質明顯低於國外發達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多數水源的原水水質相對較低、污染嚴重、水中濁度和色度及有機物濃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絕大多數水廠仍然主要採用的是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對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難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水質。由於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長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因而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明顯提高,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對於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凈化處理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制約飲用水處理領域的科技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去除的工藝理論與技術;(2)水中藻類及其代謝產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強化處理技術;(3)水處理過程副產物的去除與控制技術;(4)常規水處理的強化技術;(5)高效消毒技術等。飲用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對人體危害大,但難於去除。特別是高穩定性的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如鹵代有機物、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等,對人體危害較大。傳統給水處理工藝對這些有機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開發經濟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術。水中藻類一般帶負電,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難於混凝,嚴重地影響給水處理效果;藻類比重小,沉澱效果差;藻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嗅味,對水的感官性狀產生直接影響;某些藻類尺寸很小,可穿透濾池進入到給水管網中,影響管網內水質;藻類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產物前驅物質,在後續消毒過程中與氯作用生成多種有害副產物,增加水的致突變活性;某些藻類(如藍藻)能產生藻毒素,對人體和動物構成威脅,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經毒素。此外,藻類會粘附在濾料表面,使濾池過濾周期顯著縮短,造成濾池頻繁反沖洗;有機成分對膠體產生嚴重保護作用,影響混凝效果,導致耗葯量顯著增加,水中鋁的剩餘濃度升高。水處理過程中引入的一些副產物(如聚丙烯醯胺中的單體等),也會對飲用水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在氯化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多種鹵代有機副產物對人體危害較大,是飲用水中重點控制的副產物。特別是傳統的預氯化工藝,高濃度的氯與原水中較高濃度的有機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產物濃度會更高。消毒一直是給水處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消毒效果不佳將造成流行病爆發,特別是甲第蟲、隱孢子蟲等致病原生動物的滅活,是目前消毒技術研究的關鍵問題。目前我國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過低,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有必要動態地、及時地、科學地對飲用水水質標准進行系統研究,並及時地對標准作出補充。一般除污染工藝設備投資較大,由於受資金限制,難以大規模地採用昂貴的除污染工藝,這也是目前我國飲用水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與發展適合我國國情、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安全與優質飲用水處理技術。 我國飲用水源污染嚴重,但絕大多數城市水廠採用的是傳統的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其主要功能是除濁、除色和殺菌,對水中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國內外近些年來發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凈化處理技術,主要可分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幾大類方法。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種較早地被應用於生產的除微污染技術,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積吸附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粒狀活性炭的使用通過活性炭濾床實現,將其置於砂濾後或者取代現有砂濾床。受污染的水經過活性炭濾床後,有機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濾床中。但由於我國水源污染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飽和、失效,水體污染嚴重時活性炭只能運行幾周時間。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過再生得到恢復,但更換活性炭頻繁、再生費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應用中基建與設備投資較低,使用靈活方便。但活性炭難以回收,使用過程中運行費用較大,僅在污染嚴重時期使用。近些年來,人們將粉末活性炭預塗到某些載體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粉狀活性炭在運行過程中可逐漸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斷對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污染物進行生物降解,從而可以有效地延長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預氧化可以提高有機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長活性炭使用周期。氧化工藝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強氧化劑分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工藝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適應面廣,應用得相對較多。目前能夠用於給水處理的氧化劑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和臭氧,它們在標准狀態下的氧化還原電位分別為1.36V、1.50V、1.69V、1.77V和2.07V。顯然,臭氧在可用於給水處理的幾種氧化劑中具有最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電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強的氧化性,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目前已被發達國家較多地應用於給水處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種有機污染物氧化破壞,但僅能使水中含有不飽和鍵或者部分芳香類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相當多的穩定性有機污染物(如農葯、鹵代有機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難以被氧化分解。雖然臭氧氧化技穿范扁既壯煥憋唯鉑瀝術在我國也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於投資很大、運行管理費用很高,在我國一直難以推廣應用。 「八五」期間,我國開展了高錳酸鉀除微污染技術研究,投資相對較小,已在多個水廠和凈水設施中應用。過氧化氫除污染能力很低,但與二價鐵聯用在酸性條件下有較強的氧化能力,由於在給水處理中難以進行pH調整,因而過氧化氫的應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但與有機物氧化時被還原成亞氯酸根,後者對紅血球有破壞作用。氯對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長期以來被用做給水處理的預氧化劑,但由於氯與原水中多種有機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對人體危害較大的鹵代有機物,因而預氯化逐漸地受到各國的限制。建設部在「九五」期間研究了化學預氧化除污染技術,對比了各種化學預氧化技術的相對除污染效能,發現某些化學預氧化復合技術對於去除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我國部分高校對光化學氧化除污染技術進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一般可應用於小型凈水設施,但在大規模水廠中應用設備投資較大。生物預處理技術生物預處理技術是在常規給水處理工藝流程之前或在處理過程中,利用微生物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代謝分解,使之無機化。「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對各種生物預處理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工作,表明對於可生化性較高的水,生物預處理能夠顯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對有機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國的華南地區已進行了生產性試驗,當水中有機污染物可生化性較強時,可明顯地提高水質;但對於受工業廢水污染、可生化性較低的原水,生物預處理除污染效率較低。生物預處理對於北方地區,特別對於低溫水的處理效果有限,由於微生物活性較低,需要停留時間較長,因而設備投資較大。膜技術膜技術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給水處理工藝。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過其很小的孔徑將水中有機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側,從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目前膜處理技術設備投資大,膜更換費用較高,一般只用於小規模的凈水設施,難以應用於大規模水廠。此外,膜過濾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時,還將水中無機離子去除(如反滲透),長期飲用高純水並不利於身體健康。總之,目前國內外在受污染水處理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夠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從而經濟有效地提高飲用水水質的新技術與設備還仍然有限。特別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徵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除微污染技術與設備。我國在「八五」和「九五」期間主要是針對單項除微污染技術進行研究,但對於除微污染集成技術與成套設備的研究尚較薄弱。由於我國飲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對受污染水源水的凈化處理集成技術與成套設備在我國具有相當大的潛在市場,是我國水工業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與開發價值。 問魚 很高興為你解答。
5. 工業水處理領域新技術
三明治」納米復合物問世,可同時移除廢水及土壤中的鉻和鎘 三維石墨烯管治污神器,光照兩周污水變清 中一科一院寧波材料所利用正滲透膜研發攜帶型海水淡化器
6. 目前用於環境水處理領域的光催化劑主要種類有哪些
目前用於環境水處理領域的光催化劑主要種類有哪些
深度處理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1 活性炭吸附法與離子交換
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性物質,而且易於自動控制,對水量、水質、水溫變化適應性強,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污水深度處理技術。活性炭對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機物有十分明顯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為70%~86.7%[1],可經濟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屬、消毒副產物、氯化有機物、農葯、放射性有機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顆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類。近年來,國外對PAC的研究較多,已經深入到對各種具體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黃供水有限公司根據水污染的程度,在水處理系統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過濾後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2]。GAC在國外水處理中應用較多,處理效果也較穩定,美國環保署(USEPA)飲用水標準的64項有機物指標中,有51項將GAC列為最有效技術[3]。
GAC處理工藝的缺點是基建和運行費用較高,且容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突發性污染適應性差。如何進一步降低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將成為今後的研究重點。BAC可以發揮生化和物化處理的協同作用,從而延長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處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質。不足之處在於活性炭微孔極易被阻塞、進水水質的pH 適用范圍窄、抗沖擊負荷差等。目前,歐洲應用BAC技術的水廠已發展到70個以上,應用最廣泛的是對水進行深度處理[4]。撫順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廠採用BAC技術,既節省了新鮮水的補充量,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體污染,降低生產成本,還體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5]。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降低投資成本和增加各種預處理措施與BAC聯用,提高處理效果。
1.2 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是以高分子分離膜為代表的一種新型的流體分離單元操作技術[6,7]。它的最大特點是分離過程中不伴隨有相的變化,僅靠一定的壓力作為驅動力就能獲得很高的分離效果,是一種非常節省能源的分離技術。
微濾可以除去細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等,還可以降低水中的磷酸鹽含量。天津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採用微濾膜對SBR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 滿足了景觀、沖洗路面和沖廁等市政雜用和生活雜用的需求[8]。
超濾用於去除大分子,對二級出水的COD和BOD去除率大於50%。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採用超濾法對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產水水質達到生活雜用水標准,回用污水用於洗車,每年可節約用水4 700 m3[9]。
反滲透用於降低礦化度和去除總溶解固體,對二級出水的脫鹽率達到90%以上,COD和BOD的去除率在85%左右,細菌去除率90%以上[10]。緬甸某電廠採用反滲透膜和電除鹽聯用技術,用於鍋爐補給水。經反滲透處理的水,能去除絕大部分的無機鹽、有機物和微生物[11]。
納濾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其操作壓力通常為0.5~1.0 MPa,納濾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離子選擇性,它對二價離子的去除率高達95%以上,一價離子的去除率較低,為40%~80%[12]。潘巧明等人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納濾膜集成技術處理糖蜜制酒精廢水取得了較好結果,出水COD小於100 mg/L,廢水回用率大於80%[13]。
我國的膜技術在深度處理領域的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今後的研究重點是開發、製造高強度、長壽命、抗污染、高通量的膜材料,著重解決膜污染、濃差極化及清洗等關鍵問題。
1.3 高級氧化法
工業生產中排放的高濃度有機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種類多、危害大,有些污染物難以生物降解且對生化反應有抑制和毒害作用。而高級氧化法在反應中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OH等),使難降解有機污染物轉變成易降解小分子物質,甚至直接生成CO2和H2O,達到無害化目的。
1.3.1 濕式氧化法
濕式氧化法(WAO)是在高溫(150~350 ℃)、高壓(0.5~20 MPa)下利用O2或空氣作為氧化劑,氧化水中的有機物或無機物,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其最終產物是CO2和H2O[14]。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於2002年引進了WAO工藝,徹底解決了鹼渣的後續治理和惡臭污染問題,而且運行成本低,氧化效率高[15]。
1.3.2 濕式催化氧化法
濕式催化氧化法(CWAO)是在傳統的濕式氧化處理工藝中加入適宜的催化劑使氧化反應能在更溫和的條件下和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也因此可減輕設備腐蝕、降低運行費用[16,17]。目前,建於昆明市的一套連續流動型CWAO工業實驗裝置,已經體現出了較好的經濟性[18]。
濕式催化氧化法的催化劑一般分為金屬鹽、氧化物和復合氧化物3類。目前,考慮經濟性,應用最多的催化劑是過渡金屬氧化物如Cu、Fe、Ni、Co、Mn等及其鹽類。採用固體催化劑還可避免催化劑的流失、二次污染的產生及資金的浪費。
1.3.3 超臨界水氧化法
超臨界水氧化法把溫度和壓力升高到水的臨界點以上,該狀態的水就稱為超臨界水。在此狀態下水的密度、介電常數、粘度、擴散系數、電導率和溶劑化學性能都不同於普通水。較高的反應溫度(400~600 ℃)和壓力也使反應速率加快,可以在幾秒鍾內對有機物達到很高的破壞效率。
美國德克薩斯州哈靈頓首次大規模應用超臨界水氧化法處理污泥,日處理量達9.8 t。系統運行證明其COD的去除率達到99.9%以上,污泥中的有機成分全部轉化為CO2、H2O以及其他無害物質,且運行成本較低[19]。
1.3.4 光化學催化氧化法
目前研究較多的光化學催化氧化法主要分為Fenton試劑法、類Fenton試劑法和以TiO2為主體的氧化法。
Fenton試劑法由Fenton在20世紀發現,如今作為廢水處理領域中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重新被重視起來。Fenton試劑依靠H2O2和Fe2+鹽生成•OH,對於廢水處理來說,這種反應物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氧化體系,因為鐵是很豐富且無毒的元素,而且H2O2也很容易操作,對環境也是安全的[20]。Fenton試劑能夠破壞廢水中諸如苯酚和除草劑等有毒化合物。目前國內對於Fenton試劑用於印染廢水處理方面的研究很多,結果證明Fenton 試劑對於印染廢水的脫色效果非常好。另外,國內外的研究還證明,用Fenton試劑可有效地處理含油、醇、苯系物、硝基苯及酚等物質的廢水。
類Fenton試劑法具有設備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等優點,在處理有毒有害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中極具應用潛力。該法實際應用的主要問題是處理費用高,只適用於低濃度、少量廢水的處理。將其作為難降解有機廢水的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方法,再與其他處理方法(如生物法、混凝法等)聯用,則可以更好地降低廢水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並拓寬該技術的應用范圍。
光催化法是利用光照某些具有能帶結構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如TiO2、ZnO、CdS、WO3等誘發強氧化自由基•OH,使許多難以實現的化學反應能在常規條件下進行。銳鈦礦中形成的TiO2具有穩定性高、性能優良和成本低等特徵。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的最新研究是獲得改良的(摻入其他成分)TiO2,改良後的TiO2具有更寬的吸收譜線和更高的量子產生率。
1.3.5 電化學氧化法
電化學氧化又稱電化學燃燒,是環境電化學的一個分支。其基本原理是在電極表面的電催化作用下或在由電場作用而產生的自由基作用下使有機物氧化。除可將有機物徹底氧化為CO2和H2O外,電化學氧化還可作為生物處理的預處理工藝,將非生物相容性的物質經電化學轉化後變為生物相容性物質。這種方法具有能量利用率高,低溫下也可進行;設備相對較為簡單,操作費用低,易於自動控制;無二次污染等特點。
1.3.6 超聲輻射降解法
超聲輻射降解法主要源於液體在超聲波輻射下產生空化氣泡,它能吸收聲能並在極短時間內崩潰釋放能量,在其周圍極小的空間范圍內產生1 900~5 200 K的高溫和超過50 MPa的高壓。進入空化氣泡的水分子可發生分解反應產生高氧化活性的•OH,誘發有機物降解;此外,在空化氣泡表層的水分子則可以形成超臨界水,有利於化學反應速度的提高。
超聲波對含鹵化物的脫鹵、氧化效果顯著,氯代苯酚、氯苯、CH2Cl2、CHCl3、CCl4等含氯有機物最終的降解產物為HCl、H2O、CO、CO2等。超聲降解對硝基化合物的脫硝基也很有效。添加O3、H2O2、Fenton試劑等氧化劑將進一步增強超聲降解效果。超聲與其他氧化法的組合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如US/O3、US/H2O2、US/Fenton、US/光化學法。目前,超聲輻射降解水體污染物的研究仍處於試驗探索階段。
1.3.7 輻射法
輻射法是利用高能射線(γ、χ射線)和電子束等對化合物的破壞作用所開發的污水輻射凈化法。一般認為輻射技術處理有機廢水的反應機理是由於水在高能輻射的作用下產生•OH、H2O2、•HO2等高活性粒子,再由這些高活性粒子誘發反應,使有害物質降解。
輻射法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高、操作簡便。該技術存在的主要難題是用於產生高能粒子的裝置昂貴、技術要求高,而且該法的能耗大、能量利用率較低;此外為避免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還需要特殊的保護措施。更多資料可登錄易凈水網查看。因此該法要投入運行,還需進行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
1.4 臭氧法
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對許多有機物或官能團發生反應,有效地改善水質。臭氧能氧化分解水中各種雜質所造成的色、嗅,其脫色效果比活性炭好;還能降低出水濁度,起到良好的絮凝作用,提高過濾濾速或者延長過濾周期。目前,由於國內的臭氧發生技術和工藝比較落後,所以運行費用過高,推廣有難度。
7. 水處理設備的分類是什麼
用於自來水處理。通常自來水中含有氯、鈣、鎂和其他金屬離子。小型生活水處理設備的原理與工業純水設備基本相同。水經過活性炭、石英砂過濾、軟水器和反滲透膜處理後,水中的鈣、鎂和重金屬離子在濃水中沉澱,水中保留微量元素有利於人體健康,是追求健康家庭的好選擇。
與家用水處理設備相比,基本原理基本相同,後端水質也較高。除前端預處理系統和反滲透系統外,還設有殺菌消毒系統和電去離子系統。可用於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表面清洗、拋光、染料添加劑、清洗劑等。幾乎所有的工業過程都使用這種設備。
制葯系統中設有專用設備系統,蒸餾水設備稱為蒸餾水裝置,可從名稱上判斷;水處理行業稱為多效蒸餾機;水處理工業用於蒸餾水的制備;所生產的蒸餾水可用於輸液瓶的液體添加劑、各種光學儀器鏡片的清洗等。
主要用於生活污水和類似工業有機廢水,如紡織,啤酒,造紙,皮革,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有機污水處理。污水處理設備的主要目的是處理生活污水和類似行業。處理有機廢水後,重復使用水質要求,處理和利用廢水。
8. 水處理設備有什麼都有哪些設備
常用的水處理設備主要有:
過濾器設備
1、過濾器設備:
石英砂過濾器,錳砂過濾器,機械過濾器,碳鋼過濾器等高效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袋式過濾器等高精度過濾器;軟化水過濾器;
2、離子交換樹脂設備:用來儲存離子交換樹脂,起到去除水中的重金屬,除鹽,軟化水等作用;
3、超濾設備:脫鹽等作用,保障反滲透等後續設備進水水質;
4、反滲透設備:過濾水中的離子、有機物、細菌、病毒等,脫鹽脫硼等作用;
5、EDI電除鹽設備:自動化電除鹽設備,常用於電子半導體行業,生產超純水等。
9. 電廠水處理主要有哪些
電廠水處理及其設備運行
天然水的分類及電廠水處理、運行常規水質分析、水處理材料、鍋爐補給水處理、凝結水處理、循環水處理、水處理設備的自動控制、水處理設備的調試及設計
商品介紹: 最新電廠化學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與電廠化學監督技術實用手冊 購買指南
最新電廠化學設備運行維護管理與電廠化學監督技術實用手冊簡介:
天然水的分類及電廠水處理、運行常規水質分析、水處理材料、鍋爐補給水處理、凝結水處理、循環水處理、水處理設備的自動控制、水處理設備的調試及設計
第一篇化學基礎知識
第一章化學反應速度及化學平衡
第二章化學反應類型
第三章溶液
第四章水質分析的基礎知識
第五章定量分析的誤差與數據處理
第六章滴定分析法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九章電導及電位分析法
第二篇電廠水處理及其設備運行
第一章天然水的分類及電廠水處理
第二章運行常規水質分析
第三章水處理材料
第四章鍋爐補給水處理
第五章凝結水處理
第六章循環水處理
第七章水處理設備的自動控制
第八章水處理設備的調試及設計
第三篇電廠水化驗及其設備運行
第一章水氣分析測試
第二章爐內理化過程和水質調整
第三章鍋爐的化學清洗與熱力設備的停用保護
第四章水氣品質劣化分析和處理
第四篇電廠油務管理及其設備運行
第一章電力用油氣
第二章熱力系統及用油設備
第三章油氣分析
第四章油品凈化與再生
第五篇電廠燃料管理及其設備運行
第一章燃料化驗專業知識
第二章燃料采樣與製作知識
第三章燃料化驗知識
第四章燃料采樣與製作技能
第五章燃料常用統計檢驗方未能
第六篇電廠化學設備維護檢修
第一章水處理離心泵的檢修
第二章水處理其化轉動設備的檢修
第三章計量(往復式)泵的檢修
第四章油處理設備的檢修
第五章煤制樣設備的檢修
第六章水處理澄清設備的檢修
第七章過濾設備的檢修
第八章離子義換設備的檢修
第九章中滲析器的檢修
第十章反滲透裝置的檢修
第十一章閥門與管道的檢修
第十二章水箱與油箱的檢修
第十三章水處理設備的防腐
第十四章制氫設備的檢修
第七篇電廠化學儀表及自動裝置的維護檢修
第一章化學儀表及自動裝置的維護檢修基礎知識
第二章采樣與采樣冷卻系統的維護
第三章電導式分析儀表的檢修
第四章電位分析儀表的檢修
第五章電流式分析儀表的檢修
第六章光學分析儀表的檢修
第七章自動調節系統的維護
第八章程序控制系統的維護
第九章電廠化學常用變送裝置及執行機構的維護
第十章電廠化學自動調節裝置的維修
第十一章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維修
第十二章300MW機組補給水程式控制系統的維護
第十三章300MW機組凝結水精處理程序控制系統的維護
第十四章電廠化學程序控制裝置的維護
第八篇電廠化學監督技術
第一章電廠化學監督的內容與特點
第二章電廠化學監督的技術管理
第三章電廠水汽監督技術
第四章電廠油務監督技術
第五章電廠燃料監督技術
10. 水處理設備有哪些
純化水設備的四大系統及其作用:
1、制備系統:由預處理和反滲透脫鹽兩部分構成,其中,預處理包括了砂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可謂zd後續的脫鹽減輕壓力,而反滲透脫鹽主要是二級反滲透裝置,該裝置是整個純化水系統的核心,可確保出水的品質。
2、控制系統:通過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法,監控壓力、電導率、水溫等重要指標。
3、消毒系統:通過紫外線回殺菌和板式換熱器進行巴氏消毒法。
4、分配系統:閉路循環管路和純化水儲罐系統構成的分配系統,其中循環管路採用的是強制循環供水,管路採用衛生答級不銹鋼管製作,且連接處採用卡箍快開連接,通過串聯的方式連接所有用水點,而純化水儲罐採用的是薄壁內外拋光而成的不銹鋼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