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寶雞市陳倉區年人平均收入是多少
寶雞市位於陝西關中西部,轄九縣三區,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67萬,其中市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人口55萬。改革開放以來,寶雞先後被國家確定為綜合經濟體制改革、機構改革、金融改革和「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中心城市居中等偏上位置,是祖國西部新興的工貿城市。寶雞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的實力顯著增強,鄉鎮企業、三資企業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機械、電子、食品、有色金屬四大優勢產業和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幹、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鈦材產量居全國第一,鋼橋梁、鐵路道岔居全國第二,燈泡居全國第三;通訊及導航設備、精密機床在國內佔有重要的地位,石油鋼管、石油鑽采設備、重型汽車、電冰箱、洗衣機、啤酒等在西部和陝西省名列前茅;西鳳酒為全國名酒,猴王香煙被評為國煙「四強」。累計有35種產品榮獲國家金質獎和銀質獎,500多種產品獲部優、省優稱號,180多種工業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寶雞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陝、甘、川三省結合部,是連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樞紐。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匯,是隴海鐵路線上第三個大「十」字。公路西通八達,已形成東連西安、西達蘭州、北至銀川、南接成都的四條干線和110條支線公路網。寶雞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鉛、鋅、銅、金、銀、煤等礦產資源30多種。太白、鳳縣鉛鋅礦帶、黃金礦帶,品位高、儲量大,排位亞洲及國內前列,已建成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黃金出產企業。寶雞科技力量比較雄厚。全市擁有大中專院校24所,各類專業技校52所,專業研究所(院)30多個,廠辦專業技術研究開發機構60多個,專業技術人員12萬人。超導研究等在國內外居領先地位。5.77平方公里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初具規模。 歷史沿革:寶雞古稱陳倉,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發祥地。文化考古發掘證明,早在遠古時期寶雞地區就是中華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確定為人類史前文化遺址的有700多處。大量遺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聞名遐邇的西安半坡村遺址還早。《國語·晉語》載:「炎帝以姜水成……炎帝為姜」。《水經·渭水柱》雲:「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明《一統志》記:「寶雞縣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長於姜水即此」。今寶雞市區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溝和九龍泉。無論市區說還是岐山說,都表明炎帝是發祥於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寶雞地區繁衍壯大以後,沿渭水向黃河流域下游發展,與軒轅黃帝部落聯盟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今岐山、扶風和漆水可下流一帶,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動地區。姜女原遺址猶存,後稷在這里誕生,公劉由此遷豳。到了古公擅父,為避戎狄侵擾,率部族翻過梁山,循著漆水,到達周原,構築宮室,建都岐邑。歷三世經營,部落壯大強盛。文王姬昌滅崇,統一關中,遷都於豐。武王姬發伐紂滅商,建都鎬京。周室王業八百餘年,寶雞地區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區為散、弓魚封地;寶雞縣是虢仲封地,稱為西虢;周公旦采邑屬今岐山;召公封國在今鳳翔境內;扶風一帶為毛國;微國在今眉縣;今隴縣、千陽有矢國。周孝王時,贏姓首領非子在「千渭之間」為周室養馬有功,被封於秦(今甘肅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遷都「千邑」(今隴縣南),秦部落從此把勢力擴展到今寶雞地區。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伐戎至岐戰死。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東獵,四年到「千渭之會」,營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舉兵伐戎,據岐以西之地。秦寧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陽(今寶雞縣陽平)。秦德公元年(前677),遷都雍城(今鳳翔縣城南)。秦穆公在位,滅十二國,開疆千里,稱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力富強。秦王政橫掃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他自稱始皇帝,建都咸陽,從秦建都千邑,到秦獻公二年(前383)城櫟陽,秦在寶雞地區經營了393年,寶雞成為秦國的發祥之地。秦統一中國後,今寶雞地區屬內史地,設陳倉、虢、雍、美陽、邰、平陽、杜陽、漆、眉10縣。兩漢,屬右扶風。三國及晉,為扶風郡地。前秦,寶雞設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區為北周築留谷城,隋移陳倉縣於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雞鳴之瑞」的傳說改名寶雞縣。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國初期,在鳳翔均設鳳翔府。民國24年(1935),陝西省在鳳翔設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