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贊美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文章
昨晚,隨著神舟七號發射成功,哈爾濱市幾十所高校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贊美我們偉大的祖國,祝福我們日益強盛的國家。
昨天是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的日子,哈工大千餘名師生在學校學生活動中心觀看了飛船發射的現場直播。
舉著小國旗歡呼的航天學院學生艾奇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們全班28名學生都來看直播了,大家很早就期盼這個時刻的到來,「這次發射,哈工大有好多科技成果運用到了神舟號飛船上,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馬興瑞就畢業於哈工大,這是哈工大人的最大驕傲,我們應該像我們的師長那樣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9、8……,點火,起飛!」伴隨著神舟七號起飛,伴隨著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哈工大學子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的笑容,他們舉著小國旗,振臂高呼。人文學院的柯芬對記者說:「雖說我們人文學院平時接觸航天的機會不像其他學院那麼多,但是我和同學一早就來到這里觀看神七發射,為神七加油,因為關注神七就是在關注我們的祖國,我們堅信祖國一定會強大,神七一定會成功。
關注神七不光有哈工大的學子,昨天晚上哈工大航天老人、哈工大航天館創始人金永德是滿含興奮與激動的淚水觀看完神七發射的,他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真是太偉大了,現在神七成功,將來神八、神九也一定會成功,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一定會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不光是哈工大,昨天晚上黑龍江省高校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在關注神七的發射,大家有的在活動中心大屏幕集中收看,有的來到學校的食堂看電視,有的在寢室里通過電腦看網上直播。
昨日,記者在哈工程大學啟航中心與哈工程大學的幾百名同學一同見證神七問天。21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早早就聚集在教室里守候的同學們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熱情,手中的五星紅旗都在不停地搖動,有的頭上還紮起了「中國加油」、「中國必勝」的頭帶,時不時的突然有人站起來大喊一聲「神七加油!」
「我盼望這一時刻已經很久了,因為我學習的專業就與航天有關,最近幾天我和寢室里的同學聊得最多的話題也是神七,今天能和這么多的同學一起見證這激情澎湃的時刻,我真的好緊張。之前我還給家裡打過電話,家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在一同觀看,因為他們希望我畢了業,也能參與祖國航天事業的研究,我為神七的成功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榮耀!」航空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大二學生徐世傑一邊不停搖動著手中的五星紅旗,一邊激動地告訴記者。
黑大新聞系大三的學生高強告訴記者,他昨天和寢室的同學早早地守在電腦前,觀看神七發射,當宣布神七發射成功的那一刻,整個學生公寓沸騰了,大家紛紛打開窗戶,高聲歌唱偉大的祖國,「航天員好樣的,為祖國加油,為祖國祝福」。
東北林大、東北農大、哈師大、哈理工……黑龍江省高校在昨天晚上到處都是歡樂的海洋,大家一起為神七發射成功而自豪。
東北林大李若聃告訴記者,神七發射成功如同北京奧運會一樣,再一次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能生活在這么偉大的時代讓他們感到無比幸福,作為一名高校學子,他們要加倍努力學習,將來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偉大的祖國。
B. 內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廟斑岩銅(鉬)礦床
一、大地構造位置
白乃廟-溫都爾廟地區位於徐尼烏蘇與溫都爾廟兩大斷裂之間的中新元古代島弧南緣,華北陸塊北緣的增生帶(圖2-95)。
二、礦區地質背景
白乃廟群,岩石為具變余斑晶的綠片岩,經長春地質學院同位素實驗室測得鋯石U-Pb諧和年齡為(1130±16)Ma,屬中元古代。
石英閃長岩呈塊狀或片麻狀侵入於白乃廟群中(在白乃廟北),按其岩石化學和微量元素特徵屬CA岩漿系列,測得的鋯石U-Pb諧和年齡為(665±15)Ma,屬新元古代。
圖2-95白乃廟-溫都爾廟區域地質構造略圖Fig.2-95Regional tectonic sketch of Bainaimiao-Wenermiao area(據內蒙古103隊修改)(after Geological Team 103 of Inner Mongolia)
1—中元古界白音都西群;2—中新元古界白乃廟群;3—中元古界白雲鄂博群;4—下古生界溫都爾廟群;5—中上志留統徐尼烏蘇組;6—上志留統那清組;7—上石炭統;8—下二疊統;9—上侏羅統;10—中新世玄武岩;11—中新統;12—石英閃長岩;13—華力西期花崗岩;14—華力西期花崗閃長岩;15—燕山期花崗閃長岩;16—安山玢岩;17—直立斷層及逆沖斷層;18—斜沖斷層及性質不明斷層;19—隱伏大斷裂;20—韌性剪切帶
白音都西群為新建群,主要呈規模不等的殘塊產於石英閃長岩中。其上、下為變粒岩段,中部為夕線石雲母片岩段,屬中低壓角閃岩相。變粒岩等的原岩為長石雜砂岩-長石石英砂岩。整個白音都西群原岩應屬於在不穩定陸殼基底上形成的過渡型陸屑建造。5個斜長角閃岩平均Sm-Nd模式年齡為1226Ma(聶鳳軍取樣,地科院地質所測定),基本上也屬中元古代。
花崗閃長斑岩與白乃廟銅礦密切有關,呈小岩株透鏡體侵入於白乃廟群中,其鋯石U-Pb視年齡為466~694Ma。
除上述岩石和地層外,這一地區還有華力西期的斜長花崗岩、中上志留統等較晚的岩石和地層。在白乃廟以東8km處和谷那烏蘇,均可見到中上志留統不整合於白乃廟群之上。
三、礦床地質
白乃廟銅(鉬)礦床產於白乃廟群的綠片岩系之中,銅礦化和花崗閃長斑岩均基本平行於綠片岩的葉理,呈近東西走向產出。主要工業礦體集中分布於白乃廟附近,白乃廟以東的谷那烏蘇也見同類礦化。根據航磁解釋推斷,這兩處含礦岩系在草原以下可能相聯,並可西延至白乃廟以西20km左右(圖2-96)。
(一)地層
白乃廟群呈近東西走向,傾向南,其岩性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絹雲長英片岩,主要由石英、長石和絹雲母等組成,構成從石英岩到絹雲片岩多種岩石;一是綠片岩類,主要由陽起石、綠簾石、綠泥石、斜長石、石英等組成,構成多種綠片岩。兩類岩石中有時含普通角閃石或斜長石斑晶,主要為變余成因。除兩類岩石外,還偶夾有極少量的大理岩等。白乃廟群岩性變化頻繁,即使在相鄰勘探剖面之間小層也難於逐層對比。白乃廟群按S:可分為三個構造岩性段,第一、三段為綠片岩段,第二段為絹雲長英片岩段。礦區內還分布有中上志留統徐尼烏蘇組、二疊系三面井組和侏羅系等。
(二)構造
1.褶皺
圖2-96白乃廟銅礦區地質略圖Fig.2-96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Bainaimiao copper ore district
1—第四系;2—上侏羅統大青山組;3—下二疊統三面井組;4—中上志留統徐尼烏蘇組;5~7—白乃廟群;5—第三岩段;6—第二岩段;7—第一岩段;8—未定斜長角閃岩;9—白音都西群;10—斷層;11—隱伏於第四系之下的斷層;12—石英閃長岩(δO2);13—花崗閃長斑岩(γδπ3);14—斜長花崗岩(γ4);15—花崗閃長岩(γδ4);16—金礦脈;17—銅礦帶及礦段編號;18—礦區大地構造位置示意圖
白乃廟群的三期褶皺方向均為EW向,F1、F2、F3基本平行,但F1樞紐較分散。以相當於S2的各構造岩性段界面為參考面,白乃廟斷裂以西為一同斜背形,其樞紐為91°∠18°,向東至轉折端樞紐變陡為91°∠54°;東部基本為一「單斜」,第二岩段向西變窄,產狀也多變,有可能已近於轉折端,但未能確證,故暫仍按單斜處理。
2.斷裂
主要有兩條。一是白乃廟斷裂,呈NE向斜貫全區,傾向NW,傾角50°~70°,部分近直立,是一條由於多期活動最終聯成長達20km的斷裂。中志留世以前為右旋壓扭,水平斷距為800m,並使東盤斷裂帶附近的白乃廟群因牽引走向轉偏NWW,二疊紀以後為「右」旋張扭,水平斷距約200m。另一條重要斷裂是沿中上志留統底部不整合面發育的近EW向的脆韌性斷裂,具滑脫推覆性質,也是多期活動的斷裂。這兩條斷裂均與金礦化有關。
3.韌性剪切帶
白乃廟群普遍經歷一次以韌性剪切帶為特徵的動力變質作用。這些韌性剪切帶,一般平行S2順層展布。其特點是將原來已形成的變質礦物等塑變拉長,使岩石片理化、糜棱化,形成一系列拉伸線理。拉伸線理在原具有角閃石斑晶或變余杏仁構造的岩石中最為明顯,肉眼即可辨認。剪切拉伸使大多數閃石類礦物c軸轉為近平行線理,但也可見c軸與平行線理被斜向或橫向拉長的。經研究,韌性剪切具為由南向北逆沖性質。花崗閃長斑岩也同樣經歷了這一期韌性剪切變形,形成一系列與圍岩產狀協調一致的韌性剪切帶。礦區南緣中上志留統徐尼烏蘇組不發育。所以韌性剪切作用發生於花崗閃長斑岩之後,上志留統以前。
(三)侵入岩
礦區內有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斑岩及斜長花崗岩分布。
石英閃長岩主要分布於礦區東北部,侵入於白乃廟群及白音都西群中。石英閃長岩呈灰綠色、灰色,塊狀構造,有時為片麻狀構造,花崗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石英、黑雲母、角閃石及微斜長石,副礦物有磷灰石、金紅石、鈦鐵礦,蝕變礦物為綠泥石、綠簾石和絹雲母。
花崗閃長斑岩為白乃廟銅礦的成礦母岩,主要出露於礦區中部和北部,大致呈東西向延伸,地表大體以順層的小岩體、岩枝、岩脈等形態產出,沿與F3有關的層間構造帶侵入。在岩層走向折轉向北西的Ⅸ礦段出露面積最大,寬達400m,東西兩側出露漸少。在北礦Ⅻ、ⅩⅢ、Ⅷ礦段都見有花崗閃長斑岩的岩脈、岩枝穿切綠片岩。在南礦帶Ⅴ、Ⅵ礦段,經鏡下鑒定,有不少花崗閃長斑岩的岩脈、岩枝存在,由於岩體經受強烈的糜棱岩化,難以辨認,曾被定為斜長片岩。據鑽探及坑道證實Ⅱ、Ⅲ等礦段深部都有花崗閃長斑岩的岩脈、岩枝存在。由此可以推斷,礦區內南、北礦帶的花崗閃長斑岩在深部應為一個岩體。花崗閃長斑岩呈灰綠色、灰褐色,風化面呈灰黃色、褐黃色。主要礦物成分有斜長石、石英、正長石、黑雲母,其次為角閃石。副礦物有磷灰石、榍石、鋯石和磁鐵礦。岩石具斑狀—似斑狀結構。斑晶主要為斜長石,其次有正長石、石英和黑雲母。區內花崗閃長斑岩普遍受到東西向韌性剪切帶的影響,導致岩石「片理化」。
斜長花崗岩原定為白雲母花崗岩,主要呈脈狀侵入於礦區北部的白音都西群和石英閃長岩中,在金礦區中部有零星出露,與金礦化有密切的成因聯系,以舌狀、腸狀穿切於綠片岩中。斜長花崗岩未受到韌性剪切帶影響,為礦區內最年輕的岩漿岩。
上述侵入岩的化學成分如表2-56所示。
表2-56白乃廟侵入岩主要化學成分表(wB/%)Table 2-56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trusion in Bainaimiao ore district
(據103隊和聶鳳軍平均)
按角閃石、斜長石中鈣的分配系數求得石英閃長岩的形成溫度為575~608℃,利用二長石地質溫度計求得斜長花崗岩的形成溫度為406℃,利用Ab-Or-Q圖解求得花崗閃長斑岩的形成溫度為700~750℃。
(四)礦體產狀及礦石物質成分
白乃廟銅礦體均產於韌性剪切帶內,產狀受韌性剪切葉理控制,但礦化最強的部分並不一定與變形最強的剪切帶重合,同時韌性剪切帶也並非都有礦化。礦區分南、北兩個礦帶。南礦帶由Ⅱ、Ⅲ、Ⅴ、Ⅵ、Ⅶ、Ⅹ和Ⅺ礦段組成,礦體主要產於綠片岩內,即花崗閃長斑岩體的外接觸帶部位,呈似層狀產出,其產狀與圍岩葉理基本一致。礦體走向一般為近EW—NW,傾向S—SW。北礦帶由Ⅷ、Ⅸ、Ⅻ、ⅩⅢ等四個礦段組成,礦體主要賦存於花崗閃長斑岩體的內接觸帶,走向一般為近EW—NWW,傾向S—SSW。無論是南礦帶,還是北礦帶,均表現為典型斑岩礦床的礦化分帶特徵,鉬礦體總是分布於整個礦體的中心部位,且偏靠下部(圖2-97)。
南礦帶的礦體長幾十米至四百多米,厚幾米至幾十米。Ⅱ、Ⅴ礦段呈連續的似層狀產出,厚度及品位沿走向,傾向均較穩定。Ⅲ礦段特別是Ⅵ、Ⅶ礦段以多層分布的小礦體為特徵,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具復合分叉尖滅再現現象。厚度及品位變化較大。
北礦帶以Ⅷ礦段為最好,礦體規模較小,長幾十米至二百餘米,厚1m至十幾米。礦體的厚度和銅鉬含量變化大,礦石品位較貧。
圖2-97白乃廟南礦帶六礦段31勘探線地質剖面圖Fig.2-97Geological profile of exploratory line 31 of ore block 6 at southern ore belt Bainaimiao
1—陽起斜長片岩;2—陽起斜長片岩夾綠泥斜長片岩;3—綠泥斜長片岩;4—綠泥斜長片岩夾陽起斜長片岩;5—黑雲母綠泥斜長片岩;6—礦層
礦石可劃分成花崗閃長斑岩型礦石和綠片岩型兩種。礦石礦物成分達40多種,其中金屬礦物有17種,非金屬礦物有20多種。有用組分除Cu外,Mo、Au均具重要意義。金屬礦物以黃鐵礦、黃銅礦為主,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兩種類型礦石礦物成分相同,它們的標型特徵及礦物之間關系也都具一致的特徵。兩種類型礦石中黃鐵礦都可分為粗粒及細粒兩種。部分粗粒黃鐵礦已被壓碎,並被黃銅礦呈網脈狀充填交代。細粒黃鐵礦形成晚於粗粒黃鐵礦,兩者呈交代關系,且與石英、黃銅礦共生。輝鉬礦晶粒彎曲變形普遍,具明顯的波狀消光,常與石英緊密共生。南、北礦帶礦石在結構、構造上的特徵基本一致,如有某些差別與不同岩性有關。此外,南、北礦帶普遍具有碎裂、變形特點,說明它們都經受EW向韌性剪切帶的影響。
北礦帶的Cu、Mo含量高,Au含量低(表2-57),而南礦帶則是Cu、Au含量高,Mo含量低,即岩體內部Cu、Mo含量高,岩體外接觸帶綠片岩中Cu、Au含量高。這種Mo→Cu→Au的空間分布規律,與典型斑岩礦床元素分帶是一致的。
(五)蝕變與礦化
白乃廟銅礦床具有典型斑岩礦床所特有的蝕變類型和蝕變分帶,而且南、北礦帶基本一致。
1.蝕變類型
鉀化:包括鉀長石化和黑雲母化。呈浸染狀、團塊狀及脈狀等。鉀長石化主要發育在花崗閃長斑岩體內,綠片岩內很微弱。
硅化:很發育,是礦區內一種重要的蝕變類型。
此外,還有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及碳酸鹽化。
以上各類蝕變,相互之間有先後交代關系。首先形成鉀化,然後形成絹雲母化,再後廣泛硅化,在此基礎上又綠泥石化和綠簾石化,最後碳酸鹽化。
表2-57南、北礦帶Mo、Cu、Au含量Table 2-57Mo,CU,Au contents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ore belt
(據103隊資料整理)
2.蝕變分帶
北礦帶:以岩體為中心,向兩側形成鉀長石化帶(黑雲母化帶)→硅化帶→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帶。
南礦帶:以礦體為中心,向外依次出現鉀長石化帶→硅化、黑雲母化帶→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帶。
3.蝕變與礦化
經研究表明:礦化只與硅化帶有關,硅化與銅(鉬)礦化緊密共生,且所有金屬硫化物無例外地皆與石英共生,其含量隨著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4.成礦作用
與花崗閃長斑岩有關的含礦熱液對岩體及綠片岩進行一系列的交代,形成斑岩型銅礦床。礦床的成礦作用可劃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鉀長石黑雲母階段;
石英硫化物階段,進一步分為輝鉬礦亞階段、黃銅礦亞階段、方鉛礦閃鋅礦亞階段;
綠泥石綠簾石階段,分布於岩體邊部或礦體周圍。該階段晚期產生碳酸鹽化,形成方解石。
四、成礦條件
(一)穩定同位素研究
對南、北礦帶分別進行C、H、O、S和Pb等穩定同位素組成研究的結果表明,它們具有相似的組成及變化特徵,說明它成因的一致性。
鉛同位素:白乃廟銅(鉬)礦床鉛同位素組成數據列於表2-58。由表可知,花崗閃長斑岩鉀長石微量鉛與礦石鉛有著相似的同位素組成特徵,說明兩者來自同一岩漿源,排除了南礦帶形成與綠片岩有關的認識。鉛既然來源於岩漿,則與鉛共生的成礦元素銅也可認為來自岩漿。
表2-58鉛同位素組成Table 2-58Composition of lead isotope
測試單位:長春地質學院同位素地質實驗室
碳、氧同位素:成礦後碳酸鹽階段的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組成。
北礦帶2件樣品,其δ13C范圍為—4.90‰~—8.93‰,均值為—6.92‰;其δ18O變化范圍為+6.72‰~+7.38‰,均值為+7.05‰;相應δ18O水在—4.35‰~—5‰,均值為—4.68‰。南礦帶3件樣品的δ13C變化范圍在—3.19‰~—7.38‰,均值為—4.98‰;其δ18O變化於+6.55‰~+6.73‰,均值為+6.65‰;δ18O水為—4.99‰~—5.17‰,均值為—5.07‰,因此,南、北兩礦帶碳、氧同位素組成是基本一致的,表明其成礦後的環境也是相似的。
硫同位素:南、北兩礦帶取硫同位素樣品11件,其中黃鐵礦10件,黃銅礦1件。其δ34S變化范圍和均值,南礦帶為—2.50‰~—5.99‰,均值為—4.10‰;北礦帶為—3.82‰~—6.48‰,均值為—4.63‰,說明南、北礦帶具有相同硫源。
南、北礦帶δ34S都接近於零,變動范圍很窄,說明它們的硫都來自岩漿或深部硫源。
氫、氧同位素:在南、北礦帶分別採集2件石英樣品,測定其中的氧同位素組成及其原生包裹體內氫同位素組成。
南礦帶δ18O均值為+10.02‰,δD均值為—114.41‰,δ18O水為+2.69‰。北礦帶δ18O均值為+9.72‰,δD均值為—102.52‰,δ18O水均值為+2.41‰。南、北礦帶有著相似的氫氧同位素組成,表明成礦熱液有同一來源。
成礦熱液的氧同位素組成與小泰勒提出的+5.5‰~+10‰岩漿水氧同位素值是接近的,從而表明,礦床形成過程中岩漿水是主要的,有少量地下水參與(圖2-98)。
由此可見,南、北礦帶具有相似的碳、氫、氧、硫和鉛同位素組成,說明它們具有一致的成因,其成礦物質和礦液主要來自岩漿。
(二)礦物包裹體研究
趙侖山測定的銅礦床形成溫度為260~320℃,取其中間值為290℃。石英包裹體成分,南、北礦帶具有相似成分,成礦熱液中陽離子以鈣和鈉為主,且鈣的含量大於鈉,揮發組分以氯為特徵。礦區典型礦物共生組合為黃鐵礦、黃銅礦、輝鉬礦和石英。綜上所述,成礦熱液以富鈣、硅、揮發組分氯及銅、鉬礦質等為特徵。
圖2-98氫氧同位素組成圖Fig.2-98δD—δ18O diagram
1—地下水;2—成礦熱液;PMW—原生岩漿水
(三)礦床成因討論
對白乃廟銅(鉬)礦床的成因,各家看法不同,主要有兩類觀點:一是強調花崗閃長斑岩的意義,認為是斑岩銅礦,特別是北礦帶;一是強調綠片岩的意義,認為是與海底火山作用有關的礦床,或者又經變質、斑岩侵入等事件改造富集。導致這種分歧的原因主要是,不論就單個礦帶的規模和累計總儲量,按目前勘探結果,都是綠片岩中的礦體大於斑岩中的礦體,而且綠片岩中的礦體基本平行葉理產出,「順層」的特點比較明顯。
認為斑岩銅礦的理由是:
(1)南、北礦帶蝕變類型、蝕變分帶有著極為相似的特徵;
(2)南、北礦帶主要金屬礦物都是黃鐵礦和黃銅礦,並且黃鐵礦按粒徑皆可分為粗粒和細粒兩種,它們的晶形特徵、粒徑及生成順序完全一致,它們的成礦作用也完全一樣;
(3)南、北礦帶黃鐵礦中銅含量近似,且鉛、鋅含量也相似;
(4)南、北礦帶礦化特徵相同,礦化無例外地都與硅化有關,黃銅礦皆與細粒黃鐵礦、石英共生,礦體都賦存於硅化蝕變帶內;
(5)南、北礦帶有著相似的碳、氫、氧、硫、鉛同位素組成,說明它們的成礦物質和熱液具有同一來源;
(6)南、北礦帶成礦溫度相近,包裹體成分一致;
(7)南、北礦帶成礦都受韌性剪切帶控制,都有斑岩,只是南礦帶斑岩較少、較小。
認為火山岩型(黃鐵礦型)的理由是:
(1)礦體的形成與火山噴發時的噴流作用有關。礦體產狀與圍岩一致,系與圍岩同時生成。圍岩從基性—酸性的流紋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等火山岩經區域變質而形成的綠片岩,屬於細碧角斑岩系;
(2)具有含銅黃鐵礦型的礦體特點。如黃銅礦體成雁行排列,成八字排列。
(3)礦石的礦物成分與含銅黃鐵礦型礦石礦物成分相似,一般礦石皆為黃鐵礦,而銅礦層存在於黃鐵礦層中。
(4)含礦岩系具有火山變質岩的特點。如烏南地段薄片中見杏仁氣孔狀構造,並具變余斑狀結構(基質為交織結構)。白乃廟南礦帶二礦段見有晶屑凝灰岩透鏡體,這些均為火山變質岩的佐證。
另有人認為該礦床是屬火山-熱液浸染型銅鉬硫化礦床,系由多次礦化疊加而成。因為岩石中普遍含有浸染狀-條帶狀的黃鐵礦、磁鐵礦等屬早期噴發期的產物。而黑雲母、磁鐵礦、磁黃鐵礦和輝鉬礦屬高溫熱液階段的礦物。其中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自然金和方解石等,屬於中溫熱液礦化的特徵;含金石英脈則為晚期熱液礦化的產物,故證明該區礦化是由高溫—中低溫熱液疊加於原火山噴發礦化之上,使其進一步富集形成較復雜的礦物組合和元素特徵。
C. 有關於神舟七號的資料
神舟七號大盤點
與「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資料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軌道艙
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
形狀似碗,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
推進艙
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D. 四子王旗錦秀三春滴灌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四子王旗錦秀三春滴灌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2011-08-16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四子王旗庫倫圖鎮(原糧庫院內)。
四子王旗錦秀三春滴灌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0929581753237G,企業法人李會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四子王旗錦秀三春滴灌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滴灌設備生產、銷售。塑料造粒;滴灌毛管回收。
通過愛企查查看四子王旗錦秀三春滴灌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關於「神七"
戚發軔委員透露,神七下半年在酒泉發射,主要任務與神六不同
綜合新華社、人民網、新京報、北京晨報消息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原總設計師戚發軔3日表示,將於下半年發射的神舟七號目前各項准備工作一切順利。和「神六」相比,「神七」將完成搭載3名航天員,出艙行走並進行艙外活動的使命。
搭載3名航天員
「神七的主要任務和神六不同,主要有兩大特點。」戚發軔介紹,神舟七號將會滿負荷工作,有3名航天員,要在3-5天的太空飛行中,正常工作和生活,在保障系統、環境空盒子、生命供應、能源供應等系統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3名航天員還將肩負特殊使命,進行出艙活動。
航天器對接任務,將由「神七」和「神九」共同來完成。
開關艙門兩人合作
戚發軔說,神舟七號將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3個航天員的分工是,一個航天員在艙內值班,其他兩個人參與工作。
「我們的工作規定是重大操作不能一個人辦,開艙門、關艙門等動作是兩個人合作完成,其中一個人出艙。」他說。
「這邊的人能到那邊去,去了以後還能回來,並且能將試驗結果拿回。」他說,「此外還要考驗人能在太空生活一段時間,目的是為建立大規模空間站做技術准備。這對航天員和設備的能力是個考驗。」
戚發軔說,出艙活動將為載人航天建立更大的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打下基礎。
下半年在酒泉發射
戚發軔表示,將於下半年選擇合適時間和天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七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太空出倉行走的各項技術准備已經徹底完成。
戚發軔說,神舟七號的發射關鍵是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發射窗口,窗口是兩個,理想的情況是發射和返回時是白天。
不會搭載女航天員
戚發軔透露,神舟七號暫時不會有女航天員承載任務。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主任、航天英雄楊利偉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想成為中國登月第一人。
F. 神舟七號
【基本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
編輯本段【飛船簡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受「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的委託宣布: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當前,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已被攻克,整船已進入綜合測試階段,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預計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總裝。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未來的神舟七號飛船,不會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目前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采購與生產已經展開,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們還考慮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
【飛船發射報道】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通過網路全方位一體化地了解此次發射,飛天熱線網站將全程跟蹤報道此次神七飛天,讓更多的通過網路了解飛天,了解飛天的故鄉
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遙測信號正常 [21:11]
火箭飛行正常 [21:10]
逃逸塔分離 [21:12]
助推器分離 [21:12]
USB跟蹤正常、雷達跟蹤正常。 [21:14]
整流罩分離 [21:13]
青島發現目標 渭南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21:15]
青島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21:20:38)
神七飛船點火後583秒,飛船與火箭在高度約200公里處成功分離,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21:21:40)
聽到「船箭分離」的消息後,指揮廳里的工作人員紛紛鼓掌表示祝賀。三名航天員表情輕松,正在認真閱讀操作手冊。 [21:21] (21:22:04)
飛船太陽帆板正常打開。 [21:22]
神七載人航天總指揮部剛剛宣布,神七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航天員向北京飛控中心報告身體感覺良好。人民網(21:26:12)
遠望五號跟蹤正常(21:30:22)
飛船正常入軌。(21:31:24)
【細節信息】
航天員像開飛機一樣駕駛「神七」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神六」兩名航天員13日先後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飛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員費俊龍獲知結果後,第二天就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張柏楠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游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准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准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張柏楠介紹說,有了這次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飛機一樣駕駛飛船」!
「神七」航天員准備展開太空行走
戚發軔院士認為,人上天不是旅遊,是完成對空間環境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前楊利偉只是第一步去試一試,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多人多天,比方說要去組裝一個空間站或者修理一個衛星,人就得出艙,出艙起碼得兩個人。以後要去空間站坐運輸工具去,要對空間站進行對接,打開門以後把裡面的人接出來。從國外來講,他們花了很多次的試驗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按照我們的計劃,「神七」希望人能夠出艙,老百姓的話叫空間行走。「當然出了艙還有離艙多遠?也可以離得近一點兒,也可以離得遠一點兒。」戚發軔院士說,下一步我國就要解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起碼得有3個人。所以我們飛船要有這個能力:3個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時候可以帶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一百公斤的東西。假如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試兩人多天,那我們下次就出艙了。戚發軔院士認為,將要出艙的「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這方面挺復雜的。更高級的航天服還可以裝上發動機,一點火就走了,相當於一個小飛船一樣,要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戚發軔院士說,將來我們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所以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飛船來講,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保證有一個大氣壓。」
「神七」 能搭至少3位航天員
「神六」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黃春平介紹說,到「神七」時,飛船的容量會相應增加,會上3名航天員。根據任務的變化,運載的飛船產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對火箭產品的要求推力也相應增加。「神六」發射飛船有效載荷是8噸多,將來有效載荷要擴大。新的大型運載「神七」的火箭方案已經制訂完畢,正等待國家批准。目前部分產品已經出來了,樣機都有了。但是還要進行大量的地面試驗。從1999年起,黃春平先後擔任了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的火箭系統總指揮。
「神七」飛船要進行精裝修
中國工程院戚發軔院士介紹說:「我給你舉個例子,就像我們有個毛坯房,買房子買個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還是小兩口,就根據你這個要求重新裝修,毛坯房都一樣的,基本外型絕對不會有變化,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不會有變化,但是里邊一開始就楊利偉一個人,也不要廁所,也不要廚房,也不要睡覺的地方,現在兩個人了,有廚房、有廁所,到3個人的時候,比如說我們要搞交會對接的時候,以後要出艙了,基本上構型不會變,內裝修是要變化的,而且是精裝修。」
「神七」上會不會有女宇航員
未來的「神七」上會不會有英姿颯爽的首批女航天員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志副主編、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龐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網時說,我國將從明年開始選拔女航天員,選拔和培訓一個航天員需要3到5年的時間。而他預測「神七」在兩年以後發射且可能進行首次太空行走試驗。這也就意味著「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員上天。
【航天實驗】
中國科學院披露載人航天實驗內容
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載人飛船工程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應用系統的目標是大力推進和發 展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應用技術,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有重要價值的貢獻,同時為今後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打下基矗。
其中,「對地觀測任務」是以與國際同步發展先進空間遙感器及開拓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為目的,確定了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器、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計、輻射計和散射計)、地球環境監測和遙感應用研究等在軌實驗和應用任務。地球環境監測包括太陽常數監測、太陽和地球紫外輻射監測以及地球輻射收支探測。遙感器應用研究為我國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展成像光譜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在海洋、陸地和大氣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
「空間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包括空間材料科學項目,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項目),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目標是全面提高我國空間科學水平。「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製了多種空間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蛋白質結晶、空間細胞培養、空間細胞電融合以及空間蛋白質和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等研究;「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多工位晶體生長爐和晶體生長觀測裝置,開展二元和三元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體、金屬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間生長,研究空間晶體生長動力學;「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研究可以建立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布長期、中期、短期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進行效應預測,保障航天員、載人航天器和空間設備安全。
編輯本段【實施計劃】
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實行「三步走」計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程總體室主任王忠貴向記者揭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在未來幾年內的「三步走」計劃:「神舟七號」飛船將於2008年升空,它肩負的使命是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神舟八號」飛船將帶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而航天技術發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間站。
編輯本段【系列消息】
專家稱女航天員肯定不會乘神舟七號上天 2005年12月19日
「神七」要「組團」遨遊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六號有了一個飛躍,那就是由一人上天變成二人升空,由一日游變成五日游,這樣的飛躍讓人不禁會問:那「神舟」七號會是幾個人在太空?又要變成怎樣的模式呢?對於這個問題,王慶仁告訴記者:「對於『神舟』七號,我們可能會派一個團隊上去 『度假』,但是無論幾人幾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完成一項人類出艙的使命,也就是說『神七』人要出艙,進入太空。」
對於具體的難度,王慶仁表示:「這樣做的難度極高,要解決的技術關鍵就是要把宇航員的衣服變成一個『衛星』」,對此,王慶仁進一步解釋說:「因為宇航員在太空艙的時候,一切賴以生存的條件都很齊全,但當出了艙之後,這些條件都沒有了,而且太空的輻射極其強烈,而這個輻射又是人類無法承受的,所以這個時候,宇航員的衣服就要變成可以保護宇航員的太空艙,如同一顆小型衛星在太空飛行。這個項目是具里程碑意義的,目前還在研製階段。」
女性「飛天」還需時日
「神六」之後,媒體一直熱炒的話題之一就是「神七」會出現一位女航天員,但王慶仁明確告訴記者:神舟七號一定不會有女航天員出現。對此王慶仁老師解釋:「對於航天員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不僅僅是會開飛船那麼簡單,還需要很多其他諸如心理,經驗,應變等等諸多方面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是極高的。我們現在的確招收了一批女航天員,但她們現在只是在飛行大隊學習,連模擬的飛行都還沒有做過,更別說是真實的飛行,所以對於這樣一批女航天員來說,要成為一名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這樣的航天員還要等上一陣子。對於她們來說,其中的大部分將會成為航天方面的專家。」
「神七」費用低於「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關注地問,它到底花了多少錢?對此,王慶仁透露說,「『神六』我們的總花費是9億元人民幣,其中,『神六』宇航服造價就300萬。」王慶仁表示,中國絕對是用有限的投資來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有限的經費取得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成果。」
對於「神七」費用的問題,王慶仁向記者透露:『神七』的花費應該少於『神六』。因為我們『神舟』系列航天技術的主體研製工作已經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礎上的研製,花銷會相應少很多。」
就在一個月前,首部反映載人航天工程的電視劇《神舟》在全國熱播,但是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專家們卻是有點無奈,王慶仁說,「我們幾個同事是在一起看的,看完之後我們都笑了,因為裡面的錯誤真是讓我們很無奈,我們只有苦笑。舉個最簡單的錯誤吧,就像裡面的一個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說,前者指的是飛機,而後者才應該是我們說的『航空航天飛船』,也就是現在大眾所說的『神六』之類,從這里我們看到其實他們對航空事業的不理解,而很多時候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常常做事情一窩蜂,什麼火追什麼,很多人看《神舟》電視劇也像追星一樣,但很快就會冷下來,這也是一個輿論的引導問題,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地看待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
編輯本段【發射時間】
◇ 發射時間:
2008年9月25日21:10:04:988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6日宣布,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6日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將於9月25日至30日擇機實施。神舟七號飛船於9月7日開始加註推進劑。
這位發言人說,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各大系統已進入最後准備工作狀態。神舟七號飛船、長征-2F運載火箭、艙外航天服和伴飛衛星等產品已完成發射場區的主要測試工作,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參試系統已基本完成任務實施的各項准備。航天員飛行乘組在發射場進行了人船箭地聯合演練,操作技能熟練,身體和心理狀態良好。
神舟七號飛船加註推進劑後,將與火箭對接並垂直轉運至發射工位,進行最終狀態檢查和確認。在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加註火箭推進劑後,擇機實施飛船發射。
神七太空行走由航天員翟志剛在9月27日16:34-17:00進行。
編輯本段【發射條件】
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
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
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此外發射前後9小時不能有雷電。
「神七」首選發射時間為2008年9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黃春平11日對有關媒體表示,「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首選的發射時間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時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號」的發射時間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號」的發射將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關專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較適合發射窗口,但因「神七」將執行太空行走任務,9月底升空時的太陽夾角更適合太空人出艙活動,能令飛船在最短時間內見到太陽,保證太空人出艙作業時有陽光。
發射載人航天的最佳氣象條件主要包括: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此外發射前後9小時不能有雷電。
黃春平表示,能否如期發射,主要是看當時的發射場天氣等情況。小雨和氣溫一般都不會影響飛船的正常發射,但大風則可能導致飛船推遲發射,因為風速超過火箭的承受能力後,將有可能改變其飛行方向。
黃春平透露,航天員太空漫步就會在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軌後,均無法拍攝到飛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也僅限於艙內。而「神七」釋放伴飛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一缺憾。據專家介紹,小衛星可近距離環繞,伴飛,因小衛星安裝有CCD立體相機,可提供飛船在軌飛行時的首張三維立體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艙活動的即時畫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在國際上,不管是白天發射還是晚上發射,兩種情況都存在。
編輯本段【「神七」航天員】
神舟七號太空船已於9月25號發射升空,進行中國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經2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志剛。
神舟七號太空船3名正選太空人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志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
當中執行出艙任務的是翟志剛,第一備選是劉伯明。42歲的翟志剛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鄉縣人,1985年加入空軍,有超過1000小時的安全飛行記錄。
神舟七號在本月25號晚上9點到10點鍾升空。而26、27號兩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適合出艙的時間,到時2名航天員會進入軌道艙。由於太空衣非常重,造價超過1億元人民幣,要另外一個人幫助才可以穿上。這一太空漫步將大約進行40分鍾。航天員身上將會連接著2條生命線。太空衣是以俄式太空衣為基礎研發的,提供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等設備,出艙以後航天員身邊還會放一個伴飛小衛星,上面有攝像鏡頭,全程直播太空漫步。如果這項技術成功,將會是中國航天科技當中一個突破。而升空後大約68小時,會完成所有實驗。28號下午飛船將返回地球。
神舟七號即將發射升空,目前已經完成最後一次火箭和遙測系統檢測。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內外全面提升了警戒級別,連同附近的軍用機場也加強了保安,雷達以及各種偵測儀器已經投入運作,做地面、上空等多方面的部署。
雷達不停地偵測,天空、地面全面加強布防,這個軍用機場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約100公里,是前往發射中心的必經之路,也是發射中心外圍的另一層保護網,確保神七發射任務准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上兩次神舟五號及神舟六號升空時,國家領導人都由北京親臨酒泉發射中心,觀看發射過程,他們都是先抵達這個軍用機場,再轉車到發射中心。由發射中心到軍用機場范圍已經全部列為了軍事禁區,航天路面全面封鎖,這一帶也禁止任何人停留,更加嚴禁拍攝。神五、神六及神七都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但保安明顯一次比一次加強。通往航天城的檢查站由以往只有一兩個增加到三四個,每天檢查站都有武警和解放軍戒備,所有由航天路前往發射中心的車輛都必須有通行證才能放行,司機和乘客全都要登記證件。
最終,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飛天,翟志剛有望太空漫步,第一備選是劉伯明。
失重對航天員生活的影響
人長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環境里,一旦進入失重環境,就會感到生活習慣不適應。為此,對航天員的生活須採取各種措施:為航天員設計緊身服裝,因為肥大的衣服會漂浮起來;對座艙中的物品加以固定,避免自由漂浮;食物塊破碎或表面掉下的粒屑,會飛揚起來,鑽進航天員的眼睛、鼻子,甚至吸入氣管,引起生命危險,因此航天食品要做成塊狀,一口一塊;飲水時要用管子通入口中,防止水珠進入氣管;洗漱濺水,須用吸水器吸干,以防止水珠聚積在空中,造成危害;航天員睡覺須用帶子或睡袋把自己捆住;在失重條件下行走時,航天員須穿用帶鉤的鞋子,能掛住網格狀的地板(天花板)。
失重對人體的生理影響
人長期在地面重力場內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動。在失重環境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血量減小,頭部血量增多,航天員的收縮壓一般比飛行前升高2000~2666帕(15~20毫米汞柱),平均動脈壓升高1333~1600帕(10~12毫米汞柱),靜脈壓也上升,舒張壓則下降。失重使流體靜壓梯度消失,中心靜脈壓和心房壓力增加,刺激這些部位的容積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量增加和水分及血漿量減少(約10%)。尿中排出的鈉、鉀離子增加。在失重環境中,人體骨骼受力減少,時間一久,肌肉萎縮,骨骼也會變得鬆脆,特別是失重會引起骨骼內鈣、磷鹽的喪失,使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變得軟弱無力。失重還會引起紅血球減少(8%~17%),白血球增加,T淋巴細胞減少,免疫能力減退。在失重環境中,大多數航天員還會發生前庭-植物神經反應,引起航天運動病和空間定向障礙,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暈眩,影響工作能力。這種症狀常在航天的頭一周內發生,隨後症狀消失。
圖片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9%F1%D6%DB%C6%DF%BA%C5%D4%D8%C8%CB%B7%C9%B4%AC&in=13487&cl=2&cm=1&sc=0&lm=-1&pn=2&rn=1&di=68869082&ln=636
G. 神舟5、6、7號的信息和圖片
神舟五號簡介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為實施載人航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神舟-5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在軌運行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8860mm,總重7840kg。飛船的手動控制功能和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分系統為航天員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飛船由長征-2f運載火箭發射到近地點200km、遠地點350km、傾角42.4°初始軌道,實施變軌後,進入343km的圓軌道。飛船環繞地球14圈後在預定地區著陸。
神舟-5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神舟五號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此次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71次飛行,也是繼1996年10月以來,我國航天發射連續第29次獲得成功。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神舟5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
新技術應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後,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編輯本段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9時0分0秒
發射火箭: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584秒
返回時間:10月17日凌晨4時3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四子王草原秋韻
飛行時間/圈數:115小時32分鍾/飛行77圈
搭載物品:共有8類64種搭載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來、查氏集團等知名企業標識,搭載的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種子則用於太空育種實驗。在開艙儀式現場,6位特殊的「乘客」有機會精彩亮相,它們分別是極地考察時使用過的中國國旗、國際奧委會會旗五環旗、上海世博會會旗、《申報》百年紀念特刊、書畫作品《六駿圖》和10幅少先隊員太空畫作品。神舟六號返回艙搭載的物品還有「我給『神舟』六號航天員寫封信徵文活動」特等獎作文、共和國元帥特種郵票和神舟六號個性化郵票等郵品以及書畫名家的作品等。
技術應用:飛船的種類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衛星式載人飛船。這種飛船像衛星一樣在離地面幾百公里的近地軌道上飛行,飛行高度大約為300公里。飛船有單艙式、雙艙式和三艙式,目前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的飛船均是三艙式,這次神舟六號就是三艙式飛船,說明中國航天技術已經初步達到國際水平。
神舟六號飛船有以下特點:首先是起點很高,飛船具有承載3名航天員的能力;
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員返回後,軌道倉可以在無人值守的狀態下,作為衛星繼續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後進行交會對接實驗;第三是返回艙的直徑大,俄羅斯的直徑是2.2米,我國的是2.5米。最後是飛船返回,非常安全,這方面已經進行過全面的測試。總體來看,神舟六號飛船的技術進步是巨大的。
技術進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領域,據悉近年來中國在新材料領域所取得的進步上,有2000多種是來自航天領域;其次是電信領域,這方面有硬體設備的進步,也有軟體領域的進步,比如編碼技術就確保了話音質量和圖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圖像技術,這些技術可以用於軍事領域,也可以用於民用領域;第四是特種食品,航天員的食品研製非常復雜;第五是特種紡織材料,航天服是一個系統,更是高科技的結晶;第六是電子控制系統的進步,飛船是涉及各種復雜子系統的復雜系統,所有系統均需要有電子控制系統進行控制;第七是生物醫學體系的進步,載人航天與無人航天有本質上的差異,系統復雜性和可靠性大為不同,神舟六號的成功,表明中國的相關生物醫學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
H. 我國神舟七號發射上天的相關資料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的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施行軟著陸。
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翟志剛出艙作業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劉伯明的頭部手部部分出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從神舟七號開始,中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征2F火箭擔任。
I. 反映祖國的新成就的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
編輯本段【飛船簡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受「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的委託宣布: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當前,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已被攻克,整船已進入綜合測試階段,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預計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總裝。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未來的神舟七號飛船,不會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目前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采購與生產已經展開,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們還考慮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
【飛船發射報道】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通過網路全方位一體化地了解此次發射,飛天熱線網站將全程跟蹤報道此次神七飛天,讓更多的通過網路了解飛天,了解飛天的故鄉
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遙測信號正常 [21:11]
火箭飛行正常 [21:10]
逃逸塔分離 [21:12]
助推器分離 [21:12]
USB跟蹤正常、雷達跟蹤正常。 [21:14]
整流罩分離 [21:13]
青島發現目標 渭南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21:15]
青島USB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21:20:38)
神七飛船點火後583秒,飛船與火箭在高度約200公里處成功分離,雷達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21:21:40)
聽到「船箭分離」的消息後,指揮廳里的工作人員紛紛鼓掌表示祝賀。三名航天員表情輕松,正在認真閱讀操作手冊。 [21:21] (21:22:04)
飛船太陽帆板正常打開。 [21:22]
神七載人航天總指揮部剛剛宣布,神七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航天員向北京飛控中心報告身體感覺良好。人民網(21:26:12)
遠望五號跟蹤正常(21:30:22)
飛船正常入軌。(21:31:24)
【細節信息】
航天員像開飛機一樣駕駛「神七」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神六」兩名航天員13日先後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飛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員費俊龍獲知結果後,第二天就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張柏楠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游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准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准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張柏楠介紹說,有了這次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飛機一樣駕駛飛船」!
「神七」航天員准備展開太空行走
戚發軔院士認為,人上天不是旅遊,是完成對空間環境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前楊利偉只是第一步去試一試,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多人多天,比方說要去組裝一個空間站或者修理一個衛星,人就得出艙,出艙起碼得兩個人。以後要去空間站坐運輸工具去,要對空間站進行對接,打開門以後把裡面的人接出來。從國外來講,他們花了很多次的試驗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按照我們的計劃,「神七」希望人能夠出艙,老百姓的話叫空間行走。「當然出了艙還有離艙多遠?也可以離得近一點兒,也可以離得遠一點兒。」戚發軔院士說,下一步我國就要解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起碼得有3個人。所以我們飛船要有這個能力:3個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時候可以帶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一百公斤的東西。假如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試兩人多天,那我們下次就出艙了。戚發軔院士認為,將要出艙的「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這方面挺復雜的。更高級的航天服還可以裝上發動機,一點火就走了,相當於一個小飛船一樣,要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戚發軔院士說,將來我們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所以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飛船來講,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保證有一個大氣壓。」
「神七」 能搭至少3位航天員
「神六」火箭系統專家顧問組組長黃春平介紹說,到「神七」時,飛船的容量會相應增加,會上3名航天員。根據任務的變化,運載的飛船產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對火箭產品的要求推力也相應增加。「神六」發射飛船有效載荷是8噸多,將來有效載荷要擴大。新的大型運載「神七」的火箭方案已經制訂完畢,正等待國家批准。目前部分產品已經出來了,樣機都有了。但是還要進行大量的地面試驗。從1999年起,黃春平先後擔任了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的火箭系統總指揮。
「神七」飛船要進行精裝修
中國工程院戚發軔院士介紹說:「我給你舉個例子,就像我們有個毛坯房,買房子買個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還是小兩口,就根據你這個要求重新裝修,毛坯房都一樣的,基本外型絕對不會有變化,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不會有變化,但是里邊一開始就楊利偉一個人,也不要廁所,也不要廚房,也不要睡覺的地方,現在兩個人了,有廚房、有廁所,到3個人的時候,比如說我們要搞交會對接的時候,以後要出艙了,基本上構型不會變,內裝修是要變化的,而且是精裝修。」
「神七」上會不會有女宇航員
未來的「神七」上會不會有英姿颯爽的首批女航天員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志副主編、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龐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網時說,我國將從明年開始選拔女航天員,選拔和培訓一個航天員需要3到5年的時間。而他預測「神七」在兩年以後發射且可能進行首次太空行走試驗。這也就意味著「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員上天。
編輯本段【航天實驗】
中國科學院披露載人航天實驗內容
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載人飛船工程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應用系統的目標是大力推進和發 展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應用技術,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有重要價值的貢獻,同時為今後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與技術實驗打下基矗。
其中,「對地觀測任務」是以與國際同步發展先進空間遙感器及開拓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為目的,確定了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器、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計、輻射計和散射計)、地球環境監測和遙感應用研究等在軌實驗和應用任務。地球環境監測包括太陽常數監測、太陽和地球紫外輻射監測以及地球輻射收支探測。遙感器應用研究為我國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展成像光譜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在海洋、陸地和大氣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
「空間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包括空間材料科學項目,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項目),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目標是全面提高我國空間科學水平。「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製了多種空間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蛋白質結晶、空間細胞培養、空間細胞電融合以及空間蛋白質和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等研究;「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多工位晶體生長爐和晶體生長觀測裝置,開展二元和三元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體、金屬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間生長,研究空間晶體生長動力學;「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研究可以建立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布長期、中期、短期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進行效應預測,保障航天員、載人航天器和空間設備安全。
編輯本段【實施計劃】
未來幾年內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實行「三步走」計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工程總體室主任王忠貴向記者揭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在未來幾年內的「三步走」計劃:「神舟七號」飛船將於2008年升空,它肩負的使命是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間,「神舟八號」飛船將帶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會對接;而航天技術發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間站。
編輯本段【系列消息】
「神七」費用低於「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關注地問,它到底花了多少錢?對此,王慶仁透露說,「『神六』我們的總花費是9億元人民幣,其中,『神六』宇航服造價就300萬。」王慶仁表示,中國絕對是用有限的投資來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有限的經費取得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成果。」
對於「神七」費用的問題,王慶仁向記者透露:『神七』的花費應該少於『神六』。因為我們『神舟』系列航天技術的主體研製工作已經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礎上的研製,花銷會相應少很多。」
就在一個月前,首部反映載人航天工程的電視劇《神舟》在全國熱播,但是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專家們卻是有點無奈,王慶仁說,「我們幾個同事是在一起看的,看完之後我們都笑了,因為裡面的錯誤真是讓我們很無奈,我們只有苦笑。舉個最簡單的錯誤吧,就像裡面的一個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說,前者指的是飛機,而後者才應該是我們說的『航空航天飛船』,也就是現在大眾所說的『神六』之類,從這里我們看到其實他們對航空事業的不理解,而很多時候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人常常做事情一窩蜂,什麼火追什麼,很多人看《神舟》電視劇也像追星一樣,但很快就會冷下來,這也是一個輿論的引導問題,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地看待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
編輯本段【發射條件】
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
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
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此外發射前後9小時不能有雷電。
「神七」首選發射時間為2008年9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黃春平11日對有關媒體表示,「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首選的發射時間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時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號」的發射時間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號」的發射將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關專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較適合發射窗口,但因「神七」將執行太空行走任務,9月底升空時的太陽夾角更適合太空人出艙活動,能令飛船在最短時間內見到太陽,保證太空人出艙作業時有陽光。
發射載人航天的最佳氣象條件主要包括:無降水、地面風速小於每秒8米、水平能見度大於20公里;發射前8小時至發射後1小時,場區30公里至40公里范圍內無雷電活動;船箭發射所經過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風速小於每秒70米,此外發射前後9小時不能有雷電。
黃春平表示,能否如期發射,主要是看當時的發射場天氣等情況。小雨和氣溫一般都不會影響飛船的正常發射,但大風則可能導致飛船推遲發射,因為風速超過火箭的承受能力後,將有可能改變其飛行方向。
黃春平透露,航天員太空漫步就會在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軌後,均無法拍攝到飛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也僅限於艙內。而「神七」釋放伴飛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一缺憾。據專家介紹,小衛星可近距離環繞,伴飛,因小衛星安裝有CCD立體相機,可提供飛船在軌飛行時的首張三維立體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艙活動的即時畫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在國際上,不管是白天發射還是晚上發射,兩種情況都存在。
編輯本段【「神七」航天員】
神舟七號太空船已於9月25號發射升空,進行中國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經2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志剛。
神舟七號太空船3名正選太空人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志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
當中執行出艙任務的是翟志剛,第一備選是劉伯明。42歲的翟志剛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鄉縣人,1985年加入空軍,有超過1000小時的安全飛行記錄。
神舟七號在本月25號晚上9點到10點鍾升空。而26、27號兩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適合出艙的時間,到時2名航天員會進入軌道艙。由於太空衣非常重,造價超過1億元人民幣,要另外一個人幫助才可以穿上。這一太空漫步將大約進行40分鍾。航天員身上將會連接著2條生命線。太空衣是以俄式太空衣為基礎研發的,提供氧氣、壓力、電源和通訊等設備,出艙以後航天員身邊還會放一個伴飛小衛星,上面有攝像鏡頭,全程直播太空漫步。如果這項技術成功,將會是中國航天科技當中一個突破。而升空後大約68小時,會完成所有實驗。28號下午飛船將返回地球。
神舟七號即將發射升空,目前已經完成最後一次火箭和遙測系統檢測。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內外全面提升了警戒級別,連同附近的軍用機場也加強了保安,雷達以及各種偵測儀器已經投入運作,做地面、上空等多方面的部署。
雷達不停地偵測,天空、地面全面加強布防,這個軍用機場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約100公里,是前往發射中心的必經之路,也是發射中心外圍的另一層保護網,確保神七發射任務准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上兩次神舟五號及神舟六號升空時,國家領導人都由北京親臨酒泉發射中心,觀看發射過程,他們都是先抵達這個軍用機場,再轉車到發射中心。由發射中心到軍用機場范圍已經全部列為了軍事禁區,航天路面全面封鎖,這一帶也禁止任何人停留,更加嚴禁拍攝。神五、神六及神七都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但保安明顯一次比一次加強。通往航天城的檢查站由以往只有一兩個增加到三四個,每天檢查站都有武警和解放軍戒備,所有由航天路前往發射中心的車輛都必須有通行證才能放行,司機和乘客全都要登記證件。
最終,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飛天,翟志剛有望太空漫步,第一備選是劉伯明。
失重對航天員生活的影響
人長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環境里,一旦進入失重環境,就會感到生活習慣不適應。為此,對航天員的生活須採取各種措施:為航天員設計緊身服裝,因為肥大的衣服會漂浮起來;對座艙中的物品加以固定,避免自由漂浮;食物塊破碎或表面掉下的粒屑,會飛揚起來,鑽進航天員的眼睛、鼻子,甚至吸入氣管,引起生命危險,因此航天食品要做成塊狀,一口一塊;飲水時要用管子通入口中,防止水珠進入氣管;洗漱濺水,須用吸水器吸干,以防止水珠聚積在空中,造成危害;航天員睡覺須用帶子或睡袋把自己捆住;在失重條件下行走時,航天員須穿用帶鉤的鞋子,能掛住網格狀的地板(天花板)。
失重對人體的生理影響
人長期在地面重力場內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動。在失重環境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血量減小,頭部血量增多,航天員的收縮壓一般比飛行前升高2000~2666帕(15~20毫米汞柱),平均動脈壓升高1333~1600帕(10~12毫米汞柱),靜脈壓也上升,舒張壓則下降。失重使流體靜壓梯度消失,中心靜脈壓和心房壓力增加,刺激這些部位的容積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量增加和水分及血漿量減少(約10%)。尿中排出的鈉、鉀離子增加。在失重環境中,人體骨骼受力減少,時間一久,肌肉萎縮,骨骼也會變得鬆脆,特別是失重會引起骨骼內鈣、磷鹽的喪失,使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變得軟弱無力。失重還會引起紅血球減少(8%~17%),白血球增加,T淋巴細胞減少,免疫能力減退。在失重環境中,大多數航天員還會發生前庭-植物神經反應,引起航天運動病和空間定向障礙,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暈眩,影響工作能力。這種症狀常在航天的頭一周內發生,隨後症狀消失。
編輯本段【總指揮部成員】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常萬全,總裝備部政委、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遲萬春,總裝備部副部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陳求發,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陰和俊,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王志剛。
編輯本段【7大系統】
《1》航天員系統
航天員是怎樣煉成的?
駕車在北京八達嶺高速路北安河出口向西一拐,進入北清路,行駛約10分鍾後,可以看到路左側一個銀色的金屬標志——「中國北京航天城」。在這個名叫唐家嶺的小村莊里,佔地約3500畝的航天城戒備森嚴。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就設在這里。
神七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前身是創立於1968年4月1日的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2005年9月30日更名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成為繼俄羅斯加加林訓練中心、美國休斯頓航天中心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被譽為「中國航天員成長的搖籃」。
據稱,「神七」是在總結「神五」、「神六」航天員選拔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每名航天員在乘組中的不同分工,依據個人特點進行的科學選擇,完全遵循「科學、公正、客觀、合理」的原則。航天專家介紹說,「神七」航天員是經過5級篩選才脫穎而出的,可謂「兩百里挑一」。
神舟七號太空船3名正選太空人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志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當中最有可能執行出艙任務的是翟志剛,第一備選是劉伯明。42歲的翟志剛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人,1985年加入空軍,有超過1000小時的安全飛行紀錄。
飛天號航天服中國造
神舟七號准備了兩套航天服,一套是俄羅斯海鷹「飛天」艙外航天服號航天服,一套是中國自主研究的飛天號航天服。飛天號航天服介面各方面都是按照中國的模式來做的。飛天號是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以後航天員出艙可能依賴我們自主的航天服,而不是俄羅斯的航天服。這次外出行走的航天服將是我們的航天服。
《2》飛船應用系統
飛船應用系統
飛船應用系統是一個實用性的系統,它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飛船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利用載人飛船的空間實驗支持能力,開展對地觀測、環境監測,進行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天文、流體科學等實驗,安裝有多項任務的上百種有效載荷和應用設備,飛船試驗階段的應用屬試驗性質,實驗內容非常廣泛,研究成果將廣泛用於醫葯發展、食品保健、防治疑難病症以及工業、農業等各行業之中。載人飛船系統採用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的三艙、兩對太陽電池帆板構型和升力控制返回、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其中軌道艙位於飛船的前部,裝有船上各分系統為飛船自主飛行和留軌飛行工作所需的設備及有效載荷。
飛船應用系統成功為氣象預測服務
從1992年以來,應用系統完成了近200台全新有效載荷的研製,共200多台次有效載荷設備分別參加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五號飛船的發射和在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地面應用中心的接收、預處理、監控管理等系統全部無故障運行。建成了系統集成測試平台、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和空間環境預報中心,開展了67個課題的科學研究,創造了10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方法,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
在對地觀測方面,應用系統為我國成功地研製出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地球輻射收支儀、太陽紫外光譜監視器、太陽常數監測器等一批先進空間遙感器。其中,「神舟」三號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是繼美國1999年發射MODIS之後進入空間的第二台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圖像質量清晰,光譜解析度好,應用部門已利用這些成果開展試驗性應用研究,對其評價認為:「這標志著我國可見光和近紅外遙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我國可見光和近紅外遙感技術已跨入美國和歐共體等國際上先進行列」;「神舟」四號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在軌運行取得大量具有應用價值的科學數據,一舉試驗成功微波輻射計、微波高度計和微波散射計,是我國空間遙感技術的重要突破;配合微波高度計的飛船精密定軌,達到我國低軌道空間飛行器全球定軌的最高精度;卷雲探測儀具有探測大面積卷雲和薄卷雲的能力,結果超出預期,受到用戶的高度評價;為我國首次實現對全球環境重要參數絕對量的探測,對太陽和地—氣紫外、太陽常數和地球輻射收支狀態等進行了系統監測,觀測成果達到國際水平。
在空間生命及微重力科學領域,研製了一批先進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數十項空間實驗。其中微重力液滴熱毛細遷移的空間實驗和理論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空間細胞培養、細胞電融合、蛋白質結晶、空間生物效應和空間連續自由流電泳,以及在空間微重力條件下進行的金屬合金、氧化物晶體、半導體光電子材料的生長實驗,也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部分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空間天文方面,在國內率先對宇宙及太陽的高能暴發現象進行空間觀測,取得了γ射線暴探測研究的重要成果。載人航天工程一期空間科學計劃的成功,使我國掌握了空間科學實驗的重要關鍵技術,空間科學實驗和探測水平跨上了一個新台階。作為載人航天安全保障而安排的空間環境監測及預報研究,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飛船軌道空間環境參數,准確預報了對飛船發射有危害的流星暴事件和其他災害性空間環境狀態,保障了飛船和航天員的安全,建立了空間環境預報中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空間環境預報保障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同時促進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水平。
《3》載人飛船系統
載人飛船構造:
1,軌道艙呈圓桶形狀,是航天員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軌道艙調整了艙內布局設計以便安裝應用系統設備及航天員食品和飲用水裝置。軌道艙的後端底部設有艙門,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返回艙。軌道艙外部兩側裝有兩個像鳥兒翅膀一樣的太陽電池翼,軌道艙所需要的電能就是由這兩個電池翼提供的。
2,返回艙是載人飛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艙段,飛船起飛、上升到入軌及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