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蘭州市七里河區安西路小學和王家堡小學哪所好主要是教學質量、教學方式、老師素質、學風及硬體設施等
那你得看看哪家設備用的「騰亞品牌」,沒有也可以指導引用的哦!!
Ⅱ 我要去蘭州工作了,能客觀的說下蘭州的情況嗎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市樹:國槐;市花:玫瑰。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和黃河風情旅遊線綜合開發工程,把黃河市區段40公里兩岸道路橋梁建設、河堤修砌加固、航運河道疏浚、旅遊景點開發、城市建築風格以及綠化美化亮化融為一體,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匯集其中。
黃河不僅養育了蘭州人民,也給這里帶來豐富的特產,白蘭瓜、軟兒梨、冬果梨、白粉桃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使蘭州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瓜果城。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築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
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人口309萬人(2004年)。
城關區 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88萬。郵政編碼730030。
七里河區 面積 397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730050。
西固區 面積 385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730060。
安寧區 面積 86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730070。
紅古區 面積 575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730080。
永登縣 面積6090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730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皋蘭縣 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730200。縣人民政府駐石洞鎮。
榆中縣 面積3362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730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自然環境
地理、氣候
蘭州市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即北緯36°,東經 103°40』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徵。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特點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為260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並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氣溫9.1℃。
區域人口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總人口289萬,有漢、回、滿、東鄉、藏、蒙土家3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佔3.6%。
自然資源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 麻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分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鳥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歷史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藩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旅遊資源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蘭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全市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500多處,古遺址250處,古城12處,古建築50餘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興隆山;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雲觀、白衣寺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南湖公園、西湖公園、濱 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蘭州是馳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節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遊特色。
經濟環境
工業
蘭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機械、冶金、四大行業等主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我國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之一。硝酸合成橡膠、硅鐵、鋁、石墨、電機、石油鉛機和粗精紡毛呢等產品產量均處國內領先地位。到2010年,蘭州工業發展的重點是:
①石油化工--以蘭州煉油廠和蘭州化工廠為依託,組織實施1000萬噸原油加工擴能、60萬噸乙烯擴能和蘭州至四川成為輸油管道三大工程;建成7.2萬噸烷基本工程。
②冶金--對三大鋁廠進行改造,使鋁產量年產30萬噸以上。
③機械電子--石油鑽采、煉油、化工設備;適用提高原地區的機動車;高新節能的卷鐵芯變壓器及新型各類電機;各種建築機械;特種泵;機電一體化的傳動裝置礦山機械;
④建材--高標號水泥、輕質精體材料、陶瓷、開發大理石、花崗岩、輕型石膏等。
⑤輕工業--日用化工、製革、塑料製品、中成葯;棉毛精紡及新品種;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和清真食品。
農業
蘭州是享有盛名的瓜果城,瓜果年產量達到7萬多噸,白蘭瓜、黃河密瓜、西瓜、籽瓜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玫瑰、黑瓜子、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遠銷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
全市通過採取結構調整、以秋補夏、以經補糧、發展鄉企、勞務輸出等措施,有力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5元。
交通
蘭州市境內有4條鐵路干線,東為隴海線、西為蘭新和蘭青線、北為包蘭線、鐵路營運里程356公里,其中電氣化里程222.8公里。蘭州鐵路樞紐年旅客發送量為445萬人, 貨物發送量698萬噸,過境量為3310萬噸。鐵路貨運能力為5100萬噸,占總貨運能力70%;
市境內公路密布,有國道6條,省道5條,縣道13條,鄉道32條總里程1952公里。公路樞紐是以蘭州為中心;11條縱橫干線為框架,輻射全省的網路。以客運為主的汽車站有9個,其中蘭州汽車站和西站規模最大;現有集裝箱中轉站和中轉庫各一個,年貨物量為15萬噸。蘭州市公路貨運能力為3574.4萬噸,占總貨運量30%。
民航蘭州中川機場是全國重要的航空機場之一,是甘肅的空中交通樞紐。中川機場為民用二級機場,距市中心75公里,可起降中短程干線客機。現有38條航線。
郵電通信
基本實現了市話交換程式控制化,中繼傳輸數字化,完全實現了國際、國內長途電話直拔,市內交換機總容量達30萬門,市話局用交換機總數達19萬部,擁有長途30000路端。移動通信,無線自動尋呼,磁卡電話、分組交換、話音信箱及動聲、160信息台、密碼計賬業務(200),可視會議電話等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交換、傳輸、終端設備已投入使用。另外信函自動分持、郵政的計算機管理並和全國聯網亦已實現,使郵政自動化達到較高水平。
能源供應
全市發電量為54億千瓦時,電廠有八盤峽電廠、西固熱電廠、蘭州市二熱電廠、 連城電廠、蘭州維尼綸廠自備電廠及全市的小水電等。
其他能源有薪柴、秸稈、畜類等,是農村能源的主要品類,蘭州已有沼氣池1200個、太陽灶4000個,生產秸稈72315種植8.6萬畝,對解決農村用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全市原煤年產量約700萬噸。日產54萬立方米的煤氣廠和供熱面積540萬立方米的第二熱電廠已建成。太陽能和風能有待利用。全市年能源消費總量約為952萬噸標煤。
城市日供水能力為150萬噸。
社會條件
科技教育
全市現擁有全民科研開發機構138個,科研人員10萬人;研究專業有15門類。研究上有一定優勢的專業是:農業、化學化工、物理、地質地理、通信運輸等。有些研究機構如中科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所、蘭州化學物理所、化工部塗料工業研究所等在國際國內都有一定聲譽。
蘭州有普通中學206所,在校生14.6萬人,職業中學5所,在校生1萬人;中專49所,在校生2.4萬人;技工學校35所,在校生1.1萬人;高等學校13所,在校生4.5萬人; 成人高校13所,在校生1.3萬人。
開發區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蘭州市城關區,先期開發規劃面積為5.2平方公里,它集中了以中科院、中央部委和省屬科研院所20多個單位、近1萬人的科研隊伍,特別是中科院蘭州分院和蘭州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有著雄厚的實力,在有機化學、重離子核物理、冰川凍土、沙漠化、生物工程、成礦理論、高原大氣等基礎科學研究處於國內外前沿地位;同時擁有一大批先進的科研設備與測試手段。該開發區1991年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蘭州連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蘭州市十里店橋以西的黃河兩岸地帶,面積約8平方公里。該區煤炭和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為煤、硅鐵石英、石灰石和大理石。這一地區以能源工業為主導的有色、冶金工業已初具規模,並素有「冶金谷」之稱。 現已批准項目72項,建成42項, 完成投資8億多元。建成中外合資企業3戶,引進資金1500萬美元。主要產品有:硅鐵合金、鋁錠、原煤、碳素製品、水泥等。
Ⅲ 蘭州市七里河區吳家園有智能水表更換電池的地方嗎
隨便找個修家電的地方都可以更換呢,
Ⅳ 廢電池科技小論文
電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商品之一,照相機、錄音機、MP3、CD、DV、門鈴、遙控器等,都離不開電池。我國是民用干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年產量達150億只,消耗量達到了80億只,主要為鋅錳和鹼性鋅錳電池,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就要消費5隻電池。隨意丟棄電池,不僅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浪費了國家有限的資源。以每生產100億只電池計算,全年將要消耗15.6萬噸鋅、22.6萬噸二氧化錳、2080噸銅、2.7萬噸氯化鋅、7.9萬噸氯化銨、4.3萬噸碳棒;我國鋅礦資源逐漸枯竭,產能逐量下降,按目前開采進度,專家測算,只能開采19年了!也就是說,再過20年,我國將變成無鋅或貧鋅國家。節約型社會建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對廢電池進行資源化利用!
目前環境問題以及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包括廢電池在內的工業廢棄物的再生資源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已成為世界看好的陽光產業,也就成為各國關注的緊迫課題。
對於廢電池的回收利用,吉林省率先在全國擬出台條例禁止隨意丟棄廢電池。在今年7月25日召開的吉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吉林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寇承甫先生建議,在《吉林省危險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草案)》中明確規定,禁止隨意丟棄廢電池。前不久,歐盟委員會也通過了一項關於制定廢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新指令,該指令要求在歐盟出售的所有的電池,必須予以回收和循環再利用。
「世界上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而沒有不能利用的廢棄物」。廢電池利用是個世界性的課題,但迄今還沒有一種得到普遍接受和運用的、經濟型的綜合利用工藝。現有的一些方法,比生產電池本身還要復雜,工本費也比生產電池還高,經營者無利益驅動,缺乏積極性。特別是有些工藝在解決了鋅、錳的回收率和出路時,對剩餘物質的處理研究不夠,經濟上不合算,技術上限制了其推廣應用,綜合利用無從談起。這樣,廢舊電池一般作為生活垃圾被丟棄,當電池殼體破裂後,汞、鋅、錳等金屬物就污染水源、土壤,亦通過食物鏈進入生態環境,造成區域性的嚴重生態環境污染。
建設節約型社會,就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廢干電池也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是完全可以變廢為寶的。據測算:1噸廢干電池可回收131公斤鋼,160公斤鋅,375公斤二氧化錳。這些金屬的再生要比礦石中提取容易得多,同時又能消除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對廢干電池進行資源化利用,是利國利民、一舉多得的好事。
Ⅳ 有關地球被污染的數據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1930年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里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里,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1943年 夏季
美 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200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上指出,全球正在面臨水破產的危機,水資源今後可能比石油還昂貴。全球70%的主要河流將在20年內陷入「水資源破產」(water Bankruptcy)的困境。隨著水資源缺乏、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生命之源的水開始成為戰爭的導火索。尼羅河流經的10個國家中,捲入河水爭執的首先是蘇丹、衣索比亞和埃及。為了水資源問題,埃及除了同蘇丹有麻煩外,還跟控制著尼羅河的各條支流的衣索比亞有糾紛。而多次中東戰爭均與水資源的爭奪有關。從20世紀50年代起,因約旦河水資源分配問題,以色列、約旦、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頻繁發生爭端。在缺水地區,「水安全」堪與「國家安全」相提並論。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與鄰國分享河流和湖泊系統的國家裡。地球上有214個河流和湖泊系統跨越一條或若干條國界。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條法律就這些國際河流的分配及利用做出明確的規定,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水源沖突很可能會是世界上的一大禍根。有資料顯示,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淡水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900立方米,並且分布極不均衡。中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已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並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健康。
上世紀初,倫理學研究已從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發展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學和環境倫理學。水倫理中涉及的是人與水的關系。從水倫理的角度看,人類要承認水的價值和權利,認識到水的生命主體地位和道德地位,將水作為道德關懷的對象,對水資源直接擔負起倫理責任和義務。
一、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 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 化肥和農葯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 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廢物質污染及轉移——工業文明的後遺症
廢物質污染及轉移是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國排放的廢氣、廢液、固體廢物等,嚴重污染空氣,河流、湖泊、海洋和陸地環境以及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目前,市場中約有7萬一8萬種化學產品,其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災變的有500餘種。據研究證實,一節一號電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價值,其污染可持續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狀態下能存在450年之久。當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對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種建築物的影響和侵蝕已得到公認。有害廢物的轉移常常會演變成國際交往的政治事件。發達國家非法向海洋和發展中國家傾倒危險廢物,致使發展中國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導致接受地的環境污染和對居民的健康影響。另據資料統計,中國城市垃圾歷年堆存量已達60多億噸,侵佔土地面積達5億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產量達440千克。
森林面積減少——地球之肺潰瘍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生物多樣性減少——人類將患「孤獨症」
生物多種性減少是指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種,由於生態環境的喪失,對資源的過份開發,環境污染和引進外來物種等原因,使這些物種不斷消失的現象。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約有3000萬種。自1600年以來,已有724個物種滅絕,目前已有3956個物種瀕臨滅絕,3647個物種為瀕危物種,7240個物種為稀有物種。多數專家認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來20-30年內處於滅絕的危險,1990-2020年內,全世界5%-15%的物種可能滅絕,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個物種。生物多樣性的存在對進化和保護生物圈的生命維持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資源枯竭——逼近人類社會的危機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無所不在。然而飲用水短缺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化學肥料的濫用,垃圾的任意傾倒,生活污水的劇增,使河流變成陰溝,湖泊變成污水地;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飲用水在急劇減少。水荒,向人類敲響了警鍾。據全球環境監測系統水質監測項目表明,全球大約有10%的監測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過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危及20億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東地區。許多科學家預言:水在21世紀將成為人類最缺乏的資源。正如人們所希望的,不要讓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核污染——擺脫不掉的陰影
核污染是指由於各種原因產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謝性污染。其危害范圍大,對周圍生物破壞極為嚴重,持續時期長,事後處理危險復雜。如1986年4月,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13萬人被疏散,經濟損失達150億美元。
海洋污染——致命藍色國土
海洋被譽為「國防的前線、貿易的通道、資源的寶庫、雲雨的故鄉、生命的搖籃」。然而,她正受到嚴重的污染。海洋污染常見的主要有原油污染、漂浮物污染和有機化合物污染及其引起的赤潮、黑潮。海洋污染直接導致海洋環境的惡化,生物品種的減少。
噪音污染——永無寧日的吶喊
工業機器、建築機械、汽車飛機等交通運輸工具產生的高強度噪音,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影響了人類身體的健康。
人口爆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負;環境污染,已使其傷痕累累;生態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物種滅絕危及整個生物圈。面對無窮無盡的污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號。森林匿跡,溪流絕唱,草原退化,流沙塵揚。我們的地球,正超負荷運轉;我們的家園,正走向衰亡,人類的警鍾,是自己把她敲響,挽救自然,挽救生態,挽救環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緩。否則,人類的末日將是自己釀造的一杯毒酒。
Ⅵ 想了解蘭州的情況
蘭州的福建人很多,我的是有就是泉州華僑大學來的。
總的來說,如果你不是一個特別挑剔的人,你會喜歡上這里的,尤其是蘭州的氣候和水果。
結合室友情況有針對性地說,在氣候方面:蘭州夏天涼爽、冬天有暖氣,比南方好過得多,我們一年四季都是蓋一樣的被子,冬不冷、夏不熱,這點很讓我室友滿意,而秋天是蘭州最美好的季節,溫度適宜,風景優美,水果種類豐富且便宜,這點絕對對你們福建人的胃口。只是春天刮沙塵暴,要戴口罩,避免戴隱形眼鏡,實在不適應就少出門,沒事的,但是我們蘭州不比別的地方,是一座南北是山、沿黃河而建的峽谷形城市,所以這里的沙塵暴是以空中浮塵的的形式出現,不刮大風,比較溫和。
在飲食方面:蘭州的豬肉沒有南方的好吃,這里多吃牛羊,但高原的牛羊不像南方的那樣腥膻,很好吃的,希望你能適應。其他的食物就跟內地的一樣了,什麼口味都有,這邊雖然喜辣,但辣子並不太辣,怕辣的話點菜時注意點就行了。蘭州的小吃很多,最有名的是牛肉麵,但是你初初吃會覺得料少、味重,自己加小菜、雞蛋,口感就會很好,吃著吃著就習慣了。我的室友是個吃得很清淡的女生,她特別喜歡吃蘭州的水果,種類多、個大香甜,你也會喜歡的,不過福建人都不會挑北方水果,你請教一下別人。
風土人情:毫不客氣地說,蘭州是一座最不排外的城市,這里的人多是從外遷來的,你用閩南語罵人都很有可能被閩南語回罵,所以沒有關系的,只要講普通話,不會有任何交流上的問題。但是蘭州也是穆斯林聚居較多的城市,要注意穆斯林的習俗和禮儀,尤其是進入穆斯林餐館時不要亂講話、更不要外帶食品,你在泉州應該了解的。蘭州還有其他很多少數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等,只要你人好相處,大家都是一樣的,不要害怕。
衣著方面:以我室友的經驗,蘭州的衣服種類多,也不貴,你就不用大老遠帶過去了,尤其是冬天的衣服,在當地買更適合氣候,夏天的衣服也一樣,不要帶太薄的,穿不上,會冷。我室友就把一箱衣服帶來又帶回,一件也沒穿過(不過她是女生,你又喜好另當別論)。
給你回答這個問題勾起我好多回憶啊~作為一個離開蘭州已個四月的南方人,我真的好想念、好想念、好想念~~~蘭州哦!
Ⅶ 我想了解一下蘭州這個地方(學風,風土人情,環境方面)
我給你的不能像一樓那麼全面,給你個別人寫的東東,做參考吧 蟄伏了多日的「桑拿」天終於在今早被綿綿細雨逼退了。早上一出門,馬上就感到了一絲涼意,甚至覺得還有些冷,這真是讓那些高溫地區的「難民」們羨慕不已呀。
我還是比較滿意蘭州的四季。春天雖然氣溫比較反常,還常伴有揚沙天氣,但桃花梨花爭相鬥艷,也不失為美;夏天有時會出現不連續超過十天的高溫天氣,但風雨總會在人們耐不住的情況下翩翩而來,只要風雨一到,氣溫馬上驟降,這不今天的氣溫已經由前兩天三十五六度降到了二十四度。最美的當屬秋季,瓜果全部下來了,價錢也很便宜,氣溫非常宜人,山區那鬱郁蔥蔥的樹木,此時也會呈現出非常豐富地色彩,遠遠望去,你會感嘆大自然的畫筆如此神妙,風動蟲鳴,似畫非畫,這時來蘭州旅遊是再好不過了;在冬天雖然乾燥但不是很冷,偶爾下幾場雪,那天地頓時生動起來,最快樂的當屬老人與孩子們了,老人們起勁地呼吸這來之不易的清爽空氣,孩子們則扔掉嬌懶,縱情地瘋跑於雪仗之中。
這就是我偏愛的蘭州四季,你呢?
Ⅷ 求一篇關於廢舊電池回收的論文
怎樣處理舊電池,廢電池?
據環保專家介紹,為加強對廢電池的回收管理,德國實施了廢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電池,並轉送處理廠家進行回收處理。同時,他們還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著廢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在廢電池的處理方面,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其中一家工廠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錳和鐵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這家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和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德國的馬格德堡近郊區興建了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酸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法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還可省去分揀環節。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建於日本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他們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池達13000噸,收集的方式93%是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是通過各廠家收集。這項業務開展於1985年,目前凈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汞,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經不含汞了,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他金屬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如其中一個產品可用於電視機的顯象管。
另外,有的國家還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比如美國、日本廢舊電池回收後交到企業處理,每處理一噸政府給予一定補貼;韓國生產電池的廠家,每生產一噸要交一定數量的保證金,用於回收者、處理者的費用,並指定專門的工廠進行處理。還有的國家對電池生產企業徵收環境治理稅或對廢舊電池處理企業進行減免稅等。
目前,有關廢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的工藝還不太成熟,由於電池所含元素種類多而量少,處理起來成本很高,因此,在各地方建立處理站是不可能的,我所知道的目前比較有規模的處理廠建在河北易縣,它是與北京一所高校聯合運行的。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將廢舊的電池集中起來(你可將其交給當地環保部門),避免到處散布而污染環境。
各地不太一樣。
、現在海口市共設置了200多個廢電池回收箱,回收的電池集中送到郊區指定的地方進行處理。環衛部門藉助本報告知廣大市民,如你已搜集到大量廢電池,不要隨意處置,同時也不要長期放置家中或公共場所。如要環衛部門處置廢電池,可撥電話:66221595。
其他國家:
日本:
北海道山區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主要業務是一次廢棄電池處理和廢熒光燈處理,有職工110人。建於此地是緣於這里是日本發現的第一個水銀礦。野村興產每年從全國收購的廢電達13000噸,佔全國廢棄電池的20%,收集的方式是93%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通過各廠家收集。這項業務開展於1985年,目前,凈化量一直在增加。以往,主要是回收其中的水銀,通過高溫(600~700℃)焚燒爐焚燒令水銀廢氣排除收集,但目前日本國內電池已不含汞了,就主要回收電池的鐵殼和其中"黑"原料,並進行二次產品的開發製造,如其中一個產品可利用於電視機的顯像管。處理的成本要達80日元/kg,生產的利潤主要取決於廢舊電池處理前收取的費用(主要是生產廠)和二次利用產品的價值,其中後者是關鍵。回收電池需佔用很大的空間,野村興產是一個民營企業,日本政府對它沒有投入一分錢,但日本電池工業協會提供了很大幫助,和日本各大廠家進行協調進行一些資金補償。年處理能力可達16000噸。另外提取廢熒光燈中的水銀一年可達40噸,而全日本一年的需求量也僅為20噸,在這方面完全可做到循環利用,也確保了它的利潤。
其他電池如鉛酸電池,日本可做到100%地回收,二次電池和手機電池也正在通過生產廠家的配合積極開展,特別是回收鋰離子電池中的鈷利潤可觀。通過考察,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認為目前首先是要堅決貫徹執行九部委關於限制電池中汞含量的規定,盡快實現我國電池的無汞化,將一次電池中有害成分汞對環境的影響通過行業執法、廠家努力降至最低,其次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進行電池回收和掩埋,建立起廢舊電池回收體系。還有就是國家鼓勵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以盡快做到資源回收後的再利用。至於利潤問題可採取多種方式如分攤到消費者身上、開發有市場的產品等等。
德國:
為加強對廢舊電池的管理,德國實施了廢舊電池回收管理新規定。規定要求消費者將使用完的干電池、鈕扣電池等各種類型的電池送交商店或廢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廢品回收站必須無條件接受廢舊電池,並轉送生產廠家進行回收處理。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320億節廢舊電池被丟棄,僅德國平均每人每年就要消耗10節電池,合計約30000噸,大量丟棄的廢舊電池對土壤環境的破壞是嚴重的。德國環境部門對於新規定能否杜絕亂扔廢舊電池的現象,目前還不能肯定,因為在此之前,廢品回收站和生產廠家一般只回收含鎘、含汞有毒化學成分的電池,而90%的普通鋅碳電池和鋁鎂電池都被作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
據德國環境部統計,德國每年回收帶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只有1/3,而2/3的電池被作為生活垃圾處理,每年流入環境的中的汞約8噸、鎳400噸、鎘400噸。一般來說,要使普通消費者在生活中區分有毒電池或無毒電池並加以處理是困難的,因此新規定要求商店和廢品回收站擔當起責任。環境部的一個新的思路是對有毒性的鎳鎘電池和含汞電池實行押金制度,即消費者購買每節電池中含有15馬克的押金,當消費者拿舊電池來換時,價格中可以自動扣除押金。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
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美國:
在廢電池環境管理方面立法最多最細的一個國家,不僅建立了完善的廢電池回收體系,而且建立了多家廢電池處理廠,同時堅持不懈地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自覺地支持和配合廢電池的回收工作。
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進行再處理是循環再利用的關鍵。目前已經回收上來的廢舊電池,目前仍然躺在倉庫中,無家可歸。
處理廢舊電池的技術並不成問題,發達國家已經有現成的技術,拿過來用就可以了。據了解,德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據我們了解,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已經研發出來相關的技術。採用北京科技大學廢舊電池處理技術的河北省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北京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也已經批准採用歐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廢干電池處理廠。河南省新鄉電池廠已經有科技人員設計出了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成套技術和生產設備。經過兩年攻關,遼寧鞍山市試製成功一種廢舊電池回收資源再生及無害化處理工藝,已經通過有關專家和有關部門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