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寫一篇「我的家鄉——貴州」的社會調查報告。
我的家鄉----貴州省簡介
2009-9-16 23:21 29253
贊(0)
評論(1)
分享(1)
收藏
更多
自然地理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於中國西南的東南部,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民族眾多、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總面積為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8%。
地理環境獨特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蜓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高程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貴州土壤面積共159100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4%,土壤的地帶性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中部及東部廣大地區為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以黃壤為主;西南部為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帶,以紅壤為主;西北部為具北亞熱成分的常綠闊葉林帶,多為黃棕壤。此外,還有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澤土、石炭、石質土、山地草甸土、紅粘土、新積土等土類。對於農業生產而言,貴州土壤資源數量明顯不足,可用於農、林、牧業的土壤僅佔全省總面積的83.7%。
氣候舒適宜人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5℃左右;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在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
植被豐厚多樣 貴州植被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的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河流數量眾多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5.7%,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GFDA1Q艉印⒔踅、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積60420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貴州河流數量較多,處處川流不息,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貴州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使貴州的氣候和生態條件復雜多樣,立體農業特徵明顯,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區域性較強,適宜於進行農業的整體綜合開發,適宜於發展特色農業。
自然資源
貴州是國內自然資源豐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一,有著極為突出的資源優勢。尤以能源、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具特色。
能源資源富集。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水能與煤炭優勢並存,水火互濟。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其中可開發量達1683萬千瓦,佔全國總量的4.4%,特別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開發條件優越。貴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稱,煤炭資源儲量達497.28億噸,居全國第五位,超過南方12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煤炭不僅儲量大,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為發展火電,實施 「西電東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煤化工、實施「煤變油」工程提供了資源條件。在「西電東送」的推動下,電力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到2005年末,貴州電網統調裝機容量達到1324萬千瓦,發電量達到786.78億千瓦小時。
礦產資源豐富。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且成礦地質條件好,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發現礦產123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礦石、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也具有一定優勢,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貴州鋁土礦質佳量大,是中國鋁土礦三大產區之一,鋁土礦資源儲量佔全國的17%;磷礦儲量26.8礦石億噸,佔全國總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華,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資源儲量23.33萬金千克,居全國第十位,是中國新崛起的又一黃金資源基地。
生物種類繁多。全省有野生動物資源1000餘種,其中黔金絲猴、黑葉猴、華南虎、雲豹、豹、白顴、黑鶴、黑頸鶴、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頭鶴、蟒等14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佔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13%;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69種,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林麝、紅腹雨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佔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25.7%。植物資源有森林、草地、農作物品種、葯用植物、野生經濟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類。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34.9%,人均森林面積0.16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11億立方米;有70種珍稀植物列入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銀杉、珙桐、禿杉、桫欏等4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50%;有二級保護植物27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18.9%;有三級保護植物39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資源3800餘種,其中葯用植物資源有3700餘種,佔全國中草葯品種的80%,「夜郎無閑草,黔地多良葯」,是全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品質優良的珍稀名貴植物有珠子參、三尖杉、扇蕨、冬蟲夏草、雞GFDA3!艾納香(天然冰片)等6種。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吳萸、黃柏、黔黨參、何首烏、膽草、天冬、銀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參、冰球子、黃精、靈芝、艾粉等有地道葯材之美稱。野生經濟植物資源中,工業用植物約600餘種,以纖維、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資源為主;食用植物約500餘種,以維生素、蛋白質、澱粉、油脂植物為主;可供綠化、美化環境及有觀賞價值的園林植物約200餘種;具有抗污能力的環保植物40餘種。貴州農作物植物品種豐富,栽培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纖維植物和其他經濟作物近600個品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籽為主要品種。經濟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烏桕、漆樹、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馬桐油」為貴州名優土特產品。全省飼養的主要畜品種有30多種,優良牧草資源2500餘種,發展畜牧業具有良好條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爾;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聞名世界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燦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以遵義會議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徵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
人口·民族
貴州人口增長速度繼續減慢。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4.59‰,死亡率為7.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8‰。與上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4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1.35個千分點,自2000年以來貴州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連續六年持續下降。年末常住總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達到3931.1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42萬人。其中,女性人口為1906.99萬人,男性人口為2024.13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6.14∶100。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37.8%。
2005年人口及構成情況
單位:萬人
指標 年末數 比重(%)
全省常住總人口 3931.12 100.0
其中:城鎮 1056.29 26.9
鄉村 2874.83 73.1
其中:男性 2024.13 51.5
女性 1906.99 48.5
貴州省行政區劃一覽表(2005年)
市、州、地 所轄縣、市、特區、區名稱及ZF駐地
貴陽市
(轄6區3縣,代管縣級清鎮市,市人民ZF駐烏當區林城東路1號)
南明區(區人民ZF駐箭道街)雲岩區(區人民ZF駐貴烏路)小河區(區民ZF駐黃河路)花溪區(區人民ZF駐貴築街道辦事處貴築路)烏當區(區人民ZF駐新天街道辦事處航天路)白雲區(區人民ZF駐艷山紅鎮)修文縣(縣人民ZF駐龍場鎮)息烽縣(縣人民ZF駐永靖鎮)開陽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清鎮市(省轄縣級市,省委託貴陽市代管,市人民ZF駐青龍街道辦事處)
六盤水市
(轄1區1特區2縣,市人民ZF駐鍾山區鍾山大道)
鍾山區(區人民ZF駐鳳凰街道辦事處碧雲路)六枝特區(區人民ZF駐平寨鎮)盤縣(縣人民ZF駐紅果鎮) 水城縣(縣人民ZF駐濫壩鎮)
遵義市
(轄2區8縣2自治縣,代管縣級赤水市、仁懷市,市人民ZF駐匯川區人民路)
紅花崗區(區人民ZF駐海爾大道)匯川區(區人民ZF駐匯川大道)赤水市(省轄縣級市,省委託遵義市代管,市人民ZF駐人民街)仁懷市(省轄縣級市,省委託遵義市代管,市人民ZF駐中樞街道辦事處城南社區)正安縣(縣人民ZF駐鳳儀鎮)桐梓縣(縣人民ZF駐婁山關鎮)遵義縣(縣人民ZF駐南白鎮)鳳岡縣(縣人民ZF駐龍泉鎮)余慶縣(縣人民ZF駐白泥鎮)湄潭縣(縣人民ZF駐湄江鎮)綏陽縣(縣人民ZF駐洋川鎮)習水縣(縣人民ZF駐東皇鎮)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玉溪鎮)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都濡鎮)
安順市
(轄1區2縣3自治縣,市人民ZF駐西秀區東關街道辦事處中華中路)
西秀區(區人民ZF駐東關街道辦事處黃果樹大街)普定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平壩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關索鎮)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松山鎮)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2縣級市9縣1自治縣,州人民ZF駐都勻市文峰街道辦事處環東中路)
都勻市(市人民ZF駐文明路)福泉市(市人民ZF駐金山街道辦事處市府路)甕安縣(縣人民ZF駐雍陽鎮)貴定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惠水縣(縣人民ZF駐和平鎮)長順縣(縣人民ZF駐長寨鎮)獨山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荔波縣(縣人民ZF駐玉屏鎮)平塘縣(縣人民ZF駐平湖鎮)羅甸縣(縣人民ZF駐龍坪鎮)龍里縣(縣人民ZF駐龍山鎮)三都水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三合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1縣級市7縣,州人民ZF駐興義市向陽街道辦事處沙井路)
興義市(市人民ZF駐黃草壩街道辦事處市府路)普安縣(縣人民ZF駐盤水鎮)晴隆縣(縣人民ZF駐蓮城鎮)貞豐縣(縣人民ZF駐珉谷鎮)冊亨縣(縣人民ZF駐者樓鎮)望謨縣(縣人民ZF駐復興鎮)安龍縣(縣人民ZF駐新安鎮)興仁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1市15縣,州人民ZF駐凱里市)
凱里市(市人民ZF駐遵義西路)雷山縣(縣人民ZF駐丹江鎮)黎平縣(縣人民ZF駐德風鎮)施秉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麻江縣(縣人民ZF駐杏山鎮)錦屏縣(縣人民ZF駐三江鎮)台江縣(縣人民ZF駐台拱鎮)劍河縣(縣人民ZF駐革東鎮)三穗縣(縣人民ZF駐八弓鎮)黃平縣(縣人民ZF駐新州鎮)從江縣(縣人民ZF駐丙妹鎮)鎮遠縣(縣人民ZF駐GFDA1Q粽潁天柱縣(縣人民ZF駐鳳城鎮)榕江縣(縣人民ZF駐古州鎮)岑鞏縣(縣人民ZF駐思暘鎮)丹寨縣(縣人民ZF駐龍泉鎮)
銅仁地區
(轄1市1特區4縣4自治縣,行政公署駐銅仁市)
銅仁市(市人民ZF駐環西路)萬山特區(特區人民ZF駐萬山鎮)德江縣(縣人民ZF駐青龍鎮)思南縣(縣人民ZF駐思唐鎮)江口縣(縣人民ZF駐雙江鎮)石阡縣(縣人民ZF駐湯山鎮)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和平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峨嶺鎮)松桃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蓼皋鎮)玉屏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平溪鎮)
畢節地區
(轄1市6縣1自治縣,行政公署駐畢節市)
畢節市(市人民ZF駐解放路)大方縣(縣人民ZF駐大方鎮)黔西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金沙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納雍縣(縣人民ZF駐雍熙鎮)織金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赫章縣(縣人民ZF駐城關鎮)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縣人民ZF駐草海鎮)
環境質量狀況
200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煙塵、工業粉塵和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內。全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水質總體保持良好,其中,優於或達到所在功能區水質類別標準的監測斷面占總監測斷面數的63.5%,比上年有所提高。12個出境斷面水質較好,均優於或達到規定水質類別標准。納入監測的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趨於好轉,其中,滿足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達到58.3%,比上年有了較大幅度地提高。局部地區酸雨污染強度持續減輕,酸雨頻率有所下降。雜訊污染控製取得成效,區域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輻射環境質量穩定,仍然維持在天然本底值漲落范圍。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長,給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壓力,環境形勢依然比較嚴峻。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十五」計劃的6.4%,其中,酸雨控制區超過21.3%,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任務十分艱巨。地表水水質劣於所在功能區水質類別標準的斷面占總監測斷面數的37.5%,其中,劣於Ⅴ類水質的斷面達到31.1%。湖(庫)水質狀況不容樂觀,劣於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監測垂線佔到總監測垂線的88%。酸雨污染區域總體格局未變,酸控區內88.9%的城市出現過酸雨,個別城市酸雨污染還較嚴重。
水環境 全省兩大流域八大水系中,共監測了33條河流的74個斷面。監測結果表明,水質優於或達到所在功能區類別標準的斷面有47個, 占總監測斷面數的63.5%,其中優於規定類別標準的斷面33個,占總監測斷面數的44.6%,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在這74個斷面中,有39個斷面達到Ⅰ類和Ⅱ類水質,8個斷面達到Ⅲ類水質,4個斷面為Ⅳ類水質,而劣於Ⅴ類水質的斷面有23個,比上年增加了7個。
納入全省水質監測的湖(庫)共有8個,分別為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烏江水庫、梭篩水庫、虹山水庫、萬峰湖和天然湖泊草海。在這8個湖(庫)的25個監測垂線中,達到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垂線3個,占總監測垂線數的12%;劣於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垂線有22個,占總監測垂線數的88%。湖(庫)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溶解氧和氨氮。
全省對九個中心城市的二十一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開展了逐月水質監測。這些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分別是:貴陽市的阿哈水庫、南明河、南門河、紅楓湖,遵義市的南郊水庫、北郊水庫,六盤水市的窯上水庫、水廠地下水源、玉舍水庫,安順市的梭篩水庫、水對沉水廠,凱里市的普舍寨水廠、金泉湖水廠、龍井水廠,都勻市的九龍湖水庫、鐵路地下水源,銅仁市的鴛鴦岩、桐梓坳,畢節市的倒天河水庫、利民水庫和興義市的興西湖。其中,六盤水市的玉舍水庫為新增飲用水源。2005年1月—12月的《貴州省各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月報》顯示,全省九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各月水質良好,均全部達標。
根據對貴陽、遵義、安順、六盤水和凱里5個城市的監測結果顯示:2005年,各城市地下水水位受降水和開采量影響明顯,高水位大多出現在5月—9月,低水位大多出現在1月—5月。在這5個城市中,貴陽市降水量雖有所增加,但由於開采量增大,地下水水位反為下降;遵義市降水量雖有所減小,但由於開采量減小,地下水水位反為上升;安順和六盤水雖然開采量有所增加,但因降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以上升為主。在貴陽、遵義的群井開采地段所形成的降落漏斗依然存在。2005年,上述5個城市地下水開采量為14917.527萬立方米/年,較上年增加了518.287萬立方米,各城市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率在30%—51%之間。5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監測控制面積為1986.18平方公里,與上年相同,其中優良級—較好級為1822.62平方公里,較上年減少55.91平方公里;較差級—極差級163.56平方公里,較上年增加55.91平方公里。在地下水水質檢測的21個項目中,超標的項目主要有總硬度、化學需氧量、固形物和氨氮等。另外,城市地下水的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普遍超標。5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的分布情況與上年相比,貴陽、遵義、安順、凱里的優良—較好級水分布面積減少,較差—極差級水分布面積有所增加;六盤水的優良—較好級水分布面積增加,較差—極差級水分布面積有所減少。
全省全年廢水排放總量達5.57億噸,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1.49億噸,比上年減少7.9%;生活污水排放量4.08億噸,比上年增長3.2%。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2.56萬噸,比上年略有增長。其中, 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24萬噸,比上年減少2.9%;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0.31萬噸,比上年增長1.5%。廢水中氨氮排放總量為1.75萬噸,比上年減少1.8%。其中, 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0.18萬噸,比上年減少23.5%;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1.57萬噸,比上年增長1.5%。2005年,全省完成工業廢水治理項目175個,完成投資額2.21億元,新增廢水處理能力34.9萬噸/日。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67.7%,比上年增加9.5個百分點。到年末,全省共建成使用城市污水處理廠6座,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為26.5萬立方米/日,全年生活污水處理率達21.07%,比上年增加10.8個百分點。
大氣環境 2005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比上年有所改善,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總懸浮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根據全省12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六盤水、安順、銅仁、畢節、清鎮、赤水和仁懷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貴陽和興義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三級標准;遵義、凱里和都勻空氣質量劣於國家三級標准。
二氧化硫仍然是影響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在統計的12個城市中,貴陽和興義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值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限值,遵義、凱里和都勻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三級標准限值。全省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值為0.06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7.7%。全省12個城市年均降水pH值范圍在4.32—6.74之間,其中,最低值出現在都勻,最高值出現在六盤水。除六盤水和赤水外,其餘10個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酸雨,占統計城市數的83.3%,其中,遵義酸雨頻率最高,達87.7%。全部城市的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准。全省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值為0.019毫克/立方米。全部城市的總懸浮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值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全省總懸浮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值為0.12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1.6%。
2005年,全省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135.8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5.94萬噸,比上年增長9.9%;生活及其他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9.86萬噸,比上年減少2.3%。煙塵排放總量36.38萬噸,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工業廢氣中煙塵排放量20.51萬噸,比上年增長11%;生活及其他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5.87萬噸,比上年增長16.2%。工業粉塵排放量19.12萬噸,比上年下降23.3%。全省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去除率為21.26%,煙塵去除率95.99%,工業粉塵去除率86.09%,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當年完成工業廢氣治理項目142個,完成投資額2.87億元,新增廢氣治理能力1093.38萬標立方米/小時。到年末,全省共建成煙塵控制區54個,面積344.6平方公里。全省城市燃氣普及率達54.59%。
聲環境 2005年,全省12個城市進行了道路交通雜訊監測,平均等效聲級范圍為66.2—74.4分貝(A),其中,最低值出現在清鎮,最高值出現在興義。根據道路交通雜訊監測數據分析,興義為重度污染,六盤水和安順為輕度污染,貴陽和銅仁聲環境質量較好,遵義、畢節、凱里、都勻、仁懷、清鎮和赤水7個城市聲環境質量好。
全省12個城市進行了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監測,平均等效聲級范圍為52.4—60.0分貝(A),其中,最低值出現在畢節市,最高值出現在安順市。根據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監測數據分析,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興義、都勻、赤水和清鎮8個城市為輕度污染,銅仁、畢節、凱里和仁懷4個城市聲環境質量較好。
㈡ 求有2011年的重大經濟事件回顧
2011年大事記2011年重大新聞2011年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與災難
2011年仍然不平靜!許多生命在這一次次事故中消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好啊)
1月 1日:9時56分,新疆烏恰縣發生5.1級地震;15時31分58秒,雲南盈江縣發生4.6級地震;
1月 1日:21時40分許,雲南省鎮雄縣坡頭鎮一微型客車發生翻車,造成4人死亡、7人受傷。
1月 2日:凌晨1時,廣東西江河鬱南段發生沉船事故7人遇難;
1月 2日:9時,一艘漁船在江門台山海域因大風浪沉沒,船上9人全部落水,2人獲救7人失蹤。
1月 4日:上午11時20分許,山東泰安發生持槍襲警案,3位民警和1位協警遇難,5人受傷。
一名嫌犯自殺身亡,另一個受傷。
1月 5日:廣東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白水寨一村民燒炭取暖 一家5口中毒身亡。
1月 8日:凌晨4時左右浙江紹興袍江工業區內一建築工地發生坍塌事故2死4傷。
1月11日:18時30分,河南平頂山一客車在許平南高速公路發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6死23傷。
1月12日:1月1日至12日,廣東共發生火災347起,其中致人死亡火災7起,有10人喪生火海。
1月13日:1時0分,湖南長沙市嶽麓區高葉塘西娜灣賓館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4人受傷。
1月14日:下午16時50分許,湖南新化縣科頭鄉1家鞭炮廠爆炸致5死1傷。
1月15日:下午16時許,吉林一公司3名工人不慎墜入一生產車間的「蒸氣罐」內,致兩死一傷。
1月17日:23時19分,湖北武漢市硚口區武勝路,一服裝廠發生火災,造成14人死亡,4人受傷。
1月19日:河南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鄉老宮田村豫田花炮廠發生的爆炸,10死21傷。
1月24日:凌晨4點30分許,江蘇沿海高速濱海段發生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導致8死13傷。
1月26日:8時,廣西河池大化縣發生翻車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傷。
1月29日:深夜,廣州天河員村四橫路程介東村一出租屋發生火災,兩小孩死亡。
1月29日:14時40分,寧夏區西吉縣紅耀鄉境內一輛客運車發生側翻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傷。
1月31日:下午,雲南瀘水縣大興地鄉一輛雙排客貨兩用車,翻下山箐,致7人死亡、13人受傷。
2月 3日:除夕(2日)至大年初一14時,北京市因燃放煙花爆竹致傷223人,死亡2人。
2月 4日:福建南平邵武,中巴車避讓摩托車翻落水庫12人死亡。
2月 7日: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7日晚間發生4.7級地震
2月 7日:14時10分,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一輛違法超載農用摩托車發生側翻造成10死9傷。
2月 8日:1月以來,北京、香港有13人因甲型H1N1流感死亡。
2月10日:下午2時14分,廉江市石角鎮失控大貨車連撞7摩托車2汽車,致7死8傷。
2月15日:雷州市龍門鎮境內的207國道德地路段發生一起兩輛大客車相撞的事故,致2死多傷。
2月17日:上午10時許,四川南江縣匯灘鄉1處鐵礦因通風不暢引發事故,致4死16傷。
2月19日:凌晨,廣東省廣(州)佛(山)高速發生小汽車與大貨車相撞事故,造成5死1傷。
2月21日:瀋海高速廣東陽江段21日凌晨發生大客車與相撞事故,7人死亡,1人重傷。
2月27日:四川攀枝花市米易縣白馬鎮發生滑坡事故,6人被埋身亡。
2月28日:廣東省2月份,共有73人死於甲乙丙類傳染病。
3月 3日:11時20分許,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肖家鎮水花嶺煤礦發生瓦斯爆炸,致6人死亡。
3月 6日:2時16分,浙江台州市東磯島水域一漁船觸礁沉沒11人遇難。
3月10日:中國雲南盈江發生5.9級地震,25人遇難,250人受傷。
3月11日:0時許,新疆喀什地區一輛大客車墜入山下造成16人死亡。
3月11日:12時許,陝西潼關縣,2人進入長期未運行的坑口窒息,後他人盲目施救,致9人死亡。
3月12日:10時許,吉林白山市,一輛大客車與加長貨車相撞後墜入萬良河套,造成21人死亡。
3月12日:1時0分,貴州六盤水市盤縣發生煤礦瓦斯爆炸事故19人死亡。
3月14日:7時50分,西藏昌都地區一輛客運車發生翻車事故造成16人死亡。
3月16日:下午3時許,廣東梅州一家電信工程公司,豎線桿碰斷高壓線釀2死4傷。
3月16日:5時30分, 山西臨汾地區發生大型半掛貨車與大客車相撞事故,致12死16傷。
3月16日:凌晨1時20分左右,瀋海福建高速泉州段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致7死39傷。
3月23日:4時左右,新疆連霍公路客車起火,造成6人死亡、3人受傷。
3月24日:8時40分,吉林白山市渾江區通溝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6人受傷。
3月29日:11時30分山西晉中市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
4月 2日:13時8分,新疆烏魯木齊艾維爾溝礦區,新疆焦煤集團主焦煤分公司發生冒頂事故10人遇難。
4月 4日:6時30分左右,廣西大貨車與小車相撞致6人死亡。
4月13日:22時,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一化工廠發生爆炸燃燒,9人死亡。
4月l5日:14時30分,雲南宣威市海岱鎮楊梅山煤礦發生一起煤與瓦斯突出事故。致12死3傷。
4月17日:龍卷風暴雨冰雹襲粵,廣東受災2155人,死亡17人(廣州2人,佛山14人,肇慶1人)。
4月20日:4時許,甘肅山丹縣軍馬場,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建設隧道發生塌方,造成12人死亡。
4月25日:北京大興舊宮一服裝廠發生火災,導致18死24傷。
5月 1日:3時24分,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勝利路,如家快捷酒店發生火災事故,造成11死53傷。
5月 7日:廣東佛山遭雷暴龍卷風襲擊,致4人遇難。
5月26日:江西省撫州市發生三起連環爆炸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6人受傷。
5月29日:9時10分,貴州貴陽市烏當區金陽新區朱昌鎮,富宏煤礦發生透水事故12人遇難1人失蹤。
6月 1日:19時45分,新疆烏魯木齊一公司車間鋁水爐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14人受傷。
6月 2日:北京平谷麵包車撞入小學生隊伍3人死亡21人受傷。
6月 4日:15時左右,廣東省長深高速惠河段發生追尾交通事故,造成11人死亡,21人受傷。
6月17日:0時45分,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市石樓鎮,發生船舶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6人失蹤
6月19日:8時30分,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一辦公樓在裝修改造過程中發生整體垮塌,致11死5傷。
6月20日:11時左右,湖南衡陽市耒陽市三都鎮都興煤礦發生透水事故,5人死亡、8人下落不明。
6月24日:13時30分左右,福建省永定縣培豐鎮塘邊山鐵礦發生塌陷,造成8人死亡。
6月24日:下午6時30分左右,廣東遂溪縣境內發生一起大貨車與中巴相撞事故,至少4死5重傷。
6月26日:四川德陽,成綿高速發生車禍致6人死亡16人受傷。
6月26日:上午9時許,四川瀘州納黔高速公路在建工地發生事故,4名工人從高處墜落身亡。
6月27日:17時50分許,甘肅定西技校教練車從橋上翻下6死16傷。
7月 2日:3時50分左右,山西太長高速路,一客車墜入路邊溝壑,造成9人死21人傷。
7月 2日:廣西來賓合山煤業公司發生礦難,已造成20人遇難,2人獲救;
7月 2日:貴州省黔南平塘縣發生一起煤礦透水事故,造成21人遇難;
7月 4日:今年洪澇災害已造成受災3673萬人,死亡239人、失蹤86人,直接經濟損失432億元。
7月 4日:3時50分,湖北仙桃市境內,一貨車與一客車發生追尾側翻並起火,致23死29傷。
7月 5日:北京地鐵4號線動物園站發生扶梯逆行事故,造成1名少年死亡,20餘乘客受傷;
7月 6日:18時45分,山東省棗庄防備煤礦有限公司井下一空氣壓縮機著火,致21名礦工遇難;
7月11日:21時16分,山東昌邑縣正東礦業有限公司(鐵礦)發生井下透水事故,造成24人被困。
7月12日:9時25分,湖北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出租倉庫發生火災,造成15人死亡。
7月14日: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發生坍塌事故,致1死22傷;
7月15日:甘肅秦安縣暴雨泥石流遇難人數升至14人。
7月17日:下午,京沈高速公路遼寧盤錦段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9人受傷。
7月21日:4時49分,浙江甬台溫高速一重型廂式貨車追尾半掛貨車,9死3傷。
7月22日:凌晨4點,京珠高速信陽明港附近一輛大客車發生燃燒,41人死亡。
7月22日:四川樂山電業局電力搶險車在金口河區發生交通事故5人死亡8人受傷。
7月23日:下午,重慶南岸區遭雷雨大風襲擊。一樓房牆磚墜落,擊穿鄰近一辦公房屋頂,致2死4傷;
7月23日:20時34分,兩列動車在溫州發生追尾,致車廂脫軌墜橋,致40人死亡,192人受傷;
7月24日:晚上,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造成4人死亡1人失蹤;
7月25日:上午,廣東順德105國道大良古樓路口,發生一起大貨車翻側事故,造成2死3傷。
7月25日:7時30分許,海南三亞東線高速發生重大車禍。致4死8傷。
7月26日:下午,北京西五環主路,北京兩車在應急道追尾造成3死9傷。
7月27日:凌晨,廣州開往杭州客車在江西凌晨在滬昆高速江西上饒段追尾,4人死亡,28人受傷。
7月27日:6時40許,四川德陽市中江縣通濟鎮發生貨車與普通兩輪摩托車相撞事故,造成3人死亡。
7月28日:16時許,因強降雨,河北唐山市遷西縣一礦區職工宿舍突發地表塌陷,5人逃生,6人死。
7月28日:晚間,廣西貴港一家軋鋼廠7月28日發生煤氣泄漏,111名居民中毒後被緊急送醫。
7月28日:清晨6時55分,江西樟吉高速,警車與貨車相撞,致警車上2名押解人員和2名服刑人員死亡。
7月29日:14時30分,甘肅隴南因施工隊聚眾斗毆引發爆炸,4人亡16人傷。
7月29日:6時許,京藏高速公路寧夏吳忠市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傷。
7月29日:15時,內蒙古克什克騰旗s105國道上發生麵包車與越野車相撞事故,致8人死亡。
7月30日:23時45分,新疆喀什,兩男子劫持卡車,殺死司機駕車沖向人群,並砍殺行人,致6死28傷。
7月31日:16時許,歹徒在新疆喀什市中心附近步行街砍殺路人,造成12死16傷,死者中包括5名歹徒。
7月31日:20時許,甘肅省國道309線永靖縣境內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30人傷。
7月31日:15時許,廣西隆安縣境內國道324線1759km+100m處,大客車翻車,致3死13傷。
8月 1日:宜陽縣蓮庄鎮曹窯村村民王某及妻子和兩個孩子(一個11歲,一個不滿周歲)被殺身亡。
8月 2日:中午,安徽池州市六峰山銅礦發生一起冒頂事故,兩名工人遇難。
8月 3號:上午10時許,江西樟樹市張家山街道郭坊村一建於解放前的老屋外牆倒塌,致10死2傷。
8月 3日:河北省邯鄲叢台路連城別苑小區一美容院發生火災,造成13人受傷。
8月 4日:凌晨,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發生一起因盜采礦石引發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致7人死亡。
8月 4日:凌晨5時多,瀋海高速茂名段發生麵包車追尾撞上大貨車的事故,致麵包車上7人全部遇難。
8月 4日:上午11點多,山東省章丘市普集鎮孟白庄村附近山上,採石場山體崩塌,造成3人死亡。
8月 4日:21時許,福銀高速襄州區龍王段,一轎車與麵包車追尾,麵包車側翻,造成7死多傷。
8月 4日:21時許,寧夏銀川市永寧縣,一制葯廠污水處理車間發生氣體中毒事故,致3死8傷。
8月 5日:8時50分許,黑龍江哈爾濱市香坊區朝陽鄉一生產消毒液的工廠發生爆炸,致4人重度燒傷。
8月 5日:8時20分,河北隆化縣境內發生一起轎車貨車相撞事故。造成轎車內4人當場死亡,1人受傷。
8月 5日:晚9時11分,廣西三江至北海高速宜柳段一大客車被重型半掛牽引貨車追尾,致6死7傷。
8月 6日:4時30分許,滬昆高速江西上饒段,兩半掛車追尾側翻後撞上一貨車和一小客車,致17死4傷。
8月 8日:3時05分,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外沙路新東方化工廠車間爆炸起火7人受傷。
8月 8日:16時30分許,山東聊城東昌府區藍天洗滌劑廠一車間垮塌,致4死14傷。
8月 9日:陝西蒲白煤業公司一百年老礦井下冒頂,致3死1傷。
8月 9日:上午9時50分許,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羅布鄉順河村一房屋發生爆炸,致5人死亡。
8月 9日:重慶北部新區一工地9日發生一起井下二氧化碳超標4人窒息死亡的安全事故。
8月 9日:15時15分許,江西省信豐縣大塘埠鎮境內,發生大客車與中巴車相撞事故。致7人死20人傷。
8月 9日:下午,廣西柳城縣獨山水庫庫區發生中型客車墜崖,造成7死12傷。
8月11日:17點50分左右,北京東四環小武基橋附近,一小客車撞上停在應急車道的金杯車,致3死2傷。
8月12日:早上7時許,北京通州,班車撞上麵包車,造成4人死亡7人受傷。
8月12日:上午,浙江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發生一起大客車側翻的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30餘傷。
8月12日:目前,河南省信陽市至少有18人在被蜱蟲叮咬後死亡。
8月12日:14時許,廣西國有黃冕林場發生施工作業車翻倒,致3死14傷。
8月12日:雲南昭通魯甸縣龍頭山鎮發生客車翻落深溝事故,不幸造成8死10傷。
8月12日: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發生一起煤礦跑車事故,造成4人死亡、6人受傷。
8月13日:山東榮成市載33人漁船發生刑事案失蹤,22人下落不明。
8月13日:凌晨,一艘載有7人的漁船在浙江台州路橋海域失事。5人遇難,2人失蹤。
8月14日:18時16分,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發生一起小型轎車與越野車相撞事故,造成9死1傷。
8月14日:21時30分左右,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過河口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0人遇難。
8月15日:14時30分許,一台灣旅遊團客車,在琿烏高速吉林九台段與一轎車相撞後側翻,致4死17傷。
8月15日:河北省高碑店市,一民宅私藏花炮遭雷擊爆炸,致5死。
8月17日:凌晨3時48分,新疆阿勒泰發生客車與前方停靠路邊的重型貨車追尾的事故,造成6死3傷。
8月17日:上午11點30分左右,廣西河池市境內一輛載22人農用車墜河,已致2人死亡,20人受傷。
8月17日:中午12時許,陝西省關中平原中段的312國道乾縣段發生中巴車側翻事故,造成4死15傷。
8月18日:凌晨,京藏高速內蒙古興和縣段發生31輛貨車相繼追尾事故,造成至少6死5傷。
8月18日:7時10分左右,四川巴中市巴達高速一工區發生塌方事故,造成3人遇難。
8月18日:湖北荊州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鄉鞭炮作坊爆炸事故,造成死亡5人。
8月19日:16時30分許,內蒙古烏海市西來峰長富煤礦發生透水事故,6人遇難。
8月19日:晚8時10分,雲南麗江市寧寧蒗縣戰河鄉煤倉垮塌3人被埋死亡
8月20日:下午4時,山西省長治市城區醫院鍋爐爆炸造成3死17傷。
8月22日:河北青龍縣安子嶺鄉劉丈子村,4人私入廢棄多年金礦井抽水中毒窒息死亡。
8月22日:中午12時許,四川蓬溪縣,一中巴車與小轎車相撞,造成3人死,1人重傷,12人輕傷。
8月23日:12時許,黑龍江七台河市勃利縣恆太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致4人遇難,22人獲救。
8月23日:早6時18分,廣東佛山市盛豐陶瓷有限公司(三水)綜合大樓發生火災,致15死1重傷。
8月24日:14時左右,黑龍江哈爾濱市區南通電腦城發生火災,造成3人死亡。
8月25日:早上7時04分,廣東江門台山市一臨街建築發生火災,祖孫三代6人死亡(3女2男1男孩)。
8月25日:4時45分,安徽省六安市中煤第71工程處張庄項目部發生井下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傷。
8月25日:18時20分許,寧夏青銅峽市一生物公司污水管道改線施工時,發生硫化氫中毒,致5人死。
8月26日:上午6點15分左右,上海郊區一輛貨車撞向一長途客運巴士,兩車先後側翻,
大巴側翻後壓到一側電動三輪車,致三輪車上2名老人死亡,相撞兩車上29人傷。
8月26日:下午4時左右,四川宣漢縣上峽鄉柳茂村一非法煤井發生瓦斯爆炸事故,致4死3傷。
8月28日:凌晨5時許,河北尚義縣,一中巴車與路邊停靠的半掛車追尾,致18死16傷。
8月28日:上午11時許,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某樓盤發生坍塌事件,致6死3傷。
8月28日:22時15分,河北萬全縣一農產品公司製冷用氨氣管道發生爆裂事故,致4死4傷。
8月28日:下午4時,湖南省南縣藕池河中支沈家洲段發生一起農用船沉船事故,致5死2傷。
8月29日:下午5時30分左右,廣東省雷州市烏石鎮塘東村一在建樓發生坍塌,致2死8傷。
8月29日:上午10時,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曾家溝煤礦一採煤工作面於許發生透水事故,致12人遇難。
8月29日:零時30分許,新疆217國道克拉瑪依,一小轎車與重型自卸貨車尾部相撞,致5人當場死亡。
8月29日:上午8時許,四川內江威遠縣新場鎮裕河村,一農用三輪車沖下山坡,造成4死6傷。
8月29日:上午10點左右,四川達州曾家溝煤礦發生透水事故,造成12人遇難。
8月30日:上午8點多,北京通州2人沉澱池作業沼氣中毒,另外3人施救過程中也中毒,共造成5人身亡。
8月30日:中午12點30分,河南禹州市淺井鎮一石料廠因放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2死3重傷。
9月 2日:17時49分,吉林省農安縣下甸子村發生一起地窖坍塌事故,清理舊地窖的4人死,1人獲救。
9月 3日:20時許,廣西來賓市鐵路路段,發生火車與摩托車相撞事故,致電動摩托車上3人死亡。
9月 4日:中午12時20分,四川瀘州納溪區大渡口鎮發生民工下井掏淤缺氧意外傷亡事故,造成2死6傷。
9月 4日:凌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發生特大殺人滅門案,造成兩家7人死亡(一婦女懷有雙胞胎)。
9月 6日:上午9時許,312國道河南信陽發生一輛麵包車鑽進貨車底部事故,致麵包車上2人死亡。
9月 9日:凌晨,新疆伊犁州新源縣吐爾根鄉一礦場發生山體崩塌,7人遇難。
9月 9日:凌晨4時許,浙江溫嶺市橫峰街道後刺頭村的一鞋廠房發生火災燒及民房致7死2傷。
9月 9日:下午2點多湖南省邵陽縣塘田市鎮芙夷河一輪船沉沒,造成12人遇難,20人傷。
9月 9日:上午11時,貴州省貴陽天柱縣白市鎮一金礦坑口發生一起礦山事故,造成4人死亡。
9月 9日:12點55分許,新疆哈密省道303線31公里處,1輛半掛貨車疑剎車失靈連撞6車致6死6傷。
9月10日:上午8時20分左右,陝西西安市一大廈在建工地東側牆體腳手架發生垮塌,致10死2傷。
9月11日:9時50分左右,陝西省西安鬧市區正在拆遷中的商場發生坍塌,致2死1傷。
9月11日:下午,寧蕪高速馬鞍山段發生一大客車與水泥槽罐車相撞事故,致9死27傷。
9月11日:13時許,雲南富源縣中安鎮一煤礦發生頂板冒落事故致2死1傷。
9月11日:下午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定衛路鎮發生麵包車與摩托車相撞事故,致摩托車上3人死亡。
9月11日:18時20分,江西省南昌市一制葯廠在建廠房發生坍塌,18名建築工人被埋,致3人死亡。
9月12日:凌晨2時許,新疆阿克蘇一尚未正式投入使用的支線公路發生兩車相撞,致4人死亡。
9月13日:凌晨,河北省大名縣,一輛城市越野車沖進路邊溝里,造成車上6人全部死亡。
9月13日:晚7時20分左右,江蘇江蘇金湖糧庫發生氣體中毒事故,致4人死亡。
9月13日:湖北荊州2名留守女童被遺忘幼兒園校車8小時後死亡。
今年8月安徽安慶、海南三亞先後發生3歲女童和3歲男童被遺忘校車窒息死亡事件。
9月14日:清晨,包茂高速公路陝西省榆林無定河大橋段發生6起追尾事故,致3死4傷。
9月14日:20時54分,上海外環線近發生一起員工班車側翻事故,造成11人死亡,13人受傷。
9月14日:20時40分左右,安徽宣城市鑫源礦業公司發生一起瓦斯突出事故,造成4人死亡。
9月16日:凌晨,安徽淮北金石礦業發生一起風井墜人事故,4人死亡。
9月16日:凌晨,廣西梧州液化氣罐車與貨車相撞後側翻致2人死亡。
9月16日:14時37分左右,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中煤集團煤礦發生透水事故,造成11人遇難,1人失蹤。
9月16日:16時30分,湖南婁湘公路三輪施工車、的士、大貨車三車追尾致4死6傷。
9月17日:13時50分,四川阿壩州松潘縣黃龍雪山旅遊車側翻,致7人死亡,30多人受傷。
9月17日:14時,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辦附近一磚瓦廠因大雨發生滑坡,
造成廠房和職工宿舍被埋,已致17人死亡,15人失蹤。
9月18日:20時40分,印度錫金邦發生6.8級地震,波及我國西藏13個縣,致西藏亞東縣7死37傷。
9月18日:9月以來,陝西、四川、河南洪澇致101人死亡,29人失蹤(其中四川巴中市13死10失蹤)。
9月18日:14時許,廣西象州發生一輛大客車與一輛牽引車正面碰撞的車禍,致3死4傷。
9月19日:凌晨4時左右,重慶渝北區古路鎮新橋村一村民家發生火災,造成3人死亡。
9月20日:上午,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晁峪鄉發生一起大面積山體滑坡,致3死2傷。
9月20日:16時許,一艘餐飲船在嘉陵江重慶渝澳大橋附近水域翻覆,11人落水,9人獲救,2人失蹤。
9月20日:17:30左右,廣東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公司員工住宅小區工地塔吊倒塌致3死1傷。
9月20日:14時50分左右,山東青島市嶗山區一浮碼頭在進行維修作業時發生爆炸,致3死6傷。
9月21日:凌晨4時許,廣西柳州市境內,貴陽至深圳大巴車與大貨車追尾,致3死7傷
9月21日:下午18時許,廣西陸川珊羅鎮一石灰窯發生倒塌,3人死亡。
9月22日:8時左右,貴州遵義市匯川區境內,一輛從廣州開往南充的大客車發生翻車事故,致7人死亡。
9月23日:上午8時許,上海浦東新區長清路成山路路口,電瓶車上母女3人被攪拌車撞倒,致1死2傷。
9月24日:凌晨2時許,貴州六盤水涼都大道,一轎車司機酒駕追尾致4人死亡。
9月24日:晚間,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一煤礦發生頂板塌方事故,致5死2傷。
9月26日:6時50分左右,山西靈石縣冷泉村接送學生麵包車與大貨車相撞事故,致7死5傷。
9月26日:中午12時15分許,甘肅蘭州市榆中縣一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挪動腳手架觸電致3死1傷。
9月26日:14時50分,湖10月29日:7時到8時之間,京港澳高速河北沙河段發生7起追尾事故,造成3人死,多人傷。
10月29日:下午3點左右,河南省汝南縣1名公安幹警酒後駕駛警車發生事故,致5死3傷。
10月29日:18時10分,湖南衡山縣長江鎮霞流沖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致29人遇難。
10月30日:2時15分,廣州黃埔大道隧道一掛假軍牌小客車撞死4名道路施工人員。
10月30日:凌晨2點30分,河南省永城市光明路西段一液化氣站發生3次連環爆炸 造成2死4傷。
10月31日:18:30左右,京藏高速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段,發生3車追尾,致4人死亡。
11月 1日:8時21分,新疆伊犁發生6.0級地震。5時58分,四川青川縣、甘肅文縣交界發生5.4級地震。
11月 1日:11時30分許,貴州黔南州福泉市,兩輛裝載炸葯的貨車發生爆炸,致9死260餘傷。
11月 1日:16時20分許,304國道遼寧本溪歪頭山鎮段,一輛貨車和客車相撞,致5死27傷。
11月 2日:1時18分,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與漳縣交界發生4.5級地震。
11月 2日:凌晨1時03分,京港澳高速廣東韶關段客氣貨車追尾,致2死2傷。
11月 2日:凌晨1時,吐庫高速公路新疆庫爾勒段,一輛小型客車與重型貨車追尾,致5死4傷。
11月 2日:6時50許,京藏高速內蒙古包頭境內三車追尾,造成1死1傷。
11月 2日:13時17分,雲南省羅平縣山坡落石致一輛農村客運麵包車墜入深溝,致4死2傷。
11月 2日:19時許,瀋海高速福建省寧德市路段發生四車追尾事故,致2死5傷。
11月 2日:21時15分許,浙江舟山六橫外海域,一捕蝦船沉沒3人失蹤。
11月 2日:13時許,安徽太和縣稅鎮1家煙花作坊爆炸致3死1傷。
11月 3日:19時45分許,河南義煤集團千秋煤礦發生礦難,致8人遇難,67人獲救。
。
㈢ 青島的人文地理
地理與歷史
中國東部重要的海濱城市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勝地。
青島是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和中國十佳商務城市,獲得「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是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青島是全國兩個「中國品牌之都」之一。
青島是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
青島榮獲2005年「公眾最嚮往的中國城市」第一名。
青島是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的「帆船之都」。
青島是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8個國際會議城市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外貿口岸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佔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40.9萬,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萬人。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但無嚴寒。
歷史沿革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三次登臨現位於青島膠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琅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於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於交門宮」,並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佔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經濟與發展
青島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和不斷進行的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形成了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汽車船舶、服裝服飾六大支柱產業。初步核算,2005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GDP)2695.5 億元,增長 16.9 %,為1994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64 億元,增長 0.4 %;第二產業增加值1399.75 億元,增長20 %;第三產業增加值1121.11 億元,增長16 %。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為6.5:51.9:41.6 。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0 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6.34 億元,增長 35.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203.06 億元,增長23.4 %。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鄉消費品市場態勢活躍。200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 800 億大關,達 865.91 億元,增長15.8 %。2005年,青島地區(含中央、省公司)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30.22 億美元,增長22.4 %,其中,出口額 194.22 億美元,增長 23.1 %,進口額136 億美元,增長21.4 %。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2530 項,增長4.4 %,合同外資 95.45 億美元,增長42.1 %。外商直接投資 36.56 億美元,增長 13.1 %。
青島與19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投資 142個項目。
青島農業資源豐富,盛產糧油、林果、畜牧、水產品,平度大澤山葡萄飲譽海內外。青島海區港灣眾多,灘塗廣闊,土質肥沃,餌料豐富,有多種水生物棲息繁衍,如鯛魚、黃魚、鱸魚、鮑魚、牡蠣、寨魚及對蝦、干貝、海參、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農畜產品產量(萬噸)
糧食 315.02
其中:小麥 153.55
玉米 147.86
花生 50.39
蔬菜 579.21
水果 73.73
肉類 81.94
其中:豬肉 28.07
禽肉 45.55
牛、羊奶 50.82
禽蛋 38.63
青島作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憑借其公平的市場秩序、良好的社會治安、舒適的生活條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財產安全等良好的投資生活環境,榮獲「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擁有一批中國知名企業,如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青島鋼鐵控股集團、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瑪集團、頤中煙草(集團)、雙星集團、青島廣源發集團、利群集團、青島港(集團)、青島建設集團、山東綺麗集團等。青島啤酒已經擁有百年的生產歷史;海爾集團是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的企業,2005年實現全球營業額達1039億元人民幣;海信集團、雙星集團、澳柯瑪集團等均已成為中國的名牌企業。
青島,榮獲「中國品牌之都」的稱號,擁有中國大陸唯一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百強品牌——海爾,另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4種,中國馳名商標15個,有5家企業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
青島市擁有正在快速成長的金融保險業。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從業人員 3.5 萬多人。全市共有銀行類中資金融機構20 家,營業性機構及儲蓄網點1180 個;銀行類外資金融機構 9家,其中經營性機構 6 家,代表處3 家;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財務公司各1家。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849.24 億元,比年初增加 428.15 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232.8 億元,比年初增加319.06 億元。全市共有法人證券公司1 家,證券營業部 39 家,證券服務部 3家;期貨經紀公司 2家,期貨經紀營業部 5 家。境內上市公司10 家(發行股票 11 只),境外上市公司 2 家; 12 家上市公司已累計融資 124 億元,股票基金交易額 563.6 億元;
全市共有內資保險分公司 18 家,保險支公司(營業部)64 家,營銷服務部 82 家;保險經紀公司 21 家,保險代理公司 45 家,保險公估公司 12 家,外資保險分公司2家、代表處3 家。全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9.57 億元,比上年增長 4.2 %。
青島擁有25個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機構,全國重點綜合性海洋高等學府——中國海洋大學就設在這里;擁有中國國內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國際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東方海洋科學城。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資」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顯得獨具特色。近兩年來,共實施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19項,引進各類外國專家237人次,組織出國(境)培訓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島高校軟控有限公司和青島天人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別被授予國家級引智示範基地,我市還有省級引智示範基地3個,市級工業引智示範基地6個;共有5位外國專家獲得國家「友誼獎」,6位專家獲得山東省「齊魯友誼獎」,90位專家獲得青島「琴島獎」。連續舉辦了4屆的中國青島·國際化人才創業項目洽談會通過招才引智促進招商引資,加快構築國際化人才創業「人才(融才)-項目(融智)-資金(融資)」高效融合的創業機制,累計達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簽訂合同116個,其中,招商項目14個、外方投資總額9085萬美元。
國家級重點發展區域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黃海之濱、膠州灣西海岸,背依環渤海經濟圈,是構建「大青島」戰略的核心區域和極具發展潛力的投資熱土。
開發區建區以來,遵循國際慣例,科學規劃,高標准建設區域環境,累計投資近300億元人民幣,建成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位於區內的世界億噸大港前灣新港,擁有中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集裝箱深水碼頭,100多條遠洋航線連通世界各地。
開發區著力營造適合現代人工作、生活的優美環境,目前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4%,人均公共綠地32平方米。先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稱號,2004年成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5年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示範區驗收。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國內外投資商關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累計總投資90多億美元。有3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投資興辦了50多個項目。
圍繞建設青島新型工業化中心區,開發區立足自身優勢,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初步形成了家電電子、石化、機械製造、新材料、倉儲物流、高新技術等「六大產業集群」,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商務部最新組織的對54個國家級開發區的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青島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總指數進入全國前4強,在分類指標中,其社會及環境狀況指數列全國第1位,人力資源、供給水平和技術創新環境指數均列全國前3位。
青島開發區作為青島新興的旅遊勝地,氣候宜人,自然風光旖旎。美麗無比的海濱景色和嫵媚秀麗的山水景觀,令人流連忘返。薛家島省級旅遊度假區擁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和金沙灘、銀沙灘、連三島、竹岔島等名勝景點,這里以影視文化傳媒產業為主題的綜合旅遊開發已經正式啟動。
青島保稅區
青島保稅區於1992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1993年3月29日通過海關總署等部委驗收正式運營,是沿黃流域唯一的保稅區,具有「境內關外」特性,實行「免證、免稅、保稅」的特殊政策,主要開發培育國際物流、國際采購、國際商展、國際貿易、出口加工、保稅倉儲等功能。
2000年以來,青島保稅區不斷創新機制,全面推行以人為本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建成「投資無費區」和「全程免費代理服務區」,在全國15個保稅區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雙認證。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全國保稅區的末位邁入先進行列,已吸引40多個國家和地區3400家企業入區經營,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4個。
2005年,青島保稅區以國務院批復青島開展「區港聯動」試點為契機,創建實施「區區聯動」發展新模式,建設以國際交易市場為主體的橡膠、礦權、礦產、棉花、紙漿、建材等綜合市場產業體系,全面發揮經濟輻射及對外開放示範帶動作用;2005年11月11日,「區港聯動」試點--青島保稅物流園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營,青島保稅區邁出了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的堅實一步。未來的青島保稅區將以區港聯動為主體,以口岸國際物流為核心,以出口加工與國際商展及市場體系建設為推動力,發展形成國際物流中心、國際商展中心、國際市場交易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爭取設立保稅港,加快向自由貿易港區邁進,建成沿黃流域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2000年成為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評為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2年通過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的認定;2003年榮獲國家科技部「實施火炬計劃十五周年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先進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的榮譽稱號;創業服務中心通過了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的認定、軟體園通過了「國家863軟體孵化器」的認定,2004年創業服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創業服務中心;2005年國家通信產業園、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落戶該區。
青島高新區遵循「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確立了以軟體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和海洋生物醫葯產業為產業重點,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向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吸引聚集了海爾、朗訊、海克斯康、清華紫光、山東東軟、愛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黃海制葯、金谷鎂業、帝科液晶、漢纜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新引進了朗訊全球技術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國研發中心、IBM軟體測評中心、地恩地研發中試生產基地、高校軟控研發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個大企業研發中心,加上入駐該區的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國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學院所,青島高新區已成為青島市科技資源較集中、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創業環境較好的區域。
青島高新區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一方面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先後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加強了與法國布雷斯特高科技園、韓國京畿道科技園等國際高科技園區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環境,建成了創業大廈、科技創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生命科學院、軟體園等綜合性和專業性孵化器8個,總孵化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
青島出口加工區
青島出口加工區地處青島市對外開放前沿陣地的城陽區。城陽區是青島市的航空和陸路交通樞紐、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加工基地,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科技進步示範區和新材料產業基地。
青島出口加工區於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12月通過海關總署等8部委聯合驗收,核心區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細化工等「大、高、外」項目。該加工區實行「境內關外」的特殊政策,採用「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貨物通關方便、快捷,非常適合「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外向型加工企業來區內發展。
青島加工區成立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推進開發建設,已完成投資8億元,基礎設施配套達到「九通一平」,建成標准廠房10萬平方米,引進了美國泰科電子、德國斯蒂爾動力工具等一批大項目。2005年,青島出口加工區招商引資規模達3億美元,在全國13個同批次加工區中列第2位,在全國57個出口加工區中位居前列,開工投產企業10餘家。
著眼於發揮青島出口加工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青島市「三點布局」城市框架中紅島組團的發展,城陽區依託出口加工區核心區規劃設立了配套產業區、輻射帶動區和生活服務區,實行四位一體、配套聯動、重點突破、全面啟動的開發模式,力爭用3—5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出口加工區,逐步建設成為環膠州灣產業帶、山東半島製造業基地核心區域和承載世界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
青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
青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於1999年3月經國家商務部(原外經貿部)、農業部、國務院台辦批准成立,是全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唯一設在縣級的試驗區。
試驗區總面積3166平方公里,試驗區中心區規劃面積22.4平方公里,加工區處於青島市「1小時經濟圈」以內,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30公里,距青島前灣港70公里,距膠濟鐵路10公里,青島—銀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亞高速公路在區內設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達。
試驗區堅持以出口食品加工為方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引進國內外糧油、果品、蔬菜、畜牧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為重點,形成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聚集地和先進技術成果的吸納、消化中心。區內規劃設立了食品加工區、綜合工業區兩大分區。其中綜合工業區設有電子工程、紡織服裝、機械製造、生物工程等項目區,適宜各類項目入駐。
設區以來,試驗區已投入資金2.6億元,完善了9.8平方公里中心啟動區的道路、給水、排污、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有22萬伏變電站和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具備了承接各類項目的能力。目前,已有來自韓國、日本、美國、比利時,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地的客商,在區內投資項目60餘個,合同利用外資3.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利用內資6.6億元。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技術、機械電子、傢具製造等產業初具特色。
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島市設立6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即環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萊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平度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6個開發區設施建設基本配套,優美的投資環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眾多外商前來投資辦廠。
交通與通信
青島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擁有集裝箱、礦石、原油和煤炭碼頭,有通往450多個港口的97條國際航線,每月有419個國際航班發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島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億噸大關,達到1.87億噸,列中國第五位。其中,礦石吞吐量6400萬噸,列中國第一位;進口原油吞吐量2380萬噸,列中國第一位;外貿吞吐量1.4億噸,列中國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00萬標准箱,達到631萬標准箱,列中國第三位,繼續保持世界15強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國第一位。
青島航空運輸保持快速增長。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萬人次,增長15.43%;航空貨郵吞吐量12.3萬噸,增長18.1 %。已開通直航東京、大阪、福岡、漢城、釜山、大邱、巴黎(經上海)、歐洲7國(經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門等19條國際(地區)客貨航線,法蘭克福航班即將開通。開通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50個主要城市的航線,每周610個航班。
青島公路交通十分發達,迄今為止,青島市已建成濟青、膠州灣、西流、西流、夏雙、濰萊、同三、青銀、206國道、前灣港疏港等9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525公里,佔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六十分之一,佔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島市高速公路數量、長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佔比重等指標均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一,並已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濱海公路是青島交通體系的主骨架之一,該工程北起青島即墨市豐城栲栳大壩東端,經即墨市、嶗山區、市南區、黃島區、膠南市,止於膠南市泊里鎮柳樹底村附近的204國道處。濱海公路總里程約169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7億元,工期2年,計劃2006年底建成通車。
青島郵電通信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7.02 億元,增長 32.4 %。網路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聯網用戶累計達84.3 萬戶,增長27.7 %,使用時長達到275.6億分鍾。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20.16萬門,增長6.28 %;市話用戶達到 227.48 萬戶,行動電話發展到 383.64 萬戶。
\
旅遊與觀光
青島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海外遊客入出中國的主要口岸。
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加上特殊的歷史積淀,使青島早在20世紀初期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旖旎壯美的海濱風景線,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嶗山,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景,具有典型歐陸風格的多國建築,濃縮近現代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現代化的度假、會展條件,使青島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擁的城市,成為中國最優美的海濱風景帶和海內外著名的度假、休閑、觀光、商務、會展目的地。
歷史文化與歐陸風情保護區
掩映於秀麗風光之中的眾多文化遺產,承載著百年青島的風雨滄桑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豐富內涵。多元化的城市歷史文化積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歐式別墅區,充滿海情、海韻和浪漫色彩的多處海灣、沙灘、海水浴場,形成了獨特的歐陸風情區。
青島歷史上遺留下20多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形成歐陸風韻的城市風貌。代表性的建築有原德國總督官邸、提督樓、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關別墅區等。每一座建築,都寫著一段歷史,演繹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視片都在這里拍攝過。春秋冬夏,成雙成對身著婚紗禮服的新婚夫婦倘佯在八大關和海濱步行道,攝影留念,立下他們的「海誓山盟」,留下他們浪漫溫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異的東部都市觀光區
東部新城區是青島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島市市級機關大樓,新城區的標志性建築——五月的風,以及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都在這片區域。橫貫東西的旅遊觀光的濱海步行道、東海路、香港路和澳門路,串起匯泉廣場、中華文明雕塑一條街、五四廣場、音樂廣場、雕塑園等一系列景點,構築成一幅美麗的海濱都市旅遊景觀。
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
錯落有致的度假別墅群,沙細坡緩的海濱浴場,海濱雕塑園、海豚表演館、國際啤酒城、高爾夫球場、國際會展中心、文化博覽中心、世紀廣場、體育中心等一大批現代文化體育娛樂休閑設施,以及已經開工建設的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遊艇帆船俱樂部等項目,使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成為集觀光、度假、節會、體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區。
嶗山國家風景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由9個風景游覽區、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稱,為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是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嶗山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歷史悠久,古跡薈萃,曾是中國道教重要傳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稱;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態,是「天然雕塑公園」;林木蒼郁,生機盎然,不乏古樹名花;物產資源豐富,礦泉水、海底玉等聞名海內外。
青島近郊旅遊資源
青島市郊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豐富多彩。千古名勝琅琊台,古台觀月、龍灣涌浪,始皇三次東臨樂而忘返,越王勾踐在此設台會盟諸侯、徐福東渡日本從此啟航;田橫島,西漢五百義士壯懷激烈、可歌可泣;還有被譽為石刻瑰寶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石林和春秋戰國的齊長城遺址等。
2005年,青島接待海外旅遊人數 68.44 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 4.15 億美元;國內旅遊人數 2449.03 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 222.6 億元;旅遊業總收入為256.6 億元。
生活與環境
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青島新區已經成為青島的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舊居已經被環境幽雅的居民小區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代替。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貌保護城市,青島秉承「打造優美環境,構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規劃、生態環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造就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市個性突出、山海優美、環境整潔、功能完善、生活舒適的人居環境。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並相繼獲得聯合國和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青島已經成為最適宜人類創業、居住的城市之一。
城鄉居民收支持續增長,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20 元,增長 16.5 %;人均消費性支出9883 元,增長 9.8 %,恩格爾系數 37.6 %。農民人均純收入 5806 元,增長 14.3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3737 元,增長 11.4 %。社會職工平均工資15616 元,增長 16.1 %。城市人均現住房建築面積 22.96 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9.54 平方米。
㈣ 你好!我是天柱這邊飛龍雨純凈水意向代理,我想問問在天柱這邊代理費
純凈水是用自來水為原料,通過離子交換、反滲透、蒸餾等工藝製成。硬度低,幾乎不含礦物質,燒開
後無水垢。
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或鑽井採集的,對水源地有嚴格要求,需經過地礦部門勘探評價,採取水
源地保護措施。礦泉水的價格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水源成本高,而不是因為其中微量的礦物質真有什
么神奇的功效。礦泉水中常宣傳含有豐富的「微量營養元素」鍶、硒等。
區別:
1.飲用純凈水是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料,通過電滲析法、離子交換、蒸餾法及其他適當
的加工方法製得的,密封於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飲用的水。
純凈水工藝流程:原水---原水泵---預處理【石英砂樹脂罐】---預處理【活性炭樹脂罐】---預處理樹
脂罐或者加葯裝置---精密過濾器---高壓泵---反滲透---滅菌系統---純凈水
2..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的或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
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在天然波動范圍內相對穩定。礦
泉水工藝流程: 採用機械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中空纖維超濾、殺菌消毒設備等工藝,可去除水中的
膠體、化學有機物、重金屬、細菌等大分子有機物,保留水中有益微量元素。
3、純凈水是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料,採用多種工藝,把水中的重金屬、三鹵甲烷、有機
物、放射性物質、微生物等有害、有毒、有異味物大部分去掉,消除對人體健康的直接和潛在危害,然
後以桶裝的形式上市銷售,供給人們飲用。
4.礦泉水的形成是復雜的。它是由地下水流經了含有不同組分的岩層,經溶濾作用、陰陽離子交換吸附
、生物地球化學等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使岩石中的微量和常量組分進入了地下水,富集到一定程度
而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礦泉水。
5.純凈水是通過蒸餾、反滲透等技術來凈化原水的,而在去除有害物質的同時,也除去了幾乎所有對人
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它是不含任何雜質,無毒無菌,易被人體吸收的含氧活性水。
6. 礦泉水和自來水、純凈水不同,它含有鋰、鍶、鋅、碘、硒等20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有的還含有
比較豐富的宏量元素,如富含Ga、Mg、K、Na等離子。
7. 純凈水是直接可以飲用的水,無所謂加熱或者煮沸,夏天一般涼飲,冬天加熱後飲用的多。
8.礦泉水一般不應加熱,可以稍微加溫,最好不要煮沸。因為礦泉水含有鈣、鎂等宏量元素呈較多,有
一定硬度,在常溫下呈離子狀態,加溫煮沸後鈣、鎂等離子易與碳酸根生成水垢析出,所以礦泉水最佳
飲用方法是在常溫下直接飲用。
㈤ 康熙的陵墓在哪裡呢在十三陵嗎
康熙的陵墓位於清東陵的景陵
十三陵由哪些陵組成
明朝共十六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南京,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紫金山)的明孝陵。第二代惠帝朱允Χ在「靖難之役」中下落不明,沒有陵墓。第三代明成祖朱棣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正式遷都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死後葬於北京昌平區的天壽山下。從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檢,共十四帝。只代宗朱祁鈺死後因英宗朱祁鎮復辟,將朱祁鈺以親王禮葬於北京金山口;後其子憲宗朱見深為父復帝號,在原地擴建景泰陵。除此之外其餘十三帝全葬於京郊天壽山下,總稱十三陵。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說:「皇陵在中國建築形制上是一個重大成就。它整個圖案的內容也許就是整個建築部分與風景藝術相結合的最偉大的例子。」明皇家陵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人類,它作為一項獨特的文化遺產,帶著中國人民的驕傲與自豪,走進《世界遺產名錄》。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迄今已近700年的歷史,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始營建,次年葬入馬皇後。馬皇後謚號「孝慈」,故名「孝陵」。洪武十六年(1383年)主體工程建成,朱元璋死後葬入。整個陵園建設持續到永樂十一年(1413年)方告結束,前後歷時32年。陵園位於南京市鍾山(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素有「鍾阜龍盤,石城虎踞」之說,是朱元璋自選「壽宅之地」。當初佔地廣大,北起鍾山,南至孝陵衛,東起靈谷寺,西至城牆,陵垣周長達45里。孝陵建築頗具特色,陵垣內遍植松柏十萬株,放養馴鹿數千頭。其總體布局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孝陵引導部分,即隨山就勢彎曲成「S」形的神道,從下馬坊起,包括神烈山碑、大金門、紅門和西紅門(此兩門已毀)、西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到石刻為止。石刻由十二對石獸、一對石柱、四對石人和一座欞星門組成。隨著山巒的起伏排列成一條長約800米的神道石刻,均為整塊石料雕鑿而成,線條粗獷,生動奔放,是明皇陵寢石刻中最成功之作。第二部分是陵的主體建築,從石橋起,包括正門、碑亭、享殿、大石橋、方城、寶城。原中門和門內左右有廊廡30間,門內外有御廚,左有宰牲亭,右有具服殿(都已毀壞)。享殿僅存須彌座台基和清同治時建的一座殿堂。方城是寶城前面的一座建築,它是用條石砌成的堅固建築物,就是地下宮城象徵性的城門,中央有隧道,自下而上54級台階,方城的上部建有明樓,樓頂早已坍毀,現僅存大門四壁,還可以看出當年的氣勢。寶城又叫「寶頂」,為一約400米直徑的圓形土丘,上植松柏,下為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墓穴。
明孝陵的神道、祭享區和內宮區三殿式的布置方式成為北京十三陵的樣板。只是十三陵的神道合而為一,由十三座皇帝陵共用,但每陵分設另兩區則與明孝陵大同小異,所以明孝陵開創了明清500年間皇家陵寢形制的先河。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南麓三面環山的小盆地內。北為天壽山龍脈,東莽山、西虎峪分列兩側,群山聳立,南面長龍山與卧虎山相峙而立,中部明堂廣大,一帶平原,並有曲水環抱,山清水秀,是一塊地地道道的風水勝境。陵區從永樂七年(1409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前後營建230多年。整個陵區南北約9公里,東西約6公里,佔地面積約40平方公里。結合自然地形,形成一個環抱內收的完整環境,其布局與明北京城布局非常相似。十三陵面向主體陵寢———長陵,形成十分強烈的中軸線,其他十二陵呈弧形排列。東北為景陵、永陵、德陵;西北為獻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慶陵;西南為昭陵、定陵、思陵。彼此相距四五百米至千米不等,組成一個巨大的陵園。整個山谷之內的體積,都被利用起來,作為紀念已逝的皇帝。建築具有宏偉壯觀的唐宋代特色,承襲明孝陵的格局,陵域外圍是12公里城堞堅厚的陵垣,內部各陵與大環境密切融合,各居一山之下,中有神路溝通,形成主次分明的氣勢宏大的整體,既講統一協調,又追求各陵自成一體。這樣集中的陵墓群,是史無前例的。陵區統一入口處是一座5門6柱通闊28.6米、高14米大型漢白玉石牌坊,然後進入共用的神道,經大紅門、碑亭、石像(共18對——馬、獅、駱駝、象、文臣、武將等),至龍鳳門共長2.6公里,由龍鳳門至十三陵的中心即長陵有4公里。十三座陵是逐漸建成的,除面積大小、建築繁簡有異外,其建築布局、規制等基本一樣,均呈長方形,後面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寶城,建築自石橋起,依次是陵門、碑亭、欞恩門、欞恩殿、明樓和寶城。
明成祖朱棣的長陵是十三陵的主陵,是十三陵的典型代表,佔有顯著的地位。長陵營建了18年,是十三陵建築體系中最大的一座,在十三陵中保存較為完整。它以宏偉的地面建築著稱,建築體系非常完備,地面建築基本仿照並超過南京太祖的朱元璋的明孝陵,建築風格凝重而深沉,雄偉肅穆,氣度非凡。長陵有三個院落,第二進院中的欞恩殿是十三陵所有建築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我國唯一一座本色楠木巨殿,幾乎可與故宮太和殿相媲美,長66.75米,比太和殿長3米,進深29.3米,三層石階台基高3米,面積達1956平方米。殿內32根金絲楠木明柱,中間最大的4根直徑達1.17米,高14.3米。用料之精,構築之巧,舉世無雙。其寶宮直徑達300米,為明十三陵之冠。
規模中等的永陵雖不及長陵,但構造精美細致,三進院落的享殿七間,兩廡配殿各九間;明樓保存較為完整,在十三陵中稱冠;牆垛用花斑石玉砌築,斗拱、飛檐、檐椽、額坊都為石刻。昭陵也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平面布局嚴謹,施工精細,依山勢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地面建築最為完整。定陵地下墓室建築,修在地下27米深處,建築面積1195平方米,採用全石拱結構,自建成迄今500多年,無一石塊沉陷塌落,周圍排水良好,地宮內無積水,足以證明建築與施工技藝之高超。十三座陵中最小、最簡陋的是思陵,崇禎帝死後,起義軍將其同周後和田妃簡單埋葬,清順治時在十三陵替他修建了碑亭、享殿和配殿。
陵墓作為皇帝死後的宮殿,地宮內隨葬品極其豐富多彩,彌足珍貴。僅以定陵在1956年的發掘中,出土文物就有3000件,有金銀器皿、玉器、瓷器、紡織品等。其中萬曆帝朱翊鈞的金冠和皇後的鳳冠極為精緻與絕妙。金冠用金絲編織而成,重一斤三兩三錢,其頂盤上有一對金龍戲珠,鳳冠有兩頂,都是金絲纏制的龍鳳,冠上有100多塊寶石和5000多顆珍珠,此外還有百子衣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明代手工藝的高超技藝。其他尚未發掘的地宮,相信也還會是珍寶繁多、文物薈萃。
新中國成立後,明孝陵和十三陵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繼對長陵、獻陵、景陵、永陵、昭陵等陵墓建築進行了整修,陵寢四周濃郁的林木和院內精心培植的花卉,把陵園裝點得分外漂亮。1956年考古發掘了定陵寶宮,建成定陵博物館,於1959年9月26日同長陵等正式對外開放。1981年為了集中統一領導,成立了十三陵特區辦公室。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又將十三陵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十三陵被列為世界之最。清乾隆年間,昭陵(穆宗朱載垕)有過拆大改小的修繕,原有建築已殘損不整。1985年特區辦依明代遺存地基,按照明代建築風格進行了全面復原性的修建,並於1990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近年來,特區辦以自籌資金為主,國家投資為輔,對殘損陵寢進行搶救性修舊如舊工程。德陵(熹宗朱由校)始建於1627年9月,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曾進行過一次修建,歷經200餘年風雨侵蝕,已變得殘破不堪。2002年3月起,斥資3800萬元,分兩期工程修復。一期為方城、明樓、啞叭院、寶城牆和排水系統;二期為石橋、三座門、殿宇台基和陵牆。現已完成,暫不對外開放。此外,擬從2003年至2008年,用六年的時間,將再投巨資,對景、裕、茂、泰、康、永等殘損嚴重的陵寢進行復原性搶修。
特區辦注重對陵區的環境治理。現已建成日處理能力達700噸,應用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的定陵污水處理廠。污水經六道工序處理後,排入河道,可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它既改變了陵區內的水環境,也改變了陵外周邊的水環境。
為了保護十三陵這一人類之寶,避免超載運轉所造成的人為破壞,經主管部門審批,今年又實施了門票價格調控辦法,分淡旺兩季,適當提高門票價格。
明孝陵和十三陵,本應在2000年11月份,在澳大利亞凱懸斯舉行的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審議通過的《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項目一並列入「名錄」。但是由於十三陵陵區周邊環境零亂,商業網點過多,陵區周邊非自然景觀及民居所佔面積過大,明顯與陵寢區域整體氛圍不甚協調等原因而被推遲。本想在2002年力爭列入,但又趕上世界遺產委員會更改審定程序,故明孝陵和十三陵的「申報」一再拖延。為此,十三陵特區辦在進行了多年的加固和保護的基礎上,申報遺產前投入1.7億元,本著保護工作要基本符合真實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堅決地執行「在世界遺產地必須設立保護范圍和緩沖區的決定」。在2002年8月中旬圓滿地完成了下述9項工作:①拆除陵區內石碑坊至十三陵公路中心線兩側30米以內所有建築物;②拆除十三陵多陵寢周圍50米內的民房及其他建築物(①②兩項合計拆遷面積達8萬平方米);③十三陵公路兩側統一安裝總長度3萬米的鐵制圍欄;④拆除一切違章和不規范的廣告牌68塊,將25塊廣告牌按國際標准統一規格進行更改顏色;⑤新修築萬娘墳至思陵的公路3340米;⑥拆除已開放的陵園神路等景區內的商業攤亭等42處,計4000平方米;⑦定陵廣場地面改鋪設青磚及漢白玉石礓磋;⑧新建十三陵旅遊商品購物中心,將露天外賣和不規范的攤點全部移入中心內經營;⑨大力綠化、美化陵區環境。
2001年12月30日迎來了世界遺產中心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的第一階段的評估、考察;2002年2月1日經世界遺產中心的評定審議,同意將明孝陵、十三陵申報立項;2002年8月底,世界遺產中心的專家又進行第二階段的評估考察;2003年明孝陵和十三陵,終於邁進了世界遺產門檻。
1955年10月由吳晗、郭沫若、範文瀾、鄧拓、沈雁冰等人聯名上書國務院,建議發掘明陵墓。批准後,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由29歲的趙其昌任發掘隊長,鄭振鐸指導工作,1956年5月開始先試掘定陵。從定陵寶城內側開了寬3.5米、長20米的第一條探溝。3個月後,發現了隧道的一端。這是由兩道大牆夾著的露天大道,梓宮過後又用黃土回填。在明樓西面又開了寬10米、長30米的第二條探溝。1956年9月3日,當挖到7.5米深時發現了一塊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樣。對此碑的看法意見不一,但根據石碑所指,在1957年5月於隧道盡頭,發現了一堵大牆,當是金剛牆。牆上有凹痕,顯然是門的痕跡。拆開缺口,順繩下去,除地面上散落的料珠及鋪地的木料外,無他物,此處肯定不是地宮。發掘者稱其為隧道券。隧道券為磚頂拱券,一端有兩扇大石門,九排門釘,獸首銜環,潔白光潤,裡面頂著「自來石」。工人僅用鐵絲和木條,不到5分鍾就巧妙地把沉睡了337年的地宮打開了。
通過發掘定陵,證明定陵地宮中沒有傳說的傷人機關。定陵地宮中,沒有傳說中的把營建皇陵者埋在墓穴中的事情。明十三陵中,只有長、獻、景三陵墓有人殉葬,殉葬者不入地宮而入「井」。陵區之東西二井葬朱棣妃16人,朱高熾妃5人、朱瞻基妃10人。其他陵墓雖然也有殉葬者,但為掩人耳目,而不載入史冊。
目前只試掘了定陵。定陵的發掘報告,經過33年後,於1989年才整理出來。當時聯名報告者均已作古,發掘負責人只剩隊長趙其昌一人健在,且已退休。
清朝皇陵有哪些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入關以後,十個皇帝,除末帝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個皇帝都分別在河北遵化縣和易縣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園。由於兩個陵園各距北京市區東、西一百里,故稱"清東陵"和"清西陵"。清東、西二陵在規制上基本沿襲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設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長陵有"聖德神功碑",而清東、西二陵中則有數通。陵園的布局與明代相比也發展到更成熟的階段。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樓、大小石橋、龍鳳門、小碑亭、神廚庫、東西朝房、隆恩門、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門等大小建築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後和嬪妃的園寢。清東陵和清西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與歷代帝王陵園相比,它的年代距今最近,影響也較大,在陵寢發展史上處於突出的地位。中國勞動人民富裕清東陵、清西陵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是祖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清初三陵
清入關前,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以及清遠祖的永陵,統稱"清初三陵"。 清入關前的陵寢建築即發揚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又有獨具特色的地方風格。與入關後的清東、西二陵不同,它突出地將陵區的自然風光和封建城堡式的建築布局相結合,陵區充溢著古樸、肅穆、神秘的氣氛。
永陵
永陵是努爾哈赤的遠祖、曾祖、父親、叔父及其妻子的墓地。努爾哈赤在遼寧省新賓縣內。背依啟運山,前臨蘇子河,與煙囪山隔山相望。永陵陵園較小,但景深開闊,風光旖旎,猶如點綴在萬山叢翠中的一片紅葉。
陵園四周繞以紅牆,南門內橫排四座碑亭,碑石#立,碑文洋洋數千言,均是為祖先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碑亭往北是啟運殿。啟運殿是祭祀謁拜祖先的場所,也是陵園的主體建築,黃琉璃瓦頂,殿內四壁嵌飾著五彩琉璃蟠龍,殿堂供設暖閣、寶床和神位,殿前還有焚#樓。啟運殿往北是寶城,城中陵冢環列,均為平地起封,封土下為地宮,其中多為拾骨遷葬,可能還有衣冠葬。永陵陵園原有老榆樹一株,乾隆皇帝曾東巡到永陵,為之作《神樹賦》,並御筆親書,刻碑石於配殿之中。
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規模最小,因為葬者生前都沒有當過皇帝,也沒有稱過汗,只是祖以子顯而已。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高皇後的陵墓,又稱"東陵"。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東郊的丘陵地上,前臨渾河,背依天柱山。萬松聳翠,大殿凌雲,山陵與自然景色渾然一體,獨具風格。
福陵面積達十九多萬平方米。陵園兩側分布著下馬碑、石獅、華表和石碑坊。門內蒼松林立。進入陵門,地勢逐漸升高,一條一百多級的石階在蒼松之間斗折蛇行,盤山而上,具有"山勢峻拔,蹬道層折,深邃高聳,幽冥莫測"之感。攀上台階,穿過石橋,迎面便是碑樓。碑樓內豎立由康熙親自撰文的"大清福陵聖德碑"一通。碑樓後是一座古城堡式的方城,這是#拜祭祀的場所,也是陵園的主體建築。
清朝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祭祀祖先,每年祭祀活動多達三十多次。祭祀分為大祭、旁祭、小祭和特祭四種。大祭在每年的清明、中秋、冬至和立春舉行。旁祭是在努爾哈赤和高皇後的忌辰舉行。小祭在每月陰歷初一和十五舉行。特祭是遇國家大典的臨時祭祀。祭祀所用物品都有一定規格和數量。順治年間規定,大祭用牛、羊、豬各一頭,獻果酒、點香燭,焚#,祝詞,行大禮。清中葉以後,流民起義不斷,清朝統治者為了求救於祖先"在天之靈",保佑大清統治的穩定,進一步擴大了祭祀的規模。大祭祭品增加到牛二頭、羊四隻、面八百斤、油四百斤。每年僅祭祀富陵就用銀五萬兩。
福陵川水縈繞,高山似拱,幽靜肅穆。紅牆黃瓦的陵園建築掩映於松海蔥郁、藍天白雲之間,巧妙地將山陵建築融會於山光水色之中,極為優美和諧。解放後,福陵經過修繕,再添新姿,成為人們訪古游覽的勝地。
昭陵
昭陵是清初三陵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是清黃太極的陵墓。昭陵陵山為人工推造而成,號稱隆業山,佔地面積達十八萬平方米。
整個陵墓可分為兩個部分,從下馬碑到大紅門是一個部分,下馬碑在陵區的最前面,碑文用滿、漢、蒙、藏、回五種文字鐫刻著"親王以下各等官員至此下馬",以顯示陵區的神聖和庄嚴。
陵區的第二部分是大紅門到方城。大紅門上鑲有五彩琉璃蟠龍,門里有石雕華表和六對石獸,雕刻非常精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中石馬"大白"和"小白",據說是仿照皇太極生前心愛的兩匹坐騎雕琢而成,英姿勃發,大可以和唐太宗昭陵六駿相媲美。
陵區第三部分是龐大的方城和後面的寶城,這是陵園全部建築的主體。方城內的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庄嚴肅穆。在明樓上立有"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一通。方城的四隅建有角樓,把清初城堡式建築藝術和中國傳統的陵園建築風格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寶城的中間有半月型的寶頂,就是埋葬皇太極和皇後的地宮,北依窿業山,氣勢壯觀。
清東陵
清東陵在河北省尊化縣的昌瑞山下,是清朝入關以後營建的最大的陵墓區。整個陵區劃分為前圈和後龍兩部分,前圈是陵園建築區,後龍是襯托山陵建築的北隅,范圍很廣。
東陵背依昌瑞山。歷史記載,這塊地方是由順治皇帝親自選定的。清入關之後,有一次順治皇帝狩獵,偶然來到昌瑞山下,停轡四顧,驚嘆道:"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說完就取出佩仍向遠處,對侍臣說:"落處定為穴。"由此開辟了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陵墓區。清東陵的陵園布局以孝陵為中心,東邊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西邊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和咸豐皇帝的定陵。陵園里一共葬有一百五十多人,包括五個皇帝、十五個皇後,還有很多皇貴妃、貴人、常在、答應、格格、阿哥等。
孝陵
孝陵在昌瑞山的主峰下,是順治皇帝的陵墓。
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築。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製成的。上面浮雕著"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成為清代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緊靠石牌坊是大紅門。大紅門是孝陵也是整個清東陵的門戶,紅牆迤儷,肅穆典雅。門前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石碑。
穿過大紅門,迎面是碑樓。碑樓中立有兩通高大的"聖德神功碑",碑上分別用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鐫課著順治皇帝一生的功績。它是清初政治、軍事的一個側面,它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滿清統治者入關後統治政策的方略和順治其人。
龍鳳門位於神道中間,,三門六柱三樓,彩色琉璃瓦蓋,龍鳳呈祥花紋裝飾,富麗多彩。顯示了神道的悠遠和風光的優美。過龍鳳門是七孔橋。它是東陵近百座石橋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有趣的一座。橋身全部用漢白玉石拱砌而成,選料奇特,如果順欄板敲擊,就會聽到五種音階金玉般的聲響,人稱"五音橋"。
神道北端是巍峨的隆恩殿,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陵園的主體建築。為了推崇皇權,清朝統治者不惜工本,極力裝修隆恩殿,金龍環繞,富麗堂皇。
裕陵
清東陵中地宮情況,以乾隆的裕陵最有代表性。
裕陵地宮是拱券式結構,全部用雕刻或加工過的石塊砌成,布滿了與佛教有關的各種經文和圖飾雕刻,猶如一座地下佛教藝術石雕館。地宮內盡管圖文繁多,但是並不顯得雜亂,相反給人一種相互襯托,渾然一體的感覺,充分反映了清代石雕工藝水平的高度發展。
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的定東陵是我國現存規制豪華,體系比較完整的一座皇後陵寢建築群。
定東陵一直修建了十年。但慈禧總覺得不稱心,不惜勞民傷財,拆除重建。重建後的隆恩殿氣概非凡,金碧輝煌,使人彷彿進入黃金世界。殿內有六十四根金龍盤玉柱,用極為珍貴的黃花犁木構成。金龍用彈簧控制,龍頭龍須可隨風搖動,金光閃閃,似真龍凌空,扶搖直上。隆恩殿前有龍鳳彩石,慈禧役使工匠用突雕的手法,使鳳在上龍在下,構成一幅金鳳戲龍的景象,充分反映了這位政治野心家的獨到用心。
慈禧定東陵地宮比乾隆更為奢華。地宮珍寶不計其數。其中慈禧口中所含的一顆夜明珠,能分開合攏,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以照見頭發。 直到地宮封閉前夕,還不斷往裡面安放各種稀世珍寶,奢華之極,駭人聽聞。
清西陵在河北易縣城的永寧山下,東距北京市一百二十多公里,是清入關後營建的又 一處規模較大的陵墓區,也是歷代帝王陵園建築保存比較完整的一處。陵域北起奇峰嶺,南到大雁橋,東自梁各庄,西止紫荊關,方圓八百平方公里。
陵區內共有帝陵四座:雍正帝泰陵、嘉慶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緒帝崇陵。還有不少後陵、妃陵、公主墓等。清西陵的開辟始於雍正皇帝。
清西陵還有一座沒有建成的帝陵,是中國末代皇帝傅儀的陵墓。傅儀去世後,骨灰曾歸葬八寶山公墓;據報載,1994年,傅儀的骨灰又葬入清西陵。
泰陵
根據"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制度,雍正本應當隨父葬,但雍正卻另闢兆域,在距離東陵數百里以外的易縣營建泰陵。其原因,傳雲他篡改康熙的遺詔,皇位得之不正,心懷內疚,因而不願葬在其父之旁。
泰陵的建築歷時有八年。泰陵是清西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墓,也是西陵陵園的核心部分。前後有三座高大精美的石牌坊和一條寬達十多米、長五公里的神道,通貫陵區南北。神道兩側的石像生有石獸三對、文臣一對、武臣一對。泰陵石像生採用寫意的手法,以濃重粗大的線條,勾劃出人物和動物的形象,再用細如綉花的線刻,表現細節、花紋。體現了清代石雕藝術獨到的雕刻技法。
神道北延,是泰陵神道碑亭。碑亭內矗立著一通用滿、漢、蒙三種文字鐫刻的雍正皇帝謚號的石碑。碑亭北是東、西朝房,是製作和存放蔬菜、瓜果、點心的膳房。東、西朝房北,過隆恩門就是泰陵的主體建築--隆恩殿。隆恩殿由東西配殿和正殿組成,東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西殿為喇嘛念經的場所。正殿在正中的月台上,巍峨高大。殿內明柱貼金包裹,頂部有旋子彩畫,梁坊裝飾金線大點金,金碧輝煌。
慕陵
慕陵是道光皇帝的陵墓,是清西陵中最西的一座帝陵,形制別具一格。
根據清代規制,帝名陵名一般是由後代皇帝敬定的,但是慕陵的陵名據說是道光皇帝親自擬定的。他臨終前曾說:"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邇,嗚乎!其慕與慕也",而後把諭旨存放在大殿的東暖閣。道光皇帝死後,咸豐即位,重讀遺詔,見"其慕與慕也"一句,心領神會,於是命名為慕陵。
慕陵在清代帝陵中,規制最為簡約,沒有方城、明樓、地宮和神德神功碑、華表及石像生,但工程質量堅固精細。隆恩殿都是用金絲楠木構造,不施彩繪,以蠟塗塘,精美異常。整個天花板上,都用香氣馥郁的楠木以高浮雕的手法,刻成向下俯視的龍頭。眾龍吞雲噴霧,栩栩如生,使人們走進殿內彷彿置身於"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藝術境界。
慕陵的圍牆不掛灰、不塗紅、磨磚對縫,干擺灌漿,牆頂亦以黃琉璃瓦覆蓋,灰黃相映。隨山勢起伏,把殿亭、寶頂環抱在陵牆內,顯得清明、肅穆。尤其龍鳳門前二棵枝葉繁茂,造型獨特的迎客松,為慕陵增添了詩一般的韻味。一棵主幹微斜,枝葉向上呈圓形,邊緣翻卷,形似彩盤,猶如侍女頂盤祭奠,另一棵彎腰頷首,彬彬有禮,象在恭謙地迎接來客。
崇陵
崇陵是光緒死後,開始修建的,到清朝滅亡時尚未建成,後由大臣梁鼎芬向遜清遺老捐集款項繼續修建,得以完成。
崇陵地宮雖規制並不宏大,但工料之精、耗銀之多也是相當可觀的。墓道有四重石門,每重門由兩扇整雕的清白玉石合成。上面有菩薩浮雕一尊,菩薩頭帶佛冠,身披袈裟,足登蓮花座,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門上,護門念經。
地宮內床為青石雕成的須彌座,上面左右並排停放著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後的棺槨。棺槨四周鐫刻有藏文和梵文經咒。隆裕後棺蓋頂有一幅精美的石雕線刻畫。整個畫面布局緊湊,造型生動,刀法精細,線條鍍金。
崇陵地宮曾被盜掘,當年盜墓留下的殘跡還在,四重石門洞開,光緒皇帝的棺槨被用刀斧鑿成一個大洞。隆裕皇後的棺槨蓋也被撬開,隆裕皇後口中的珠寶被盜賊取出,地宮內隨葬物品被洗劫一空。盜賊為發現光緒皇帝的棺槨底下的"金井",中國考古工作者,從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鐵球等珍貴文物二百多件。
清朝除了傅儀都有陵墓應該有12個,算順治前的.
㈥ 福建長泰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斗和發展積蓄,長泰經濟開發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規劃科學合理、適度超前,總體規劃充分發揮生態、區位、資源等優勢,結合地理區位、交通優勢、自然條件、文化歷史等特點,體現沿路、環山特色,努力建設現代化工貿宜居城市。
規劃結構上,突出「一軸、五片」。一軸,即角泰路;五片,即東部高強工業園區1920畝、西部體育工業園區880畝、南部仙景工業園區2450畝、北部台灣工業園區15000畝、中部富豪工業園區2200畝和前山工業園區800畝,承接大項目能力不斷提高。
道路交通上,根據用地特點,以角泰路為發展主軸,規劃主幹道、次幹道及支幹道路,以道路分隔各工業片區,使開發區、各園區及村鎮相互連接、暢通便捷。
生活配套上,開發區毗連縣城、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生產生活條件便利,自來水廠、水庫、污水處理廠等一應俱全,110KV、220KV變電站各1座,高檔生態住宅、國家森林公園天柱山、福建第一漂等特色旅遊項目縈繞四周,台商大樓、星級酒店、商鋪、市場、醫院、員工公寓和中小學、職校等公共設施日趨完善,企業文化、廣場文化、假日文化等蓬勃開展,創業環境和人居環境不斷優化。
產業布局上,全面融入廈門灣經濟圈,主動參與台灣、廈門等地產業分工協作,建設現代化工業集聚帶。特別是堅持走集群化發展道路,重點發展光電照明、機械製造、體育用品等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精細化工、精密工業等新興產業,不斷做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鏈式延伸、項目集群組合。目前,開發區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球類體育用品生產基地,漳州市最大的光電照明產業基地,是承接廈門、台灣以及珠三角、長三角等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
㈦ 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現狀
一、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地表水開發利用現狀
地表水工程包括大、中、小型水庫、塘壩、攔河閘等。青島市現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小(一)型水庫73座,小(二)型水庫397座,另外還有塘壩3762座,攔河閘167座,地表攔蓄能力總計為10.2億m3。其中產芝水庫興利庫容1.76億m3,年均供水3900萬m3;尹府水庫興利庫容0.736億m3,年均供水2135萬m3;棘洪灘水庫興利庫容1.46億m3,年均供水7000萬m3;嶗山水庫興利庫容4798萬m3,年均供水2397萬m3;鐵山水庫興利庫容2739萬m3,年均供水350萬m3;陡崖子水庫興利庫容3435萬m3,年均供水277萬m3;吉利河水庫興利庫容3360萬m3,年均供水329萬m3。
2002年,青島市地表水供水量為5.168億m3(含引黃),占總淡水供水量的46%,其中工業供水1.321億m3,農業供水1.694億m3,商品菜田供水0.651億m3,城鎮生活供水1.261億m3,農村生活供水0.241億m3。
2.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青島市地下水主要賦存於第四系地層孔隙中,噴出岩類孔洞裂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及碎屑岩類裂隙水、塊狀、層狀岩類裂隙水僅可為局部少量供水,供水意義相對不大。
青島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6.3436億m3/a,天然補給資源量為5.0586億m3,2002年地下水實際開采量6.1098億m3,占總淡水供水量的54%,其中工業供水0.726億m3,農業供水2.6286億m3,商品菜田供水1.64億m3,農村生活供水0.819億m3,城鎮生活供水0.2962億m3。1989年開采量為歷史最高值,達6.78億m3,1999年開采量為近年最低值,為5.38億m3。2002年為特枯年,地下水實際開采量超出天然補給資源量20%多,整個地區超采比較嚴重:青島市區超采588萬m3,開采程度為212.6%;平度市超采5326萬m3,開采程度為121%;城陽區超采444萬m3,開采程度為123.3%;黃島區超采84萬m3,開采程度為118%;其他區市均未超采。就水源地而言,僅王戈庄河水源地略有超采,其他水源地均未超采。青島市多年開采現狀基本反映了區內地下水的開采水平和調蓄能力,可看出青島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基本為采補平衡,但由於城鄉布局差異和需水量不同,一些地區開采量過大,形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同時有些地區開采量較小,僅有少量用於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白白流入大海,造成很大浪費。
3.污水利用現狀
青島市主要是利用部分工業廢水進行農業灌溉和中水回用。工業廢水進入排污河道後,由沿河農村抽取排污河水進行污水灌溉。城市污水回用主要是工業冷卻用水、沖洗用水及市政用水。污水利用量較大的是黃島區的王戈庄河流域、城陽區的城陽河流域和平度市的北膠萊河流域,其次是嶗山區、城陽區的白沙河流域。
近年來,青島市的污水利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由1997年的50萬m3上升到2001年的600萬m3。2002年青島市的污水利用量為690萬m3,其中城陽區為185萬m3,黃島區為135萬m3,嶗山區為70萬m3,平度市為300萬m3。
4.海水利用現狀
主要是用於部分工業用水,如發電、化工、紡織等行業。海水利用量較大的是黃島區和李滄區,城陽區和嶗山區僅有少量使用。近年來,青島市的海水利用量變化不大,平均為13.94億m3/a,按海水替代淡水折算系數為20∶1計,替代淡水量為0.697億m3/a。
二、礦產資源開發現狀
目前,青島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3種,其中石墨探明儲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花崗石居山東省之首,黃金、大理石、滑石、螢石、透輝石、礦泉水等居全省第二位;另外重晶石、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等亦居全省前茅。黃金、石墨主要集中分布於北部的平度、萊西境內,花崗岩主要分布在嶗山、大澤山、小珠山,建築用砂主要分布於各河谷地帶。
青島市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總面積為756hm2,是礦產開發歷年佔用土地總面積的41.3%。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區域主要集中在萊西、膠州和平度境內,分別為363hm2、293hm2和66hm2,佔全市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總面積的95.5%。
三、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青島市土地總面積111萬hm2,其中平原地區42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7.8%,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區(包括即墨市的一部分、膠州市、平度市大部分地區);低山丘陵區面積45萬hm2,占總面積的40.5%,主要分布在南部、東部沿海地區和平度、萊西市部分地區;窪地面積24萬hm2,占總面積的21.7%。
青島市土地構成中,耕地為54.6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9.2%,主要分布在5個縣級市的平原地區和低平淺窪地區,市內7區僅佔4.3%,全市人均耕地面積為0.077hm2,低於全省人均0.085hm2的平均水平,略高於全國0.076hm2的平均水平。
近些年,由於農村主要勞動力發生大量轉移,使許多地塊耕作比較粗放,有機肥施用量減少,主要依靠化肥農葯維持作物生長,使土地退化,營養失衡現象更加嚴重,加劇了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據統計,全市缺鉀土地面積達8.5萬hm2,缺磷面積5.34萬hm2,缺氮面積1.65萬hm2,分別佔耕地總面積的15.6%,9.8%,3.0%。
四、旅遊資源開發現狀
青島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優秀旅遊城市,依山傍海,旅遊資源豐富。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新的旅遊資源不斷被開發。至2002年,全市共建有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自然保護區1個、風景名勝區4個,省、市、縣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共29處。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嶗山風景名勝區、珠山國家森林公園、青島海濱風景區、青島琅琊台風景名勝區、天柱山風景名勝區、溫泉風景名勝區、薛家島風景區、靈山島自然保護區、田橫島風景名勝區、石老人旅遊度假區等。
在資源和產品開發方面,將以海濱風光、嶗山名勝、歷史名城、文化遺址為主題,重點開發建設黃金海岸旅遊線、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和海濱度假旅遊,培育一批文化品位高、參與性強、投入少、見效快、拉動力大,具有國際性、不可替代性和無季節性的旅遊產品。
五、地熱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1.地熱地質概況
即墨市「東溫泉」是區內唯一已知溫泉,位於即墨市溫泉鎮東溫泉村南,即墨市東偏北方向18km。水溫最高達90℃,水化學類型為Cl-Na·Ca型。據抽水試驗資料推算5m降深時的熱水涌水量為1815m3/d。為保護地熱資源,防止因熱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生態平衡的破壞,取可利用量≤外推開采量,即1815m3/d=66.25萬m3/a,熱流量Q熱=4.557×108J/d。即墨溫泉水,是一種含有多種有益化學元素的特殊類型的地下水資源,其含鹽量很高,Cl-和Na+的濃度大,總礦化度達11g/L,除此以外,還含有As、K、Ca、Mg、Br、I、H2S等多種微量元素和氣體,並含有放射性元素鐳和氡,因而是一種具有特殊醫療作用的地下熱水,特別對皮膚病、關節炎療效特佳。
溫泉地處低山盆地,具備良好的匯水條件,白堊系萊陽群中的斷裂破碎帶為熱儲含水體,熱儲體平面形態為盆形,面積約0.5km2,中段下延較深,最深處達240多米,邊部較薄,埋深為60~70m直至尖滅。經鑽孔揭露證實:岩性為緻密堅硬的硅質砂岩及砂岩,岩石破碎嚴重,大部分為斷裂破碎帶,有明顯的蝕變和錯動現象,並見斷層角礫岩,因而為地下熱水的賦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004年在平度市舊店鎮發現地熱,目前正在進行勘查工作。
2.開發利用現狀
即墨市溫泉鎮東溫泉村村南是地熱井群密集的地方,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熱井主要有57369部隊供熱井、溫泉工人療養院供熱井、石油物探局供熱井等,各供熱井年開采總量分別為工人療養院供熱井13.3萬m3,石油物探局供熱井2.76萬m3,57369部隊供熱井3.48萬m3,累計年開采量為19.6萬m3。
溫泉工人療養院地下熱水單井開采量每年一般在13萬m3左右,月均開采量一般為1.2萬m3左右,強開采期內(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翌年的3,4月份)月均開采量為1.9萬m3左右,弱開采期內月均開采量一般在0.9萬m3左右。
從熱水井中抽出的90℃的熱水,在輸送至各療養院後,一般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自然冷卻或兌取一定數量的冷水後才能利用,也就是說在利用之前,熱水高溫部分的熱能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白白地浪費掉了。而從療養院排放出來的尾水,其相當一部分的溫度也高於40℃,有的高達50~60℃,這些熱水都被白白排放掉,並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根據我國其他地區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這一溫度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有必要進一步開發利用,防止環境污染。
綜上所述,該溫泉的實際開采量還存在很大的挖掘潛力,開展熱水的綜合開發利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該區熱水應著重發展療養、養魚和種植溫室蔬菜等方面。
六、飲用礦泉水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青島市礦泉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已有90多年的歷史,久負盛名的嶗山牌礦泉水以其清醇甘洌、口感好,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素有世界名牌礦泉水之美稱。目前,青島市通過省級以上地礦部門評審鑒定,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准(GB8537—95)的礦泉水產地已達100餘處,主要分布在青島市內七區,約佔70%左右,且以嶗山區、城陽區為主,郊區五市約佔30%左右,以即墨市相對較多。
花崗岩類地區的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嶗山地區。岩石中富含Si、Ca、Na、Sr、Li等多種元素,花崗岩經長期風化淋濾和水解作用,為礦泉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礦泉水產地一般處在斷裂構造帶上(以北東向為主)或附近,蓄水條件好,水源補給多沿構造帶呈線狀分布,延伸較遠,含水體頂底板圍岩均為緻密塊狀花崗岩,節理裂隙不發育。水源地附近岩石裸露,叢林密布,人煙稀少,污染源少,水化學淋濾作用強,水交替強烈,地下水無污染,屬清潔水源區。據對已知礦泉水點水質分析資料的對比,該類礦泉水以鍶、偏硅酸復合型為主,鍶型和偏硅酸型次之,水化學類型以HCO3·Cl-Ca·Na型為主,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規定指標要求。
碎屑岩類地區的礦泉水,主要分布於城陽、即墨一帶,岩性以火山碎屑岩類為主,該類礦泉水以偏硅酸型為主。
據統計,青島市礦泉水日允許開采量為1.5萬m3,供水能力可達540萬m3/a,實際產量按1/3計可達180萬m3/a,而目前青島市礦泉水年產量僅為40萬m3,發展潛力很大。
七、生態環境建設現狀
青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先後頒布了《青島市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青島市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辦法》、《青島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等8部地方法規和《青島市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青島市全民義務植樹辦法》、《青島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封山育林的通告》、《青島市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防治費收取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11部地方規章,這些法規、規章的實施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光榮稱號後,青島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奮斗目標,近幾年來,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
1.森林保護與造林綠化
青島市通過加強林木資源保護與管理和植樹造林,遏制了森林資源減小的趨勢,使林木資源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具體措施有:①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實行了林地用途管制,凍結各項建設工程徵用林地審批,清理非法征佔用林地,關閉非法採石、挖砂場;②加強了林木病蟲害防治和護林防火工作,降低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發生率;③推廣科技興林和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了一批經濟林良種基地,防護林和經濟林有了較快增長,分別達到了7.3萬hm2和7.4萬hm2;④採取封山育林措施,盡快培育山區森林資源,現已建森林公園6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2個,縣級1個),以植被、綠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公園、風景區4個。森林面積在經過十年徘徊以後,邁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步,2001年新增森林覆蓋面積1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1.33%。
即墨市店集鎮積極發展經濟林建設,規劃了5萬畝速生楊生產基地,每年種植、輪伐1萬畝。城陽區惜福鎮開展生態示範小區試點,利用山巒和退耕還林建成生態示範林1萬畝。膠南市投資4千萬元進行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對國道和省道兩旁加寬植樹帶,形成綠色長廊。
2.水資源保護利用
青島市屬於可利用淡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城市,河流多為季節性,地下水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資源不豐富。「引黃濟青工程」使青島市淡水缺乏問題得到緩解,基本實現了水資源供需平衡。為有效利用水資源,1996~2000年全市增加地表水攔蓄水能力6132萬m3,增加節水灌溉面積41.3萬畝。發電、化工、紡織等行業開展了海水利用,年用海水量約14億m3左右。農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萊西、膠南、平度3個國家級節水增產示範縣,節水示範區1.3萬畝,5個縣級市和黃島區共利用世行貸款1000萬美元發展節水灌溉項目。
青島市飲用地表水源主要有嶗山水庫、棘洪灘水庫、產芝水庫等12座,年供水量達1.6億m3。大沽河是膠東半島最大的河流,是青島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地。對嚴重超采,造成環境惡化(如海水入侵、降落漏斗)的水源地實行了關閉或限制開采。對造成水質污染的污水排放進行了綜合治理。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情況較好,全部飲用水源均達到國家飲用水標准。
3.礦產開發生態保護
青島市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優勢礦產資源有石墨、花崗岩、大理岩、礦泉水,以及透輝岩、金、滑石、沸石岩等。青島市相繼制定了《青島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青島市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辦法》,編制完成了《青島市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使該市礦產資源保護和礦產資源開發生態保護實現了依法管理,嚴厲打擊了非法和違法采礦行為,清理關閉上百個礦山企業。加強了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劃定了以「山體風貌」、「自然景區」、「沿海沙灘」為重點的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對嶗山區內90餘處影響地質地貌景觀的採石場予以關停。按照《青島市減災防災預案》,及時部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地質災害的危害。礦區復墾和生態恢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完成了一批石墨礦坑、花崗岩採石場的復墾和生態恢復工程。萊西市積極推廣礦坑復墾技術,繼「八五」復墾石墨礦廢棄土地4300畝後,「九五」又復墾土地495畝,市內浮山及青銀高速等新辟、擴建公路沿線已開始對採石遺留的礦坑、公路邊坡進行恢復重建,還其自然風貌。
4.海洋生態保護
青島市海域遼闊,保護和恢復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青島市的生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青島市海洋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存在赤潮、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等。
膠州灣是青島海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水域面積400km2。基於膠州灣和青島近海的生態環境狀況,青島市制定了《青島市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等地方法規規章,加大了近岸海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把污染防治和沿岸生態建設與保護相結合,較好地控制了海洋污染和資源破壞。對海洋傾廢活動實施了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建立了海洋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體系,防範船舶溢油造成的海洋污染事故。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實施,協調了沿海各行業間的矛盾,一些重要港口、漁區、旅遊區的違規開發佔用海域的行為開始得到有效遏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滌劑,加強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控制陸源污染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建設了團島、海泊河、麥島污水處理廠等9座入海污水處理廠,降低了污染物入海總量,氮、磷等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貫徹海域捕撈「零增長」的方針,進行捕撈結構調整,控制近海捕撈強度,近海資源有所改善。實施「碧海行動計劃」,促進海洋開發和保護的協調發展。
5.沙化、鹽鹼化治理
青島市沙化面積甚小,主要分布於河床附近及海灘近岸處,范圍狹長。多年來,青島市進行了海岸防護林建設,加強了河道兩岸的植樹工作,使沙化面積有所減少。
圍繞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壤鹽鹼化,近十餘年來,青島市在海水入侵的主要地區採取了停采或減采地下水、築堤、建防滲牆、補充地下水等措施,治理改良了鹽鹼化土地4600hm2。
6.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
青島市近岸海域、飲用水源匯水區和嶗山、大澤山、珠山、鐵钁山等處的森林對維護本地區的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近幾年該市生態保護工作的重點。為保障嶗山水庫的水質質量,位於水庫匯水區的嶗山北宅地區多年來一直嚴格控制區域內工業生產和有污染的農業生產項目。大沽河實行了嚴格的保護政策,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大沽河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大沽河水源的保護和沿岸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
截止到2002年,青島市共建有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自然保護區1個、風景名勝區4個,省、市、縣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共29處。分別是:嶗山森林公園、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珠山國家森林公園、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天柱山風景名勝區、青島琅琊台風景名勝區等。總面積為28.31萬hm2,覆蓋率達26.57%。
7.草地保護建設
青島市草地較少,經過十幾年保護與建設,草地面積有了成倍增長,特別是天然草地增長較快。近年來,市區增加了城市公共綠地建設,喬、灌、花、草相結合,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退耕還林工作採取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大力發展牧草種植,將來草地面積尤其是牧草種植面積還將有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