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貴港市規劃新區是哪幾個地方
一、貴港市城市規劃情況
地級市成立十一年來,我委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辦法》、《貴港市城市規劃管理規定》、《貴港市城市規劃管理補充規定》等法律法規,按照高標准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的要求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在規劃編制方面,十一年來先後完成了《貴港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1996年-2015年)、《貴港市城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貴港市港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貴港市中心城區道路專項規劃》、《廣西貴港市城區防洪工程鬱江北堤堤路園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和《貴港市東湖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貴港市城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貴港市城市建設規劃》(2006年-2010年)、《貴港市住房建設規劃》等規劃,並組織專家組進行了評審。這些規劃對於指導及控制我市城市建設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我委正組織編制《貴港市城北新區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貴港市江南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二、加快新區建設 提升城市形象
貴港市位於廣西東南部,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地級市成立11年來,貴港市的各項事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市中心城區面積已由10年前的18平方公里,擴大到36.5平方公里,人口也由20萬增加到36萬。城市的發展是貴港市11年發展的重大成就之一。經過努力,城市道路、廣場、供水、排水、路燈、綠化、防洪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特別是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為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形象,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貴港的城市新區位於城市北部,規劃總面積12平方公里(城北新區7平方公里,港北新區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已達8平方公里,主要屬於城北新區范圍。城北新區的開發建設始於1998年,以新世紀廣場與行政中心的建設為標志。經過8年時間的努力,城北新區已初步成為規劃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的城市新區。漫步城北新區,道路寬敞,綠樹成蔭,廣場公園風光如畫,20多棟高層建築更是盡顯現代風韻。城北新區的發展,帶動了貴港城市建設的整體推進,不但城西區、港南新區正在大力推動,舊城改造也顯示了前後未有的力度。貴港已初具現代化濱江城市、南國特色園林城市的風采。
貴港城市建設的成就,首先歸功於市委市政府「以新區建設為重點,帶動城市全面發展」的科學決策,也離不開建設部門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的辛勤努力。我們的做法與體會如下:
1、明確城市定位,制定城市發展戰略
貴港位於廣西最大的潯郁平原、鬱江之濱,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與交通優勢,土地資源相對於區內其它城市比較豐富。但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近幾年,每年財政投入城市建設的資金2000萬元左右,極大地制約了貴港城市建設的發展。從城市基礎設施而言,地級市成立時,城區道路主要由「兩橫兩縱」構成,城區面積僅18平方公里,且設施不配套,供水、排水、路燈、綠化等都滯後,城市功能與景觀都較差。
市委市政府組織專家進行了深入調查、證認,出台了《關於加快貴港市城鎮化進程的決定》和《貴港市「十五」城鎮發展規劃》,並於1997年聘請同濟大學城規學院完成了中心城區總體規劃修編。這些決策與規劃都充分考慮了貴港的優勢條件,主要有:①區位與交通條件優勢,有利於建設物流中心;②土地資源優勢,有利於擴大城市規模;③依山懷水的優勢,有利於建設山水特色園林城市。由此,貴港市城市發展定位為:桂東南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西江經濟帶重要內河口岸、交通樞紐,南國特色山水園林城市。根據城市發展定位,提出了城市發展戰略與工作的基本思路,先後歸納為「一江兩道三園五區十大工程」、「一江一湖四大城區八大工程」和「11158」工程的工作思路,這些工作思路都突出強調「以城北新區為重點,結合舊城改造,推動城市建設的全面發展」。重點發展城北新區,是貴港市11年來城市建設堅定不移的基本原則。貴港11年城市建設的成果,也充分證明了這個決策的正確性。
2、加強規劃指導,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
根據貴港城市發展戰略與《貴港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關於「建設城北新區,帶動城市建設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市政府組織編制了貴港市城北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規劃堅持區域優先原則、特色原則、效益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生態原則和超前原則,把城北新區定位為:集貴港市行政中心和地區性金融、商貿、文娛、旅遊、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的城市中心區,具體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城北新區發展的定位應高於目前貴港市已達到的發展階段和水平,充分發揮其傳統行業的優勢,將其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經濟支柱產業和經濟新增長點。二是城北新區是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型產業示範區。三是城北新區是集中展示21世紀本地區新形象的窗口。總的來說,就是充分利用城北新區所具有的自然條件、區位條件與交通條件,抓住總體規劃中制定的向城北重點發展的良好契機,面向二十一世紀,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的要求,將城北新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發達、環境優美、具有極大吸引力與凝聚力的現代化園林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展示貴港新形象的窗口。據此,對區內各項規劃用地進行了合理的布局,明確了用地指標,並重點編制了道路系統規劃、綠地與景觀系統規劃,為新區的建設發展提供了科學藍圖。
為了確保城北新區的各項建設嚴格按規劃實施,市政府與規劃管理部門根據《城市規劃法》與有關法規,加強規劃管理,強化規劃的權威作用。自從1997年中心城區總規修編完成及2001年城北新區規劃完成後,貴港市幾位市長都尊重規劃,保持了規劃的連續性。規劃管理部門制訂了嚴密的規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認真核發「一書兩證」。特別項目選址、總平面設計報市政府分管領導審批。在廣場公園內需要調整布局的個別重點項目,需報市四家班子討論通過。同時,切實發揮規劃監察執法隊伍的作用,制止、查處各種違反規劃、擅自變更規劃的建設行為。
3、多渠道融投資,為新區建設提供保障
資金投入是城市建設的關鍵,更是新區建設的「瓶頸」問題。貴港市城北新區原來基本上都是郊區農民的小果場與各種旱地作物,基礎設施幾乎是空白。「一張白紙」,固然「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但對資金的需求也尤為突出。
為了確保資金投入,市政府組建了新城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作為新區建設的業主,具體負責融投資與組織各類建設活動。融投資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確保財政的適度投入,以早期實施的市行政中心、新世紀廣場公園、道路綠化的建設為主要內容,上述投資累計1億多元。二是用好新區土地資源,幾年來共征地1000多畝,除用於道路建設外,通過土地部門掛牌拍賣600多畝,收上土地出讓金1.5億多元,上交財政後按規定使用。三是通過銀行貸款,用於征地與基礎設施建設。共向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貸款1億元,向建設銀行貴港支行貸款3000萬元,其它渠道借款1600萬元。四是招商引資,通過項目開發促進新區建設完善。較大規模的房地產項目有荷城新苑、世紀花園、盛世名門、德寶花城、吉田花苑等,已完成總投資近20億元。總投資5億元、佔地800多畝的貴港民族公園已簽訂開發協議。五是動員社會力量,多方參與。如新世紀廣場建設,發動社會各界認捐廣場名樹與廣場雕塑,共籌資500多萬元;發動單位小區進行庭院綠化、門前三包,也取得較好效果。
4、抓實施,加快新區開發建設
城北新區的開發建設,以1998年市行政中心與新世紀廣場公園的正式動工為標志,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05年6月,據媒體記者統計,在城北新區吉田大廈到新區二路不足0.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競同時有14個巨型塔吊在緊張作業。隨著塔吊的轉移,一棟棟高樓揭開面紗,顯露出各具風格的嶄新形象,一片片設施齊全的新建成區也在迅速擴展。
城北新區開發建設的順利實施,首先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正是基於對新區開發戰略意義的深刻認識,市委市政府把新區的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專題匯報,並召開現場辦公會議,解決有關的突出問題。在廣場公園建設、幾條主要道路建設與綠化大會戰工作中,市有關領導掛帥協調,理順關系,加快工程進度。其次是部門積極配合。建設、國土、發改委、新城投資公司、金融部門、施工企業、各建設單位以及港北區政府等,都把支持新區建設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建立了良好的協調機制,較好地解決了新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為新區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三是抓住重點,全面推進。新區建設把道路工程作為重中之重,重點投入,重點管理,較快形成了新區的道路網路。與之配套的供水、排水、路燈、綠化、供電、通信等工程同步跟進,形成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據統計,2000年以來,城北新區已經竣工和正在施工的道路近9公里,計劃投資8400多萬元,已經完成6500多萬元,大部分配套設施已經實施或正在實施。四是結合創「廣西園林城市」,改善新區的生態環境。重點抓好新世紀廣場公園綠化、新建道路綠化。2005年組織實施「百千萬」綠化工程大會戰,2006年開展「迎市慶、創廣西園林城市」綠化會戰,在城北新區與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群眾性的城市綠化活動。目前,城北新區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色生態新區」,貴港已獲得「廣西園林城市」稱號。五是以房地產項目為載體,加快城北新區的開發完善。在抓好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引進房地產項目,集聚「人氣」。一批較大規模、上品位的商住小區先後建成,小區內部與周邊環境同步完善,極大地豐富了城北新區的內涵。隨著居民的增多,新區已逐步繁榮發展起來。
5、發揮新區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城市建設
新區的開發建設,給貴港的城市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新區建設的成功實施,擴大了城市規模,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投資環境,打造了貴港的嶄新形象。一方面,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得到極大提高,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參與貴港的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10年來,貴港的市政基礎設施投入達到18億元。除了城市新區的投入,舊城改造也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大的突破。根據市委市政府「以城北新區建設為重點,帶動舊城改造,全面推進城市發展」的發展戰略,近幾年,重點抓了東湖整治、鬱江路堤園三位一體工程、六條街道景觀改造工程等重點改造項目,並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實施了湖畔人家、港寶商貿城、鳳凰城、國際生活城等小區的開發改造,老城區的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目前,東湖整治項目已經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加緊落實拆遷安置;鬱江路堤園三位一體工程在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正在實施首期大東碼頭至港北區政府舊址地段的改造;江北大道、解放路、建設路等六條道路景觀改造工程,總投資1億元,改造內容包括管線下地、人行道改造、綠化改造等,於2006年6月份市慶前全面完成,極大地改善了老城區的景觀。
貴港城市建設的發展,促進了貴港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華潤、華電、華強、台泥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先後進入貴港,形成了貴港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據統計,2005年,貴港全市新上的市外資項目211個,合同投資額95.53億元,實際利用市外資金41.3億元。今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逐步建立,一年一度「南博會」的舉行,以及泛珠三角區區域合作的加快,貴港與區內各兄弟城市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貴港要充分利用好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條件與資源優勢,加大融投資力度,進一步抓好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在城北新區發展的基礎上,近期重點搞好港北新區、港南新區與城西新區的開發建設,壯大城市規模,增強城市的輻射帶動力,為實現城市發展目標,推動貴港經濟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三、2003年以來貴港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情況
2003年以來,貴港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以十六大精神與「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打造亮點,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環境質量得到了極大提高。市中心城區面積由2003年的28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3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0萬增加到40萬,中心城區的輻射與帶動作用不斷加強。
1、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改革城建投融資體制的思路,多方開拓資金渠道(主要有爭取國債和銀行貸款、項目開發抓好配套設施的建設投入等),幾年來,共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5億多元,組織實施了金港大道、城北大道、迎賓大道、江南大道、10萬噸龍床井水廠、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污水處理廠、中心城區主要街道景觀改造工程、馬草江公園等項目建設,除污水處理廠與馬草江公園在建外,其餘重點項目均已竣工,極大地完善了市政設施與城市功能。主要情況如下:
城市道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城北新區道路建設為重點,
完善城市道路網路,並與排水、照明、綠化、地下管線等工程形成了綜合配套。共新建道路與改造主次幹道20多條,總長度26公里,面積12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億多元。2006年,中心城區六條主要街道景觀改造工程、迎賓大道的竣工,極大地改善了城區的交通條件與城市景觀,為建市10周年慶典活動獻上厚禮。
供水設施。完成金港大道、新區二路西延段、南二路等新建道路給水管道20km,建設路、江北大道、中山路等舊城區道路給水管道25.8km,完成投資4200萬元。
路燈建設。完成50多個項目,完成投資4100多萬元,路燈設施線路總長伸延了130多公里。
園林綠化。實施了廣場與新建道路、東湖公園與南山風景區的綠化建設及改造,東湖公園建成了開放式公園。2005年組織了「百千萬」綠化工程大會戰,2006年實施「綠化貴港、創建廣西園林城市」活動。2007年全面啟動佔地484畝、總投資1.32億元的馬草江公園建設。市中心城區的綠地率達29.8%,綠化覆蓋率達3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49平方米。2006年,貴港市榮獲「廣西園林城市」稱號。
環保設施建設。規劃用地1000畝、首期用地385畝、日處理垃圾400噸的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已完成填埋場一期工程,填埋作業區已投產運行。大力推進城西污水處理廠,廠區工程完成64%的工程量,污水管鋪設完成46km,占管網工程的43%。
市政實事工程。2007年初啟動百條小街小巷改造和城區公
廁、垃圾中轉站建設等為民辦實事工程。對中心城區165條小街小巷進行路面硬化、排水改造與路燈安裝;建設30座公廁、8個垃圾中轉站。至8月底,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完成,總投資200萬元。已建成公廁18座、垃圾中轉站3座,其餘部分正在大力推進。
2、以「南珠杯」競賽與「城鄉清潔工程」為載體,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市容「南珠杯」競賽是自治區組織開展的以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競賽活動,以城建部門為主,協同交通、交警、工商、環保、衛生、農機等職能部門聯合行動。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基礎上,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城管部門每年依法登記違章物品上萬起,糾正、處理亂擺亂賣等行為數萬起,拆除違法違章橫幅廣告數千條。城區環境衛生質量明顯改善,主要街道的清掃保潔達到部頒標准。新世紀廣場作為城市客廳,已成為各種大型活動及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貴港市本級前三屆獲「先進城市」獎,第四屆獲「優秀城市」獎,第五屆獲特等獎,躍上了新的台階。
2006年9月份開展「城鄉清潔工程」,治理「五亂」,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要決策,是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抓好宣傳發動,強化責任制管理,組織各部門、各單位和市民群眾積極參與,推動了工作的深入持久開展。我市「城鄉清潔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市容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經自治區督查組的綜合評定,我市被評為全區「城鄉清潔工程」標兵單位。
四、深化城市公用事業改革
城市公用事業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幾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建設部、建設廳的工作要求,加大公用事業改革的力度。環衛工作推行目標責任制精細化管理,定崗、定人、定責,工作重心推進到一線,街道清掃保潔與上門收集垃圾有償服務不斷強化。公交方面,調整、增加公交線路,增加運營車輛,為市民群眾的交通出行提供優質服務。供水質量與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公用事業各項指標優良,其中城區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水質綜合合格率達99%以上,城市路燈亮燈率達97%以上,城市燃氣普及率達95%以上。
今後,貴港的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靠」工作思路,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我市城市環境質量;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的決定》等有關文件精神,加強城鎮環境的綜合整治,從根本上改善城市面貌,為構建富裕和諧新貴港做出貢獻。
2. 玉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主要工作部署
圍繞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圍繞「推進三個集中,促進三化聯動,創建三個示範」的發展思路,按照「一年開好局」目標和「六個一體化」的要求,全面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堅持新區示範帶動。按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要求,加快推進玉東新區、玉柴新區、龍潭新區規劃建設。集中力量推進玉東新區建設,加快編制玉東新區發展概念性規劃,突出抓好玉東新區13平方公里核心區建設,積極推進新區「三縱三橫」路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建築,盡快把玉東新區建成功能完善、品位較高、環境優美的玉林城市「窗口」;著重整合市經濟開發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優勢,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現代服務業等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提升新區經濟支撐力,把玉東新區建設成為玉林低碳經濟發展的「樣板」和生態文明示範區;統籌推進玉東新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區核心區、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增強新區對周邊農村的帶動力,把玉東新區建設成為我市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先試的典型、示範和樣板。以玉柴工業園、龍潭產業園為核心,抓好玉柴新區、龍潭新區規劃,大力推進區城同建,完善園區、新區一體化設施,盡快形成三化互動、城鄉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加快完善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教育東路延長線、秀水路、文體路等21個市層面已開工項目的建設進度;抓好總投資39億元、計劃今年開工建設的33個項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投融資平台籌措資金,逐步把融資合作延伸到縣、鄉,解決城鄉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農村道路建設步伐。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電網改造,為推進三個集中創造條件。
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新機制激發新活力,大力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事業、政策措施的一體化。積極推進簡政放權,依法探索將部分縣級行政管理職能和社會管理許可權向鄉鎮延伸;深化農村基層綜合改革,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完善和推廣「農事村辦」。
(二)做大做強做優工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工業主導地位和核心戰略不動搖,建立健全促進工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全市工業跨越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全力培植百億元產業。抓住國家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自治區培育14個千億元產業和4個新興產業的契機,謀劃發展我市百億元產業。堅持以大企業、大品牌、大項目提升大產業,加快做大做強玉柴集團、三環集團、廣西銀億等企業集團。全力策劃和儲備一批產業帶動力強的重大工業項目,抓好玉柴鑄造中心、廣西銀億鎂鹽、廣西萬象鎳鉻合金項目、興業海螺水泥二期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機械、水泥陶瓷、健康、礦冶、再生資源加工等五個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向規模化和高、精、尖、專特色化發展。
深入實施「強柴興玉」戰略。在項目規劃、用地、資金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玉柴更大的支持和更優質的服務。支持玉柴做強做大柴油機產業,進軍汽車產業,進行多元化投資,建設國際性汽配生產、采購基地。加快玉林國家內燃機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規劃建設,支持玉柴工程研究院、玉柴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人才小高地建設,不斷提升玉柴核心競爭力。
加快工業向園區集中。今年多渠道投入園區發展資金1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億元,加快完善園區路、水、電和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商務、物流配送等綜合服務設施,把園區建設成為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服務集成的城鄉經濟發展「窪地」。重點抓好市經濟開發區、玉柴工業園、龍潭產業園等10個重點園區的建設,加快培育百億元園區。強力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力爭全年落戶園區項目170個以上,全市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555億元,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分別增長30%。
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今年組織實施新建、續建技改項目1020個,其中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18個,力爭完成技改投資170億元。大力扶持強優企業建設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檢驗檢測中心,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制訂。加快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設和工業信息化步伐,打造一批創新型企業。積極實施企業家隊伍、工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程和工業人才儲備工程,為工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繼續強化投資拉動,著力夯實跨越發展基礎。繼續把擴大投資作為促進增長的主要措施,進一步深化「項目建設年」活動,力爭項目建設再上新台階。
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全市計劃新開工重大項目218個,年度計劃投資150億元;續建項目340個,年度計劃投資170億元。重點推進玉柴鑄造中心、北流永達陶瓷二三期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重點加快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玉林至鐵山港鐵路、龍潭至山口一級公路、玉林火車站改造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全力做好玉林至荔浦高速公路、欽州到寶圩高速公路玉林段的前期工作;在構建玉林與周邊城市高速路網的同時,加快形成玉林環城高速公路。加快南寧至玉林城際鐵路、玉林支線機場、綉江復航、山心至貴港大圩二級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今年完成農村公路通暢里程400公里以上。
全力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列入今年前期工作的重大項目405個,項目總投資915億元。重點做好廣西農機集團、玉林商貿物流專業市場、北流陶瓷博覽展貿城、廣西黑五類糧食倉儲物流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擴大政府投融資和民間投資。堅持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並舉,制定完善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繼續發揮玉林市城投公司、開投公司等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用,通過向銀行融資、發行債券等形式,力爭融資35億元以上。
(四)積極推進規模經營,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市。發揮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平台示範作用,積極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創建廣西現代農業示範市。
穩步發展農業生產。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推行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市、縣兩級糧食儲備規模,確保糧食安全。實施超級稻示範、秋冬種開發、間套種三個「百萬畝增糧增收行動計劃」和科技增糧增收支撐工程。積極發展優質稻、中葯材、優質蔬菜、優質水果等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優勢農業品牌。
加快提升農業產業化。著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1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和孵化推廣先進技術、品種和經營模式,抓好生態農業、信息農業、品牌農業建設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加快形成「大產業、大基地、大市場」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今年全市安排支農資金7.1億元。搞好產銷銜接。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和用工信息服務,抓好勞務輸出,促進農民創業和轉移就業,力爭年內完成農業生產技能和轉移就業培訓25萬人次以上,新增轉移就業4萬人。力爭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7 %。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創新。穩定和完善農業經營體制,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服務市場,積極推進土地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集中,促進農業向規模經營轉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今年完成改革任務的60%以上。
(五)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以榮獲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為契機,用足用好國家有關配套扶持政策,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振「嶺南都會」雄風。
著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認真落實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深入推進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積極引導和發展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穩步擴大餐飲、購物等傳統消費,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便民消費,加快發展旅遊休閑消費,擴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消費。
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以大建市場、建大市場和大建物流、建大物流為抓手,加快商業街區、專業市場和物流園區等商貿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做強做大中葯材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整合做大工業品服裝市場、建材市場等專業市場,規劃建設城北商貿區、江南物流園區、玉林交通物流基地等一批重大市場及物流園區;以「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和「新農村現代物流」工程為載體,新建和改造一批農貿市場、農家店及農村商品配送中心,不斷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和物流體系。
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逐步發展信息和科技服務業,推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服務業同步發展,積極發展咨詢、評估等中介服務業。整合旅遊資源,加快江心島開發建設,大力推進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佛子山旅遊度假區、夢幻水鄉等旅遊項目建設,做強做大旅遊業。
(六)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堅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穩妥推進農民向城鎮集中,努力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局面。
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堅持以新區建設帶動舊城改造,深入推進「玉—北—福」一體化。完善城市路網,進一步拓展城市框架。重點推進玉東新區和玉柴新區、江南片區開發建設。加大舊城改造力度,穩妥推進城中村改造,突出解決群眾關注的「路不平、燈不亮」的問題;加快完善城區道路硬化、綠化和照明亮化、排水等配套設施,優先發展公交,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和出行條件。加快城市綠化、美化景觀建設,重點打造南流江百里景觀長廊。力爭全市房地產投資完成70億元以上。繼續抓好廉租住房建設和公房改造。
加快完善城鎮體系。加快縣(市、區)城區和重點鎮的規劃建設。突出區位、產業、人文等特色優勢,不斷提高各縣(市、區)城區的城市水平和品位。加快完善重點鎮、區域中心鎮的總體規劃,城鎮居民安置小區、農民新村等分區規劃,集約推進城鎮建設,著力提高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快發展城鎮特色優勢產業,打造一批經濟強鎮。
穩妥推進農民向城鎮集中。進一步放寬城鎮戶籍限制,降低農民進城門檻,鼓勵農村勞動力就近有序轉移。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支持農民工進城就業、創業。加快研究完善購房落戶政策,促進有穩定職業和收入的農民工及其子女轉為城鎮戶口,納入城鎮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征地拆遷失地農民的保障。
(七)繼續深化開放合作,加快建設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市。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等政策機遇,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積極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加強與北海市的合作,協同推進鐵山港(龍潭)組團開發建設。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全面推進龍潭產業園開發建設,加快完善園區路網、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等設施,大力推進廣西銀億硫磺和石膏製取硫酸、龍潭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一批能源、化工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盡快把龍潭產業園建設成為我市經濟增長新一極。
主動融入西江經濟帶開發建設。加快玉林港口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組織開展綉江流域建設、綜合交通體系、沿江現代物流、沿江產業布局等10項規劃編制。推進聯結西江幹流地區的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業對接與協作,共同打造新興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做好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大力開展專業招商、產業招商、以商引商。加強與桂東各市協作,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全面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快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大兌現,力爭全年實現區外境內到位資金280億元。
加強對外經貿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加強引導服務,優化外貿進出口結構,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積極擴大對東盟的出口。全力服務好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高質量辦好第七屆玉博會和第二屆中醫葯博覽會暨中葯材交易會。
(八)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建設非公經濟示範市。以全民創業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推動全市非公經濟總量增加、質量提升,加快建設非公經濟示範市。
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全面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穩步推進水價改革。改革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改革,積極探索公用事業改革。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
全面推進全民創業。把營造環境、激勵全民創業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制訂出台推進全民創業的實施意見,完善激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市財政安排500萬元設立市級創業基金,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鼓勵各類人才以技創業,扶持轉業幹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及下崗人員自主創業,扶持農民種養創業。
(九)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大力抓好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增強資源環境意識,把節能減排轉化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突出抓好有色金屬、陶瓷等重點耗能行業和68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降耗,關閉、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小紙廠、小水泥廠,完善節能減排標准體系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管理,促進污染源達標排放;加快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確保所有縣(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在自治區規定時間內建成投入使用,力爭今年底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
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城鄉風貌改造、城鄉綠化、城鄉清潔三大工程為載體,在申報廣西園林城市的基礎上,大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南梧高速公路沿線、玉東新區及玉林城區廣場東路等四條街道的「一帶一區四路」為重點,加快推進以「竹筒房」改造為重點的城鄉風貌改造。大力開展造林綠化,抓好天然林、水源林保護,動員全民植樹造林,力爭玉林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綠地率達33%。
(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進一步加大投入,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大力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繼續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調動受益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辦好、辦實與民生密切相關的10項實事:一是實施教育惠民工程。二是實施醫療衛生保障以及人口和計劃生育惠民工程。三是實施社會保障惠民工程。四是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五是實施安居工程。六是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水源林保護工程。七是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八是實施百萬畝超級稻種子補貼工程。九是實施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工程。十是實施「放心肉」工程。
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擴大就業。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等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推進我市教育發展三年目標和中小學校長任期制。大力推進市文化會議中心、市博物館以及縣、鄉文化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先進文化,推進城市先進文化向農村輻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繼續推行村村派駐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快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人口發展質量。
加強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監管。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各級政府監管責任,加強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隊伍建設,切實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加強食品、葯品等重點產品質量的源頭監控和市場監管,嚴肅查處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案件,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強化社會維穩第一責任。堅持預防為主、調解為先,加強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預警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大接訪、大排查、大調處、大防控」工作,從源頭上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強化綜治維穩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平安玉林、平安縣區創建活動及「百鎮千村萬戶」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黃賭毒」等突出治安問題和重點地區的專項整治,深化打黑除惡、命案偵破、打擊「兩搶兩盜」等專項行動,維護良好治安秩序。
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積極支持駐玉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抓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後備力量建設。落實軍人優撫政策,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工作。
3. 求常德市污水處理廠聯系方式
長沙市:
嶽麓
污水處理廠
開福污水處理廠
長善垸污水處理廠
新開鋪污水處理廠
花橋污水處理廠
望城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衡陽市污水處理廠
邵陽市
:
邵陽市污水處理廠
婁底市
:
婁底市污水處理廠
懷化市
:
懷化市污水處理廠一期
湘潭市
:
湘潭市河東污水處理廠
湘潭縣
易俗河
污水處理廠
岳陽市
:
平江縣
工業園污水處理廠;
湘西自治州
:
吉首市
乾州
污水處理廠
長沙市:
寧鄉污水處理廠
星沙北污水處理廠(一期)
株洲市:
株洲
自來水公司
株洲霞灣污水處理廠
株洲市龍泉污水處理廠(二期)
株洲市河西污水處理廠
醴陵市
污水處理廠
茶陵縣污水處理廠
攸縣污水處理廠
株洲縣
污水處理廠
湘潭市:
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二期)
湘鄉市
污水處理廠
韶山市
污水處理二廠
湘潭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耒陽市
污水處理廠
常寧市
污水處理廠
祁東縣
污水處理廠
衡陽縣
污水處理廠
衡東縣
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南嶽區
污水處理廠
衡山縣
污水處理廠
岳陽市:
岳陽南津港污水處理廠(二期)
汨羅市
污水處理廠
湘陰縣
城污水處理廠
君山區
污水處理廠
華容縣
污水處理廠
常德市
:
常德市
德山
污水處理廠
津市市
老城區污水處理廠
澧縣污水處理廠
桃源縣
污水處理廠
石門縣
污水處理廠
臨澧縣
污水處理廠
安鄉縣污水處理廠
益陽市
:
益陽市城北污水處理廠
沅江市
污水處理廠
桃江縣
污水處理廠
南縣污水處理廠
張家界市
:
武陵源區
索溪峪
污水處理廠(二期)
張家界市
城市污水處理廠
(擴建)
婁底市:
漣源市
城建處理廠
冷水江市
污水處理廠
新化縣
污水處理廠
雙峰縣
污水處理廠
邵陽市:
武岡市
城市污水處理廠
隆回縣
污水處理廠
邵陽縣
污水處理廠
邵東縣
污水處理廠
新寧縣
污水處理廠
洞口縣
污水處理廠
新邵縣
城市污水
懷化市:
懷化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洪江市
污水處理廠
靖州縣
污水處理廠
洪江區
污水處理廠
漵浦縣
污水處理廠
麻陽縣
污水處理廠
郴州市
:
郴州市污水處理廠(擴建)
桂陽縣
城污水處理廠
汝城縣
污水處理廠
嘉禾縣
污水處理廠
永興縣
污水處理廠
安仁縣
污水處理廠
臨武縣
污水處理廠
桂東縣
污水處理廠
永州市:
永州市
冷水灘
下河線污水處理廠
道縣
污水處理廠
東安縣
污水處理廠
新田縣
污水處理廠
寧遠縣
污水處理廠
藍山縣
污水處理廠
江永縣
污水處理廠
湘西自治州:
吉首市污水處理廠二期(老城區)
古丈縣
污水處理廠
保靖縣
污水處理廠
我收集了好久
那號碼真難找
除非自己去跑
大部分是新建的
難。。
4. 湖南省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治措施
11.3.1 生態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
湖南省各地、市、縣社會經濟發展參差不齊,可劃分為四個層次:特別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發展中地區,欠發達地區或貧困地區。
(1)特別發達地區: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四市,人均GDP值超過10000元(其中長沙市區已超過了20000元),農民年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2)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共計41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於京廣線兩側,呈南北向的帶狀展布。湘西、湘北也有一些發達縣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大於6000元,其中農民年均純收入絕大部分高於2000元。
(3)發展中地區:發展中地區共計24個縣市,它們主要分布在於湘中丘陵區與周邊山區的過渡地帶,以及洞庭湖平原與兩側山區過渡地帶的縣市。發展中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年均收入在4850~6000元。
(4)貧困地區:包括國開發(1994)5號通知,我省列入扶貧的10個縣(永順、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和湖南省湘政發(1994)29號文件中增加省定扶貧的21個縣區(城步、桂東、汝城、古丈、瀘溪、鳳凰、通道、江華、龍山、麻陽、慈利、宜章、新晃、炎陵、茶陵、吉首、石門、芷江、張家界市的永定區和武陵源區、瀏陽市)。
(二)人口稠密
近幾十年來,湖南人口急劇增加,從1953年(一次普查)到1998年的45年間,全省人口凈增3152.30萬,平均每年凈增70餘萬人,使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人口增長與環境及資源的關系日趨緊張。就土地資源來說,1949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積達10.64畝,人均耕地面積達1.76畝,而至1998年人均土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分別下降到4.89畝和0.74畝,分別相當於1949年的46%和42%,是全國人均耕地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並且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可開墾為耕地的後備資源面積僅相當於現有耕地面積的5.8%。顯然,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除此之外,人口增長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還有森林覆蓋率下降、生物資源衰退、水土流失加劇、地質災害頻繁,環境污染嚴重。
(三)土地退化
(1)土壤侵蝕加劇:花崗岩、紫色砂頁岩和砂岩所生成的土壤結持力小,並且多為坡地,在春夏之間的雨季會發生水土流失。特別是由於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植被覆蓋率低,以及不合理的墾復和耕作,均加劇了土壤侵蝕。水土流失給土壤資源和農業生產帶來了一系列破壞,使地力衰退。據統計,每年全省流失的土壤約1.7億噸,相當於80萬畝耕地的土壤流失,並伴隨有大約248萬噸有機肥流失。
(2)土壤潛育化過程增強:由於長期對水利建設投入不足,發生水庫、水渠滲漏,排水設施不完善,特別是重灌輕排的耕作技術以及長期的雙季稻連作制度,土壤長期淹水,曝曬機會少,同時水耕水整的耕作方法使犁底層日趨粘重緊實,透氣性差,土體的部分或全部層段還原性增強,普遍發生次生潛育化過程。全省潛育化稻田有50萬余公頃,次生潛育化稻田27萬余公頃。
(3)土地貧瘠化普遍:土地貧瘠化是因土地用養失衡所致。近幾十年來,集約型農業日益發展,土地養分消耗量急增,而土地投入相對不足,重用輕養甚至只用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土壤養分損失嚴重。全省122.99 萬公頃的旱地中絕大部分有機質含量不到1%,水田中亦有相當部分的有機質含量低於2%。土地貧瘠化現象在農業生產相對發達、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區域表現更加明顯,如常德、岳陽、長沙等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低產耕地佔其耕地總面積的70%以上。
(4)土地損毀嚴重:由於工農業生產不斷擴大、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普遍發生了因挖損、塌陷、壓占等使土地遭受破壞。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歷年來全省僅國有大中型工礦企業挖損或壓占的土地總面積1.13萬公頃,安化縣境內湘黔鐵路復線工程全長僅38 km,施工過程中廢土廢渣堆占土地及河道、水面的面積高達7.44萬平方米。
(四)江湖塘庫功能衰退
(1)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省內各流域中上游地區在春夏雨季,特別是大雨和暴雨季節,發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由地表水徑流攜帶向下游運移,此時大小河流的含沙量和輸沙量普遍增加。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別為0.179 kg/m3、0.127 kg/m3、0.229 kg/m3、0.416 kg/m3,從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僅湘江幹流每年就向洞庭湖輸入1235萬噸泥沙。
(2)水利效益降低:主要表現在江湖塘庫蓄洪、防洪、抗旱能力降低和發電效益降低,如洞庭湖在1949年天然湖泊面積為4350 km2,到1983年縮減為2691 km2,較1949年減少了38%,湖容量也縮減了40%。隨之而來,每到雨季,洞庭湖平原就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近幾年來歷年都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嚴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日常生活。
(3)河運能力降低:由於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積,河床抬高,航運能力和航運價值大大降低。湖南省流域面積大於100 km2的河流共594條,總長約3.3 萬公里,1965年通航里程達1.6萬公里,後因泥沙淤積,河床變淺,通航里程逐年下降,目前全省河流通航里程僅1萬公里左右,客、貨運量大幅下降。
(五)地質災害頻繁
(1)滑坡與崩塌:省域內滑坡和崩塌較為發育,每年均有數千至萬余起發生,其中約有1%可形成災害。據統計,全省業已發生較大規模以上的滑坡764起,崩塌110起,它們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區,而且以海拔150~800 m之間為甚。湘西北石門—沅陵—鳳凰一線北西山區、安化—通道的湘西南山區和茶陵—臨武—江華的湘南山地區是3個滑坡與崩塌大量發育的地帶,分別佔全省滑坡與崩塌總量的35.2%、20.8%、25.2%,而且是大型滑坡與崩塌主要發育地帶;湘、資、沅、澧四水幹流及其一級支流兩岸谷坡地帶亦是滑坡與崩塌經常發育的地帶。
(2)泥石流:省內泥石流往往與滑坡、崩塌相伴發生,但發生數量相對較少。根據地礦部門資料,固體物質一次輸移量>1.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有74起,其中大型—巨型的泥石流有22起。
(3)水土流失:由於本省大部地區屬山地、丘陵區,地勢高、且相對高程差大,同時雨水多、強度大,特別是在分布廣泛的紅層和岩漿岩岩類以及志留系頁岩、泥岩分布區,基岩對土壤結持力小,抗蝕、抗沖及抗風化能力弱,植被一經破壞,極易發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一直是長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1985年湖南省農業區劃研究成果表明,湖南省水土流失分布面廣,達4.4萬km2,佔全省總面積的20.8%。按侵蝕類型分:面蝕41958.6 km2,溝蝕1673.7 km2,崩塌368.3 km2;按發生的地類分:農業用地6954.3 km2,林地27312.5 km2,草荒地9733.8 km2;按流失程度分:輕度20830.8 km2,中度14240.7 km2,強度7942.8 km2,劇烈986.6 km2。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封山育林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森林植被和草地得到了較好的護養,植被覆蓋率逐年提高,1996年植被覆蓋率達到52%,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擴大,並對已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縮小了水土流失范圍。但是,目前省內水土流失仍分布很廣,除洞庭湖平原區的安鄉、南縣、沅江、華容和津市五縣少有水土流失以外,其他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全省水土流失面積達39430 km2,佔全省總面積的18.62%。水土流失災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是衡陽、邵陽、自治州及婁底市,水土流失面積分別占其總面積的25.7%、24.1%、25.0%、23.4%,在衡陽又以衡南縣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43.2%,形成了大面積的紅壤劣地。
湖南省水土流失以面蝕為主,占總流失面積的95.36%,流失地類有農地、林地及草荒地,其中農地流失佔15.8%,林地佔62.1%,草荒地22.1%。
(六)地表水體污染
湘江水系:1998年度湘江水系主幹流參與評價斷面20個,支流參與評價斷面12個。全流域水體符合Ⅰ、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各為3個,各佔9%;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佔5個,為15%;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7個,佔53%;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4個,佔12%。湘江幹流中上游江段水體污染較輕,從源頭永州大江口至株洲上游淥水口長約400 km的江段上,共布設監測斷面11個(9個城市江段斷面),僅1個斷面水體符合Ⅲ類水質標准,其餘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或Ⅳ類以上水質標准。
湘江支流中,郴江、蒸水、瀏陽河、漣水污染嚴重,瀟水、舂陵水水質保持良好。湘江水域主要污染為總氮、石油類、總大腸菌群、氨氮、總磷、非離子氨、汞、砷以及其它重金屬。
資江水系:資江是湖南省幹流和支流污染均嚴重的水系。1998年參與評價斷面15個(城市江段斷面13個),幹流上布設監測斷面11個,支流布設監測斷面4個,所有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11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幹流上僅中游柘溪水庫、桃谷山2個斷面水體良好,符合Ⅰ類水質標准。中上游以及下游共9個水體監測斷面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支流邵水、夫夷水污染嚴重。邵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Ⅴ類水質標准,夫夷水參與監測評價的2個斷面水體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幹流上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揮發酚、總大腸菌群以及總磷。支流邵水馬家壩、東風橋等生化需氧量、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的年均值均超標。
沅江水系:沅江水系共布設監測斷面16個,幹流上設11個,支流上設置5個。所有參與監測評價斷面中,符合Ⅰ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符合Ⅱ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1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5個,屬於Ⅴ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3個。沅江幹流水質尚好,全長約500公里的幹流上所設置的11個斷面中,僅中游1個斷面和下游2個斷面水體屬於Ⅳ類水質標准,其餘監測斷面水體均符合Ⅰ、Ⅱ或Ⅲ類水質標准。沅江支流巫水、峒河以及萬溶江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為總大腸菌群、總磷、揮發酚、氨氮以及懸浮物。支流萬溶江、上州、七一化工廠斷面的監測項目總大腸菌群、總磷、氨氮年均分別超標,幹流下游新興嘴斷面、坡頭斷面總大腸菌群分別超標。
澧水水系:澧水水系參與監測斷面6個,幹流上布設5個,支流上布設1個。幹流上僅石門三江口斷面水體符合Ⅱ類水質標准,其餘4個斷面均屬於Ⅳ類水體。支流上斷面水體基本符合Ⅲ類水質標准。澧水水域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懸浮物、大腸菌群。
洞庭湖區:洞庭湖區參與評價斷面8個,屬於Ⅳ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6個,符合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為2個,總磷、總氮污染較廣,呈富營養化現象。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懸浮物、色度、總大腸菌群。湖區所有監測斷面中,南嘴和茅草街斷面污染較重。
長江水系:長江水系湖南江段參與評價斷面3個,即岳陽市荊江口、陸城和城陵磯,斷面監測結果均屬於Ⅳ類水質標准。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總氮、總大腸菌群、懸浮物和氨氮。
湖南省水庫除湘江支流瀟水的雙牌水庫揮發酚年均值超標外,其它各大水庫監測結果表明水質良好。
(七)大氣污染
根據湖南省環境保護局統計資料,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為3819432.40,其中燃燒廢氣佔68.98%,工藝廢氣佔31.08%。說明重點源工業廢氣有三分之二以上來自燃燒廢氣。
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較大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分別為1879829.73、963959.00和680971.878,這三項污染物累計負荷比達95.37%。
重點源工業廢氣等標污染負荷排在湖南省首位的是岳陽市,標污染負荷為729126.90,占 19.09%,以下依次是婁底地區負荷比為16.54%、株洲市負荷比為14.51%、衡陽市負荷比為12.00%和湘潭市負荷比為9.21%,這五個地市累計負荷比為71.34%,為我省重點源工業廢氣的主要污染區域。
11.3.2 生態環境的整治措施
(一)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與加強區際合作、縮小地區發展差異並重
區域經濟發展應走不平衡增長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集中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在優勢發展地域予以重點突破,並再實施滾動發展。
全省由於社會歷史、自然條件、資源狀況、投資規模等諸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明顯差異。從總體上看,湘江中下游的湘中丘陵區和洞庭湖平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於湘西北地區、湘西雪峰山區和湘南山區。在今後一段時期內,要將有限的資金和人力物力優先保證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超前發展。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尤其是以長株潭為中心的地區生產率高,南靠廣東、港澳,北通長江黃金水道,工、農、商業發達,城鎮規模大、數量多,交通便利,科教衛事業和郵電通訊業發達,水資源充裕,具有投入少、經濟效益高、快速發展的條件,應作為全省優先發展的區域帶,使之增強聚集效應,增大輻射功能,率先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並推動全省其它地區的發展。
在優先發展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同時要加強區際合作。實現各地區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同時省內社會經濟落後的山區,國土資源豐富,社會經濟的嚴重滯後會對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對湘西自治州以及其它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要根據其國土資源狀況,按照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突出重點、各展所長、協調發展的原則,實行對口扶貧工作,以加快全省300萬人口的脫貧,縮小與社會經濟發達地區的貧富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二)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控制人口增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是關系湖南社會經濟全局和子孫後代的大事。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經濟發展和國土開發利用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目前,人口年齡結構類型正處於從年輕型向成年型轉變階段,但少年、成年人口基數仍然很大,總負擔系數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23%(1995年)。若放鬆計劃生育,讓少年人口迅速擴大,則建設成果將部分或大部分被人口增長所抵消,資源和環境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要繼續切實加強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完善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健全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網路,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法規和政策,把推行計劃生育與發展經濟結合起來。
(三)造林育草、整治江湖塘庫,扼制地質災害
造林育草扼制水土流失:森林覆蓋率低、草地退化是湖南省地質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繼續造林育草、發展植被是整治生態環境、改善經濟條件最重要的基礎措施之一。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達52%,遠高於全國水平,但是由於大部地區地勢起伏大,雨量多,尤其是暴雨和大雨,地質災害仍然頻繁發生。同時,原始林業已開發殆盡,現有林木絕大部分為次生林,主要為馬尾松林、杉樹林和經濟林,它們對水土流失的扼製作用明顯減弱。因此,必須強化「森林法」的實施,以法治林,封山育林,同時要調整林種結構,擴大防護林的種植面積,以保證森林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真正得到改善,提高涵養水土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湖南省草地退化明顯。由於人類對草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大面積草坡被墾、公灘濫牧,加上不顧客觀條件的毀草造林,結果使草地墾植失敗,有種無收,公灘荒蕪、造林不成,反而引起草地退化。因此,必須從措施上採取圍欄封育,退耕、退林還草,使草類具有充分的休養萌生時間;實施防護林與草地同步發展、交互分布的綜合防護措施,以逐漸使草地恢復發展,改善生態條件。
整治江湖塘庫,扼制洪澇災害:每當春夏季節,雨水集中,水量充沛,且四水洪水與長江分流入湖洪水遭遇時,在洞庭湖平原及四水下游地勢低緩平坦地區釀成洪澇災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洞庭湖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由於長期水土流失,造成四水及洞庭湖含沙量和輸沙量增加,江河淤積,湖河床抬高,泄洪防洪能力明顯降低;三是四水中上游水庫蓄水調節能力低。因此,必須整治江湖塘庫。
首先,在湘、資、沅、澧四水及其重要支流中上游,特別是在暴雨中心地段或降水高值區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庫,以及加強對已建水庫的維護管理,提高四水中上游蓄水能力,做到防洪、抗旱調節自如,減少洞庭湖及四水尾閭的防洪壓力。
在湘、資、沅、澧四水中下遊河段,存在江河淤積、河床抬高的地段,應進行河道清障和疏挖,達到暢通水流,降低水位。同時要加固沿江大堤,使之達到防洪能力2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標准。特別是社會經濟發達的重點城市,如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等城市,沿江大堤的加固要達到防洪能力50~100年一遇的標准。此外,要確保重點鐵路、重要公路不受淹沒,常年暢通。
洞庭湖圍湖造田和泥沙淤積湖床抬高,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是洞庭湖平原及四水尾閭洪澇災害的症結。因此,要切實退田還湖、清理四水尾閭洪道。此外,要加強堤壩建設和增強堤垸排澇能力。
(四)綜合治理水污染
(1)加強宏觀管理,健全監督機制,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排污動態申報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2)調整產業結構,扶持環保產業,對排污嚴重的企業應採取關、停、並、轉的方針,對於化工、冶金、造紙等污染較嚴重的產業應實行區域性集中生產、慎重發展的方針。
(3)實行誰污染誰治理,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監督管理,對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沒有正常運轉的,限期整改,對處理效果差的設施進行技改,盡快達到排放要求。
(4)加強水資源管理,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降低萬元產值與單位產品的耗水量和排放量。
(5)加強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資金投入,興建和擴建生活污水處理廠,嚴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五)綜合治理大氣污染
(1)以控制煤煙型污染為重點,綜合治理大氣污染,凡不符合國家煙塵排放標準的企業、民用鍋爐和土灶要限期治理。推廣節能高效、污染小的爐窯。
(2)逐步改變燃料結構,積極發展氣體燃料,提高城市用氣率。有條件的,要積極推廣利用太陽能、沼氣等非污染能源。
(3)加強對汽車尾氣的控制和管理,對尾氣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汽車不準上路,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4)對工礦企業排放的各種廢氣,要結合技術改造進行治理或回收利用,污染嚴重的應限期治理,達標排放。
5. 賀州和永州哪個地方經濟好
永州
2011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完成940億元(預計數,下同)、比上年增長13%,總量是2006年的2.3倍;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60億元、比上年增長22%,總量是2006年的4.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9%,總量是2006年的2.5倍;財政總收入完成70.5億元、比上年增長31.7%,總量是2006年的3倍;金融機構存款余額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總量是2006年的2.28倍,貸款余額4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6%,總量是2006年的2.29倍。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全部實現五年翻番。新型工業化強力推進,工業對經濟貢獻率達到43%,比2006年提高4.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企業達到667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150家,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和礦產品加工三大百億產業形成,電子信息、光伏、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來勢看好。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糧食生產連續五年豐收,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成效明顯,農產品加工全省領先,國家和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31家,獲得「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市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晉升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非公有制經濟加速提質,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城鄉消費持續旺盛,文化旅遊產業加速融合,商貿物流、新型消費業態、房地產等發展較快。節能減排扎實推進,關停和改造污染企業642家,建成污水處理廠11個、垃圾處理場9個,省定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綠色永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賀州
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141.1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96.7億元,年均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由6703元提高到14580元。財政收入由11.2億元增加到22.1億元,年均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83億元增加到363.4億元,年均增長34.3%。三次產業結構由36.3:34.4:29.3優化為21.5:47.0:31.5,工業主導型經濟基本形成。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4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翻番。
──支柱產業培育壯大,工業主導地位強化。累計完成工業投資425億元,年均增長37.2%。工業增加值由2005年的35.4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107.7億元,年均增長14.8%。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50%。電力、林產、礦業、電子和新材料五大支柱產業逐步發展壯大;食品、制葯、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示範區、電子科技生態產業園、旺高工業區、西灣(平桂)工業區、信都經濟區、桂台(賀州)客家文化旅遊合作示範區等六大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平桂飛碟、桂東電子、嘉寶食品等一批原有骨幹企業發展壯大,金源稀土、吉光電子、新凱驊木業等一批新引進工業項目建成投產,經濟發展的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桂東電子、金源稀土、靈峰葯業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產品技術含量有新提高。
從數據上來看,應該是永州好了
6. 對於我國水資源北少南多的情況,有哪些利與弊有哪些情況改善
不知道對不對,隨便看看吧
土地資源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一)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按利用類型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
(二)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
中國地形、氣候十分復雜,土地類型復雜多樣,為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0%多些。
(三)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
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於中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各地歷史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極為復雜。例如,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的農民種植花生經驗豐富,產量較高,河南、湖北的農民則種植芝麻且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全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資源開發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土地的生產力水平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在同樣的亞熱帶山區,經營茶園、果園、經濟林木會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任憑林木自然生長,無計劃地加以砍伐,不僅經濟效益較低,而且還會使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四)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這里所說的分布不均,主要指兩個方面:其一,具體土地資源類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草原資源多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東部等。其二,人均佔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中國林地少,森林資源不足。可是,在東北林區力爭采育平衡的同時,西南林區卻面臨過熟林比重大、林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中國廣闊的草原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的問題。
水資源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於全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佔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復雜。在東部季風區,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以及亞高山針葉林、溫帶森林草原等植被類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區,有乾草原、半荒漠草原灌叢、干荒漠草原灌叢、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叢等植被類型。植物種類多,據統計,有種子植物300個科、2980個屬、24600個種。其中被子植物2946屬(佔世界被子植物總屬的23.6%)。比較古老的植物,約佔世界總屬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銀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區現代已經絕滅,都是殘存於中國的「活化石」。種子植物兼有寒、溫、熱三帶的植物,種類比全歐洲多得多。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栽培植物。從用途來說,有用材林木1000多種,葯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澱粉植物300多種,油脂植物600多種,蔬菜植物也不下80餘種,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動物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全國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070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的9.8%。其中鳥類1170多種、獸類400多種、兩棲類184種,分別佔世界同類動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北部—秦嶺山脈—伏牛山—淮河與長江間一線以北地區,以溫帶、寒溫帶動物群為主,屬古北界,線南地區以熱帶性動物為主,屬東洋界。其實,由於東部地區地勢平坦,西部橫斷山南北走向,兩界動物相互滲透混雜的現象比較明顯。
礦產資源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7. 廣西的地形概況
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台階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兩廣丘陵西部,南臨北部灣海面。西北高、東南低,呈西北向東南傾斜狀。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
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類。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為主,海拔400~800米的低山次之,山地約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39.7%;海拔200~400米的丘陵佔10.3%。
廣西的氣候特徵:
廣西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南臨熱帶海洋,北接南嶺山地,西延雲貴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時間短、天氣乾暖。
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北方變性冷氣團的交替影響,乾旱、暴雨、熱帶氣旋、大風、雷暴、冰雹、低溫冷(凍)害氣象災害較為常見。各地年平均氣溫17.5~23.5℃。春季全自治區平均氣溫22.2℃,比常年同期偏高1.3℃,為1951年以來第二高。
8. 湖南省各市縣區污水處理廠的聯系方式和具體地址
長沙市:
嶽麓污水處理廠
開福污水處理廠
長善垸污水處理廠
新開鋪污水處理廠
花橋污水處理廠
望城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衡陽市污水處理廠
邵陽市:
邵陽市污水處理廠
婁底市:
婁底市污水處理廠
懷化市:
懷化市污水處理廠一期
湘潭市:
湘潭市河東污水處理廠
湘潭縣易俗河污水處理廠
岳陽市:
平江縣工業園污水處理廠;
湘西自治州:
吉首市乾州污水處理廠
長沙市:
寧鄉污水處理廠
星沙北污水處理廠(一期)
株洲市:
株洲自來水公司
株洲霞灣污水處理廠
株洲市龍泉污水處理廠(二期)
株洲市河西污水處理廠
醴陵市污水處理廠
茶陵縣污水處理廠
攸縣污水處理廠
株洲縣污水處理廠
湘潭市:
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二期)
湘鄉市污水處理廠
韶山市污水處理二廠
湘潭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耒陽市污水處理廠
常寧市污水處理廠
祁東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縣污水處理廠
衡東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南嶽區污水處理廠
衡山縣污水處理廠
岳陽市:
岳陽南津港污水處理廠(二期)
汨羅市污水處理廠
湘陰縣城污水處理廠
君山區污水處理廠
華容縣污水處理廠
常德市:
常德市德山污水處理廠
津市市老城區污水處理廠
澧縣污水處理廠
桃源縣污水處理廠
石門縣污水處理廠
臨澧縣污水處理廠
安鄉縣污水處理廠
益陽市:
益陽市城北污水處理廠
沅江市污水處理廠
桃江縣污水處理廠
南縣污水處理廠
張家界市:
武陵源區索溪峪污水處理廠(二期)
張家界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建)
婁底市:
漣源市城建處理廠
冷水江市污水處理廠
新化縣污水處理廠
雙峰縣污水處理廠
邵陽市:
武岡市城市污水處理廠
隆回縣污水處理廠
邵陽縣污水處理廠
邵東縣污水處理廠
新寧縣污水處理廠
洞口縣污水處理廠
新邵縣城市污水
懷化市:
懷化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洪江市污水處理廠
靖州縣污水處理廠
洪江區污水處理廠
漵浦縣污水處理廠
麻陽縣污水處理廠
郴州市:
郴州市污水處理廠(擴建)
桂陽縣城污水處理廠
汝城縣污水處理廠
嘉禾縣污水處理廠
永興縣污水處理廠
安仁縣污水處理廠
臨武縣污水處理廠
桂東縣污水處理廠
永州市:
永州市冷水灘下河線污水處理廠
道縣污水處理廠
東安縣污水處理廠
新田縣污水處理廠
寧遠縣污水處理廠
藍山縣污水處理廠
江永縣污水處理廠
湘西自治州:
吉首市污水處理廠二期(老城區)
古丈縣污水處理廠
保靖縣污水處理廠
我收集了好久 那號碼真難找 除非自己去跑 大部分是新建的 難。。
9. 求常德市污水處理廠聯系方式
長沙市:
嶽麓污水處理廠
開福污水處理廠
長善垸污水處理廠
新開鋪污水處理廠
花橋污水處理廠
望城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衡陽市污水處理廠
邵陽市:
邵陽市污水處理廠
婁底市:
婁底市污水處理廠
懷化市:
懷化市污水處理廠一期
湘潭市:
湘潭市河東污水處理廠
湘潭縣易俗河污水處理廠
岳陽市:
平江縣工業園污水處理廠;
湘西自治州:
吉首市乾州污水處理廠
長沙市:
寧鄉污水處理廠
星沙北污水處理廠(一期)
株洲市:
株洲自來水公司
株洲霞灣污水處理廠
株洲市龍泉污水處理廠(二期)
株洲市河西污水處理廠
醴陵市污水處理廠
茶陵縣污水處理廠
攸縣污水處理廠
株洲縣污水處理廠
湘潭市:
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二期)
湘鄉市污水處理廠
韶山市污水處理二廠
湘潭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
耒陽市污水處理廠
常寧市污水處理廠
祁東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縣污水處理廠
衡東縣污水處理廠
衡陽市南嶽區污水處理廠
衡山縣污水處理廠
岳陽市:
岳陽南津港污水處理廠(二期)
汨羅市污水處理廠
湘陰縣城污水處理廠
君山區污水處理廠
華容縣污水處理廠
常德市:
常德市德山污水處理廠
津市市老城區污水處理廠
澧縣污水處理廠
桃源縣污水處理廠
石門縣污水處理廠
臨澧縣污水處理廠
安鄉縣污水處理廠
益陽市:
益陽市城北污水處理廠
沅江市污水處理廠
桃江縣污水處理廠
南縣污水處理廠
張家界市:
武陵源區索溪峪污水處理廠(二期)
張家界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建)
婁底市:
漣源市城建處理廠
冷水江市污水處理廠
新化縣污水處理廠
雙峰縣污水處理廠
邵陽市:
武岡市城市污水處理廠
隆回縣污水處理廠
邵陽縣污水處理廠
邵東縣污水處理廠
新寧縣污水處理廠
洞口縣污水處理廠
新邵縣城市污水
懷化市:
懷化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洪江市污水處理廠
靖州縣污水處理廠
洪江區污水處理廠
漵浦縣污水處理廠
麻陽縣污水處理廠
郴州市:
郴州市污水處理廠(擴建)
桂陽縣城污水處理廠
汝城縣污水處理廠
嘉禾縣污水處理廠
永興縣污水處理廠
安仁縣污水處理廠
臨武縣污水處理廠
桂東縣污水處理廠
永州市:
永州市冷水灘下河線污水處理廠
道縣污水處理廠
東安縣污水處理廠
新田縣污水處理廠
寧遠縣污水處理廠
藍山縣污水處理廠
江永縣污水處理廠
湘西自治州:
吉首市污水處理廠二期(老城區)
古丈縣污水處理廠
保靖縣污水處理廠
我收集了好久 那號碼真難找 除非自己去跑 大部分是新建的 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