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灣已經現代化了么
城市化程度--
台灣的"鄉村"比許多地區的"城鎮"還繁華.
城市化程度名列世界前茅.
教育水平--
大學升學率85%.
研究所密度世界第一.
全民識字.皆會說標准官方語言.
勞工第二技能職訓.
社區大學老年新知再教育等.
數位化自動化機械化--
政府戶政/交通/警政/財稅等皆已施行全島數位化便民管理系統.
光纜系統電信服務網密度世界第一.
45歲以下會使用計算機者達85%.
鐵路全面電動化.
第四座核電廠興建中.
生活質量--
全民健保有效施行率世界第一.
醫療資源普及度世界第一.
已全面空污管制,
污水分流處理,
垃圾分類,限禁用塑膠袋.資源全面分類回收.
噪音管制,
坡地濕地林地農地限建.
全面禁止砍伐野生樹木.
大眾運輸系統普及費用低廉.
各類商店密布.
社會福利發展--
慈善團體密度世界第一,
人均捐款數世界第一,
志工密度世界第一.
老人農漁民年金.
軍公教福利世界第一.
青年及勞工低利購屋貸款.
各類創業基金.急難救助基金.
捐血.捐髓.器官捐贈已日漸普遍.
工商繁榮經濟發達--
名列四小龍.
人均收入1萬2000美元.
貧富差距雖有日漸拉大之趨勢,但仍小於世界進發達地區平均水平.
失業率8%,但工商企業缺員15%...
**但軍隊管理階層腐敗.基層警所為黑幫角頭滲透.選舉風氣惡劣.宗教詐騙頻繁.都稱不上文明現代.
② 初二上冊期中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歷史復習材料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爆發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魏源和《海國圖志》
魏源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結束:1860年,10月奕忻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侵佔中國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5、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起義軍稱「太平軍」。
(2)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爾.
6、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4、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1901年9月,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
內容: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3、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
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
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2、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後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P39自我測評答案)
經濟:發展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時間:1905年8月。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
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初二上地理復習資料
1. 我國的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 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中緯度,位於北溫帶,少數熱帶,沒有寒帶
2.我國位置的優越性:
①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大,為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②海陸兼備有眾多的陸上鄰國與海上鄰國,便於友好往來與合作
③東部遼闊的海域有富饒海洋資源,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3.國土遼闊
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領海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渤海和瓊州海峽是內海。
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陸上鄰國14個;大陸海岸線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鄰國6個
在地圖上找出鄰國
我國領土東西長約5200千米;南北長約5500千米
領土四至:最東端: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 最西端:帕米爾高原
最北端:黑龍江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最南端:曾母暗沙
4.我國領土面積廣大的好處:資源豐富,疆界長鄰國多便於發展對外貿易
5.我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熟讀p7中國政區圖並完成p9活動題4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熟記名稱、簡稱、位置)
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000年12.95億,目前已超過13億。
為使人口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7.我國人口密度為134人/平方千米,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東部面積43%,人口佔94%,西部面積57%,人口佔6%)
8.我國56個民族漢族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8%;人口最多的是壯族(1500萬)
4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等少數民族
漢族分布於全國各地, 以東、中部最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西南、西北和東北;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少數民族有保留和改革風俗習慣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
民族風俗節日: 漢族-春節、元宵節 傣族-潑水節 蒙古族-摔跤與那達慕大會 回族、維吾爾-開齋節、古爾邦節 景頗族—目腦縱歌 瑤族—盤王節
9.其他
我國人口最多的省區是河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是青海 面積最大的自治區是新疆
面積最小的省是海南 面積最小的自治區是寧夏
緯度最高的省區是黑龍江。最低的省區是海南省,全部在熱帶的省區是海南
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是:(自東向西)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長江入海口處的直轄市是上海(滬),珠江入海口處的兩大特別行政區分別是香港和澳門
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鄰省最多的省區是內蒙古和陝西
面積最大和最小的直轄市是重慶和上海,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
1.中國地形地勢特點:
①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②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③山脈是地形骨架,呈網格狀
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
2.地勢三級階梯 (在地圖上說出三級階梯分布並指出以下地形)
第一級 海拔4千米以上 主要地形區有 青藏高原 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 海拔1—2千米左右 主要地形區有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雲貴高原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四川盆地(500米)
第三級 海拔500米以下 主要地形區有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東南丘陵
大陸架水深不足200米
三級階梯界線:(落實在地圖上)
一、二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二、三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國地勢特點的優、缺點
①有利於海洋上暖濕氣流深入內地,帶來豐沛的降水;
②大江、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陸的聯系;
③河流流經階梯處產生巨大的水能大河,
④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東西交通的障礙,使得東部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西部人口稀少,貧窮落後
4.我國地形特點的優、缺點
復雜的地形便於發展多種經營,自然資源豐富,山區急流可以發電,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崎嶇的地形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多,不利於發展種植業,植被遭破壞後,易於水土流失
5.我國主要山脈:(會判斷山脈走向,並落實到地圖上)
東西走向三列:(自北向南)天山-陰山-燕山 昆侖-秦嶺-大別山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三列:(自西往東)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武夷山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賀蘭山-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6.我國其他主要地形區(落實到地圖上)
四大高原:黃土高原—世界覆蓋黃土最多的地區、溝壑縱橫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際 雲貴高原—地面崎嶇
青藏高原—白雪皚皚,冰川廣布 牧草如茵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海拔最低的大盆地 柴達木盆地—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積最大 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面積最大)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7.我國主要的地質災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8.我國開發和保護山區應當注意哪些問題: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9.熟讀 p22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p24我國地形分布大勢圖;P26我國主要山脈圖,完成p27活動題3
第二節氣候
1.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大,原因是緯度因素和冬季風;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原因也是緯度因素
2.我國的極端氣溫: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夏季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最涼的地區是青藏高原
范 圍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 溫 帶 黑龍江北部
內蒙古東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麥
中溫帶 東北、內蒙大
部,新疆北部 一年一熟 春小麥
大豆 甜菜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
部和新疆南部 兩年三熟
為主 冬小麥棉花
花生 蘋果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
北回歸線以北 一年兩熟
為主 水稻 棉花
油菜 柑橘
熱 帶 北回歸線以南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芒果
高原區 青藏高原區 一年一熟 青 稞
3.溫度帶的劃分依據(主要指標):活動積溫
主要溫度帶:(落實到地圖上)
4.我國降水分布的總趨勢: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原因是海陸因素和地形原因
5.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區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區是吐魯番的托克遜
6.干濕區的劃分依據:
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7.主要干濕區:(落實到地圖上)
干濕地區 植被景觀 農業景觀
濕潤地區 森林 水田農業 林業
半濕潤地區 森林草原 旱地農業
半乾旱地區 草原 牧業
乾旱地區 荒漠 牧業 灌溉農業
8.我國氣候特點:
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復雜多樣
雨熱同期 大陸性
9.什麼叫季風區;夏季風影響的地區
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落實到地圖上)
10.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①大多數動、植物在我國都能找到適宜
生長區——農業資源豐富 ②復雜氣候條件下可以形成豐富的旅遊資源
③形成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和不同的民居、民俗,如:
飲食:南方—米飯 北方—麵食 民俗:南方賽龍舟 北方滑冰、耍旱船
民居:新疆—晾房 黃土高原—窯洞 華北、西北—土牆平頂房 江南水鄉—磚牆斜頂房
雲南—竹樓 藏袍是藏民對高原氣候的適應
11.我國東部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風帶來的,往往形成鋒面雨
每年夏初(6月中旬-7月上旬)長江流域梅雨
7、8月份長江流域形成伏旱
12.我國與阿拉伯半島處於相同的緯度但阿拉伯氣候乾旱,我國濕潤,原因是我國位於大陸東岸受季風影響;阿拉伯位於大陸西岸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13.我國主要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14.我國災害性天氣:
寒潮:由於冬季風活動強烈而爆發。。秋末初春影響我國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等省區外的大部分地區
台風:發源於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夏秋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各省,尤其廣東、福建、海南、浙江。台風帶來大量降水可以緩解旱情,但往往形成水災
水、旱災害:東部主要由於夏季風的強弱而造成
15.南京位於: 亞熱帶 濕潤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
16.主要地形區所處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地形區 溫度帶 干濕區 地形區 溫度帶 干濕區
東北平原 中溫帶 半濕潤 塔里木盆地 暖溫帶 乾旱區
華北平原 暖溫帶 半濕潤區 准噶爾盆地 中溫帶 乾旱區
長江中下游 平原 亞熱帶 濕潤區 四川盆地 亞熱帶 濕潤區
黃土高原 暖溫帶 半濕潤半乾旱 柴達木盆地 高原氣候區 乾旱區
內蒙古高原 中溫帶 乾旱、半乾旱 台灣島 熱帶、亞熱帶 濕潤區
青藏高原 高原氣候區 半濕潤半乾旱 珠江三角洲 亞熱帶 濕潤區
雲貴高原 亞熱帶 濕潤區 海南島 熱帶 濕潤區
17.秦嶺—淮河一線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月月均溫0攝氏度等溫線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
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界線
北方與南方
米飯與麵食
水田與旱地
水稻與小麥
一年兩熟為主和兩年三熟為主
柑橘與蘋果、梨等水果
18.讀P38我國冬、夏季風圖,熟記下表
19.完成P40活動題1
第三節 河流
1.外流河和內流河 :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
2.外流湖和內流湖:
位於內流區的湖泊為內流湖,基本是鹹水湖;位於外流區的湖泊稱為外流湖,也叫
淡水湖 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它同時也是最大的鹹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
3.我國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夏季汛期與降水量有關,河流流量大;
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河流流量與氣溫有關,水源不豐,沿途蒸發和滲漏嚴重,許多河道為季節性河道,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4.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春汛(冰雪融化)和夏汛(鋒面雨)兩個汛期
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無結冰期,主要有夏汛一個汛期——主要由鋒面雨造成
5.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6.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珠江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
8.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
錢塘江五大水系,其水上運輸量僅次於長江,並且是南水北調輸水通道
9.雅魯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其餘主要外流河注入太平洋(黑龍江注入太平洋、遼河注入渤海、珠江注入南海)
流域面積 長度 發源地 流經省區 流經地形區 上中下游
的劃分 注入
海洋
黃河 75萬平方千米 5464
千米 青藏高原
巴顏喀拉山 青海 四川 甘肅
寧夏 內蒙古 陝西
山西 河南 山東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內蒙河口
河南孟津 渤海
長江 180萬 6300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 青海 西藏 四川
雲南 重慶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蘇 上海 青藏高原
橫斷山區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東海
長江、黃河主要憂患及治理
主要水利工程 主要
問題 解決方法 其他問題 解決辦法
黃河
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治沙
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大堤
斷流 統一調度用水
上游 荒漠化 修水庫、環保
內蒙寧夏山東 凌汛 引爆、破冰
長江 二灘
葛洲壩
三峽 防洪
上游 環境保護 建長江三峽等水利設施
中游:荊江(九曲回腸)裁彎取直,加固大堤。
,退田還湖,
10.黃河幹流呈「幾」形 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灌溉:寧夏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水能資源:黃河上游
含沙量最大的原因是:中游流經的黃土高原支流多、土層疏鬆、植被被破壞、夏季的暴雨集中
11.黃河的憂患 泥沙問題:治理黃河的關鍵是中游的泥沙(年輸沙量16億噸),泥沙在下游堆積導致黃河下游地上河。
12.長江被譽為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
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黃金水道:長江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2/3 ,貨運量60%
主要支流:雅礱江、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其中漢江是最長的支流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 ,包括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
2.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使用。可再生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3.非可再生資源:不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使用
4. 除礦產資源外都是可再生資源
5.我國自然資源特點: 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第二節 土地資源:按用途和利用狀況分類: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
6.我國土地資源的有與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總量豐富、類型齊全
不利條件: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人與耕地矛盾突出;分布不均;破壞嚴重
比例構成不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多,後備資源不足);
耕地水土配置不合理;(南方土地資源小於北方,但水資源多於北方)
我國各類土地類型分布:
主要分布區
季風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北方旱地
南方水田 東部季風區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平原、盆地
低緩丘陵
林地(東北、西南天然林;東南人工次生林) 東部季風區 濕潤地區 山地
丘陵
草地(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西部非季風區 半乾旱地區 高原 山地
未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風區 乾旱地區 山地 盆地
8.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9.秦嶺-淮河一線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10.我國主要土地問題:
亂佔耕地—耕地減少 濫伐森林—水土流失 過度放牧、濫伐森林—荒漠化
11.我國又一項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第三節 水資源
12.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地球上儲量最多的淡水資源是冰川
13.水資源危機的原因: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和浪費嚴重
14.水資源短缺將成為21世紀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
15.中國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六,人均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於世界110位之後
16.我國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季節分布不均(夏季多、冬春少)——修水庫
空間分布不均(南豐北缺,尤其是華北、西北缺水更嚴重)——跨流域調水
污染嚴重——防止污染 浪費嚴重——節約用水
17.我國主要調水工程:①引灤入津 ②引黃濟青
③南水北調:將長江水調到缺水的華北、西北,分東、中、西三條路線,東線主要通過京杭運河為通道;中線要利用長江三峽和丹江口水庫
18.華北區缺水的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工、農業用水量大、人口多、污染和浪費
19.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了解節水措施:工業:重復、循環使用;降低水消耗、提高利用率;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農業:推廣噴灌、滴灌;種植耐旱、水耗少的植物;減少農葯化肥施用量
家庭:一水多用;使用節水器具;少用洗滌劑、清潔劑
③ 初二上學期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知識要點
一、鴉片戰爭
1、背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英國發展最快),清政府封建統治腐朽衰落。
2、目的: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借口: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經過:(1) 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州海面,進行侵略,鴉片戰爭爆發。
(2)道光帝派琦善與英軍談判。(3)1841年1月英軍佔領香港島.(4)虎門關天培犧牲。
(5)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於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5、1841—1842英軍的進軍路線是:香港-廣州-廈門-定海-吳淞-南京
6、《南京條約》內容:(1)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7、鴉片戰爭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8、結合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危害?
答: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賠償巨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處通商口岸,協定關稅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目的:1856年10月1860至年10月,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罪惡: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並火燒圓明園;俄國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中俄《瑗琿條約》割佔60多萬平方千米,割地最多,范圍: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3、知識拓展:最早同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是英國,19世紀侵佔這個領土最多的是俄國,共侵佔150多萬平方公里。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4、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5、太平天國起義(1)1851年洪秀全領導了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2)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率領。(3)1860年8月,太平軍將領李秀成率軍在青浦打敗洋槍隊,取得青浦大捷。(4)1862年在浙江寧波慈溪戰斗中,擊斃華爾。(4)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三、收復新疆
1、阿古伯侵略新疆(1)19世紀60、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國與新疆接壤的俄國,想爭奪新疆,新疆面臨危機。(2)1865年中亞浩罕國阿古伯入侵新疆,英、俄兩國支持阿古伯政權
2、左宗棠收復新疆:(1)中國東南、西北出現危機,朝中大臣李鴻章主張海防重要,放棄西北塞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收復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收復新疆(2)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分兵三路,收復烏魯木齊、吐魯番、南疆等地。1878年。除伊犁外,收復新疆。(3)19世紀80年代,中俄簽約,中國收回伊犁。(4)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堂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日本為實現稱霸世界的夢想
2、過程:(1)黃海海戰:1894年9月,中國軍艦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軍艦襲擊,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犧牲。雙方互有損失,日本取得制海權。(2)黃海海戰後,日軍攻陷大連、旅順。在旅順展開大屠殺(書上插圖)。(3)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日軍進犯威海衛,北洋官兵多次打退敵人進攻,但李鴻章下令「避戰自保」,結果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結果: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簽訂雙方:中方代表李鴻章、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內容: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③增闢通商口岸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5、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馬關條約》的影響
答:A割台灣島等土地給日本,嚴重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B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也給帝國主義侵略增添了新的血液;C開放通商口岸,允許帝國主義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外國侵略。總之,《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
五、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義和團運動於1898年興起,這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2、1900年,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保護列強的在華利益,八國聯軍有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由西摩爾率領,進犯北京;義和團在廊坊戰役中打敗八國聯軍,迫使其退回天津;八國聯軍奪取大沽口炮台,攻佔天津;1900年8月中旬,攻佔北京。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1)簽訂時間:1901年。(2)內容: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保;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3)影響(危害):《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
中國近代化是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不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任務,要想實現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在維護清朝統治的前提下掀起「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它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在甲午戰爭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洋務運動也隨之失敗。資產階級維新派由於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採取改良的辦法,希望完全寄託於沒有任何實權的皇帝身上,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因此維新運動如曇花一現,很快失敗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及幾個名牌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新文化運動是思想文化領域近代化的探索。把矛頭對准維護封建制度的孔教,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知識結構
一、技術變革——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洋務派掀起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堂)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領導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曾國藩
3、目的: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4、性質:是一場失敗了的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5、結果: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根本原因是沒有觸動封建統治階級的根基。
6、評價:①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② 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二、制度變革——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一)戊戌變法(學習日本建立君主立憲制)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危機空前嚴重。
2、目的:救亡圖存,挽救國家危亡。
3、領導階級及派別:資產階級改良派(維新派);代表: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3、經過:(1)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2)創建團體強學會,創辦報刊《中外紀聞》(後改名《萬國公報》),傳播思想,並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
(3)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達到高潮。變法內容有:A:政治上:改革政治機構,裁撤冗員;B:在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C:在文化上:開辦新事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D:訓練新式軍隊。
4、變法失敗:9月慈禧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譚嗣同遭殺害,變法失敗,這次變法又叫「百日維新」。
5、失敗原因:維新派沒有掌握實權,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沒有掌握軍隊,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等。6、意義: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7、性質:資產階級改革運動。
(二)辛亥革命(學習美國建立民主共和制)
《一》孫中山創建革命政黨:
1、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初步形成的標志是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
2、1905年8月由孫中山在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同盟會的性質: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成立的意義: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
3、中國同盟會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綱領發展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民族主義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解除民族壓迫;民權主義就是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民生主義就是通過改革土地制度。)
《二》武昌起義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起義。革命在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取得勝利。12月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3、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退位,清朝結束。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4、失敗的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不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
5、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
三、思想文化變革——新文化運動
1、背景:北洋軍閥政府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
2、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改稱《新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從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以《新青年》為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3、新文化運動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鋒芒指向尊孔復古的逆流。
4、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李大釗在北京創辦《每周評論》,從此中國先進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
5、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知識結構
一、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合理要求遭到拒絕)
2、經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台貿易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3、中心地區:北京——上海;運動主力:學生——工人
4、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反對在和約上簽字」 懲辦賣國賊
5、性質: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的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6、意義: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二、中共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後來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隻遊船上)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1、成立的條件: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基礎——早期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陳獨秀最早在上海建立共產主義小組);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
2、內容: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3、中共一大召開的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4、中共誕生的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還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5、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主要內容: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最高目標:實現共產主義;現階段任務: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三、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同意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樣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國共兩黨合作後,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標志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2、1924年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3、北伐戰爭: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接著進攻江西,消滅孫傳芳主力。在北伐戰爭中葉挺領導的獨立團英勇善戰,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4、反革命政變:在北伐軍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又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 汪精衛發動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5、國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四、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也是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 漢口;意義: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轉折點。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3、秋收起義(1927年秋)(1)領導人:毛澤東
(2)過程:起義——受挫——文家市決策:放棄攻打大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國地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原因是:因為城市裡敵人的力量強大,在當時敵強我弱、而以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作為落腳點,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那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離大城市較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
(3)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會師,後改編軍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4)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4、長征: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1)原因:1933年10月蔣介石對根據地發動第五次 「圍剿」,由於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2)開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先後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解放遵義。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結束: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在陝甘寧根據地的吳起鎮同陝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5)意義: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6)長征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湘江----烏江-----遵義---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翻過大雪山----爬過草地----到達甘肅-----吳起鎮(紅一方面軍)------會寧(紅一和二、四方面軍會師)
(7)在課本《長征》圖上找出瑞金、遵義、吳起鎮的位置。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一、局部抗戰
(一)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1、背景: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經濟危機;蔣介石發動內戰,給日軍以可趁之機。
2、導火線(借口):製造柳條湖事件。接著進攻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
3、中國政府的態度: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
4、結果: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
5、東北人民抗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二)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 一致抗日。
2、原因:蔣介石不僅不抗日,反而到西安督促張學良、楊虎城進攻陝北紅軍,打內戰。
3、目的:為了逼蔣抗日。
4、經過:1936月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發動「西安事變」。5、結果:事變發生後,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協商。經過共產黨的努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6、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二、全民族抗戰
(一)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
1、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城,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華民族全面抗日開始。
2、「七七事變」後,駐守宛平縣城的國民黨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為國捐軀。7月底,平津失陷。
3、事變後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二)南京大屠殺
1、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南京,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國民黨遷都重慶,把重慶作為戰時的陪都。
2、日軍佔領南京後開始了長達6周的大屠殺,被害人多達30多萬。
(三)全民族抗戰:
1、正面戰場主要戰役--------平型關大捷和台兒庄戰役
(1)平型關大捷:盧溝橋事變不久,日軍進入山西,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是"平型關大捷"。
(2)台兒庄戰役:1938年春,日軍進攻徐州,徐州會戰開始,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指揮台兒庄戰役,並取得勝利。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是台兒庄戰役。
2、敵後戰場主要戰役--------百團大戰(1940年 彭德懷)
(1)背景: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是敵後戰場的總後方。(2)目的: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3)目標: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敵人的。(4)規模:組織了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5)地位: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四)迎接勝利——中共七大召開
1、背景:抗戰即將取得勝利。
2、內容:(1)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2)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3)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3、意義:為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五)抗戰勝利
1、局部反攻:1944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在歐洲戰場上節節勝利,德國敗局已定;太平洋戰場上美國沉重打擊了日本的侵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進入局部反攻。
2、大反攻: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對日作戰;中國軍民開始大反攻。
3、抗戰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簽訂投降書。台灣也回到祖國的懷報。
4、抗戰勝利的意義:
扭轉了一百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屢敗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性和自信心,是中華民族由失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無形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5、抗戰勝利的主要原因:
(1)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共同抗日。
(2)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爭上的奮勇殺敵,對牽制日軍起了重要作用
(3)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對奪取抗戰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4)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屬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愛國華僑和世界各國的大力支援。
附:
1、防禦階段: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陷
相持階段:1938年10月25日,廣州、武漢失陷——1944年初
局部反攻階段:1944年初——1945年8月
大反攻階段:1945年8月——抗戰勝利
2、有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知識:
(1)概念:在國共合作的前提下,全民族各階層的人們團結起來共同抗日。
(2)形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3)方式:黨外合作(即國共兩黨保持軍隊、政權的獨立性)。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4)作用: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3、歷史上國民政府的幾次遷都:廣東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重慶(陪都)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重慶談判(1945年)
1、背景:美蔣勾結,陰謀發動內戰;全國人們渴望和平民主。
2、國民黨的目的:爭取時間備戰;也為了欺騙人民。
3、共產黨的目的:進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4、中共談判代表:毛澤東、周恩來
5、談判時間、地點:1945年8月、重慶。結果:國共簽訂《雙十協定》
二、轉戰陝北
1、1946年6月將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2、1947年國民黨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毛澤東、周恩來等撤離延安後,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直轉戰陝北。彭德懷、賀龍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採用「蘑菇戰術」戰勝了敵人。
三、挺進大別山
1、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和湖北重鎮武漢;其他各戰區的人民解放軍也隨之開始向國民黨統治區大舉進攻。所以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④ 大同-西安客運專線的沿線景點
■雲岡石窟
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後計六十多年。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即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參加開鑿人數,多達4萬餘人。當時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藝術創作。現存洞窟53個,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 雲岡石窟以氣勢宏偉,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著稱於世。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這樣描述它:「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這是當時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 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聞名天下的道教名山,除為三教合懸空寺一廟宇之外,恆山大多為道教宮觀。恆山山脈始於太行山,橫跨塞外,東連燕山,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橫跨今山西寧武、朔州、代縣、應縣、繁峙、山陰、渾源、靈丘等縣),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
恆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它西接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雲、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亘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恆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果老嶺、姑嫂岩、飛石窟、還元洞、虎風口、大字灣等處,充滿了神奇色彩。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位於恆山半腰,兩井只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井;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竭,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
■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大同市渾源縣北嶽恆山景區腳下的金龍峽,距大同市約80公里,這就是我國五嶽名山之一的北嶽恆山十八景中最獨特的一景,號稱恆山第一勝景。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這座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可謂真絕,其建築藝術可謂真高。這里山勢陡峻,兩邊是直立百餘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懸空寺就建在這懸崖上,或者說像是粘貼的懸崖上似的,真有凌空欲飛之勢,驚險奇特,別具一格。遠遠望去,只見神樓仙宮,凌空危掛。丹廊朱戶,傍崖飛棲,彷彿是玲攏的雕刻鑲嵌在萬仞峭壁間。遊人登臨,鑽天窗,穿石窟,跨棧道,步長廊,如臨仙境。這些建築都集中一個凹進的龐大崖龕里,每逢暴雨傾盆,雨水從寺頂突出的岩頭上飛流直下,瀉入谷底,便給這瓊樓仙閣掛上了一排排晶瑩的水簾,蔚為奇觀。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 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內,是著名的遼金古剎。1983年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廟。
華嚴寺的始建年代已很難知道,一說建於唐代,一說建於北魏。目前公認的創建年代是遼代清寧八年(1062年),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後毀於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重建。後來,華嚴寺又幾經戰亂,屢遭破壞,雖多次重修,但依然千瘡百孔,破敗不堪,一片凄涼景象。 寺院的重要建築是大雄寶殿和薄伽教藏殿。自明代中葉,華嚴寺分為上(以大雄寶殿為主體)、下(以薄伽教藏殿為主體)兩座寺院,自成格局,建築風格古樸嚴謹。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有關部門多次撥款對華嚴寺進行維修保護。1961年,上華嚴寺和下華嚴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將上、下兩寺重新合並為一寺。 「文革」時期, 華嚴寺改做博物館,使寺內建築、佛像、經典、文物都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1984年,寺院交還佛教界管理使用。經過整理和修繕,這座珍貴的佛教名剎重現了往日的光華。 晉華宮礦國家礦山公園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於2005年8月由國土資源部審批通過,成為我國首批國家礦山公園之一。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是國家及省市重點支持的雲岡域旅遊景點配套項目,同煤集團以晉華宮礦「煤都井下探秘游」項目為依託,憑借與雲岡石窟隔河相望的地理位置,依靠悠久的採煤歷史文化和罕見的侏羅紀煤層地質奇觀,取得了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並入選首批《國家礦山公園名錄》。
朔州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塔總高67.31米,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的木結構高層建築.佛宮寺釋迦塔建於後晉天福年間,遼清寧二年(1056年)重修。
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兩層。上層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從角石上突起的獅子來看,雕刻風格古樸,應是遼代的貴物。木塔總高67.31米,其中塔剎高約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層直徑30.27米。塔有五個明層,各層間又夾有暗層,實為九層。底層為重檐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塔的整體比例適當,其外形也顯得穩重而庄嚴。 ■雁門關
位於山西省忻州代縣境內。雁門關在代縣城西北大約40華里的地方,又名「西陘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 東西兩翼,山巒起 伏。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傅山先生所書的「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對聯也已化為灰燼了。但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仍寫出了雄關的豪邁氣勢:「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流傳至今。
■五台山
盡管早知道五台山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農歷六、七月,三伏驕陽炎炎,燥熱難耐,然而五台山卻氣候清涼,爽快宜人。這里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散布其間。時有清風徐徐,拂人面頰,藍天上白雲從頭上飄過,灑一陣碎雨,復又陽光燦爛,滿目清新。盛夏白晝,氣溫適中,早晚還略顯些涼意。
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五台山,則是群仙畢至。且看其山勢,既雄偉,又舒緩含蓄,非純有險峻者可比。所以,那靈氣的寺院,卓越的山景,還是久久的縈繞於懷......
五台太行相連。太行山如千里巨龍,騰躍於山西省東邊,它的頭,便是昂立於晉東北的五台山。五台山的中心地區台懷鎮,是一個山水環繞的秀麗山鎮。台懷鎮地處由五台山五大高峰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懷抱之中,故名「台懷」。
■蘆芽山
蘆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於山西寧武縣境內,距寧武縣城西南30公里處,屬呂梁山脈,「西接岢嵐,東帶寧武,南連靜樂而雄踞五寨」。是1980年建立的以保護褐馬雞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涉及43個自然村,面積32.1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1.6%。落葉松、油松和多種灌木、草類生長繁茂。山泉流水長年不斷,是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的優良場所。 ■晉祠
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是後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汾河二庫
汾河二庫風景區距離太原市三十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為主並有發電、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汾河二庫風景區為了增加野外生態旅遊的樂趣,汾河二庫花了十幾萬元購回二十條竹筏,新添了竹筏漂流項目,遊客在山水之間品味南國漁家樂趣。 新增加的空中飛人從三十米高空失重落下,有蹦極的刺激和驚險,是山西唯一的高空項目,快艇、吊橋、岩洞、清泉,既有北方建築的特色,又有野外探險的刺激。太原市尖草坪區的崛圍山以及當地農民開發的果園採摘等旅遊項目和汾河二庫聯手形成省城周邊具有北方特色的野外生態游新線路。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也稱晉陽西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現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後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區向公眾開放。
■太山
太原西南方向之太山距晉祠風景名勝區5公里、晉陽西山大佛風景區3公里,是太原市旅遊和周日休閑的旅遊點,這里得天獨厚,景緻非凡,尤以深秋紅葉著稱。晉源鎮亂石灘西,有一條長而深的山溝,叫風峪溝,從風峪溝走進去,兩山夾峙,中有河灘,循灘約行兩華里,直到太山腳下。舉目瞭望,山巒突兀崢嶸,漫山遍野,蒼翠欲滴,溪泉涌流,叮咚作響,環境幽雅,景色秀麗,作為一個旅遊點來說,是當之無愧的。
「太山」之各,始見於沈約(南朝梁文學家)的宋書。相傳,五代時有山民「石敢當」,以勇敢稱著於北漢,因而聞名遐邇,就連這座山也跟著出了名,山取「泰山石敢當」的音義,故名太山。
■竇大夫祠
竇大夫祠又稱英濟祠、烈石神祠,位於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上蘭村,在汾河峽谷左側;北靠二龍山,左傍烈石寒泉,右臨趙戴文祠,是祀奉春秋時晉國大夫竇犨(chōu)的祠廟。竇犨,字鳴犢,封地在今太原,曾於狼孟(今陽曲黃寨)開渠興利,因而得到後人的紀念;宋代元豐八年(1085)神宗封之為英濟侯.故祠廟又名英濟祠。
■汾河公園
太原汾河景區,即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工程,建於1998年10月,2000年9月首期工程完工並對外開放,總投資5.6億元。景區北起勝利橋上游155米,南至南內環橋下游125米,全長6公里,寬500米,佔地300公頃。設計為人工復式河槽,由中隔牆分成東西兩渠,東側為清水渠,寬220米,由四道橡膠壩分為三級蓄水湖面:西側渾水渠,寬80米,排泄上游洪水和水庫灌溉輸水。東西兩岸各布置一條箱形排污暗涵,接納沿線城市排污管道和邊山支溝來水,送至下游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汾河景區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積極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圍繞「人·城市·生態·文化」的主題,把河道治理、環境保護、市綠化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環境綜合整治,保持了城市濱河區良好的自然生態,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城市發展與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 ■介休綿山
介休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餘公里,海拔2072米。山光水色,文物古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點。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太谷三多堂
曹家大院,又稱三多堂,位於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傍依108國道。曹家大院是晉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大院佔地10600平方米,整體的布局呈「壽」字型。該宅院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南北通融,結構獨特,雄偉高大,堪稱「中華民宅之奇葩」,高超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築。同時院內珍藏著許多文物,被辟為三多堂博物館。太谷三多堂博物館有房屋277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6年05月25日,曹家大院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了這一風采。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現辟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位於晉中地區的祁縣喬家堡村,是山西省境內著名的民俗博物館之一。喬家堡民俗博物館,是在原來山西屈指可數的商業資本家喬致庸「在中堂」舊院(也叫喬家大院)的基礎上收集具有漢民族習俗的,代表晉中地區民俗風情的陳列品建設起來的。民俗博物館內,館藏文物甚多,反映了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風俗人情。從人的出生、滿月,到婚、喪、嫁、娶,生、老、病、死及殯葬儀式,在這里都得到充分的反映。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村北端黃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靈石縣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臨下,面對靜升村,視野開闊。
王家大院建築規模宏大,有東大院、西大院、孝義祠三部分,總面積達34450平方米,相當於祁縣喬家大院的4倍,為靈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僅是一組民居建築群,而且是一座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王家大院布局的構思獨特,結構合理,「三雕」藝術精湛。院內,隨處可見木雕、磚雕、石雕作品,從屋檐、斗拱、照壁、獸吻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構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獨具匠心。這里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建築的秀美,此同時,繪畫、書法、詩文熔於一爐,人物花卉、禽獸匯於一體,姿態秀美,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是晉中民居中的一處奇葩。
■常家莊園
山西榆次常家引,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制茗於武夷山,扎庄於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餘年,遂成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把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於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位於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陝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岩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黃河浪濤激起一團團霧煙雲隨著水霧的升高,煙雲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景色奇麗,有「水底生煙」之說。壺口瀑布不僅有「水底冒煙」,「彩橋通天」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遊船隻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中國華門
中國華門總高50米,長80米,寬40米,建築面積22000餘平方米,總投資5000萬元。由基座、主門及門樓三部分組成。中國華門也稱華夏文明之門,象徵堯帝開啟中華文明之門,它集歷史紀念和游覽觀光於一體,為當地增加了一處高品位的文化景觀。
中國華門的一期工程已經完成,還將建設二期、三期工程,按照設想,中國華門將與距離不遠的堯宮、華表交相呼應,構成堯廟旅遊區。
為了增強觀賞性,中國華門共建有十大景觀:源遠流長、門開國盛、堯天舜日、東方巨龍、連環九鼎、天下巨聯、登高望遠、華門飛願、名門博覽、華門之夜,每一景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比如,主門正前方長達25米的瀑布牆,代表著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水高懸而下,中華民族由此淵源;中間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個綵球,代表著堯舜之後中國的21個歷史朝代;進入中國華門所經過的56級黃褐色台階,則代表著56個民族。
■洪洞大槐樹
古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這里洪洞雖然沒有什麼宏偉的建築,但是不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炎夏,遊客絡繹不絕,有的賦詩題詞,抒發「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眷戀,久久不肯離去。 ■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永濟市境內的峨眉塬頭。南向緊鄰古蒲州城址,東連西廂村。寺址高聳,松柏滿垣,西臨黃河灣,水勢洶涌澎湃;東近中條山,猶如屏障峙立,視線廣闊而開朗。塬頭之下一條寬闊的坡底長街,是當年通向長安的古驛道。這里是我國歷史名劇《西廂記》故事的發生地。寺內有座方形磚塔,原名舍利塔,俗稱鶯鶯塔。這座塔同北京天壇的迴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並稱為我國現存的四大迴音建築;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鍾塔、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風景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城東20公里處,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6個景區,最高處月坪梁海拔2100米,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區內重巒疊嶂,懸崖峭壁,怪石險洞,並有奇花異木,珍禽異獸和清幽澤潤的山泉流水,山上岩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為旅遊勝地。
五老峰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這里是層層峰巒,森林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遊人往縣城西南遠眺,見有東錦屏峰、西錦屏峰、太乙坪峰、棋盤山峰四山峰仙態神姿,隱現於雲煙蒼茫之中,將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抱其中,「有偃蹇傴樓之伏」,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古時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該樓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開始接待遊人。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盡顯大唐的風韻。
■黃河鐵牛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後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等沒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紀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牆外流過,據當地老人回憶,枯水季節,下水還可摸到鐵牛牛角,行船還有被牛角掛傷船底的情況。50年代後,三門峽庫區蓄洪,河床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鐵牛已被深埋於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里了。
1988年,永濟縣博物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於次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各界人士關注。
■華山
華山系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其歷史衍化可追溯至27億年:《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里,到處都是懸崖絕壁,有「自古華山一條道」的說法。
華山五峰中又以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南峰(落雁)三峰較高:東峰是凌晨觀日出的佳處,西峰的東西兩側狀如蓮花,是華山最秀奇的山峰,南峰落雁是華山最高峰。三峰以下還有中峰(玉女)和北峰(雲台)兩峰。玉女峰相傳曾有玉女乘白馬入山間。雲台峰頂平坦如雲中之台。
■兵馬俑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有統一中國的偉業,亦有焚書坑儒的罪行,關於這位皇帝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他思想敏銳,行為果決,好大喜功,精於權術,同時又殘忍暴戾,冷酷無情,剛愎自用,奢靡無度,這一切使秦始皇千年來始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1974年,西安市臨潼區村民在打井時發現了大大小小的殘俑,由此秦始皇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狀況逐漸展示在世人的面前。1979年國慶節規模宏大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隆重開放。
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後,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古城西安由於有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很快就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國內外遊人紛紛慕名而來。來我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多數都要把參觀兵馬俑列入日程。迄今為至,秦俑博物館已接待海內外旅遊者四千多萬人次,其中外賓四百餘萬人次,國外政府首腦級貴賓一百餘人,首相總理250多人次。
■大雁塔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被視為古都西安和陝西省的象徵,位於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內,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經歸來的玄奘法師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現存塔身七層,通高64.5米,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東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築。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華清池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周、秦、漢、隋、唐歷代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游宴享樂的行宮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溫泉宮。白居易、杜牧等詩人在詩作中均有提及。
歷史文獻及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華清池具有6000年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1982年,華清池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5月8日,華清池景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法門寺
法門寺(Famen Temple)位於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市,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法門寺地處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至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⑤ 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資料及試卷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小明要了解有關近代香港歷史史實,可以查閱下列哪一個條約(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右圖的照片,使你聯想到的歷史事件是( )
A、鴉片戰爭中,英軍攻陷浙江定海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八國聯軍洗劫北京城
D、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日軍在南京城燒、殺、搶
3、「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此詩反映的是( )
A、林則徐充軍伊犁後開發新疆的業績 B、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的事跡
C、洪秀全領導金田起義的情形D、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
4、「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洛軍威。」這副沉痛的輓聯,是人們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寫的。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繼光 B、鄭成功 C、林則徐 D、鄧世昌
5、下列有關《辛丑條約》的內容中哪一項最能說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
A、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 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D、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6、了解湖北鋼鐵業的歷史,主要查閱的企業資料是( )
A、開平煤礦 B、湖北織布官局 C、漢陽鐵廠 D、江南製造總局
7、譚嗣同被慈禧太後殺害後,街頭巷尾的人們議論紛紛,你認為符合史實的議論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賣國求榮 B、他甘為變法而捐軀
C、慈禧太後殺的是貪官 D、他真傻,其實他可以逃走
8、下列哪一口號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
A、取消二十一條 B、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D、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9、「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文中所指這所學校的創辦者是( )
A、袁世凱 B、孫中山 C、李大釗 D、周恩來
10、以8月1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是為了紀念( )
A、南昌起義 B、廣州起義 C、秋收起義 D、三灣改編
11、某校打算暑假組織學生去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舊址舉辦夏令營,他們應該( )
A、延安 B、井岡山 C、西北坡 D、北平
12、在「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上,學生再現歷史場景時不應該出現的是( )
A、強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過雪山草地 D、井岡山會師
13、如果以「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為主題出一期板報,下列素材應選擇( )
A、南昌起義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重慶談判
14、按因果關系排列下列史實(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西安事變 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5、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佔領當時中國首都,屠殺中國居民和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而現在卻被日本右翼勢力稱之為「20世紀最大的謊言「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南京大屠殺 C、盧溝橋事變 D、七七事變
16、解放後,為了紀念淮海戰役,國務院決定興建淮海戰役紀念館,你認為紀念館建在何地合適( )
A、徐州 B、連雲港 C、濟南 D、南京
17、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地位的排列順序是「士、農、工、商」,狀元最受人們尊敬和羨慕,而工商業卻是被人看不起的「末業」。但在清末卻出一位「捨本逐末」的狀元,此人是( )
A、張謇 B、榮宗敬 C、榮德生 D、孫中山
18、在20世紀初的上海,人們可以做到的事是( )
①看《申報》 ②坐飛機 ③使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字典 ④拍電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在《天演論》中宣傳「勿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兮」的進步觀點的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嚴復
20、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之一是( )
A、聶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鴻
二、非選擇題(60分)
21、選用所學知識問答題(10分)
所謂近代化,即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中國的近代化在飽受到強侵略,國門被迫打開的情況中艱難開始,主要經歷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
⑴請你繼續繪制四次運動的思想主張變化示意圖(4分)
「師夷長技」 → 維新變法 → →
⑵從這些思想主張的發展變化,你可以看出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有什麼特點?(2分)
22、下面是馬虎同學寫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請你將文中違背基本史實的錯誤逐一指出來,並簡要說明理由。(10分)
我的1912年
前幾天,我在家中通過電視觀看了孫中山在上海舉行的臨時大總統宣誓就職儀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來信,邀請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頭游覽一番,還聽到一些群眾的議論。聽說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結束了。想去年,朝廷還把主張維新變法的袁世凱等六人全殺。在回家的途中,我順便買了一本《新青年》雜志。……
⑴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紅軍長征」問題:
長 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朦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渾過汗後盡開顏。
⑴(2分)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了紅軍長征勝利結束,「1936年」處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
⑵(4分)請你寫出長征途中的兩件英雄事跡。
⑶(3分)談談你印象中的長征精神。
24、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並最終取得抗戰勝利。回答以下問題:
⑴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開始於什麼事件?(2分)
⑵中國軍民「血肉築長城」,概要舉出中國軍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稱。(發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6分)
⑶請問:抗日戰爭結束以什麼為標志?(2分)隨著抗戰的勝利,被日本統治達50年之久的什麼地方回到了祖國懷抱?(2分)
⑷你認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3分)
25、閱讀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率團訪問大陸,他在《答謝胡錦鑄辭》中說「誠如總書記剛才所講,今天的聚會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六十年來頭一次,也是在兩岸的情況之下黨和黨見面交換意見高層次的一次,難能可貴。」
⑴連戰訪問第一站是南京,拜謁了中山陵。請問:中山陵是為了紀念誰而修建的?(2分)
⑵請問六十年前國共兩黨最高層次的見面指的是什麼事件(2分)國共雙方領導人分別是誰?(2分)
⑶在歷史上國共兩黨曾經有過兩次合作,請問:國共兩黨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開始和結束標志是什麼?(4分)
26、中國近代史不僅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學習這段歷史,你對其中的哪一段斗爭,或哪一位愛國志士或哪一場運動印象最深?從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當時的一名學生,為改變中國當時的命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10分)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試卷參考答案與評分標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計40分)
1、A 2、B 3、D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A 18、D 19、D 20、A
二、非選擇題(共6題,計60分)
21、(共6分)⑴三民主義(2分) 民主與科學(2分) ⑵層層遞進,由表及裡,逐漸深入(或從經濟變革到政治變革再到思想文化變革或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2分)
22、(共10分)⑴錯誤:通過電視 理由:1912年還未發明電視 ⑵錯誤:在上海 理由: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 ⑶錯誤:想去年 理由:維新派人士被殺應在1898年 ⑷錯誤:袁世凱 理由:被殺的譚嗣同等六人 ⑸錯誤:《新青年》 理由:1915年才在上海創刊(每空1分)
23、(共9分)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2分) ⑵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強奪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其他列舉只要是紅軍長征途中的英雄事跡,即可得分。答對1點得2分,共4分) ⑶紅軍長征精神是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其他的答案只要符合題意,就可得到3分,如有學生有創新意識的答案可加1~2分,但本小題總得分不超過9分)
24、(共15分)⑴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2分) ⑵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台兒庄戰役(每點2分)(唐柳人民打鬼子等本地的事例,寫出一個也可給2分。但本題不能超過6分) 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分) 台灣(2分) ⑷表述一:抗戰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第一次勝利。(3分) 表述二: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斗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得3分) 表述三:中國人民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得3分) 表述四:用自己的話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得3分)
25、(共10分)⑴孫中山(2分) ⑵重慶談判(2分) 蔣介石和毛澤東(2分) ⑶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分) 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破裂(1分) 1937年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抗日(1分) 隨著抗日戰爭結束,國共關系再度破裂。(1分)
26、寫出印象最深的一段斗爭、一位愛國志士可得2分,但必須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寫出從中受到哪些教育可得3分。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為何做,准備如何做,闡述清楚可得5分,要求表述成文,語言流暢。
⑥ 雲南地名求教
通海縣
【位置】 通海縣位於雲南省中部,介於東經102°30′25〃- 102°52′53〃,北緯23°65′11〃- 24°14′49〃之間,東西最長39公里,南北最寬36.15公里,縣城所在地秀山鎮距省會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公里。總面積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別與華寧縣、峨山縣、紅河州建水縣、江川縣、紅塔區相鄰,是歷史有名的滇南重鎮及經濟和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楊廣、九街、納古、興蒙7個鄉(鎮)為壩區鄉鎮,里山、高大為山區鄉鎮。
【自然環境】 縣境以中山、平壩、河谷三大區組成,中山佔77.07%,平壩佔21.63%,河谷佔1.3%,在四面環山的平壩中鑲嵌著面積達36平方公里的杞麓湖,成為供給壩區用水及調節氣候的重要因素,湖四周為平坦肥沃的農田,是全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全縣湖、山、河相間,最高峰為位於河西鎮的螺峰山,海拔2441米,最低處為位於建水與通海交界處的馬脖子,海拔僅為1350米,高差1091米。
【氣候概述】 通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濕潤涼冬高原季風氣候,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相對較大,2002年平均氣溫為16.5ºC,極端最高氣溫為29.9ºC(6月9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ºC(1月13日);全年降水量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無霜期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286.3小時,日照率52%,年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
【行政區劃】 2002年末,全縣有6鎮3鄉,即:秀山鎮、河西鎮、四街鎮、九街鎮、楊廣鎮、納古鎮、里山彝族鄉、興蒙蒙古族鄉及高大傣族彝族鄉,下屬65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30個村(居)民小組,360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02年末,全縣有總人口265457人,總戶數75320戶,總人口比上年增加1110人,增0.42%。總人口中,男性130981人,占總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總人口的50.66%。農業戶63179戶,農業人口231320人,占總人口的87.14%;非農業戶12141戶,非農業人口34137人,佔12.86%;少數民族人口37139人,占總人口的13.99%;人口自然增長率5.85‰,比上年下降0.41個千分點;全縣計劃生育率97.43%,比上年提高0.41個百分點。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68人。
【綜合經濟指標】 2002年,通海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擴大對外開放,克服了工業產品市場疲軟、農業先旱後澇等困難,國民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77128萬元,比上年增長9.1%;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5384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0244萬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1500萬元,增長10.4%;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的工農業總產值330598.6萬元,比上年增長9.06%;年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384萬元,比上年增13.1%,其中國有單位完成投資23041萬元,比上年增15.9%,農村集體完成投資5912萬元,比上年增54.1%,城鄉居民個人完成投資16692萬元,比上年增61.6%,房地產開發投資2739萬元,在國有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6872萬元,比上年增39.6%,其他投資完成173萬元,比上年減98.42%;按工程用途分:第一產業投資8910萬元,比上年減12.7%,第二產業投資6511萬元,比上年減22.32%,第三產業投資32963萬元,比上年增36.333%,在三產業中,舊村改造969戶,投資9260萬元;本年度用於住宅建設投資15349萬元,比上年增38.7%,施工房屋面積46612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364261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43037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為348886平方米,房屋竣工率達82.3%。
【農業】 農業是通海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的經濟支柱。2002年,通海縣農業經濟遭受了先旱後澇、頻繁單點暴雨等自然災害,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各部門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堅持走科技興農的路子,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縣農業現價總產值70010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3.9%,農業增加值為45384萬元,比上年增4.5%。烤煙、蔬菜、畜牧業、花卉等產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不斷增加。糧食總產量4912.31萬公斤,比上年減11.24%,烤煙總產1222.6萬公斤,比上年增39.31%,蔬菜總產40239.15萬公斤,比上年增12.96%,油料總產144萬公斤,比上年減17.37%,水果總產852.32萬公斤,比上年增8.5%。
2002年,全縣造林面積15000畝,四旁植樹71萬株,育苗52畝。主要林產品:核桃1.19萬公斤,板栗3.74萬公斤,松脂0.89萬公斤,花椒1.01萬公斤。
2002年末生豬存欄104794頭,比上年增2180頭,增2.1%,肉豬累計出欄189230頭,比去年增3328頭,增1.8%,出欄率為184.4%,比去年上升5.6個百分點;大牲畜存欄13342頭,比上年減1.2%;豬牛羊肉產量合計1538.48萬公斤,比上年增3.19%;禽肉產量266.09萬公斤,比上年增53.7%;禽蛋產量742.89萬公斤,比上年增99.1%,奶類產量6.25萬公斤,比上年增11.21%。全年水產品產量1219噸,比上年增2.01%。
2002年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水利化程度基本穩定。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1714.36萬瓦特,比上年增2.66%;全年農村用電2417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28.7%;有效灌溉面積153986畝,水利化程度達86.4%,穩產高產農田130821畝,占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8218畝的73.41%;全年施用化肥57983噸,比上年增1644噸。
【工業】 2002年,通海全面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深入推進以產權制度為核心,以民有民營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改革,鼓勵和扶持發展個私經濟。在全縣各級政府及各企業的努力下,2002年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65253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5%,其中:國有工業完成5943.7萬元,比上年增10.3%,集體工業完成11496萬元,減22.6%,個體、私營工業完成267064.5萬元,增9.1%,與港澳台合資及中外合資工業完成20705.9萬元,增2.8%,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工業完成60043萬元,增16.2%;實現工業增加值7852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0%;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95401.1萬元,產銷率達95.31%。
主要工業產品為:布7058萬米、印染布39.01萬米;服裝7.10萬件;皮鞋1.23萬雙;機制紙5893噸,紙製品1354噸;多色印刷品315.22萬對開色令;合成氨24922噸,氮肥7088噸,甲醛5929噸,精甲醇6232噸,油墨1141噸,塑料製品1969噸,水泥47.59萬噸,石棉水泥瓦121.42萬平方米,磚1386.6萬塊,生鐵28250噸,成品鋼材26000噸,建築用金屬品3978噸,軸承11.10萬套,工業鏈條88噸,變壓器135.63萬千伏安。傘14.6萬把,鑄件15353噸;發電量1806萬千瓦時。
【鄉鎮(個私)企業】 2002年全縣共有鄉鎮企業7188戶,其中:集體企業12戶,股份合作制企業6戶,有限責任公司18戶,私營企業379戶,個體企業6773戶。在鄉鎮企業中有農業企業1戶,采礦企業84戶,製造業1990戶,交通運輸及倉儲企業104戶,批發零售業2689戶,住宿餐飲業955戶,社會服務業825戶,其他企業425戶。鄉鎮企業總數比去年的6871戶增加317戶,增長4.6%。年末,有職工人數44930人,比上年的41073人增長9.4%。全縣鄉鎮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28541萬元,人均裝備水平28600元。實現營業收入547916萬元,比上年的477558萬元增長14.7%。完成現價產值447246萬元,比上年的388974萬元增長15%。年內完成新上技改、擴建投資項目91項,新增固定資產9860萬元,比上年增加6179萬元。
【交通、郵電】 2002年,交通郵電業實現增加值9721萬元,比上年增5.8%。至年末,江(川)—通(海)路建設計劃總投資19956萬元,現已完成投資19564萬元,已建成通車;通(海)—建(水)路基本完成路基工程,現已完成投資1.24億元。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為810.15公里;汽車擁有量11537輛,其中,營運客車707輛,營運貨車4222輛;全年實現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975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4.1%,旅客周轉量889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4.0%。
2002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完成6647萬元。郵政儲蓄余額10267萬元,比上年增32.44%;全縣固定電話用戶43218戶,比上年凈增9948戶,電話普及率達16.28部/百人;行動電話用戶26195部。
【商業】 200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429萬元,比上年增3.74%;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2960萬元,增5.56%;商品銷售總額54912萬元,增3.41%,社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19015萬元,增16.75%;其中,烤煙收購1164.6萬公斤,收購金額為1044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41.56%和22.18%;貿易糧收購總量1969.5萬公斤,減15.42%;食用植物油收購17.9萬公斤,增30.7%;干鮮菜收購金額1659萬元,增1.24倍。
【財政、金融、保險】 2002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含基金收入)實現15455萬元,比上年減2.91%。其中:中央收入6788萬元,增12.66%,占總收入的43.9%;地方財政收入(含基金收入)8667萬元,減12.4%,占總收入的56.1%,;地方財政總支出(含基金支出)18009萬元,增2.4%。
金融存、貸款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穩步增加。年末,全縣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237023萬元,比上年增6.12%;各項貸款余額120610萬元,增10.45%;累計現金收入571307萬元,增25.02%;累計現金支出612679萬元,增26.45%;全年累計凈投放貨幣41372萬元,比上年多投放13818萬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6325萬元,比上年增7.27%;市場貨幣流通量為87936萬元,增19.05%。
2002年保險事業進一步發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通海縣支公司共開辦四大類險種計30個,承保金額121939.9萬元,保險收入達2043.8萬元,完成年計劃數100.18%,比上年增2.18%,已決賠案數3628件,已決賠款1629.46萬元,綜合賠付率79.8%,實現利潤40.1萬元;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通海縣支公司共開辦險種65種,年度保險費總額3124.6萬元,比上年增59.26%,賠付額238.8萬元,比上年減46.61%,參保人數112304人,比上年增22.2%。
【科教衛體】 2002年,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共有各類科技人員3464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13人,中級職稱994人,初級職稱2357人。
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年末全縣有88所中、小學及教師進修學校、職中。其中:高級中學1所、完全中學2所、職業高中1所、鄉鎮中學13所、進修學校1所、私立學校1所、小學69所、幼兒園14所。全縣中學班數313個,其中高中班56個,初中班257個;職業高中班15個;小學班792個。在校學生計45429人,比上年增加110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28人;初中在校生13276人;職業中學在校生516人;小學在校生28109人。全縣共有14所幼兒園(包括私立幼兒園),共設班307個。全縣在園幼兒數11476人,比上年增6.6%。
全縣有專任教師2510人,比上年增301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187人;初中專任教師768人,職中專任教師36人,小學專任教師1366人,幼兒教師153人。年內,各學校畢業生9452人,其中高中畢業生661人,初中畢業生3694人,職中畢業生153人,小學畢業生4944人。3-6歲幼兒入園率78.74%,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9.98%,小學升學率96.3%,初中升學率57.3%,高考錄取率達58.81%,比上年增8.21%。
2002年衛生事業主要抓好醫證、葯證、體制三項改革。積極推進全縣的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建立新的衛生監督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使農村衛生、預防保健、中醫葯及愛國衛生運動全面發展,全年未發現大的疫情。年末,全縣有衛生部門所屬醫療機構12個,其中,醫療機構10個,預防保健機構2個,在醫療機構中,縣級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8個。有工業及其他部門所屬門診部(所)、醫務室18個,個體辦診所、醫療室51個,有病床587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552人,有村設醫療點81個,鄉村醫生和衛生人員230人,個體開業醫生159人。全縣每千人擁有病床2.22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55人。全縣傳染病發病率為287.9/10萬,全年孕、產婦系統管理人數2771人,孕產婦保健覆蓋率97.11%。7歲以下兒童保健人數24342人,兒童保健覆蓋率92.98%,比上年上升1.53個百分點。
體育事業繼續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年內,全縣體育人口達35.6%。中小學體育達標率99.34%,均比上年有所上升。舉辦縣內各種競賽活動10次,參賽人數2863人次。全年有10隊82人參加國家、省、市比賽12次,取得團體第一名4次,分別為國家級1次,省級2次,市級1次;團體第六名2次,分別為國家級1次,市級1次。個人成績也較突出,1人獲國家級第二名,1人獲國家級第6名,3人獲市級第一名。向上級輸送運動員14人,考入體育大中專學校21人。
【文化旅遊】 2002年文化旅遊事業穩步發展。旅遊接待能力大為改善,縣城有賓館飯店14個,床位2020個,其中星級飯店3個,床位567個。全年旅遊總投入48萬元,新開辟旅遊景點(線路)1個(條)。製作介紹通海秀山風景及通海古洞經音樂VCD光碟6000盤。全年接待旅遊人數43.58萬人次。接待境外旅遊者137人,旅遊總收入7879.79萬元,比上年增76.6%。
2002年,縣內有文化館1座,鄉鎮文化站9個,舉辦展覽19次,舉辦各種培訓班20次,組織各種文藝活動76次。有非公有藝術表演組織3個,表演場所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6.41萬冊,總流通人次13.7萬人次。
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2002年,設有限電視廣播站1座,鄉廣播站9個,通廣播的村69個,廣播覆蓋率98%;全縣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69座,有電視發射機63部,有線電視網路總長3407千米,電視覆蓋率100%。
【環境保護】 2002年通海縣環保工作全面完成與市政府簽訂的「環保目標責任書」和「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全年污染源治理完成投資總額154.1萬元,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總額250萬元,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總額404.1萬元。杞麓湖林業生態建設完成工程造林5000畝,低效林改造2000畝,封山育林2000畝;縣城污水處理廠配套工程干線總長8.5千米、匯水面積6.25平方公里,日收集污水8500 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完成紅旗河口生物凈化工程試驗栽種菱角54畝、蓮8畝;繼續建設面積達82127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示範區,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60公頃、縣級自然保護區9267公頃、國家級生態示範區72100公頃。完成杞麓湖底泥疏浚計84.2萬立方米,墊田764畝。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廠1座,無害化日處理能力100噸,城市生活垃圾總清運量4.4萬噸,生活垃圾處理率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6.29%,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5.59%。全縣納入環保重點管理的企業94個,其中:已達標71個,達標率75.53%;發放排污許可證15個。全年共徵收排污費62.6萬元,比上年的60.1萬元增2.5萬元。
【人民生活】 2002年末全縣在崗職工13362人,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6581.4萬元,按同口徑比上年增長8.42%。職工(含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年平均工資11664元,同口徑比上年增1317元,增12.7%。其中,國有經濟單位職工年均工資12186元,增加1007元,增9%;城鎮集體單位職工年均工資8003元,增加1362元,增20.5%;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3077元,增83元,增2.8%。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5913.63元,比上年增6.7%,人均持幣3326.54元,比上年增18.4%。
⑦ 關於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幾個總結 急~!
1、關於列強侵華的總結
(英法俄德美日等是近代侵略中國的六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特點:列強侵華過程中,既勾結又爭奪,勾結是暫時的,爭奪是絕對的,一切以各自的利益為轉移
1列強侵華勢力的消長:
(1)甲午戰爭前以勾結為主,爭奪為輔。
(2)甲午戰爭後逐步以爭奪為主(各國在侵華過程中產生了矛盾)。
(3)一戰後至40年代:英法實力空前下降,德國遭到嚴重削弱,美日成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4)二戰後至50年代初:美國成為侵略中國的最主要的國家,美國在二戰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在侵華問題上,各國惟美國馬首是瞻。
2各國侵華特點:
① 英國:
A始終把獲取各種「通商」特權作為侵華的首要目標; 19世紀中後期和20世紀初英國對華貿易始終名列榜首,一戰後地位下降。
B其次中國割讓了香港給英國
②美國:
A19世紀中葉起追隨英國,隨著美國經濟在19世紀末躍居世界第一位後,從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開始奉行獨立的對華政策。
B但抗戰後美國獨霸中國,中國門戶對其一國開放。
③法國:
A披著天主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成為法國侵華的重要特徵,
B但法國也直接對華侵略,19世紀中後期在侵華規模上,法國僅次於英國,(中法戰爭)但一戰後逐漸下降。
④沙俄:
A領土擴裝是其侵華的主要特徵。
B1917年十月革命,俄國退出侵華行列。
⑤德國:
A19世紀末對華擴張要求更為迫切,強租膠州灣;任八國聯軍總司令。但後來參戰和一戰失敗使其退出中國。
⑥日本:
A日本後來居上,很快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一戰期間,呈現獨霸趨勢。
B20世紀30年代,侵華步伐超過其他國家,成為中國的最主要敵人。
2、關於中國人民探索的總結
(1)地主階級:①改革派: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②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發動洋務運動
(2)農民階級:①太平天國運動中提出《資政新篇》;②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
(3)民族資產階級:
①早期維新派:經濟上主張發展工商業,進行商戰;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
②維新派與戊戌變法。(同上)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
同盟會綱領:三民主義(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是前提、 民權主義(民主共和;三權分立)是核心、民生主義(經濟)是補充
④激進民主主義者與新文化運動(前期)。
3、中國近代化的總結
(1)地主階級改革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
(2)地主階級的「洋務派」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與科學技術,維護封建統治
(3)農民階級的「平均」思想:「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絕對平均的小農社會。具有空想性與落後性。
(4)資產階級階級維新派「維新變法」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主張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進步性與愛國性。
(5)資產階級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以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作為革命斗爭的思想武器,主張通過自下而上的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4、中國環渤海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總結
1.中國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地區:包括京津塘地區、遼中南地區、膠東半島地區。人們習慣上把環繞海灣北京、天津兩個中央直轄市和遼寧、河北、山東三省稱為環渤海地區。
(1)中國古代史:
①先秦:西周分封燕國、齊國、魯國對該地區統治。燕在此建都,名「薊」。春秋時期,齊魯文明突出。戰國時期,齊國、燕國發展為戰國的七雄。齊國臨淄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
②秦漢:秦滅燕國、齊國,修長城,設遼東郡。
③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遼東農業開發成就可喜。
④隋唐:隋開通大運河,北通諑郡,南達餘杭。唐朝時,粟末靺鞨生活在渤海北岸,渤海劃入唐朝版圖。7世紀粟未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加封忽汗州都督,統轄忽汗洲。唐朝時,登州是去朝鮮、日本海上航線的出發地。
⑤宋元:10世紀契丹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接受漢封建文化,耶律德光獲取幽雲十六州。北宋與遼以黃河入海口為界控制環渤海區,與南宋對峙的金朝控制整個環渤海地區。金滅遼和北宋,「紹興和議」後遷都燕京,改名中都。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實行行省制度,大都及其周圍地區歸中書省直轄,東北地區設遼陽行省。
⑥明清:明成祖遷都至北京,明長城東起鴨綠江。滿洲遷都沈陽,後又遷都北京。清前期在環渤海地區設盛京、直隸、山東省,實行有效管轄。
(2)中國近現代史:
①半殖半封開始時期: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抵達天津白河口,這是外國侵略勢力第一次進入渤海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太平軍北伐,打到直隸,逼近北京。
②半殖半封形成時期:洋務運動時期,崇厚創辦天津機器製造局,李鴻章開辦開平煤礦和京師同文館,籌建北洋艦隊。19世紀六、七十年代後,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等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逐漸建立起來。甲午戰爭時期,聶士成血戰遼東,丁汝昌在威海戰役中自殺殉國;日軍攻佔旅順和大連,進行旅順大屠殺;威海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馬關條約》割占遼東半島和三國干涉還遼。瓜分狂潮中,俄、德、英加強在渤海灣地區的角逐(略)。北京和天津是維新派的重要活動地區(報紙、團體、政治活動)。義和團運動興起於山東,後發展到京津地區,並在北京和天津重創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侵華,建立都統衙門和聯軍司令部,對天津、北京實行殖民統治;《辛丑條約》強化了帝國主義在環渤海地區的勢力。
③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日俄戰爭後,日本控制了東北地區南部。護國運動打碎袁世凱的「帝制夢」。一戰期間,環渤海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五四愛國運動興起,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④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建立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中共領導建立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抗日斗爭。1935年日本製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五省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 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
⑤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洛川會議後,八路軍深入華北,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軍在東北實行殖民統治,在華北進行「治安強化運動」。
⑥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取得孟良崮大捷;華北解放軍解放石家莊;解放軍發動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進行北平談判。
⑦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新政協會議召開,《共同綱領》有臨時憲法性質,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處死天津地委腐敗分子劉青山,遼寧成為抗美援朝重要的後方基地。「一五計劃」重工業的發展: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等。
⑧探索時期和文革時期: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在環渤海地區建成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等。
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天津、秦皇島、煙台、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環渤海地區作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大秦鐵路建成通車;黨中央「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遼中南地區屬其范圍。
2.中國長三角地區:
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地區。
(1)中國古代史:
①先秦:西周時,在今江蘇蘇州封國為吳。春秋時期,吳越先後在南方稱霸,分別定都於今江蘇蘇州和浙江紹興。吳王夫差時開鑿了連結江淮的運河——邗溝,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運河段。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是春秋後期的霸主。
②秦漢:秦末,項羽在今江蘇蘇州率眾起義。兩漢時會稽地區出產的葛布,是當時著名的越布,漢光武帝將越布列為貢品,越布因此名貴一時(略)。兩漢時,浙江溫州一帶的越人稱為東越。
③南北朝:222年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王,後稱帝。317年司馬睿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建立東晉政權。此後的420——589年的170年裡,中國南方政權先生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稱"南朝"。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在東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大批勞動人民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整個嶺南和閩江流域,三吳地區農業經濟最發達。江南經濟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礎。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繅絲質量很高。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建業、揚州是有名的造紙中心。
④隋唐:隋煬帝時開通江南河,連接邗溝,從而溝通了江淮的三大水系:長江、錢塘江和淮河。隋唐時,江南地區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圩田普遍,放火燒山,圍湖造田,向山要田等對自然生態平衡有所影響。江淮地區大面積種植水稻。江南成為糧食重要產地。安史之亂後,南方經濟開始超過北方,經濟重心開始南移。隋唐時期,越州(今浙江紹興)盛產青瓷,尤以秘色瓷最為名貴。長江流域的商業都市,以揚州、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有「揚一益二」之稱。特別是揚州,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造船業、銅鏡業等部門較為發達,有繁華的夜市,也是與韓國、日本進行雙邊貿易的重要港口。
⑤宋元: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後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時,全國經濟重心由北移到南方,江浙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南宋時棉紡業的興起,標志著棉布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衣被原料。元朝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劉家港(今江蘇太倉)是最主要的糧食北運港口,大規模的海運起點。
⑥明清: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明,以應天為南京。鄭和下西洋出發地主要在劉家港(今江蘇太倉)。明朝戚繼光在浙江台州九戰九捷,取得抗倭斗爭的重大勝利。明代浙江嘉興使用新式"紗綢機",分工細密,江南"織造尚松江,槳染尚蕪湖"。明中期以後,江南一些地區的紡織業發展成為手工工場,如蘇州地區。這說明稀疏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清康熙年間,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清朝設江蘇和浙江兩個行省管轄長三角地區。上海屬江蘇行省。
(2)中國近現代史:
①半殖半封開始時期:鴉片戰爭中,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在浙江定海,裕謙在浙江鎮海,陳化成在上海吳淞,海齡在江蘇鎮江英勇抗擊英軍入侵,為國捐軀。《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中,寧波、上海在長三角地區。鴉片戰爭後江蘇松江、太倉一帶的棉紡織業首先受到沖擊,東南地區成為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主要地區。上海是外國侵略者最早在中國建立租界的地方。1853年,英法美侵略者借鎮壓上海小刀會起義之機,奪取了上海海關管理權;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推廣到各通商口岸(略)。《天津條約》增開了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至此長三角地區的通商口岸達到了四個。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天京。1856年天京變亂,太平天國元氣大傷。
②半殖半封形成時期:洋務派在上海興辦的主要企業有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軍工)和上海輪船招商局(民用)。中國資本主義工業興起,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後被英商開辦的耶松船廠吞並。梁啟超在上海擔任《時務報》主筆期間,發表了《變法通議》等論文。指出實行變法才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
③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上海成為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之一。1912年,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定都南京。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1919年6月後,上海工人罷工,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1920年,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陳獨秀任書記。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1925年5月,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引發了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五卅運動。中共領導成立了上海工商學聯合會。1927年,為迎接北伐軍進入上海,上海工人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起義由陳獨秀、周恩來親自指揮取勝。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製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④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製造"一•二八事變",愛國將領蔡廷鍇、蔣光鼐指揮十九路軍奮起反抗。國民政府不支持抗戰,與日軍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略)。1932年底,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慶齡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
⑤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史稱"八•一三"事變。國民政府發表自衛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隨之組織了抵抗日軍侵略的"淞滬會戰"。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1938年12月,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日偽在上海成立了"特工總部",殘害抗日愛國志士。
⑥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學生齊聚南京,聯合舉行示威,遭反動軍警鎮壓,史稱"五二0血案"(略)。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相繼解放了南京、上海。
⑦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新中國成立初,以上海為中心的「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物價,人民政府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
⑧探索時期和文革時期:"文革"期間,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⑧ 北洋水師戰敗,是濫用鄉人的李鴻章負主要責任嗎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淮軍、北洋水師,以及洋務運動領袖之一。李鴻章常善待安徽人,尤其對家鄉人特別優待。李鴻章晚年,坐鎮北洋水師,凡是家鄉人有求必應。久而久之,很多家鄉人都來投靠李鴻章,這些人都得到了安置,且外省人幾乎沒有了容身之所。
李鴻章訪問德國
後來袁世凱藉助新軍,逼迫清朝皇帝退位,滅亡了清政府。不得不說,李鴻章在歷史上,功過參半。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不知道日本首相這么評論,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