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處理 > 海西格爾木市光學污水處理

海西格爾木市光學污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1-05-15 08:06:44

『壹』 與地下水有關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受柴達木盆地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質條件制約,加之城市及工農牧業布局相對集中,各地產業結構不穩,人類工程活動或自然原因導致的與地下水有關的環境地質問題具有類型少、分布范圍小、延續時間短的特點。有歷史時期產生過而目前已消失的問題,也有目前存在並進一步加劇的問題,還有將來有可能產生的問題。歸納起來有4種類型,包括8個問題,第一類是因不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降落漏斗)、鹹水入侵、水質咸化問題;第二類是因不合理利用地表水資源引起地下水補給源減少使地下水位下降導致的荒漠化(土地沙化)和湖泊萎縮問題,農灌區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導致的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第三類是因對水資源保護措施不當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問題;第四類是因自然條件改變而潛在的地下水資源衰減問題。

一、區域降落漏斗

(一)諾木洪

盆地內的諾木洪農場形成過區域下降漏斗,現在已消失。該農場自1955年建立,1965年開始開采地下水澆灌農田,1980年開采井為35眼,灌溉季節實際開采量11.3272×104 m3/d,到1986年8月調查時為27眼、生活供水井4眼,共31眼,分散在農田和各大隊隊部所在地,灌溉季節實際開采量13.9283×104 m3/d,澆灌耕地1166.7hm2。1986年根據各開采井成井時靜水位與開采15~20a的各開采井的靜水位繪制農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在開采區范圍內形成東西兩個橢圓形下降漏斗,東漏斗面積28.26km2,西漏斗面積34.53km2。其中心區靜水位下降值前者1.28~3.25m,後者1.38~2.81m。農供水源地雖屬季節性開采,在年內開采期為135d左右(小麥生長期),該區地下水徑流量為16.1917×104 m3/d,徑流量超過實際開采量的16.25%。農灌後期便是枯水期,補給量較小,農灌水回滲期已過。兩個漏斗未連成一片,原因是降雨季節洪水大量入滲補給,使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補給。在沖洪積扇軸部地下水徑流量較大,作為兩個獨立漏斗在此期間又得到地下水的補給。此間采補基本達到平衡,兩個漏斗存在則是長期非季節性的。據1987~1997年地下水長觀資料,兩個降落漏斗一直存在。

通過2003年和2004年兩次豐、枯水期全盆地的地下水位統測,對所取得的各地地下水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諾木洪農場區東、西兩個區域降落漏斗中地下水基本得到恢復。西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原為10.35m(1982年),靜水位下降2.35m,2005年調查時水位埋深為5.74m,比原來靜水位上升2.26m。東漏斗中心附近一孔水位埋深原為16.37m(1982年),靜水位下降0.03m,2004年調查時水位埋深為12.86m,比原來靜水位上升3.48m。原因是隨著青海省勞改局近幾年農場的改制,農場大片耕地棄耕或外包給個體農戶耕作;由於抽取地下水需要支付高額的電費,一般個體農戶受經濟條件限制,對地下水開采量也逐漸減少,多以地表水灌溉為主,地下水得到充分的河水入滲補給,水位得到恢復。據2003年調查,農場開采地下水量235.41×104 m3/a,其中農灌用水開采227.91×104m3/a,比1980年地下水開采量減少了1644.91×104 m3/a。

根據各地城鎮和農業開采井調查,地下水開采量較大的還有格爾木市和德令哈市,其他地區開采量較小,均未超采,未形成區域降落漏斗。

(二)察爾汗

鹽湖區液體礦產資源超采存在於柴達木盆地察爾汗鹽湖地區。由於近年來各化工廠大規模開采晶間鹵水,已形成區域降落漏斗。據察爾汗鹽湖勘探資料,區域降落漏斗主要分布於察爾汗火車站以北的鐵路兩側及以東地區,面積總計為500km2,總開采量達2.564×108 m3/a(圖8-1)。

圖8-1 察爾汗鹽湖別勒灘區段鹵水埋深等值線(2003年4月)

在停采後區域降落漏斗,邊緣仍向外、向下擴展,中心有所上升。因補給量較難計算,僅能據此區域降落漏斗的觀測資料認為:開采量已遠超過允許開采量,基本屬於疏干開采,對鹽化工業帶來了地下水位下降後抽水成本增高、采鹵渠修建成本增高等困難。

二、鹹水入侵———冷湖

柴達木盆地因開采程度低,只有在冷湖鎮出現了鹹水入侵的環境問題。原因是冷湖鎮供水水源地布設不合理,個別開采井靠近鹹水區。

冷湖鎮水源地在冷湖北岸沖洪積扇約1.2km的潛水淺藏區,開采井共5眼,呈分散式同深開采並垂直地下水流向,1987年以前日開采量5920m3。據調查,開采時動水位11~13m,形成了下降漏斗,其半徑956~1130m,漏斗已擴展到半鹹水、鹹水區,引起了鹹水倒灌。據訪問供水管理人員,稱水質與水源地啟用時比較有明顯變咸趨勢。該水源地地下水水質變咸後,於1989年在原水源地北又重新開辟新的水源地。

圖8-2 柴達木盆地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鹹水入侵平面示意圖

圖8-3 柴達木盆地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鹹水入侵剖面示意圖

據調查,由於青海省石油局20世紀90年代外遷,人口驟減,現人口2.08萬人,年地下水開采量128.1×104 m3,開采量比以前減少近一半。經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水源地取樣分析,一些水井水質已變咸,水化學類型屬SO4·Cl·(HCO3)-Ca·Mg型。由於現狀開采量較小,並不是超采地下水引起的鹹水入侵,而是因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的(圖8-2、圖8-3)。

三、水質咸化———格爾木

盆地水質咸化現象僅在格爾木河沖洪積扇戈壁帶右翼發現,該區域內的淺埋潛水上、下段出現水質變異,在供水井上的表現只是孔深不同、過濾器的置放位置有差異。盡管孔位很近,水質卻相差較大(表8-3)。1990年施工的西藏糧食局供水井(孔深66.42m),成井後因水質4項超標而廢棄。在與原井相距10m處重新鑿井一口,只把孔深加大到101.08m,水質卻較佳。上、下段水質「分界」深度約80m。

水質咸化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地表或淺層普遍存在一層古鹽殼。在開采過程中,由於管道漏水等原因將鹽殼中的鹽分溶濾到含水層中,導致水質咸化。20世紀80年代初該地區地下水位普遍上升,溶濾了古鹽殼的鹽分,也造成水質咸化;另外,1998年、1999年兩年格爾木市農牧局為綠化城市於水源地上游營造了60畝防風林帶,採用大水漫灌,使包氣帶鹽分溶解並大量下滲而造成TDS等急劇升高。

表8-3 格爾木河沖洪積扇戈壁帶右翼開采井水質垂向分異統計表

四、荒漠化(沙漠化)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著名的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荒漠盆地,土地遼闊,可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積卻十分有限。柴達木盆地荒漠化以原生和次生鹽漬化、風蝕和風積沙漠化為主,水蝕荒漠化次之。根據2004年遙感解譯資料,對盆地平原區沙漠化現狀進行闡述。

柴達木盆地平原區沙漠化面積大,分布較集中,沙漠化程度差異較大。地表景觀以戈壁、風蝕窪地、風蝕殘丘、風積新月形沙丘、梁窩狀沙丘、風積沙地、沙被等為主。柴達木盆地沙漠化土地面積達75736.9km2,占平原區總面積的54%(表8-4);其中輕度沙漠化土地面積為5885.3km2,占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積為7045.9km2,占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積為62805.7km2,占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83%。自從1960年盆地大規模開荒和修築公路、鐵路、礦產資源開發及大規模開采地下水以來,綠洲帶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積迅速擴大,沙化加劇,嚴重威脅工農業生產和當地居民生活,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都蘭地區北部大面積農田被風沙覆蓋,青年農場的耕地有2/3被風沙覆蓋,被迫棄耕;香日德農場北部沙害嚴重,沙丘堆積高度已達數米,農田已被風沙覆蓋,被迫改為林地,成為防護林帶。

五、湖泊萎縮———西台吉乃爾湖、托素湖

托素諾爾又名托素湖,位於柴達木盆地北緣德令哈市西南,為典型的內陸鹽湖。呈邊長約20km的等邊三角形,面積192.8km2,平均水深3.5m,最深達25.70m。主要接受其北部的姊妹湖———庫爾雷克湖水補給,以蒸發方式排泄,湖水面積不斷減小;湖水中TDS不斷升高,1961年北岸為14.4g/L、南岸為15.25g/L,1984年為35.74g/L,屬Cl·SO4-Na·Mg型。

西台吉乃爾湖位於東台吉乃爾湖西側,水深0.4m。主要接受台吉乃爾河水和平原區地下水的補給,以蒸發方式排泄,TDS 310~330g/L,屬Cl-Na型。湖底沉積石鹽。遙感解譯證實,湖泊嚴重萎縮,湖泊面積1976年時334.20km2,1990年為168.17km2,2000年變為43.37km2,占原湖水面積的13%。經過25年,湖水面積減小了290.83km2

在蘇干湖流域,利用1990年TM數據和2000年ETM數據進行了影像對照,其結果是:2000年全流域湖泊水域11.73km2,其中蘇干湖水域面積為10.28km2;流域內有綠洲及沼澤濕地79.36km2,主要分布於蘇干湖東的大哈勒騰河下游沖積扇前緣;流域內現代冰川面積36.50km2,沙漠面積210.15km2。較1990年相比,水域面積減少了4.24%,現代冰川減少了27.71%,綠洲、沼澤濕地減少了6.36%,沙漠擴大了14.32%(圖8-4)。

表8-4 柴達木盆地荒漠化土地統計表

大哈勒騰河自出山口至尾閭湖區與地下水幾經轉化,湖泊及地下水主要受大哈勒騰河補給,並維系著環湖地區的生態環境;大哈勒騰河因接受冰川消融水的補給而較為穩定。若冰川面積大幅減少或於上游向流域外引水,必將使本區綠洲生態用水和湖泊生態用水減少,導致綠洲、沼澤濕地面積減少,湖泊日趨消亡,最後將引起該流域生態環境全面惡化。

圖8-4 蘇干湖流域主要生態環境要素不同時相影像對比結果

六、鹽漬化

(一)柴達木盆地鹽漬化現狀

據2004年遙感解譯資料,柴達木盆地土地鹽漬化以原生鹽漬化為主,次生鹽漬化次之;鹽漬化土地總面積達35810.8km2,占平原區總面積的25%。其中原生鹽漬化土地面積為35468.3km2(表8-5),占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的99%;主要分布於湖盆中心的環湖地帶,地表以鹽殼、鹽霜、鹽斑為主,多為荒漠鹽漬區,荒漠草原鹽漬區次之。

表8-5 柴達木盆地原生鹽漬化土地統計表

柴達木盆地次生鹽漬化土地面積為342.5km2(表8-6),占鹽漬化總面積的1%;主要分布於格爾木、諾木洪、郭勒木德鄉和香日德等農耕區;地表以鹽霜為主,鹽斑次之,多屬荒漠草原鹽漬土區,其分布范圍主要受季節影響和人類活動控制。次生鹽漬化程度因地而異,格爾木、德令哈地區農耕區鹽漬化程度高,宗巴地區農耕區鹽漬化程度相對較低。

表8-6 柴達木盆地次生鹽漬化土地統計表

(二)鹽漬化原因

柴達木盆地鹽漬化的產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原生鹽漬化完全受到自然因素控制,柴達木盆地氣候屬於典型乾旱極乾旱型,蒸降比高達40∶1,在歷史時期嚴酷的荒漠氣候及強烈的蒸發作用,使盆地平原區地下水淺埋帶鹽分在近地表大量積累,形成大面積的原生鹽漬化。

次生鹽漬化主要受控於人類活動。柴達木盆地因降水稀少,無灌溉就無農業,在地下水水位埋深較淺的農業區,發展自流渠灌後,因採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到小於蒸發臨界值,日積月累鹽漬化程度逐年加劇,土壤含鹽量不斷增加,形成次生鹽漬化土地。

七、地下水污染

柴達木盆地城鎮中「三廢」以直排為主,尤其是工業與生活污水主要是向地表河流、排污渠及池塘等地表水體中排放,造成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污染。目前由於地下水淡水分布區高污染的工礦企業少,污水排量不大,地下水中污染成分簡單,污染程度不是很高,范圍不是很廣。經此次調查,發現少部分地點有Pb、油及揮發性酚的污染。Pb僅在大柴旦鎮地下水中超標,其含量為0.275mg/L,為硼酸廠排放的廢液造成的;油及揮發性酚污染多集中於格爾木市與花土溝鎮,這與當地的石化工業有極大關系(表8-7、表8-8)。

隨著城市的發展,「三廢」排放量將會增大,應對該問題重視。

(一)格爾木市地下水污染

格爾木市是盆地南緣一座新興的現代工業城市,位於戈壁帶與綠洲帶交界處,現有常住人口20.36萬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增長最快的城市,同時也是柴達木水資源利用最多的城市。據調查,每天城市用水為10×104 m3/d,生產、生活污水排放量達2.33×104 m3/d。這些污水僅沿市區主要街道鋪設的下水管道排向格爾木東河、西河。無排污設施地方的污水則就地排放,造成市區地下水污染。格爾木地下水污染是在1984年格爾木河東地區首次發現,污染因子為總硬度、TDS、氯化物,污染面積1.47km2;1989年達8.37km2。此外還出現了油類和酚類污染,其中以格爾木東水源地上段水質惡化較快,TDS、硫酸根超標1倍多,氯離子超標3.5倍。格爾木市污水處理廠雖然已建成,但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放設施滯後,地下水污染問題仍然存在。

表8-7 柴達木盆地油含量≥0.05mg/L地下水取樣點

表8-8 柴達木盆地揮發性酚含量>0.002mg/L地下水取樣點

地下水污染中最嚴重的是油類污染,其污染源主要為格拉(格爾木—拉薩)輸油管線。該輸油管線於20世紀80年代建成,沿格爾木河岸鋪設,區內長度約150km,有三個加壓泵站。由於輸油管線年久失修、管線漏油和泵站廢油排放,先污染地表水,河水入滲地下又污染了地下水。據2003年4月監測資料表明,格爾木沖洪積扇地下水石油含量為0.13~0.89mg/L,樣品檢出率100%(圖8-5)。與2002年相比,石油類污染有所減輕,污染范圍仍與上年相同。油類污染減輕的主要原因是輸油管線的改造和加壓泵站廢油排放量減少。

圖8-5 格爾木市東水源地地下水石油類含量歷時曲線圖

(二)盆地其餘地區地下水污染

盆地中礦產資源開發正處在起步階段。除格爾木市和德令哈市外,其他城鎮人口不多;工礦企業零散,生活、生產廢水排放量不大。由於缺少多數城鎮地下水水質背景資料,因而難以確定水質污染程度。作為地下水污染源幾乎每個城鎮均存在,污水、工業廢水則是就地排放。除格爾木市建有污水處理廠外,其他各城鎮均未建有污水處理設施。

花土溝鎮。該區主要污染物為採油廠排放污水,主要污染指標以油類為主。據2003年調查,每天污水排放量達1348.18m3/d,這些污水未經任何有效處理就地排放滲入山前戈壁帶。

錫鐵山工業廢水。該區污染源主要是鉛鋅礦區洗礦污水、礦山開采時產生的污水和火電廠排放的廢水。污水排放量為5.771×104 m3/a、52.22×104 m3/a和78.43×104 m3/a,總排放量達136.42×104 m3/a。廢水一般徑流1~1.5km後全部入滲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廢水中含有大量鉛、鋅、汞、鎘和砷等有害物質成分。若不實施污水處理,將會對察爾汗鹽湖造成污染。

都蘭縣。都蘭縣城周圍有7個選礦廠,其中鉛鋅選礦廠3個,鐵礦廠4個,有兩個位於夏日哈河上游,5個位於察汗烏蘇河上游。這些選礦廠均為鄉辦或個體經營,設施簡陋,生產工藝低下,選礦所用廢水未經處理就地排放。都蘭縣城和夏日哈鎮均處在污染源下游地段,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

格爾木市大格勒鄉位於都蘭縣和格爾木市管轄交界處,其上游大、小五龍溝屬都蘭縣轄區。20世紀90年代末由於在五龍溝內發現金礦(岩金),曾一度大量開采礦石,黃金堆浸採用氰化物。在小五龍溝谷南側山坡處,有面積達0.3km2的氰化物廢液沉澱池。沉澱池下部未進行任何有效防滲措施,地表為粉砂土,以下為漂卵礫石,對地下水構成極大的潛在威脅。污染源尚在,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八、地下水資源衰減

(一)工程攔蓄使地下水補給量減少

柴達木盆地水資源的形成與分布是以山區水資源在平原區的重復轉化為其基本特徵。德令哈市懷頭他拉水庫建在巴羅根河出山口處,截獲了河流的全部水量,並將河水引入渠道;除水庫壩下少量滲漏和渠道滲漏外,在洪水期也沒有多少河水可滲入地下,因而該區地下水資源大幅減少。

渠道引水導致地下水資源貧化在盆地內各灌區也較為普遍。盆地各沖洪積扇的地下水資源主要依靠河水滲漏補給,當河水引入渠後大部分或全部河水在渠道中運行,其滲漏量遠遠小於天然河道的下滲量。據調查,香日德農場1眼井,成井時(1974年8月31日)水位埋深77.27m,1987年6月1日實測水位埋深為100.33m,2003年8月實測水位為111.08m,每年下降1.17m。

(二)因自然條件改變而潛在的地下水資源衰減問題

在柴達木盆地的高山區廣泛分布有現代冰川,總面積有1358.46km2,冰川儲量1135×108 m3,冰川年融化水量9.18×108 m3,占整個柴達木盆地河川徑流補給總量的20%,成為柴達木盆地哈勒騰河、魚卡河、塔塔棱河、那陵格勒河、格爾木河、香日德河、巴音郭勒河等主要河流的最初水源和徑流的重要補給來源。

受全球氣溫持續升高的影響,盆地平原區多年平均氣溫總體呈上升趨勢,並以0.0155~0.062℃/a的比率上升。山區多年平均氣溫同樣會不斷上升,氣候逐漸變暖,本區冰川萎縮趨勢加劇。如祁連山區的喀克圖蒙克冰川,最高海拔為5696m,1993年時冰川面積為44.5km2,至2001年時冰川面積降為40.9km2;8年來減少3.6km2,平均每年減少0.45km2,萎縮率為1.01%(圖8-6)。氣溫持續上升,高寒區的冰川大量消融,短期內增加河流徑流量,增加對地下水的入滲補給量;當冰川萎縮到一定程度後,受冰川融水補給的上述河流流量變小,對其下游地下水的補給量減少而使地下水資源衰減。

圖8-6 塔塔棱北山冰川萎縮1976年與2001年冰川面積比較

『貳』 請問有誰比較了解中鐵四局的概況各個方面的最好是詳細的告訴我,先謝過了!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大型企業,局機關駐安徽省合肥市望江東路96號。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旗]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旗
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是具有綜合施工能力的大型建築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幹成員,持有鐵路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公路、市政、房建、機電安裝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鐵路鋪軌架梁工程、鐵路電務工程、鐵路電氣化工程、電信工程、公路路基、公路路面、公路交通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築裝修裝飾工程、鋼結構工程、消防設施工程、環保工程、水工隧洞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特種專業工程資質,環保工程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資質,建築行業(建築工程)甲級設計資質,國外承包工程資質和對外經營權。同時經營范圍還包括建築勘察設計,新型材料生產,高速鐵路大型鋪架設備設計製造,鐵路運營服務,施工機械租賃、修理,汽車檢測,設備及材料出口,房地產開發,國家基礎建設投資等多個領域。
秉承中國中鐵「勇於跨越、追求卓越」和中國中鐵四局集團「勇於爭先、永不滿足」的企業精神,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先後新建、改建、擴建了9800多公里鐵路干線、支線,建成12個大型鐵路樞紐,並在高速公路、市政、汽車試驗場、城市軌道交通、高層建築、大型廠房、高爾夫球場、電氣化工程等施工領域取得輝煌業績和卓著信譽。同時,公司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企業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在2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或正在施工鐵路、公路、房建、水利等工程百餘項。先後有15項工程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11項工程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13項工程被評為全國用戶滿意建築工程;5項工程被評為國家「市政金杯示範工程」;12項工程被評為全國優秀焊接工程;8項工程獲中國建築鋼結構金獎;9項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160項工程獲省部級優質工程獎;82項成果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92項成果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所編制的工法,有12項被評定為國家級工法,有78 項被評定為省部級工法;擁有國家專利25項。
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設有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目前,員工總數 22000餘人,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400餘人,其中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3800餘人(包括55名專家享受國家、部、省特殊津貼,38名教授級工程師);博士4人,建立了博士後工作站。裝備有總功率達49萬千瓦的各類先進機械設備9800餘台(套)。近年來,由於良好的管理和卓越的信譽,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連續9次在鐵路信用評級中位居A類企業行業,銀行授信額度達212億元;多次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後被評為「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優秀企業」、「全國建築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模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中國文化管理先進單位」。
發展歷程
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中鐵四局集團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征程。五十多年來,經過抗美援朝戰爭炮火的洗禮,鐵路建設艱苦歲月的磨礪和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中鐵四局集團現已成為以工程承包為主,跨行業、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1950年11月,為保障戰時軍需運輸,中央軍委、鐵道部以東北鐵路特派員辦事處工程總隊為主體、從全國各鐵路局抽調部分骨幹力量,正式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跨過鴨綠江,承擔京義(平壤-新義州)、定清(定州-清水)鐵路線的搶修任務。1953年11月,鐵道工程總隊凱旋迴國。此後,經過鐵道部西北鐵路工程局(咸陽)和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兩部分11次較大規模分立、組合的機構演變,至1965年1月,以福州鐵路局工程指揮部調入華北鐵路工程局為標志,基本形成了鐵道部第四工程局的主體。
鐵道部西北鐵路工程局(咸陽)部分:1950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組建,機關設址朝鮮新安州。1954年1月,鐵道工程總隊與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八工程局合並組建新的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六工程局,機關設址陝西省寶雞市,後遷址西安市。1955年1月,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十一工程局成建制並入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五工程局。1957年5月,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五工程局成建制並入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六工程局。1958年9月,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六工程局撤銷後改編為鐵道部西寧鐵路局,機關設址青海省西寧市;部分施工隊伍調入鐵道部西安鐵路局,機關部分人員調出與北京、濟南、成都、西寧、太原等其他鐵路局抽調的人員合並組建鐵道部青藏鐵路工程局,機關設址青海省格爾木市。1961年1月,鐵道部西寧鐵路局撤銷改編為鐵道部西北鐵路工程局,機關設址陝西省咸陽市,原調入鐵道部西安鐵路局的部分施工隊伍及鐵道部青藏鐵路工程局機關人員均調回鐵道部西北鐵路工程局。1963年9月,為抗擊蔣介石反攻大陸,鐵道部西北鐵路工程局撤銷後南下福建前線,隊伍及機關成建制調入鐵道部福州鐵路局,並在福建省南平市成立鐵道部福州鐵路局工程指揮部,受鐵道部和福州鐵路局雙重領導。
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部分:1961年11月,由鐵道部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鐵道部電氣化鐵道工程局和鐵道部北京鐵路局豐沙工程指揮部合並組建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機關設址北京市王府井口。主要施工力量亦可上溯至建國初期的鐵道部西北鐵路干線工程局、中國人民解放軍鐵路工程第八師、鐵道部西南鐵路工程局,及其隨後演變的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所屬的第三工程局,機關設址內蒙古自治區集寧市,後遷址包頭市;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六工程局,機關設址黑龍江省伊春市;機械築路工程公司、建廠工程公司、通信信號工程公司(機關設址都在北京市)等單位的主體施工隊伍。1953年12月,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機械築路工程公司成建制並入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三工程局;1958年3月,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通信信號工程公司撤銷,改編為鐵道部電務工程局,機關設址北京市。同年9月,鐵道部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成立。同年10月,鐵道部電務工程局劃分改建為鐵道部電氣化鐵道工程局和鐵道部電務工程總隊;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四工程局撤銷,組建為鐵道部武漢鐵路局。同年11月,鐵道部新建鐵路工程總局第三工程局撤銷,組建為鐵道部呼和浩特鐵路局。1960年12月,鐵道部從所屬的呼和浩特鐵路局、武漢鐵路局、西寧鐵路局等單位抽調成建制施工隊伍到北京鐵路局,組建鐵道部北京鐵路局豐沙工程指揮部。1965年1月,完成戰備任務的福州鐵路局工程指揮部調入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機構演變的兩大部分正式融合。1965年5月,原鐵道部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的機關人員和施工隊伍仍按原建制調出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組建新的鐵道部北京地下鐵道工程局;1965年6月和1966年3月,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建築處及所屬單位先後成建制調往鐵道部第五勘測設計院,後改編為鐵道部建廠工程局。
1966年8月,鐵道部華北鐵路工程局正式更名為鐵道部第四工程局;為貫徹執行西南三線鐵路建設的國防戰略,經過20天的千里搬遷,局機關從繁華的北京市遷址雲南省富源縣。1970年6月,鐵道部第四鐵路工程局與鐵道部第四設計院合並,組建新建制的鐵道部第四鐵路工程局,機關設址湖北省武漢市。1974年1月,交通部第四鐵路工程局電氣化工程處調出與交通部電務工程總隊、交通部第三鐵路設計院電氣化設計處合並,組建交通部鐵路電氣化工程局,機關設址北京市;1977年1月,鐵道部第四工程局按原局、院建制重新組建鐵道部第四工程局和鐵道部第四設計院;3月7日,新建的局、院就地分開辦公;經過3個月的搬遷,鐵道部第四工程局在安徽省合肥市新址正式辦公。1984年10月,鐵道部第四工程局在「撥改貸、利改稅」的改革中,更名為鐵道部第四工程公司,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1985 年9月,鐵道部第四工程公司又更名為鐵道部第四工程局。2000年6月28日,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鐵道部第四工程局在與鐵道部正式脫鉤的基礎上,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和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作為兩個投資主體,設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以股東會為權力機構,以董事會為決策機構,以監事會為監督機構,以總經理、副總經理、三總師為執行層的法人治理結構。集團公司與其投資控股的各子公司形成了中鐵四局集團,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
中鐵四局集團建制沿革的演變過程,是幾代建設者為祖國建設事業四海為家、服從大局、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縮影,也是企業與時俱進、順應市場、開拓創新、不斷發展的歷程。
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中鐵四局集團廣大員工以汗水、鮮血以至生命的代價,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績。在抗美援朝時期近三年的浴血奮戰中,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萬余名官兵,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築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此間,200餘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和平建設時期,四局人先後成功修建了蘭青、寶成、成昆、枝柳、皖贛、京九、西康、朔黃、洛湛、內昆、渝懷、株六、膠新、西南、京秦、青藏等65條鐵路干線,京廣、津浦、淮南、京包、寶蘭、菏日、黎南等26條鐵路復線和32條鐵路支線,14個大型鐵路樞紐,159條鐵路專用線,共計11960公里。同時參加了越南、坦贊鐵路的援建。改革開放後,中鐵四局先後參加了滬嘉、莘松、濟青、深汕、武黃、滬寧、合寧、滬杭、京珠等高速公路建設達1780多公里,佔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1/25。先後承建了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地鐵工程和武漢、天津輕軌工程。同時,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21個國家和地區承建鐵路、機場、公路、水壩、工業廠房、民用建築等工程100餘項。在立足鐵路主戰場,開拓社會大市場的過程中,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廣泛涉足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城市立交橋、高速公路、汽車試驗場、機場、碼頭、電力、通信、信號、體育館、高層建築、汽車試驗場、高爾夫球場、給排水及環保建築市場,並打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先後建成了解放軍總裝備部、交通部、上海大眾三座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汽車試驗場,中國第一座上海國際賽車場,崑山大上海、光明及上海濱海等三座具有亞洲一流水準的高爾夫球場,以及南京、合肥、巢湖等國內大型的污水處理工程。其修建或參與修建的京九鐵路阜陽樞紐、徐州鐵路樞紐、解放軍總裝備部定遠汽車試驗場、京九鐵路阜九段、崑山鈔票紙廠、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蕪湖長江大橋等7項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京九鐵路阜陽鐵路樞紐、交通部北京汽車試驗場分別被授予首屆和第二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京九鐵路阜陽樞紐、宿州國家糧食儲備庫、黃山體育館、安慶體育館、淮北斜拉橋5個工程獲「全國用戶滿意建築工程」;西康鐵路4標段獲「國家現場保護百佳工程」;交通部北京汽車試驗場還獲國家質量獎;淮安市四季青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獲國家「市政金杯示範工程」獎;51項工程榮獲省部級優質工程獎;7項市級優質工程獎;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優質工程57個;國家科技成果獎22個;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8項;獲國家優秀QC小組成果獎13項、省(部)級優秀QC小組成果獎 52項。
作為跨行業、跨國經營的國有控股大型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具有鐵路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公路、市政、房建、機電安裝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橋梁、公路路基、公路路面、鐵路鋪軌架梁、建築裝修裝飾、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環保工程甲級資質,國外承包工程資質和對外經營權,已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企業改制4年來,先後二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二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並被授予「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稱號,資金信用被中國建設銀行評定為AAA級。通過幾代建設者的無私奉獻和不懈追求,中鐵四局集團奠定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搏風擊浪的堅實基礎。
新時期市場競爭要求我們充分挖掘、提煉、總結和傳播反映深厚文化傳統底蘊,體現時代精神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在制度、科技、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持續創新,適應日益變化和發展的企業內外環境,保證企業的永久生命力。
企業資質
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是具有綜合施工能力的大型建築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的骨幹成員,持有鐵路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公路、市政、房建、機電安裝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橋梁、公路路基、公路路面、鐵路鋪軌架梁、鐵路電務工程、鐵路電氣化工程、電信工程、建築裝修裝飾、鋼結構工程、消防設施工程、起重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環保工程甲級資質,國外承包工程資質和對外經營權,同時涉足建築勘察設計,新型建築材料製造,鐵路運營服務,施工機械租賃、修理,汽車檢測,設備及材料出口等多個領域。近年來,隨著多元化經營發展戰略的實施,已逐步進入投資發展市場,積極開發房地產項目,參與了廣西全州至興安、岑溪至興業高速公路等國家基礎建設的投資,並在部分城市實施了土地一級市場整理。
中國中鐵四局集團現有資質:
主項資質 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
增項資質 1、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
2、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
4、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
5、橋梁工程專業承包壹級
6、公路路面工程專業承包壹級
7、公路路基工程專業承包壹級
8、鐵路鋪軌架梁工程專業承包壹級
9、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承包資質
企業文化
員工行為准則:誠信 文明 守法 敬業 企業人才觀:知人善用 人盡其才 企業發展觀:科技先導 以人為本 持續發展 企業市場觀:靠信譽打開市場靠精品佔領市場 企業作風:嚴謹 務實 團結 創新 中國中鐵四局企業精神:勇於爭先 永不滿足 中國中鐵企業精神:勇於跨越 追求卓越企業哲學:把每一次成功作為起點 企業使命:發展自我,造福社會
編輯本段
經營宗旨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宗旨是:遵約、守信、保質、重義。
編輯本段
經營范圍
主要經營范圍:承建國內外鐵路、公路、機場、碼頭、城市立交橋、水利、地下鐵路、基礎工程、工業建築、高層建築、民用住宅、電力、通信、信號、電氣化接觸網、給排水及建築安裝工程,房地產開發,施工機械租賃、修理、汽車檢測,地方或專用鐵路運營,管理。

公司效益什麼的這些要問內部人員了,希望這些能幫上你 o(∩_∩)o

總部就是在:安徽省合肥市望江東路96號

『叄』 青海格爾木盆地

格爾木盆地位於柴達木盆地南緣,工作區巨厚的第四系鬆散沉積物為地下水的賦存和運動提供了空間,形成孔隙地下水系統。格爾木河流域具有西北內陸盆地的一般特徵。從昆侖山前到達布遜湖主要分為山前戈壁礫石區、細土平原區和鹽沼地區。天然條件下,地下水主要接受來自昆侖山的格爾木河河水的滲漏補給,徑流到沖洪積扇前緣的細土帶,受阻後一部分潛水溢出地表,形成泉或泉群,匯集形成泉集河,消耗於向盆地腹部流動中的蒸發。含水層分帶特徵如下。

1.山前戈壁礫石平原區單層潛水區

戈壁礫石平原潛水區分布於青新公路以南1~2km至乃吉里水電站以北戈壁礫石平原帶。具有厚度大、富水性強、水循環速率快的特點。含水層岩性主要為上更新統含泥砂卵礫石、卵礫石及含泥砂礫石,厚度40~200m,水位埋藏深度10~200m,自南向北逐漸變小。

2.細土平原區多層含水層區

細土平原區分布於青新公路、寧格公路兩側,寬約10km呈東西向展布。地下水在細土平原前緣溢出地表。按其含水層系統的宏觀結構,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含水層(組):表層潛水、淺層承壓水、中層承壓水及深層承壓水含水層(組)。

表層潛水含水層:細土平原區表層潛水含水層底板埋藏深度在40m以淺。含水層岩性為全新統沖積砂礫石和上更新統沖洪積砂礫石、含泥砂礫,向北為細粉砂。鑽孔單位涌水量由400m3/(d·m)降到不足10m3/(d·m)。

淺層承壓含水層:淺層承壓水含水層頂板埋藏深度一般40~50m,含水層厚度20~60m,岩性為上更新統砂卵礫石、砂礫石及含礫中粗砂,向北遞變為細粉砂。鑽孔單位涌水量在400~900m3/(d·m)。

中層承壓含水層:中層承壓水含水層頂板埋藏深度自南而北由120m增至230m,厚度由50m減至20m。岩性由中更新統上段冰水洪積砂礫石、泥礫夾砂、中粗砂過渡為粉細砂和亞砂土互層。

深層承壓含水層:該承壓水含水層與上游為礫石平原的深部承壓水含水層相接。含水層頂板埋藏深度自南而北由170m增加到250m以上,含水層厚度由40m減薄到20m,岩性由中更新統下段冰水沉積含卵砂礫石、中粗砂遞變為粉細砂夾亞黏土,富水性較弱。

物探勘查方法選擇EH-4電導率成像法和瞬變電磁法,目的在於圈定含水層范圍,確定古河道位置,了解含水層埋深,為格爾木沖洪積扇水文地質調查評價提供基礎資料。

圖3-61為同一測線EH-4和TEM勘測結果對比圖。從EH-4斷面圖中可以看出,視電阻率等值線垂向梯度變化特徵反映地層縱向結構變化,Qp2底界反映明顯,顆粒結構橫向變化有規律,沿地下水流向由粗漸變細。

TEM勘測結果在剖面0~3.2萬m段與EH-4較為吻合,橫向解析度高於EH-4,對斷層和岩性橫向變化反映明顯。在剖面3.2萬~4.9萬m段,深度大於300m的高阻數據不太真實,與實際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是低阻區勘探深度受到了限制。另外,TEM反演電阻率偏高,推測地下水礦化度難度較大。

圖3-62是EH-4勘查Qp2底界埋深等值線圖,由於Qh厚度不大,該圖也可表徵為Qp2+Qp3砂(卵)礫石層等厚度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沖洪積扇軸部出南山口後基本平行109國道沿四十九道班—水文站—鹽湖水廠,經格爾木市後沿215道北北東向延伸。

沿軸部出現三個沉積中心,水文站至鹽湖水廠間沉積中心最深處大於600m,其附近的勘探孔深500m而未揭穿Qp2+Qp3砂卵礫石層。沖洪積扇前緣陡變薄帶在圖中反映明顯,西側大致沿格茫公路,東側位於河東農場一帶,中間段過格爾木市向北東凸出約6km。沖洪積扇前緣陡變淺帶往北,大部分地段含水層厚度小於300m,僅河西二連往北局部地段厚度大於300m,這也反映了格爾木河古河道曾流經的位置。

另外在本研究區還開展了地質雷達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溢出帶地下水位埋深和淺層水礦化度變化情況,測線自西向東沿河西八連—格爾木—河東十隊公路布置的,雷達剖面全長51.9km,格爾木東部有6段約5.5km近南北方向的路段測線,沒有與主剖面Ⅺ測線共同成圖。在地質雷達勘測成果剖面中(見圖3-63),由淺至深地質雷達反射波的波形振動特徵圖像解釋分為3段。

1)2.5m深度以下剖面為近地表地層乾燥介質雷達波振動區,雷達剖面上可見路基下出現了多組強弱波動交互帶,這與山前沖洪積扇地層交互韻律相吻合,剖面中的部分區域的地層反射波組有效解譯深度大於15m。

2)4.0~6.0m為地下水飽和程度變化區,雷達波在地層中傳播受地層介質的介電常數變化影響,由於乾燥與含水鬆散層介質界面是一個較強反差的波阻抗界面,雷達波會在地下水位面上產生較強的反射脈沖,同時後續的電磁波動會因為地下介質含水而產生振動衰減,這些特徵是解釋地下水位面的主要依據,地下水位解釋結果詳見地下水位深度曲線(圖3-63)。

3)6.0m以下為含水地層介質雷達波衰減區,全部51.9km剖面的雷達數據均採用同一採集參數和數據處理流程進行的,因此雷達剖面上所反映的波動面貌表達了沿剖面測線地下介質的客觀情況,在雷達成果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雷達波在穿過富水的地層以後,雷達波產生的衰減明顯,但是衰減的程度和幅度不盡相同。通過計算雷達波衰減幅值的權系數與地下水礦化度相關後,得出淺層地下水礦化度的解釋成果。

圖3-61 EH-4與TEM探測結果對比

『肆』 格爾木污水處理廠的工資待遇高不高,它是什麼性質的單位。聘用的人工資高不高

為什麼那裡是倒班上,冬天就停工還發工資嗎。污水處理廠辦公室的聘用人一個月多少錢,工人多少錢一個月

『伍』 格爾木河流域(平原區)水資源系統數學模型

格爾木河流域水資源數學模型由地下水運動數學模型、河流量數學模型聯立耦合構成。

一、地下水運動數學模型

根據前述地下水系統概化,格爾木河流域平原區地下水系統為一獨立的水文地質單元,其概念模型為准三維流地下水流動系統。

由前述地下水系統概化,地下水流系統的數學模型可描述如下。

上部潛水含水層地下水流微分方程: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下部承壓水含水層地下水流微分方程: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其中: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式中:H1,H2,HR,HS,Hf,分別為潛水水位、承壓水位、河水水位、泉(沼澤)溢出高程、地形高程;H1b,H2b,H10,H20,分別為潛水與承壓水含水層第三類邊界參照水位;潛水與承壓水含水層初始水位;K1,T,分別為潛水含水層滲透系數、承壓水含水層導水系數;σ′為潛水與承壓水含水層之間的越流系數;β1,β2,分別為潛水與承壓水含水層第三類邊界流量增量系數;μ,μ*,分別為潛水含水層給水度,承壓水含水層儲水系數;Q1i,Q2i,分別為潛水井開采量,承壓水井開采量;q10,q20,分別為初始條件下潛水與承壓含水層邊界單寬流量;WR,WS,分別為河流與潛水含水層水量交換強度、泉及沼澤與潛水含水層水量交換強度;Qr,WRmax,BR,γ,分別為河水流量、河床極限滲漏強度、河床水面寬度、河床漏水系數;HS,α,分別為泉水(沼澤)溢出高程、泉水(沼澤)溢出系數;E0(C,t),E(x,y,t),分別為礦化水水面蒸發強度、潛水含水層蒸發強度;Δ0,Δ,m,分別為潛水極限蒸發深度、潛水位埋深、包氣帶岩性蒸發特徵指數;n為邊界外法線方向;G為計算區;Γ3為第三類邊界;f1(x,y),f2(x,y),f3(x,y),分別為河床分布函數,泉水(沼澤)分布函數。

二、河水流量數學模型

描述河流流量數學模型為

柴達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式中:Qri(l,t)為第i條河流流量;Qri0(t)為第i河流入境流量;Qrj(t)為第j支流匯入流量;WR,BR(l,t)分別為河床滲漏強度、河床水面寬度;l,lj分別為河流流程長度、第j支流匯入點流程長度;δ(x)為一維狄拉克函數。

三、水資源數學模型離散與求解

(一)剖分離散

地下水系統數學模型剖分。其空間剖分選用矩形網格,用高斯-克呂格地理投影地圖作為底圖,坐標方向與公里網平行,水平方向取1000m×1000m等距剖分步長,剖分網格與公里網一致;垂向剖分採用不等距剖分,自上而下以四個空間曲面作為垂向剖分面:地形高程曲面、潛水含水層底板曲面、等效越流層底板曲面(潛水含水層底板曲面平行下移10m)、隔水底板曲面(礫石平原區為潛水含水層底板、細土平原區為中層承壓含水層底板、鹽殼湖沼區為地表以下250m深度);時間離散步長取自然月。剖分結果南北方向112格,東西向72格,平面上共有5197個有效矩形網格。

河流數學模型剖分。首先對研究區內河流水系(包括格爾木河幹流與泉集河)進行分段,僅在各河段的交點上有支流匯入或引出。以含水層剖分網格為基礎,把河流曲線用公里網的折線近似,由此水系共分成21段,整個水系共分為442個「河元」折線段。

地下水數學模型,空間離散選用中心節點差分、時間離散採用向後差分,建立相應的差分方程,即地下水數值模型。河流數學模型用歐拉折線法構造其計算格式,依次由河段源頭向下游遞推計算各河元的流量。地下水數值模型與河流數值模型聯立,構成研究區水資源數值模型。

(二)計算軟體的選取

用地下水數值計算通用的Modflow計算程序對水資源數值模型進行計算,選用瑞士聯邦蘇黎世工業大學開發的Processing Modflow Pro(簡稱PM)集成軟體系統,包括模型前處理、剖分、插值、模型計算、數據錄入、繪制各種曲線與等值線等前處理、後處理功能。

水資源模型有關空間與地層屬性數據(尤其是地層空間結構數據),利用柴達木盆地結構模型資料庫進行提取,構造成PM所要求的矩陣數據格式後,再調入PM中進行整理計算。

(三)模擬軟體之適應性修正

PM軟體系統中所用的Modflow模擬程序,其地下水蒸發模塊為線性蒸發模型,而研究區地下水蒸發與埋深之關系具有較高的非線性。由於蒸發因素在地下水循環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直接使用線性模塊將會引起較大的誤差。

為此,對Modflow蒸發模塊程序進行適應性改寫,使其能夠適應非線性蒸發模擬;改寫後重新編譯Fortran Modflow模擬程序,再連接到PM集成軟體系統中。改進後的Modflow模擬程序,對淺埋區地下水蒸發量與埋深的計算精度有較大改進,提高了水資源模擬計算的模擬度。

『陸』 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是哪些

新疆:烏魯木齊市、阿克蘇市、昌吉市、若羌縣

北京:懷柔區、通州區

天津:東麗區、武清區、西青區

河北:邯鄲市、廊坊市、秦皇島市、石家莊市、定州市、遷安市、任丘市、正定縣

山西:晉城市、古縣、孝義市、右玉縣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通遼市、烏海市、烏蘭察布市、鄂托克前旗、准格爾旗、扎蘭屯市

遼寧:鞍山市、遼陽市、盤錦市、營口市、鳳城市、海城市、庄河市

吉林:吉林市、敦化市、梅河口市

黑龍江:牡丹江市、伊春市、安達市、海林市

上海:嘉定區、閔行區、徐匯區

江蘇:宿遷市、徐州市、鹽城市、常熟市、丹陽市、江陰市、溧陽市、如皋市、宜興市

浙江:湖州市、麗水市、台州市、長興縣、海寧市、瑞安市、桐廬縣、餘姚市、諸暨市

安徽:安慶市、蚌埠市、淮北市、宣城市、巢湖市、當塗縣、天長市

福建:龍岩市、莆田市、晉江市、石獅市、沙縣、武平縣

江西:贛州市、吉安市、萍鄉市、南昌縣、宜豐縣、玉山縣

山東:濟南市、濟寧市、萊蕪市、日照市、昌邑市、膠州市、萊州市、龍口市、榮成市、乳山市、壽光市

河南:開封市、漯河市、新鄉市、駐馬店市、長垣縣、鞏義市、西峽縣、永城市

湖北:鄂州市、十堰市、襄陽市、大冶市、天門市、宜都市

湖南、衡陽市、湘潭市、瀏陽市、寧鄉市、韶山市

廣東:河源市、清遠市、肇慶市、博羅縣、龍門縣、四會市

廣西:貴港市、桂林市、來賓市、柳州市、:橫縣、憑祥市

海南:海口市、瓊海市

重慶:合川區、江北區、巫溪縣、忠縣

四川:巴中市、德陽市、瀘州市、遂寧市、都江堰市、江油市、米易縣、西昌市

貴州:安順市、遵義市、凱里市、仁懷市、興義市

雲南:昆明市、普洱市、安寧市、大理市、騰沖市

西藏:日喀則市、米林縣、曲水縣

陝西:渭南市、咸陽市、延安市、鳳縣、吳起縣、志丹縣

甘肅:白銀市、嘉峪關市、敦煌市、清水縣

青海:西寧市、格爾木市、互助土族自治縣

寧夏:石嘴山市、永寧縣

『柒』 修建青藏鐵路時用以橋代路的目的是什麼

修建青藏鐵路時用以橋代路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當地的野生動物,同時也保護了當地的生態平衡。青藏鐵路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裡是藏羚羊、野氂牛、藏野驢、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為不影響這些野生動物的「生活」規律,保證遷徙、覓食的野生動物順利穿越青藏鐵路,青藏鐵路建設單位徵求有關專家意見,採用「橋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緩坡平交」等方式,在青藏鐵路全線建設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

(7)海西格爾木市光學污水處理擴展閱讀:

青藏鐵路建設之初,對生活垃圾、污水的處理做了嚴格的規定。在西藏安多基地中鐵十一局的工地上,有專門的污水處理池,生產、生活污水經過沉澱處理達到排放標准方可排出,對固體垃圾則進行分類處理。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凡是途經自然保護區,鐵路建設遵循「能避繞就避繞」的原則進行規劃。施工場地、砂石料場的選址及便道的寬度都經反復勘測才確定,盡量避免破壞植被。

『捌』 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我國實行了重視沿海地區發展的非均衡發展戰略,沿海地區取得了先行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日益擴大,國家開始重視區域發展的合理布局,並著手對區域發展戰略進行調整。20世紀末,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各種隱性的區域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如中部省份經濟地位日益邊緣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退、西部地區的嚴重落後等[4]。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推進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十一五」以來,國家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出發,協調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區域經濟增長戰略版圖日臻完美。

(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我國今後一段時期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是: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圖5-1)。

圖5-1 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示意圖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關鍵是要依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的要求,確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進而明確區域發展的戰略布局、發展重點、區域政策等,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地區之間良性互動、地區間差距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5]。為此,2006年國務院啟動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2010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在國家層面上,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並明確了各自的范圍、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開發原則。

(1)國家優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要率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發揮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

(2)國家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要增強產業和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逐步建成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極。

(3)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流域等農業主產區要嚴格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4)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和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等生態系統、關系全國或較大范圍區域生態安全的國家限制開發的生態地區,要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示範區。

(5)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等1300多處國家禁止開發的生態地區,要依法實施強制性保護,嚴禁各類開發活動,引導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實現污染物零排放。

(二)區域發展前景

1.西部地區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實現國家政治安定、環境安全、資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符合國家整體利益,也符合西部發展的要求。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西部地區,包括西藏、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12個省(區、市)。2008年,西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71.9%,人口佔全國的27.9%,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0.5%,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6.4%,原煤產量佔全國的44.0%。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會議確定,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居於優先地位,今後10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是: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台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一個大台階,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縮小;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台階,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會議明確了西部地區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發展方向:

(1)以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農牧業、現代工業和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西部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3)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兩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強西部大開發活力。

(4)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基礎,堅持開發和保護相互促進,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以重要經濟區為發展引擎,實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提高西部大開發的綜合效益。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綜合交通網路、信息基礎設施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成渝、關中—天水和廣西北部灣等經濟區發展,支持呼和浩特、包頭、銀川、新疆天山北坡、蘭州、西寧、格爾木、陝甘寧等經濟區發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寧夏沿黃、西藏「一江三河」等經濟區,形成對周邊地區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的戰略新高地。

2.中部地區

中部崛起戰略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促進中部發展的重要舉措。中部地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和山西6個省。2008年,中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10.7%,人口佔全國的27.1%,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9.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8.7%,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1.0%,原煤產量佔全國的39.0%。

2009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規劃提出了2015年總體發展目標和2020年展望目標。規劃確定到2015年中部崛起要實現4項目標: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提高到48%;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優勢企業、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均超過9%。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確定了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任務:

(1)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把中部地區打造成為高產穩產的糧食生產基地。到2020年,力爭使中部地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3。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設步伐,加快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優勢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勘查,增加後備資源儲量。

(3)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4)建設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快構建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

(5)以「兩縱兩橫」經濟帶和六大城市群為核心,加快重點地區發展。加快構建沿長江、沿隴海、沿京廣和沿京九「兩縱兩橫」經濟帶,形成支撐中部崛起、促進東中西協調發展的重要區域。大力發展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環鄱陽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培育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

(6)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高中部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耕地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源頭區、重點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嚴重區、自然保護區、調水工程水源地等生態建設與保護;做好大江、大河、大湖綜合治理,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7)積極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8)以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加快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

3.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南北方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0個省(市)。2008年,東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9.5%,人口佔全國的36.7%,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3.9%,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5.7%,原煤產量佔全國的9.7%。

東部地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生長點。在「率先發展」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戰略,東部地區將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動增長方式轉變,繼續充當科學發展排頭兵的角色,發揮領跑作用。2008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勾畫出東部地區的未來發展藍圖:《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等。

(1)珠江三角洲地區: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城鎮化水平達到8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2)長江三角洲地區: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在重要領域科技創新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區域內部發展更加協調,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間格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鎮化水平達到72%(核心區75%左右)。

(3)黃河三角洲地區: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趨於完善,水資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得到加強,人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4)海峽西岸經濟區: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協調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4.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化工業的重要基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業副產品生產基地。東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3個省份。2008年,東北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8.2%,人口佔全國的8.3%,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8.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4.3%,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6.9%,原煤產量佔全國的7.2%。

2009年9月,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提出了東北地區的發展重點:

(1)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貫徹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長吉圖經濟區加快發展,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產業基地。

(2)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3)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強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形成穩固的國家糧食戰略基地。開展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以水、電、路、氣等為重點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振興創造條件。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能源結構。

(5)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由政府統籌部分准備金專項用於解決資源型城市環境治理等問題。在資源開采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的資源型城市開展可持續發展試點。

(6)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切實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沙化土地治理和礦山環境整治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

『玖』 馬上就要去中鐵四局參加工作了,特想了解一下中鐵四局的一些情況。誰能幫忙介紹一下。感謝

這么多年過去了感覺如何,現在在幾公司

閱讀全文

與海西格爾木市光學污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州長樂區光學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971
崇左市電池軟化水設備 瀏覽:807
駐馬店平輿縣線路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997
廣西省制葯純水處理設備 瀏覽:534
寧德蕉城區食品廢水處理廠家 瀏覽:241
周口西華縣化工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913
平涼涇川縣電池水處理系統 瀏覽:781
鄂州梁子湖區食品水處理系統 瀏覽:635
紅河河口瑤族自治縣鍋爐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495
自貢富順縣電子純水處理設備 瀏覽:413
承德興隆縣電池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911
寧德古田縣電子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645
徐州泉山區電子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56
昌吉奇台縣食品污水處理 瀏覽:973
武漢漢陽區鍋爐水處理系統 瀏覽:299
長沙芙蓉區紡織廢水處理廠家 瀏覽:669
三門峽澠池縣食品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371
長沙瀏陽市鍋爐純水處理設備 瀏覽:1
錦州黑山縣印染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920
來賓武宣縣印染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