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精河博爾塔拉河注入艾比湖水量大的原因
艾比湖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的供需矛盾引起的。專家分析說,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由於人口增加和大規模水土開發,使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奎屯河、四棵樹河、古爾圖河被攔截斷流,精河、博爾塔拉河入湖量減少。
艾比湖僅靠精河、博爾塔拉河每年補給地表水6億立方米,維持湖面在500平方公里左右。博州水資源可利用總量20億立方米,其中工農業及城市用水總量13億立方米,補給艾比湖最多隻有7億立方米。據測算,維持艾比湖湖面和濕地現狀每年共需水量至少在8億立方米以上。
據了解,歷史上注入艾比湖的較大河流達到11條,但只有精河、博爾塔拉河在秋冬兩季有較大的水量注入湖裡,奎屯河等多條河流在注入湖泊之前就因河流兩岸過度用水而乾涸。
艾比湖流域生態惡化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大規模墾荒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流經地區為了灌溉大量新開墾的耕地,在湖泊上中游地區大規模修渠引水,在耕地大面增加的同進,入湖水量逐年減少。
耕地和綠洲面積的增加,並沒能改善當地人的生存環境。相反,這一乾旱地區的地下水位正逐年下降,稀疏的荒漠植被正大量枯死,氣候變得越發乾燥,許多地方已不適宜於人類居住。
鑒於艾比湖湖面逐年萎縮導致周邊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新疆一些生態專家呼籲加強艾比湖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以維持現有湖水面積。新疆先後實施了艾比湖主風道治理工程、兩河(精河、大河沿子河)下游節水工程和植樹種草工程,使這一地區的荒漠植被得到了有限的恢復,艱難地維持著艾比湖流域的生態環境。
然而,這些措施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艾比湖生態惡化的趨勢。專家們說,對水資源的過度追求與開發是艾比湖流域生態惡化的最主要原因,但要解決艾比湖生態問題,不僅在於正確處理水土開發與保護生態的關系、經濟建設與節約資源的關系,關鍵在於解決湖水補給問題。據測算,維持艾比湖湖面和濕地現有水平所需水量至少在8億立方米以上,而該地區水資源總量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Ⅱ 博樂的社會事業
市政公用事業方面,完成了三期供水、垃圾填埋處理廠、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3號熱源建設項目,新增供排水和供熱管網56.9公里,供水普及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處理率、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99.15%、100%、80%和41%。新建改建了中心廣場、濱河公園、人民公園、西部文化廣場、賽馬場、博爾塔拉紀念園、博物館、體育館。重點招商引資建設工程完成總投資1.26億元,亞中商城、商業步行街、東風商廈、家和精品街、銅鑼灣中盛百貨 、西郊客運綜合市場相繼投入使用。房地產開發共完成房地產投資3.11億元,開發建設住宅樓30餘萬平方米。還將投資1.56億元建設市政道路、供水、排水、供熱、綠化、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
2013年,投入35.7億元重點推進水系打造、道路暢通、市政建設、景觀綠化、街景提升和城市房建「六大工程」。北京路、文化路、團結路實現全線貫通,博爾塔拉大橋、迎賓橋等8座橋梁建成通車。完成供排水、供熱管網建設49公里,新增天然氣入戶8526戶。新增綠地面積1900畝。購置環衛車輛13台,環衛機械化水平得到提升。3個建制鎮社區建設得到完善。 博樂市共有學校二十一所,其中歸屬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下屬的學校有:博州實驗中學、博州廣播電視大學、博州蒙古中學、博州衛校、博州技工學校。歸屬於博樂市下屬的學校有: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博樂市一中、博樂市二中、博樂市三中、博樂市五中、博樂市六中、博樂市七中、博樂市一小、博樂市二小、博樂市逸夫小學、博樂市四小。
博樂市第一小學
博樂市第一小學成立於1951年3月,位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顧里木圖路109號。歷經55年的發展,形成了學校獨特的人文資源和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博州規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學。學校佔地面積50畝,現有在校學生3183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862人,教職工225名,其中小學高級教師77人,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3名。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有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形體室、科技作品展覽室、榮譽室、多功能廳、圖書閱覽室、乒乓球室、體育器材室等配套設備和校園廣播系統。
博樂市第二中學
博樂市第二中學,是一所以「優質初中」為辦學模式的公辦普通完全中學,學校佔地面積42畝,建築面積25200平方米,教學設施面積3800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680萬元。現為「十、十二」軌(初中十二個班,)。在校學生總數2000人;現有教職工221人(含離退休人員),專任教師186人,大學本科學歷174人,專科學歷12人,高級職稱教師30,中級職稱教師56人,學歷合格率100%。現有教學設備:學校有一般教室54個,美術畫室8個,音樂活動室6個,舞蹈排練廳2個,多媒體教室1個,語音室1個,電腦室2個,物理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2個、生物實驗室2個,各種教學儀器勉強能滿足正常教學。學校擁有200米跑道的操場,其中設有籃球場1個,羽毛球場3個。配有各種體育器材和音樂器材,能滿足正常體育、音樂教學和高中體育班、音樂班的訓練。
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
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是博樂市高級中學的前身,始建於1957年,2008年9月15日開工建設,2009年9月1日,學校落成。博樂市高級中學正式更名為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項目於2008年9月15日開工建設,新建校園控制面積258畝,建築佔地面積29畝,辦學規模為60個教學班。新建建築面積61827平方米,其中綜合教學樓1幢、公寓樓4幢、食堂1幢、教師周轉樓1幢。項目投資2億元,湖北援助3000萬元。學校採用漢語言授課,寄宿制管理。校長、教務主任、年級組長及部分學科科研組長和學科教師由湖北方面選派。 湖北省和武漢市是內地支援博樂市建設的對口地區。2013年,加強與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溝通銜接,實現產業援博新突破。高質量完成年度援建項目建設,促進落地企業盡快建成投產。加大援博項目監管,重點做好安居富民等項目建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援博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全力支持援博人員發揮才能、辦事創業。
Ⅲ 新疆水資源供需分析
第一節 水資源需求分析
一、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預測
(一)社會經濟現狀指標
2005年新疆生產總值2604 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4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1165億元,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945億元,增長9.3%。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6%、44.7%和35.7%。
2005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1.06 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農業產值595.84億元,增長7.0%;牧業產值183.52億元,增長9.0%;林業產值15.29億元,增長5.8%;漁業產值4.34 億元,增長5.4%。年末牲畜存欄頭數為5333.60 萬頭(只),比上年增長2.4%;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05萬公頃。
2005年年末總人口2010.35萬人,比上年增加47.24萬人,增長2.4%。其中,城鎮人口764.85萬人,增加8.2%,城鎮化率為37.2%;鄉村人口1263.50 萬人,增加17.49 萬人,下降0.8%。全年人口出生率為 16.4‰,死亡率為 5.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4‰。
(二)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預測
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預測方法是利用《新疆統計年鑒(200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 年)的有關基礎數據,採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告》中的有關規劃定額進行預測。
1.農業發展指標
土地變更統計顯示,2005 年底,新疆農用地6306.07 萬公頃,建設用地122.07萬公頃,未利用地10220.83萬公頃,詳見表3-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 年)提出:2001~2010年開發整理土地160.68 萬公頃,新增耕地面積66.67萬公頃,詳見表3-2-2,至2010年,預測全疆耕地面積為483.07萬公頃(7246.05萬畝)。
表3-2-1 新疆2005年土地資源利用現狀 單位:萬公頃
表3-2-2 各地(州、市)土地開發整理安排表(2001~2010年)單位:公頃
續表
2.工業發展指標
根據《新疆統計年鑒》2006 資料,工業總產值增長率按9%計算,預測到2010年工業總產值為3626.00億元。
3.人口增長預測
根據《新疆統計年鑒》2006資料,人口增長率按1.1%計算,預測到2010年人口達到2122.93萬人。
二、需水量預測
(一)需水量預測原則
水資源供需發展趨勢預測的基本原則,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節流與開源並舉,利用與保護並重
為了滿足未來經濟發展對供水不斷增長的需求,根據各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水資源需求,以及生態環境狀況等具體情況,在進一步強化節約用水和現有工程配套改造挖潛的前提下,適當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以保持供水量適度增長。做到新建工程與現有工程配套改造並進,節流與開源並舉,利用與保護並重。
2.經濟合理的原則
根據社會凈福利最大准則,對水資源的需求與供給同時進行調整,使社會經濟發展模式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互適應。依據邊際成本替代准則,在需求側採取生產力轉移、產業結構調整、水價格調整、行業器具型節水等措施,抑制需求的過度增長,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在供給側統籌考慮降水和微鹹水直接利用、洪水和污水資源化、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利用等措施,輔之以跨流域調水,增加水資源對區域發展的綜合保障功能。
3.統一調配原則
根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結合新疆區域社會經濟需求,考慮水資源的區域分布特點,對水資源在流域間和流域內兩個層次進行統一調配。流域間配置解決水資源天然分布與歷史形成的用水重點地區不相協調的問題,主要依靠跨流域調水工程進行大范圍內的水量餘缺調配;流域內層次的配置以流域為基礎進行,通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實現。
4.可持續發展原則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滿足國民經濟需水和生態環境需水,水資源配置應立足於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從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出發,協調發展進程中的人—地關系和人—水關系。兼顧除害與興利、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在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兩方面進行權衡,合理分配社會經濟用水與生態環境用水。根據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在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尋求平衡,在水資源高效持續利用的資金需求和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之間尋求平衡。
5.工業、城鎮、農村生活用水按95%保證率考慮,農田灌溉、經濟林、飼草按75%保證率考慮,防風林、成林、牧草生態用水按50%保證率考慮
6.到2010年使我區春旱缺水的矛盾基本得到緩解,基本滿足農牧業、石油和工礦企業、城鎮生活、生產和生態各方面的用水要求
(二)需水量預測依據
《全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工作技術細則》5.1 中明確指出,地級行政區2000年和2010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及其供水需求預測,可引用《全國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計劃》中的成果。本次工作本著上述指示精神,參照《全疆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計劃》中的成果進行分析計算。
需水預測的目標和原則:對水資源需求的預測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既預測國民經濟需水,也兼顧生態環境對水資源的需求。對於水資源相對比較貧乏的新疆,節水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水定額按照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節水型社會的要求來確定。在預測定額時,考慮了各流域的水資源條件、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節水水平等眾多因素,參考了國內外用水效率比較高的地區的用水水平。
(三)2010年需水量預測
1.渠系有效利用系數和用水定額的確定
依據《全疆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計劃》成果,確定本次需水量預測的有關參數和定額。
(1)渠系有效利用系數,詳見表3-2-3。
表3-2-3 渠系有效利用系數規劃表
(2)農業灌溉定額:農業灌溉是指大田和水稻田的灌溉定額,詳見表3-2-4。
表3-2-4 農業灌溉定額規劃表 單位:立方米/畝
(3)城鎮生活用水定額:城鎮用水人口為市鎮人口中的非農業人口,生活用水定額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設施用水和商品菜田用水3部分。規劃指標見表3-2-5。
表3-2-5 城鎮生活用水規劃指標 單位:升/人·日
(4)工業用水定額:工業需水量預測包括電力行業、鄉鎮企業、其他行業等需水量的預測。故工業用水定額採用重復利用率提高法,利用萬元產值耗水量推算工業需水量。全疆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規劃指標詳見表3-2-6。
表3-2-6 工業用水定額規劃表 單位:立方米/萬元
2.需水量預測
根據《新疆統計年鑒》,2006 中各地(州、市)2005 年工業總產值、人口指標,年工業總產值增長率依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的9%計算,人口增長率按11‰計算,工業用水定額、城鎮生活用水定額按上述分析確定的定額進行計算,據此預測工業和城鎮生活需水量。耕地面積依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資料,農業灌溉定額北疆地區綜合水田和旱田平均取700 立方米/畝,南疆地區平均取750 立方米/畝。據此預測的需水量詳見表3-2-7至表3-2-9。
表3-2-7 工業需水預測分析表
表3-2-8 城鎮生活需水量預測分析表
續表
表3-2-9 農業需水量預測分析表
續表
3.需水量確定
2010 年全疆工業需水量 68.4549 億立方米,農業需水量513.7456億立方米,城鎮生活需水量9.4534 億立方米。全疆需水總量為591.654億立方米。詳見表3-2-10。
表3-2-10 2010年需水量預測結果匯總表 單位:億立方米
續表
4.耗水量、回歸水量和工業及城市廢污水排放量預測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告》資料:依據《新疆水中長期供求計劃》中城鎮生活、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不同耗水率情況,進行地(州)耗水量、回歸水量和城市廢污水排放量的預測,詳見表3-1-11。
表3-1-11 耗水量及回歸水量分析預測統計表 單位:萬立方米
續表
5.生態環境需水量分析
生態環境用水在水資源豐富的濕潤地區,並不構成問題,而在水資源緊缺的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由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市和工業用水擠占農業用水,農業用水又擠占生態用水,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
關於生態環境用水評價,國內外的研究一致認為,應以生態環境現狀作為評價生態用水的起點,而不是以天然生態環境為尺度進行評價。因此,狹義的生態環境用水是指為維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並逐漸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資源量。生態環境用水評價的區域,應當是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和問題嚴重的乾旱、半乾旱和季節性乾旱嚴重的半濕潤區。
生態環境用水的評價工作起步較晚,目前能掌握的資料有限。現就國家「九五」攻關重點項目《西北地區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96-912)有關專題提出的成果,對新疆的生態環境用水狀況,作粗略的評價。
(1)生態和經濟耗水的平衡分析
新疆氣候乾旱、光熱條件好,但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近年來,部分地區由於過度開發水土資源,荒漠化、鹽鹼化等生態問題十分突出。根據「九五」攻關96-912-01 課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專題,利用遙測判讀所得到的生態要素信息和地面水文觀測資料,用分流域水量平衡分析估演算法,求得現狀經濟耗水量、人工生態和天然生態耗水量,其成果見表3-2-12。
表3-2-12 生態耗水與經濟耗水平衡表 單位:億立方米
(2)典型河流耗水量的平衡分析
為了分析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選擇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同的4條河流進行比較,詳見表3-2-13。
表3-2-13 典型河流耗水量比例關系表
博爾塔拉河、奎屯河是天山北坡西部艾比湖的源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相對較低,經濟耗水量分別佔41%和50%;生態耗水分別佔59%和50%。目前尚有部分余水退入艾比湖,會同其他河流的退水,共同維持艾比湖現狀湖面的穩定。其餘河流的經濟耗水量所佔比重都小於50%,生態環境用水大於50%,尚有一定比例的余水供給下游的終端湖泊或荒漠區的地下水。
瑪納斯河與呼圖壁河是瑪納斯湖的源河,這兩條河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經濟耗水量均已超過60%。因此,在河流末端的瑪納斯湖已乾涸。由於瑪納斯河與呼圖壁河通過發展人工綠洲生態替代了大部分的天然綠洲,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基本沒有惡化。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內陸河地區任何一條河流都是生態河流,隨著水資源的開發,人工生態耗水的增長,必然要對天然生態環境帶來影響。經濟耗水與生態耗水的比例關系,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態環境狀況。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有一定的限度,根據我國內陸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要使生態環境不再繼續惡化,經濟耗水應控制在30%~50%范圍內比較合理,最高不宜超過60%。目前內陸河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已達到50%,部分地區甚至超過60%,生態環境已明顯惡化,因此內陸地區水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必須對生態環境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作出評價。聯合國發表的「全面評價世界淡水資源」報告,曾對用水緊張程度進行分類(詳見表3-2-14),認為用水與可用淡水之比達到20%~40%屬於中高度用水緊張的范圍,要求加強供需水的管理,確保水生生態系統的用水。用水與可用淡水之比超過40%屬於用水高度緊張范圍,流域內將出現嚴重水荒,對水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缺水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限制因素,現有的用水格局和用水量需作調整。這一資料可供新疆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參考。
表3-2-14 用水緊張程度分類
根據新疆的實際情況,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考慮以下幾方面的用水:①保護和恢復內陸河流下游的天然植被及生態環境;②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圍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設;③維持河流河道內所必需的水量,如沖沙水及濕地、湖泊、窪地等生態用水;④回補超采區的地下水。
很多專家對維持目前的天然生態系統需水量進行過多方面研究,認為現狀條件下天然生態系統需水量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570.7萬公頃濕地草甸需水150.9億立方米。55.4萬公頃荒漠河岸林需水10.4 億立方米。2.49 萬公頃河谷林需水 1.3 億立方米。98.07萬公頃灌木林需水16.1 億立方米。以上天然生態植被共計需水178.7億立方米。二是3 個重要湖泊(博斯騰湖、烏倫古湖、艾比湖)的生態需水量為27.4 億立方米。三是重要河道的生態需水量1.5億立方米。以上3項共計需水量約208億立方米。
因此,在現狀條件下,不包括天然植被利用的降水及吸收的地下水,天然生態用水量為208 億立方米是不可減少的。這些水量基本上是天然河道經引水後下泄的水量,必須得到保證,以確保綠洲外圍的天然生態系統安全,保護綠洲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對內陸河流域來說,河道每年要有一定下泄水量用於輸鹽和維系河道兩岸及外延區荒漠植被用水和尾閭湖泊用水,生態用水量視不同河流而異,但它是確保流域生態系統穩定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所必須的。根據國際上的經驗,乾旱地區生態用水要佔到水資源總量的30%~40%。故208 億立方米的生態用水量是可計算水量中必須給予保證的最低限。
第二節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一、水資源供需平衡現狀分析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下水資源評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2002年)資料,1999年全疆總水資源利用量為485.9億立方米,其中,利用地表水434.24 億立方米,佔89.37%;開采地下水51.35億立方米(不含坎兒井、引泉量),佔10.57%;污水處理回用0.293億立方米,佔0.06%。詳見表3-2-15。
表3-2-15 1999年新疆行政分區供水量統計表 單位:億立方米
1999年地表水利用量434.24億立方米,佔全疆地表水總徑流量的41.4%,佔全疆地表水資源量的46%。准噶爾盆地地表水利用量為143.2493億立方米,佔全疆地表水利用量的33%。塔里木盆地地表水利用量為289.7632 億立方米,佔全疆的67%,較准噶爾盆地高出1倍。詳見表3-2-16。
表3-2-16 1999年新疆水資源利用情況統計表 單位:億立方米
全疆地表水資源量為942.1933億立方米/年,地表水供水量為434.2404億立方米/年,地表水供水量佔全疆水資源利用總量的89.42%,全疆平均地表水利用率為46%,其中,准噶爾盆地地表水利用率為31%,塔里木盆地地表水利用率為60%,南疆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高於北疆。全疆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885.3億立方米/年,扣除高原、荒漠區難以利用的37.8 億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利用量為847.5億立方米/年。現狀生態環境需水量為208 億立方米/年,國際河流出境水量259.2億立方米/年,若扣除難以利用的和生態環境用水以及現狀國際河流的出境水量,可供國民經濟利用的地表水量約為400 億立方米/年左右。現狀地表水可利用量與目前實際引入灌區的地表水基本相當,除國際河流外,新疆地表水已基本無開源潛力。
全疆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為233.1242 億立方米,地下水實際開采量為51.3965 億立方米,全疆平均地下水開采系數為0.22。其中准噶爾盆地地下水開采系數為0.28,塔里木盆地地下水開采系數為0.19,北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高於南疆。雖然全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整體上處於較低水平,全疆范圍內地下水可供水量遠大於需水量,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潛力,現狀供需平衡結果:地下水開發潛力剩餘181.7277億立方米/年。但新疆地下水開發利用很不均衡,南疆與北疆、經濟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北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遠高於南疆,北疆的天山北麓經濟帶遠高於北疆其他地區。天山北麓個別地區已出現了地下水超采現象,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昌吉州、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地下水開采系數均已接近或超過1,地下水已處於超采狀態,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如奇台縣1991~1996 年地下水平均開采量為3.33 億立方米/年,大於可開采量2.47 億立方米/年,也大於總補給量2.97億立方米/年。從全縣現有26 個觀測井得到的數據看,多年動態變化中地下水位持續下降,下降0~1 米的有3個點,下降1~2米的有2個點,下降2~4 米的有9 個點,下降4~5米的有6個點,下降5~6米的有2個點,下降6~7米的有4個點,平均下降3.7 米。奇台縣平原泉水共有6 條,1966 年年徑流量11200萬立方米,1979年為5000 萬立方米,1993 年降至460萬立方米,到1996 年僅為2.2 萬立方米,30 年內泉水逐漸減少,目前幾乎乾涸。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平原泉水的減少,固然與地面水利工程的完善、灌溉技術的提高有一定關系,然而,超量開采是導致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泉水乾涸的主要原因這一客觀事實是不可否認的。
二、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分析
(一)地表水資源供水潛力分析
(1)全疆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885.3 億立方米/年,扣除高原、荒漠區難以利用的 37.8 億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利用量為847.5億立方米/年。現狀生態環境需水量為208 億立方米/年,國際河流出境水量259.2億立方米/年,若扣除難以利用的和生態環境用水以及現狀國際河流的出境水量,可供國民經濟利用的地表水量約為400億立方米/年左右。現狀地表水可利用量與目前實際引入灌區的地表水基本相當,新疆地表水已基本無開源潛力。
(2)預測2010年污水排放量為19.5918 億立方米,根據自治區「十五」規劃,到2005年工業廢水排放要達到75%以上。據此推算,到2010年,污水排放處理率按75%計算,污水處理回用量將達到14.6939億立方米。現狀年污水處理回用量僅為0.293億立方米,此舉可以新增供水量14.4億立方米。
(3)1999年全疆總水資源利用量為485.9 億立方米,其中,利用地表水434.24 億立方米,佔89.37%;全疆農業用水約占總用水量的70%,個別地區可達90%以上,行業用水比例嚴重失調,而且浪費相當嚴重。如,有的地區農業用水採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全疆平均毛灌溉定額一般在1000 立方米/畝以上,個別地區可達1500立方米/畝以上;工業和生活用水浪費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全疆工業萬元產值耗水量平均達435立方米(南疆平均為448立方米/萬元,北疆平均423 立方米/萬元),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因此,通過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可以大大提高水資源的供水潛力,灌溉定額如果能夠下降到700 立方米/畝,按灌溉面積416公頃計算,每年可以節約水資源180 億立方米。詳見表3-2-17。
(二)地下水資源供水潛力分析
1.地下水資源開采潛力分析
現狀年新疆地下水平均開采程度只有22%,尚有181.7739 億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的潛力;如加上引泉量(17.345億立方米/年),開采程度為29%,尚有166億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的潛力。
塔里木盆地平均開采程度為19%,低於全疆平均水平,有117億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的潛力。但哈密地區和吐魯番地區開采程度均已在110%以上,並有3個超采區,地下水已無潛力;其他地區仍有較大潛力。
准噶爾盆地平均開采程度為28%,高於全疆平均水平,有66億立方米/年的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的潛力。昌吉州、烏魯木齊市已無潛力;石河子市雖超采嚴重,但從大的流域范圍考慮仍有一定潛力;其他地區仍有較大潛力,但部分縣市(如博樂市)潛力也已不大。
2.地下水資源規劃開采量保證程度分析
規劃2010年總的可供水量為855.3403億立方米,總的需水量為589.9995億立方米,供需平衡結果尚有265.3408億立方米的盈餘,總體上是有保證的。但需要說明的是,新疆地域廣闊,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真正需水量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范圍極為有限的綠洲帶,加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需水量很大,因此總體上仍然表現為水資源不足,特別是在天山北坡經濟帶表現尤為突出,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昌吉州已經表現為供需嚴重失衡。
表3-2-17 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分析表 單位:億立方米
Ⅳ 新疆水資源現狀
第一節 地表水資源現狀
新疆的地表水主要由河流、湖泊和冰川3部分組成。
一、河流
新疆的河流主要為內陸河,發源於山地,匯集於盆地湖泊。除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流出國境後經哈薩克和俄羅斯注入北冰洋,西南部喀喇昆侖山的奇普恰普河流經印度注入印度洋外,其餘河流均呈向心水系流入盆地形成內陸河,成為生態繁衍和經濟建設的主要水源。
全疆共有大小河流570 多條,多年平均總徑流量884 億立方米/年。2003年地表水資源量863.2 億立方米,其中,境內產流758.2億立方米,國外流入水量105.0 億立方米,出境水量229.8億立方米。
河流徑流量的分布與降水量的多少和高山冰雪發育程度密切相關。多數河流尤其是較大的河流,均發源於降水豐沛的高山冰雪區。河流的補給源除降水產流外,山區的地下水,冰雪融水補給佔有較大比重。河川徑流量的時空分布很不平衡:在空間上具有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特徵;在時間上主要集中在夏季,豐枯明顯,具有夏洪、冬枯、春旱、秋缺的特徵。
新疆的河流大部分是流程短、流量小、季節變化明顯的小河。全疆570多條河流中,年徑流量小於1 億立方米/年的河流最多,有487條,占河流總數的85.4%,徑流量僅82.9億立方米/年,占河川總徑流量的9.4%。年徑流量大於1 億立方米/年以上的河流有83條,占河流總數的14.6%,徑流量占總徑流量的90.6%;其中年徑流量大於10億立方米/年的河流有18 條,僅占河流總數的3%,但其徑流量卻達534億立方米/年以上,約佔全疆河川總徑流量的60.4%。
二、湖泊和水庫
新疆有大於1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139 個,總面積約5500 平方千米,主要有博斯騰湖、烏倫古湖、賽里木湖、艾比湖、阿牙克庫木湖及艾丁湖。2004 年全疆有大中型水庫 498 座,總庫容量83.78億立方米。
三、冰川
新疆是我國冰川資源較多的省(區、市)之一,共有冰川18600多條,主要分布在天山、昆侖山、阿爾泰山和帕米爾高原,冰川總面積為26091.68 平方千米,佔全國冰川總面積的46.2%,冰雪儲量28275億立方米,佔全國冰川儲量的49.5%。
四、地表水資源
新疆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794.435 億立方米/年。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407.72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51.3%。准噶爾盆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 386.63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48.7%,其中,伊犁地區佔全疆18.9%。
第二節 地下水資源
依據《新疆地下水資源評價》(國土資源廳2002 年)資料,1999年新疆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385.2858 億立方米/年,山丘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409.4025億立方米/年。山區與平原區地下水重復補給量 165.1329 億立方米/年,全區地下水補給總量為629.5554億立方米/年。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227.3116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平原區補給量的59%;山丘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195.525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山區補給量的47.76%;山區與平原區地下水重復補給量89.4492 億立方米/年,系統內地下水補給總量為333.3874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下水總補給量的52.96%。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157.9742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平原區補給量的41%。山丘區地下水補給資源量213.8775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山區補給量的52.24%。山區與平原區地下水重復補給量75.6837 億立方米/年,系統內地下水補給總量為296.168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下水總補給量的47.04%。
平原區地下水補給量大於10 億立方米/年的共有14 個流域(亞系統),從大至小依次為伊犁河流域、喀什噶爾河流域、阿克蘇河流域、葉爾羌河流域、渭干河流域、開都河流域、額爾齊斯河流域、艾比湖水系、車爾臣河流域、和田河流域、額敏河流域、克里雅河—喀拉米蘭河流域、瑪納斯河流域、孔雀河流域,其總補給量佔到全疆的82.52%。其中,有9個流域位於塔里木地下水系統中,其總補給量佔全疆的51.16%,占本系統補給量的86.72%;有5個位於准噶爾地下水系統中,其總補給量佔全疆的31.36%,占本系統補給量的76.48%。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新疆地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補給量較豐富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什地區、天山南麓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昆侖山北麓和田地區;准噶爾盆地西部伊犁谷地、北部的阿勒泰和塔城地區、天山北麓的瑪納斯—石河子一帶。地下水資源模數大於10 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的共有15個流域(亞系統),從大到小依次為:渭干河流域、阿克蘇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和田河流域、開都河流域、額爾齊斯河流域、額敏河流域、喀什噶爾河流域、葉爾羌河流域、頭屯河流域、烏魯木齊河流域、柴窩堡湖水系、瑪納斯河流域、艾比湖水系、孔雀河流域。其中有7個分布於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內,8個分布於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內。分布規律與資源量分布規律不完全一致。地下水資源補給主要來源於河道入滲(佔34%)、渠系入滲(佔29.3%),其次為山前側滲(佔18.95%)。其中天然補給量(降水入滲、暴雨洪流入滲、山前側滲)為102.6584億立方米/年,占平原區總補給量的26.64%;地表水轉化補給量(河道入滲、渠系入滲、田間灌溉入滲、水庫入滲)為282.6274 億立方米/年,占平原區總補給量的73.36%。反映出乾旱區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密切的轉化關系。詳見表3-1-1、表3-1-2。
表3-1-1 水資源量匯總表(按行政區)單位:億立方米/年
續表
表3-1-2 1999年新疆水資源量匯總表(按系統)單位:億立方米/年
續表
續表
1999年平原區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為234.8725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平原區地下水補給資源的61%。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可開采資源144.4246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可開采資源的61.49%,占本系統地下水補給資源的63.54%;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可開采資源90.4479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可開采資源的38.51%,占本系統地下水補給資源的57.25%。
平原區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大於10億立方米/年的共有9個流域(亞系統),從大至小依次為伊犁河流域、喀什噶爾河流域、阿克蘇河流域、渭干河流域、葉爾羌河流域、開都河流域、艾比湖水系、額爾齊斯河流域、車爾臣河流域,其總可采資源量佔到全疆的67.77%。其中有6 個流域位於塔里木地下水系統中,其總可采資源量佔全疆的45.92%,占本系統可采資源量的74.68%;有3 個位於准噶爾地下水系統中,其總可采資源量佔全疆的21.85%,占本系統可采資源量的56.75%。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新疆地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可開采資源量豐富地區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三角洲、天山南麓;准噶爾盆地西部的伊犁谷地和艾比湖匯流區、北部的額爾齊斯河流域。
平原區地下水開采資源模數大於10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的共有5個流域(亞系統),從大到小依次為渭干河流域、阿克蘇河流域、伊犁河流域、開都河流域、和田河流域。開采資源模數5 萬~10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的共有12個流域(亞系統),從大到小依次為喀什噶爾河流域、烏魯木齊河流域、頭屯河流域、柴窩堡湖水系、葉爾羌河流域、額敏河流域、額爾齊斯河流域、瑪納斯河流域、孔雀河流域、艾比湖水系、迪那河流域、車爾臣河流域。其中有5 個分布於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內,7 個分布於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內。分布規律與資源量分布規律不完全一致。
城市地下水資源概況:根據對全疆20 個城市的計算統計,其補給資源總量為69.821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的18.12%;可開采資源總量為43.7779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可開采資源量的18.64%;現狀開采總量為23.302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現狀開采量的近一半(45.34%),平均開采程度53.23%,明顯高於全疆平均水平。表明城市是地下水最主要的開采區。詳見表3-1-3。
在各城市中,有5個城市超采。其中,烏魯木齊市、吐魯番市、哈密市、米泉市為過量開采區;而石河子市是因為無山地產流區,就地產生的補給資源貧乏,相比之下表現為超采區,但如果將其放在瑪納斯河流域較大的系統中來看,其補給資源較為豐富。
位於天山北麓和吐哈盆地的城市地下水開發程度均較高,而位於塔里木盆地、阿勒泰、塔城盆地、伊犁谷地的城市地下水開發程度普遍較低。這主要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地表水的豐富程度有關。
平原區地下水儲存量:根據區域水文地質研究成果,新疆各盆地邊緣坳陷區第四系鬆散層地下水儲存量為164066 億立方米。詳見表3-1-4。
新疆平原區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補給資源量為334.76 億立方米/年,其中,塔里木地下水系統為200.22 億立方米/年,佔59.8%;准噶爾地下水系統為134.57 億立方米/年,佔40.2%。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開采資源為204.22億立方米/年。
表3-1-3 1999年新疆主要城市地下水開采程度統計表 單位:億立方米
續表
表3-1-4 新疆地下水儲存量分布狀況
第三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
1999年全疆總水資源利用量為485.9 億立方米/年,其中,利用地表水434.24億立方米/年,佔89.37%;開采地下水51.35 億立方米/年(不含坎兒井、引泉量),佔10.57%;污水處理回用0.293億立方米/年,佔0.06%。
1999年地表水利用量434.24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表水總徑流量的41.4%,佔全疆地表水資源量的46%。准噶爾盆地地表水利用量為143.2493億立方米/年,佔全疆地表水利用量的33%。塔里木盆地地表水利用量為289.7632 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67%,較准噶爾盆地高出1倍。詳見表3-1-5。
表3-1-5 1999年新疆水資源利用情況統計表 單位:億立方米
續表
1999年新疆共有配套機電井37424 眼,地下水開采量51.35 億立方米/年,引平原泉水17.345 億立方米/年,地下水利用總量已達68.6951億立方米/年(不含坎兒井量),較20 世紀70 年代(不完全統計約15億立方米/年)增加458%,較20世紀80年代(約25億立方米/年)增加275%。其中:准噶爾盆地地下水開采量為24.7457億立方米/年,佔全疆開采量的48.19%。塔里木盆地地下水開采量為26.6043億立方米/年,佔全疆的51.81%。
在各地級行政區中,位於天山北麓的昌吉州開采量最大(佔全疆的 20.11%),其次為吐魯番地區(12.59%)、塔 城 地 區(11.95%)、哈密地區(10.46%),塔里木盆地開采量最大的為阿克蘇地區和喀什地區,分別佔全疆的11%和7.7%。
1999年新疆機井開采地下水量51.35 億立方米/年(不含坎兒井和引泉量),佔地下水可采資源的20.3%。需要說明的是,受地下水相互轉換關系的制約,坎兒井流量和引泉量會隨著機井開采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1999年塔里木地下水系統地下水開采量為27.0368 億立方米/年,占本系統可開采資源的18.72%。准噶爾地下水系統地下水開采量(不含坎兒井流量和引泉量,下同)為24.3597 億立方米/年,占本系統可開采資源的26.93%。
在全疆15個地(州、市)中,地下水開采程度大於120%有2 個(石河子市494.5895%,吐魯番地區120.122%);100%~120%的有2個(哈密地區110.908%,烏魯木齊市102.1541%);80%~100%的有1 個(昌吉州 99.98%);40%~60%的有 1 個(克拉瑪依市59.6878%);20%~40%的有2 個(博爾塔拉州35.9977%,塔城地區25.6067%);小於20%的有7個(伊犁州直屬縣市1.427%,阿勒泰地區1.9896%,克孜勒蘇州18.8465%,阿克蘇地區13.6546%,喀什地區10.4732%,和田地區10.1256%,巴音郭楞州8.824%)。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新疆地下水開采程度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准噶爾盆地南部和吐哈盆地。其中,天山北麓奇台縣—烏魯木齊市—昌吉市—石河子市一帶是新疆綜合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最大,地下水開采程度均在60%以上。吐哈盆地開采程度均在80%以上,這與該區地表水缺乏、氣候乾旱、生產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有關。准噶爾盆地北部和西部地下水開采程度較低,這與該區地表水較豐富有關;塔里木盆地除個別縣(市)外,大多數地區地下水開采程度相對較低,這與該區地表水相對較豐富、經濟相對落後、電力不足、地下水劣質水區分布較廣難以利用有關。
1999 年新疆地下水利用量中,農林牧漁業用水量最大,佔76.57%;其次為城鄉工業用水,佔12.48%;最少為城鄉生活用水,佔10.95%。詳見表3-1-6。
准噶爾盆地農林牧漁業用水量佔67.93%,低於全疆平均水平;城鄉工業用水佔17.51%,城鄉生活用水佔14.55%,均高於全疆平均水平。反映出北疆地區較低的農業灌溉定額、較高的工業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塔里木盆地農林牧漁業用水量佔75.07%,略低於全疆平均水平;城鄉工業用水佔12.85%,城鄉生活用水佔12.08%,略高於全疆平均水平。
兵團農林牧漁業用水量佔94.297%,明顯高於全疆平均水平;城鄉工業用水佔3.36%,城鄉生活用水佔2.39%,明顯低於全疆平均水平。這主要是由於兵團以農業為主,人口相對較少,工業主要集中在地方城市區(工業用水多已計入地方行政區內)。
表3-1-6 1999年地下水利用情況統計表 計量單位:億立方米
在准噶爾盆地各地(州、市)農業用水中,以塔城地區、昌吉州比例最高;在工業用水中,以伊犁地區比例最高,主要原因是伊犁地區地表水豐富,農業主要利用地表水,因此工業用水所佔比例較大,而克拉瑪依和石河子市工業較發達,工業用水比例也較大;在生活用水中,以烏魯木齊市比例最高,主要原因是人口最集中。
在塔里木盆地各地(州、市)農業用水中,除巴音郭楞州比例相對較低外,其餘6 個地(州、市)所佔比例均較大,主要原因是南疆各地(州、市)均以農業為主,工業不發達;在工業用水中,以巴音郭楞州所佔比例最高,這與近年來石油工業及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有密切關系;在生活用水中,以和田地區所佔比例最高,這與該區實施防病改水工程有關。
據對11 個城市用水量的統計,農林牧漁業平均用水比例佔69.44%,其次為城鄉工業用水佔20.37%,最少為城鄉生活用水佔18.79%。從中可以看出城市經濟結構的單一性。其中北疆各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比例要高於南疆各城市,反映了南北疆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差異。詳見表3-1-7。
表3-1-7 1999年主要城市地下水利用情況統計表 單位:億立方米/年
續表
第四節 水資源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配置難度大
由於新疆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水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在地域上,伊犁、阿勒泰等地地表水、地下水資源均比較豐富(僅地表水該兩地擁有313.8億立方米/年,約佔全疆的1/3),遠遠大於本地區開發之需要,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而吐魯番、哈密等地地表水、地下水資源均較貧乏,目前已經出現需大於供的矛盾,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很高。因此,水資源保障程度各地差別很大,個別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將受到水資源的制約。在時間上,地表水資源年內季節變化懸殊,每年汛期(6~9 月)來水量佔全年水量的80%以上,為水資源科學、高效利用帶來了困難。
二、重地表水,輕地下水,缺乏科學統一規劃
各地大量修建水利工程,引用地表水,不注重地下水開發利用,缺乏科學統一的地表水、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規劃,產生了土地次生鹽漬化、各河流域尾閭湖泊乾涸、生態環境退化等問題。
三、重工農,輕環保,可持續發展觀念不強
在工農業發展初期,重開發,輕保護現象比較普遍,污水隨意排放,不科學使用化肥、農葯,局部水資源污染問題較突出,影響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四、行業用水比例失調,水資源浪費嚴重
全疆農業用水約占總用水量的70%,個別地區可達90%以上,行業用水比例嚴重失調,而且浪費相當嚴重。如,有的地區農業用水採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毛灌溉定額可達1500 多立方米/畝以上;工業和生活用水浪費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很多地區工業萬元產值耗水量可達400立方米以上,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五、新疆地下水資源量和質量差異大
新疆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各地之間地下水資源量和質量差異很大。可劃分為4種缺水類型:
1.資源型缺水區
主要因地下水補給資源不足和開采量大而造成。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
(1)天山北麓奇台—克拉瑪依一帶:其中烏魯木齊以西是新疆綜合經濟最發達地區,也是自治區優先發展的重點地區,雖然地下水補給較為豐富,但對地下水的需求量增加迅速,目前開采程度已較高,開采潛力有限,應進行開采布局調整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烏魯木齊以東以小河流域為主,補給量較少。
(2)吐魯番—哈密盆地:地下水已超采,補給資源嚴重不足,且無從外流域調水的條件。
(3)艾比湖匯流區:目前開采程度並不高,但考慮到保護艾比湖水域面積的需要,開采潛力也已不大。
(4)部分城鎮:庫爾勒市因石油工業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地下水資源已顯不足,正在實施從焉耆盆地調入地下水工程。裕民縣城因不具備儲水條件,基本無地下水可采。
2.水質型缺水區
地下水補給量雖較豐富,但因水質差而很難利用。主要分布在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奎屯河下游以及塔里木河北部等劣質地下水分布區,因地下水礦化度普遍大於3 克/升、氟甚至砷超標而無法利用。部分城鎮如尉犁縣城、察布查爾縣城也因水質問題不得不從外圍地區引水或實施水質改造工程。
3.工程型缺水區
因取水工程不配套而造成。主要分布在經濟發展水平低、電力不足的和田地區。
4.綜合型缺水區
主要因資源不足、水質差而造成。如羅布泊地區補給條件差、水質差,原為無人區,不存在缺水問題。但近年來隨著鉀鹽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對地下水提出了選礦用水需求,因此產生了資源型和水質型缺水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