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廠稽查科工作條件
如果你是想辦成有一定規模的純水廠就必須從下列手續開始:衛生許可 生產許可 環保許可 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工商注冊。稅務登記. 純凈水生產企業辦事程序及申報材料...
② 甘肅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的測驗項目
水位、流量、泥沙、顆分、冰凌、降水、蒸發、水質、風速、氣壓、水文調查等,絕大多數採用傳統測驗儀器、設備和方法施測。
自80年代中期起,全省水文實行「水文勘測站隊結合」改革,相繼初步建成酒泉、張掖、武威、定西、臨洮、慶陽、隴南7個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基地及平涼、武都2個分基地。
在水文情報預報工作方面,現已建成7個二級局水情室,78個報汛站(中央報汛站49處、地方報汛站29處),控制了我省三大流域各河流的水情變化。建立和完善了實時水情信息的基本站網和傳輸體制,初步實現了應用計算機進行接收、處理、監視和洪水預報。2002年初開通了水情專用計算機廣域網,水情信息傳輸實現了網路化。
我省每年收集的水文資料約1300站年,省管水文站資料總數已達到38000站年,已初步建成「國家水文資料庫」。
甘肅省水環境監測中心下設8個分中心,實驗室面積共400m2,400多個水質監測站點。擁有氣象色譜儀、原子吸收儀及721-753系列分光光度計等先進設備和儀器近400台(套)。可進行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礦泉水、廢污水、農業灌溉用水、漁業用水、土壤及底泥質、水文要素等九大類100個項目的監測分析,向社會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數據。
甘肅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是全省唯一具有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甲級證書的單位。八十年代以來,先後完成了《甘肅省水文統計》、《甘肅省水文圖集》、《甘肅省地表水資源量評價》、《甘肅省水文年鑒》、《甘肅省可能最大暴雨圖集》、《甘肅省暴雨徑流查算圖表》、《甘肅省洪水調查資料》、《甘肅水旱災害》、《甘肅省水功能區劃》、《甘肅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甘肅省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甘肅省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甘肅省河流洪水連續演算預報模型的研究與應用》等多項研究成果。
每年定期編發《甘肅省水資源公報》、《甘肅省地下水通報》、《甘肅省水情簡報》、《甘肅省水質簡報》等。同時還承擔我省水資源調查、評價、保護、水旱災情分析、評估等多項科研工作。
③ 黃河的資料
第一個資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圖文黃河資料)
第二個資料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
…………
………………
④ 洮河的治理開發
洮惠渠灌區 位於臨洮縣境挑河東岸多級階地上,灌區南高北低,東高西低,南北長56公里,東西平均寬約3公里,控制面積168平方公里。轄玉並、建寧、人里銘、東廿里鋪、新添、劉家溝門、辛甸、太石、中鋪等9個鄉。人口達10萬人,有耕地12.4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蔬菜。新添大碧河以上,灌區寬闊完整,地勢平坦,大碧河以下,灌區被橫貫集線的20多條溝道切割,連續性較差。挑河縱貫臨洮縣境,南北長達11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5.72億立方米,東漢時就開梁灌溉,是甘肅水利事業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民國27年 (1938年)建成挑惠渠,亦為甘肅新型渠道之首創,乾渠全長28.3公里,設計流量每秒2.5立方米,灌地2.2萬畝,新中國成立後。從1952年至1985年,經過多次改建、擴建,乾渠長達81.2公里,設計流量每秒8.2立方米,支渠177條,長180公里,歷年累計投資1500萬元,設計灌溉面積10.8萬畝,實灌面積9萬田。
溥濟渠灌區 位於臨洮洮河西岸,縣城以南。南起苟家灘鄉的常家窯,經牙下集鄉,北至西坪鄉的楊家店,南北長30公里,平均寬約1.1公里,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是洮河流人臨洮縣境內第一條較大的自流滋溉渠道。洮河多年平均徑流量45.72億立方米,是黃河的較大支流。自流灌區屬挑河一級台地,東西向傾斜,一般高於挑河水面15~18米。瘤區轄3個鄉,有14個行政村,4636戶,2.94萬人,灌區多年平均降雨量588毫米,多集中於7、8、9月,正當農作物大量需水季節,雨量僅有182毫米,農業常因受早減產成災。主要糧食作物為春小麥,其次為玉米、豆類、糜谷等,經濟作物為油料、蔬菜、甜菜、葯材等。民國21年 (1932年)曾由地方人士倡辦,修建溥濟渠引挑河水灌溉,繼於民國27年 (1938年)由省建設廳接辦,幾經周折,至民國31年 (1942年)建成,乾渠長19.3公里,設計引水每秒3.5立方米,計劃灌溉面積3.2萬畝。架道雖成,但工程簡陋,曾勉強竣工試水,但因險工梗阻,旋即停水,菜道一直處於管護維修狀態,群眾不能得到灌溉之利,還遭「種早地交納水地糧」之容。新中國成立後,合並濟生渠於溥濟渠,從1951年至1990年國家共投資829.4萬元,使用勞動工日313萬個,完成工程童410.8萬立方米。1951年開工至1982年完成,修建乾渠長30.76公里和部分支、斗渠,溥濟渠才得以灌溉興利。後又不斷進行渠系配套,增建水輪泵站和渠道擴建、改建,到1990年,乾渠總長達33.7公里,首段渠道引水胎力達每秒18立方米,乾渠各類建築物108座,支集2條,總長46.16公里,各類建築物768座。修建500千瓦水電站一座,勝地面積3.09萬畝。 臨洮縣始終堅持把保護洮河及支流,實施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全面整治洮河及周邊環境污染和破壞行為,對達不到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並且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施的小型澱粉加工企業全部予以關停,並在2014年積極督促7家年產規模萬噸以上企業配套了污水處理設施。
2013年完成了家瑞紙業廢水循環利用、臨鋁公司煙氣凈化、三易公司脫硝等污染治理設施,全面實現的污水達標排放,有效杜絕了縣內重點企業及新上項目環境污染行為。督促養殖企業配套建設了沼氣、雨污分離等設施,使全縣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50%以上。強制關停、拆除無證違法河道采砂企業7家,督促引水式水電站制定保障河道生態水面實施方案,落實整改措施,有效保護了洮河生態環境,水質穩定達到Ⅱ-Ⅲ類標准。 隨著甘肅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負荷增長很快,供需矛盾突出。同時,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也使開發洮河水能資源更為迫切。為充分開發利用洮河水資源,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於2003年成立了甘肅電投洮河水電開發公司,規劃開發海甸峽、蓮麓、峽城、吉利等水電站。為實現甘肅引洮工程,通過歷屆省委、省政府和幾代甘肅人的努力,2002年引洮供水工程立項,2004年甘肅電投九甸峽水利樞紐公司應運而生,承擔起建設引洮工程龍頭項目九甸峽水利樞紐的任務。
海甸峽水電站是甘肅省「十五」重點建設項目。最大壩高46m,電站總裝機容量60MW,多年平均發電量2.711億kWh。
蓮麓水電站是甘肅省「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最大壩高51.5m,電站總裝機容量66MW,多年平均發電量2.382億kWh。
峽城水電站最大壩高36.54m,電站總裝機容量37.5MW,多年平均發電量1.427億kWh。
吉利水電站最大壩高14.6m,水庫正常蓄水位2020.5m,多年平均發電量0.7208億kWh,電站總裝機容量20MW。
三甲水電站1996年投產發電,裝機容量為26.96MW,2007年完成增容改造,擴容至31.5MW。多年平均發電量1.45億kWh。
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甘肅省「十五」規劃的重點項目。最大壩高133米,總庫容9.43億m3,電站總裝機容量300MW,多年平均發電量9.94億kWh。 洮河文化博物館總投資約120萬元,佔地面積1.2畝,主體工程建築面積達600平方米,於2013年7月26日正式開工。位於洮陽鎮王家嘴源泉廟景區,建築沿襲了洮河流域古建築古樸厚重的建築風格,堪稱洮河文化園景區的「經典」之作。整個工程設計為淺凹字型兩層水榭式仿古建築,內部設有展廳、庫房、休息室、辦公室、研究室等,將集中展示洮河文化研究成果,成為遊客感受洮河文化的重要景觀,這不僅充實了洮河文化景區,而且對完善全縣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環境、促進臨洮文化旅遊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⑤ 臨洮縣污水處理廠怎麼樣
臨洮縣污水處理廠是2016-10-10注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冊地址位於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洮陽鎮五里鋪村下寺灘。
臨洮縣污水處理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21124MA732XHQ4B,企業法人袁國權,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臨洮縣污水處理廠的經營范圍是:城區污水收集,污水化驗、分析,污水處理,污水管網安裝、維護(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臨洮縣污水處理廠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關於水保工程的新聞報道
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結
來源:定西市水土保持局發布時間:2008-10-09
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周圍的城市節約用水密切滿足全省水利工作的總體要求工作會議的各項目標任務,以打擊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為目標,切實加大組織實施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面積138.17平方公里,其中7.69畝,新修梯田,水源涵養林營造7.00英畝,5.62萬畝面積的草,封鎖管理0.40英畝。
一排建築
1,精心組織,為建設初期的安排。為了確保梯田建設,各縣區的順利進行後,在看的時候,任務,資金,機器帳戶,才走上了任務分解,機械組織,選片的指定及建設規劃等。 ,提前安排,預留土地充分利用春季農閑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始在三月初,四月中旬,掀起了全彈簧梯田建設熱潮。截至六月底,隴西,通渭,臨洮,渭源縣一共有四個推土機400台以上的投資,完成梯田面積6880000畝,佔68.8%計劃。其中:龍溪完成481萬多畝,佔4.2萬畝的計劃114.5%;通渭完成124萬多畝,占計劃的3500000英畝35.4%;臨洮完成051萬多畝,占計劃的190萬26.8%畝;威遠完成032萬多畝,占計劃0400000英畝80.0%。安定區在市上分配不積極籌措資金建設任務的情況下,投入100多台推土機,新修梯田8100英畝;內鎮,村幹部實行營鎮包干,嚴格獎懲,治理的規模,整體推進在4 2100畝的新修梯田月底前完成。同時,各縣區還計劃建立一個邊,邊機修,而深松,一邊打金到另一邊躺著的脂肪,而種植的想法,支持投資在機械深松,梯田趕在新的深耕松,以便及時播種土豆為龍頭的特種作物創造了條件。
2,整合項目,提高融資機制。各縣區不斷總結過去幾年推動推出的機修梯田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融資機制,提高了機器的維修工作提供資金。通渭鄉(鎮)利用「一事一議」的辦法,發動群眾自籌資金266萬元;馬營籌集資金190多各類億投入推土機78台(次)南山示範4500英畝的梯田機修完畢,涉及8個村25社,受益人口3500人的人口。從縣財政借款100多萬元,528萬元的資金整合項目隴西縣,春天梯田啟動資金,並通過384萬元「一事一議」籌資發動群眾,惠及農戶籌集了超過6億,有效破解投資嚴重不足的梯田實際困難的建設。同時,隨著梯田為出發點,小流域為單元,通過項目資金的整合,措施,優化布局,在各部門的程序集的技術優勢小流域配套完備的縣級區方式,有力地推動了馬鈴薯種植,地膜覆蓋,和其他農村沼氣建設工作的一個整體。隴西縣,總投資219萬元,以制定一項全面的扶貧項目,齊家,以小流域壯麗的高山村莊,涉及梯田,道路,沼氣,雨水收獲,植樹造林,牛畜牧等11個分項集中安排 - 項目已經2300英畝的梯田完成機修,新建道路8公里,建成沼氣池60,2000畝造林1400萬畝玉米種植全膜實現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示範項目。
3,加強監管,加快施工進度。露台開工建設,主要領導多次帶領各縣區部門的督查組,深入鄉(鎮)和施工驗收游線,研究和解決融資,機械組織,施工管理,工程進度等具體的存在問題;節水技術人員蹲點商務套餐鄉前線,負責施工指導,算上機器的數量,檢查該地區的進展情況,繪制施工草圖,鄉(鎮)投資基金,機械施工進度,質量等進行一次每五天來實現統計公報。鄉(鎮)「梯田建設和獎懲考核辦法」,指的是縣城,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的獎懲機制,露台以及完成連接到年終任務的適當的評估幹部職工對梯田的組織建設評估提供了保證順利實施。
二期項目
1,加強領導,嚴格的施工管理。市委,市政府列入全市重點項目負有重要領導責任考核內容的水土保持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單位的項目領導小組的主要領導成員,負責協調努力解決存在的具體問題。每個重點項目縣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全面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和「雙軌」承包制,責任簽署信件層,建立了嚴格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建設項目,積極推行項目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招標投標制,資金報賬制,合同制,公示制等「六制」,進一步規范工程建設管理程序,加強建設管理。市,縣水保部門抽調工程技術人員,駐扎在一線,指導施工,質量監督,收集土壤鋪就信息化建設出現過厚,土壤水分多(或偏少),干容重不符合規定的,結合位點不到位,坡度質量參差不齊研究解決,及時的技術問題,從而保證了合理使用資金,促進項目順利實施的。鉤已批准該河,唐白河的實施,露出的皮膚溝,李江,廣豐小流域等五大包括淤地壩規劃2002至2007年,共170發投資81852800元;已完成126,建於21,完成項目投資6592萬元,占投資計劃的80.5%。臨洮縣,生態恢復項目完成的?5080萬hm2,新增造林60萬公頃,草地25hm2,梯田15hm2,新的標志碑20實施管理和保護人員51人擊劍區域。
2,靠實責任,確保工程安全。要切實做好大壩系統的建設和項目的骨乾的安全運行,市水土保持局及時成立了淤地壩防汛領導小組,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在洪水洪水巡邏應急用品等行動小組,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與施工單位,單位和項目管理和保護的地方被開發的鄉鎮,防洪工程計劃的同時,簽訂責任書的洪水安全賽季中,實施人員的管理和保護,依託實工作責任;施工單位也制定了防洪安全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全面防汛隊伍的執行條款,物資儲備等技術措施,以確保防汛抗洪工程的安全提供了組織保障安全生產。在四月初,各縣區的技術人員來完成建設一個全面的檢查,由各縣區的五月市水土保持局的結束,但並沒有達到防洪大堤建設工程檢查中進行開發一個改革方案,落實整改措施。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各縣區大壩管轄范圍內的骨乾和各種節水措施淤地壩損傷,並進行了11淤地壩進行全面安全檢查,1.65英畝的梯田,水窖1300被地震損壞及時進行了處理,確保工程安全。
3,合作,積極爭取項目。各縣區水保部門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研究,組織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特色項目規劃的編制,以及儲備,奠定了項目基礎。通過市,縣的共同努力下,張縣楊柳流域壩系工程(總投資1164萬元,淤地壩8建設)和威遠縣的橋子溝小流域(總投資1977萬元建設淤地壩14)可行性研究已批准;臨洮縣後備小流域壩系工程(總投資2438萬元,淤地壩19建設)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已上報省黃委會審查;安定區郭川和隴西縣溝華建小流域壩系正在准備可行性研究,積極爭取他們。
三,預防和監督
1,周密部署,開展「專項行動」。據水利部關於開展「節水灌溉項目的開發和執法專項行動的施工監理」的總體要求,及時組織市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頭,自來水,水的領導水土保持局副團長部門的有關人類成員的主要領導,「定西市水土保持執法專項行動的水土保持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通過與有關部門和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局,國土局,建設,財政局,交通局,林業局等,為2003年以來的建設和建築內區的完成協調,但沒有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開發建設項目是拉網式摸底清查的。共清理出各種發展項目132,水土保持方案已編報72,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為54.6%。威遠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親自率領由主管212國道改擴建工程的相關部門的領導在挖,亂棄現象現場辦公,提出了整改;同時宣布一些空心磚等建材材料廠的生產線,並進行了現場調查,要求節約用水,土地,環保等部門嚴格按照批準的法律和相關產業政策,不符合該項目的開發建設條件不允許項目審批。 ,嚴格依法強化功能
2。在「專項行動」為契機,各縣區水保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工作職能,行使「監督,審批,收費」三權,切實加大執法監督。沒有文件管理器Shuibaofangan國內發展和建設項目下達了「限期通知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60份,關停,處理,調查和水土保持違法案件24例臨洮縣水土保持拒絕文件管理器程序鋈麟站一,三堆料銀濤項目開發建設的兩個項目進行了調查,發布了「水土保持行政處理決定,」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整改,根據付費。岷縣沒收105000元賠償侵蝕和監督,嚴格按照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的開發建設項目,傾倒地點的落實,攔擋取土坑,排水等措施。
⑦ 我國各省區自然 人文 環境資料
歷史事件
上海: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春秋末年入於越,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從陸家嘴鳥瞰浦西迷人夜景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所以,松江 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位置在今天松江區,是上海地區建縣之始。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元朝設上海縣,縣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黃浦江沿岸,一般被視為上海市歷史的起點。明朝時,上海逐漸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在原南市區,現與黃浦區合並),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除華亭縣外,另有青浦縣(今青浦區)、金山衛(今金山區)等。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
北京:西周時成為周朝的諸侯國之一的燕國的都城。自元朝起,開始成為全中國的首都。元朝國都。元大都,或稱大都,由於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國的大汗,蒙古文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元大都其城址位於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 北京有著3000餘年的建城史和850餘年的建都史。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等。
天津: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現在天津處於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北宋歸遼國管轄,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後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鎮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爭奪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後來朱棣作了永樂皇帝,為了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歷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衛是軍事建制,而不屬於地方行政區劃。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 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分別是天津縣、靜海縣、青縣、南皮縣、鹽山縣、慶雲縣、滄州。 晚清時,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0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重慶: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餘年。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廣行省隨州(今湖北省隨州市)人。1357年,明玉珍西征,四月攻佔重慶,剿除四川元軍,確立對四川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至正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在重慶稱隴蜀王,仍奉"宋"為國號。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慶稱皇帝,國號"夏",改元"天統",以重慶為國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權。歷時9年,1371年被大明政權所滅。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937年11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慶辦公,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確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重慶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國大後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延、?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並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新疆: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名勝古跡
1、北京:北海 景山 圓明園 頤和園 天安門 北京名園 長城
2、天津:呂祖堂 大沽口炮台 霍元甲故居和陵園 盤山 翠屏湖
3、上海:東方明珠 外灘 老城隍廟 上海海洋水族館 黃浦公園 龍華烈士陵園
4、重慶:豐都鬼城 石寶寨 張飛廟、白帝城、巫山神女十二峰 金佛山
5、河北:避暑山莊 外八廟 北戴河 野三坡 蒼岩山
6、山西:山門重樓、戲台三座、獻殿、後土大殿、配殿鍾鼓樓
7、遼寧:彌勒大佛 張學良碑 王子洞 將軍湖 清泉寺 秦漢遺址 碣石宮
8、吉林;玄天嶺 保安睡佛 聖母山 將軍墳
9、黑龍江: 八女群雕 牡丹江 龍塔 斯大林公園
10、江蘇:花果山 水簾洞 獅子山西漢楚王陵 虞山公園 茅山風景名勝區
11、浙江:西湖 富春江 新安江 雪竇山 雁盪山
12、安徽:琅琊山 黃山 雲海
13、福建:武夷山 鼓浪嶼 桃源洞 金湖
14、江西:弋陽龜峰 廬山 三清山 白鹿洞書院 石鍾山 井岡山 滕王閣 景德鎮 鄱陽湖 龍宮
15、山東:泰山 孔子故里 爆突泉
16、河南:少林寺,二七紀念塔 雲台山 白馬寺 韓愈陵園 龍門石窟
17、湖北:黃鶴樓 荊州古城 睛川閣 紀南城遺址 古琴台 華容道 盤龍城遺址 弘化禪寺 五祖寺
18、湖南:雲麓宮 嶽麓書院 六朝松 禹王碑
19、廣東:鼎湖山 鎮海樓 六榕塔 丹霞山 佛山祖廟 肇慶七星岩
20、海南:五指山 瓊台書院 蘇東坡居瓊遺址 五公祠 蘇公祠 南海觀音 天涯海角
21、四川: 蘇東坡塑像 蜀南竹海 九寨溝 黃龍 峨眉山 樂山大佛 青城山
22、貴州:飛雲崖 萬峰湖 馬嶺河峽谷 紅楓湖 古佛洞 洗缽池
23、雲南:石林 驛古鎮 麗江 大理的銀蒼玉洱 西雙版納 魁星樓 鍾樓 老君樓
24、陝西:王順山森林公園 華山 兵馬俑 大雁塔
25、甘肅:靈台 北石窟寺 郎木寺 貢唐寶塔 蓮花山 八角城
26、青海:神山 天峻石林 雅丹林 萬丈鹽橋 納赤台清泉 格爾木胡楊林 可可西里
27、台灣:龍山寺 大岡山 鄭成功廟 阿里山 日月潭
28、廣西: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 大藤峽 東塔 桂平西山 嶺南名剎南山寺 桂平東塔 貴港九凌湖
29、內蒙:阿爾山 玫瑰峰 鹿鳴湖 赤峰 雲崗石窟
30、西藏:巴松措 珠穆朗瑪峰 米林南伊旅遊景區 林芝神山色季拉 娘蒲溝 雅魯藏布大峽谷
31、寧夏:北武當山 沙湖風景 固原涇河源 回鄉風情園
32、新疆:喀納斯湖景區 神鍾山 杜拉特岩畫 紅山嘴口岸 齊德哈仁細石器遺址 白山布杜南拜墓
33、香港:青馬大橋 香港淺水灣 西貢 金紫荊廣場 香港南丫島
34、澳門:盧廉若公園 聖老楞佐堂 馬禮遜教堂 大三巴牌坊 媽祖閣 黑沙海水浴場、澳凼橋
福建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2.9%
浙江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0.5%
江西省森林覆蓋率突破60%
廣東森林覆蓋率57.1%
湖南省森林覆蓋率為55%
雲南省森林覆蓋率50%
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3.6%
廣西森林覆蓋率43%
吉林省森林覆蓋率增至42.5%
北京市森林覆蓋率34.3%
陝西省森林覆蓋率33.9%
遼寧省森林覆蓋率31.84%
湖北省森林覆蓋率31.61%
安徽省森林覆蓋率為30.3%
重慶市森林覆蓋率將達30%
四川省森林覆蓋率28.98%
河北省森林覆蓋率達23.25%
山東省森林覆蓋率23%
河南省森林覆蓋率22.64%
上海市森林覆蓋率達20%
江蘇省森林覆蓋率達14.8%
山西省森林覆蓋率13%
⑧ 水保工程施工進度方面本周總結怎麼寫
二○○八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結
來源: 定西市水保局 發布時間: 2008-10-09
2008年上半年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全市水利水保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以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為目標,切實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據統計,截止6月底,全市新增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138.17km2,其中新修梯田7.69萬畝、營造水保林7.00萬畝、種草5.62萬畝、封禁治理0.40萬畝。
一、梯田建設
1、精心組織,及早安排施工。為了確保梯田建設的順利進行,各縣區細算時間、任務、資金、機械帳,於年前就著手開展任務分解、機械組織、選片定點及施工規劃等工作,超前安排、預留地塊,充分利用春季農閑的有利時機,於3月初組織開工,4月中旬全面掀起了春季梯田建設高潮。截止6月底,隴西、通渭、臨洮、渭源四縣共投入推土機400多台,完成梯田面積6.88萬畝,占計劃的68.8%。其中:隴西完成4.81萬畝,占計劃4.2萬畝的114.5%;通渭完成1.24萬畝,占計劃3.5萬畝的35.4%;臨洮完成0.51萬畝,占計劃1.9萬畝的26.8%;渭源完成0.32萬畝,占計劃0.4萬畝的80.0%。安定區在市上未下達建設任務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投入推土機100多台,新修梯田8100畝;內官營鎮推行鎮村包干、嚴格獎罰、規模治理、整體推進,於4月底前完成新修梯田2100畝。同時,各縣區還確立了邊規劃、邊機修、邊深松、邊打耱、邊卧肥、邊種植的工作思路,配套投入深松機械,對新修梯田及時進行深松深翻,為適時種植以馬鈴薯等為主導的特色經濟作物創造了條件。
2、整合項目,完善籌資機制。各縣區繼續總結推廣近幾年開展機修梯田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籌資機制,為加大機修力度提供了資金保障。通渭縣各鄉(鎮)運用「一事一議」的辦法,動員群眾自籌資金266萬元;馬營鎮籌措各類資金190多萬元,投入推土機78台(次),在南山示範點完成機修梯田4500多畝,涉及8村25社,受益人口達3500多人。隴西縣從縣財政借支100多萬元、整合項目資金528萬元,作為春季機修梯田的啟動資金,並動員群眾通過「一事一議」籌資384萬元、受益農戶自籌600多萬元,有效破解了梯田建設投資嚴重短缺的實際困難。同時,各縣區以梯田建設為抓手,以小流域為單元,通過整合項目資金、優化措施布局,在小流域內對各部門的技術優勢進行組裝配套、綜合治理,有力促進了洋芋種植、全膜覆蓋、沼氣建設等各項農村工作的整體推進。隴西縣將總投資219萬元的扶貧綜合開發項目,集中安排到宏偉鄉的齊家山小流域,涉及梯田、道路、沼氣、集雨節灌、荒山造林、暖棚養畜等11個子項目,已完成機修梯田2300畝、新修道路8km、建成沼氣60眼、荒山造林2000畝、全膜種植玉米1400畝,實現了綜合治理開發,打造了精品示範工程。
3、加強督查,加快施工進度。梯田建設一開始,各縣區主要領導先後多次帶領有關部門組成督查組,深入各鄉(鎮)及施工一線巡迴督查,研究解決資金籌措、機械組織、施工管理、工程進度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水保業務技術人員蹲點包鄉,深入一線,負責施工指導、清點機械數量、查驗進度面積、繪制施工草圖,並對各鄉(鎮)投入資金、機械及施工進度、質量等情況實行每5天進行一次統計通報。各鄉(鎮)參照縣上的《梯田建設獎罰與考核辦法》,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出了相應的考核獎罰機制,把梯田任務的完成情況與幹部職工的年終考核掛鉤,為梯田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項目建設
1、加強領導,嚴格施工管理。市委、市政府把水土保持項目列入全市重點建設項目領導責任制的重要考核內容,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有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各重點項目縣區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全面推行目標管理制和「雙軌」承包制,層層簽定責任書,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激勵機制。工程建設中,積極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投標招標制、資金報賬制、合同制、公示制等「六制」,進一步規范建管程序,加強施工管理。市、縣區水保部門抽調工程技術人員,駐守一線、指導施工、監督質量、收集資料,對施工中出現的鋪土過厚、土壤含水量偏多(或偏少)、干容重不達標、結合部位處理不到位、壩坡坡度不均勻等質量技術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從而確保了資金的合理使用,促進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已批復實施的稱鉤河、唐家河、揭皮溝、李家河、廣豐等5條小流域壩系列入2002~2007年度計劃的淤地壩共170座,下達投資8185.28萬元;目前已竣工126座、在建21座,完成工程投資6592 萬元,占投資計劃的80.5 %。臨洮縣生態修復項目完成封育面積5080 hm2,新造林60 hm2、種草25hm2、修梯田15hm2,新增標志碑20個,落實管護人員51人。
2、靠實責任,確保工程安全。為切實做好壩系建設和骨幹工程的安全運行,市水保局及時成立了淤地壩防汛領導小組,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機構,下設防汛巡邏、防汛應急、物資供應等行動小組,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會同施工單位、管護單位和工程所在鄉鎮,分別制定了工程度汛預案,層層簽訂了安全度汛責任書,落實了管護人員,靠實了工作責任;各施工單位也制定了汛期安全措施和應急方案,從防汛隊伍、技術措施和物資儲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落實,為確保工程安全度汛和汛期安全生產提供了組織保障。4月初,各縣區組織技術人員對完建工程進行了全面檢查,5月底市水保局對各縣區在建但未達到防汛壩高的工程進行了重點檢查,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實了整改措施。「5.12」汶川地震後,各縣區對轄區內骨幹壩、淤地壩及各類水保措施損毀及安全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對11座淤地壩、1.65萬畝梯田、1300眼水窖因地震受損情況及時進行了處理,確保了工程安全。
3、通力合作,積極爭取項目。各縣區水保部門結合各自實際,認真調查研究,組織編制了一系列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項目建設規劃,為做好儲備、爭取項目奠定了基礎。通過市、縣區的共同努力,漳縣柳樹溝小流域壩系(工程總投資1164萬元、建設淤地壩8座)和渭源縣橋子溝小流域壩系(工程總投資1977萬元、建設淤地壩14座)可研已經批復;臨洮縣儲家溝小流域壩系(工程總投資2438萬元、建設淤地壩19座)可研已經省上初審並報黃委會審查;安定區郭溝川和隴西縣鏵尖河小流域壩系正在編制可研和積極爭取當中。
三、預防監督
1、周密部署,開展「專項行動」。按照水利部關於開展「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的總體要求,市上及時組織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水務局、水保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定西市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機構。通過與發改委、環保局、國土局、建委、財政局、交通局、林業局等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對轄區內在建及2003年以來完建但未開展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開發建設項目進行了拉網式摸底清查。共清理出各類開發建設項目132個,已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72個,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率僅為54.6%。渭源縣委、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由分管領導親自帶隊,會同有關部門對境內國道212線改擴建工程亂挖、亂棄的現象進行了現場辦公,提出了整改意見;同時對已申報的幾家空心磚生產線和建材廠等進行了現場勘查,要求水保、國土、環保等部門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有關產業政策進行審批,對不符合條件的開發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立項。
2、強化職能,嚴格依法行政。以「專項行動」為契機,各縣區水保部門進一步強化工作職能,依法行使「監督、審批、收費」三權,切實加大了監督執法力度。對境內沒有編報水保方案的開發建設項目下達了《限期編報水土保持方案通知書》60份,關停、處理、立案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24起。臨洮縣對拒不編報水土保持方案的育麟水電站一期、引洮工程三甲料場2個開發建設項目進行了立案查處,下達了《水土保持行政處理決定書》,要求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進行整改、依法交納規費。岷縣共收繳水土流失補償費10.5萬元,並督促開發建設項目嚴格按照批復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棄渣場、取土場的攔擋、排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