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處理 > 酒泉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線路污水處理

酒泉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線路污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1-05-22 21:48:25

❶ 跪求論文一篇,關於少數民族生態環境破壞和人口健康問題的

生態環境建設中河西少數民族地區城鎮發展研究

摘要:河西少數民族地區地處河西主要河流上游,是建設河西生態的關鍵地帶。在分析城鎮發展現狀和動力機制的基礎上,以加快城鎮化,減輕區域生態環境壓力,提高城鎮的生態貢獻度為主旨,提出了城鎮快速、持續發展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生態環境建設 特色產業 綠色人居

Research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Hexi minority area for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DUAN Huan-e1 LI Zhi-gang2

(1.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epartment, Lanzhou Jiao 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Hexi minority area is located in upper reaches of the chief rivers of Hexi corridor, so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this area become the key of resolving the eco-environment problem in Hexi corridor from fountainhead.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some tactic suggests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dvanced, arming at speeding up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nd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eco-environment, so as to raise the eco-environment contribution degree of urban.

Key words: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pecial instry; green human settlements

河西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指自東向西依次分布於河西走廊西南部的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等4縣,總面積13.2萬km2,位居石羊河、黑河、疏勒河、黨河等河西主要河流的上游,是河西地區水源涵養地帶及祁連山生態保護工程的主體。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河西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我國西部環境建設與保護的熱點及難點,而如何盡快提高上游城鎮的發展水平,加快人口和產業集聚,減輕生態壓力,則是從源頭上改善河西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城鎮發展的現狀評價

1.1城鎮化比率較高,但城鎮發展缺乏二、三產業強有力的驅動

2002年,4個縣人口城鎮化比率分別為,阿克塞72..38%,肅北45.31%,肅南29.13%,天祝14.05%,除天祝縣較甘肅省平均水平(24.57%)低10.4個百分點外,阿克塞城鎮化水平已相當於甘肅省的3倍,肅北縣接近2倍。三次產業結構分別為:8.51:58.82:32.67、13.53:54.73:32.14、40.15:33.47:26.38和22.59:40.45:37.36,總體上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但一方面工業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產品附加價值低,工業生產對城鎮建設和人口城鎮化的拉動力弱;另一方面,阿克塞、肅北、肅南3縣的高城鎮化比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口基數小,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占城鎮人口較大比重,實際上二、三產業就業的城鎮人口比重較小,因而城鎮的發展仍然亟待人口和產業進一步集聚的支撐和驅動。

1.2城鎮規模小,行政空間布局極不均衡

4個民族自治縣現有4個縣城鎮,8個非縣城建制鎮,與縣域人口規模比較,城鎮數量不少,但行政區域分配極不均衡。天祝縣0.71萬km2面積上有8個建制鎮,基本形成了以華藏寺 (縣城)為核心,以G312和蘭新鐵路為主軸的華藏寺——打柴溝——安遠鎮縣域一級軸帶,和以華(藏寺)——天(堂寺)公路為主軸的華藏寺——石門鎮——炭山嶺鎮縣域二級軸帶,但縣城華藏寺2002年人口還不足2萬人。其他3縣基本上都是以縣城為單一中心的極核式空間結構,縣城以外的村鎮區位條件差,人口稀少,如果沒有大型企業或建設項目的拉動,很長時期內將難以形成一定規模的小城鎮。肅北縣北部的馬鬃山鎮則因與縣城跨度遙遠,無論勞動地域分工還是城鎮建設規劃都與縣域內其他區域相對獨立。因此,城鎮的凝聚和輻射作用都很弱,難以帶動縣域經濟的高效、協調發展。

1.3基礎設施落後,城鎮為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差

全區除天祝縣G312沿線和阿克塞紅柳灣(G215)有交通干線聯系外,其他城鎮都偏離河西走廊交通主幹線,且距離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等河西中心城市較遠,缺乏外部的輻射和帶動。城鎮內部則由於投資缺口大、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等原因,除阿克塞紅柳灣在新城建設過程中實現了集中供水、供熱外,其他城鎮的供熱、給排水、垃圾處理等設施落後,文教、衛生等社會設施緊張,城鎮為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極為有限。

1.4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前景設計,城鎮發展後勁不足

首先是對城鎮的規模和職能分工認識不夠明確,4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無論城鎮數量多少,都存在對城鎮發展規模的確定缺乏科學預測,城鎮產業重點確定缺乏有效的設計等問題,城鎮經濟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寄託在少數企業命運之上。其次,沒有充分挖掘自治縣之間及與周邊地區聯系等外部動力,4個縣無一例外地以所在地級市為最主要的外部引力中心,而縣城與地級市在規模、產業、區位條件方面的差異使這種力量的作用很有限,自治縣彼此之間和與甘肅中東部地區以及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缺乏資源共享、協作開發方面的聯動機制,城鎮發展後勁不足。

2.城鎮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

2.1地方礦產和旅遊資源開發推動 資源豐富,空間組合較好是本區最為突出的優勢,天祝煤礦,肅北南、北山區礦產資源及阿克塞石棉等的開發有力地推動了炭山嶺鎮、馬鬃山鎮、黨城灣和紅柳灣的發展,天祝「小三峽」等旅遊資源的開發,則直接促成了石門鎮的城鎮建制與發展。

2.2生態移民 位居祁連山北麓的地理位置,使本區城鎮的發展一方面要為地區社會經濟建設構築平台,另一方面則具有安置生態移民,加快人口城鎮化,從而減輕廣大山區和草場的生態壓力,增強河西地區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等重大戰略意義。目前各個城鎮都集中了一定比例的生態移民,阿克塞紅柳灣則直接是由於生態移民發展起來的。現在,隨著西部生態恢復與重建工程的全面啟動,生態移民力度進一步加大,城鎮都在不同程度地接收和安置移民,城鎮人口規模將逐步擴大。

2.3跨區域交通、交流帶動 蘭新鐵路、G312等交通干線等級的逐步提高,有力地促進了沿線城鎮的發展。華藏寺、打柴溝、安遠鎮、馬鬃山等城鎮的發展,都直接受到交通交流的帶動。

2.4農牧業發展水平提高推動農村人口轉移 農業人口城鎮化是小城鎮人口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本區農牧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結構調整,有力地促進了城鎮的發展和規模擴大,如肅北縣72%、阿克塞縣82% 的農牧民在縣城定居,並逐步向農產品加工、商貿、餐飲等城鎮二、三產業轉移。

3.城鎮發展的策略選擇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區城鎮的發展擔負著發展本地經濟和呵護整個河西地區生態安全的雙重任務。因此,城鎮發展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建立區域現代經濟、科技和管理的平台,從而吸引人口和產業集中,減輕農村生態壓力,促進環境保護與建設,逐步形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機制。

3.1基本穩定城鎮數量,擴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

前已提到,與區域人口規模比較,河西4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城鎮數量並不少,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城鎮規模小,自我發展能力和帶動力弱。所以首先需要擴大縣城鎮的規模,形成縣域經濟凝聚中心和輻射源。在天祝縣要擴大G312沿線城鎮規模,強化以縣城為中心的縣域一級軸帶,擴大石門鎮規模,積極探索炭山嶺鎮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二級軸帶的發展,壯大以縣城為中心,以主要交通線路為紐帶的反「L」型空間網路構架。肅南縣可以利用馬蹄寺和祁豐區旅遊資源開發和距離交通主幹線較近的條件,設置建制鎮,形成縣域東、西兩個「門戶」, 構建「一個中心,兩個門戶」的城鎮體系結構。明花區是肅南縣生態移民的主要移入區,種植業和養殖業相對集中,可在遠景(2020年以後)規劃中設置小城鎮。肅北縣和阿克塞縣人口少,且肅北72%,阿克塞82%的牧民聚居在縣城,不宜再建新城鎮,今後的重點是要完善縣城功能,改善縣城環境,構築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堅實平台。

3.2 綜合開發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驅動型城鎮

特色是後進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內在動力。本區豐富的礦產資源,特殊的地貌和生態景觀,淳樸獨特的民族民俗,古樸悠遠的文化等旅遊資源,以及純天然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的畜牧業,為區域快速全面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恰好與產業結構的地區轉移和旅遊市場上日益升溫的民族風情游、多元風光游、特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康體健身游、懷古朝聖游等新熱點[4],以及食品市場上返璞歸真潮流等新的趨勢相吻合,但缺乏產業綜合協調發展的平台長期制約著特色經濟的發展。所以,應該強化城鎮發展方向的研究與設計,發展特色產業驅動型城鎮。

3.2.1改善城鎮環境,發展旅遊城鎮 1充分利用阿克塞紅柳灣、肅南縣紅灣寺、肅北縣黨城灣等城鎮已有的礦產資源和畜產品初加工工業基礎,強化資源的綜合開發,以工礦業發展作為縣城近期發展的動力和籌資手段,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鎮環境和服務水平,同時,加強城鎮與重點旅遊景區的交通網路建設,提高景區可達性,拓展服務項目,促進城鎮主導產業向旅遊業轉化。2加強天祝「小三峽」、肅南馬蹄寺、文殊寺等景區的規劃、開發與管理,強化生態建設與保護,突出石門鎮、馬蹄寺和祁豐區的旅遊特色。

3.2.2 深化礦產開發,促進資源型城鎮可持續發展 本區擁有豐富的石棉、煤、鐵、錳、建材原料等礦產資源,礦產開發加工工業初具規模,天祝縣炭山嶺鎮以煤炭開發為主,阿克塞石棉收入佔全縣財政收入的90%以上,天祝縣華藏寺、哈溪鎮、肅南縣紅灣寺、肅北縣馬鬃山鎮等礦產資源開發都佔GDP的較大比重,應該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提高環保產品比重,並積極探索替代產業,及早避免「礦竭城衰」和以生態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方式,促進城鎮健康、持續發展。

3.2.3 加快畜牧業產業化,壯大特色農業型城鎮 畜牧業是河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的主體。本區天然牧場廣闊、無污染,距離酒泉、張掖綠洲的草業基地較近,白氂牛等畜種獨特,並有內蒙古草原興發等大集團的投資合作,加快畜牧業集團化、產業化發展,一方面可以延長畜牧業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推動草場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強化草場統籌治理與管護,增強草場的水源涵養能力,同時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安置,既減輕草場的生態壓力,又促進農業型小城鎮的發展,提高畜牧業發展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天祝縣華藏寺、安遠鎮、哈溪鎮、肅南縣紅灣寺等畜產品加工都有一定的基礎,市場前景廣闊,應進一步改革草場土地流轉制度,積極開發與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緊密結合的特色畜產品,實現畜牧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特色農業型城鎮的壯大。

3.2.4充分利用交通建設契機,發展交通服務型城鎮 本區靠近交通干線的城鎮主要有天祝縣華藏寺、打柴溝(蘭新鐵路、G312),阿克塞紅柳灣(G215)和肅北縣馬鬃山鎮,其中打柴溝鎮是烏鞘嶺鐵路隧道東端的中轉站,馬鬃山鎮是甘肅省唯一的內陸口岸,應該充分利用河西高速交通網路建設和改造的有利時機,加快物流設施規劃與建設,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3.3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建設生態城鎮

本區位居祁連山生態敏感區,是河西生態環境的屏障,城鎮的發展必須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1提高節水意識,建設節水城鎮。雖然就數量而言,河西地區水資源人均佔有量較我國北方缺水地區多一點,地處河流上游又為本區用水提供了一定的優先條件,但從社會、經濟、生態和全流域發展考慮,水資源仍然是制約城鎮發展的首要因子。因此,必須強化節水意識,加大城鎮用水控制和管理力度,提高污水處理和資源化比率,加快水價調整步伐,促進水資源商品化。2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體系設計,建設「綠色城鎮」。主要是強化生態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工業「三廢」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比率,加快城鎮綠地和防護林體系建設,把城鎮建設成為繁榮、和諧、整潔、優美的綠色人居空間;3合理規劃城鎮空間規模,建設節地城鎮。地廣人稀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特點,河西少數民族地區除天祝縣土地面積(0.71萬km2)較小外,與人口規模比較,土地面積非常廣闊,但山地、沙漠、戈壁比重大,所以城鎮的發展必須節約有限的可利用土地,科學規劃和控制用地規模。

3.4拓展空間協作網路,利用外部動力促進城鎮發展

與走廊平原比較,在今後較長時期內,區位偏遠,地域相對封閉,資金、人才、技術短缺將仍然是制約本區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打破行政界限的分隔,建立全方位開放的城鎮空間協作網路:1東西向網路:以4個縣城為中心,以非縣城鎮為重要支點,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設祁連山北麓民族地區以畜產品和礦產加工以及民俗、生態旅遊為特色的城鎮網路體系。2南北向網路:加強民族自治縣與河西中心城市以及蘭州、格爾木等城市之間的道路、通訊、技術、經濟聯系,加快民族地區城鎮與周邊乃至全國城鎮的協作和體系融合,利用大中城市的輻射和帶動彌補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劣勢,為本區城鎮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5 體現民族文化,突出城鎮的民族特色

21世紀的城鎮,不光是經濟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更是文化的競爭,環境的競爭[5]。本區悠遠的民族歷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習俗等與古絲路文化和現代文化的交融,使這里成為河西獨特的「民族文化綠洲」。所以,加大民族文化研究和開發力度,在城鎮建設中傳承和體現民族歷史文脈,把民族的文化展現在城鎮的建築風格、產業產品、人文精神等各個方面,增強城鎮景觀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是樹立區域形象,增強城鎮競爭力的重要選擇。

4.結束語

河西生態環境問題是整個河西乃至西北地區必須共同努力解決的一個長期的戰略問題,除了加快上游少數民族地區城鎮化,減輕生態壓力,增強水源涵養外,還必須:1應用現代科技手段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水資源,協調城鎮與農村之間和上下游之間的配水份額,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2加大生態移民的力度,把水源涵養區、退耕還林還草區、生態旅遊區和戈壁荒漠草場區的散居人口盡快移入城鎮,鼓勵其從事二、三產業;3建立城鎮產業利潤的生態回報體系,從城鎮產業稅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生態投資基金,並建立下游對上游的補償機制,把下游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上游水源涵養保護掛起鉤來,全方位投入,努力推進河西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

參考文獻:

[1] 陳友華,趙民.城市規劃概論.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上海,2000.7

[2] 李志剛.酒泉地區城鎮發展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9.3

[3] 謝文蕙,鄧衛.城市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1996.9

[4] 董曉峰,何新勝. 西北地區城市化推進的途徑研究.經濟地理,2004(2)

[5] 市培. 中國城科會召開城市形象建設研討會. 城市規劃通訊,2000(12)

❷ 節水作文800字

《看國外如何節水》
編者按:水資源短缺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以色列、美國等均非常重視節約水資源。日本有「節水日」、「水道紀念館」。韓國提出「愛水就是愛國」。他們的節水意識和措施值得我們借鑒。

一、開展「水資源教育」,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

當前,世界各國採用各種方式宣傳節水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人們節水的自覺性。為了抓好節水工作,日本東京建立了一整套宣傳體系,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及專門編制的宣傳手冊,並組織參觀城市供水設施等活動,教育群眾,還將節水內容編入課本。美國洛杉磯為了節水,曾動員100人做了188次節水報告,並讓7 萬名中學生觀看了有關節水方面的電影。美國洛杉磯為了節水,請人作節水報告,並組織中學生觀看有關節水方面的電影。

二、節約工業用水是節水的重點

為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城市都把節約工業用水作為節水的重點。主要措施是重復利用工業生產已使用過的水,即一水多用。

三、重復利用廢污水,已成為開辟新水源的有效途徑

世界上大多數城市,已修建匯集城市居民和公共設施污水的管道,城市污水經二級或三級處理凈化後可回收利用。美國1926年首次回收污水,1971年已有358家工廠企業利用處理後的城市污水,回收量5.1億立方米。

四、採用節水型家用設備是城市節約用水的重點

城市生活用水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城市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許多國家的家庭用水調查來看,做飯、洗衣、沖洗廁所、洗澡等用水占家庭用水的80%左右。因此,改進廁所的沖洗設備、採用節水型家用設備是城市節約用水的重點。

五、加強管道檢漏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供水損失

節水的前提是防止漏損,最大的漏損途徑是管道,自來水管道漏損率一般都在10%左右。為了減少管道漏損,在鋪設管道時,需選用質量好的管材並採用橡膠柔性介面。另外還需加強日常的管道檢漏工作,如美國洛杉磯供水部門中有1/10人員,專門從事管道檢漏工作,使漏損率降至6%。

六、採取經濟措施實行計劃用水管理,促進節約用水

當今,世界各國已頒布了許多種有關水的法規,嚴格實行限制供水,對違者實行不同程度的罰款處理。目前,以色列、義大利以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密執安和紐約等州分別制定了法律,要求在新建的住宅、公寓和辦公樓內安裝的用水設施必須達到一定的效率標准方可使用。另外,許多城市通過制定水價政策來促進高效率用水,償還工程投資和支付維護管理費用。

七、革新和推廣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節水

採用空氣冷卻器、干法空氣洗滌法、原材料的無水制備等工藝,不僅可節省工業用水量,而且採用氣冷還可以減少廢氣排放量。20世紀70年代末原蘇聯在化工和煉油業大量採用空氣冷卻裝置,在鋼鐵企業中大量採用煤氣乾洗法,減少水量15%~20%。在化工生產中廣泛使用固化技術和利用反應熱,可減少用水量2/3 以上。
【http://www.civilness.com/info/news_detail.asp?bigclass_id=20020925203756937&smallclass_id=20020925205721187&news_id=20030723135844468】

節約型社會建設從節水入手
加入時間:2005-12-4
水是河西走廊的第一資源,水資源短缺是河西走廊發展中的永恆矛盾。歷史上敦煌最興盛時,人口還不到4萬,現在已超過18萬人,從水資源的消耗來說,人口規模已達到了極限。為子孫後代計,建設節約型社會刻不容緩。要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節水入手,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協調人和自然的發展,在河西走廊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這兩天我先後在敦煌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進行了調研。三市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特點迥異,但都源於祁連山的雪水滋養。水是河西走廊的第一資源,水資源短缺是河西走廊發展中的永恆矛盾。現在,敦煌的地下水位在逐年下降,導致月牙泉的水面急劇縮小。照此下去,月牙泉的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月牙泉一旦消失,鳴沙山也就變成了一座毫無價值的沙山。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長此以往,瀕臨危機的不僅僅是月牙泉,整個敦煌綠洲也會面臨生存危機。
實踐證明,熟悉了的東西不一定能夠認識它,只有認識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駕馭它。在當前形勢比較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充分認識建立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歷史上敦煌最興盛時,人口還不到4萬,現在已超過18萬人,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更是歷史上無法比擬的。從水資源的消耗來說,人口規模已達到了極限。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必須統籌經濟和人口兩種生產,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原則上除了國家規定的特殊移民之外,河西走廊再不能搞大規模的移民。同時,要嚴格禁止開荒,嚴格推行節約用水的各種技術措施,努力建立節水型社會。舍此,無異於竭澤而漁。
要下功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水資源為基本依據。要以水資源定城市發展規模,定工業發展項目,創新用水機制,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開發也要科學規劃,合理開采,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為子孫後代計,建設節約型社會刻不容緩。要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節水入手,全面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作者:李戰吉) 【http://www.jieyue.net/homepage_show.asp?id=9179&type1_id=11&type2_id=64&type3_id=96】

水若有知……
加入時間:2005-12-6
「水,最簡單的氫氧化合物,化學式H2O。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在標準的大氣壓下,冰點0℃,沸點100℃……「初知水是在小學的教科書上。但學完之後,我對水仍是一知半解。真正懂得了水,是在下鄉當知青時。
1968 年11月15日,我們十幾名同學披紅戴花來到離家幾百里地的鄉下。因無房,同學們分別在老鄉家貓了一冬。第二年夏鋤季節,滿目蔥蘢,我們決定進山場拉木材,搭建集體戶。爬了十幾里山路,來到山場時,火辣辣的太陽早已爬上了頭頂。烈日烤得腳下草發蔫,石滾燙,人沒了氣力。上山時我帶的那一壺水早就見了底,嚼了一塊干餅子後,嗓子眼兒幹得快冒了煙兒。突然,我眼冒金星,惡心難忍,頭重腿軟,歪倒在地不省人事。若不是同學將一杯水灌進我的嘴裡,真不知我會暈死多久。經過因缺水而命懸一線的感覺後,我才真正認識到,水對人是多重要。
本來,人就離不開水 。嬰兒在母腹溫暖的羊水中,呈現十分恬靜而安謐的姿態,就得益於水。這或許正是生命最初誕生於海洋的象徵。因此,水成為我們最容易適應的一種物質。正是因為生命的胚胎孕育在水中,人的一生便與水緊密相伴。事實上,人體本身不就像一隻由皮肉做成的水桶嗎,倘若擠幹了儲存在血液中、細胞中、肌肉中、淋巴腺體中的水分,餘下的毛發、皮膚、骨骼之類,還有多少分量?《紅樓夢》中的主人公賈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是啊,泥做的骨肉又怎麼能離開水呢!
水,生命的源泉。正是因為水,人類生存的地球才區別於宇宙中其它星球;正是因為水,人類才得以生長、延續、發展;正是因為水,女人才柔美,男人才剛健。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合乎道體的人,好比水,水是最能利於萬物不與之相抗爭的。然而,今天的人類常常做出一些對不起水的事來:將無色、無味的水污染成黑色、紫色、藍色、紅色,並發著臭味;讓有限的自來水白白流淌而不覺不顧,不為之心痛……面對水的痛,我時常在思索:世上萬物是有靈性的,人有感知,水一定也有感知。生存在一個水資源極其缺乏的地球上,人在不斷增加,水卻日益流失。假如人類至今仍不能做到與水心靈相通,那麼,遲早有一天會受到水的懲罰。到了無水的時日,人類再想保護水源,節約用水,恐怕連淚水都流不出來了。(作者唐夢馥) 【http://www.jieyue.net/homepage_show.asp?id=9623&type1_id=11&type2_id=64&type3_id=96】

❸ 土壤是如何沙漠化的

土地沙漠化沙漠是乾旱氣候的產物,早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涼的沙漠和豐腴的草原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界線。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長起茂盛的植物,成為生機盎然的綠洲;而綠地如果沒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為一片沙礫。而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氣候、土地條件如何,隨便開荒種地、過度放牧;為了解決燃料問題,不管後果如何,肆意砍樹割草。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本來就缺水多風,現在土地被蹂躪、植被遭破壞,降水量更少了,風卻更大更多了,大風強勁地侵蝕表土,沙子越來越多,慢慢地沙丘發育。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變成不宜放牧和耕種的沙漠化土地。
土地荒漠化簡單地說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發表公報指出: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有1.35億人在短期內有失去土地的危險。荒漠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態環境問題,而且演變為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它給人類帶來貧困和社會不穩定。到1996年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里,佔到整個地球陸地面積的1/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國土面積的總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盡管各國人民都在進行著同荒漠化的抗爭,但荒漠化卻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到二十世紀末,全球將損失約1/3的耕地。在人類當今諸多的環境問題中,荒漠化是最為嚴重的災難之一。對於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狹義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態系統下,由於人為過度的經濟活動,破壞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景觀的環境變化過程。正因為如此,凡是具有發生沙漠化過程的土地都稱之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還包括了沙漠邊緣風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來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於植被破壞發生流沙活動的沙丘活化地區。
廣義荒漠化則是指由於人為和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乾旱、半乾旱甚至半濕潤地區自然環境退化(包括鹽漬化、草場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狹義沙漠化、植被荒漠化、歷史時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環境因素為標志的具體的自然環境退化)的總過程。
從世界范圍來看,在1994年通過的《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中,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arid)、半乾旱(semi-arid )和亞濕潤乾旱(dry subhumid)地區的土地退化。
該定義明確了3個問題:
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產生和發展的;
②「荒漠化」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及亞濕潤乾旱區(指年降水量與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間的地區,但不包括極區和副極區),這就給出了荒漠化產生的背景條件和分布范圍;
③「荒漠化」是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及亞濕潤乾旱區的土地退化,將荒漠化置於寬廣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內,從而界定了其區域范圍。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區連年嚴重乾旱,造成空前災難,使國際社會密切關注全球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名詞於是開始流傳開來。據聯合國資料,目前全球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響。1992年6月世界環境和發展會議上,已把防治荒漠化列為國際社會優先發展和採取行動的領域,並於1993年開始了《聯合國關於發生嚴重乾旱或荒漠化國家(特別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約》的政府間談判。1994年6月17日公約文本正式通過。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向群眾進行宣傳。我國是《公約》的締約國之一。
什麼叫荒漠化?過去我們常理解為「沙漠不斷擴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擴散到越來越廣的肥沃土地上去」,這是不準確的。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的定義是「包括氣候和人類活動在內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於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造成的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都稱為荒漠化。
我國荒漠化形勢十分嚴峻 根據1998年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辦公室等政府部門發表的材料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全國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調研結果表明,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據中、美、加國際合作項目研究,中國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41億人民幣。
我國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風造成的風蝕荒漠化面積最大,佔了160.7萬平方公里。據統計,70年代以來僅土地沙化面積擴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土地的沙化給大風起沙製造了物質源泉。因此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強沙塵暴俗稱「黑風」。因為進入沙塵暴之中常伸手不見五指)發生越來越頻繁,且強度大,范圍廣。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肅、寧夏先後發生強沙塵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蹤,264人受傷,損失牲畜幾萬頭,農作物受災面積33.7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東發生了一場席捲我國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地區的強沙塵暴,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月16日飄浮在高空的塵土在京津和長江下游以北地區沉降,形成大面積浮塵天氣。其中北京、濟南等地因浮塵與降雨雲系相遇,於是「泥雨」從天而降。寧夏銀川因連續下沙子,飛機停飛,人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據記載,我國西北地區從公元前3世紀到1949年間,共發生有記載的強沙塵暴70次,平均31年發生一次。而建國以來近50年中已發生71次。雖然歷史記載與現今氣象觀測在標准上差異較大,但證明沙塵暴現在比過去多得多,是沒有問題的。
根據對我國17個典型沙區,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陸地衛星影像資料進行分析,也證明了我國荒漠化發展形勢十分嚴峻。毛烏素沙地地處內蒙古、陝西、寧夏交界,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40年間流沙面積增加了47%,林地面積減少了76.4%,草地面積減少了17%。渾善達克沙地南部由於過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間流沙面積增加了98.3%,草地面積減少了28.6%。此外,甘肅民勤綠洲的萎縮,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林和紅柳林的消亡,甘肅阿拉善地區草場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嚴峻的事實,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鍾。
土地荒漠化最終結果大多是沙漠化。
我國荒漠化類型及其分布
我國有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土鑲鹽漬化等4種類型的荒漠化土地。
我國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60.7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於旱、半乾旱地區,在各類型荒
漠化土地中是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一種。其中,乾旱地區約有87.6萬平方公里,大體分布在
內蒙古狼山以西,騰格里沙漠和龍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達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
西藏北部。半乾旱地區約有49.2萬平方公里,大體分布在內蒙古狼山以東向南,穿杭錦後旗、
橙口縣、烏海市,然後向西縱貫河西走廊的中一東部直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呈連續大片分布。
亞濕潤乾旱地區約23.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烏素沙漠東部至內蒙右東部和東經106度。
我國水蝕荒漠化總面積為20.5萬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7.8%。主要分布在黃
土高原北部的無定河、窟野河、禿尾河等流域,在東北地區主要分布在西遼河的中上游及大凌
河的上游。
我國凍融荒漠化地的面積共36.6萬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積的13.8%。凍融荒漠
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
我國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為23.3萬平方公里,占荒漠化總面積的8,9的。土壤鹽漬化比較
集中連片分布的地區有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邊綠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地帶、河
套平原、銀川平原、華北平原及黃河三角洲。

閱讀全文

與酒泉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線路污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州長樂區光學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971
崇左市電池軟化水設備 瀏覽:807
駐馬店平輿縣線路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997
廣西省制葯純水處理設備 瀏覽:534
寧德蕉城區食品廢水處理廠家 瀏覽:241
周口西華縣化工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913
平涼涇川縣電池水處理系統 瀏覽:781
鄂州梁子湖區食品水處理系統 瀏覽:635
紅河河口瑤族自治縣鍋爐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495
自貢富順縣電子純水處理設備 瀏覽:413
承德興隆縣電池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911
寧德古田縣電子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645
徐州泉山區電子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56
昌吉奇台縣食品污水處理 瀏覽:973
武漢漢陽區鍋爐水處理系統 瀏覽:299
長沙芙蓉區紡織廢水處理廠家 瀏覽:669
三門峽澠池縣食品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371
長沙瀏陽市鍋爐純水處理設備 瀏覽:1
錦州黑山縣印染去離子水設備 瀏覽:920
來賓武宣縣印染水處理設備價格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