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廠的處理環節和意義
環節:
污水處理一般來說包含以下三級處理:一級處理是它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級處理是生物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三級處理是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意義:
作為一個水資源極度緊缺的國家,我國的水環境現狀不容樂觀。水資源緊缺矛盾的日益加劇,使得污水處理成為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務。我國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快速發展,污水處理總量逐年增加,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從環保的嚴格意義上來講,建立污水處理廠不過是將污染進行了減量和形態轉變,並沒有完全地消除,並且這種轉變甚至可能使某些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等)富集,它們一旦進入了食物鏈,所造成的危害反而更大。
處理污水越多污泥就越多,但現在污水處理廠基本上沒有兼顧污泥,個別有污泥處理設施的也沒有正常運營。這是因為污水處理費用中並沒有包含污泥處理的費用,而在國外,污泥處理的費用都是包含在污水處理費中的,並且要佔到總費用的40%左右。
⑵ 電池片污水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怎麼處理
1 氨氮的主要處理方法
根據濃度的不同,工業氨氮廢水可劃分為3 類〔3〕:(1)高濃度氨氮廢水:NH3-N>500 mg/L;(2)中等濃度氨氮廢水:NH3-N為50~500 mg/L;(3)低濃度氨氮廢水:NH3-N<50 mg/L。其中高氨氮濃度廢水一般來源於焦炭、鐵合金、煤的氣化、濕法冶金、煉油、畜牧業、化肥、人造纖維和白熾燈等生產過程。
目前,常用的脫氮方法包括氨吹脫法(空氣吹脫與蒸汽汽提)、生化法、折點氯化法、離子交換法和化學沉澱法。這些方法普遍具有工藝簡單、脫氮效果穩定可靠等特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傳統生物脫氮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脫氮方法,但存在流程長、佔地面積大、處理成本高等問題。隨著人們對生物脫氮過程認識的深入,新的生物脫氮理論不斷涌現,包括同時硝化/反硝化〔4〕、亞硝酸型(短程)硝化/反硝化〔5〕、厭氧氨氧化〔6〕等,但目前這些理論應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的研究還很少〔7〕。氨吹脫法常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的預處理,但能耗大、運行成本高、出水氨氮仍偏高〔8〕。折點氯化法理論上可以完全去除廢水中的氨氮,但由於加氯量大、處理成本高、產物存在危害性等問題,不適合處理大量的高濃度氨氮廢水。離子交換法由於吸附劑用量大、再生難,一般協同其他工藝處理高氨氮廢水。化學沉澱法用葯量大、成本高,需要進一步開發廉價沉澱劑。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氨氮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格,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視。在原有處理方法基礎上的改進工藝不斷涌現。趙賢廣等〔9〕針對工業上高濃度氨氮廢水吹脫法處理存在的缺點,通過改進和優化氨氮吹脫塔的結構和填料,開發了一種新型循環再生復合酸氨吸收溶液,實現廢水中氨的資源化。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天津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出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的全過程工藝和工業化應用裝置〔10〕。該技術通過精餾脫氨工藝量化設計,實現了工業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此外,還有電化學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反滲透法以及物化法與生化法聯用等技術,但由於處理成本高,多數用於高氨氮廢水的深度處理。
2 微波加熱的原理
微波是指頻率約在300 MHz~300 GHz,即波長為1 mm~1 m的超高頻電磁波。微波能被一些材料如水、碳、橡膠、食品、木材、濕紙等吸收,產生非常有效的即時深層加熱作用(內加熱)〔11〕。微波加熱技術與傳統加熱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物體內部分子相互摩擦發熱,但不引起分子結構改變,是直接加熱物質內部的方法〔12〕。這種內加熱的原理是樣品接受微波輻照時,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主要發生離子傳導和偶極子轉動。一般情況下,兩種發熱方式(離子傳導和偶極子轉動)同時存在〔13〕。微波的內加熱作用可在不同的深度同時加熱,使加熱更快速、更均勻、無溫度梯度、無滯後效應等,從而大大縮短了加熱時間。劇烈的極性分子震盪可使化學鍵斷裂,從而導致污染物的降解。對於氨氮廢水而言,微波對NH3分子與H2O分子的選擇性加熱使它們之間產生壓力差,進一步促進NH3分子與H2O分子脫離。
近年來,研究者用微波加快化學反應時發現了許多有別於傳統加熱的特殊效應〔14〕。在這些特殊效應中,有些特殊效應不能用溫度的變化解釋。這些難以用溫度變化和特殊溫度分布來解釋的現象即「非熱效應」〔15〕,並逐漸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⑶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都有什麼儀器,哪些是必須的具體的流程是什麼
污水處理廠一般採用二級處理,其流程包括:
粗格柵—提升—細格柵—(粉碎)—沉砂—初次沉澱—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氧化溝等)—二次沉澱—(後曝氣)—消毒—出水
當然現在有些處理廠還包括後續的深度處理和回用部分。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主要做國家排放標准里說的各項指標的實驗,《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pH、懸浮物SS、BOD5、COD
氨氮、總氮TN、總磷TP等。
對於污水處理廠,常規測樣只監測進出水就可以了,只有在調試或者工藝有問題時才會監測各單元。
關於儀器,每種指標污染物都有自己的相關儀器(pH計、COD快速消解儀 、BOD5測試儀等),也可以採用簡單的分析化學實驗的方法測出,具體見國家環保總局編的《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對於污水處理廠用的一般比較簡單的國產設備,高校會有更好的研究設備。
你說的水質分析應該就是標准中提到的各項污染物質的監測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只是其中某一個方法而已,一般用於測定離子含量(金屬等),污水處理廠不大可能有,很貴的。
關於具體的設備,你可以看看各個設備商的網站,都有具體介紹和使用手冊的。
⑷ 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流程是哪些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以上是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的基本流程,流程圖見下頁圖一。
二.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圖一城市污水處理典型流程
4.生物處理構築物
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三.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2.沉砂池
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4.生物處理構築物
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四.結論
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污水處理能耗與能效》[美]W.F.OWEN,章北平、車武譯,金儒霖校,能源出版社
2.《排水工程》張自傑主編,第四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城市水工程概論》李圭白、蔣展鵬、范瑾初、龍騰銳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中國給水排水》雜志
5.《給水排水》雜志
6.中華環保互聯網
7.給排水在線網站
⑸ 年利潤100萬的電池廠,污水處理設備需要投入多少錢
電池的類別那麼多,是生產鋰電池、干電池、紐扣電池還是鉛酸蓄電池,產生的廢水種類都不一樣,污染物的濃度也千差萬別,沒法統一回答。
⑹ 浙江鋰電池污水處理公司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鋰電池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一種相對清潔的能源,它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產品。鋰電池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廢水,主要來源為生產過程產生的生產廢水及地面、設備沖洗水,其主要成份有鈷酸鋰、NMP(甲基吡咯烷酮)、碳粉及有小分子有機物質酯類等。 這種廢水具有成分復雜、有一定毒性、難以生化等特點。
針對鋰電池廢水處理依斯倍環保研發出一套穩定的處理系統,使用多效蒸發器、MVR蒸發器針對鋰電行業廢水進行處理,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節省成本;易於完成自動控制,方便管理,操作簡單;設備的使用壽命可長達15年;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強,出水水質穩定,污泥產量少且易於處理。
⑺ 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第一可以通過物理的自然沉降法,去除大部分沙石,泥土,以及大顆粒物質,第二可以通過化學工序處理,例如用混凝法、中和法、以及離子交換法,第三可以通過生物法,例如利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新陳代謝作用等等,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