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改革開放30周年開佛岡
佛岡縣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按照「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這個總要求,拿出試的膽識,突出「五抓」「五促」,確保試出「五大」成效。
一是抓深化思想認識,促學習積極性提高
緊密結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學習實踐活動與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扎實推進學習實踐活動,深化對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重大意義的認識,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科學發展之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促進科學發展的自覺行動。全縣各級共舉辦了學習輔導班135個,討論會近200場,參加人數達3000多人次,深化了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了學習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二是抓廣泛徵求意見,促突出問題找得准
為找准突出問題,佛岡縣通過多渠道徵求意見。一是縣委派出由相關職能部門抽調的12名精幹組成4個徵求意見小組,分赴全縣16個黨(工)委召開座談會,通過召開座談會和發放意見徵求表等形式,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二是縣「四套班子」成員分別到所聯系的單位(部門)召開座談會,聽取各單位的意見和建議;三是召開「百人評議團」會議,聽取「兩代表一委員」以及群眾等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四是通過佛岡政務網發出徵求意見表,徵求社會各界對佛岡在推動科學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見建議;五是舉辦首屆科學發展論壇,邀請專家教授為佛岡科學發展把脈,找准科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今後發展思路。全縣共召開座談會258場,發放調查問卷7759份,收集到意見或建議1077條,通過廣開言路,廣泛徵集各界意見和建議,找准了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
三是抓主題民主生活會,促工作開辟新領域
把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作為找准問題、明確思路、推動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精心做好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有關工作。一是認真組織開展機關作風「三評議」活動。各參學單位採取「三評議」方式,把聽取、吸納意見與學習實踐結合,找准突出問題,邊學邊改,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群眾代表測評滿意率達到98.8%。二是開展「心連心」活動。突出抓好思想溝通,領導班子成員通過深入聯系點開展「一對一」、「一對幾」和「面對面」的「心連心」活動,互相交流心得,溝通思想,化解矛盾,切實為民排憂解難。全縣共開展「 心連心」活動2780人次,做到查擺問題准、分析有深度、認識上水平、提高有目標。三是撰寫高質量的分析檢查報告。各參學單位在12月30日前全部召開了專題民主生活會,找准了症結、明確了目標、理清了思路。為撰寫出高質量的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縣委及各參學單位根據廣泛徵求意見中查找的問題,深入研討,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主觀客原因,完成高質量的分析檢查報告。
四是抓督導工作做實,促活動嚴把質量關
縣委指導檢查組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各參學單位的工作悉心指導,嚴把質量關,對分析檢查報告不搞「人人過關」:問題找得不全不準不過關;分析不深不透不過關;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沒有吸收接納的不過關;整改措施不具體不過關,確保了工作取得實效。
五抓活動方法創新,促試點工作出成效
對活動的每個環節採取「三六九」 工作機制回頭檢查(通過 「三對比」:對比上級要求、對比群眾期望、對比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採取「六項措施」:聽、看、查、訪、談、改」 ;抓住「九個環節」:看組織領導、看思想發動、看學習內容和措施、看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看徵求意見、看邊學邊改、看宣傳力度、看推動工作、看學習成果),確保學習不走過場,以學習促實踐,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思想認識有了新提高。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科學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機關作風建設有了新轉變。組織3000多名黨員幹部觀看機關作風建設專題片,大力整頓機關作風,通過五項有力措施(加強學習推著作風變、健全制度催著作風變、樹立典型帶著作風變、激勵措施引著作風變、效能監察逼著作風變), 有效促進了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三是機制體制進一步完善。認真做好體制機制的廢、改、立工作,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全縣共清理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制度50多項、完善制度近400項、新建制度近200項,為科學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民生問題進一步解決。抓住當前民生的重點、熱點,積極幫助廣大果農拓寬砂糖桔銷售渠道,助農增收。同時扎實推進教育創省強、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污水處理工程等工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活動中得實惠,共為群眾辦好事實事300多件。五是樹立了佛岡「名片」。通過成功舉辦「3+1」重點項目活動[即清遠加多寶草本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王老吉)動工、龍山新城區暨龍山度假酒店的動工、佛岡縣「獨王山」牌砂糖桔推介會以及佛岡縣2008年重點項目簽約、動工、剪綵暨首屆溫泉旅遊節綜合活動],充分體現佛岡縣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特色,同時,在中央、省、市各宣傳媒體大造輿論宣傳聲勢,樹立佛岡「名片」,確保了試點工作試出成效。
❷ 水頭算是在那裡的
[編輯本段]1、浙江溫州市水頭鎮
近年來,水頭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業和農村基礎得到鞏固。糧食生產穩定在4500噸以上,農業結構不斷調整,效益農業起步良好,農業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普及應用,通過鼓勵農民因地制宜,推廣「名、特、優」農產品種植,開發了早香茶等名優產品,形成一個以早香茶開發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
──工業經濟增速加快。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優化,經濟運行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獲得了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授予的「中國皮都」稱號,創出了一個區域品牌,形成了豬皮革、皮衣皮帶皮手套等皮革製品、寵物用品、服飾等主導產業,2001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5.04億元。到目前為止,已有6家企業產品被浙江省技術監督局評為「名牌皮革產品」。7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不斷推進企業的聯合、兼並和股份合作,促進發展型企業快速發展,產值1000萬以上企業30多家,5000萬以上企業12家,超億元企業3家。正在建設中的現代化的製革和皮件加工業園區成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工業園。
──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積極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繼續鞏固溫州市重要的外貿出口基地的地位,在穩定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積極培育發展出口新產品。外貿出口從1998年的7.98億元增加到2001年的10.39億元,年均遞增15.6%。有12家企業獲進出口自營權,出口產值超1000萬元企業12家,超億元3家。全鎮外貿出口連續九年位居溫州市各鄉鎮前茅。
──第三產業穩中有進。金融運行強健。2001年,全鎮金融系統存款余額7.6億元,比1998年增加4.4億元,年均遞增24%。商品市場日超繁榮,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房地產、保險、交通、信息和中介服務等產業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城市化進程進一步推進。建成區20平方公里、20萬人口的平陽縣北港區域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已在修編。近年來,相繼建成全國最大的製革污水處理工程、連接104國道的57省道、全省鄉鎮最大的運輸場站──水頭客貨運中心、浙江省區域性重點市場──南方皮革城,三星級賓館──虎豪大酒店,文明樣板路──東川步行街、村辦十年一貫制學校──金鳳學校等一大批形象性工程。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堅持以德治鎮,廣泛開展以創建星級文明鎮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激發全鎮人民的愛國愛鄉熱情和投身現代化中國皮都建設的積極性,努力抓好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發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開展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文明素質。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8500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建成了一批立面美觀的新型農居和一批高檔次商住區。教育事業得到優先發展。2000年跨入省教育強鎮行列,順利通過省「兩基」復查驗收。文化、體育、衛生、廣電等事業日益繁榮。
水頭鎮人民經過多年努力,及時把握改革發展機遇,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政工作全優鄉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體育先進鎮、浙江省教育強鎮,已連續多年榮獲溫州市「綜合實力三十強鎮」稱號,是溫州市首批小康鄉鎮之一、現代化建設示範試點鎮。在新的時代,水頭鎮將再造新優勢,再創新業績。
[編輯本段]2、福建南安縣水頭鎮
水頭鎮位於南安東南部,地緣濱海,東與晉江安海鎮隔「安平橋」相望,西與同安馬巷鎮以嶺分界,南連石井,北接官橋。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廈通泉州、晉江、石獅必經之地。面積127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海岸線11公里。國道324線及福廈漳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碼頭直通外洋。全鎮劃為1個社區居委會和28個行政村。居民漢族,人口10.8萬,海外僑親4.5萬。主要姓氏有黃、李、呂、林、吳、蔡、王、陳、高、鄭。
水頭鎮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是閩南重鎮。水頭,即水運貨物集散之埠頭。境內的大盈港昔有古船灣之稱,是古代閩南的重要港口。六朝時,南來外船多在此登岸。唐朝而下,大盈港海市蓬勃發展,宋建炎四年(1130年),官府在水頭下坊(現下邦自然村)設石井鎮榷稅,首任鎮監是朱熹之父朱松。紹興十四年(1144年)又下坊置石井巡司,管理船舶出入。古代官道穿道而過,設在水頭的康店驛是福建、廣東的重要驛站。安平、鎮安兩座跨海長石橋是晉南交通要沖。歷代王朝都在此設防駐兵,大盈(大營之諧);因駐重兵而得名。
水頭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傑出政治變革家呂惠卿、史學家呂夏卿、理學名宦呂大奎、廉政名臣呂圖南、台灣中醫鼻沈全期、復台功臣何廷斌、語音大師黃謙、革命僑領王宣化、愛國華僑呂達民。
獨特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水頭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水頭基礎設施完善:現有朴里和龍風2個11萬伏變電站,仁福22萬伏變電站即將投入運行;全鎮安裝電話28600戶,互聯網用戶達1613戶;自來水公司日供水能力5.2萬噸;國道324復線、沿海大通道水頭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區交通網形成,村村通公交。
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66億元,上繳稅收2.42億元,經濟綜合實力居「福建省50強鄉鎮」第八名。工業是水頭鎮的經濟支柱,現已形成建材、輕紡、食品、工藝、機械、化工等眾多生產行業。企業680家,規模以上126家。蟠龍開發區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開發的綜合開發區,首期開發1800畝。外資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36家。6家企業榮獲「省名牌產品」稱號,5種產品列著名商標。閩南建材第一市場是輻射全國、影響亞太、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以石材為龍頭的大型建材批發市場,日交易額300多萬元。從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舉辦大型建材經貿洽談會。環球傢具城是集傢具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商城,首期工程投資1.2億元,已於2005年5月開盤招商入駐。
五里橋和鄭成功陵園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景點均入選為泉州十八景之一。天心洞、飛瓦岩、白蓮寺、楊肅紀念館是市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有完中校2所、初中校3所、小學32所、幼兒園38所、二級醫院一所。全省鄉鎮級最大的體育館一座。
水頭先後獲「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中國石材城」、「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全國重點鎮」、「入選全國千強鎮」。
[編輯本段]3、山西省夏縣水頭鎮
水頭鎮位於運城市夏縣縣城西端,北接聞喜縣,南與鹽湖區相連,東與本縣禹王鄉、胡張鄉接壤。地形兩邊高,中間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縱貫而下。國土面積90.1方公里,耕地面積9.45萬畝。全鎮28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4.48萬人。
境內屬於涑水河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灌溉便利,是全省積溫最多,無霜期最長的地區。水頭鎮交通發達,運輸便利。大運高速路、二級路(大同—運城)、太三線(太原—三門峽)國道和南同蒲鐵路線縱貫其中,是夏縣的西大門,素稱「小上海」,為運城市中心小城鎮,發展潛力巨大。水頭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優良的革命傳統,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是山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溫公祠及堆雲洞寺廟、薛嵩墓坐落境內。
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圍繞結構調整一條主線,堅持環境和科技兩個優先,突出特色農業、優勢工業、私營企業、第三產業四個重點,確保財政和農民兩個增收」的總體工作思路,完善了全鎮「421111」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把梅、杏、葡萄、蔬菜、油桃做為全鎮的主導產業。在經濟工作中狠抓落實,實現了財政收入、鄉鎮企業、設施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水利設施等八個方面的突破。鎮區內地、縣辦企業、鄉鎮企業集中連片,鄉鎮企業總數達68個。其中安瑞風機有限公司、盛源昌電機公司、永鑫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武昌鋼鐵有限公司投資均在500萬元以上,山西宇達工藝集團以城市超大青銅雕塑為龍頭產品,雄居全國青銅鑄造行業之首,其產品出口新加坡、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全鎮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電機、鑄造、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
水頭鎮經濟工作的大突破,使之成為夏縣的一大商品基地,成為山西運城的經濟重鎮,成為「十五」期間運城市第一批重點培育發展的中心小城鎮之一。2003年縣委、縣政府在該鎮規劃了涑南、涑北、涑東三大工業園區,面積1.2萬畝,並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是一個共同合作開辦企業的理想場所。
4、廣東佛岡縣水頭鎮
水頭鎮(ShuǐtóuZhèn)佛岡縣轄鎮。在縣境東部。因處潖江上游得名。1961年設水頭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