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鎮巴水資源的歷史與現狀
鎮巴縣把水資源保護作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來抓,多措並舉強化對水資源保護,確保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一是加強管理、強化執法。將水資源保護工作納 入縣對鎮的綜合目標考核,對全縣重點河段劃設禁采區,停辦了涇洋河流域河道采砂許可審批手續,重拳打擊河道亂挖亂采等違法行為。二是加強環評,防止污水排 放。對企業實施環評制度和繳納保證制度,要求污水企業要進行治理後方可向外排放,實施了每戶繳納10萬元排污保證金,若違章排放則從保證金中予以處罰,直 至關閉,建立起了最嚴格的排污監管制度,從源頭上扼制住河水受污染隱患。該縣去年4月投入4800萬元建成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達8000立 方,均達標排放,確保了涇洋河下游水質安全。三是加強日常監管,確保水生態自然修復。河道管理部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每年開展2-3次的集中專項整治活 動和不間斷的日常巡查檢查,加大違法行為的處罰,切實保護河流水生態系統與修復。水利局匯同環保部門設立了涇洋河下游縣界水質監測點1個,全天候監測河流 水質,河流水質均能達國家Ⅱ類標准。四是劃設水源地保護區,強化水源地保護。對全縣劃設水源地保護區,建立起了22個水源地保護區。對縣城重點取水地拉了 鐵絲網,安裝了監控探頭,安排專人值守和巡視水源保護區,發現問題及時有效處置,有效保護了全縣水資源。
請採納
『貳』 陝西省富民強省政策有哪些
主 線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出發點和落腳點
保障和改善民生
破解三大難題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低
構建四大產業體系
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
實施五大任務
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科技創新、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深化改革開放
堅持五項原則
必須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必須調整結構轉型發展;必須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必須解放思想創新發展
三個上台階
經濟綜合實力上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台階、生態環境保護上台階
三個大幅提升
生產總值大幅提升、財政收入大幅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兩個明顯改善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程度和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改善
一個大跨越
從經濟欠發達省份跨進中等發達省份行列
【社會民生】
全面提高三秦百姓生活幸福指數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實施民生工程,推動公共資源向低收入人群、困難群體、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努力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210萬套
建設保障性住房155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0萬戶,改造棚戶區45萬戶。
全省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達到30%,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2平方米。
新增就業200萬人
通過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和公益性崗位,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完善各類補貼政策,構建創業服務體系等措施,努力擴大就業鼓勵創業,鼓勵群眾爭創殷實家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主要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9年
加快普及學前教育
實現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每個縣(區)至少建成一所符合國家標準的公辦幼兒園,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幼兒園(班)覆蓋全部行政村。
鞏固提高基礎教育
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確保到2012年全面達到安全標准。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工程。到2015年,全省義務教育學校60%達到省頒標准。改善高中學校尤其是縣域薄弱高中的辦學條件,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4%。
創新發展職業教育
重點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特色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
支持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設,加快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振興計劃,辦好西北大學等一批有特色的省屬高校。
主要健康指標位居西部前列
公共衛生 構建疾病預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應急救治、采供血、精神衛生、健康教育、職業病和地方病防治等服務體系。
醫療服務 全面推進縣醫院標准化建設,五年後所有縣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全面實施鄉鎮衛生院「安心工程」。
「新農合」 力爭人均籌資標准達到300元,參合率保持在90%以上;逐步提高參合農民住院政策性補助。
葯品供應 全面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葯品「三統一」工作,有效降低老百姓在用葯方面的支出。
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以申辦十三屆全運會為契機,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的支持力度。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適齡視障、聽障、智障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73%。
創新社會管理 建設和諧陝西
建立健全社會養老、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城鄉社區、優撫安置、家庭婚姻、收養、殯葬等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進程。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建設民主法治社會。
【產業發展】
著力構築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結構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陝西配套」、「陝西製造」向「陝西創造」、「陝西服務」轉變。
現代農業:實施新增25億公斤糧食產能工程
重點扶持32個糧食主產縣,建設關中優質商品糧基地、陝南優質水稻基地。挖掘陝北糧食生產潛力,建設全省第二糧倉。加強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發展生態農業,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建設大中城市設施蔬菜基地。
能源化工:建成全國第一油氣大省
建設陝北大型煤炭示範、現代煤化工綜合利用等「十大基地」,榆神煤化學工業區、渭南煤化工園區等「十大園區」,煤油氣產能建設、新能源千萬千瓦裝機等「十大工程」。煤炭產能達到6億噸,新增電力裝機3500萬千瓦,石油、天然氣產能分別達到4700萬噸和300億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5000萬噸。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以上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順應技術發展趨勢,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節能環保等,著力突破激光、創新葯物、信息通訊、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業化水平。
先進裝備製造:推動重大裝備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
推動骨幹企業由單機製造向系統集成轉變,推動主體產品由生產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名牌產品的龍頭企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基地。
傳統產業:用高新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下大力氣改善品種質量、淘汰落後產能,進一步培育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加快有色冶金、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建築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2%以上
以西安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農村、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旅遊、文化、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現代物流 重點加快建設「三大平台、五大體系、七大園區」。
旅遊業 著力打造歷史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系列品牌,彰顯「山水人文、大美陝西」形象。
金融業 重點建設西安區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各項金融體制改革。
房地產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增加中小套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比例及土地供應。
商貿流通 加快城市商業廣場、特色商業街、商貿聚集區建設,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區商業發展。
【開放創新】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建設創新型陝西
深入實施科教興陝、人才強省戰略,優化創新環境,構建創新型區域;樹立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努力實現多元化發展和包容性增長。
科技:構建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
有效整合中央與地方、軍工與民用、高校院所與企業的科技資源,構建區域科技資源服務平台,打造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建設若干軍民技術融合產業園區。鼓勵和支持楊凌示範區、西安經開區等開展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方面的試點。深入實施「13115」科技創新工程。建設一批科技產業示範基地。加快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實現科技成果的快速轉移轉化。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6%左右。
文化:建設富有獨特魅力和創造活力的文化強省
文化事業 以公共財政為依託加快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市市有「三館」、縣縣有「兩館」。大力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大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文化產業 做強文娛演出、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物旅遊、民俗文化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網路廣告、動漫、游戲、數字媒體等互聯網內容產業。重點建設十大文化產業基地,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以上。
精神文明 培育陝西人文精神,弘揚「勤勞質朴、寬厚包容、尚德重禮、務實進取」精神品格,樹立海納百川、競爭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和氣度。支持西安、寶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其他市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覆蓋面達到70%以上。
人才:全省人才總量達到418萬人
實施「三秦學者」、「百人計劃」、「115人才工程」和新世紀「三五」人才工程,壯大優化人才隊伍,深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培養和引進一批高端領軍人才、青年科技骨乾和急需緊缺人才,突出為基層培養一批醫療衛生人才和農業科技推廣人才。全省人才總量達到418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73萬人,高技能人才74萬人。
改革: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55%
完善「擴權強縣」和「財政直管縣」改革,實施擴權強鎮改革。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根據自願有償原則引導有條件地方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合理流轉。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全面改革資源稅,開征環境保護稅,推進房地產稅等地方稅改革,擴大增值稅徵收范圍。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新突破。
開放: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900億美元
建設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五年引進境外資金185億美元。開拓對外貿易新領域,加快建設西安國家級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開展能源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區合作。
【
基礎保障】
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障能力
按照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優化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交通、水利、電力和信息化建設。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為重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交通:市市有快鐵、縣縣通高速、重點區位建機場
鐵路 五年投資約2000億元,新建鐵路2500公里,復線率、電氣化率分別提高到65%、75%左右。
公路 五年投資2400億元,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新建改建干線公路3000公里、農村公路3萬公里。
航空 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第二跑道建設,建成延安、漢中和安康新機場,實施榆林機場改擴建,推進府谷、定邊、寶雞、商洛和壺口等支線機場前期工作。
水運 建成漢江安康-白河段國家高等級航運通道。
城際軌道交通 先期建設「V字形」西安北客站-機場、西安-閻良-富平-銅川等重要路段,實施西安-臨潼、乾陵-法門寺軌道旅遊專線,做好閻良-韓城、西安-商洛等線路前期工作。
管道儲運 建設神木-蒲城水煤漿長輸管道,完善榆林-西安及關中環線輸氣管道網路,新建西安-安康、西鄉-鎮巴輸氣管道,建設西安儲氣儲油設施;煤、油、氣年輸送能力突破1100萬噸、2500萬噸和130億立方米。
水利:推進「引漢濟渭」取得重大進展
重點水源工程五年投資300多億元,新增供水能力18億立方米,重點建成引紅濟石調水和榆林王圪堵等骨幹水源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涇河東庄水庫、榆林大泉引黃、月河補水、城固焦岩等重點工程。其中,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建成三河口水庫,貫通秦嶺隧洞。
電網:推進「陝電外送」,建設三大煤電基地
全面建設陝北、彬長和安康三大煤電基地,外送能力突破2000萬千瓦。推動骨幹網架升級,全面建設關中環網,連接陝北電網,實現省內南北互供和跨區域調度。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工程,低壓改造覆蓋面達到100%。繼續推進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力爭實現縣縣電氣化。
信息化:推進「三網融合」,建設「數字陝西」
統籌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等網路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構建覆蓋全省、暢通快捷的高速信息網路。光纜線路總長達到45.84萬公里,寬頻用戶達到700萬戶,數字電視用戶突破550萬戶。深化「數字陝西」建設,實現全省基礎地理信息全覆蓋。
生態環保:構建「三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
五年營林造林23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43%,森林蓄積量達到4.7億立方米,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縣城及重點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
渭河 按照修堤、治河、灘岸綜合開發利用的思路進行全線系統治理,確保渭河安瀾;建設渭河兩岸生態林帶,打造橫跨關中的八百里綠色屏障;統籌建設渭河城市段,打造河、林、田、城於一體的城市濱水特色功能區。
秦嶺 加大秦嶺生態保護執法力度,修復自然生態環境功能。強化瀕危物種棲息地生態修復。爭取設立秦嶺國家中央森林公園,打造國際生態保護示範區。
低碳示範省 樹立低碳理念,引導低碳消費,倡導低碳生活,推動全民參與低碳社會建設。通過技術、市場、政策等多種手段降低工業、交通、建築等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力爭五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10%。固碳能力年遞增2%左右。
【強化支撐】
全面實施富民強省「十大工程」
全面建設綜合運輸網路、水利和農業現代化、現代能源化工、先進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現代服務業、城鄉功能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保護富民強省十大工程,總投資5.2萬億元,「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4萬億元。
突出抓好「58123」項目
5個過2000億元項目 包括民生工程、油氣產能、大型電源、新能源、物流園區。總投資11950億元。
8個過1000億元項目 包括神華陶氏循環經濟榆林煤炭綜合利用、煤制甲醇制烯烴、榆林鹽化工、煤炭產能建設、油氣化工、秦嶺生態旅遊、軍民結合產業化、城中村改造。總投資10012億元。
10個過500億元項目 包括西安至成都客運專線(陝西境)及漢中站改擴建、干線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西安地鐵骨幹網路建設、電網保障工程等。總投資5739億元。
20個過200億元項目 包括西安軟體新城建設、關中城際鐵路網一期、新材料、鋼鐵改造、現代農業創新示範工程等。總投資5922億元。
30個過100億元項目 包括引漢濟渭工程、銅川董家河循環經濟示範園、陝南現代中葯產業園、西安(灃渭)奧林匹克體育運動中心等。總投資3310億元。
【美好家園】
構建城鄉區域統籌發展新格局
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加快推進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西安(咸陽)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世界東方人文之都
以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為目標,構建「一軸、一河、兩帶」的大都市基本構架,形成「一核、四組團、七衛星城」的空間格局。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高標准建設西咸新區,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核心區、宜居生態園林城、中國西部新地標。到2020年,主城區建設面積控制在850平方公里以內,都市區人口1000萬人以上。
城鎮化:構建「一核四極兩軸兩帶」城鎮發展新體系
加快寶雞-蔡家坡百里城鎮帶建設,打造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和陝甘寧川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推進榆林、漢中、渭南等城市規模擴張、設施完善和產業發展,增強集聚輻射功能,形成百萬人口的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延安、安康、商洛等城市發展,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建設五十萬人以上的地區性中心城市。創造條件促進楊凌設市。加快銅川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建設在西部具有領先水平、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在國際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關中城市群。
城鄉統籌:五年轉移轉化戶籍農民600萬人
實施水、電、路、氣、房、網「六到農家」工程。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工程。鼓勵和支持村組搬遷合並,按社區標准建設中心村。支持西安搞好城鄉統籌,積極推進延安率先建設城鄉一體化先行示範區。啟動移民搬遷安置和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在全面完成移民搬遷280萬人任務上取得重大進展。加大扶貧力度,實現278萬人脫貧。試行「城市居住證」和「城市居民證」制度,「十二五」末城鎮化率提高到57%。
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
完善城市道路、給排水、天然氣、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加大城市街區和城中村及舊城改造,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地鐵方面建成西安地鐵2號線、1號線、3號線,加快推進4、5、6號線,運營里程達到100公里。能源方面2012年底前全省各市縣(區)實現氣化,2015年前50%以上重點鎮實現氣化。供熱方面實施城市供熱設施完善工程,加快縣城供熱設施建設,擴大集中供熱面積。
『叄』 鎮巴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鎮巴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2010-01-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涇洋街道辦河濱南路。
鎮巴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72855219W,企業法人龔世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鎮巴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城市基礎設施配套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公租房、棚戶區的改造;保障性住房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養老服務;公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河道工程、市政工程的施工;土地復墾、整理;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房地產開發及經營;建材銷售;新能源開發;倉儲、物流服務;廣告設計、製作、發布。(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鎮巴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9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鎮巴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