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品廠的污水哪個企業能處理怎麼處理
食品工業原料廣泛,製品種類繁多,加工過程要使用大量水,因此有很多廢物作為污水的形式排放。排出廢水的水量、水質差異很大。食品廠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
1.漂浮在廢水中固體物質,如菜葉、果皮、碎肉、禽羽等
2.懸浮在廢水中的物質有油脂、蛋白質、澱粉、膠體物質等
3.溶解在廢水中的酸、鹼、鹽、糖類等
4.原料夾帶的泥砂及其他有機物等
5.致病菌毒等
邯鄲豪傑環保介紹食品廢水的一些處理方法:
1、混凝法
水中的膠體物質,通常帶有電荷,膠狀物間互相排斥不能凝聚,多形成穩定的混合液。若水中投加帶有相反電荷的電解質後,可使廢水中膠狀物呈中性,失去穩定性,並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顆粒而下沉。常用的混凝劑有聚丙烯醯胺,硫酸鋁,明礬,聚合氧化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等。此法具有設備簡單,易於實施,推廣與維護等優點,但也 存在運行費用高,沉渣量大等不足。
2、中和法
利用化學方法使酸性廢水或鹼性廢水中和達到中性的方法。往酸性廢水中投加鹼性物質如石灰,石灰石,白雲石等,使食品廢水變成中性。對鹼性食品廢水可吹入含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也可用酸中和。
3、氧化還原法
廢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或無機物,在投加氧化劑或還原劑後,由於電子的遷移運動,而發生氧化或還原作用,變成無害物質。
4、電解法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在陰極板上接受電子,使離子電荷中和,轉變為中性原子。上述綜合過程使陽極上發生氧化作用,在陰極上發生還原作用。
除此之外,常用的污水處理方法還包括萃取法,吹脫法,吸附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等。
5、萃取法
將不溶於水的溶劑投入廢水中,使廢水中的溶質溶於溶劑中, 然後利用溶劑與水的比重差,將溶劑分離出來。再利用溶劑與溶質沸點差,將溶質蒸餾回收,再生後的溶劑可循環利用。
6、吹脫法
往廢水中吹進空氣,使廢水中的溶解性 氣體吹入大氣中。此法可用於CO2、H2S、HCN的廢水處理。
7、吸附法
將廢水通過固體吸附劑,使廢水中的溶解性有機或無機物吸附到吸附劑上,常用的吸附劑為活性炭。此法可吸附廢水中的酚、汞、鉻、氰等有毒物質。此法還有出色、脫色等作用。一般多用於廢水深度處理。
8、電滲析法
電滲析是一種在電場的作用下使溶液中離子通過膜進行傳遞的過程。廢水通過陰、陽離子交換膜所組成的電滲析器時,廢水中的陰、陽離子就可能得到分離,達到濃縮和處理的目的。
9、反滲析法
通過一種特殊的半滲透膜,在一定的壓力下,將水分子壓過去,而溶質則被膜所截留,廢水得到濃縮,而壓過膜的水就是處理過程的水。
相關污水處理行業的邯鄲豪傑環保提醒大家,對於進行廢水治理的食品廠家來說,需要的是投資少、運行費用低、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簡便的處理工藝,在選擇工藝時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考慮。
⑵ 我開的食品廠附近建了一個污水處理廠,這樣有影響嗎
有一定影響,但是要看他是處理什麼類型的污水,一般的生活污水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⑶ 求助,冷凍食品廠污水處理方案
一、如主要洗滌流程不在貴公司。其出水指標COD氨氮均不超出市政污水納管標准GB/T 31962-2015。僅需設置建議曝氣池+沉澱池就行。做做樣子應付檢查,直接排入污水處理廠管道就行。
二、如貴司出水超出納管標准,建議厭氧+好氧+沉澱池。但由於水量小,系統維護難度較大。
具體設計方案應根據貴司水質、水量確定
⑷ 一座處理500立方米食品污水的污水處理廠造價大概是多少
接觸氧化用不了60萬吧,也用不了500m2的面積了,,
⑸ 我市污水處理量為10萬噸
設 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為x 萬噸,則2007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為1.05x萬噸,依題意得:
34/1.05x-10/x=40%
解得 x≈56
經檢驗,x ≈56是原方程的解
∴1.05x≈59
答:2006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約為56萬噸,2007年平均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約為59萬噸.
設2010年平均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還需要在2007年的基礎上至少增加y萬噸,依題意得:
(34+y)/59(1+20)%≥70%
解得 y≥15.56
答:2010年平均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還需要在2007年的基礎上至少增加 15.56萬噸
⑹ 食品廢水處理
樓主你在網路搜一下「谷騰環保網」有以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樓主
1、某公司採用預曝氣調節-氣浮-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處理食品廢水案例
2、食品廢水處理中兩段SBR法的應用
3、SBR工藝在食品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4、氣浮-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含油食品廢水
5、桂林醬料廠食品廢水處理工程
6、SBR工藝在食品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7、食品廢水處理工程
8、SBR一氣浮工藝處理食品生產食品廢水
9、上海拓晨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食品廢水處理工程
10、乳業食品廢水處理工程案例
⑺ 食品工廠是否有不經過污水處理直接排放的廢水
廢水都是需要處理的,有的廢水企業自己處理,生活廢水排放了,是政府處理 如果你們食品廠有廢水沒處理直排 被發現是要處罰的,
⑻ 溫縣檯球桌
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焦作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南濱黃河,北依太行,溫縣處於鄭州、焦作、濟源、洛陽四市「一小時經濟圈」中心位置,南與隴海鐵路、北與焦枝鐵路毗鄰,境內有黃河公路大橋和焦溫高速公路,與連霍、焦晉、焦鄭等高速路相通,距新鄭國際機場僅1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古時因境內有溫泉而得名,是太極拳發源地、鐵棍山葯原產地、中國十大休閑旅遊縣。全縣總面積481.3平方公里,總人口42.3萬。
地理氣候
溫縣地理氣候
溫縣地理氣候(4張)
溫縣地處北緯34.48°、東經112.02°,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15℃,年積溫4500℃以上,年日照2484小時,年降水量550-700毫米,無霜期210天,冬不過冷,夏不過熱,干濕相宜,氣候溫和。
歷史沿革
溫縣是中華文化的丹田之地,在此誕生了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卜子夏、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等歷史名人,是溫、蘇、邢等姓氏起源地,境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勝寺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老子悟道處等眾多人文景觀。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於溫縣陳家溝,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廣泛傳播於世界150多個國家。[1]
戰國至秦漢之際,溫縣已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鹽鐵論》語)了。唐以後逐步衰落,漸為僻邑小縣,但其地處中原腹地,且據黃河津渡,歷代戰亂皆遭劫難,人口遷徏頻繁。
溫縣古稱「溫」,緣於境內有兩個溫泉。一個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牆村(古時屬溫),夏涼冬溫,流入於溴水;一個在今溫縣城西南。《溫縣志》載:相傳泉流常溫,士忻以德,民利灌溉。此溫泉已因黃河湮絕計數百年
漢置溫縣,「溫」源於西周初期蘇岔生的封國名。一說因境內溫泉得名,周為溫邑。
古名溫國,以境內溫泉而得名。夏為溫國;漢初置縣,名溫縣;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廢溫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溫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溫縣李城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李城縣,恢復溫縣;1945年3月建立溫陟縣;1945年5月建立溫孟縣;1945年8月廢溫陟、溫孟兩縣,建立溫縣人民政府;1960年10月廢溫縣並入沁陽;1961年8月復置溫縣。
3行政區劃
溫縣轄7個鎮、3個鄉:溫泉鎮、趙堡鎮、祥雲鎮、黃庄鎮、武德鎮、番田鎮、南張羌鎮;岳村鄉、招賢鄉、北冷鄉。
4交通
溫縣位於焦作市南部,處於鄭州、焦作、洛陽三市「一小時經濟圈」之中心,距鄭州新鄭、洛陽邙山國際機場均僅1小時車程;省道獲軹線、溫邵線、大練線貫穿全境,開放式交通框架已經形成;農村公路星羅棋布,阡陌相通。截至目前,溫縣已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龍頭,干線公路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脈絡的四通八達現代交通公路網,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100餘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1公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
公路通車里程的增加,路網結構的優化,促進了溫縣道路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從事道路運輸相關企業(經營業戶)已達200餘戶,其中貨運企業25家,股份制客運企業4家,汽車維修、配件部77家,物流配載服務部40家,駕駛員培訓3家,汽車貿易中心1家,含客運、貨運、維修、駕駛員培訓、道路從業人員管理等五大類運輸市場體系已經形成。
圍繞加快服務新溫縣、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溫縣境內現代交通路網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焦桐高速即將啟動建設,焦溫快速通道、省道擬升國道項目的前期工作正緊鑼密鼓,東環路、王廷大街、沿黃大道工程的實施將進一步拉大溫縣城市發展框架,提高城市品位。與此同時,溫縣道路運輸業與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融合,正處於向現代物流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待建的無軌火車站項目、綜合物流園區項目,將逐步把溫縣打造成區域性物流中心;溫縣一級客運站項目、陳家溝客運站項目和城市公交樞紐中心站項目的啟動,將進一步提升溫縣客運服務水平,滿足新城市發展的需要。
溫縣產業集聚區
溫縣產業集聚區(15張)
交通是指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及語言和圖文傳遞的行業,包括運輸和郵電兩個方面,在國民經濟中屬於第三產業。運輸有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方式,郵電包括郵政和電信兩方面內容。
5人口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21796人,其中:溫泉鎮100941人、岳村鄉24373人、祥雲鎮48714人、招賢鄉19733人、番田鎮45532人、黃庄鎮51675人、北冷鄉20923人、武德鎮43199人、趙堡鎮41485人、南張羌鎮25221人。
溫縣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五大教,經政府宗教部門備案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共有29個。其中基督教24個,佛教4個,道教1個。在正式開放宗教場所經常性活動的信教群眾約26000多人。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因信教人數少且分散,沒有建立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其宗教生活在附近縣市開放場所進行。全縣共有16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群眾約270多人。其中回族居多,少數民族人數較少,居住分散。[3]
6經 濟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0餘家,形成了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製革製鞋等優勢產業。溫縣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39平方公里(含濱河產業集聚區和谷黃路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已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首要增長極。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0.6億元,增長1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13億元,增長16.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1億元,增長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4億元,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29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74元,分別增長12%和12.3%。[4]
7產業集聚區
溫縣產業集聚區位於中原經濟區「鄭洛三工業走廊」核心區,溫縣產業集聚區是全省首批重點建設的縣級產業集聚區之一,是溫縣城市「一城四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面積39平方公里(含濱河產業集聚區和谷黃路產業園區),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27家,現已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製革製鞋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格局,成為國內聞名的四大懷葯加工生產基地和裝備製造基地。
溫縣產業集聚區規劃了「七橫二十縱」的路網結構,已建成了以緯一路、緯二路、緯三路為主幹道的「三橫八縱」道路;已建成了以緯一路、緯二路、緯三路為主幹道的「三橫八縱」路網框架,正在建設緯三路東延、緯四路、緯七路、經十七路(萃湖路)等道路工程,鋪設各類管網、線路200公里,建設標准化廠房115萬平方米,水、電、路、天然氣、通訊、金融網路等設施覆蓋全區。發展框架的拉大,服務功能的完善,極大地提高了產業集聚區的承載力。產業集聚區現有220KV變電站一座、110KV變電站兩座,實現了雙電源、雙迴路供電格局;已建成日處理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1座;開通了連接城區和產業區的公交線路。溫縣產業聚集區勞動力密集,職業教育體系完備,勞動者素質較高,培養了大批高技能的熟練工人,最大程度滿足企業需求。[1]
8農業
溫縣土地肥沃,物華天寶,盛產山葯、地黃、菊花、牛膝「四大懷葯」,特別是「鐵棍山葯」品質道地、功效獨特,在國內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溫縣還是黃河以北第一個噸糧縣,小麥單產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是全國重要的小麥種子生產基地。
溫縣氣候適宜,土地肥沃,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溫麥良種、鐵棍山葯、綠色蔬菜等特色優勢明顯,農業產業化、機械化、標准化等現代化水平較高。
糧食高產
四大懷葯
四大懷葯(10張)
溫縣先後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高產鞏固區」、「河南省優質中筋小麥適宜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河南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示範縣」。全縣耕地面積44.4萬畝,另有灘地14萬畝。「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溫縣」是原河南省小麥首席專家、省人大副主任胡廷積同志給予溫縣糧食生產的高度評價。2013年,溫縣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唯一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小麥畝產553.8公斤,玉米畝產545.9公斤,糧食高產在全省繼續保持領先水平。
溫麥良種
溫縣育種專家辛勤選育小麥良種
溫縣育種專家辛勤選育小麥良種(2張)
溫縣是全國重要的小麥種子生產基地,先後被列入「全國小麥種子產業化經營試點縣」、「全省特色主導產業重點縣」。全縣共有平安種業、溫農豐華等種業公司10餘家。全縣小麥種子基地發展到28萬畝,小麥種子外銷達1.08億公斤,暢銷河南、河北、安徽、江蘇、陝西、湖北、山東、山西等黃淮海8個省區,年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溫麥系列種子在黃淮海地區年推廣面積在3000萬畝左右。
四大懷葯
溫縣農業
溫縣農業(7張)
溫縣是懷山葯、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四大懷葯」的主產區和鐵棍山葯的正宗產地,被列入「河南省十大中草葯種植基地」。溫縣鐵棍山葯是懷山葯中的極品,品質道地、功效獨特,和新鄭紅棗、信陽毛尖一同被列為河南省三大特色禮品。溫縣「四大懷葯」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2012年達到10.4萬畝,其中鐵棍山葯3.5萬畝。全縣擁有保和堂、偉康等36家懷葯生產加工企業、127家懷葯專業合作社,13個懷葯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懷葯產品連鎖門店達400餘家。「溫縣鐵棍山葯」證明商標於2012注冊成功,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5]
9社會
溫縣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確立了「一城四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戰略,通過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擴張產業集聚區、開發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形成了功能互補、產城互動的良性發展格局。溫縣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處於鄭州、焦作、濟源、洛陽四市「一小時經濟圈」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社會事業
溫縣生態
溫縣生態(8張)
認真辦好惠民實事。扎實實施支農惠農、就業再就業等10個方面的41項惠民工程。30項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一中新校區三期、環城水系改造等11項工程2013年任務已完成。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實施了5條重點道路和21公里縣道建設工程,境內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投資1.3億元的土地整治項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一中新校區二期工程建成投用,職教中心新校區三期和特殊教育學校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深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完成了縣精神病院建設項目。積極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廣場文化等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大力發展群眾體育,榮獲全國全民健身先進縣。兌現計劃生育利益導向資金525萬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內。社保水平不斷提高。圓滿完成城鄉低保提標任務,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64%,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全縣城鎮新增就業8300人、再就業3788人、困難人員就業89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00人,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3.5%以內。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堅持領導幹部大接訪大處訪活動,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持續加大安全生產領域「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加大食品質量安全整治力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公眾安全指數繼續位居全省前列。
城市建設
溫縣境內有黃河、沁河等13條河流,總長227公里。環城水系水清樹綠,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獨特景觀。29萬畝黃河灘區林茂草豐、風景秀麗,是生態休閑游的理想之地。
溫縣城市面貌
溫縣城市面貌(3張)
2010年,溫縣縣委、縣政府用戰略性的思維提出了「一城四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城市戰略,與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不謀而合,開啟了城市發展的新篇章。「一城四區」指溫縣縣城包括老城區、新城區、產業集聚區和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四區聯動,協調發展」指通過路網、管網、電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四區產業聯動、產城融合、互聯互通、協調發展。溫縣縣城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區15平方公里,新城區15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39平方公里(含濱河產業集聚區和谷黃路產業園區),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30平方公里。通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溫縣新城區全面拉開建設序幕,老城區形象顯著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框架進一步拉大,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建設如火如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
10教 育
科教文衛事業成績顯著。組織實施「國家糧食生產科技工程」和「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工程」,全縣共引進、推廣新技術10項,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明顯提高。教育投入進一步加大,全縣65所學校的D級危房改造已基本完成;高招本科上線人數達到691人,再創歷史新高。「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成功舉辦「武協杯」傳統太極拳交流大會暨陳家溝太極拳邀請賽,組織參加全國武術交流大會及陳家溝太極拳、劍、推手比賽,促進了太極拳對外交流與交往。[7]
11旅 游
這里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溫縣是太極拳的發源地,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太極拳已由陳氏衍生出了楊、吳、孫、武、和等諸多流派,廣泛傳播於世界150多個國家。溫縣還有陳家溝、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勝寺以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等眾多人文景觀。境內有黃河、沁河、濟河等大小13條河流,全長227公里;29萬畝黃河灘區楊樹成林、草肥水美、風景秀麗,是生態休閑游的理想之地。[1]
太極拳
太極拳是由明末清初陳家溝陳氏第九代陳王廷(1600—1680),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家之長,匯集《易經》太極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和道家導引吐納、養生功法而創編。[8]它薈萃了中華傳統武術、醫學、哲學、兵學、美學、運動學諸多優秀文化精華,融技擊、健身和養生功能於一體,以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為特點,因老少咸宜、延年益壽而備受推崇。300餘年來,經過陳家溝陳氏族人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已發展成為陳、楊、吳、武、孫、和等諸多太極拳流派,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為傳播,習練者達3億之多,是21世紀人們最喜愛的健身運動項目之一。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溫縣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9]
景點
陳家溝
太極拳發源於溫縣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溫縣城東5公里的清風嶺上,因村中原有一座常陽古寺而古名常陽村。它南臨黃河,與古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遺址等隔河相望。明洪武年間,陳氏始祖陳卜遷至常陽村,後陳氏人丁興旺,家傳精湛武藝,加上該村特有的溝壑連綿地形,人們便呼其村為陳溝,現稱之為陳家溝。每年都有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太極拳愛好者到陳家溝尋根問祖,拜師學藝,表達他們對太極宗師的敬仰和對太極聖地的心慕神往,從源頭上領悟太極文化的精奧。[10]
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
為進一步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溫縣人民政府聘請國內一流設計單位,對陳家溝文化旅遊區進行全面規劃,按照傳承、弘揚、養生、功夫、產業五大功能區設計,建設包括太極拳展示基地、教育培訓基地、休閑度假基地、文化產品基地、研究傳播基地在內的陳家溝世界太極拳文化中心,開展對太極拳群方位多層次的挖掘、整理、推廣。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已經建成了太極拳祖祠、祖林等景點,建成了太極拳主題博物館,擁有一批太極拳武校。2009年,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太極拳文化產業綜合開發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國際太極拳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阜外醫院河南分院、太極大學、太極拳養生基地等工程。2012年,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陳家溝太極文化生態園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一個集旅遊、養生、影視拍攝、文物保護等具有中原特色的風情小鎮。
慈勝寺(元代)位於溫縣城西番田鎮大吳村內,坐北面南,舊縣志雲寫、畫、塑世稱三絕,俗稱「三絕廟」,始建於唐代初年,歷經金、元、明、清屢修。當時建築規模極為宏大,前後四進院落。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所遺址(新石器時代)位於溫縣溫泉鎮西梁所村西北崗地上,遺址東西長25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
王薛民居(清)位於溫縣楊壘鎮王薛村內王陶金家。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為清代朝義大夫家宅。
北平皋遺址(新石器時代、商、周)位於溫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趙堡鎮北平皋村,村四周皆為古文化
中國太極拳博物館
中國太極拳博物館[9]
遺址。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經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等歷史時期。
州城遺址(春秋)位於溫縣城東北12.5公里處的武德鎮西張計村。北依沁河,州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大部分城牆今已無存,僅東城牆還有部分殘垣,高約10米。
遇仙觀(明至清)位於溫縣城北12公里武德鎮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兩進院落,內外總面積三千平方米。
康定國公墓(元)位於溫縣城西嶽村鄉五里遠村北紙廠院內。墓冢原高7米,面積278平方米,現已削平。墓前立有元代梁國公墓碑一通,巨碑尚存,俗稱關關碑。
司馬故里舊址(漢、清)位於溫縣城西13公里的招賢、古城、安樂寨一帶,原為溫縣故城,這里也是晉宣帝司馬懿的家鄉,故稱「司馬鼓裡」。
溫城遺址(夏至三國)位於溫縣城西16公里處的招賢鄉上苑村北地,故城平面呈方形,東西長400米,南北寬近400米,城內高處周邊地表2米,南城牆和北城牆依稀可見,夯層6~7厘米。
飲食
溫縣特色的羊肉夾饃(溫縣美食必殺技)、菜市街的水煎包、獅子夜市雞蛋撈面、溫縣漿(綠豆漿)面條、祥雲鎮燒餅(尤其是王老大燒餅 老字型大小 在本鎮非常出名)、招賢豆沫、趙堡豆腐、趙堡董家丸子、南張羌的肉盒、武德鎮肉夾饃、亢村醋、倉頭北冶鹵肉、招賢和晁肇涼粉、大渠河鍋巴、招賢麻糖、德意芝麻片、黑旦酥餅、喜多來蛋糕等;清真食品:小車牛肉。
12城市榮譽
溫縣是黃河以北第一個畝產噸糧縣、小麥畝產千斤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先後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高產鞏固區」、「河南省優質中筋小麥適宜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河南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示範縣」。中國聞名的「武術之鄉」、 「全國全民健身先進縣」、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懷葯之鄉」和優質小麥種子基地,是省級衛生縣城、文明城市和園林城市、中國十大休閑旅遊縣。[11]
13著名人物
溫縣是中華文化的丹田之地,在此誕生了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卜子夏,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等歷史名人。是溫、蘇、邢等姓氏起源地。境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勝寺,以及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老子悟道處等眾多人文景觀。風靡世界的太極拳發源於溫縣陳家溝,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廣泛傳播於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卜商(公元前507-?年)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溫縣)人,為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天命論的創始人,在治學上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等觀點。為孔子著作的傳世人,他的《詩序》被後人視為不朽之作。
司馬懿(今溫縣東招賢村人)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懿,出身士族。初為曹操主簿,多謀略,善權變。死後,其子師、昭相繼專權。後追為宣帝。
司馬師,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將軍,專國政。嘉平元年廢魏帝曹芳,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北司馬昭繼為大將軍。後追為景帝。
司馬昭,懿的次子,繼其兄司馬師為魏大將軍,專國政,並日謀代魏,魏帝曹髦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殺曹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發兵滅蜀漢,自稱晉公,後為晉王。死後數月,其子炎代魏稱帝,追昭為文帝。
司馬炎,即晉武帝,晉朝的建立者,司馬昭之子。咸熙二年繼昭為相國、晉王,不久代魏稱帝。咸寧六年滅吳,統一全國。在位時,規定按官品高低占田,並准許依官品蔭庇親屬和佔有佃客、衣食客,不納賦稅,加強了門閥制度。又大封宗室,種下其後皇室內訌的根源。生活荒淫。死後不久,全國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北宋著名畫家郭熙,溫縣西郭作村人,其作品《早春圖》、《幽谷圖》、《窠石平遠圖》、《溪山秋霽圖》、《關山春雪圖》、《古木遙山圖》等,已成傳世珍品。
陳王廷(1600-1680年) 字奏庭,溫縣陳家溝人,陳氏太極拳創始人。他融諸家之長於一爐,創編了太極拳術,成為當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之源,被中外太極拳界尊為鼻祖。
陳發科(1887-1957年) 溫縣陳家溝人,著名太極拳大師。他混元內氣雄渾虛靈,纏絲內勁剛柔兼備,太極推手出神入化。1928年在北京立擂17天未逢敵手,名震京都,譽滿武林,人頌「太極一人」。自此陳氏太極拳的真正功夫和面貌方為外界所認識和稱道。他被國外武術界人士尊稱為「拳聖」。
李棠階(清代)溫縣南保封村人,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次年任翰林院編修,後歷任大理寺卿、禮部侍郎、左都御史、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
王光遠,結構力學和工程設計理論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60年代提出建築物空間整體計算理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1年開始創建工程軟設計理論,包括「工程大系統的全局性優化理論」、「工程結構的不確定性優化設計理論」、「結構的控制和維修理論」和「結構的模糊隨機分析理論」,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在工程大系統的全局性優化技術和結構的不確定性優化設計中取得重大突破,還提出了結構模糊隨機振動理論。共發表論文180多篇,專著9本。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王夢恕,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大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⑼ 我市污水處理量為10萬噸一天,2019s
(34/1.05x-10/x)*100%
59/1.05=x
代入上面的式子就算出來了
⑽ 食品廠的污水應該怎麼處理
食品廠的污水處理方案,僅供參考,如果你需要幫助也可以+我q16609+260+20 我會根據你們公司具體情況給你解決方案
隔油—高效氣浮—活性污泥工藝
某大型食品企業,主要生產方便麵、飲料及配套產品。其生產廢水主要來源於飲料生產廢水:300t/d,方便麵生產廢水:100t/d以及員工生活廢水:150t/d。該企業建有一座廢水處理站,設計處理廢水水量為600t/d,設計進水水質為PH:6.5-6.8;CODcr:4000mg/L;BOD5:1800mg/L;SS:850mg/L;動植物油:250mg/L,處理後的水質要求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表4中三級標准。
目前,對食品廠廢水處理通常採用厭氧法、好氧法、厭氧-好氧法等多種處理方法,這些方法對CODcr、BOD5均有不同程度的削減,但對動植物油的處理效果不好。針對該企業生產廢水中動植物油含量高的實際情況,通過採用隔油-高效氣浮的預處理措施,將廢水中大部分動植物油去除後再進行好氧生化處理。通過調試和試運行,廢水處理系統運行穩定,廢水經處理後達到了排放標準的要求。目前,該工程已經通過了達標驗收。現將設計及試運轉情況作一介紹。
某食品廠廢水處理1、廢水水量及水質
廢水來源為:方便麵生產廢水:100 m3/d;飲料(PET)生產廢水:300 m3/d;員工生活廢水:150 m3/d。設計廢水水量為600m3/d。
生產工藝中產生的廢水水質為:
從上表可知,在穩定運行期間, CODcr的平均去除率為93.5%;BOD5的平均去除率為94.8%; SS的均去除率為93.5%;動植物油的平均去除率為83.4%。廢水處理系統排放水中pH值、動植物油、CODcr、BOD5、SS六項指標均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表4中三級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