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适应种芒果种植吗
别想了!芒果是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不适合在有霜降和下雪的北方种植!
⑵ 息县一桥那有康乐水上乐园吗
有,刚去一桥那就有牌子
⑶ 河南省地下水功能划分
一、地下水功能划分目的
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是以地下水主导功能评价为基础,划分全省地下水功能区;根据地下水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兼顾其他功能要求,确定各功能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前景。其目的是通过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综合评价,满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目标需求,为全省国土规划、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更好地发挥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最佳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下水功能类型与评价模式
地下水功能是指地下水的质和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用,主要包括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环境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等三大类型,简称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
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是指具备一定的补给、储存和更新条件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作用或效应,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补给源和地下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生态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陆表植被或湖泊、湿地或土地质量良性维持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生态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地质环境功能是指地下水系统对其赋存的地质环境稳定具有支撑或保护的作用或效应,如果地下水系统发生变化,则地质环境出现响应的改变。
地下水功能评价可分为“目标功能评价”与“主导功能评价”两种模式。地下水目标功能评价是指选择地下水系统中某一功能作为研究目标,系统地表征它在流域尺度地下水循环系统各区的状况和分布特征,集中反映地下水某一功能的区位特征;地下水主导功能评价是将所有地下水功能作为研究目标,综合反映流域尺度地下水循环系统各区优势功能和脆弱功能的区位特征。
三、地下水功能评价指导思想与原则
(1)立足于地下水自然属性,兼顾长期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社会属性;以流域尺度地下水系统为主要评价对象,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包括地下水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变化。
(2)以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3)重视以往工作资料和成果的基础性,以及未来调查工作的可行性,尽可能地简化功能评价程序,按需评价和分区。
(4)在流域尺度内,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的区位特征和相关属性状况为主要任务。
(5)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以地下水系统的补给、更新、储存条件及地下水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维持或稳定作用的状况为主要依据,以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评价为基础,充分考虑地下水储存和埋藏状况及其变化对生态、地质环境影响状况,同时遵循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之间相互补给、相互转换的自然规律,兼顾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
(6)在评价成果的应用分析中,需要按合理利用优势功能和保护脆弱功能原则,尽可能地实现多目标保护、多种功能互补和综合作用。
四、地下水功能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地下水功能评价的主要计算方法及分析方法,它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 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并于1980年在其所著的《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中正式确定。
AHP法虽然应用了许多数学原理,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决策规划过程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一种统一方式进行优化处理。AHP法把评价系统中相互关联的各要素按隶属关系分解成若干层次,并按照上一层的准则对其下属层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专家经验和咨询系统),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矩阵,然后利用数学方法求解各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与各要素的参数值一道作为综合分析的基础。
以AHP方法为基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开发了专业软件——“地下水功能计算系统”(Groundwater Function System,简称GFS)运用于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工作。
五、地下水功能评价区划流程
(1)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目的、要求和对象,建立统一的评价尺度、标准和体系。
(2)评价前资料准备、补充和分析,梳理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3)构建评价体系A、B、C、D的4级层次结构模型。
(4)数据归类、预处理与分析,建立相关专属数据库。
(5)应用“地下水功能计算系统”(GFS)计算,建立相应成果数据库;应用M AP﹣GIS或其他软件,绘制G FS计算成果的等值线图或分区图。
(6)构建判别矩阵系列。
(7)计算成果综合分析与修正,区划分析、制图及效验。
(8)成果综合与应用分析。
(9)成果报告编写。
具体工作流程,如图3-5所示。
六、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
(一)分区原则
(1)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上,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分区,并按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分区要求,确定功能评价范围。地下水资源分区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各种组成要素的整体,是补、径、排和水循环的统一体,进行地下水资源分区,应考虑储水空间的完整性和水循环的连续性。
(2)按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问题的实际状况,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进行分区(带),分区划分至第四级区(即剖分单元)。因资料所限,研究区只限于山前岗地与平原区,山区不作详细研究。
根据以上原则,可将河南省分为四大流域地下水系统,八个功能评价分区(不含山区),如图3-6所示。
海河流域:(Ⅰ)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区。
黄河流域:(Ⅱ)宏农—青龙涧河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Ⅲ)伊洛河沁蟒河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Ⅳ)黄河下游北部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Ⅴ)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Ⅵ)黄河下游南部地下水功能评价区。
淮河流域:(Ⅶ)淮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区。
汉水流域:(Ⅷ)南阳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区。
(二)分区特征
(1)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Ⅰ):位于博爱、淇县、安阳一带,系卫河及其支流冲洪积作用形成,地形上包括各支流的山前冲洪积扇及其扇前洼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水文地质条件差别较大,洪积扇的中上部含水层粒度较粗,富水性较好;扇体的下部及扇前地带颗粒细,富水性差。
图3-5 地下水功能评价工作流程
图3-6 河南省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图
(2)宏农—青龙涧河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Ⅱ):含宏农涧及三门峡以西黄河小支流流域,东界为扣门山和三教地阻水断层,西界至省界,南界基本与地表分水岭一致,北界为黄河。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灵—陕盆地为孔隙水,沿黄河地带受三门峡水库水位变化影响较大,一级阶地及漫滩区有开发潜力,二、三级阶地及黄土塬区等大部分已超采。
(3)伊洛河沁蟒河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Ⅲ):以黄河为界,北部为伊洛河流域及河口附近直接入黄的支流流域,南部为沁蟒河流域大部地区及西部黄河北岸直接入黄的小支流流域。
沿洛河河谷地带,包括洛阳及偃师、宜阳、洛宁等地,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量较丰富,资源模数为(20~30)×104m3/km2,是沿河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沁河及蟒河冲洪积扇区地下水可采量可达1.89×108m3/a;在济源多青附近,岩溶地下水通过封口断层补给第四系孔隙水。
(4)黄河下游北部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Ⅳ):分布于黄河冲洪积平原北部,岩性主要为粉细沙,从上游向下游颗粒逐渐变细,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含水层富水性较好,补给模数可达16×104m3/km2左右。西北边缘地带岩性为粘性土,与邻区间形成弱透水或隔水的边界。地下水开采量大,超采严重。
(5)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Ⅴ):位于黄河冲洪积平原影响带,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地下水补给条件优越,含水层富水性好,补给模数可达20×104m3/(km2·a)左右,沿黄河地带尚有较大开发潜力。
(6)黄河下游南部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Ⅵ):位于黄河冲洪积平原南部,水文地质条件与北部相似,东南部边缘地带岩性主要为粘性土,与邻区间形成弱透水或隔水的边界。地下水基本处于采补平衡状态。
(7)淮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Ⅶ):分布在黄河冲洪积平原以南,含淮河平原及桐柏、大别山山前岗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平原区地下水相对较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浅,含水层富水性较好,目前开采强度不大,尚有开采潜力;岗地区地形起伏大,补给条件差,含水层薄,富水性弱,在岗间河谷地区含水层相对较好,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8)南阳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区(Ⅷ):含盆地内的河谷平原及周边岗地,岗地上部为粘性土,透水性差,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唐、白河河谷地带,含水层为砂砾石层,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七、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系统评价目标,通过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河南省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3-7所示,模型共有三个层次:
(1)最高层。一般在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是预定的系统评价目标,又称系统层。在河南省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系统层为A层,即地下水功能可持续利用。
(2)中间层。包括影响系统目标的若干准则,又称准则层。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包含两层中间层:功能B层和属性C层。B层是描述总目标功能准则,由资源功能B1、生态环境功能B2和地质环境功能B3构成;C层是描述各功能层的属性指标,由10个属性指标C1、C2、C3、C4、C5、C6、C7、C8、C9、C10构成,是各功能状况的评价基础,包含资源占有性、资源再生性、资源调节性、资源可用性、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关联性、土地环境关联性、地质环境稳定性及地下水系统衰变性。
(3)最低层。包括影响系统目标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对于地下水功能评价而言,最低层往往是一些影响系统目标的各种指标,也可称为指标层,即D 层。D 层是描述各属性指标的最基础对象,是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根基和具体评价要素。本次评价共选取19个指标,分别为D1、D2、D3、D4、D5、D6、D7、D8、D9、D10、……、D19。
图3-7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河南省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等级划分如表3-13所示。
表3-13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等级
八、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数的分级与意义
地下水功能评价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目标功能评价;二是主导功能评价。
对于目标功能评价模式,将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与地质环境功能作为目标功能,按评价指数进行单项功能分级,不同的评价指数对应不同的功能状况及相应的地下水利用前景。评价指数的分级与意义见表3-14。
表3-14 地下水目标功能单项评价指数的分级与意义
对于主导功能评价模式,在地下水单项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综合比较地下水各项功能状况强弱,将优势功能作为主导功能,兼顾辅助功能及弱势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组合特征,确定评价区内地下水利用的可持续性,并阐明地下水利用前景。综合评价结果的分级与意义见表3-15、表3-16。
表3-15 地下水主导功能综合评价结果的分级与意义
表3-16 地下水主导功能综合评价结果的组合特征与意义
九、地下水功能区划
在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地下水功能区划(图3-8)。其目的是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功能区划总的原则:在某一优势功能分区内,其综合评价结果的等级不应低于Ⅲ级,否则不宜界定分区。
(一)功能区划技术要求
(1)以流域尺度为地下水系统功能区划的单元,以地下水系统各功能的协调与可持续性利用为总目标。
(2)地下水功能区划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目标功能区划;二是主导功能区划。
目标功能区划:根据评价结果,以不同颜色表示评价目标功能的强、较强、一般、较弱和弱。
图3-8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资源功能评价与区划图
主导功能区划:根据目标功能区划结果,进行主导功能区划。根据评价结果,同样以不同颜色表示可持续性的强、较强、一般、较弱和弱。
(二)河南省地下水生态功能区划
划分为5个区,参见图3-9。
1.生态功能强区
主要呈小片状分布在兰考至商丘盐渍化地区。该地区位于豫东黄河以南古河道附近,盐渍化现象突出。
2.生态功能较强区
(1)山前岗地;
(2)开封东部至商丘西部地带;
(3)灵三盆地南部及东部。
以上区域植被发育,且植被生态系统对地下水埋藏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
3.生态功能一般区
(1)太行山前倾斜平原,黄河下游北部;
(2)淮河北部汝洪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岗间河谷地带;
(3)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
(4)灵三盆地黄河阶地;
(5)伊洛河流域河谷地带。
以上区域植被较为发育,且植被生态系统对地下水埋藏条件有一定的依赖性。
4.生态功能较弱区
(1)黄河下游北部盐渍化地区;
(2)黄河下游南部,沙颍河流域;
(3)汝河下游沿岸地带;
(4)淮河南部史灌河流域。
以上区域植被稀疏,对地下水依赖性较小。
5.生态功能弱区
(1)黄河下游影响带;
(2)永城南部。
以上区域植被不发育,局部地区呈裸露状态。
(三)河南省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区划
划分为5个区,参见图3-10。
1.地质环境生态功能强区
(1)安阳至濮阳一带;
(2)孟州至温县一带。
图3-9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生态功能评价与区划图
图3-10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评价与区划图
以上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目前已出现降落漏斗,存在较严重的地面沉降,并伴有水质恶化现象。
2.地质环境功能较强区
(1)山前岗地。水文地质条件差,水位变化敏感,地下水系统容易发生劣变。
(2)黄河下游北部博爱至滑县一带。有较广泛的咸水分布,属于咸水入侵潜在发生区。
(3)长葛南部,许昌中部及临颍北部。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存在地面沉降现象。
(4)灵三盆地南部及东部。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5)南阳盆地新野东南部溧河镇一带。局部存在地下水超采现象,已出现小范围降落漏斗。
3.地质环境功能一般区
(1)黄河下游大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地下水位埋深6~12m。
(2)范县西北,台前东部黄河沿岸。地下水质较差。
(3)灵三盆地黄河沿岸二、三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一般在6m 左右。
(4)伊洛河上游河谷地带。地下水位埋深6~12m。
(5)南阳盆地。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6m 左右,且局部地段存在地下水污染现象,水质较差。
4.地质环境功能较弱区
(1)长垣东部至台前一带。
(2)原阳市区至封丘黄陵镇,中牟万滩镇至开封刘店镇。
(3)黄河下游南部岗前平原及淮河流域北端。地下水位埋深较小。
(4)伊洛河下游河谷地带。
(5)灵三盆地黄河沿岸一级阶地及漫滩区。
上述区域地下水位埋深较小,一般在3~6m,地质环境较稳定。
5.地质环境功能弱区
(1)范县西南部;
(2)黄河下游沿岸;
(3)淮河流域汝、洪河中下游,沙颍河下游,及黄河下游南部东侧。
上述区域地下水位埋深0~3m,地质环境稳定。
(四)主导功能区划
根据目标功能区划结果确定各区域的优势功能,并按表3-15以优势功能作为主导功能进行地下水功能综合区划(图3-11)。
1.可持续性强区
(1)黄河下游影响带。资源功能强,地质环境功能与生态功能弱势。
(2)淮河平原大部。资源功能强,生态功能次之,地质环境功能弱势。
图3-11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功能综合评价与区划图
2.可持续性较强区
(1)黄河下游影响带北侧。资源功能较强,地质环境功能次之,生态功能弱势。
(2)黄河下游南部,淮河平原北部。资源功能次之,地质环境功能与生态功能弱势。
(3)伊洛河中下游河谷地带,灵三盆地黄河沿岸一级阶地及漫滩区。资源功能较强,生态功能次之,地质环境功能弱势。
(4)南阳盆地中部。资源功能较强,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次之。
3.可持续性一般区
(1)太行山前倾斜平原,黄河下游北部。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都次之。
(2)开封东部至商丘西部地带。生态功能强,资源功能与地质环境功能次之。
(3)长葛南部,许昌中部及临颍北部。地质环境功能强,资源功能次之,生态功能弱势。
(4)淮河北岸正阳、息县南部,桐柏大别山岗间河谷地带。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都次之。
(5)灵三盆地黄河沿岸二、三级阶地。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都次之。
(6)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都次之。
(7)伊洛河上游河谷地带。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都次之。
4.可持续性较弱区
(1)山前岗地。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强,资源功能次之。
(2)安阳至濮阳一带,卫辉至滑县一带。地质环境功能强,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都次之。
(3)范县西北,台前东部黄河沿岸,息县东北包信镇。地质环境功能次之,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弱势。
(4)睢县中部及太康东北部杨庙至朱口镇,兰考东部张君墓镇,商丘睢阳区一带。生态功能强,地质环境功能次之,资源功能弱势。
(5)范县西北,台前东部黄河沿岸。地质环境功能次之,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弱势。
(6)获嘉至新乡一带,延津南部。地质环境功能强,生态功能次之,资源功能弱势。
(7)吉利至孟州一带。地质环境功能强,生态功能次之,资源功能弱势。
(8)灵三盆地南部及东部。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强,资源功能次之。
5.可持续性弱区
(1)安阳及汤阴东部至内黄一带,滑县东部,孟州至温县一带。地质环境功能强,生态功能次之,资源功能弱势。
(2)南乐中部。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强,资源功能弱势。
十、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应用
(一)区划成果应用依据
根据系统层评价与区划结果及有关标准,对工作区地下水的各功能综合属性——可持续利用性及各功能之间协调性进行区位特征和等级评价,评价综合结论可分为“可持续性强”、“可持续性较强”、“可持续性一般”、“可持续性较弱”和“可持续性弱”,然后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各分区功能状况及其可利用前景评价,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区划成果应用分析
1.可持续性强区
(1)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可规模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其中开封—封丘沿黄地带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地质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可弱化,一般不会出现突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
(2)淮河平原大部。地下水可规模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该地区植被较为发育,水位埋深较浅,植被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变化较为敏感,开采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该地区地质环境稳定,除浅层地下水(小于20m内)水质污染严重外,一般不会出现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
2.可持续性较强区
(1)黄河下游影响带北侧。地下水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可适度开采。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水位埋深6~12m,应合理开采以避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功能可弱化,一般不会出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黄河下游南部,淮河平原北部。地下水可适度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地质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可弱化,一般不会出现突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
(3)灵三盆地黄河沿岸一级阶地及漫滩区,伊洛河中下游河谷地带。地下水可适度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该地区植被较为发育,植被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有一定的依赖性,开采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地下水位。该地区水位埋深较大,一般介于6~12m 之间,在洛阳东北部出现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位埋深达16m,并出现地面沉降现象,中心降深达0.14m。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地下水水位,尤其是在地面沉降区应适当限制开采。
(4)南阳盆地中部。地下水可适度开采,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该地区植被较为发育,且地下水位有持续下降趋势,开采过程中应注意调控地下水水位埋深。
3.可持续性一般区
(1)太行山前倾斜平原,黄河下游北部。地下水应调节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其中淇县—鹤壁东部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该地区地下水位埋深12~16m,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开采过程中应重视对地下水位的控制,避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出现与蔓延。
(2)开封东部至商丘西部地带。地下水应调节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该地区植被发育,生态需水量较大,且存在大面积咸水分布与土壤盐渍化现象,应适度限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3)长葛南部,许昌中部及临颍北部。地下水应调节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中心降深目前已达0.17m,且以0.004m/a的速率下降。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以防止地面沉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4)淮河北岸正阳、息县南部,桐柏大别山岗间河谷地带。地下水应调节开采,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该地区植被较为发育,水位埋深较浅,植被生态系统对地下水位变化较为敏感,开采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不低于其生态控制水位。除正阳—息县南部地下水出现轻微持续下降现象外,其余地区地质环境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
(5)灵三盆地黄河沿岸二、三级阶地。地下水应调节开采,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该地区由于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介于12~16m 之间,且有持续下降趋势,开采过程中应注意调控地下水位。
(6)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地下水应调节开采,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该地区开采程度较高,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一般在6m 左右,开采过程中应注意调控地下水水位。
(7)伊洛河上游河谷地带。地下水应调节开采,水质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该地段应注意涵养水源,以保证一定的河流基流。
4.可持续性较弱区
(1)山前岗地。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差,水位变化敏感,地下水系统容易发生劣变,且植被发育,对地下水埋藏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应调减开采地下水。
(2)安阳至濮阳一带,卫辉至滑县一带。以上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6m,且呈持续下降趋势,水质较差,局部地段有恶化现象,因此应调减开采地下水。
(3)睢县中部及太康东北部杨庙至朱口镇,兰考东部张君墓镇,商丘睢阳区一带。以上地区水质极差,不宜饮用。植被发育,生态需水量较大,并存在大面积咸水分布与土壤盐渍化现象,地下水应调减开采。
(4)范县西北,台前东部黄河沿岸,息县东北包信镇。以上地区水质极差,不宜饮用,水位埋深较大,地下水应调减开采。
(5)获嘉至新乡一带,延津南部。该地区水质极差,不宜饮用,地下水应调减开采。
(6)洛阳吉利区至孟州一带。该地区水质极差,不宜饮用,地下水超采严重,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伴生地面沉降现象,应调减开采地下水。
(7)灵三盆地南部及东部。该地区南部水质较差,东部水质极差,且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埋深超过16m,应调减开采地下水。
5.可持续性弱区
(1)安阳及汤阴东部至内黄一带,滑县东部及孟州至温县一带。以上地区超采极其严重,水位埋深达18~20m,已成为地下水位区域降落漏斗中心,且水质极差,不宜饮用,因此不宜开采地下水。
(2)南乐中部。该地区超采极其严重,水位埋深达20~32m,已成为地下水位区域降落漏斗中心,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且水质极差,不宜饮用,因此不宜开采地下水。
十一、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一)挖掘潜力,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河南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北中部地区,南部、东南部及黄河沿岸地下水开发程度较低,不少地区地下水水位埋藏浅,处于自然补排状态,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低下。应加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循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除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需加强开发外,北中部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仍有局部富水地段尚有开发潜力,应挖掘潜力进一步开发。
(二)注重保护,兼顾地下水生态与地质环境功能
河南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在安阳至濮阳一带、焦作南部出现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现象。许昌、开封、洛阳、濮阳等地发生较严重的地下地面沉降。灵三盆地、南阳盆地中部、豫东南等地区水质污染严重。应在生态与地质环境脆弱区限制或调节地下水开采,加大地下水质保护与污染治理力度,重视生态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涵养。
(三)统筹规划,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存在固有的内在规律。无论哪一功能被过度利用,都会引起其他功能的相互变化。因此,应统筹协调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确定地下水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⑷ 信阳市国土资源局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豫南明珠”、“三省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辖8县2区6个管理区,人口803万人。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信阳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暖湿润,能满足多种植物培育和生长的需要,因而农副产品丰富,著名地方农产品信阳毛尖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既有绵延重叠的崇山峻岭,也有冈峦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荡无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环绕的盆地,旅游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境内革命遗址、古迹和文物众多。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及省以下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400多处。
董元成 党组成员、调研员(主持工作)
胡敏 党组副书记(女)
曹晓林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积光 党组成员、副局长
熊伟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富山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于海忠 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董元成简介:汉族,中共党员,全日制大专学历。1977年7月参加工作,1982~2001年,历任原信阳地区工业局人事科副科长、原信阳地区经贸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信阳农业机械化学校校长,信阳地区地质矿产局局长;2001年12月~2008年6月,任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8年6月,任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调研员;2008年11月20日起主持局全面工作。
【机构设置】局机关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地籍科、规划科、用地科、耕保科、矿管科、地质科、利用科、测绘科、法规科、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信访办、老干科16个科室。设国土储备中心、国土执法监察支队、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土地规划勘测队、地价评估所6个直属事业单位。设浉河一分局、浉河二分局、平桥分局、明港分局、羊山分局、南湾分局、工业城分局、鸡公山分局8个分局。
【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土地总面积189156.35公顷。其中耕地838563.47公顷;园地67345.14公顷;林地43714.58公顷;草地58775.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5540.0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9476.6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9142.92公顷;其他土地21003.25公顷。
【耕地保护】2010年,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按照“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建立“三库”,即耕地后备资源库、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和补充耕地储备库。2010年,经验收补充耕地储备库11个批次,入储备库补充耕地指标793.09公顷,申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808.3222公顷,使用补充耕地储备指标808.3222公顷,耕地保有量稳定在79.29万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2008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整改工作,迎接河南省政府对信阳市2009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严格落实基本农田补划制度,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68.64万公顷。辖区罗山县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通报表彰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2010年,信阳市乡镇级规划修编圆满完成,按照规划土地全覆盖的原则,本轮规划修编信阳市共需审批199个乡镇级规划,其中建制镇64个,乡111个,办事处11个,管理区5个,其他8个。全市199个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11年5月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并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10年,组织编制了16批《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共规划建新区项目95个,总用地规模742.407公顷。2010年底,全市16批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已经省厅批准8批,面积297.5577公顷,新增耕地272.726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所设新区均已落实到具体项目,并纳入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拆旧区中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指标已按要求备案,先建后拆和已拆待验收的拆旧区已落实到具体地块,全部为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区设置合理,安置方案可行,拆旧区总规模及增加耕地面积,均大于建新区规模。
【土地利用管理】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从2010年1月1日起在主干网上全面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全面实现了从土地来源到土地供应和市场交易等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持续开展批而未用地及建设用地审批和批后核实清查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的土地征收及供应速度,对146.02公顷“批而未用”土地进行了清理整改,完成征地并移交91.11公顷,完成供地36.54公顷。积极认真开展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并依据省厅要求,对闲置的房地产用地进行了处置。
2010年,全市共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面积459.86公顷,其中以出让方式供应429.5696公顷,土地成交价款32.7258亿元。在出让土地中,以“招拍挂”方式供应394.5797公顷,占总出让面积的86%,土地成交价款32.01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8%。同时,全市共计办理划拨土地补办出让手续34.9899公顷,补交出让金0.7098亿元。
【地籍管理】2010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结束。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充分利用调查成果,进一步扩大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覆盖面,完成了3429宗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登记率达95%以上。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129.4万宗,发证率达85.01%。继续实行土地登记窗口办公“首问负责”、窗口办件“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市本级共通过窗口受理申请核发国有土地登记报件495宗,其中审批国有土地使用证392宗(已办结390宗,退件2宗)。受理审批城镇住房用地分割登记53宗,发放城镇住房用地分割土地证2566本。受理审批土地抵押登记50宗,涉及土地抵押面积535.74公顷,涉及抵押金额233554.5万元。
【建设用地管理】2010年,扎实开展“双保工程”活动,全力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供资源保障。认真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突出一个“快”字,积极主动服务,快分配、快组卷、快报批。截至2010年底,经省政府批准批次建设用地6个,面积188.3068公顷,上报省厅审查的批次建设用地49个,面积1400.7934公顷,以上共计1589.1002公顷。报经市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不再征收项目9个,面积99.0666公顷。全力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积极组织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材料申报。同时开展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淮息高速公路、淮固高速公路的征地报批工作,2010年重点项目的先行用地报件已经组织完毕并上报国土资源部,正式用地报件材料也已经组织完毕,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石武铁路“四电”用地报批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农村土地整治】2010年,信阳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迈出了新步伐。信阳市政府下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土地复垦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信政文〔2010〕211号)。信阳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在整治过程中采取“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亮点出效”的方法,选择适宜的项目区进行集中连片整理,在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的前提下,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典型示范区,以此推动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展开。制定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月报制度”、“通报制度”、“工作交流制度”和“督查制度”。全面开展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技术评审工作,解决了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对2010年前部分项目程序以及内业资料进行了完善,在此基础上,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技术评审工作。2010年,共对54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对52个项目的设计报告进行了评审,其中2007年、2008年新增费项目6个,2010年新增费项目17个,占补平衡项目29个。完成了2个项目设计报告变更的技术评审,对16个项目的招投标方案、招标文件进行了审核。
【测绘监管】2010年,巩固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成果工作,引入约谈机制,加强全市测绘统一监管工作。通过对发现的测绘违法苗头进行调查核实和约谈,对持证测绘单位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预警,明确违法行为的成本和后果,避免直接进入法律处罚程序,以促进全市测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好2010年各项测绘管理暨服务保障工作,加强测绘标准推广应用、测绘任务备案和成果管理、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全市县域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全部建成并通过了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的质量验收。“数字信阳”、“数字县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信阳市被列入2010年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计划。
【矿产资源】信阳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北部为华北地台南缘,南部为秦岭造山带东延的桐柏—大别造山带。两大地质单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时期,营造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河南省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51种: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31种。发现大、中、小型固体矿产矿床161处,其中大型矿床16处,中型矿床24处,小型矿床121处;地热水1处。区内还发现大批矿点、矿化点和物、化探异常。信阳市优势矿产主要为钼矿和建材类非金属矿。近年来新发现和探明的汤家坪钼矿、千鹅冲钼矿,储量规模达大型和特大型矿床规模。建材类非金属矿主要有珍珠岩、膨润土、沸石、水泥用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石材和建筑用砂等。信阳市主要矿产中,珍珠岩、膨润土、沸石和化肥用蛇纹岩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珍珠岩位居全国第一位),钼矿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三位。
【矿产资源管理】2010年,按照豫政办〔2010〕34号文的要求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为确保整合工作的全面完成,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整合领导小组,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信阳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方案》及《信阳市省定重点矿区整合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全市整合工作有序开展。全市三个重点矿区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七个重点勘查区整装勘查工作已在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开始启动,各县区整合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上天梯非金属矿区采矿权由原来的55家矿山企业整合为现在的四个采矿权。在搞好省定三个重点矿区资源整合工作的同时,市、县两级制定出符合信阳实际的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对探矿权清理工作,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做到100%实地核实,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
全面开展萤石矿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开采总量控制,与萤石开采企业逐个签订控制指标责任书,将全市2010年12万吨的萤石矿石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矿山企业。
多措并举维护矿山企业有序开发。一是突出重点,严查严办。加大对萤石矿、铁矿、建筑石料等矿山企业的无证开采、越层越界采矿等非法矿山企业的打击力度,该关停整改的坚决关停整改,该取缔的坚决依法取缔。二是严格执法,建立长效执法监察机制。坚持集中抽查与长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细化矿山企业生产监控巡查和落实矿管员包矿责任制。三是坚持24小时巡查督查制度。始终把矿业违法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四是对执法难点,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联合出击,确保执法到位。通过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回头看”、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及遥感卫片执法等专项工作,全市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浪费或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
2010年,全市新增10个省财政资金勘查项目,勘查资金3500万元。75个商业性勘查项目投入勘查资金超过1.5亿元。新发现钼、铁、金矿产地16处并达到详查勘探程度。探明了资源储量,其中已探明光山县千鹅冲钼矿资源储量60万吨,达特大型矿床规模。罗山县山店金矿探明储量达4000公斤,实现了大别山找金的重大突破。对全市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实现了与国土资源部统一系统配号对接。对全市矿业权进行了实地核查,在摸清矿业权分布现状的基础上,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更新了采矿权登记数据库,全面提升了矿业权科学管理水平。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采矿权400个,其中:省级发证28个,市级发证3个,县级发证369个。
【地灾防治】2010年7月,信阳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全市多处出现险情。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信阳市国土资源局下发了《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紧急排查工作方案》、《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同时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即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全市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对178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安排专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制定预案,出动排查抢险人员336人次,发放明白卡1500余份。成功组织两起地质灾害避让,避免了330余人伤亡,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商城县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积极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其中,“两权”价款项目资金3194万元,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979万元,资金合计达4000多万元,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在转方式调结构,破解难题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将改革创新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超前谋划,提出了“提高素质、完善体制、规范管理、破解难题、再上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工作更为具体、方向更加明确,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围绕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八件实事”及“破解五个难题”,将这些实事及难题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各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探索。
首先,深入开展了各项工作调研。一是进行产业集聚区用地情况调研,更有针对性地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需求。二是进行了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调研。围绕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近年来建设用地审批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狠抓报件质量和报批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对2010年用地形势科学预测进行调研。制定了“主动沟通,提前介入,积极谋划,全力服务,尽早报批”的建设用地申报策略,确保了各类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其次,实行了项目预报“控”地。及时掌握建设项目用地信息是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总量、布局和时序的关键。为确保重点工程能够及时开工建设,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制定了建设用地预报制度。2010年初,在征求辖区政府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市场状况,会同城市规划部门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报经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未列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原则上不予供地,从而使80%以上的用地指标用于重点工程,为信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其次,以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2010年,河南省下达信阳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67公顷,这些指标同信阳市预测的年度用地计划相比缺口较大,指标十分有限。为了确保指标的合理利用,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对用地计划指标进行了合理安排。优先保障省确定的产业集聚区用地,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用地计划共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公顷。与此同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的建设用地保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市预留的67公顷用地计划中,专门对农村建设用地安排了计划指标18.35公顷。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确定试点,坚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331.6124公顷。
截至2010年底,“五项难题”(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度慢的难题、土地闲置浪费的难题、粘土砖瓦窑厂反弹的难题、国土资源执法矛盾突出的难题、办事效率低的难题)基本得以解决,为顺利开展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八件实事”也基本得以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服务山店水库、明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土地综合整治35万亩,新增耕地1.5万亩、盘活存量土地280公顷,完成全市401个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推进信阳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建设,全市75%以上的基层国土资源所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六项工作均顺利完成。国土地质博物馆室内布展、争创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和市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两项工作也正在积极办理中。
【基层国土所建设】2010年,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推进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创建做到“三到位”。一是动员到位。召开全市国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动员会,确保各所每位同志都对创建工作有明确认识,制定创建方案,对创建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明确创建标准、方法、步骤和考核办法。做到人人参与其中、人人身上有责任。二是措施到位。各所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在本乡镇人流集中区,及时公开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督查到位。局成立监察室和行风办组成的督查组,分别到各所对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土资源所标准化建设,全市达标国土所167个,占全市国土资源所总数的83.5%,超额完成省厅规定的75%的达标率,其中受表彰的39个。
【执法监察】2010年,信阳市违法用地大幅度降低。全市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93件,涉及土地面积22.65公顷(其中耕地9.31公顷)。立案查处48件,结案38件,动态巡查制止45件,涉及土地面积10.7公顷(其中耕地4.3公顷),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收缴罚没款345.14万元。充分发挥12336举报电话功能,共收到上级部门12336转办、交办案件103件,已完成上报95件;受理全市12336违法举报案件57件,已完成53件。同时,认真开展了行政复议听证工作,妥善解决和化解行政复议争议2起,受理听证4起。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顺利。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信阳市共立案88件。拆除建筑物面积3.961万平方米,没收面积18.11万平方米,申请法院执行64宗,落实39宗,行政处分28人,落实24人,移送1人,收缴罚没款753.082万元,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4.2%,顺利通过了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检查验收。
【信访工作】2010年,全市涉土到部访30起、92人次,与去年同期30起、101人相比,起数与去年持平,人次下降11.2%;涉土赴省访26起、60人次,与去年同期22起、74人次相比,起数上升18%,人次下降19%;涉土来市访91起、231人次,与去年同期102起、324人相比,起数下降13.7%,人次下降28.7%。办理群众来信44件,办理复查复核12件。
⑸ 河南信阳息县要建机场吗
河南信阳息县在2020年5月7日召开了关于建通用机场的座谈会,有计划要建一个机场。2020年5月7日下午,市民航局领导一行到息县召开通用机场项目谋划座谈会,县长袁钢,县领导王家才、余珂佳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下一步我县通用机场的项目谋划、发展前景等进行充分沟通交流。
通用机场是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化产业的因素支撑,要以发展的眼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做好通用机场前期谋划建设工作。
(5)信阳息县印染水处理系统扩展阅读:
息县准备筹建的通用机场可以承担除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外的其他飞行任务,比如公务出差、空中旅游、空中表演、空中航拍、空中测绘、农林喷洒等特殊飞行任务。中国一个县百万人口,相当国外一个省的人口,中国将打造通航机场县县通,连接2800个县。
参照全球通用航空发展经验,在中国2800多个县实现通用机场“县县通”蓝图规划目前正式浮出水面。这将是中国弥补差距、打通制造、基建、消费诸环节的又一轮投资高潮。
⑹ 息县大河文锦的水是自来水吗
应该不是吧,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过滤的,这种大河里的水肯定都是脏的。
⑺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古代是有个息国吗
息县历史悠久,夏、商时期属豫州,周武王时封文王37子羽达为息侯,始建息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公元前682年,楚灭息国置县,秦因之。西汉改名新息县,历东汉、魏、晋、南北朝均属汝南郡(国)。西晋建立后,新息县为汝南国治。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等政权据有,均以此地为汝南郡治。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王朝,仍为汝南郡治。北魏又增置东豫州。南朝萧梁先置豫州汝南郡,后又改称淮州。东魏时复为东豫州汝南郡治所。北周时改置息州,均为州郡治所在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汝南郡,大业三年(607)废息州为汝南郡。新息县属之。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县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息州,县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年)以后属蔡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据有。北宋建立后,新息县属蔡州。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置息州,以新息县为州治所在地。并移今县城。元朝(蒙古国)元中统三年(1262)省,四年(1263)复置息州;至元三年(1266年)将新息县省入息州。至元三十年(1293)属汝宁府。明洪武四年(1371)降息州为息县,属中都临濠府(后改名凤阳府)。七年,属汝宁府光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息县属之。民国元年(1912)直属河南省。三年属豫南道。17年,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21年,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属潢川专区,1952年10月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至今未变。
⑻ 息县HZS35搅拌站品牌有哪些
品牌还是比较多的,具体的需要根据你的实力需求进行配置,是否环保封装,是否废料分离回收,污泥分离等等都要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