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处理系统 > 渭南澄城县食品水处理系统

渭南澄城县食品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21-05-18 20:10:07

1. 你好我们是陕西渭南澄城县现在处于热天可以种什么蔬菜

这个季节适合种黄瓜、西红柿,这两种蔬菜好种,而且它们可以很快就结出果实。

2.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残疾人换证需要什么

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因为身体、精神、智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办证上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为切实解决这部分残疾人“办证难”问题,我县残联践行“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承诺,积极与各镇残联、各村残协专职委员联系确定急需办证的重度残疾人,采取每月下旬上门入户的形式,为重度残疾人办理残疾证,零距离服务残疾人,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到了家,也将关怀与方便一起送到残疾人家中。而且在办证期间,结合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系统,及时掌握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方面的需求信息,以使其更好享受党和国家的扶残助残优惠政策。

3. 因疾病贫困申请报告我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赵庄的农村里,,加上自己身患肾病综合征三年多咋办

你是要申请农村低保户吗?如果是,准备好疾病诊断报名证明,再写个申请书,写明“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收入低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特申请办理低保”即可。然后交到村委会等待审核批准!供参考如认可,请釆纳!

4. 都说渭南的一半美食来自澄城县,有哪些澄城的美食值得推荐

1.手撕面 澄城手撕面是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的特色小吃。澄城手撕面用手工撕制而成故名手撕面。用手撕和用刀切出来的面在味道上有所不同。撕的面具有弹性,爽滑有咬劲,煮熟的面呈微透明色泽鲜亮。

2.踅面 澄城踅面是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的特色小吃。澄城踅面比较有名,是原产合阳的风味食品。但在澄城饭馆里多有卖。 澄城踅面的图片 在澄城,没有不喜欢踅面的。用餐时分,随便走进哪个踅面馆,都几乎座无虚席。

美食

5. 圆通从西安到渭南澄城县发一台手机要多少钱

快递首公斤大概十块钱左右,一个手机包装好,不到1公斤,就十几块钱而已。

6. 澄城县的经济

澄城,属渭北黄土台原区。境内山、川、沟、原、丘陵俱有,以黄土原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光能资源充足,热量适中,宜于农林牧业生产。
远古时代,澄城县境内曾广泛分布着森林植被。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农牧业生产。殷商至西周,澄城属雍州畿辅之地,种植业发展。秦统一六国后,实行“实关中”政策,垦殖扩大,汉以后相继推行同一政策。至唐、宋时,天然森林已荡然无存。惟垦殖间歇恢复,次生林有所发育。元、明、清代,粮食需求量增加,大量毁林开荒,次生林亦被砍伐殆尽。森林植被的破坏,使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导致气候干燥,雨量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贫瘠。
过去,种植业靠广种薄收,种地不养地,生产水平低下。民国年代,农民普遍重视饲养牛、羊、猪,积施有机肥,辅以轮耕倒茬,粮食产量较前略有提高。据民国《澄城附志》记载,小麦亩产量,丰年北乡100至130斤,南乡130至170斤,倒茬作物豌豆亩产为50斤。早秋作物100至130斤,北部春玉米可产180至200斤。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及少量蔬菜。农产品以粮食为主,多为自食自用,商品率很低。每年冬、春,虽有粟商、富户运销粮食于同朝(今大荔),主要是富户占有土地多,粮食有富裕,贫家多是自持俭约,吃荞麦、糜谷和豆类杂粮,省麦以粜。直至民国末年,全县尚有40%农民需向富户揭借“斗帐”弥补口粮。天然森林彻底破坏后,人工林发展颇为缓慢。民国3年(1914)县农会在县城北、西沟地种植桑树,因连年战乱,未有成效。嗣后多次号召植树造林,也多流于形式。沿山、沟坡依然是光秃秃的没有林木。民用木材,仰黄龙山供给。农户养牲畜全为役用。饲养猪、羊、鸡,数量不多,所得收益仅能弥补家庭零用。肉食猪羊多从富(县)洛(川)购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0年8月至1951年4月,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摧毁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占有制,使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分得了土地,摆脱了地主阶级的地租、雇工和高利贷剥削,农民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土地改革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组织农民互助生产。1952年互助组普遍兴起,使劳力不足与缺少生产工具、牲口的农户,克服了生产困难。1954年秋,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全力以赴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全县普遍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期间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农业总产值由1024万元上升到1534万元,增长49.8%。粮食总产由5007万公斤上升到6347.5万公斤,增长26.8%。大家畜由24700头上升到29300头,增长18.6%。猪由6500头上升到22800头,增长2.51倍。1958年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尚在巩固完善阶段,就急于搞所有制升级,宣布全县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搞“一大二公”。建社过程中,出现了“共产风”、“浮夸风”和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集体经济受到损失。加之,连续3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下降,粮食供应紧张。1961年纠正了“共产风”、“浮夸风”错误,并划小基本核算单位,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到196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520.63万元,比1957年增长了1.94倍,粮食总产上升到9592.46万公斤,增长51.1%。大家畜存栏达到29932头,增长2.1%。猪存栏45655头,增长1倍多。70年代,加快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1970年,县北11社和白水县洛河北3社,共建石堡川友谊水库;1975年,沟南4社与合阳、大荔合建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与此同时,社队加速开发境内水资源,先后动工修建胜利、富塬、红石崖、永内水库、温泉高扬程抽水站及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连续施工10年之久,每年冬季集中上劳万余人,其他季节保持专业队施工,争取全县每人达到一亩水浇地。社队为此支付大量口粮补贴和菜金,造成集体经济负担过大,农业生产投资投工减少。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经济作物突出发展棉花,棉田面积扩大到10万多亩。由于全县大部分地区气候不适宜种植棉花,经济效益很低,有些年份收益弥补不了化肥、农药、机耕费投资。10年间(1968年到1977年)粮食亩产徘徊在75公斤左右,分配口粮不足以温饱,现金不足以度用。农民吃粮靠自留地和国家返销,花钱靠节俭和救济,生产队购买化肥、支付机耕费靠贷款。
1981年秋播时,种植业开始推行生产责任制,98%的农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全县调整农户承包土地中存在的“绺绺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种植业责任制。同年冬,林业、牧业、工副业、渔业以及农业机械、水利设施管理等方面,分别建立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1983年冬,全县将102437亩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荒水,承包给农民开发经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棉田面积连续几年大幅度调减,1986年缩小到1.2万多亩。扩大了烤烟、油菜、花生和其他经济作物,总面积达10万亩以上。
1987年棉花面积略有增加,各类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11万余亩。加之国家改革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扭转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1982年,粮食总产量突破“亿公斤”,达到10262.5万公斤。1983年又上升到11525.5万公斤,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2234万公斤。1985、1986两年遭受干旱,总产仍然保持在1亿公斤以上。农村多种经营收入也持续上升,1985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年270元,1986年达到282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82年以来,农村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代表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1987年,各类专业户有5295户,占总农户的8.14%;从事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等服务业的经济联合体108个,农业生产开始由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1989年各类专业户减少到4708户,新的经济联合体上升到154个。
澄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畜牧业发展较为迅猛,盛产国家优良牛种-秦川牛,是国家级渭南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秦川肉牛育肥基地。秦川肉牛属中国五大牛种之一,因其良好的生产性能而驰名中外。具有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高、出栏快、肉质鲜美等特点,是其他品种所无法比拟的,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表现良好。2002年,陕西省牛存栏250万头,其中秦川肉牛占到80%以上,澄城县及周边县市(大荔、蒲城、白水、合阳等)秦川肉牛存栏达30万头,年出栏7.5万头,完全可满足建设500万美元秦川肉牛屠宰加工场需要。澄城地处世界苹果黄金生产带,是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苹果面积达30万亩,是陕西唯一的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获得中华名果之桂冠。
2013年,围绕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县目标,澄城县生猪存出栏达到75.3万头和106万头,百万头生猪大县通过省政府验收,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新建果园4万亩,新增有机认证5000亩,苹果面积扩大到42万亩,果畜总产值达到24.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17.8万吨,设施果蔬面积发展到1.8万亩,万亩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省级认定。成功争取到总投资3.3亿元的中央小水重点县和国家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高效节水灌溉、县西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北酥酪、帽子沟、佃家庄、高垣等四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推进古徵大地园林化,完成造林绿化3.6万亩。稳步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成功跻身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行列。整合水利、农综、扶贫、移民等涉农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澄城,矿藏资源丰富,品种较多。煤炭、硫黄和日用陶瓷工业生产历史悠久。县城和各乡(镇)有多种行业的个体手工业匠铺和作坊,生产工农业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用品。解放前,全属私人经营,规模小,工具落后,生产水平很低。
1948年3月,澄城解放后,县民主政府扶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煤矿、硫黄矿和个体手工业,恢复和发展生产。1953年,开始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矿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尧头矿区私营煤井、硫黄矿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成为公私合营新生煤矿和公私合营硫黄矿。城乡个体手工业,通过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纳入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轨道。1957年9月,省、县两级投资,建立本县第一个国营工厂——地方国营澄城县面粉厂,供应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业面粉。1958年,又采取投资新建和升转手工业、公私合营企业的办法,建起县办农业机械厂、炼焦厂和炼铁厂。同年,农村人民公社化,掀起大办工业高潮,本着“先土后洋,土洋结合”与“边计划、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办起一批肥料、饲料、面粉加工、农具修配、砖瓦、石灰、黑矾、耐火材料、造纸和食品加工厂。至此,地方工业形成全民、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工业总产值由1957年的538万元(1952年不变价),上升到1960年的838.6万元(1960年不变价),增长64%。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4.4%上升到38.2%。
新建县办工业,机械设备极少。全县仅农业机械厂有1台皮带车床,基本上还是手工生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生产效率很低。手工业合作社、组,有19%的工人转为全民工,其余下放公社管理,转为工厂化生产,取消计件工资制,实行月固定工资制,工人收入减少,生产积极性低落。社办工业本是一哄而起,全用土法生产,产供销不协调。1960年后又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从工社员弃工还农,社办厂相继停产,所剩无几,地方工业的发展受到挫折。1961年工业总产值大幅度下降到287.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5%。1962年继续下降到179.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3%。为建国后最低水平。
1961年冬,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地方工业布局,停办了产品滞销、经营亏损的炼焦厂和土法生产、产品合格率低的炼铁厂。县办农业机械厂,没有正式产品,人员过多,精简100余人(占职工一半)回农业战线。1962年,将并县时武庄公社办的二十亩埝煤矿,收归县办,扩建为地方国营尧头煤矿。以调整所有制为中心恢复整顿手工业。将下放到公社管理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收归县管理,恢复社、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和计件工资制,扭转了生产下降局势。1963年工业生产开始回升,至1965年工业总产值回升到316万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厂矿企业卷入动乱漩涡,“造反派”夺权,冲击工业主管部门,企业管理混乱,时有停产。1969年厂矿企业普遍实行一元化领导,党的核心小组包揽生产和一切行政事务;强调“外行领导内行”,轻视知识分子,不重视科学技术力量,使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受到影响,企业经营亏损。1971年,县属集体工业再次下放公社管理,后又收回,来回折腾也造成一定损失。
1970年2月,澄合矿区煤炭建设指挥部(1974年撤销,成立澄合矿务局)在本县成立。开始建设尧头矿区,开发澄城煤炭资源。是年新建矿区变电所,安装10兆伏变压器两台,由蒲城尧山和合阳分别架设两条单回路高压输电线路,除供中央直属矿井用电外,还对地方工业转供电力。次年10月,渭南地区在韦庄建煤炭机械厂,生产煤电钻和钻杆,为省内的煤矿生产服务。中央和地区在澄城县开矿设厂,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要求地方提供土地、劳务和建筑材料,县上本着发挥地方矿藏资源优势,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大工业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在70年代新建了6个县办工厂。其中有为农村兴修水利服务,生产氨沥蜡炸药的化工厂;有为开发地下水服务,生产电测仪的电子仪器厂;有为大工业和地方基本建设服务的水泥厂和机砖厂;新建尧头斜井中型煤矿和曹村小型煤矿;新建以葡萄糖粉为主要产品的制药厂。
县属集体工业,由县手工业联合社投资,以原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调整技术工人与管理干部,新建塑料厂、雪茄烟厂、电石厂和木器厂。县农具合作工厂扩建为水利机械厂(后改为轻工机械厂)。粮食系统,由地区粮食部门投资,改建县面粉厂。省粮食部门投资,新建韦庄面粉厂。商业系统,扩建副食糕点加工厂(后更名为食品厂),扩建酱菜加工厂,新建以加工劳保工作服为主要产品的百货公司服装厂。农机系统,扩建农机修造厂。供销社系统,新建与扩建城关、冯原、王庄与醍醐棉绒加工厂(70年代后期,棉田压缩,城关、冯原、王庄3厂停产)。从1973年起,全县17个公社先后恢复和新建了小煤矿17个。1975年,创办农机具修理、五金、建材、化工、食品、针织缝纫、日用陶瓷工业。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万元(1970年不变价),其中县社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2685万元,较1969年增长3.97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11%。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执行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停办了1971年二次上马的连年亏损的县办炼铁厂。产品滞销,销价一再下跌的县办集体电石厂,停产整修。其余厂矿分期分批进行整顿,改革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企业管理体制,恢复了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厂(矿)长负责制。1980年县级工业管理部门合并成立经济委员会,加强了对县属工业厂(矿)的领导。1981年经济委员会管理的工业企业试办并普遍推行经济责任制,主管部门与企业领导签订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合同,企业完成下达任务给企业领导奖励,完不成任务则扣发企业领导工资。实行责任制的同时,工业主管部门逐步下放权力,厂(矿)长有权选拔任免中层干部,招聘与辞退工人,有权开发新产品,企业增强了活力,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1984年,贯彻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行厂长负责制,选拔启用一批懂工业生产,懂经营管理,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技术干部,进入企业领导班子。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厂(矿)长同科室职能部门、车间、班组生产部门,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生产任务,把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与集体成果、个人劳动贡献联系起来。生产部门按完成的产品数量、质量、消耗、成本计算工资;职能部门按个人出勤,完成下达具体工作任务,保证月固定工资,超奖欠罚。1987年,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在企业中突出厂长的中心地位,定时间、任务、要求和目标,落实经济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厂长作为企业的法人,在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整顿劳动纪律,强化企业管理,取得指挥生产与经营决策的主动权。同年7月,在县办水泥厂、农机修造厂、印刷厂和第一运输公司进行一定3年承包经营试点,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承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承包”,通过竞争产生合格的经营者。至年终,工业经济委员会所属的厂矿企业,有9户预算内企业通过竞争签订了3年承包经营合同,应标的均超过主管部门确定的标的。电子仪器厂、陶瓷厂实行租赁经营。电石厂、塑料厂、鞋厂等3户县属集体企业,亦实行了招标招聘。
在全面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以来,地方工业,包括县属集体工业、乡(镇)工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协作关系,涉足省内外,建立横向联合,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截至1986年,工业经济委员会所属10户全民企业,13户集体企业,自行研制和引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共30多项,其中低压安全阀为中国首创新产品,二硫化碳,塑料管材,聚氨脂发泡、铸铁搪瓷浴盆、TWTD橡胶促进剂等新产品填补了省空白。粘土彩色外墙釉面砖、精制硫黄粉填补了本省与西北地区的空白,有的被评为省和中国优秀新产品。1987年新产品开发完成5项,总产值1199.13万元。
建国41年来,全县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计4485.62万元,占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总投资6656.4万元的67.39%。据1985年工业普查统计,县内中央企业1户,地属企业1户,县属企业30户,街道工业4户,乡(镇)工业75户,其他1户,共计112户工业企业。形成的固定资产,1980年为14003万元,1984年为22109万元,比1980年增长68.02%;1985年为23529万元,比1984年增长6.42%。1987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6620万元,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为8214万元(1980年不变价),比1978年增长2.13倍,比1957年开始建立地方工业时的总产值增长14.26倍。截至1986年,县属全民工业和集体工业上缴国家利润、税金总计4832.12万元。1989年,县属14家全民工业企业(含雪茄烟厂)上缴税金3733万元。
澄城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郊,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被列为渭南市“两区六园”的开发重点。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备,设有企业服务中心,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园区开发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以铝电工业、化工工业为主,既注重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拾遗经济”、“补缺经济”,又注重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入园企业11户,累计投资超过5个亿,在建项目8个,全部建成后园区经济总量可达10亿元以上。发展思路和目标是,园区建设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以园区吸引项目,以项目支撑园区,打响园区品牌,逐步把其打造成澄城县工业的“航空母舰”。
2013年工业园区昌荣路、农业园区物流基地、光伏信息服务平台、拓日太阳城集雨湖扩容工程建成投用。拓日新能100M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封装线、首条日产30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两条在线玻璃钢化镀膜生产线建成投产。韩渭西煤层气分输站、光伏煤层气综合储备站如期建成,富瑞特装LNG项目土建完工。大唐煤电铝一体化、启源机电特纯气态电子材料、正大36万吨专业化饲料厂及农业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华鑫铝型材、勤诚汽摩轮毂建成投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87户,实现产值37.3亿元。县电厂、腾飞公司、运输公司、燃料公司等4户企业成功改制。投资9700余万元,完成董家河煤矿、董东煤业、海泰电子废水处理设施改造等7个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4.3%。发展中小企业195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5.13亿元,增长18.95%,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和“陕西省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称号。 2012年澄城县投资30亿元启动实施了32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万泉街拓宽改造、惠民路建设、古徵街东六路开通等项目进展顺利,晖福街排水、九路大修改造、金沙关污水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场续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和谐园区域改造、城南景观生态公园等项目竣工投用。大市场及物资市场、金水苑、澄泉广场等10个旧城区域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锦城华府、华和春城、莱茵名郡、新城国际半岛等房地产项目及公安、司法业务用房开工建设。扎实推进“一城三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现场调研,省级园林县城通过省住建厅考核验收。寺前农民文化商住新区、冯原新兴商业街、尧头镇区街道等47项城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农民商住小区6万平方米。10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编制完成,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鑫和酒店、万利酒店、盛丰建材家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弘运汽贸、远程汽贸、新城市场二期建成运营。

阅读全文

与渭南澄城县食品水处理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州长乐区光学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971
崇左市电池软化水设备 浏览:807
驻马店平舆县线路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997
广西省制药纯水处理设备 浏览:534
宁德蕉城区食品废水处理厂家 浏览:241
周口西华县化工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913
平凉泾川县电池水处理系统 浏览:781
鄂州梁子湖区食品水处理系统 浏览:635
红河河口瑶族自治县锅炉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495
自贡富顺县电子纯水处理设备 浏览:413
承德兴隆县电池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911
宁德古田县电子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645
徐州泉山区电子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56
昌吉奇台县食品污水处理 浏览:973
武汉汉阳区锅炉水处理系统 浏览:299
长沙芙蓉区纺织废水处理厂家 浏览:669
三门峡渑池县食品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371
长沙浏阳市锅炉纯水处理设备 浏览:1
锦州黑山县印染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920
来宾武宣县印染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