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庆市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大庆市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04月2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水处理装置、防腐节能环保科技开发与应用,机械零配件加工销售,其他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五金交电、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王彩凤
成立时间:2006-04-20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3060310000831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兴建路52-38号
『贰』 主控断裂与断裂系统
断陷边界主干伸展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盆地的形态、次级构造带的形成和分布、沉积充填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内部断层的分布和活动取决于:①区域构造作用的方式、方向、大小及其演化;②基底和边界先存断层及其活动情况。③盆地沉积物力学性质的变化。它们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有规律性地分布和活动。因此,主控断裂性质、分布特征、活动和演化对于裂陷盆地形成及演化、油气演化及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张枝焕、童亨茂等,2008)。
(一)主控断裂
根据对地震资料系统的构造解析,识别和确定了长岭断陷的主控边界断裂和断陷内的主控断裂,其中断陷的主控边界断裂有:红岗—龙沼镇断裂、苏公坨断裂、龙凤山断裂和孤店 伏龙泉断裂;断陷内的主控断裂有大安断裂,大安东断裂、水字镇断裂、查干花西断裂、达尔罕断裂、乾安断裂等(图2-3)。
1。红岗 龙沼镇断裂
红岗—龙沼镇断裂是长岭断陷北部区域的西部主控边界断裂(图2-3)。红岗—龙沼镇断裂为北北东走向,向北越过长岭断陷继续向北延伸,向南延伸情况在不同反射层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T5和
红岗—龙沼镇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断裂停止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7)可以看出,红岗—龙沼镇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360~3030m、60~2010m、60~360m、60~54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3000m.断裂活动强度从北向南不断减小,直至到512测线附近尖灭。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期间存在少量的走滑位移分量。
图2-7 红岗—龙沼镇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从断层的活动强度由北向南减小的特征分析,红岗—龙沼镇断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对火山岩的控制作用也应该存在这一趋势。
2.苏公坨断裂
苏公坨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的西部主控边界断裂(图2-3),和红岗 龙沼镇断裂一样为北北东走向。向北大体和红岗—龙沼镇断裂连在一起,向南与龙凤山断裂相接后断距变小,逐渐消失。断裂的长度约30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30°E 左右。断面形态以平板式为主,其次是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在裂陷阶段的主控边界断裂。
苏公坨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断裂停止活动。断层性质与红岗—龙沼镇断裂一样,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
断层的活动总体是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与龙凤山断裂和孤店 伏龙泉断裂共同构成断陷南部区域的主控边界断层。
3.龙凤山断裂
龙凤山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的西南部主控边界断裂(图2-3)。龙凤山断裂为北西走向。不同反射层上延伸长度存在差异,其中T5
龙凤山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中段和西段继续活动,但在坳陷期的断距已比较小,在后期的挤压活动中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没有产生反转;东段则到泉头组沉积后停止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8)可以看出,龙凤山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1460~4000m、1010~2300m、830~2200m、30~124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4000m。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
图2-8 龙凤山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由于龙凤山断层的铲式形态,在断裂活动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滚动,是查干花背斜带形成的主控断层之一(与孤店—伏龙泉断裂联合控制查干花背斜带的形成)。
从区域构造上分析,龙凤山断裂是在大型基底先存断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推测该断层是切穿整个岩石圈的断裂,直接与软流圈沟通,容易成为火山通道。从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龙凤山断裂对火山岩的厚度分布起强烈的控制作用,估计是长岭断陷内对火山作用起最重要控制作用的断裂之一。
从龙凤山断裂活动强度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分析,中段和西段对火山岩的控制作用相对更为强烈,向南对火山岩的控制作用应逐渐减小。
4.孤店 伏龙泉断裂
孤店—伏龙泉断裂是本项目研究新识别的一条断裂,该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的东北部主控边界断裂(见图2-3)。孤店—伏龙泉断裂为北西走向。长岭断陷区内延伸长度超过80km。断裂平均走向为SE50°左右。断面形态以铲式为主,有的地段是平板式,是长岭断陷北部地区在裂陷阶段的主控边界断裂。
孤店—伏龙泉断裂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到泉头组沉积后,大部分继续活动,但在拗陷期的断距已比较小,在后期的挤压活动中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没有产生明显的反转。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9)可以看出,孤店 伏龙泉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1400~4600m,730~3690m,250~2300m,280~100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4600m。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但不同的段落存在一定的差异:西北段走滑位移的分量相对较大,向东走滑位移的分量减小。
图2-9 孤店—伏龙泉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与龙凤山断裂一样,由于断裂的铲式形态,在断裂活动过程中,产生显著的滚动,与达尔罕断裂一起联合控制查干花背斜带的形成。
从区域构造上分析,孤店—伏龙泉断裂也应该是在大型基底先存断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推测该断层也是切穿整个岩石圈的断裂,直接能与软流圈沟通,容易成为火山通道,对长岭断陷内火山作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5.大安断裂
大安断裂位于长岭断陷北部区域,是大安低凸起的西部边界主控断裂(图2-3),和红岗—龙沼镇断裂一样为北北东走向。向北延伸出长岭断陷,向南到552测线附近消失。断裂的长度约40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33°E 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大安低凸起的西边界主控断裂。
图2-10 大安断裂561测线不同反射层滑距分布图
大安断裂除了在裂陷阶段长期活动外,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发生反转,T3及以上反射层都有逆冲位移,而在拗陷期间,该断裂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0)可以看出,大安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2450m、1740m、930m、12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2500m,断裂活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白垩纪末期后转变为压性逆断层。
断层的活动在长岭断陷区域内强度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到552测线附近消失。该断层的消失与孤店-伏龙泉断裂的存在有关,孤店—伏龙泉断裂的西北段具有变换断层性质。
该断层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一条重要的控制性断裂。由于断层的活动强度在长岭断陷内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对地层的沉积和火山岩活动控制作用也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
6.大安东断裂
大安东断裂也是断陷北部区域的主干断裂,是大安低凸起的东部边界主控断裂(图2-3),北北东走向,和大安断裂一起共同控制大安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向北延伸出长岭断陷,向南也到552测线附近消失。断裂的长度约45km。在长岭断陷区内断裂平均走向为N29°E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北部地区大安低凸起的东边界主控断裂。
与大安断裂不一致,大安东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没有发生反转,断裂没有切割T3及以上反射层,在拗陷期间该断裂也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1)可以看出,大安东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3350m、2370m、530m、56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3350m,断裂活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伴有少量走滑位移,裂陷期后基本停止活动。
图2-11 大安东断裂561测线不同反射层滑距分布图
断层的活动在长岭断陷区域内强度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到552测线附近消失。同样,大安东断层的消失也与孤店—伏龙泉断裂的存在有关,孤店—伏龙泉断裂的西北段具有变换断层的性质,起传递位移和变换构造性质的作用。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受该断裂强烈活动的影响,乾安次凹中新生界沉积物的最大厚度超过8000m。该断裂活动强度在长岭断陷区域内从北向南不断减小,对沉积和火山岩的控制作用也应存在同样的趋势。
7.查干花西断裂
查干花西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内的断裂,是查干花断背斜带的主干断裂(图2-3),北西走向,和达尔罕断裂、乾安断裂一起切割查干花背斜带,使查干花背斜带成为复杂的断背斜。断裂向西北延伸进入乾安次凹后消失,向东南到498测线附近消失。断裂的长度约60km,从T5反射层到T4反射层,断层的长度不断减小。断裂平均走向为165°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内的主干断层之一。
图2-12 查干花西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查干花西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没有发生反转,断裂没有切割T3及以上反射层,在拗陷期间该断裂也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2)可以看出,达尔罕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210~1910m,280~1180m,250~790m,110~320m,最大累计滑距近2000m。断裂活动强度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裂陷期后停止活动。由于断层延伸方向和断陷区域伸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该断裂在活动过程中应表现为扭张的性质,即除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的正断层位移外,还应存在一定的走滑位移。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从地震资料反射特征来看,该断裂深部向下存在断面波,说明该断裂切割岩石圈的深度较大,是在基底先存断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该断裂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应该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重要通道,对该区域火山活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8.达尔罕断裂
达尔罕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内的断裂,也是查干花断背斜带的主干断裂(图2-3)。该断裂发育在查干花背斜带的中部,NNW 走向。断裂的长度约30km,从T5反射层到T4反射层,断层的长度不断减小。断裂平均走向为165°左右。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内的主干断层之一。
达尔罕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在白垩纪末期的挤压构造作用中没有发生反转,拗陷期间也没有明显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图2-13)可以看出,达尔罕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460~1580m、260~1430m、390~970m、30~78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1600m,断裂活动强度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张性正断层,裂陷期后停止活动。由于断层延伸方向和区域伸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该断裂在活动过程中应表现为扭张的性质。
图2-13 达尔罕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图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比较大,也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从地震资料反射特征来看,该断裂深部存在一向下延伸很深的断面波(图2-14),说明切割岩石圈的深度很大,表明该断裂应该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重要通道,对该区域火山活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达尔罕断裂通过中石化的三维地震工区,位于达尔罕断裂上的火山通道在三维地震资料上有清晰的显示。
图2-14 达尔罕断裂深部断面波
9.乾安断裂
乾安断裂是长岭断陷南部区域内的断裂,也是查干花断背斜带的主干断裂(图2-3)。该断裂发育在查干花背斜带的中东部,NNW 走向,断裂平均走向为153°左右。断裂的长度约70km,从T5反射层到T4反射层,断层的长度不断减小。断面形态为铲式,是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内的主干断层之一。
乾安断裂只在裂陷阶段活动。从滑距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图2-15),乾安断裂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底界滑距分别为:470~2800m、260~2250m、110~l250m、170~770m,最大累计滑距超过2800m,断裂活动强度中间大,两侧小。该断裂在裂陷期间主体是一扭张性正断层,裂陷期后停止活动,断裂扭张性质是由于断裂延伸方向和区域伸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造成的。
该断层的活动强度很大,是断陷内部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对地层沉积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对该区域火山活动也应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图2-15 乾安断裂不同地震剖面滑距分布
(二)断裂系统分布特征
1.断裂系统的组系和方位
区域上主要有两个组系的断裂:NNE向和NW 向(图2-1、图2-3),与基底的主要断裂走向一致,从而可以得出区域断裂与基底的先存断裂有密切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底断层活动影响。除NNE向和NW 向的断裂外,还有少量近SN向和近EW 向的断裂。
2.断裂系统的规模
根据断层的规模、长度以及对断陷的控制作用,可将区域内的断裂划成三个等级:一级断裂(断陷边界主控断裂)、二级断裂(构造带的控制性断裂,或/和主干断裂)、三级断裂(延伸较短,对地层沉积无明显控制作用,只起调节作用的次一级断裂)。
断陷内一级断裂有:红岗—龙沼镇断裂、苏公坨断裂、龙凤山断裂、北正镇断裂和孤店—伏龙泉断裂。二维工区内不属于长岭断陷外的一级断裂有:松原断裂和孤店断裂。一级断裂规模往往很大,常作为断陷的主要边界断层,对区域的地层沉积起控制作用,同时往往对区域的火山岩分布起到控制作用。
断陷内的二级断层:大安断裂,大安东断裂、乾安断裂、水字镇断裂、达尔罕断裂、查干花西断裂、新立断裂和乔家店断裂等。二级断裂规模往往也很大.对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及对沉积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对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也往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断陷内的三级断层:三级断裂规模通常较小,延伸较短,对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及地层沉积无明显控制作用,只起调节作用的次一级断裂,对火山岩分布无控制作用。
3.三区维断裂系统
由于大区域地震测线的密度很小,很难反映小型断层的分布特征,而三维地震资料则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根据“不协调伸展”理论,小型断层对确定区域伸展方向有重要意义。
长岭断陷三维地震资料主要集中在达尔罕断裂带地区,区域内主要断层为查干花断层,其走向近SN向,并横穿三维工区。在三维工区内,按断层的规模和断层的分布特征,将断层分为三个带,即查干花主断裂带、查干花次一断裂带和查干花次二断裂带,在查干花次一断裂带和查干花次二断裂带中间存在一变换断层带— Y—S4井变换断层带。
查干花的次级断裂带的断层主要为SN 走向,它们是在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和在查干花断层控制及影响下形成的,断层走向是区域构造伸展方向和查干花断层延伸方向的综合反映。
『叁』 大庆龙凤区惠民苑的房子六楼为什么不给贷款
购房贷款和楼房层数没有关系,但是只要所购楼盘本身是商品住宅百,无论几楼都可以进行贷款。但如果像单位度集资房这种不能进行贷款的,就无法使用贷款。
二手房办理按揭贷款购房的具体流程如下:
1、银问行征信调查(去人民银行查买方的征信情况);
2、房屋产权调查(调查房产是否抵押,查封,析产,继承,共有权人情况);
3、向卖方答支付定金并预留房屋尾款;
4、房屋过户专的同时银行审查贷款条件;
5、银行发放贷款到卖方账户;
6、双方共同去做物业交割(水、电、气、暖、物业费,原房主户口必须迁属出);
7、向卖方支付尾款。
『肆』 典型地区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属松花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现辖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四个县,以及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个区,总面积21 219 km2,截至2006年10月18日,总人口数为265.7万人,工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市区面积5107 km2,人口121.2万。大庆市区行政区划主要构成如表7-5所示,地理位置如图7-1所示。
表7-5 大庆市区行政区划表(2004年)
图7-1 大庆市区行政区划图
(一)地质与地形地貌
大庆市在地质构造上属松辽盆地,它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处于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上,地层沉积厚度达6000 m以上。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作用下,大庆市地下岩层形成两侧为凹陷的构造——三肇凹陷和齐家古龙凹陷,中部为隆起构造——大庆长垣构造。大庆长垣是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的一个大型背斜构造带,南北长140 km,东西最宽处约70 km。正是被称为“大庆长垣”的构造,孕育了大庆油田的主体,长垣之上,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岗村、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和敖包塔7个油田。
从第四纪地质构造上来看,大庆市可以分为:冲击层、低漫滩堆积层、第四系水系、风积层、高漫滩堆积层、洪积(冲积)层和全新统,见表7-6。
表7-6 大庆市第四纪构造及其面积
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一般地面高程在126~165 m之间,自然坡降在1/5000至1/3000左右,相对高差较小,为10~39 m,境内无山无岭,地貌表现为坡状起伏的低平原。
从地貌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看,大庆大面积为冲积洪积湖积低平原,局部为冲积洪积河漫滩、风积沙丘地貌。冲积洪积湖积低平原分布于大庆市中部广大地区,地形平缓,表现为坡状起伏:冲积洪积河漫滩呈条带状分布于沿江地带,地势平坦,地面湿润,并分布有较多季节性泡沼和沼泽湿地及小块的残留阶地;风成沙丘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大部分现已固定或半固定。在地势稍高多为平缓的漫岗,其上植被发育较差,平地上多为耕地、草原,间有许多面积不大的盐碱小丘;低处多为排水不畅的季节性积水洼地和低位沼泽,以及大大小小的碱水泡子。
(二)气候
大庆市地处北温带欧亚大陆东缘大陆季风气候区,属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域,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共同影响。春季多大风,少雨干燥;夏季短暂,受太平洋高压气团影响,雨热同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长,常有早霜;冬季漫长,受高空西北气流控制,严寒少雪。市区多年平均气温3.2℃,1月份平均气温-19.6℃,7月份平均气温22.8℃,极端最低气温-37.7℃,极端最高气温37.4℃。无霜期1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26h。季节性大风明显,年平均风速3.9m/s。
大庆市气候灾害最主要的是干旱,特别是春季,春季降水不到全年的15%。由于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强度大,降低了降水的有效性,造成夏、秋洪涝灾害。此外,低温寒冷、霜冻、冰雹、大风出现的频率较高,造成程度不同的其他灾害。
(三)土壤
大庆市区土壤是在特定的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水文、植被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草原土壤占市区总土地面积的 18.64%,是主要的耕地土壤;水文土壤主要有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草甸土占市区总土地面积的52.23%。大庆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区内土壤既有一般的成土规律,又有特殊的隐域性成土方式。第四纪粘土、亚粘土为主的沉积物,决定了大庆地区土壤的基本性质,即具有温带平原土壤系列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大庆市土壤共分 6 个土类,13 个亚类、13 个土属,28 个土种。
(四)植被
大庆市天然植被主要由草甸草原、低地盐化草甸和沼泽构成。草甸草原是松嫩平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在漫岗、缓坡地和低平地上,植物主要以中早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建群种,并以丛生和根茎型禾草占优势。禾本科主要有羊草、贝加尔针茅、野古草、隐子草和洽草等;豆科有兴安胡枝子、细叶胡枝子、五脉山薰豆、首箱、草木裤、山野豌豆等,杂草类主要有篙属、萎陵属杂草。植被盖度多在65%以上,草层平均厚度50 cm左右,亩产干草约100~150 kg。此类草场是畜牧生产主要割草场和放牧地。低地盐化草甸在大庆市有一定面积的分布,多处在地势低洼地带,与草甸草原植被呈镶嵌分布。植被由盐中生和早中生禾草、杂草类组成,主要植物有星星草、碱茅、羊草、芦苇、野黑麦、盐生凤毛菊、碱蓬、碱高等,植被盖度60-80%,草层平均高55 cm,亩产干草70 kg。此类草地主要作为放牧场。沼泽植被在大庆市有小面积分布,主要在长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内地闭流洼地、无尾河散流低地和江滩洼地,植物主要有芦苇、小叶樟、三棱草、苔草等组成,芦苇是最常见的类型,植被盖度在80-100%,生长高度150~250 cm,产量很高,主要用于造纸工业。除了占优势的草本植物外,在西部风沙土区还有野生的蒙古杏、榆树等树种分布,现已遭受严重破坏。沿江地区还有天然的山杏、榆树、灌木柳等。
不过目前,大庆市天然植被己有很大一部分被开垦为农田,并在村镇周围和农田边缘种植了大量的杨树。保持天然植被的地段多为干早贫膺的沙地、较重的盐碱地以及沼泽地等。另有一部分植被由于油田开发而受到严重破坏。
(五)水文
1.降水
大庆市夏季降水量丰沛,冬季降水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0~470 mm,最大降水量为664 mm,最小降水量为213 mm。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大气降水明显表现为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并呈现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
2.地表水
大庆市地表水资源表现为明显的闭流区特征。境内湖泊、泡沼星罗棋布,但很多泡沼多为碱性泡子,碱性强、盐分含量高,未经处理不能做灌溉用水。市区内无天然河流,松花江、嫩江从西南部边缘通过。省内两条最大的无尾河——乌裕尔河和双阳河的尾部逐渐消失在林甸和杜蒙县的大片苇塘和湿地中,大气降雨都汇集到低洼处,形成许多季节性沼泽地,全市有常年水泡208个,其中市区有156个。地表水系由引水系统、排水系统和诸多泡沼组成。引水系统包括三条以嫩江水位水源的北部、中部、南部引嫩工程和相应的蓄水工程组成,蓄水工程主要包括大庆水库、红旗水库、龙虎泡水库、北湖、东湖等。日供水能力117万m3。排水系统有南线排水和东线排水组成,东线由石化总厂污水管线进入清肯泡,南线主要是指安肇新河排水系统。
3.地下水
大庆市已探明地下有四个含水系统,即主要由第四系林甸组、泰康组及第三系大安组、白垩系明水组构成。因含水层受古沉积环境影响,其结构特征、埋藏条件、补给、径流条件差异很大,各含水层富水性差别较为明显。总体而言,含水厚度在10~40 m之间,顶板埋深为35~60 m,一般单井出水量为20~50 t/h,地下水可开采量为每年9.6亿m3。
大庆市各含水层为低矿化度重碳酸氢钠(NaHCO3)型水,但主要指标有明显的差异。在含水层之间,总溶解性固体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安组、泰康组、林甸组、明水组,总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泰康组、林甸组、明水组、大安组,锰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明水组、泰康组、林甸组、大安组,氟含量由高到低为林甸组、泰康组、大安组、明水组,pH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明水组、林甸组、大安组、泰康组。总的情况分析,明水组水质最好,大安组水质次之,第四系、泰康组水质一般。在平面分布上的总体情况是,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水质好于以西地区。
(六)石油天然气
大庆市位于松辽盆地的中心部位,是中生代至新生代时期的一个大沉积盆地,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截至 2001 年底,共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6.2 亿t,已动用地质储量 47.9 亿t,已开发的含油面积 2123.77 km2,占大庆市总面积的 41.59%。大庆市天然气资源也较为丰富,天然气地质储量 548.22 亿m3。
二、大庆市水土环境变化影响、状态和后果分析及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综观大庆市水土环境恶化的各种相关因素,其主要成因为: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地质环境脆弱;油田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剧了市区水质和土壤的污染,造成区域地下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导致土地资源流失,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等一系列水土环境问题。
(一)气象
大气降水情况表现为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征,并呈现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在干冷东北风控制下降水稀少,仅占全年的4%~6%,见表7-7、7-8。
表7-7 大庆市区代表站降水量系列丰枯评定表
表7-8 大庆市区主要代表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分配表
对于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丰水位出现在8~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在4~5月份,图7-2是市区一潜水含水层地下水位与降雨量的关系曲线图。
(二)水文地质
大庆市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林甸组、泰康组及第三系大安组、白垩系明水组构成。因含水层受古沉积环境影响,其结构特征、埋藏条件、补给、径流条件差异很大,各含水层富水性差别较为明显,根据地下水含水层特征及埋藏条件可将区域内地下水分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和贫水区四个区域,以大庆长垣为界,将规划区分为西部含水层系统及东部含水层系统,东部明水组缺失边界以南为东南部含水层系统。
图7-2 地下水位与降雨量的关系曲线
1.齐齐哈尔组潜水含水层
岩性为冲积和湖相沉积的细粉砂层。在低平原地区发育,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亚粘土、粉细砂,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一般在5.0~30.0 m之间。赋存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2.50~8.50 m,水位埋深2.5~8.3 m,渗透系数0.6~3.2 m/d,单井涌水量<100 m3/d,水质类型为低矿化淡水-微咸水。
2.大兴屯组潜水含水层
岩性为冲积相沉积的地层。在区域高平原地区发育,岩性为黄土状亚粘土、亚粘土、粉细砂,赋存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0.50~5.50 m,水位埋深3.5~6.5 m 渗透系数0.8~2.5 m/d,单井涌水量<100 m3/d,水质类型为低矿化淡水-微咸水。
3.林甸组承压含水层
主要由河流相沉积细砂、砂砾石组成。除大庆长垣顶部缺失外,油田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以油田西部发育最好。油田东部只有龙凤—卧里屯一带分布。在油田西部,埋深深度和厚度均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加深增厚,在前进水源以南地区逐渐变薄。厚度一般都在10.0 m以上,大部分地区都在20.0~60.0 m之间。少数在75~80 m之间。含水层颗粒粗大,分选较好,有效孔隙度大,透水性强,富水性较强。300 mm井管单井出水量为3615~5462 m3/d。林甸组含水层是规划区主要开采层位之一,其原始静水位埋深在3.0~10.0 m之间,目前,在降落漏斗范围内,水位埋深在15~25.42 m之间。水质类型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钠型水。
4.泰康组承压含水层
岩性主要是含砾细砂和含砾中粗砂,自上而下由细变粗,呈明显河流相沉积。上部以中细砂和粉细砂为主,底部为厚层状含砾中粗砂。含水层只分布于大庆油田的西侧地区,与上覆第四系砂砾石层之间有一层分布不稳定的亚土、粘土和粉砂交互层,沉积发育比较稳定,厚度为5.0~20.0 m,且分布不稳定粘土或亚粘土互层相隔,沉积缺失而形成天然的“天窗”。通过弱透水层和“天窗”,使第四系林甸组含水层与该含水层相连通,水利联系较为密切,可视为同一含水层系统。
5.第三系大安组孔隙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受沉积构造运动影响,分布不稳定,含水层较薄,厚度在3.0~8.0 m之间,含水层岩性为含砾砂岩,胶结松散,颗粒较细,孔隙较小,富水性略差。单井出水量为800~1000 m3/d。矿化度为240~660 mg/l,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水。
6.白垩系明水组孔隙承压含水层
又分为明水组二段承压含水层和明水组一段承压含水层。前者沉积时受构造运动影响,分布不稳定,多以透镜体分布。含水层单层较多,一般2~10层。单层厚度在3.0~26.0 m之间,累计厚度在10.0~80.0 m之间,局部最厚可达100 m。含水层岩石颗粒较细,孔隙较小,富水性略差。单井出水量为430~1700 m3/d。矿化度为300~700 mg/l,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水。后者与明水组二段含水层平面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含水层沉积特征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很小,分布稳定性较好,特别是其上部含水层呈连续分布,沉积发育良好。含水层单层数较明水组二段少,一般为1~8个单层,单层厚度在3.0~29.0 m之间。含水层累计厚度为在5.0~55.0 m之间,局部地区最厚可达66.5 m。明水组一段含水层发育较为稳定、厚度为20 m左右,灰黑色泥质砂岩,砂岩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发育良好,单层厚度较大,区域分布十分稳定,岩石颗粒较粗,有效孔隙度较大,富水性较强。而下部则发育较差,分布也不稳定,在三肇凹陷东部,发育相对较好。在龙凤、东水源地区,该含水层在油田开发初期可喷出地面10余m。目前,漏斗范围内最大降深在地面以下50 m。单井开采量为400~1000 m3/d,矿化度为300~800 mg/l,总硬度为96~500 mg/l(以CaCO3计)。
(三)地表水质
地表水是大庆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市的地面水体主要由江河、“三引水系”、自然泡沼、人工湖库和排水渠系共五部分组成。由于大庆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体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大庆地区地表水体中的主要超标项目,选择了DO、COD、BOD5、挥发酚、CN-、石油类、总砷、六价铬、总镉、氨氮10个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江河:由表7-9可见,区内松嫩两江,仅在中部引嫩干渠渠首及肇源站段为Ⅲ类地表水体,其他站段为Ⅳ级水体。江水的环境质量主要受到沿途纳污及江水自净条件的影响。从北部拉哈站段水体为4.6级,到中部引水渠首江水由于自净作用综合级数变为3.60级,至江桥站段由于途中接纳了齐齐哈尔市的污水排放使江水综合级数上升到4.14级。至古恰,松花江接纳库里泡4.87级的排水后江水由4.10级上升为4.69级。各断面环境监测资料统计表明,松嫩两江主要超标项目是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物质。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因受其上游各县污水排放的影响,水质较差。其综合级数分别为5.79和5.38级。属Ⅴ类地表水体。主要超标项目有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和石油类物质。
引水系统:中部引嫩干渠和北部引嫩总干渠质量分别为Ⅲ级(3.67级)和Ⅳ级(4.6级)。大庆水库和红旗水库为Ⅲ级地表水体。综合级数分别是3.31级和3.9级。据不同水期的监测资料分析,大庆水库枯、平、丰水期综合级数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枯水期水质最差,丰水期水质较好,可达Ⅱ类地表水标准。
排水渠:安肇新河和西部排水干渠为大庆市排水主干系统,并汇合于大同,而后注入库里泡。排水系统承泄大庆市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安肇新河源于王花泡滞洪区,与东排干,中央排干和兴隆排干构成东部排水系统并串联于中内泡。主要接纳萨尔图区、龙凤区和红岗区及大同区的部分污水。水质较差。综合级数显示,东排干为4.93级,中央排干为5.84级,安肇新河为5.44级。西部排水总干渠北起大庆水库,南到民荣泡南端入安肇新河,全103.4km。设计流量10m3/s。具有油田排水,工业排水、农田灌溉等功能。西部排水干渠北部水质较好,基本符合Ⅲ级地表水体标准,其间串联于哑葫芦泡,东卡梁泡和八百垧泡后,接受了让胡路区、红岗区和大同区的污水排入,几个断面的综合级数都在5.8级以上,污染较为严重。
湖泡:大庆地区湖泊众多,是地表水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湖泊具有纳污功能,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地表径流是这些湖泡的主要补给,有的湖泊也有来自地下水潜水的补给,如莲环湖等,使这些湖泊终年不干,得以存在,湖泊是污水的汇集地,也是区内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据断面监测,串联于安肇新河的中内泡1998年丰水期综合级数为8.06级,枯水期竟高达15.44级。大庆市与水环境密切相关的二十几个湖泡,除王花泡、八百垧泡、莲环湖、库里泡为Ⅳ级地表水体外,其余皆为Ⅴ级水体或超Ⅴ级水体。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老猪泡、中内泡、周瞎子泡、民荣泡、陈家大院泡。
表7-9 大庆市地表水体质量评价结果表
综上所述,大庆地区地表水体的污染以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有机污染为主,其次为总氮和总磷超标元素。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造成的。其次地表径流水质也是影响湖泊、河流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地下水水质
大庆油田自开发以来,就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在开采区形成大面积水位降落漏斗,漏斗中心位于前进水源地附近,而且随着开采量不断增加,漏斗中心水位降落也相应增大,在许多水源地,如前进水源、齐家水源、让胡路水源、喇嘛甸水源、红卫星水源等水源地的水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地下水的、硬度、Fe和Mn均有升高的趋势。主要化学成分的情况如下:
1.Cl-离子
大庆市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较低,大部分为Ⅰ级水,小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级水(50mg/L)。Ⅱ级水分布在齐家水源、喇化水源、西水源喇嘛甸水源一带。
2离子
大庆市地下水中硫酸根含量大部分较低,为Ⅰ级水,低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50mg/l。Ⅱ级水分布在杏二水源、南二水源,龙凤水源等地。Ⅲ级水主要分布在齐家水源地、西水源和让湖路水源地。只在喇化、西水源、喇嘛甸水源的个别井点达到Ⅳ级和Ⅴ级水。
3.Fe离子
大庆市地下水中铁离子的含量普遍较高,多数井点达到了Ⅳ级和Ⅴ级,即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0.3mg/l)。铁的分布基本分成三个区,西部地下水中铁含量较高,为Ⅴ级水,中部铁含量主要为Ⅳ级水,而东部地下水中铁含量相对较低,其中北水源、东水源、龙凤水源至农牧厂一带的地下水中铁含量较低,为Ⅰ级水,是白垩系明水组含水层。红卫星水源、喇嘛甸水源中部分井点及大同等地的地下水为Ⅳ级水,西部地区铁含量普遍较高。
4.Mn离子
根据锰含量的高低,可将大庆市地下水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锰含量较高,多数为Ⅳ级水,个别地方为Ⅰ级水,如林甸的庆丰等地;而东部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较低,大多为Ⅰ级水,如北水源、东水源、龙凤水源至农牧厂一带的明水组含水层,长垣西侧的西水源、红卫星水源、南水源、南二水源、前进水源等水源地部分井点为Ⅰ级水。
5离子
大庆市地下水中硝酸根含量大部分为Ⅰ级水,小于2mg/l。
6.F-离子
氟离子含量基本分为两个区,西部地区含水层中含量较低,大部分为Ⅰ级水,包括绿色草原、胡吉吐莫、古龙、新肇、古恰等地,林源、新华、大兴和肇源等地也为Ⅰ级水,而东部一些地区氟含量较高,为Ⅳ级水甚至Ⅴ级水。
7.TDS
大庆市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低的Ⅰ级水(<300mg/l)主要分布在明水组的庆宾馆、九厂深、一厂作业一带及肇源的个别地区,如源3。西部地区主要为Ⅱ级水,即TDS介于300~500mg/l。Ⅲ级水主要分布大同及杏二水源等地。只是在个别地方为Ⅳ级或Ⅴ级水,如喇化水源地、喇嘛甸水源地等。
8.硬度
大庆市西部地区地下水硬度含量介于150~350mg/l,为Ⅱ级水。
(五)地下水位
大庆市区是地下水开采的集中区域,由于大庆市无江无河缺乏地表水资源,开发初期主要以开发地下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在集中开采区先后建立地下水水源46座,经过40多年的开采,已形成东西两个降漏漏斗。
西部漏斗区:主要开采目的层为第四系林甸组和第四系泰康组含水层,先后建成地下水水源地26座,由于集中开采形成南北长约104 km,宽40 km的降落漏斗,漏斗影响面积为4000 km2,从动态分析可以发现,水量和水位呈直线的相关,漏斗的分布直接受地下水开采量控制,漏斗中心水位已经由最初的地面以下9 m,下降至现在的45.6 m,平均每年下降0.96 m(图7-3、表7-10)。开采区在1972年开采量达约1.0亿m3时,地下水位埋深19.62 m,使地下水位下降9~14 m,地下水降落漏斗开始扩大,从1972年起开采量逐年增加,到1976年开采量达1.48亿 m3,降落漏斗影响面积2500 km2,开采强度达5920m3/km2·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29.50 m,此时降漏斗迅速发展面积扩大,1986年地下水开采2.0亿m3,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34.24 m,从1986~1988年之间,开采量减少,到1988年开采量为1.7亿 m3,漏斗中心水位相应有所回升,漏斗中心水位埋深33.28 m,1989年以后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漏斗水位又随之下降,到1996年达2.4亿m3,水位埋深为45.6 m,水位总下降约30 m,1997年地下水开采量为2.3亿m3,形成北起林甸花园乡,南到采油七厂,西起新店,东到大庆长垣西侧,漏斗中心位于独立屯水源及相邻地区降落漏斗,漏斗面积4000 km2,开采强度达6.57×103 m3/km2·年。
东部漏斗区:地下水主要开采目的层为明水组白垩系含水层,有集中开采水源10座,开采区1970年上开采量达0.28亿m3,地下水位埋深25.00 m,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到1984年开采量达0.32亿m3,漏斗中心水位达33.50m,1984年以后逐年增加开采量,1992年开采量达0.38亿m3,漏斗中心水位持续下降为42 m,到1997年水位下降到53.4m,开采强度达6.51万m3/km2·年,形成了北起青龙山奶牛场,南到安达畜牧农场,东起安达中本乡,西至缺乏边界的长约50 km,东西宽30 km的降落漏斗1560 km2,见图7-4、表7-11。
图7-3 西部开采区开采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表7-10 西部漏斗区水源井开采量与水位的变化关系统计表
图7-4 东部开采区开采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表7-11 东部漏斗区水源井开采量与水位的变化关系统计表
(六)土地利用结构
2001 年大庆市区耕地面积 2042.16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39.96%,牧草地面积 1486.97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29.10%,水域面积 431.96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8.45%,建设用地 400.86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7.84%,未利用地733.3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14.35%。与 1990 年相比(表7-12),11年期间耕地面积净增 285.1 km2,年增长率 1.48%,牧草地面积减少 85.39 km2,平均每年递减 0.49%,水域面积减少 51.54 km2,年递减率 0.96%,建设用地增加 105.82 km2,年增长率 3.26%,未利用地减少 258.56 km2,平均每年递减2.37%。1979年到1990 年期间,耕地增加 314.61km2,平均年增长 1.98%,牧草地减少 933.37km2,平均每年以 3.10%的速度减少,水域面积增加78.94 km2,年均增长 1.63%,建设用地增加 149.98 km2,年均增长 8.62%,未利用地增加 398.98 km2,年均增加 5.61%。其中各区1990、2001年土地利用情况见表7-13、表7-14。
表7-12 大庆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
表7-13 大庆市区1990年各区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
表7-14 大庆市区2001年各区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
1979 到 1990 年的 11 年期间研究区耕地主要去向是转化为草地、居民点和未利用地,同时大量的草地转变为耕地、水域、居民点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一少部分转变为居民点和耕地,大部分变成草地和水域用地。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的转换过程,说明这一时期区域土地利用十分剧烈,人类的干扰活动是强烈而持续的。主要是由于大庆油田正处于中兴鼎盛时期,一方面要保证产量,油井不断加密,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草地,被占用的土地建了油井和输油管线以后不能再耕种和放牧形成了大面积的未利用地。另一方面大量人口的迁入和人口的自然增长使得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油田占用土地以后,剩余的草地或被城市用地占用,或者被开垦成耕地。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来自于草地和未利用地,则可能是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降水量增加导致地势低洼处形成季节性积水的原因。居民点和建设用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原因是在油田区内建造的临时居民点搬迁出油田。
1990 年到 2001 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草地面积因开垦耕地和城市建设占用继续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增加,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未利用地有一部分转化为天然草地,大面积的天然水域萎缩变为未利用地,这与20世纪90 年代大庆气候逐渐变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土壤质量
大庆市及周边地区的土壤中,石油烃均值含量达78.01 mg/kg(背景值为48.36mg/kg),污染率为60%;挥发酚均值0.048 mg/kg(背景值为0.032mg/kg),污染率为48%;总铅均值为24.34mg/kg(背景值为15.42mg/kg),污染率为43%;硫化物均值为0.13mg/kg(背景值为0.07mg/kg),污染率25%。上述资料明显反映了大庆及周边地区的土壤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虽然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经3~5a即可降解;但这些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这些污染物来源于油田开发区和石油化工区的钻井及输油管线冒漏、井喷漏;石油化工厂的泄漏及废气废液的排放和原材料堆放等;另外石油钻井的废液泥浆也是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口井产生的废液约60~80m3,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部就地掩埋;以后2万多口井液按80%回收,剩余140万m3井液就地掩埋。这些井液毒性大,颗粒小,呈黏稠状,对土壤构成了严重威胁。
(八)水资源衰减
大庆全市地表水域面积42万hm2,地下水可开采量每年为9.6亿m3。由于采油过程中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在大庆长垣附近已经产生两个区域性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面积分别为:4500 m2、1600 m2(包括林甸、杜蒙、安达部分),中心水位下降分别为36.00 m、44.00 m。由于漏斗范围内承压含水层压力较小,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庆市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16~19m。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达48173m,而原始静水位埋深仅210~1010m。
(九)土地退化
大庆市土地沙化、盐碱化及草原“三化”问题突出。据大庆市人大常委会数据,全市2.12万km2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8279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7%。由于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使土壤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据调查,大庆垦前黑土层厚度为40cm,垦后黑土层厚度仅为15~20cm。大庆现有1034万亩草原,由于连年干旱,载畜量过大,原生土壤高含碱性,“三化”面积已达810万亩,占总面积的78%。
(十)水文
湿地面积萎缩问题显现。据黑龙江日报2006年报道,大庆市拥有湿地120万公顷,占全国已知湿地总面积的3.12%,接近1/30。大庆湿地发育的环境基础为流速缓慢的河溪、淡水湖泊及相邻的沼泽地,湿地类型属河流及河漫滩沼泽湿地、湖泊及周边沼泽湿地、草甸沼泽湿地。其中沼泽、苇地等 14.43 万亩,水域 41.87万亩。主要分布在肇源县、杜蒙县、林甸县和市区。由于油田的深度开发,油田范围不断向外延伸,大量的湿地被开发利用。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污染排放物加剧,“落地油”及钻井过程中产生化学泥浆和洗井废水使得许多湿地变成了泥浆地、排污地、废水排放池等。土壤、植被及湿地水体的大面积污染。
(十一)水土环境污染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油都,在贡献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对当地水土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水土环境污染。2004年度,大庆市排放废水12414.0万t,其中工业废水7799.04万t,生活污水4615万t。工业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有COD、BOD5、SS、氨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CN、砷、六价铬、铅等。由于境内无江无河,除每年约7000万t的污水经净化处理重新利用外,其余全部排入地表泡沼中,致使分布于大庆市境内大部分纳污泡沼皆为V级水或劣V级水。另外,对纳污泡渠一定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样的检测发现,色度、浊度、总硬度、铁、锰、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其中,铁、锰、氟化物超标反映受原生地质环境影响。而色度、浊度、总硬度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表明受人为活动所致。
水体受到污染的同时,土壤污染也不容小觑。油田石油化工区、石油开发区土壤污染比较严重,污染物排量大、浓度高、毒性强,且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难于降解,并能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而影响人体健康。污染来源主要有钻井泥浆、钻井岩屑及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落地原油。1995年,区域土壤污染调查时发现,主要的污染物为石油总烃、酚类和硫化物及重金属元素铅、铜等。2005年,重点对石油开发区内的土壤中(面积196km2)重金属元素展开调查,发现污染程度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