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神七"
戚发轫委员透露,神七下半年在酒泉发射,主要任务与神六不同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新京报、北京晨报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日表示,将于下半年发射的神舟七号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一切顺利。和“神六”相比,“神七”将完成搭载3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进行舱外活动的使命。
搭载3名航天员
“神七的主要任务和神六不同,主要有两大特点。”戚发轫介绍,神舟七号将会满负荷工作,有3名航天员,要在3-5天的太空飞行中,正常工作和生活,在保障系统、环境空盒子、生命供应、能源供应等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3名航天员还将肩负特殊使命,进行出舱活动。
航天器对接任务,将由“神七”和“神九”共同来完成。
开关舱门两人合作
戚发轫说,神舟七号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3个航天员的分工是,一个航天员在舱内值班,其他两个人参与工作。
“我们的工作规定是重大操作不能一个人办,开舱门、关舱门等动作是两个人合作完成,其中一个人出舱。”他说。
“这边的人能到那边去,去了以后还能回来,并且能将试验结果拿回。”他说,“此外还要考验人能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目的是为建立大规模空间站做技术准备。这对航天员和设备的能力是个考验。”
戚发轫说,出舱活动将为载人航天建立更大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打下基础。
下半年在酒泉发射
戚发轫表示,将于下半年选择合适时间和天气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七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太空出仓行走的各项技术准备已经彻底完成。
戚发轫说,神舟七号的发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窗口,窗口是两个,理想的情况是发射和返回时是白天。
不会搭载女航天员
戚发轫透露,神舟七号暂时不会有女航天员承载任务。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想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
2. 神舟七号的资料
1.景海鹏,刘伯明,翟志刚
2.发射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
3.绕地球飞行45圈
祝你好运!
3. 关于神舟七号...
【基本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的委托宣布: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个飞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
【细节信息】
航天员像开飞机一样驾驶“神七”
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说,“神六”两名航天员13日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飞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员费俊龙获知结果后,第二天就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张柏楠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张柏楠介绍说,有了这次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飞机一样驾驶飞船”!
“神七”航天员准备展开太空行走
戚发轫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说,下一步我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假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的飞船来讲,必须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一定有一个大气压。”
编辑本段【航天实验】
中国科学院披露载人航天实验内容
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应用系统的目标是大力推进和发 展我国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技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同时为今后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打下基矗。
其中,“对地观测任务”是以与国际同步发展先进空间遥感器及开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为目的,确定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计、辐射计和散射计)、地球环境监测和遥感应用研究等在轨实验和应用任务。地球环境监测包括太阳常数监测、太阳和地球紫外辐射监测以及地球辐射收支探测。遥感器应用研究为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成像光谱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在海洋、陆地和大气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空间科学研究”安排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包括空间材料科学项目,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项目),还有空间天文项目、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任务,目标是全面提高我国空间科学水平。“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制了多种空间实验设备,开展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空间蛋白质结晶、空间细胞培养、空间细胞电融合以及空间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等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研制多工位晶体生长炉和晶体生长观测装置,开展二元和三元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体、金属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间生长,研究空间晶体生长动力学;“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研究可以建立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长期、中期、短期空间环境预报和警报,进行效应预测,保障航天员、载人航天器和空间设备安全。
编辑本段【实施计划】
未来几年内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实行“三步走”计划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主任王忠贵向记者揭示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的“三步走”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将于2008年升空,它肩负的使命是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间,“神舟八号”飞船将带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会对接;而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
编辑本段【系列消息】
“神七”费用低于“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关注地问,它到底花了多少钱?对此,王庆仁透露说,“‘神六’我们的总花费是9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六’宇航服造价就3000万。”王庆仁表示,中国绝对是用有限的投资来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有限的经费取得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成果。”
对于“神七”费用的问题,王庆仁向记者透露:‘神七’的花费应该少于‘神六’。因为我们‘神舟’系列航天技术的主体研制工作已经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础上的研制,花销会相应少很多。”
就在一个月前,首部反映载人航天工程的电视剧《神舟》在全国热播,但是看完这部电视剧的专家们却是有点无奈,王庆仁说,“我们几个同事是在一起看的,看完之后我们都笑了,因为里面的错误真是让我们很无奈,我们只有苦笑。举个最简单的错误吧,就像里面的一个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说,前者指的是飞机,而后者才应该是我们说的‘航空航天飞船’,也就是现在大众所说的‘神六’之类,从这里我们看到其实他们对航空事业的不理解,而很多时候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常常做事情一窝蜂,什么火追什么,很多人看《神舟》电视剧也像追星一样,但很快就会冷下来,这也是一个舆论的引导问题,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冷静地看待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
编辑本段【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为2008年9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11日对有关媒体表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选的发射时间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黄春平表示,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的发射场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透露,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缺憾。据专家介绍,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因小卫星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表示,在国际上,不管是白天发射还是晚上发射,两种情况都存在。
编辑本段【“神七”航天员】
神舟七号太空船已于9月25号发射升空,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经2次入选神舟计划的航天员翟志刚。
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
当中执行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第一备选是刘伯明。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乡县人,1985年加入空军,有超过1000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
神舟七号在九月25号晚上9点到10点钟升空。而26、27号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到时2名航天员会进入轨道舱。由于太空衣非常重,造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这一太空漫步将大约进行20分钟。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太空衣是以俄式太空衣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放一个伴飞小卫星,上面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太空漫步。如果这项技术成功,将会是中国航天科技当中一个突破。而升空后大约68小时,会完成所有实验。28号下午飞船将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即将发射升空,目前已经完成最后一次火箭和遥测系统检测。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外全面提升了警戒级别,连同附近的军用机场也加强了保安,雷达以及各种侦测仪器已经投入运作,做地面、上空等多方面的部署。
雷达不停地侦测,天空、地面全面加强布防,这个军用机场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100公里,是前往发射中心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射中心外围的另一层保护网,确保神七发射任务准备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上两次神舟五号及神舟六号升空时,国家领导人都由北京亲临酒泉发射中心,观看发射过程,他们都是先抵达这个军用机场,再转车到发射中心。由发射中心到军用机场范围已经全部列为了军事禁区,航天路面全面封锁,这一带也禁止任何人停留,更加严禁拍摄。神五、神六及神七都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但保安明显一次比一次加强。通往航天城的检查站由以往只有一两个增加到三四个,每天检查站都有武警和解放军戒备,所有由航天路前往发射中心的车辆都必须有通行证才能放行,司机和乘客全都要登记证件。
最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天,翟志刚有望太空漫步,第一备选是刘伯明。
失重对航天员生活的影响
人长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环境里,一旦进入失重环境,就会感到生活习惯不适应。为此,对航天员的生活须采取各种措施:为航天员设计紧身服装,因为肥大的衣服会漂浮起来;对座舱中的物品加以固定,避免自由漂浮;食物块破碎或表面掉下的粒屑,会飞扬起来,钻进航天员的眼睛、鼻子,甚至吸入气管,引起生命危险,因此航天食品要做成块状,一口一块;饮水时要用管子通入口中,防止水珠进入气管;洗漱溅水,须用吸水器吸干,以防止水珠聚积在空中,造成危害;航天员睡觉须用带子或睡袋把自己捆住;在失重条件下行走时,航天员须穿用带钩的鞋子,能挂住网格状的地板(天花板)。
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人长期在地面重力场内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动。在失重环境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血量减小,头部血量增多,航天员的收缩压一般比飞行前升高2000~2666帕(15~20毫米汞柱),平均动脉压升高1333~1600帕(10~12毫米汞柱),静脉压也上升,舒张压则下降。失重使流体静压梯度消失,中心静脉压和心房压力增加,刺激这些部位的容积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量增加和水分及血浆量减少(约10%)。尿中排出的钠、钾离子增加。在失重环境中,人体骨骼受力减少,时间一久,肌肉萎缩,骨骼也会变得松脆,特别是失重会引起骨骼内钙、磷盐的丧失,使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变得软弱无力。失重还会引起红血球减少(8%~17%),白血球增加,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能力减退。在失重环境中,大多数航天员还会发生前庭-植物神经反应,引起航天运动病和空间定向障碍,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晕眩,影响工作能力。这种症状常在航天的头一周内发生,随后症状消失。
编辑本段【总指挥部成员】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常万全,总装备部政委、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迟万春,总装备部副部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陈求发,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阴和俊,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马兴瑞,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王志刚。
编辑本段【7大系统】
《1》航天员系统
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
驾车在北京八达岭高速路北安河出口向西一拐,进入北清路,行驶约10分钟后,可以看到路左侧一个银色的金属标志——“中国北京航天城”。在这个名叫唐家岭的小村庄里,占地约3500亩的航天城戒备森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就设在这里。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前身是创立于1968年4月1日的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2005年9月30日更名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成为继俄罗斯加加林训练中心、美国休斯顿航天中心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
据称,“神七”是在总结“神五”、“神六”航天员选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每名航天员在乘组中的不同分工,依据个人特点进行的科学选择,完全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合理”的原则。航天专家介绍说,“神七”航天员是经过5级筛选才脱颖而出的,可谓“两百里挑一”。
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当中最有可能执行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第一备选是刘伯明。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1985年加入空军,有超过1000小时的安全飞行纪录。
飞天号航天服中国造
神舟七号准备了两套航天服,一套是俄罗斯海鹰“飞天”舱外航天服号航天服,一套是中国自主研究的飞天号航天服。飞天号航天服接口各方面都是按照中国的模式来做的。飞天号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后航天员出舱可能依赖我们自主的航天服,而不是俄罗斯的航天服。这次外出行走的航天服将是我们的航天服。
《2》飞船应用系统
飞船应用系统
飞船应用系统是一个实用性的系统,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飞船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载人飞船的空间实验支持能力,开展对地观测、环境监测,进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流体科学等实验,安装有多项任务的上百种有效载荷和应用设备,飞船试验阶段的应用属试验性质,实验内容非常广泛,研究成果将广泛用于医药发展、食品保健、防治疑难病症以及工业、农业等各行业之中。载人飞船系统采用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两对太阳电池帆板构型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其中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部,装有船上各分系统为飞船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工作所需的设备及有效载荷。
飞船应用系统成功为气象预测服务
从1992年以来,应用系统完成了近200台全新有效载荷的研制,共200多台次有效载荷设备分别参加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和在轨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地面应用中心的接收、预处理、监控管理等系统全部无故障运行。建成了系统集成测试平台、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开展了67个课题的科学研究,创造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在对地观测方面,应用系统为我国成功地研制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太阳常数监测器等一批先进空间遥感器。其中,“神舟”三号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继美国1999年发射MODIS之后进入空间的第二台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图像质量清晰,光谱分辨率好,应用部门已利用这些成果开展试验性应用研究,对其评价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技术已跨入美国和欧共体等国际上先进行列”;“神舟”四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在轨运行取得大量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数据,一举试验成功微波辐射计、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是我国空间遥感技术的重要突破;配合微波高度计的飞船精密定轨,达到我国低轨道空间飞行器全球定轨的最高精度;卷云探测仪具有探测大面积卷云和薄卷云的能力,结果超出预期,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为我国首次实现对全球环境重要参数绝对量的探测,对太阳和地—气紫外、太阳常数和地球辐射收支状态等进行了系统监测,观测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在空间生命及微重力科学领域,研制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十项空间实验。其中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的空间实验和理论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空间细胞培养、细胞电融合、蛋白质结晶、空间生物效应和空间连续自由流电泳,以及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进行的金属合金、氧化物晶体、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的生长实验,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部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空间天文方面,在国内率先对宇宙及太阳的高能暴发现象进行空间观测,取得了γ射线暴探测研究的重要成果。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空间科学计划的成功,使我国掌握了空间科学实验的重要关键技术,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载人航天安全保障而安排的空间环境监测及预报研究,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飞船轨道空间环境参数,准确预报了对飞船发射有危害的流星暴事件和其他灾害性空间环境状态,保障了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建立了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空间环境预报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促进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
《3》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构造:
1,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2,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3,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的电能。
载人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的舒适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驾驶飞船。
《4》运载火箭系统
神舟七号将使用长征2F火箭进入太空。目前火箭已经抵达发射基地。专家一致认为,火箭功能及性能满足工程总体和飞行任务要求;产品技术状态受控,研制质量良好,出现的质量问题已经全部归零或有不影响飞行任务的明确结论;完成了规定的可靠性安全性项目试验,各项准备工作满足载人航天飞行产品出厂放行准则的要求。
长征2F火箭整装待发
4. 有关于神舟七号的资料
神舟七号大盘点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资料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轨道舱
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返回舱
形状似碗,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推进舱
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5. 神舟七号
他是中国的
6. 内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庙斑岩铜(钼)矿床
一、大地构造位置
白乃庙-温都尔庙地区位于徐尼乌苏与温都尔庙两大断裂之间的中新元古代岛弧南缘,华北陆块北缘的增生带(图2-95)。
二、矿区地质背景
白乃庙群,岩石为具变余斑晶的绿片岩,经长春地质学院同位素实验室测得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130±16)Ma,属中元古代。
石英闪长岩呈块状或片麻状侵入于白乃庙群中(在白乃庙北),按其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属CA岩浆系列,测得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665±15)Ma,属新元古代。
图2-95白乃庙-温都尔庙区域地质构造略图Fig.2-95Regional tectonic sketch of Bainaimiao-Wenermiao area(据内蒙古103队修改)(after Geological Team 103 of Inner Mongolia)
1—中元古界白音都西群;2—中新元古界白乃庙群;3—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4—下古生界温都尔庙群;5—中上志留统徐尼乌苏组;6—上志留统那清组;7—上石炭统;8—下二叠统;9—上侏罗统;10—中新世玄武岩;11—中新统;12—石英闪长岩;13—华力西期花岗岩;14—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15—燕山期花岗闪长岩;16—安山玢岩;17—直立断层及逆冲断层;18—斜冲断层及性质不明断层;19—隐伏大断裂;20—韧性剪切带
白音都西群为新建群,主要呈规模不等的残块产于石英闪长岩中。其上、下为变粒岩段,中部为夕线石云母片岩段,属中低压角闪岩相。变粒岩等的原岩为长石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整个白音都西群原岩应属于在不稳定陆壳基底上形成的过渡型陆屑建造。5个斜长角闪岩平均Sm-Nd模式年龄为1226Ma(聂凤军取样,地科院地质所测定),基本上也属中元古代。
花岗闪长斑岩与白乃庙铜矿密切有关,呈小岩株透镜体侵入于白乃庙群中,其锆石U-Pb视年龄为466~694Ma。
除上述岩石和地层外,这一地区还有华力西期的斜长花岗岩、中上志留统等较晚的岩石和地层。在白乃庙以东8km处和谷那乌苏,均可见到中上志留统不整合于白乃庙群之上。
三、矿床地质
白乃庙铜(钼)矿床产于白乃庙群的绿片岩系之中,铜矿化和花岗闪长斑岩均基本平行于绿片岩的叶理,呈近东西走向产出。主要工业矿体集中分布于白乃庙附近,白乃庙以东的谷那乌苏也见同类矿化。根据航磁解释推断,这两处含矿岩系在草原以下可能相联,并可西延至白乃庙以西20km左右(图2-96)。
(一)地层
白乃庙群呈近东西走向,倾向南,其岩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绢云长英片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绢云母等组成,构成从石英岩到绢云片岩多种岩石;一是绿片岩类,主要由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斜长石、石英等组成,构成多种绿片岩。两类岩石中有时含普通角闪石或斜长石斑晶,主要为变余成因。除两类岩石外,还偶夹有极少量的大理岩等。白乃庙群岩性变化频繁,即使在相邻勘探剖面之间小层也难于逐层对比。白乃庙群按S:可分为三个构造岩性段,第一、三段为绿片岩段,第二段为绢云长英片岩段。矿区内还分布有中上志留统徐尼乌苏组、二叠系三面井组和侏罗系等。
(二)构造
1.褶皱
图2-96白乃庙铜矿区地质略图Fig.2-96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Bainaimiao copper ore district
1—第四系;2—上侏罗统大青山组;3—下二叠统三面井组;4—中上志留统徐尼乌苏组;5~7—白乃庙群;5—第三岩段;6—第二岩段;7—第一岩段;8—未定斜长角闪岩;9—白音都西群;10—断层;11—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的断层;12—石英闪长岩(δO2);13—花岗闪长斑岩(γδπ3);14—斜长花岗岩(γ4);15—花岗闪长岩(γδ4);16—金矿脉;17—铜矿带及矿段编号;18—矿区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白乃庙群的三期褶皱方向均为EW向,F1、F2、F3基本平行,但F1枢纽较分散。以相当于S2的各构造岩性段界面为参考面,白乃庙断裂以西为一同斜背形,其枢纽为91°∠18°,向东至转折端枢纽变陡为91°∠54°;东部基本为一“单斜”,第二岩段向西变窄,产状也多变,有可能已近于转折端,但未能确证,故暂仍按单斜处理。
2.断裂
主要有两条。一是白乃庙断裂,呈NE向斜贯全区,倾向NW,倾角50°~70°,部分近直立,是一条由于多期活动最终联成长达20km的断裂。中志留世以前为右旋压扭,水平断距为800m,并使东盘断裂带附近的白乃庙群因牵引走向转偏NWW,二叠纪以后为“右”旋张扭,水平断距约200m。另一条重要断裂是沿中上志留统底部不整合面发育的近EW向的脆韧性断裂,具滑脱推覆性质,也是多期活动的断裂。这两条断裂均与金矿化有关。
3.韧性剪切带
白乃庙群普遍经历一次以韧性剪切带为特征的动力变质作用。这些韧性剪切带,一般平行S2顺层展布。其特点是将原来已形成的变质矿物等塑变拉长,使岩石片理化、糜棱化,形成一系列拉伸线理。拉伸线理在原具有角闪石斑晶或变余杏仁构造的岩石中最为明显,肉眼即可辨认。剪切拉伸使大多数闪石类矿物c轴转为近平行线理,但也可见c轴与平行线理被斜向或横向拉长的。经研究,韧性剪切具为由南向北逆冲性质。花岗闪长斑岩也同样经历了这一期韧性剪切变形,形成一系列与围岩产状协调一致的韧性剪切带。矿区南缘中上志留统徐尼乌苏组不发育。所以韧性剪切作用发生于花岗闪长斑岩之后,上志留统以前。
(三)侵入岩
矿区内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及斜长花岗岩分布。
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北部,侵入于白乃庙群及白音都西群中。石英闪长岩呈灰绿色、灰色,块状构造,有时为片麻状构造,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及微斜长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绿帘石和绢云母。
花岗闪长斑岩为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母岩,主要出露于矿区中部和北部,大致呈东西向延伸,地表大体以顺层的小岩体、岩枝、岩脉等形态产出,沿与F3有关的层间构造带侵入。在岩层走向折转向北西的Ⅸ矿段出露面积最大,宽达400m,东西两侧出露渐少。在北矿Ⅻ、ⅩⅢ、Ⅷ矿段都见有花岗闪长斑岩的岩脉、岩枝穿切绿片岩。在南矿带Ⅴ、Ⅵ矿段,经镜下鉴定,有不少花岗闪长斑岩的岩脉、岩枝存在,由于岩体经受强烈的糜棱岩化,难以辨认,曾被定为斜长片岩。据钻探及坑道证实Ⅱ、Ⅲ等矿段深部都有花岗闪长斑岩的岩脉、岩枝存在。由此可以推断,矿区内南、北矿带的花岗闪长斑岩在深部应为一个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呈灰绿色、灰褐色,风化面呈灰黄色、褐黄色。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石英、正长石、黑云母,其次为角闪石。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锆石和磁铁矿。岩石具斑状—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其次有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区内花岗闪长斑岩普遍受到东西向韧性剪切带的影响,导致岩石“片理化”。
斜长花岗岩原定为白云母花岗岩,主要呈脉状侵入于矿区北部的白音都西群和石英闪长岩中,在金矿区中部有零星出露,与金矿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以舌状、肠状穿切于绿片岩中。斜长花岗岩未受到韧性剪切带影响,为矿区内最年轻的岩浆岩。
上述侵入岩的化学成分如表2-56所示。
表2-56白乃庙侵入岩主要化学成分表(wB/%)Table 2-56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trusion in Bainaimiao ore district
(据103队和聂凤军平均)
按角闪石、斜长石中钙的分配系数求得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温度为575~608℃,利用二长石地质温度计求得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温度为406℃,利用Ab-Or-Q图解求得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温度为700~750℃。
(四)矿体产状及矿石物质成分
白乃庙铜矿体均产于韧性剪切带内,产状受韧性剪切叶理控制,但矿化最强的部分并不一定与变形最强的剪切带重合,同时韧性剪切带也并非都有矿化。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由Ⅱ、Ⅲ、Ⅴ、Ⅵ、Ⅶ、Ⅹ和Ⅺ矿段组成,矿体主要产于绿片岩内,即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外接触带部位,呈似层状产出,其产状与围岩叶理基本一致。矿体走向一般为近EW—NW,倾向S—SW。北矿带由Ⅷ、Ⅸ、Ⅻ、ⅩⅢ等四个矿段组成,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内接触带,走向一般为近EW—NWW,倾向S—SSW。无论是南矿带,还是北矿带,均表现为典型斑岩矿床的矿化分带特征,钼矿体总是分布于整个矿体的中心部位,且偏靠下部(图2-97)。
南矿带的矿体长几十米至四百多米,厚几米至几十米。Ⅱ、Ⅴ矿段呈连续的似层状产出,厚度及品位沿走向,倾向均较稳定。Ⅲ矿段特别是Ⅵ、Ⅶ矿段以多层分布的小矿体为特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具复合分叉尖灭再现现象。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
北矿带以Ⅷ矿段为最好,矿体规模较小,长几十米至二百余米,厚1m至十几米。矿体的厚度和铜钼含量变化大,矿石品位较贫。
图2-97白乃庙南矿带六矿段31勘探线地质剖面图Fig.2-97Geological profile of exploratory line 31 of ore block 6 at southern ore belt Bainaimiao
1—阳起斜长片岩;2—阳起斜长片岩夹绿泥斜长片岩;3—绿泥斜长片岩;4—绿泥斜长片岩夹阳起斜长片岩;5—黑云母绿泥斜长片岩;6—矿层
矿石可划分成花岗闪长斑岩型矿石和绿片岩型两种。矿石矿物成分达40多种,其中金属矿物有17种,非金属矿物有20多种。有用组分除Cu外,Mo、Au均具重要意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两种类型矿石矿物成分相同,它们的标型特征及矿物之间关系也都具一致的特征。两种类型矿石中黄铁矿都可分为粗粒及细粒两种。部分粗粒黄铁矿已被压碎,并被黄铜矿呈网脉状充填交代。细粒黄铁矿形成晚于粗粒黄铁矿,两者呈交代关系,且与石英、黄铜矿共生。辉钼矿晶粒弯曲变形普遍,具明显的波状消光,常与石英紧密共生。南、北矿带矿石在结构、构造上的特征基本一致,如有某些差别与不同岩性有关。此外,南、北矿带普遍具有碎裂、变形特点,说明它们都经受EW向韧性剪切带的影响。
北矿带的Cu、Mo含量高,Au含量低(表2-57),而南矿带则是Cu、Au含量高,Mo含量低,即岩体内部Cu、Mo含量高,岩体外接触带绿片岩中Cu、Au含量高。这种Mo→Cu→Au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典型斑岩矿床元素分带是一致的。
(五)蚀变与矿化
白乃庙铜矿床具有典型斑岩矿床所特有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而且南、北矿带基本一致。
1.蚀变类型
钾化: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呈浸染状、团块状及脉状等。钾长石化主要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绿片岩内很微弱。
硅化:很发育,是矿区内一种重要的蚀变类型。
此外,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
以上各类蚀变,相互之间有先后交代关系。首先形成钾化,然后形成绢云母化,再后广泛硅化,在此基础上又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最后碳酸盐化。
表2-57南、北矿带Mo、Cu、Au含量Table 2-57Mo,CU,Au contents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ore belt
(据103队资料整理)
2.蚀变分带
北矿带:以岩体为中心,向两侧形成钾长石化带(黑云母化带)→硅化带→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
南矿带:以矿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钾长石化带→硅化、黑云母化带→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
3.蚀变与矿化
经研究表明:矿化只与硅化带有关,硅化与铜(钼)矿化紧密共生,且所有金属硫化物无例外地皆与石英共生,其含量随着石英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4.成矿作用
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含矿热液对岩体及绿片岩进行一系列的交代,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矿床的成矿作用可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钾长石黑云母阶段;
石英硫化物阶段,进一步分为辉钼矿亚阶段、黄铜矿亚阶段、方铅矿闪锌矿亚阶段;
绿泥石绿帘石阶段,分布于岩体边部或矿体周围。该阶段晚期产生碳酸盐化,形成方解石。
四、成矿条件
(一)稳定同位素研究
对南、北矿带分别进行C、H、O、S和Pb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组成及变化特征,说明它成因的一致性。
铅同位素:白乃庙铜(钼)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列于表2-58。由表可知,花岗闪长斑岩钾长石微量铅与矿石铅有着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两者来自同一岩浆源,排除了南矿带形成与绿片岩有关的认识。铅既然来源于岩浆,则与铅共生的成矿元素铜也可认为来自岩浆。
表2-58铅同位素组成Table 2-58Composition of lead isotope
测试单位:长春地质学院同位素地质实验室
碳、氧同位素:成矿后碳酸盐阶段的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
北矿带2件样品,其δ13C范围为—4.90‰~—8.93‰,均值为—6.92‰;其δ18O变化范围为+6.72‰~+7.38‰,均值为+7.05‰;相应δ18O水在—4.35‰~—5‰,均值为—4.68‰。南矿带3件样品的δ13C变化范围在—3.19‰~—7.38‰,均值为—4.98‰;其δ18O变化于+6.55‰~+6.73‰,均值为+6.65‰;δ18O水为—4.99‰~—5.17‰,均值为—5.07‰,因此,南、北两矿带碳、氧同位素组成是基本一致的,表明其成矿后的环境也是相似的。
硫同位素:南、北两矿带取硫同位素样品11件,其中黄铁矿10件,黄铜矿1件。其δ34S变化范围和均值,南矿带为—2.50‰~—5.99‰,均值为—4.10‰;北矿带为—3.82‰~—6.48‰,均值为—4.63‰,说明南、北矿带具有相同硫源。
南、北矿带δ34S都接近于零,变动范围很窄,说明它们的硫都来自岩浆或深部硫源。
氢、氧同位素:在南、北矿带分别采集2件石英样品,测定其中的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原生包裹体内氢同位素组成。
南矿带δ18O均值为+10.02‰,δD均值为—114.41‰,δ18O水为+2.69‰。北矿带δ18O均值为+9.72‰,δD均值为—102.52‰,δ18O水均值为+2.41‰。南、北矿带有着相似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热液有同一来源。
成矿热液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小泰勒提出的+5.5‰~+10‰岩浆水氧同位素值是接近的,从而表明,矿床形成过程中岩浆水是主要的,有少量地下水参与(图2-98)。
由此可见,南、北矿带具有相似的碳、氢、氧、硫和铅同位素组成,说明它们具有一致的成因,其成矿物质和矿液主要来自岩浆。
(二)矿物包裹体研究
赵仑山测定的铜矿床形成温度为260~320℃,取其中间值为290℃。石英包裹体成分,南、北矿带具有相似成分,成矿热液中阳离子以钙和钠为主,且钙的含量大于钠,挥发组分以氯为特征。矿区典型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综上所述,成矿热液以富钙、硅、挥发组分氯及铜、钼矿质等为特征。
图2-98氢氧同位素组成图Fig.2-98δD—δ18O diagram
1—地下水;2—成矿热液;PMW—原生岩浆水
(三)矿床成因讨论
对白乃庙铜(钼)矿床的成因,各家看法不同,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强调花岗闪长斑岩的意义,认为是斑岩铜矿,特别是北矿带;一是强调绿片岩的意义,认为是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或者又经变质、斑岩侵入等事件改造富集。导致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不论就单个矿带的规模和累计总储量,按目前勘探结果,都是绿片岩中的矿体大于斑岩中的矿体,而且绿片岩中的矿体基本平行叶理产出,“顺层”的特点比较明显。
认为斑岩铜矿的理由是:
(1)南、北矿带蚀变类型、蚀变分带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
(2)南、北矿带主要金属矿物都是黄铁矿和黄铜矿,并且黄铁矿按粒径皆可分为粗粒和细粒两种,它们的晶形特征、粒径及生成顺序完全一致,它们的成矿作用也完全一样;
(3)南、北矿带黄铁矿中铜含量近似,且铅、锌含量也相似;
(4)南、北矿带矿化特征相同,矿化无例外地都与硅化有关,黄铜矿皆与细粒黄铁矿、石英共生,矿体都赋存于硅化蚀变带内;
(5)南、北矿带有着相似的碳、氢、氧、硫、铅同位素组成,说明它们的成矿物质和热液具有同一来源;
(6)南、北矿带成矿温度相近,包裹体成分一致;
(7)南、北矿带成矿都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都有斑岩,只是南矿带斑岩较少、较小。
认为火山岩型(黄铁矿型)的理由是:
(1)矿体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时的喷流作用有关。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系与围岩同时生成。围岩从基性—酸性的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等火山岩经区域变质而形成的绿片岩,属于细碧角斑岩系;
(2)具有含铜黄铁矿型的矿体特点。如黄铜矿体成雁行排列,成八字排列。
(3)矿石的矿物成分与含铜黄铁矿型矿石矿物成分相似,一般矿石皆为黄铁矿,而铜矿层存在于黄铁矿层中。
(4)含矿岩系具有火山变质岩的特点。如乌南地段薄片中见杏仁气孔状构造,并具变余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白乃庙南矿带二矿段见有晶屑凝灰岩透镜体,这些均为火山变质岩的佐证。
另有人认为该矿床是属火山-热液浸染型铜钼硫化矿床,系由多次矿化叠加而成。因为岩石中普遍含有浸染状-条带状的黄铁矿、磁铁矿等属早期喷发期的产物。而黑云母、磁铁矿、磁黄铁矿和辉钼矿属高温热液阶段的矿物。其中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方解石等,属于中温热液矿化的特征;含金石英脉则为晚期热液矿化的产物,故证明该区矿化是由高温—中低温热液叠加于原火山喷发矿化之上,使其进一步富集形成较复杂的矿物组合和元素特征。
7. 四子王旗锦秀三春滴灌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四子王旗锦秀三春滴灌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是2011-08-16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原粮库院内)。
四子王旗锦秀三春滴灌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50929581753237G,企业法人李会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四子王旗锦秀三春滴灌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滴灌设备生产、销售。塑料造粒;滴灌毛管回收。
通过爱企查查看四子王旗锦秀三春滴灌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8. 神七资料
戚发轫委员透露,神七下半年在酒泉发射,主要任务与神六不同
综合新华社、人民网、新京报、北京晨报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日表示,将于下半年发射的神舟七号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一切顺利。和“神六”相比,“神七”将完成搭载3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进行舱外活动的使命。
搭载3名航天员
“神七的主要任务和神六不同,主要有两大特点。”戚发轫介绍,神舟七号将会满负荷工作,有3名航天员,要在3-5天的太空飞行中,正常工作和生活,在保障系统、环境空盒子、生命供应、能源供应等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3名航天员还将肩负特殊使命,进行出舱活动。
航天器对接任务,将由“神七”和“神九”共同来完成。
开关舱门两人合作
戚发轫说,神舟七号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3个航天员的分工是,一个航天员在舱内值班,其他两个人参与工作。
“我们的工作规定是重大操作不能一个人办,开舱门、关舱门等动作是两个人合作完成,其中一个人出舱。”他说。
“这边的人能到那边去,去了以后还能回来,并且能将试验结果拿回。”他说,“此外还要考验人能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目的是为建立大规模空间站做技术准备。这对航天员和设备的能力是个考验。”
戚发轫说,出舱活动将为载人航天建立更大的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打下基础。
下半年在酒泉发射
戚发轫表示,将于下半年选择合适时间和天气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七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太空出仓行走的各项技术准备已经彻底完成。
戚发轫说,神舟七号的发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窗口,窗口是两个,理想的情况是发射和返回时是白天。
不会搭载女航天员
戚发轫透露,神舟七号暂时不会有女航天员承载任务。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想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本报讯 据《东方早报》报道,“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为25日。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11日对有关媒体表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选的发射时间是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黄春平表示,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
酒泉发射基地守卫森严
再过十多天,“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就将在东风航天城发射升空,我国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出舱的目标。9月的酒泉,越来越多的游客,让这个边远的小城浸染了一些喧嚣与紧张。航天城距酒泉市还有280公里,从酒泉通往航天城的柏油公路,像一条黑色巨龙蜿蜒在黄沙大漠。
进出:层层关卡难近“基地”
临近航天城,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在大树理检查站门口停留了各色来往车辆,所有司机必须严格登记所有行驶证件和通行证件,行人则需出示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通过大树理检查站后,还需要经过另外一道关卡,所有非航天城内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外来人员的进入必须要办理航天城公安部门统一发放的通行证明。探亲访友须有城内本地居民到关卡口接应。
通过了层层检查,在被许可进入这个被誉为“沙漠绿洲”的发射基地后,就看到题有“东风航天城”几个烫金大字的白色大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就坐落在航天城里。生活: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进入航天城大门后车行几分钟,两条岔路口分别代表去往不同的区域。在航天城,生活区和科研区被严格区别开来。一般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科研区,只有具备暂住证的外来人口才能自由出入科研区和生活区,而探亲、访友、旅游者在未得允许下无法涉足。十人左右的军人巡逻队密集出现,基地的居民说,这里的人出门很少锁门。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也多为不锁停放。偷、抢事故几乎没有发生过。
昨日,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来访,给这里增添了不少喜气。在这里生活了十年的水果摊老板说,即便“神舟一号”发射到现在的“神舟七号”,他们依然感觉激动,对每次发射都能记忆犹新。每次发射的那一刹那,家里的玻璃都会“哗哗”作响,震动特别剧烈,如果那时恰巧在聊天,就只见对方的嘴在动,而听不到声音。在这里见证神舟的成长,他感到无比自豪。
航天员们正在进行封闭训练
本报讯 在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在东风航天城里举行的表演舞台上,“921工程”的赵副总设计师回答3位北京奥运会冠军提问时表示,再过十多天,“神七”将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愿望飞向太空。而且“在不长的时间,我们会把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在月球上会留下中国航天员的足迹”。
关于“神七”的最新消息,出现在昨日上午一个别开生面的现场节目里。在央视名嘴王志的主持下,3位奥运冠军各提出了一个问题。首先提问的是为中国夺得北京奥运会首金的广州女孩陈燮霞。
陈燮霞:“什么时候能够见到我们的航天英雄,我想请他签个名、合个照?”
赵副总设计师:“行,但今天不行。航天员就像奥运冠军一样,在航天之前都在进行封闭式的训练。”
第二个提问的是奥运会体操两块金牌的获得者肖钦。
肖钦:“航天员具备哪些素质,你看我什么时候能当航天员?”
赵副总设计师:“你当航天员我们还真不敢用,因为你们是国家的宝贝。我们的航天员是从1400多名空军飞行员当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应该说是无价之宝。目前,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都在航天员训练中心刻苦地训练,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争取上‘神七’。”
举重世界冠军廖辉最后一个提问。
廖辉:“航天员上太空后会脱机行走,这是什么原因?‘神七’与‘神一’、‘神六’有什么不一样?”
赵副总设计师:“如果要说‘神七’和‘神一’、‘神六’有什么不同的话,简单一句话就是出舱。‘神七’标志性的任务就是突破航天员的出舱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7大系统有直接参加的研究院所、工场和基地等110多家,有近10万人经过了3年的精心准备。”
“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再过10多天,我们的‘神七’将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愿望飞向太空。我们的航天员会穿着我们自主研制的舱外服在太空中漫步。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处于‘三步走’的第二步,‘神七’任务即将实施,即将研制空间实验室,构建空间站。”“在不长的时间,我们会把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在月球上会留下中国航天员的足迹。甚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航天员还会进行星际飞行,进行深空探测。”央视网消息:在我们国家一些城市凭借肉眼看到神七的轨迹,今晚18:16分太原、石家庄、北京、郑州、天津、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合肥、南京、西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都可以用肉眼观测到神七。不过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地面要比较空旷,二是背景光比较暗,三是要求天气晴朗的,如果所处的城市有云雾、下雨的天气就看不见了,石家庄、北京、郑州等等能看到两次,飞船一个半小时绕地球一圈,所在这个城市能看见两次。
比如太原,今晚18:16:22-18:21:35分有五多分钟西北看到东北方向,仰角十度,慢慢的升高到31度再回到10度,用肉眼可以观测到了,用望远镜的话可以看到更清楚,来不及记录这些数据怎么办?我们在整天播出当中,会告诉接下来在哪个城市,在哪样的观察角度可以看到神七。
北京: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轨道测算表明,各地公众可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神七飞船,最佳观测时间是清晨和傍晚。届时,如天气状况良好,飞船将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以北京为例,26日18时17分02秒到18时22分36秒为北京第一次观测弧段,在此期间,观测者以面朝正北为O°,顺时针转过282°,逐渐转向58°,再转过正北,到达75°,水平视线也相应地由以地平线为0°,垂直为90°,仰至10°、47°、10°,即可观测到如星星一般的飞船。
上海:
普通市民有机会用肉眼在天空中看到神七,最佳观测时间是清晨和傍晚。
据了解,神七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轨道上飞行,这个高度比较低,而神七体积比较大,当符合光学可见条件时,便有机会用肉眼看到。
南京:
根据计算,明天18:40,神七将飞过南京上空,持续约两分半钟时间,这是南京市民观测神七的最佳时机。
今明两天晚上,江苏连云港、徐州、淮阴三个城市的市民有幸两次能观测到“神七”飞过上空的模样。
今天19:54,在北偏西的方向,这三个城市同时在这个时刻能看到神七,其中神七在徐州上空停留的时间为50秒,仰角16°;连云港36秒,仰角14°;淮阴20秒,仰角12°。
明天18点40分,“神七”再次与这三个城市市民相遇,这一次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些,徐州4分钟,仰角17°;连云港5分钟,仰角19°;淮安三分半钟,仰角12°。
广州:
据悉,黎明前和黄昏后这两个时间段是最佳观测时间段。广东天文学会将会根据公布的“神七”发射情况、运行路线、角度以及周期严密测算,第一时间向广州市民提供最佳观测时间。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以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而载入史册。其主要任务有哪些?在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神七”升空前夕,记者在地处戈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了正在组织“神七”任务准备工作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以下简称周)。“神七”肩负三大使命
记者:此次“神七”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周:神舟七号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首次飞行,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飞行任务”,为未来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神七”任务肩负着三大使命,即进行我国首次出舱活动,突破出舱活动技术;首次满载3名航天员,完成3人多天飞行任务;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神七”任务中安排的科学和技术试验,包括“天链一号”中继卫星数据传输中继试验、释放伴飞小卫星等。其中中继卫星数据传输中继试验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我国已经在轨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与飞船、地面间的通信链路。这项试验的成功,将大大提高我国未来中低道轨道航天器的测控覆盖能力。
此外,还将释放伴随飞船轨道舱飞行的小卫星,进行两颗卫星相对运动的轨道测量、预报和控制,为未来交会对接地面导引、控制积累经验,推动小卫星技术发展。出舱活动是最大亮点
记者:“神七”任务的出舱活动备受关注。出舱活动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周:毫无疑问,出舱活动是“神七”任务的最大亮点,神舟七号将进行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中可以发挥自动化机器无法替代的作用。突破了出舱技术,人就可以在飞行器外从事组装、维修工作,从事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所以,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基本技术。再进一步,就是突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掌握了发射入轨、安全返回、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这些技术,我们就可以从事更大规模和可持续的载人航天活动。发射时间为何定在9月下旬
记者:神舟飞船前两次发射都是在10月中旬,这次“神七”任务的发射窗口为什么选在9月下旬?
周:选定发射时间有几个考虑:一是不能冲击奥运会,而10月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又较多,“神七”与这些大事应当稍稍错开。这是大的方面考虑。
从技术层面来讲,“神七”任务中,航天员出舱活动应尽量在阳照面,这样既有利于确保出舱安全,下传的图像也会更加清晰。另外,“神七”返回着陆的时候,也要尽量在白天。“十一”以后,特别是10月中旬以后发射,返回时天就黑了,发射窗口也很窄,不利于发射和回收。此外,在秋分前后发射,对卫星通信也有不利影响。综合各种因素,特别是任务准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射窗口时间为9月25号到30号,发射窗口前沿是晚上9点10分左右,着陆时间为下午5点40分左右。神舟七号飞船有哪些改进
记者:神舟七号飞船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和国外相比水平怎么样?
周:为了出舱活动的需要,神舟七号飞船把轨道舱改成气闸舱,除此之外,基本与神舟六号是一样的。具体说来,由于神舟七号的轨道舱取消了以往的留轨功能,所以轨道舱相应取消了原有的留轨飞行用电源、测控、推进、控制等设备。同时,增加了舱内气体的泄压、复压功能和出舱活动支持功能,舱门也进行了扩大和更改,使得轨道舱具有气闸舱的功能。航天员将着国产舱外服出舱
记者:“神六”任务结束后,当时的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我国将在两年内发射“神七”。现在已经过去3年了。神舟七号在技术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周:之所以推迟了1年,原因在于我们下决心研制自己的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的关键装备,技术含量非常高,目前只有美俄两国能够独立研制。我国只用了3年多时间就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舱外航天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比国际上通常认为合理的研制周期要短得多。全国人民希望中国航天员穿着中国自己的舱外服在太空行走。我们不仅研制出来了,而且其可靠性很高,可以确保安全稳妥、万无一失。中国人必将在宇宙中飞得更远
记者:“神七”任务之后,中国航天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突破,让中国人在宇宙中飞得更远?
周:完成出舱活动之后,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航天器交会对接,就是使两个航天器在空间实现交会和机械连接,航天员可以在两个航天器之间转移,可以把货物转移到在轨运行的航天器里。这样,我们就具备了运行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基本技术。
届时,我国就可以建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供人长期在轨飞行。飞船可以把人和货物送上空间站,然后返回地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可持续的、较大规模的载人航天活动。
9. 中国科技有哪些
中国的科技有航空技术、航天技术、核能技术、高速铁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等。
航空技术
在民用飞机的领域中ARJ21于2008年11月28日12时23分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首飞并在2009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设计并大规模制造的支线飞机。军用飞机也取得了较大进步,2012年11月22日首架歼-15原型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着舰测试和起飞测试成功。运-20运输机(Y-20)在2013年1月26日完成试飞。
航天技术
2011年和2012年嫦娥二号先后探测了日地拉格朗日L2点和小行星4179,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探测日地拉格朗日点和第四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和组织,中国从此进入深空探测俱乐部。中国也是世界上仅有两个成功试验中段反导的国家之一,在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成功完成了两次中段反导实验。
核能技术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中子束注入系统(NBI)完成了氢离子束功率3兆瓦、脉冲宽度500毫秒的高能量离子束引出实验。这标志着中国的中子束注入系统基本克服所有重大技术难关。
高速铁路
从2012年8月起,中国开始向欧盟定期出口高铁关键技术大部件。2012年10月,中国同意70亿美元援建老挝高铁并由中国公司建设。中国北车集团还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及通用电气签署了合作协议,向其提供高速铁路技术、设备和工程师。中国南车集团与美国GE公司在2011年签署高铁技术出口协议。
激光技术
2012年7月19日,中国进行的大口径高通量激光驱动器实验平台出光试验中,单束出光能量第三次超过16千焦,达到16.523千焦,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迈入“单束万焦耳出光”俱乐部的国家。
电子技术
在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09年中国制造世界上48.3%的电视机,49.9%的移动电话,60.9%的个人电脑,和75%的液晶监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