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馆陶明珠寿东小填的作文有那些
六月时节,去一趟馆陶寿东——粮画小镇吧!
这座小镇,没有江南烟雨,但具北方的古朴典雅,能让人触到历史的心事,嗅到生活深处的香气。
这座小镇,没有小河流水,但巧妙修建的排水明渠环绕村内街道,水流潺潺能奏出悦耳的音乐。
这座小镇,没有裸露的土地,但街边拆除的破旧危房之地种满了莹莹绿地,精致灵动。
这座小镇,没有都市繁华,但浓浓的艺术气息、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深邃的文化神韵,培育出了一批粮食画艺术大师。
粮画小镇——馆陶县寿东村位于县城西部,309国道南侧,距县城3公里。这里曾是邯郸东部平原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穷村,没有产业基础、没有资源优势,是多年没有脱贫的省级贫困村。
如今,走进这座冀南小镇,青砖小巷、曲直交错,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农耕文化、自然淳朴,浓郁的原生态气息扑面而来。漫步街头,村里的墙壁上点缀着造型各异的粮食画作,家家院院充盈着别样的农家风情,淡淡的艺术情调跳跃在街巷的每个角落。
寿东村以“粮画”而闻名,俗称“粮画小镇”。创办人张海增,可用五六十种粮食原料制作出不同风格的粮食画,现在他已拥有近百人的制作团队。离村口不远,记者看到正在如火如荼开工建设的粮食画生产基地,建有粮食画展厅、加工车间、粮画体验厅、五谷餐厅等一条龙生产、包装、体验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吸收村里和周边村2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在此就业,实现农民家门口就能致富。
在粮画生产基地附近是村民休闲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多种多样,农闲时,很多村民到这里,像城市人一样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右侧是竹池运动场,在翠绿的竹林环抱下,这里经常成为篮球赛的主场地。
在村民休闲健身广场,一张展板格外醒目。记者看到,展板上展示了寿东村建设前后“新旧”对比图,看后想必所有人都会惊讶这个无名小镇的华丽蝶变。
在新农村建设前,寿东村既破又脏,村里污水满街流,蚊蝇满天飞;如今,这里既干净又整洁,道路变成了水泥路,有了垃圾中转站,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民用上了新式厕所。
在广场西部是村里新建的标准化幼儿园,花园式的环境,宽敞透亮的活动场地,舒适温馨的寝室,卫生安全的厨卫设施,能够辐射本村及周边村幼童就近入托的需求。
虽然这里的村民过着乡村的生活,却享受着城市的品质,是不是很惬意。
走进小镇深处,村中的每一条胡同,都有路牌。如,铺满彩毡的七彩,种满葫芦的向阳胡同,贴满粮画的芦苇胡同等。为了打造别具一格的粮画小镇,
『贰』 馆陶有什么地方值得旅游
县标
馆陶县城标位于县城金凤大道和106国道交叉口。馆陶县城标,由雕塑、基座,转盘铺装,绿化三部分组成。转盘直径80米,周围15米宽环路,25米宽绿化景观带,绿化面积1400平方米,四角建筑后退绿线15米以上,形成直径190米环岛空间。主雕塑净高39.1米,基座4.7米,转盘高1.8米,总高45.6米。
驸马古渡
驸马古渡,即驸马渡,因汉代驸马过此而得名,清代为渡口。遗址在今县城东老街东口,七一大桥附近。清朝康熙年间馆陶县主簿王金有诗曰:驸马知何代,传闻渡在斯。沧桑眼底变,风景望中疑。鸥鸟随波处,芦花照岸时。行人经此地,吊古不胜思。
黄花故台
黄花故台,即“黄花台”,遗址在今馆陶镇社里卜村东,
公主湖美景(11张)
卫河西浒,为馆陶县域胜景之一。
公主湖水利风景区
公主湖水利风景区是河北省省级水利风景区,位于馆陶县城西郊,地处青兰高速与106国道交会东南侧。景区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3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0.9平方公里,被馆陶县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水利旅游风景区。
馆陶古八景
陶山夕照:清代有“千林归鸟下,半壁彩霞生。”的诗句赞美,今已不能指其地在何处。
萧城晓烟:窥瞰城颓垣,断壁映日,遥望如云烟,足以壮人志气。
长堤春色;长堤由元城随沙河蜿蜒东北而出境,高低起伏,断续无常。沙河为黄河故道,筑长堤以拦水,原名汰黄堤。自黄河南徙堤,久为种植地,在旧县城南,堤上宜植树,在东北堤上生产棉花,登堤远望,其堤断续蜿蜒,一望无际,入春春色,煦和宜人。
卫河秋涨:每年夏末秋初,水涨数尺,船行如梭,欸乃相接,实为一胜迹。今卫河常涸,改成为季节河,此景已不多见。
东岳晴云:城东古刹,远映河岳,极目碧空,烟云缭绕。
古井甘泉:在城西南南肖寨村。古井即无缝井,清代诗赞云:“古甃既无缝,甘泉何自盈。映天同镜朗,清渴较水清。泽润分河渎,功施半市城。鸡鸣还到夜,不断辘转声。”
黄花故台:即“黄花台”,遗址在今馆陶镇社里卜村东,卫河西浒。2002年9月县政府在卫河西堤上立“黄花台遗址碑”。相传,东汉(25—200)光武帝刘秀的第三女刘红福被封为馆陶公主后,不断到馆陶视察游玩,她被馆陶的秀美平川所陶醉,被勤劳憨厚的民风所感动,被五谷丰登的富饶景象所迷恋,在卫运河(当时叫屯氏河)西岸筑起了一处方圆十余亩,高出地面两米的土台,在土台上建造了一座豪华秀美的望河楼。旭日东升,碧波荡漾,鸟语花香,对镜梳妆,名为“黄花台”。清朝康熙元年(1662),馆陶主簿王金作《黄花故台》诗:故台临水筑,遗址尚存不。碧草高低合,沧波昼夜流。曾无花映日,唯有雁横秋。莫惜豪华尽,吟诗几度留。
驸马古渡:即“驸马渡”,遗址在今县城东,老街东口,七一桥附近。2002年9月,县政府在七一桥北立了“驸马渡遗址碑”。西汉(前206—8)文帝长女馆陶公主刘嫖和驸马陈午,宣帝长女馆陶公主刘施施和驸马于永,均曾由此渡口进出馆陶县城,人称“驸马渡”。此渡口,自西汉至新中国建立初期两千多年一直是水运重要码头,樯帆林立,行船如梭,在我国水陆航运史上,馆陶的“驸马渡”和“黄花台”享有盛名。王昉有《驸马渡》诗:驸马当年此地经,山河莫不被光荣。沙头立马旌旗动,浪里浮舟鼓吹鸣。细草一汀春雨歇,垂柳两岸晓风清。至今南北经行客,无不相传道旧名。
粮画小镇—寿东村
寿东村位于馆陶县城西5公里,北临309国道,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该村新建了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代办服务站、农家院、超市等便民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文化健身广场、小游园、农家书屋、村民学校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风文明、和谐稳定的幸福乡村风貌。该村是馆陶县粮食画的生产基地,村里“家家制作粮食画、处处悬挂粮食画”。村内古朴清新,艺术气息浓厚,一个胡同一种意蕴,一砖一瓦一段诉说,一幅粮画一次感叹,成为了富有乡村风情、城市品味的“粮画小镇”。
教育小镇—王桃园村
王桃园村位于馆陶县最北端,地处偏远,毗邻邢台市临西县。全村有125户人家。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先后走出了115名大学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教育专业村、进士村,其中不乏硕士生和博士生,形成了独特的“王桃园现象”,成为县内有名的“教育小镇”。精心打造了村口牌坊、健身广场、学校幼儿园、农家院、英雄故居、老党员之家、桃园展室、芾笠书画室、云霄书画广场、互助幸福院、农家麦场、学子之家、麦秸画和黑陶展室,一个崭新的、宜学宜居宜业宜游的“教育小镇”王桃园村已初具规模。
黑小麦农场
馆陶县黑小麦农场位于柴堡镇东广才村,106国道东侧,距县城12公里,东临卫西干渠,林柴线在农场中间通过,地势平坦,耕层深厚,水利条件优越。黑小麦农场建设面积1000亩,主要用来繁育冀紫439黑小麦良种,年可生产黑小麦种子50万公斤。场部位于农场中央,集中建设黑小麦展厅、黑小麦磨坊、餐厅、粮仓、晾晒场等设施,占地6500余平方米。该农场是邯郸东部集品种繁育、示范推广、观光品尝、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文化景点。
卫运河—馆陶段
中国大运河发轫于春秋,建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卫运河是中国大运河通渠较早的一段。卫运河—馆陶段起始于馆陶县徐万仓村,终于山东德州市四女寺镇,县境内河道长52公里,是冀、鲁两省边界河道。左岸途径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右岸途径山东省冠县、临清市、夏津县、武城县,到四女寺枢纽分流入漳卫新河和南运河。依河而居,卫运河畔的人们伴随着卫运河的变迁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民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方面展现了冀南风情。[5]
王占元宗祠
王占元(1861—1934),字子春,馆陶镇陶西村人,1920年任两湖巡阅使、湖北督军兼省长,1934年病死在天津寓所,后归葬南馆陶镇西。王占元宗祠始建于1915年民国时期,原建筑群为南北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均建于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大宫门、过厅、园门、大殿、后殿等建筑。在中轴线两侧为耳房、东西厢房、西小门、西大门、东大门、东小门等建筑。建筑结构严紧,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中轴线建筑布局。可惜的是,这些古建筑和牌坊在上世纪,多被拆除,1996年夏,因修永济路从院的中央分开王占元宗祠现存宗祠西厢房两座6间,耳房两座2间,现存建筑共8间,南北长29.2米,东西宽8.16米,占地面积约252平方米,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瓦顶脱落,门窗出现裂纹。该宗祠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