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处理 > 莆田涵江区电厂污水处理

莆田涵江区电厂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1-05-01 14:42:17

❶ 想知道: 莆田市 闽中污水处理厂 在哪

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境内

❷ 莆田的古树名木(多一点)

古树名木树种有20个,以榕树、荔枝、油杉和龙眼占多数。其中,榕树86株,荔枝73株,油杉20株。列入登记的古树名木共284株。其中城厢区50株,荔城区71株,涵江区136株,秀屿区27株;,在已登记的城市古树名木中,树龄在100~300年的古树居多,占总数的84.3% ;树高差别较小,以11~15米居多,占总数的34.5%;树木胸径差距则较明显,其中1~2米的居多,占总数的47.0%。
闻名遐迩的有荔城区英龙街原宋氏宗祠遗址里的唐天宝年间的高龄荔枝数“宋家香”;在涵江区萩芦镇友谊村芳山自然村石壁园,有一棵树龄约130多年的“龙眼王”;
经过莆田市区荔城大道莆田市检察院对面,两株郁郁葱葱的古树——秋枫;涵江区莆田六中马尾松;
为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我市在规划中提出建立十个古树群生态保护区,有石室岩、广化寺、国欢寺、莆田六中、绶溪公园、岱埕村、沁东和沁西村、双福村、下横山村、嵩山寺等十个古树群生态保护区。

❸ 莆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1、木兰溪概况 干流概况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经仙游县度尾,大济,鲤南,盖尾等乡镇进入莆田市城厢区华亭,木兰陂至三江口入兴化湾。木兰溪全长105公里,平均坡降为0.45‰,多年平均经流量为9.85亿立方米。其中木兰陂至三江口段为25.8公里的感潮段.木兰溪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其中仙游境内为上,中游,流域面积1017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次为中山,丘陵和盒谷;城厢,荔城,涵江为下游,流域面积71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周围分布丘陵,台地.木兰溪横贯兴化平原中部,把兴化平原分成南北,西部,俗称南北洋。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红壤,黄壤,冲积土等九个土类,土壤土质主要呈酸性。木兰溪主要各支流有仙游境内的大济溪,河长24公里,流域面积76.4平方公里;龙华溪,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柴桥头溪,河长20公里,流域面积85.4平方公里;仙水溪,河长29公里,流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流经仙游,城厢和荔城的延寿溪,河长51公里,流域面积386平方公里,于1958年建成的库容为4.3亿立方米的东圳水库位于延寿溪中,下游常太镇境内;兴化平原上的南北洋河网,其中南洋河网沟道长197.8公里,蓄水量达1700万立方米,北洋河网河道长109.7公里,蓄水量约1400万立方米。

地理环境
木兰溪,是福建省的主要河流之一。木兰溪发源于仙游县,流经仙游县和莆田市,最后注入台湾海峡。木兰溪下游冲积成兴化平原,是福建省主要平原之一。木兰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五江一溪”重要河流之一,也是闽中最大的河流。她发源于戴云山脉支脉的笔架山,入仙游西苑乡黄坑村,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德化、永春、仙游,流经莆田市的乡镇有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新度、黄石、涵江等地,贯穿莆田市区,迂回于兴化平原,至三江口注入兴化湾,集纳大小溪涧360条,全流域面积1732km2,干流总长105km,其中自濑溪至三江口33km为下游。

木兰溪—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哺育着世世代代兴化儿女,古有梅妃江采苹、书法名家蔡襄、刚正御史江春霖等名流,今有半导体专家林兰英、宇航专家闵桂荣等精英。莆田因此获得“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她的上游属山地性河流,河床窄、落差大、水流急;而下游属感潮河段,地势平坦低洼,河道坡度平缓,迂回曲折,弯多、弯密、弯急,俗称“九十九沟”。

流域概况
木兰溪下游两岸为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这里是莆田水系最为发达,物产最为富饶的区域,区内河网纵横交错,内河总长400km,水面面积2.8万亩,不仅水美鱼肥,还以枇杷、荔枝和龙眼三大名果饮誉天下,素有“鱼米之乡”和涵江“水上威尼斯”之美誉;还是莆田耕地最为集中、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带,集中了全市约30%的耕地、33%的人口、47.6%的工农业产值和64.4%的乡镇企业产值,其中涵江区以其发达的商业贸易被誉为“小上海”。这里是莆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闽东南沿海交通大动脉的必经之地。

2、莆田水质分析;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影响莆田市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应本着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从强化节水措施、开辟新水源、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莆田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莆田市域水资源特点

莆田市域水资源有三个特点:

①水资源相对贫乏。莆田地处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中部,总面积3959.9km2,年平均降水量1470mm左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15亿m3,其中境内水35.985亿m3,过境客水1.165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34.6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49亿m3。水资源总量中,据测算,可利用水量17.9亿m3,约占水资源总量的48%。莆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产水量较多,为97.8万m3,但因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269m3,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638m3的35%,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400m3的53%,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

②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幅度大,旱涝灾害频繁。莆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径流量的80%~90%集中在4~9月份的汛期。年径流量的CV值在30%~60%之间,丰水年的径流量与枯水年的径流量往往相差几倍,旱涝灾害频繁。

③水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经济发展不相协调。莆田市域水资源西北山区多,东南沿海少,而人口、耕地、工农业总产值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西北部山区14个乡镇水资源占全市总量的49.5%,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840m3,中部平原丘陵20多个乡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只有924m3,东南部沿海丘陵台地9个乡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680m3,南日、湄洲两岛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455m3,是严重的缺水区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建国以来,莆田市水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9万多处,其中小(二)型以上水库192座,总库容6.19亿m3,建成引水工程541处,机电灌5166台,装机容量4.43万千瓦。按现有水利设施,全市水利工程年可供水8.53亿m3,加上非水利工程供水,按P=95%保证率预测,全市年供水12.46亿m3。
莆田市现有有效灌溉面积83.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9.6%。建成千亩以上江海堤防202公里,初步形成了大中小蓄引提并举、防洪挡潮、灌排供水、发输配电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基础作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仍不能适应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且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莆田工业虽不发达,但每年仍有大量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据统计,1997年莆田市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海、湖、库的有65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近年来酸雨明显增多。
乡镇企业缺乏有效环境监督、管理,使工业污染从城区向农村扩展。1997年莆田非农业人口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708万吨,全部未经处理排放。
城乡固体垃圾管理乏力,弃土弃渣侵占河道滩地、垃圾淤河。1997年全市农业使用化肥1.6645万吨,除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外,残余部分排入河湖。据报道,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40%。
每年还有大量的农药进入水体,致使全区绝大多数河湖受到污染。木兰溪流域面积173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5.5%,其污染负荷占全市污染总负荷的85%,成为福建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其中的111km的监测河段有48.5km严重污染(为五级),占监测河段的43.7%,居全省首位。其周围的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据卫生防疫部门对城厢区城南乡沟头、东坡等村的地下水的抽样化验,15个主要指标中,8个不符合国家颁发的水质标准,适龄青年参军体检,肝功不符合标准的占80%,癌症死亡率占各种病死亡率的70%以上。水质污染直接影响人民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危及当代、祸及子孙、制约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由于盲目开山采石,沿海森林和草地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农田沙化,河道淤塞,库塘失效,风大地燥,农业立地条件差;山区近几年过度毁林造果,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削弱了流域涵养水源的功能,影响浅层地下水的储量及其对河流的补给量,同时也使含沙量增大,加速河道淤塞,增加了江河防洪的难度,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普遍在80%以上,而莆田地区灌溉水实际利用率约30%~40%,不及先进国家的一半。
工业用水浪费也很严重。据统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37.99%,工业平均万元产值用水量为572m3,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大连、青岛在1980年以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即为60%~75%,用水定额产值为300m3/万元。同时,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相当严重,人民群众节水意识普遍淡薄。

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两个极端。

一方面,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争水源,争供水区,水资源重复开发,重复建设。莆田市域原来只有仙游和莆田两个县级单位,后演化成6个县级行政管理区域,由于行政区域多次变动,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和供水设施分开,多头管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争水源、争供水区严重。供水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布局分散,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带来防洪调度和水费征收困难。
另一方面,农业灌溉的水利设施管理不善,水利工程老化、退化,效益发挥差。小(二)型水库和山塘由于原来是由当地群众投资、投劳建设的,传统上为无偿用水,供水量控制不严,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且不能以水养水,多年来维修经费不足或无着落,工程维修不及时,加上建设标准偏低,质量不佳,造成病库险库多;还有一些灌溉工程,因管理不善被人为破坏,如灌溉渠道被平毁,输电线路被割断,机、泵、管、带等提水设施被盗等,致使干旱时干渠有水也引不到农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住宅、交通等每年占用大量耕地,而这被占的耕地中,大部分是有灌溉设施的农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个极端,导致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给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呈现工程性缺水。

目前,莆田地区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8.53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0.3%,占可开发量的48%。河南省水资源利用占地表可利用水的72%,与之相比,莆田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在干旱时段,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有31.46万人口和3.62万头牲畜饮水有困难。还有易旱农田28万亩,因干旱,每年至少减产粮食800万公斤,工业因缺水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不少。

总结:从上面的数据与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福建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有的地区甚至已经威胁到了居民的生活用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加深,所以对于净水这一行业来说是福音。

水资源开发利

❹ 木兰溪的水利建设

木兰溪水利建设历史悠久,莆田兴修水利始于唐代初期。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元年(627年)后围凿了不少全国有名的水塘:如沥塘、永丰塘、横塘、颉洋塘、国清塘等。在宋元丰元年(1078年)以前,在木兰溪建筑延寿、木兰、使华、太平、官杜等陂坝工程,其中木兰陂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年),系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历经900多年洪水的严重考验,至今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莆田人民开始进行空前规模的水利建设,并建成一座总库容为2.8亿立方米的大型蓄水工程——东圳水库。目前,木兰溪流域已建成的蓄水工程,总库容达4.8亿立方米。现有水利工程可以保灌3.4万公顷耕地,平原地区基本实现自流灌溉。
唐代,仙游民众已在木兰溪沿岸筑陂灌溉农田。宋代是仙游引水工程建设鼎盛时期,全县兴建陂塘627处,灌溉面积6.7万亩。明至清又新建陂塘102处,累计灌溉面积达10.05万亩。据明《八闽通志》载:“有司以时禁戒:春则筑陂蓄水,以备干旱;秋成开陂以通舟楫。”民国时期,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截止1992年,全县共有引水工程467处,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其中灌溉万亩以上的工程1处,1000亩以上的38处,600~800亩的10处。
主要引水工程有官杜陂、泉山渠、兴山渠、白叶坝等。
官杜陂,位于榜头镇仙水溪上,拦截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它原分为官陂和杜陂两处,杜陂建于宋淳熙三年(1176年),官陂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当时户部尚书郑瑞星回乡主持在杜陂上游另建一陂,俗称“官陂”。后人将两陂合一称“官杜陂”。1978年重建,将原有河卵石临时坝改建为桨砌条石滚水坝,坝长85米,高1.2米,在右岸设进水闸两座,分别进水官渠和杜渠,干渠3条,总长17公里,支渠35条,穿行榜头镇15个村,灌溉面积10500亩,引水流水量1.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为0.8立方米/秒。历年累计国家投资50万元,完成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群众投工日20万工日。
泉山渠,拦溪坝位于鲤城镇木兰溪干流上,1954年建成通水。干渠长14公里,支渠2条计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700亩,历年累计国家投资30万元,完成土石方15万立方米,群众投工20万工日。1972年,拦溪坝改建为桨砌石拦溪坝,坝长216米,高1.2米,拦截流域面积522平方公里,引水流量0.5立方米/秒。鲤城、城东、榜头等3镇、7个村(街)受益。渠道建筑物有水闸14座,渡槽1座,倒虹管4座,暗涵10座,电灌站2处,装机4台101千瓦。泉山渠属县水电局管辖,管理妥善,效益显著,不仅适时灌溉农田,更改善鲤城地区环境卫生。但从1980年起,随着城区迅速发展和繁荣,人口增多,城镇“三废”排漏量猛增,殃及通过鲤城3公里干渠,倒泻垃圾、粪便等,已成为污水沟,过水断面缩小变窄,灌溉面积剧减,已濒临报废。
兴山渠,位于大济镇汾阳村,拦截大济溪水,始建于1954年,用河卵石干砌临时坝。1983年,被洪水冲毁后,改建为桨砌块石定坝。历年累计国家投资15万元,完成土石方10万立方米,群众投工15万工日。拦截流域面积87.8平方公里。1971年,兴建汾阳水电站,在上游兴建拦溪坝,将水引出流域外,为使不影响原有有效灌区,把发电尾水再回引兴山坝内。兴山渠拦河坝高2.8米,长40米,设计流量0.3立方米/秒,干渠长10公里,渠道上建有渡槽2座,倒虹管1座,大济、城东等2镇、9个村共3200亩农田受益。但因渠道沿线渗漏坍塌严重,灌溉面积大减。
白叶坝,位于龙华镇磨头村,拦截龙华溪水。始建于明代,原为干砌石坝,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1983年,被洪水冲毁后,坝址上移改建为半自动翻板闸门,坝长36米,高3米,洪水超过设计水位时,闸门自动翻倒排洪,它是县内首创的一座新型闸。这对平原地带地势低平易受淹地区,可以降低上游淹没区范围,并减轻下游的冲刷,便于管理。白叶坝灌溉红星、灯塔、新峰、团结等4个村1900亩农田。干渠长2.5公里,支渠4条计2.5公里,排洪闸3座,暗涵1座,电灌站1座,装机1台17千瓦。

木兰陂,宋治平元年(1064),长乐女子钱四娘携钱十万缗来莆,在木兰溪将军岩前建陂,因基础地质复杂,水势右急左缓、不能抵挡山洪冲击,陂刚建成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巡陂遇洪,落水身亡。其后,长乐进士林从世又携钱十万缗,在今木兰陂下游近1公里的温泉口筑陂,因港狭弯急,又被海潮冲毁。宋熙宁八年(1075),侯官李宏,应诏来莆第三次筑陂,在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吸取钱、林两次筑陂失败的教训,经过细心勘测,选定钱、林两陂址之间河宽流缓的木兰山下作为陂址,历时8年,元丰六年(1083)陂建成。这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枢纽工程拦河坝为木兰陂的主体工程。陂长219米,由溢流堰闸和重力坝组成。木兰陂整体设计合理,具有溢洪、挡潮、灌溉等综合功能。配套工程有郑坂(后廖)陡门、洋埕陡门、林墩陡门、东山陡门、港利沙田小陡门、章鱼港小陡门、荷包濑石堰、水则关。
南洋渠系,木兰陂渠系配套工程,于建陂时在陂南端建廻澜桥进水闸(亦称惠南桥),闸高3米,双孔,左宽2.85米,右宽3.25米,正常引水量为11立方米/秒,沟道总长173公里,可蓄水1700万立方米。南洋平原的渠桥、黄石、笏石、北高4个乡镇77个村受益,灌溉面积7.30万亩。
北洋渠系,木兰陂渠系配套工程,元延祐二年(1315)创建“万金陡门”即进水闸,正常进水流量为5.5立方米/秒,渠道总长185.5公里,可蓄水1400万立方米。西天尾、梧塘两镇92个村及城厢区、涵江区受益,灌溉面积6.4万亩。
1949~1990年,共投工209万工日,投资985万元,先后修建涵闸9座、42孔,其中:涵坝15孔、东山2孔、阔口2孔、港利6孔、桥兜3孔、遮浪3孔、田厝2孔、集奎红旗闸6孔、江东3孔,增加排洪流量1098立方米/秒。增建排水涵洞55座、区间排水闸4座、分水闸7座,控制闸55座、进水涵洞150座,以控制水位、增加排洪量,形成蓄引排灌系统化。其主要排洪设施有:陈桥涵坝水闸、东山水闸、田厝水闸、宁海水闸、港利水闸、江东水闸、遮浪水闸、红旗水闸、阔口水闸、新溪溢流堰。

泗华陂,亦称使华陂,位于延寿溪下游,离城4公里,陂南为龙桥村,陂北为下郑村,陂长253.12米、高5米、顶宽1.20米,中央设溢流堰,宽42米,深0.65米,以利排洪。南渠经龙桥、泗步岭出吴公流入延寿,灌溉面积100多亩;北渠经下郑、洋西、下刘、白杜、下尾(内湖),灌溉面积3000多亩。泗华陂建筑年代无考,《兴化府志》卷五十三载:“唐吴兴筑延寿陂,专为灌溉平洋尊贤里,地高未食其利,泗华陂建成,始分水北注”。明天顺二年(1458),参政方逵重修。建国后,成立泗华陂管理委员会,1953年10月在溪白村店仔头修建一座横跨延寿溪长63米的倒虹吸管,开挖渠道2.75公里,修建进水闸、排水闸、公路涵洞3座,灌溉畅林、北大农田1074亩。1956年初,泗华陂并入木兰陂灌区。1958年扩建泗华陂,北渠进水涵洞改为闸门,新开渠道4.67公里,建木质渡槽6座,灌溉埭里、安仁、吴江农田0.8万亩,陂首加高0.5米,坝顶全部砌平,不留缺口,受益面积由0.3万亩增至1.2万亩,基本实现自流灌溉。1960年,东圳水库建成,泗华陂左渠划归东圳灌区管理。
延寿陂,居泗华陂下游东南1公里处,地名杜塘,延寿溪西附山,东距海,南北通埔、溪流出渡塘,赴埔径流入海,不足灌田。唐建中间(780~783),邑人吴兴塍海为田,在杜塘筑堤阻潮,叠石成陂,遏溪流入沙塘坂,灌溉北洋平原,名为延寿陂,今已不见工程遗迹。 古洋水库,位于木兰溪支流仙游苦溪中游,位于赖店镇乌墩古洋。库区集雨面积26.81平方公里,年平均来水量2700万立方米,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821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工程于1959年10月动工,只用1年2个月时间大坝建成。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37米,坝顶长240米,坝顶宽6米。溢洪道净宽19.5米,进口设钢筋混凝土滚轮平面闸门4扇,最大泄洪流量431立方米/秒。输水涵洞为圬工砌石拱涵,后改用钢板套管,直径1米,最大输水流量5立方米/秒。渠道总长35.5公里,支渠7条计13公里,渠道建筑物有倒虹管3座,渡槽5座。现有灌溉面积1.83万亩。坝后电站装机4台共655千瓦。1984年起供鲤城地区生活及工业用水。
东溪水库,位于赖店镇溪埔村。库区集雨面积3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3500万立方米,总库容228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57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1971年3月动工,大坝为细骨料混凝土浆砌条块石双曲拱坝,最大坝高57米,坝顶宽3米,坝顶弧长158.8米。东溪水库大坝是省内第一座采用不设防渗面板(墙)的砌石拱坝。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多次最高水位的考验,坝后始终保持干燥光洁,没有湿润与白色分泌物出现。干渠总长27.37公里,其中总干渠6.8公里。灌溉赖店、郊尾、盖尾等3个镇耕地2.04万亩。干渠建筑物有倒虹管4座,渡槽8座,隧道10座,坝后电站一座,装机2台共800千瓦。
蒋隔水库,位于度尾镇后埔村。库区集雨面积50.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6000万立方米,总库容1464万立方米,防洪库容228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从1980年9月中旬至1981年1月中旬主体完工。坝高43.6米,坝顶长160米,坝顶宽6米,防浪墙高0.8米。干渠长4.64公里,渠道建筑物有渡槽7座,其中后埔渡槽最大跨度60米,全长139米,最高处14.22米,为县内最大渡槽。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640千瓦,渠道上二级电站装机2台共375千瓦,下二级电站装机2台共650千瓦,3座电站总装机1665千瓦,年发电量400~500万千瓦时,可满足度尾镇现有用电需要。

东圳水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北8公里许的延寿溪中游(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东圳尾村)。1958年6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通水水库流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河道长40.5公里,总库容量4.3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80.5米罗零高程(下同),相应库容量2.827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50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面积17.756平方公里。工程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3大建筑物组成。大坝高度58.6米,坝顶宽8米,防浪墙1道,高1米,坝长367米,粘土心墙混合坝型。东圳干渠从输水涵洞出水口高程38.033米处开始,经大坝右侧天马山蜿蜒南行,绕过南山广化寺,跨过木兰溪,经过壶山山麓,直奔沿海。东圳渠系工程有干渠1条,全长89公里,支渠11条,总长87公里。渠系沿线有大小建筑物24类计325座,其中较大的有下林、山牌渡槽,木兰倒虹吸管,红山水库、东湖、上营边的倒虹吸管等20座。受益的有城郊、渠桥、黄石、笏石、北高、东峤、埭头、平海、忠门、东庄等10个乡镇的225个行政村,1962年省水电厅核定其灌溉面积为3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22.5万亩。1963年冬至1964年春,1960年5月,1978年,1981年-1984年陆续续建。 木兰溪防洪堤工程主要是起防冲、防塌作用的堤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局部地段已有用卵石砌成高2米的溪堤,但经常被洪水冲塌,淹没农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群众有计划按标准在木兰溪两岸修筑堤岸。1966年,成立木兰溪治理工程指挥部,晋江地区和县财政拨款100万元,沿溪流所在公社、大队也自筹资金数百万元,从度尾后埔至盖尾仙潭全线50余公里的木兰溪两岸开展全民筑堤活动。由度尾、大济、龙华、城关、赖店、榜头、盖尾等7个公社和城关镇,共48个大队(街),每天上场1万多民工,经过一年多奋战,投工17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50万立方米,使木兰溪两岸60~70%都筑上一道1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石堤,堤线顺直,河槽宽度按流量段布置,拆除阻碍溪水畅通的和影响对岸堤防安全的斜堤、丁坝、乌龟(水下石砌体),对个别过于弯曲的河道截弯取直。此后,每年都从农业水利经费及防汛保险经费中拨出部分款项,维修和修复水域堤岸,并新建少量堤岸。
南北洋海堤,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唐建中间(780~783),吴兴拦海筑堤开发北洋,并筑延寿陂,灌田400顷。唐元和间(806~820),裴次元筑镇海石堤开发南洋。宋李宏建木兰陂,自陂头至三江口的两岸,各筑海堤50里,历代不断对其扩展和完善。
南北洋海堤是木兰陂灌区重要屏障。海堤南起黄石东山村龙头须,北到涵江鳌山村。内港海堤自木兰陂首至三江口,全长87.48公里,保护南北洋4个乡镇69个村的农田20.43万亩和44.87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海堤中主要建筑物有涵闸101座143孔。其中排洪闸16座共47孔;排水涵洞85座,96孔。
在外海有镇海堤,亦称东甲海堤,自东甲至遮浪,堤顶高程为罗零8米,堤长3.4公里砌石。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倭冠,将石堤拆除,筑平海卫城和莆禧所城,只剩土堤1道。明洪武三十年(1397),土堤溃决,海水直淹至壶山山麓,至明嘉靖十三年(1534),历137年屡修屡坏,农田被海潮吞没达8次,兴化府知府黄一道重修石堤,末完工即被解官离去,同知潭铠修好石堤。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海溢堤渍。道光六至七年(1826~1827),邑人陈池养依靠民众重修东甲石堤,工程比前牢固。民国35年(1946)9月1日,台风加大潮,冲毁东甲海堤,海水涌入黄石、渠桥等乡,农田被淹9万多亩,经三年养淡,作物仍收成无几。
建国后,每年汛前,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投入大量劳力把海堤加高培厚,不断提高海堤质量,至1961年9月止,抵御过多次风潮袭击,安全渡汛。1961年9月第22号强台风袭击,风力达11级以上,三江口潮位7.42米,超过历史最高潮位7.39米,在台风、大潮、洪水的袭击下,除东山堵港海堤270米外,其余全部溃决,损失极为严重。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委员会,把重修东甲海堤列为重点基建项目。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亲临视察,指令晋江地区水电工程局负责勘测设计。1962年成立莆田市南北洋海堤工程指挥部,县长原鲁山任指挥,下设北洋和南洋两个海堤工程指挥部,日上场劳动力1万多人,分段包干保质保量施工。工程分二期:第一期,1962年1月至1963年12月,完成石堤6.27公里,投工83.18万工日,投资114.6万元;第二期,1964年1月至1965年12月,扩建东山至江东堤段8.736公里,修建涵闸9座,投工44.75万工日,投资108.1万元。
内港两岸海堤(木兰陂首至三江口)总长87.48公里,堤顶高程7.3~8.2米,既防洪又防潮,但因为是土堤,高度又不够,经常决口。建国后,不断加固。1970年,从上游城郊公社南箕(属张镇村)至三江口和对岸南洋黄石公社清江村至三江口,加固全长15.37公里的海堤,外坡砌石高1米,在弯道顶冲地段抛石新扩建丁坝116处。其中南洋55处,北洋61处,以保护堤岸安全渡汛。 九仙溪梯级电站,位于仙游县西北郊,系从大樟溪支流九溪跨流域引水至木兰溪支流仙水溪进行梯级发电后,提供农业灌溉和工业生活用水;整个工程总投资4.35亿元,规划分四级开发,建设七库四站,其中七座水库总库容4763万立方米,四座电站总装机容量6.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亿千瓦时,年可创电费收入7000万元、创税利4000万元以上。一级、三级电站已分别于1998年8月8日、2002年7月1日投产发电;二级、四级电站于2003年5月份同时开工建设。 九仙溪梯级水电站在仙游县境内的大樟溪支流九溪上筑坝蓄水,并以溪尾水库为中心,将4个水库通过引水隧洞联在一起,组合成龙头水库工程,再将水源跨流域引入低河道的木兰溪支流仙水溪分梯级发电,整个工程7库4站(4个梯级)。工程开发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供水、改善木兰溪水质污染等综合开发利用功能。
南山电站,位于大济镇汾阳村南山自然村。占地面积20亩,集雨面积57.84平方公里,设计水头217米,引水流量1.54立方米/秒。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1979年8月1日竣工投产发电。装机1台,容量1250千瓦;电站于1980年增容机组1台,容量1250千瓦。整个工程包括浆石单拱拦河坝1座,高10米,坝顶宽4米,坝底宽16米,引水渠道长5.7千米,厂房和宿舍建筑面积621.6平方米。电站2台发电机组并接于6.3千伏的母线上,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形式,并经屋外升压站,主变1台,容量4000千伏安,电压35千伏/6.3千伏,35千伏侧经线路16公里送往城关35千伏变电站,6.3千伏送往西苑、凤山、社硎、象溪乡用电。电站于1984年11月调换主变1台,容量4000千伏安,电压为35/10.5/6.3千伏,增加10千伏侧经线路7公里送往度尾镇用电。工程总投资237万元。
汾阳电站,原名大济电站、朝阳电站。位于大济镇汾阳村。集雨面积65.4平方公里,占地面积37.77亩,总投资123.18万元。一级电站于1970年动工,1973年6月投入运行。引水流量1.32立方米/秒,明渠道5200米,压力池长15米,宽15米,水头107米,压力铸铁水管一条385米,管内直径0.7米,装机3台,容量960千瓦。二级电站于1972年动工,1974年投入运行。电站利用一级电站尾水渠道徒坡进行引水发电,尾水渠道1220米,水头17米,压力铸铁水管25米,管内直径0.75米,引水流量1.38立方米/秒,装机2台,容量共200千瓦。改建工程于1990年1月动工,5月投入运行。把原一、二级电站合并为一级电站,设计水头106.5米,总引水流量2.4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2000千瓦,工程总投资308.79万元。改建工程系仙游县电力公司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建设管理合同15年承包责任制承建项目之一。
榜头九鲤湖电站,位于榜头镇后堡村,是跨流域引水,梯级发电综合利用的工程。整个工程设三级水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4100千瓦,年平均引水200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利用总水头475米。并向后堡、新郑、象洋、象山等6个村提供农业、生活、工业用水。一级电站引水隧洞长850米,设计水头217.5米,引水流量1.32立方米/秒,装机4台,容量1900千瓦(电站于1986年9月进行增容改造,将原来3台400千瓦的发电机调换3台500千瓦的发电机,并于1991年扩建1台400千瓦的机组,至1992年3月20日投产),年发电量622.8万千瓦时。工程于1978年10月动工,1980年7月20日投入运行。二级站是利用一级站尾水发电,经过850米引水渠道,集中落差202米,设计流量0.97立方米/秒,装机4台;容量1600千瓦(原容量3×400千瓦,于1986年9月增容机组1台,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628.11万千瓦时。电站于1982年2月动工,1983年1月竣工投产,三级站是利用二级站尾水发电,经150米旁山渠道,设计水头67米,设计流量1.29立方米/秒,装机2台,总容量600千瓦,年发电量234.67万千瓦时,工程于1983年9月动工,1984年5月竣工投产。
石顶水电站,1960年3月动工,1961年7月竣工发电。电站位于东圳干渠5.3公里处,设节制闸1座2孔,上游附近设进水闸和排水闸各1座,装机容量255千瓦(主机180千瓦,备用机75千瓦),管道采用木管(后改钢筋混凝土管),平屋厂房,尾水流进泅华陂内灌溉。安装1台莆田通用机械厂制造的混流式水轮机为动力,带动发电机组。架设2条线路,1条与莆田电厂联网供电,1条为东圳水电站施工供电线路。当年供电量56.14万千瓦时,1962年达82.48万千瓦时。1963年11月,东圳水电站建成后,改为备用发电厂。1979年初,改装1台4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引用流量扩为2立方米/秒,至1990年止,总计发电量866.55万千瓦时。
东圳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1960年3月筹建,1963年11月竣工。工程由省水电厅设计院设计,1、2号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120千瓦,发电专用水量年均6870万立方米。厂房底层为水轮机室,中层安装发电机组等设备,上层为中央控制室。左侧建针阀闸室1座。针阀闸门2孔,专为放水灌溉之用。离渠首300米处,设节制闸。发电站前面建升压站1座,送电到城涵供电所。1980年4月,东圳水电站扩建,安装1台(3号机)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发电机组,同时扩建升压站,共2台4200千伏安主变压器,以35千伏线路经筱塘变电站并入省电网。

❺ 福建鑫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建鑫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12-20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涵庭西路519号。

福建鑫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303MA31DJL18H,企业法人王军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鑫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环保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环保工程、防水工程、防腐保温工程施工、设计;环保仪器、环保设备代购代销;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废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再生物资回收(不含废塑料回收)。(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福建鑫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阅读全文

与莆田涵江区电厂污水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州长乐区光学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971
崇左市电池软化水设备 浏览:807
驻马店平舆县线路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997
广西省制药纯水处理设备 浏览:534
宁德蕉城区食品废水处理厂家 浏览:241
周口西华县化工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913
平凉泾川县电池水处理系统 浏览:781
鄂州梁子湖区食品水处理系统 浏览:635
红河河口瑶族自治县锅炉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495
自贡富顺县电子纯水处理设备 浏览:413
承德兴隆县电池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911
宁德古田县电子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645
徐州泉山区电子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56
昌吉奇台县食品污水处理 浏览:973
武汉汉阳区锅炉水处理系统 浏览:299
长沙芙蓉区纺织废水处理厂家 浏览:669
三门峡渑池县食品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371
长沙浏阳市锅炉纯水处理设备 浏览:1
锦州黑山县印染去离子水设备 浏览:920
来宾武宣县印染水处理设备价格 浏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