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以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李 东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河南郑州 450004)
摘要: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以及“洪水资源化”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平均接近25%,但南北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高达80%,甚至更高;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经分析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率) 警示线 中水利用 洪(雨)水利用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定义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
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即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可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除了实际耗水量,也可采用供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供用水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是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当然,一年里也有丰水与枯水期,丰水期即汛期的水水库拦蓄后枯水期使用。
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黄河河川径流量为370亿m3。黄河可供水量是扣除输沙水量及生态水量,亦称河道外的可利用量。
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更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回归河道并没有被消耗。
1.2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
2002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国人大司法解释权威性提出:国际上一般认为的对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水资源量的40%的警示线。
该数值是大范围长时段的平均值。对于不同年份以及年内不应该是一个固定数据,同时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各时段各地区是不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雨水利用遍地开花与大型工程洪水集中利用、污水处理后中水利用等各种手段得到应用,应该说该警示线数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随之改变;同时,中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并且旱涝频繁不可能完全照搬所谓的国际上警示线。
2.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接近25%,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呈现“北高南低”,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和华北地区利用程度高。
2.1 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
北方主要河流已超过50%,其中海河流域和黑河流域个别年份已超过90%。黄河、海河、辽河、淮河的水资源利用率一般都超过了国际警示线,其中海河和淮河每年大约引黄河水100亿m3,部分内陆河超过100%。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即毛用水量与水资源量(自产地表水与不重复地下水之和)之比。全省为45.8%;内陆河流域为100.2%;黄河流域为37.8%;长江流域为4.1%。
淮河水资源公报:2008年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9.9%(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山东半岛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9.9%,淮河片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5.6%。
2008年海河流域天然径流量为126.93亿m3,地表水供水量123.10亿m3,扣除跨流域调水43.25亿m3,当地地表水供水量79.85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62.9%
2.2 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普遍较低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33亿m3;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57亿m3,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64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6101亿m3。
从2008年来看,每年我国超过2.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入海出境了。
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长江流域仅为18%。
根据云南水资源公报2008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河道外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比值)为6.9%。
2007年珠江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0.2%,但个别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也超过80%,其中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达83.1%。
2.3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区差异大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现北高南低与降雨带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
199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根据水资源量计算和供用水统计成果,并考虑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地下水储存变量等因素的影响,对九大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进行了估算。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也是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松辽河片为24%(其中辽河流域为52%),海河片为94%,黄河片为76%,淮河片为78%,长江片为15%,珠江片为18%,东南诸河片为14%,西南诸河片为2%,内陆河片为34%(其中河西内陆河为80%)。
总之,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地区分布不均,“北高南低”,随气候和人类活动而变化,干旱年高,丰水年低,随社会发展总用水量增加。
3. 我国干旱缺水状况决定了必然需要大量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
我国年年有干旱,平均不到3年发生一次重特大旱灾,尤其经常发生区域性特大旱灾。正是我们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是农业命脉”,大兴水利,在许多大旱之年仍然夺取农业大丰收,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创新高。
我国又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西南、东南沿海地区因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量相对比较丰富,水资源量也就相对较为丰富,但北方特别是西北,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稀少,水资源量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8—1/10。过去,我国旱灾高发的区域主要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近几年,在传统的北方旱区旱情加重的同时,南方和东部多雨区旱情也有所发生,甚至在扩展和加重。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范围波及中国西南五省市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并蔓延到湖南等省市。旱灾影响范围已由传统的农业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人畜饮水严重困难,花费很大人力物力。
据气象专家分析,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导致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严重。
4. 我国水资源受海洋季风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要充分认识水资源性天然可再生资源。在太阳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表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环流,随着气流运移与上升,冷暖气流的交汇,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把海洋和大陆的水循环溶成一体,我国水资源补给来源主要为季风大气降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形成我国降水的主要水源,把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到我国西南、东南广阔地区,特别是东南季风深入到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我国新疆降水也是西风环流把大西洋的水汽输送过来。比如台风是一个典型的海陆水循环的气象现象,台风输送大量的海洋水汽,短时间带来大量降水,形成暴雨,给所到陆地造成灾害。
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降水影响,有丰、枯之分。而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别大,同时受到环流和季风影响,降水年际年内都变化非常大,导致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不均、时间上年际有丰枯差异、年内多集中于汛期。
从年内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经对汛期和冬季降水统计,扣除雪山冰川融水(降雪降雨又有补充)外,中国水资源每年更新来源于海洋季风大气降水超过90%以上。
正因为洪水期为了防洪,每年我国超过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流入海或出境了。
5. 人类活动的影响着我国警示线标准的设立
5.1 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
只有通过建立高坝大库有更多的蓄水库容,才有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我国建设了小浪底,特别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备了特大型水库的建设经验和能力,具有调节洪水能力大库高坝大系统骨干工程作基础,依靠关键技术作支撑。
洪水资源化就是把入海汛期洪水拦截下来留在陆地以备利用,增加水力发电量、作为社会供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在黄河流域用来调水调沙,即利用洪水通过水库调度水沙把库区和河道内的泥沙排入大海。把洪水大量蓄在陆地有利于对抗海洋的升高趋势。
在我国很多地方形成了传统的看法,洪水是灾害,要尽快排走、入海为安;没有把洪水当做资源,“兴利与除害结合”也仅是说利用非洪水资源和防大洪水。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同时洪水也可利用,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
洪水资源化的提出意在防洪减灾、除害与兴利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给洪水出路,让部分洪水为我所用”的治水战略,进一步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坦率说洪水是不能完全控制的,也是无法完全根治的,尽管我国在大江大河已经建立了有效的防洪体系,洪水难题仍将是中国长期的心腹之患;既然不能掌控洪水,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工程措施和“管理洪水”,采取包括“洪水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措施综合治理洪水。洪水利用和洪水资源化在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水库调节能力有限,比如黄河上仅有龙羊峡为多年调节水库,而著名的三峡水库也只是季调节水库。
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水利水电清洁能源,主要河流已经做了规划,建议在可行性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坝高增加库容,为防洪和洪水利用增加有效的“公益性”库容。一方面多蓄洪水达到防洪目的、另一方面多发电弥补水电因枯水期带来的调峰、同时也为社会供水和跨流域供水提供的可能。如长江流域以三峡水库以上可分为三级,在干支流前端的水库作为一级,可在汛期中蓄洪,中间大量水库依次8月中下旬蓄洪、三峡水库和丹江水库可在9月蓄洪,这样就形成了汛期中后期的蓄洪达到了梯级利用洪水发挥更大的效益。
5.2 集水工程
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以备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
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收集雨水用于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我国2010年西南大旱部分地区的水窖发挥的很大作用。水资源匮乏的甘肃省开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工作,2009年已累计建成各种蓄水窖253万眼,稳定解决了252万人的饮水困难,发展集雨节灌农业457万亩,在雨水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治理水土保持也发挥巨大作用,淤地坝与层层梯田能够达到“水不下山”。
雨洪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北京市从2003年就制定并执行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要求以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均应加入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否则有关部门将不予验收。
5.4 跨流域调水工程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与洪水资源化重新分配有了保障。
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起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规划设想三条调水线路的多年平均年调水总规模448亿m3,其中东线148亿m3,中线130亿m3。
把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主要供水对象确定为城市,可逐步置换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限制超采地下水、利用丰水年增加北调水量,恢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增加农业、生态用水量。
根据近期规划结果,2020年,全国将从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利用118亿m3的水量来支持地下水超采治理,压缩相应的地下水开采量。
5.5污水处理与利用
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
根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水资源的利用率为40%,那么就大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这里的社会用水中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工矿企业和城市生活。
国际普遍情况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0%,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河流生态逐步得到恢复,特别是污水处理再利用或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因此,所谓的国际上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早已或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建议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设为50%较为合适。
污水处理再利用量是指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的污水回用量,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废污水处理的重复利用量。中水又称再生水、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如果能将这些废污水通过处理转化为中水无疑将是一块巨大的资源。提高污水处理率,增加污水利用量,污水资源化迈入进行大量使用阶段。
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年全国总用水量5910亿m3,用水消耗总量3110亿m3,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200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58亿t;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提高其他水源如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利用量,未来将有超过1000亿m3潜力。
6. 结语
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接近25%,但流域之间差异很大。
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是40%,是在不考虑废污水处理与利用的前提下的设立的标准,并且我国北方河流长时期水资源利用程度超过此警戒线,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随着我国废污水的处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中水达标排放或零排放,雨洪工程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随着水利工程高坝大库骨干性工程的建成,“洪水资源化利用”的必将常态化,结合中国特点与实际,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可适当提高,我国北方设高为60%,南方也可维持在40%。
跨流域调水与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减少入海径流、“洪水资源化”,通过建立高坝大库容骨干工程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工程措施应对气候异常“超标准洪水”,结合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汛期前后“电调”严格服从于“水调”,有利于大江大河的长治久安提供工程性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略。
❷ 污水处理站,线路改造,按防爆要求
污水处理站,会有沼气(甲烷)产生,特定区域划分为危险场所,在危险场所要用防爆电气,电缆选用阻燃电缆就行,防爆电气选用IIBT4的就能满足防爆要求。
来自南阳中天防爆
❸ 拟建污水处理厂的北厂界距离铁路大约10米,请问做环评时需要注意哪些
你看看是否符合以下法律:
第十条铁路线路两侧应当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从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的距离分别为:
(一)城市市区,不少于8米;
(二)城市郊区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0米;
(三)村镇居民居住区,不少于12米;
(四)其他地区,不少于15米。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铁路管理机构提出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划定。铁路用地能满足前款要求的,由铁路管理机构在铁路用地范围内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与公路建筑控制区、河道管理范围或者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重叠的,由铁路管理机构和公路管理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后,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边界设立标桩,并根据需要设置围墙、栅栏等防护设施。
企业或者单位内部的专用铁路需要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参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划定。
第十一条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除必要的铁路施工、作业、抢险活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取土、挖砂、挖沟;
(三)采空作业;
(四)堆放、悬挂物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放养牲畜、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了望的树木等植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排污、排水,倾倒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
❹ 请教线路板污水处理有机废水发黑问题
发黑是因为未完全反应的硫酸亚铁在碱性环境下,氢氧根遇2价铁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遇氧气生成氢氧化铁,红色铁离子和绿色亚铁离子共存时就是看到的黑色的水。你减少一下硫酸亚铁或增加絮凝剂使用量试一下,不行的话使用曝气也可以解决。
❺ 污水处理厂设备检修经验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污水处理厂主要是泵类设备曝气机、压滤机等,以及一些药品储罐等设备。
1,各种阀门检修,检查阀门的开关效果,有无渗漏
2.泵类的润滑,链接部位的紧固,电机控制线路检查和处理,泵的底阀的检修
3.曝气设备的过滤器的更换,润滑油的补充和更换,润滑通道的检查
4.压滤机的清理与检查,滤布有无破损等,液压站的的检查
5.如果有垃圾输送装置的对输送装置进行检修
❻ 线路板污水处理时斜沉淀池水混浊怎么办
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组装形式有斜管和支管两种。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测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参见 网络:斜管沉淀池)
❼ 线路板污水处理时沉淀池水发黑,然后加硫酸进生化池时水发黄,怎么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处理水时加了片
那些浮泥主要是死去的微生物,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来吃COD等成分的,微生物可能会因为污水COD指标过低或过高而饿死或撑死。
❽ 污水处理时你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最好有工程经验的分享
71、当生化池受到负荷冲击,微生物受损时该采取什么措施?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水量、浓度)的冲击,COD去除率会突然下降,严重时污泥会从生物填料上脱落,使出水变混。这时应立即停止进水,往生化池内投放粉末活性炭以降低污泥负荷,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比例为每100m3生化池容积投加10公斤。当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恢复后,可采取污泥驯化的快速增殖法,在生化池内投加生活污水或投放废酒精或用干面粉烧熟的湿浆糊,投加比例为每100m3生化池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2-3天后开始进水并逐日增加进水量,直到微生物恢复正常。
72、当微生物大量死亡时该怎么办?
当微生物受到严重损伤且大量死亡而又抢救无效时,应立即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并立即更换活性污泥。然后查明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只要申报及时,在更新、驯化污泥期间向外排放的废水可以不作排污罚款处理。
73、怎样保证动力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污水处理系统欲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必须使各类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和保持应有的技术性能,正确操作、保养、维修设备是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
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系统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污水处理系统不仅使用许多污水处理所特有的设备,而且使用许多通用设备,所有这些设备都应该使用好、保养好、修理好。
所有这些设备都有它的运行、操作、保养、维修规律,只有按照规定的工况和运行规律,正确地操作和维修保养,才能使设备处理良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摩擦、高温、湿气和各种化学效应和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零部件的磨损、配合失调、技术状态逐渐恶化作业效果逐渐下降,因此还必须准确、及时、快速、高质量地拆修,以使设备恢复性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74、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专用设备?
专用设备:各类污水泵、污泥泵、存水泵、计量泵、螺旋泵、空气压缩机、罗茨鼓风机、离心鼓风机、表面曝气机、自动取水样机、格栅清污机、刮砂机、刮泥机、刮泥吸泥机、污泥浓缩刮泥机、消化池污泥搅拌设备、沼气锅炉、热交换器、药液搅拌机和污泥脱水机等。
75、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专用电气设备?
电器设备:交直流电动机、变速电机、启动开关设备、照明设备、避雷设备、变配电设备(包括电缆、室内线路架空线、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少量油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容器、断电器、保护器、自动装置和接地装置等)。
76、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通用辅助设备?
通用设备:电动葫芦、离心机、恒温箱、烘箱、冰箱、各种手动及电动闸阀、蝶阀、闸门启闭机和止回阀、绿化药水喷洒车、手推及电动割草机、卷扬机、车床、刨床、铣床、桥式起重机、运输车辆等。
77、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设备:各种天平、化验室常用分析仪器、电磁流量计、液位计、空气流量计和溶解氧测定仪等。
78、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管理要点主要有哪些?
污水处理系统来说,设备管理有以下四个要点:
(1)使用好设备
各种设备都要有操作规程,规定操作步骤。设备操作规程主要根据设备制造厂的说明书的现场情况相结合而制定。工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作工况记录。
(2)保养好设备
各种设备都应制订保养条例,保养条例根据设备制造厂的说明书的现场情况结合而制定,也可把保养条例放在操作规程一起。保养条例中包括进行清洁、调整、紧固、润滑和防腐等内容。保养工作同样应作记录。保养工作可分为:例行保养--指运转中的巡视检查保养。定检保养--定期停机检查保养。停放保养—指备用机组或闲置设备的保养。换季保养—指设备入夏、入冬、梅雨期等季节性需要的保养工作,包括采取防晒、防寒、防潮、降温等措施。
(3)检修好设备
对主要设备制订设备检修标准,通过检修,恢复技术性能。有些设备,要明确大、中、小修界限、分工落实。对主要设备必须明确检修周期,实行定期检修,不要到损坏十分严重时再想到修理。对常规修理,应制定检修工料定额,以降低检修成本,每次检修都应作详细记录。
(4)管好设备
这里所说的“管”,是指从设备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保养-检修-报废-更新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设备的资金管理(大修费、折旧费等)对每一环节都应有制定规定。
79、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的完好标准是什么?
可以下列标准作为完好标准:
(1)设备性能良好,各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原设计或最低限底应满足污水处理生产工艺要求。
(2)操作控制的安全系统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
(3)运转稳定,无异常振动和噪音。
(4)电器设备的绝缘程度和安全防护装置应符合电器安装规程。
(5)设备的通风、散热和冷却、隔音系统齐全完整,效果良好,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6)设备内外整洁,润滑良好,无泄漏(漏油、漏气、漏风、漏水)。
(7)运转记录,技术资料齐全。
80、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维护周期一般多少?
设备使用一段时期以后,必须进行小修、中修、或大修有些设备制造厂明确规定了它的小修、大修期限;有的设备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必须根据设备的复杂性,易损零部件的耐用度以及本厂的保养条件确定修理周期。修理周期是指设备的两次修理之间的工作时间,污水处理系统若干设备大修周期如表。(仅供参考)
序 设备名称 大修(小时) 定时检修
1 离心式污水泵<600r/min 40000 500
2 离心式污水泵<800r/min 30000 500
3 离心式污水泵<1000r/min 20000 500
4 离心式污水泵>1000r/min 10000 500
5 污泥泵(>1000r/min) 8000 500
6 污泥泵(<1000r/min= 10000 500
7 气提泵(空气提升器) 8年 1年
8 螺旋泵 20000 500
9 离心风机 15000 500
10 刮砂机 10000 500
11 罗茨鼓风机 15000 500
81.问:CAST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前段爆气沉砂池已经降解了部分C源),应该如何解决?
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如PAC和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8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
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8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水还高,进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曝气机3台满负荷运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
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 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8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1mm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 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测定一下比耗氧速率,即内源耗氧速率与基质耗氧速率之比来确定,针对性采取措施。
85.问:AB法A段如何控制?是从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给A段连续回流吗?SV30应控制在多少?是5%-10%吗?
答:A段的回流比应该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时间太短,虽然A段主要是吸附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内进行,只有将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机物降解,才能恢复吸附能力。应该用MLSS来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时也可用SV30,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沉降比5%-10%太低。
86.问: 如果一家污水厂运行一两年处理效果没达到较佳状态,那是不是应该考虑重新培菌(换泥)?换泥跟开始时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不用换!如果运行条件不变,换了也会一样的,即使你用优势菌种投加也没用,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控制好运行条件,如果是设计上的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87.问:我调试的是工业废水。工艺为水解+厌氧+好氧池1+好氧池2+沉淀。由于安装问题,曝气池布气不均匀(圆形曝气头曝气),每个曝气器处,均有一个类似喷泉上下翻滚(直径1m左右),曝气不均,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还发现曝气区填料挂膜较少,镜检有大的后生动物,没有发现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能给我解示一下吗?
答: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是曝气不均,是正常现象。还有你说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盖就很好了,至于说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就是严重结球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气量冲刷和厌氧脱膜等措施。
88.问:请问有关接触氧化池的下例问题。
(1)接触氧化池在放空时,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时间?
(2)当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下降时,要不要投加营养 ?
(3)对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认为有效吗,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接触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
(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膜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还要注意池放空时只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
(3)化学性泡沫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类的方法消泡。
89.问:本厂近一周的进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数据平均如下:进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总氮:64 总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氨氮:7.6 总氮:22.8 总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数:118.9 泥龄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2.5万吨/天(设计是5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后生化池-后二沉池,没有设置接触池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达不到 1 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4-5mg/L左右。进水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池很小(180立方),有相当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进水泵房去。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常发现有活性污泥悬浮颗粒,是静沉时间不足还是难以沉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是处理水质好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污泥浓度高导致大量繁殖?(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类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MLSS控低为3000-3500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池的耐冲击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严重, 泥龄已达35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浓度的2/3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90.问:我们是石油化工废水两级生化处理,一级是圆形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二级是推流曝气池,一级DO 0.2mg/L,二级DO 5.0mg/L。这段时间一级生化进水PH 8.0,出水6.5,二级生化后PH 5.78,超出指标6-9的范围,这是怎么回事?
答:一级DO低很正常,因为污泥负荷高,一级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负荷太高发生酸化,二级出水pH下降可能是硝化反应消耗碱度造成的。因为你介绍得太简单,我也只能简单分析和推断。
91.问: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和保证足够的回流,回流是回流好氧池出水还是二沉池底部回流?我现在调试氨纶废水,原来设计回流好氧池出水,可实际上是,若回流量达一倍时,就不能保证前边缺氧池的厌氧环境,我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会好些,这样说是否对?
答:根据你介绍的应该是前置反硝化,需回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你说若回流量达一倍时,就不能保证前边的缺氧池的厌氧环境的话不妥,缺氧区不等于厌氧,DO小于0.5mg/L就可。你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可防止缺氧区DO大于0.5mg/L。 如果好氧区DO在1左右,出水回流量在一倍时,缺氧区DO仍大于0.5mg/L时,不能再降低好氧区的溶解氧,也不要随意减少出水回流量(进入缺氧区的硝酸氮会少),此时可在不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二沉池出泥量,将池内污泥层升高,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使之处于缺陷氧或无氧状态,这样也有利于避免缺氧区DO上升。二沉池出泥量减少不会影响回流至反应池的污泥量,因为在二沉池内泥层升高的情况下,污泥在泥层中的浓缩时间长了,这种情况下出泥量减少了但出泥的浓度提高了。 如果是接触氧化工艺,出水要回流,污泥就不回流了。我不赞成用前置反硝化。因为出水回流的能耗大,回流量大要求反应池容积也大。关于去除硝化菌的说法不妥,但明白你的意思。
❾ 线路板厂的废水都用到哪些污水处理药剂
H2SO4硫酸 NaOH氢氧化钠 Na2S硫化钠 FeSO4硫酸亚铁 NaClO漂水
Na2SO3亚硫酸钠 PAM聚丙烯酰胺 PAC聚氯化铝
线路板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重金属废水→调节池1#→反应池1#→调节池3#
2.金属络合废水→调节池2#→反应池2#→调节池3#
3.综合废水→调节池3#→反应池3#→沉淀池→PH调节池→标准化排放口
4.油墨废水→调节池4#→酸析池→混凝反应池4#→板框压滤机→清液池→调节池5#
5.有机清洗水/有机浓废液→调节池5#→预处理→生化处理→二次沉淀池→PH调节池→标准化排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