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与地下水有关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受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加之城市及工农牧业布局相对集中,各地产业结构不稳,人类工程活动或自然原因导致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类型少、分布范围小、延续时间短的特点。有历史时期产生过而目前已消失的问题,也有目前存在并进一步加剧的问题,还有将来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归纳起来有4种类型,包括8个问题,第一类是因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咸水入侵、水质咸化问题;第二类是因不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引起地下水补给源减少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荒漠化(土地沙化)和湖泊萎缩问题,农灌区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第三类是因对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当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问题;第四类是因自然条件改变而潜在的地下水资源衰减问题。
一、区域降落漏斗
(一)诺木洪
盆地内的诺木洪农场形成过区域下降漏斗,现在已消失。该农场自1955年建立,1965年开始开采地下水浇灌农田,1980年开采井为35眼,灌溉季节实际开采量11.3272×104 m3/d,到1986年8月调查时为27眼、生活供水井4眼,共31眼,分散在农田和各大队队部所在地,灌溉季节实际开采量13.9283×104 m3/d,浇灌耕地1166.7hm2。1986年根据各开采井成井时静水位与开采15~20a的各开采井的静水位绘制农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在开采区范围内形成东西两个椭圆形下降漏斗,东漏斗面积28.26km2,西漏斗面积34.53km2。其中心区静水位下降值前者1.28~3.25m,后者1.38~2.81m。农供水源地虽属季节性开采,在年内开采期为135d左右(小麦生长期),该区地下水径流量为16.1917×104 m3/d,径流量超过实际开采量的16.25%。农灌后期便是枯水期,补给量较小,农灌水回渗期已过。两个漏斗未连成一片,原因是降雨季节洪水大量入渗补给,使地下水得到一定量的补给。在冲洪积扇轴部地下水径流量较大,作为两个独立漏斗在此期间又得到地下水的补给。此间采补基本达到平衡,两个漏斗存在则是长期非季节性的。据1987~1997年地下水长观资料,两个降落漏斗一直存在。
通过2003年和2004年两次丰、枯水期全盆地的地下水位统测,对所取得的各地地下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诺木洪农场区东、西两个区域降落漏斗中地下水基本得到恢复。西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原为10.35m(1982年),静水位下降2.35m,2005年调查时水位埋深为5.74m,比原来静水位上升2.26m。东漏斗中心附近一孔水位埋深原为16.37m(1982年),静水位下降0.03m,2004年调查时水位埋深为12.86m,比原来静水位上升3.48m。原因是随着青海省劳改局近几年农场的改制,农场大片耕地弃耕或外包给个体农户耕作;由于抽取地下水需要支付高额的电费,一般个体农户受经济条件限制,对地下水开采量也逐渐减少,多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地下水得到充分的河水入渗补给,水位得到恢复。据2003年调查,农场开采地下水量235.41×104 m3/a,其中农灌用水开采227.91×104m3/a,比1980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1644.91×104 m3/a。
根据各地城镇和农业开采井调查,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还有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其他地区开采量较小,均未超采,未形成区域降落漏斗。
(二)察尔汗
盐湖区液体矿产资源超采存在于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地区。由于近年来各化工厂大规模开采晶间卤水,已形成区域降落漏斗。据察尔汗盐湖勘探资料,区域降落漏斗主要分布于察尔汗火车站以北的铁路两侧及以东地区,面积总计为500km2,总开采量达2.564×108 m3/a(图8-1)。
图8-1 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卤水埋深等值线(2003年4月)
在停采后区域降落漏斗,边缘仍向外、向下扩展,中心有所上升。因补给量较难计算,仅能据此区域降落漏斗的观测资料认为:开采量已远超过允许开采量,基本属于疏干开采,对盐化工业带来了地下水位下降后抽水成本增高、采卤渠修建成本增高等困难。
二、咸水入侵———冷湖
柴达木盆地因开采程度低,只有在冷湖镇出现了咸水入侵的环境问题。原因是冷湖镇供水水源地布设不合理,个别开采井靠近咸水区。
冷湖镇水源地在冷湖北岸冲洪积扇约1.2km的潜水浅藏区,开采井共5眼,呈分散式同深开采并垂直地下水流向,1987年以前日开采量5920m3。据调查,开采时动水位11~13m,形成了下降漏斗,其半径956~1130m,漏斗已扩展到半咸水、咸水区,引起了咸水倒灌。据访问供水管理人员,称水质与水源地启用时比较有明显变咸趋势。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变咸后,于1989年在原水源地北又重新开辟新的水源地。
图8-2 柴达木盆地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咸水入侵平面示意图
图8-3 柴达木盆地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咸水入侵剖面示意图
据调查,由于青海省石油局20世纪90年代外迁,人口骤减,现人口2.08万人,年地下水开采量128.1×104 m3,开采量比以前减少近一半。经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水源地取样分析,一些水井水质已变咸,水化学类型属SO4·Cl·(HCO3)-Ca·Mg型。由于现状开采量较小,并不是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咸水入侵,而是因工程布置不合理造成的(图8-2、图8-3)。
三、水质咸化———格尔木
盆地水质咸化现象仅在格尔木河冲洪积扇戈壁带右翼发现,该区域内的浅埋潜水上、下段出现水质变异,在供水井上的表现只是孔深不同、过滤器的置放位置有差异。尽管孔位很近,水质却相差较大(表8-3)。1990年施工的西藏粮食局供水井(孔深66.42m),成井后因水质4项超标而废弃。在与原井相距10m处重新凿井一口,只把孔深加大到101.08m,水质却较佳。上、下段水质“分界”深度约80m。
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地表或浅层普遍存在一层古盐壳。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管道漏水等原因将盐壳中的盐分溶滤到含水层中,导致水质咸化。20世纪80年代初该地区地下水位普遍上升,溶滤了古盐壳的盐分,也造成水质咸化;另外,1998年、1999年两年格尔木市农牧局为绿化城市于水源地上游营造了60亩防风林带,采用大水漫灌,使包气带盐分溶解并大量下渗而造成TDS等急剧升高。
表8-3 格尔木河冲洪积扇戈壁带右翼开采井水质垂向分异统计表
四、荒漠化(沙漠化)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荒漠盆地,土地辽阔,可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却十分有限。柴达木盆地荒漠化以原生和次生盐渍化、风蚀和风积沙漠化为主,水蚀荒漠化次之。根据2004年遥感解译资料,对盆地平原区沙漠化现状进行阐述。
柴达木盆地平原区沙漠化面积大,分布较集中,沙漠化程度差异较大。地表景观以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残丘、风积新月形沙丘、梁窝状沙丘、风积沙地、沙被等为主。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土地面积达75736.9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4%(表8-4);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为5885.3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为7045.9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为62805.7km2,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3%。自从1960年盆地大规模开荒和修筑公路、铁路、矿产资源开发及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以来,绿洲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沙化加剧,严重威胁工农业生产和当地居民生活,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都兰地区北部大面积农田被风沙覆盖,青年农场的耕地有2/3被风沙覆盖,被迫弃耕;香日德农场北部沙害严重,沙丘堆积高度已达数米,农田已被风沙覆盖,被迫改为林地,成为防护林带。
五、湖泊萎缩———西台吉乃尔湖、托素湖
托素诺尔又名托素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德令哈市西南,为典型的内陆盐湖。呈边长约20km的等边三角形,面积192.8km2,平均水深3.5m,最深达25.70m。主要接受其北部的姊妹湖———库尔雷克湖水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湖水面积不断减小;湖水中TDS不断升高,1961年北岸为14.4g/L、南岸为15.25g/L,1984年为35.74g/L,属Cl·SO4-Na·Mg型。
西台吉乃尔湖位于东台吉乃尔湖西侧,水深0.4m。主要接受台吉乃尔河水和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TDS 310~330g/L,属Cl-Na型。湖底沉积石盐。遥感解译证实,湖泊严重萎缩,湖泊面积1976年时334.20km2,1990年为168.17km2,2000年变为43.37km2,占原湖水面积的13%。经过25年,湖水面积减小了290.83km2。
在苏干湖流域,利用1990年TM数据和2000年ETM数据进行了影像对照,其结果是:2000年全流域湖泊水域11.73km2,其中苏干湖水域面积为10.28km2;流域内有绿洲及沼泽湿地79.36km2,主要分布于苏干湖东的大哈勒腾河下游冲积扇前缘;流域内现代冰川面积36.50km2,沙漠面积210.15km2。较1990年相比,水域面积减少了4.24%,现代冰川减少了27.71%,绿洲、沼泽湿地减少了6.36%,沙漠扩大了14.32%(图8-4)。
表8-4 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土地统计表
大哈勒腾河自出山口至尾闾湖区与地下水几经转化,湖泊及地下水主要受大哈勒腾河补给,并维系着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大哈勒腾河因接受冰川消融水的补给而较为稳定。若冰川面积大幅减少或于上游向流域外引水,必将使本区绿洲生态用水和湖泊生态用水减少,导致绿洲、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日趋消亡,最后将引起该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图8-4 苏干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不同时相影像对比结果
六、盐渍化
(一)柴达木盆地盐渍化现状
据2004年遥感解译资料,柴达木盆地土地盐渍化以原生盐渍化为主,次生盐渍化次之;盐渍化土地总面积达35810.8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25%。其中原生盐渍化土地面积为35468.3km2(表8-5),占盐渍化土地总面积的99%;主要分布于湖盆中心的环湖地带,地表以盐壳、盐霜、盐斑为主,多为荒漠盐渍区,荒漠草原盐渍区次之。
表8-5 柴达木盆地原生盐渍化土地统计表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土地面积为342.5km2(表8-6),占盐渍化总面积的1%;主要分布于格尔木、诺木洪、郭勒木德乡和香日德等农耕区;地表以盐霜为主,盐斑次之,多属荒漠草原盐渍土区,其分布范围主要受季节影响和人类活动控制。次生盐渍化程度因地而异,格尔木、德令哈地区农耕区盐渍化程度高,宗巴地区农耕区盐渍化程度相对较低。
表8-6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土地统计表
(二)盐渍化原因
柴达木盆地盐渍化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原生盐渍化完全受到自然因素控制,柴达木盆地气候属于典型干旱极干旱型,蒸降比高达40∶1,在历史时期严酷的荒漠气候及强烈的蒸发作用,使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浅埋带盐分在近地表大量积累,形成大面积的原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柴达木盆地因降水稀少,无灌溉就无农业,在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的农业区,发展自流渠灌后,因采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到小于蒸发临界值,日积月累盐渍化程度逐年加剧,土壤含盐量不断增加,形成次生盐渍化土地。
七、地下水污染
柴达木盆地城镇中“三废”以直排为主,尤其是工业与生活污水主要是向地表河流、排污渠及池塘等地表水体中排放,造成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污染。目前由于地下水淡水分布区高污染的工矿企业少,污水排量不大,地下水中污染成分简单,污染程度不是很高,范围不是很广。经此次调查,发现少部分地点有Pb、油及挥发性酚的污染。Pb仅在大柴旦镇地下水中超标,其含量为0.275mg/L,为硼酸厂排放的废液造成的;油及挥发性酚污染多集中于格尔木市与花土沟镇,这与当地的石化工业有极大关系(表8-7、表8-8)。
随着城市的发展,“三废”排放量将会增大,应对该问题重视。
(一)格尔木市地下水污染
格尔木市是盆地南缘一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城市,位于戈壁带与绿洲带交界处,现有常住人口20.36万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城市,同时也是柴达木水资源利用最多的城市。据调查,每天城市用水为10×104 m3/d,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达2.33×104 m3/d。这些污水仅沿市区主要街道铺设的下水管道排向格尔木东河、西河。无排污设施地方的污水则就地排放,造成市区地下水污染。格尔木地下水污染是在1984年格尔木河东地区首次发现,污染因子为总硬度、TDS、氯化物,污染面积1.47km2;1989年达8.37km2。此外还出现了油类和酚类污染,其中以格尔木东水源地上段水质恶化较快,TDS、硫酸根超标1倍多,氯离子超标3.5倍。格尔木市污水处理厂虽然已建成,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设施滞后,地下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表8-7 柴达木盆地油含量≥0.05mg/L地下水取样点
表8-8 柴达木盆地挥发性酚含量>0.002mg/L地下水取样点
地下水污染中最严重的是油类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格拉(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该输油管线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沿格尔木河岸铺设,区内长度约150km,有三个加压泵站。由于输油管线年久失修、管线漏油和泵站废油排放,先污染地表水,河水入渗地下又污染了地下水。据2003年4月监测资料表明,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石油含量为0.13~0.89mg/L,样品检出率100%(图8-5)。与2002年相比,石油类污染有所减轻,污染范围仍与上年相同。油类污染减轻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线的改造和加压泵站废油排放量减少。
图8-5 格尔木市东水源地地下水石油类含量历时曲线图
(二)盆地其余地区地下水污染
盆地中矿产资源开发正处在起步阶段。除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外,其他城镇人口不多;工矿企业零散,生活、生产废水排放量不大。由于缺少多数城镇地下水水质背景资料,因而难以确定水质污染程度。作为地下水污染源几乎每个城镇均存在,污水、工业废水则是就地排放。除格尔木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外,其他各城镇均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
花土沟镇。该区主要污染物为采油厂排放污水,主要污染指标以油类为主。据2003年调查,每天污水排放量达1348.18m3/d,这些污水未经任何有效处理就地排放渗入山前戈壁带。
锡铁山工业废水。该区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区洗矿污水、矿山开采时产生的污水和火电厂排放的废水。污水排放量为5.771×104 m3/a、52.22×104 m3/a和78.43×104 m3/a,总排放量达136.42×104 m3/a。废水一般径流1~1.5km后全部入渗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废水中含有大量铅、锌、汞、镉和砷等有害物质成分。若不实施污水处理,将会对察尔汗盐湖造成污染。
都兰县。都兰县城周围有7个选矿厂,其中铅锌选矿厂3个,铁矿厂4个,有两个位于夏日哈河上游,5个位于察汗乌苏河上游。这些选矿厂均为乡办或个体经营,设施简陋,生产工艺低下,选矿所用废水未经处理就地排放。都兰县城和夏日哈镇均处在污染源下游地段,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格尔木市大格勒乡位于都兰县和格尔木市管辖交界处,其上游大、小五龙沟属都兰县辖区。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在五龙沟内发现金矿(岩金),曾一度大量开采矿石,黄金堆浸采用氰化物。在小五龙沟谷南侧山坡处,有面积达0.3km2的氰化物废液沉淀池。沉淀池下部未进行任何有效防渗措施,地表为粉砂土,以下为漂卵砾石,对地下水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污染源尚在,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八、地下水资源衰减
(一)工程拦蓄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是以山区水资源在平原区的重复转化为其基本特征。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水库建在巴罗根河出山口处,截获了河流的全部水量,并将河水引入渠道;除水库坝下少量渗漏和渠道渗漏外,在洪水期也没有多少河水可渗入地下,因而该区地下水资源大幅减少。
渠道引水导致地下水资源贫化在盆地内各灌区也较为普遍。盆地各冲洪积扇的地下水资源主要依靠河水渗漏补给,当河水引入渠后大部分或全部河水在渠道中运行,其渗漏量远远小于天然河道的下渗量。据调查,香日德农场1眼井,成井时(1974年8月31日)水位埋深77.27m,1987年6月1日实测水位埋深为100.33m,2003年8月实测水位为111.08m,每年下降1.17m。
(二)因自然条件改变而潜在的地下水资源衰减问题
在柴达木盆地的高山区广泛分布有现代冰川,总面积有1358.46km2,冰川储量1135×108 m3,冰川年融化水量9.18×108 m3,占整个柴达木盆地河川径流补给总量的20%,成为柴达木盆地哈勒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那陵格勒河、格尔木河、香日德河、巴音郭勒河等主要河流的最初水源和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
受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的影响,盆地平原区多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0.0155~0.062℃/a的比率上升。山区多年平均气温同样会不断上升,气候逐渐变暖,本区冰川萎缩趋势加剧。如祁连山区的喀克图蒙克冰川,最高海拔为5696m,1993年时冰川面积为44.5km2,至2001年时冰川面积降为40.9km2;8年来减少3.6km2,平均每年减少0.45km2,萎缩率为1.01%(图8-6)。气温持续上升,高寒区的冰川大量消融,短期内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当冰川萎缩到一定程度后,受冰川融水补给的上述河流流量变小,对其下游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而使地下水资源衰减。
图8-6 塔塔棱北山冰川萎缩1976年与2001年冰川面积比较
『贰』 请问有谁比较了解中铁四局的概况各个方面的最好是详细的告诉我,先谢过了!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局机关驻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96号。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旗]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旗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持有铁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市政、房建、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铁路铺轨架梁工程、铁路电务工程、铁路电气化工程、电信工程、公路路基、公路路面、公路交通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消防设施工程、环保工程、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特种专业工程资质,环保工程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资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国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同时经营范围还包括建筑勘察设计,新型材料生产,高速铁路大型铺架设备设计制造,铁路运营服务,施工机械租赁、修理,汽车检测,设备及材料出口,房地产开发,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等多个领域。
秉承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和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新建、改建、扩建了9800多公里铁路干线、支线,建成12个大型铁路枢纽,并在高速公路、市政、汽车试验场、城市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大型厂房、高尔夫球场、电气化工程等施工领域取得辉煌业绩和卓著信誉。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在2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或正在施工铁路、公路、房建、水利等工程百余项。先后有15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11项工程获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3项工程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5项工程被评为国家“市政金杯示范工程”;12项工程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8项工程获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9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160项工程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82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92项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所编制的工法,有12项被评定为国家级工法,有78 项被评定为省部级工法;拥有国家专利25项。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员工总数 220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00余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800余人(包括55名专家享受国家、部、省特殊津贴,38名教授级工程师);博士4人,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装备有总功率达49万千瓦的各类先进机械设备9800余台(套)。近年来,由于良好的管理和卓越的信誉,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9次在铁路信用评级中位居A类企业行业,银行授信额度达212亿元;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后被评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建筑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文化管理先进单位”。
发展历程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中铁四局集团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五十多年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炮火的洗礼,铁路建设艰苦岁月的磨砺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中铁四局集团现已成为以工程承包为主,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1950年11月,为保障战时军需运输,中央军委、铁道部以东北铁路特派员办事处工程总队为主体、从全国各铁路局抽调部分骨干力量,正式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跨过鸭绿江,承担京义(平壤-新义州)、定清(定州-清水)铁路线的抢修任务。1953年11月,铁道工程总队凯旋回国。此后,经过铁道部西北铁路工程局(咸阳)和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两部分11次较大规模分立、组合的机构演变,至1965年1月,以福州铁路局工程指挥部调入华北铁路工程局为标志,基本形成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的主体。
铁道部西北铁路工程局(咸阳)部分:1950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组建,机关设址朝鲜新安州。1954年1月,铁道工程总队与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八工程局合并组建新的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六工程局,机关设址陕西省宝鸡市,后迁址西安市。1955年1月,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十一工程局成建制并入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五工程局。1957年5月,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五工程局成建制并入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六工程局。1958年9月,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六工程局撤销后改编为铁道部西宁铁路局,机关设址青海省西宁市;部分施工队伍调入铁道部西安铁路局,机关部分人员调出与北京、济南、成都、西宁、太原等其他铁路局抽调的人员合并组建铁道部青藏铁路工程局,机关设址青海省格尔木市。1961年1月,铁道部西宁铁路局撤销改编为铁道部西北铁路工程局,机关设址陕西省咸阳市,原调入铁道部西安铁路局的部分施工队伍及铁道部青藏铁路工程局机关人员均调回铁道部西北铁路工程局。1963年9月,为抗击蒋介石反攻大陆,铁道部西北铁路工程局撤销后南下福建前线,队伍及机关成建制调入铁道部福州铁路局,并在福建省南平市成立铁道部福州铁路局工程指挥部,受铁道部和福州铁路局双重领导。
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部分:1961年11月,由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铁道部电气化铁道工程局和铁道部北京铁路局丰沙工程指挥部合并组建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机关设址北京市王府井口。主要施工力量亦可上溯至建国初期的铁道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八师、铁道部西南铁路工程局,及其随后演变的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所属的第三工程局,机关设址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后迁址包头市;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六工程局,机关设址黑龙江省伊春市;机械筑路工程公司、建厂工程公司、通信信号工程公司(机关设址都在北京市)等单位的主体施工队伍。1953年12月,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机械筑路工程公司成建制并入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三工程局;1958年3月,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通信信号工程公司撤销,改编为铁道部电务工程局,机关设址北京市。同年9月,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成立。同年10月,铁道部电务工程局划分改建为铁道部电气化铁道工程局和铁道部电务工程总队;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四工程局撤销,组建为铁道部武汉铁路局。同年11月,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三工程局撤销,组建为铁道部呼和浩特铁路局。1960年12月,铁道部从所属的呼和浩特铁路局、武汉铁路局、西宁铁路局等单位抽调成建制施工队伍到北京铁路局,组建铁道部北京铁路局丰沙工程指挥部。1965年1月,完成战备任务的福州铁路局工程指挥部调入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机构演变的两大部分正式融合。1965年5月,原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的机关人员和施工队伍仍按原建制调出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组建新的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1965年6月和1966年3月,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建筑处及所属单位先后成建制调往铁道部第五勘测设计院,后改编为铁道部建厂工程局。
1966年8月,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正式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为贯彻执行西南三线铁路建设的国防战略,经过20天的千里搬迁,局机关从繁华的北京市迁址云南省富源县。1970年6月,铁道部第四铁路工程局与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合并,组建新建制的铁道部第四铁路工程局,机关设址湖北省武汉市。1974年1月,交通部第四铁路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处调出与交通部电务工程总队、交通部第三铁路设计院电气化设计处合并,组建交通部铁路电气化工程局,机关设址北京市;1977年1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按原局、院建制重新组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和铁道部第四设计院;3月7日,新建的局、院就地分开办公;经过3个月的搬迁,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安徽省合肥市新址正式办公。1984年10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拨改贷、利改税”的改革中,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85 年9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又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2000年6月28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与铁道部正式脱钩的基础上,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作为两个投资主体,设立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以股东会为权力机构,以董事会为决策机构,以监事会为监督机构,以总经理、副总经理、三总师为执行层的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公司与其投资控股的各子公司形成了中铁四局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中铁四局集团建制沿革的演变过程,是几代建设者为祖国建设事业四海为家、服从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缩影,也是企业与时俱进、顺应市场、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历程。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中铁四局集团广大员工以汗水、鲜血以至生命的代价,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抗美援朝时期近三年的浴血奋战中,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万余名官兵,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此间,200余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和平建设时期,四局人先后成功修建了兰青、宝成、成昆、枝柳、皖赣、京九、西康、朔黄、洛湛、内昆、渝怀、株六、胶新、西南、京秦、青藏等65条铁路干线,京广、津浦、淮南、京包、宝兰、菏日、黎南等26条铁路复线和32条铁路支线,14个大型铁路枢纽,159条铁路专用线,共计11960公里。同时参加了越南、坦赞铁路的援建。改革开放后,中铁四局先后参加了沪嘉、莘松、济青、深汕、武黄、沪宁、合宁、沪杭、京珠等高速公路建设达1780多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1/25。先后承建了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地铁工程和武汉、天津轻轨工程。同时,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21个国家和地区承建铁路、机场、公路、水坝、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等工程100余项。在立足铁路主战场,开拓社会大市场的过程中,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广泛涉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立交桥、高速公路、汽车试验场、机场、码头、电力、通信、信号、体育馆、高层建筑、汽车试验场、高尔夫球场、给排水及环保建筑市场,并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先后建成了解放军总装备部、交通部、上海大众三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汽车试验场,中国第一座上海国际赛车场,昆山大上海、光明及上海滨海等三座具有亚洲一流水准的高尔夫球场,以及南京、合肥、巢湖等国内大型的污水处理工程。其修建或参与修建的京九铁路阜阳枢纽、徐州铁路枢纽、解放军总装备部定远汽车试验场、京九铁路阜九段、昆山钞票纸厂、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芜湖长江大桥等7项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京九铁路阜阳铁路枢纽、交通部北京汽车试验场分别被授予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京九铁路阜阳枢纽、宿州国家粮食储备库、黄山体育馆、安庆体育馆、淮北斜拉桥5个工程获“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西康铁路4标段获“国家现场保护百佳工程”;交通部北京汽车试验场还获国家质量奖;淮安市四季青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获国家“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51项工程荣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7项市级优质工程奖;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质工程57个;国家科技成果奖22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获国家优秀QC小组成果奖13项、省(部)级优秀QC小组成果奖 52项。
作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具有铁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市政、房建、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公路路基、公路路面、铁路铺轨架梁、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环保工程甲级资质,国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改制4年来,先后二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二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被授予“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资金信用被中国建设银行评定为AAA级。通过几代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和不懈追求,中铁四局集团奠定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风击浪的坚实基础。
新时期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充分挖掘、提炼、总结和传播反映深厚文化传统底蕴,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在制度、科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持续创新,适应日益变化和发展的企业内外环境,保证企业的永久生命力。
企业资质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骨干成员,持有铁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市政、房建、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公路路基、公路路面、铁路铺轨架梁、铁路电务工程、铁路电气化工程、电信工程、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工程、消防设施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环保工程甲级资质,国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同时涉足建筑勘察设计,新型建筑材料制造,铁路运营服务,施工机械租赁、修理,汽车检测,设备及材料出口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已逐步进入投资发展市场,积极开发房地产项目,参与了广西全州至兴安、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等国家基础建设的投资,并在部分城市实施了土地一级市场整理。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现有资质:
主项资质 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增项资质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2、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4、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5、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6、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7、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8、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企业文化
员工行为准则:诚信 文明 守法 敬业 企业人才观:知人善用 人尽其才 企业发展观:科技先导 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 企业市场观:靠信誉打开市场靠精品占领市场 企业作风:严谨 务实 团结 创新 中国中铁四局企业精神:勇于争先 永不满足 中国中铁企业精神: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企业哲学:把每一次成功作为起点 企业使命:发展自我,造福社会
编辑本段
经营宗旨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遵约、守信、保质、重义。
编辑本段
经营范围
主要经营范围:承建国内外铁路、公路、机场、码头、城市立交桥、水利、地下铁路、基础工程、工业建筑、高层建筑、民用住宅、电力、通信、信号、电气化接触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房地产开发,施工机械租赁、修理、汽车检测,地方或专用铁路运营,管理。
公司效益什么的这些要问内部人员了,希望这些能帮上你 o(∩_∩)o
总部就是在: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96号
『叁』 青海格尔木盆地
格尔木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工作区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提供了空间,形成孔隙地下水系统。格尔木河流域具有西北内陆盆地的一般特征。从昆仑山前到达布逊湖主要分为山前戈壁砾石区、细土平原区和盐沼地区。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主要接受来自昆仑山的格尔木河河水的渗漏补给,径流到冲洪积扇前缘的细土带,受阻后一部分潜水溢出地表,形成泉或泉群,汇集形成泉集河,消耗于向盆地腹部流动中的蒸发。含水层分带特征如下。
1.山前戈壁砾石平原区单层潜水区
戈壁砾石平原潜水区分布于青新公路以南1~2km至乃吉里水电站以北戈壁砾石平原带。具有厚度大、富水性强、水循环速率快的特点。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上更新统含泥砂卵砾石、卵砾石及含泥砂砾石,厚度40~200m,水位埋藏深度10~200m,自南向北逐渐变小。
2.细土平原区多层含水层区
细土平原区分布于青新公路、宁格公路两侧,宽约10km呈东西向展布。地下水在细土平原前缘溢出地表。按其含水层系统的宏观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表层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及深层承压水含水层(组)。
表层潜水含水层:细土平原区表层潜水含水层底板埋藏深度在40m以浅。含水层岩性为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和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含泥砂砾,向北为细粉砂。钻孔单位涌水量由400m3/(d·m)降到不足10m3/(d·m)。
浅层承压含水层:浅层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一般40~50m,含水层厚度20~60m,岩性为上更新统砂卵砾石、砂砾石及含砾中粗砂,向北递变为细粉砂。钻孔单位涌水量在400~900m3/(d·m)。
中层承压含水层:中层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自南而北由120m增至230m,厚度由50m减至20m。岩性由中更新统上段冰水洪积砂砾石、泥砾夹砂、中粗砂过渡为粉细砂和亚砂土互层。
深层承压含水层:该承压水含水层与上游为砾石平原的深部承压水含水层相接。含水层顶板埋藏深度自南而北由170m增加到250m以上,含水层厚度由40m减薄到20m,岩性由中更新统下段冰水沉积含卵砂砾石、中粗砂递变为粉细砂夹亚黏土,富水性较弱。
物探勘查方法选择EH-4电导率成像法和瞬变电磁法,目的在于圈定含水层范围,确定古河道位置,了解含水层埋深,为格尔木冲洪积扇水文地质调查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图3-61为同一测线EH-4和TEM勘测结果对比图。从EH-4断面图中可以看出,视电阻率等值线垂向梯度变化特征反映地层纵向结构变化,Qp2底界反映明显,颗粒结构横向变化有规律,沿地下水流向由粗渐变细。
TEM勘测结果在剖面0~3.2万m段与EH-4较为吻合,横向分辨率高于EH-4,对断层和岩性横向变化反映明显。在剖面3.2万~4.9万m段,深度大于300m的高阻数据不太真实,与实际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是低阻区勘探深度受到了限制。另外,TEM反演电阻率偏高,推测地下水矿化度难度较大。
图3-62是EH-4勘查Qp2底界埋深等值线图,由于Qh厚度不大,该图也可表征为Qp2+Qp3砂(卵)砾石层等厚度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冲洪积扇轴部出南山口后基本平行109国道沿四十九道班—水文站—盐湖水厂,经格尔木市后沿215道北北东向延伸。
沿轴部出现三个沉积中心,水文站至盐湖水厂间沉积中心最深处大于600m,其附近的勘探孔深500m而未揭穿Qp2+Qp3砂卵砾石层。冲洪积扇前缘陡变薄带在图中反映明显,西侧大致沿格茫公路,东侧位于河东农场一带,中间段过格尔木市向北东凸出约6km。冲洪积扇前缘陡变浅带往北,大部分地段含水层厚度小于300m,仅河西二连往北局部地段厚度大于300m,这也反映了格尔木河古河道曾流经的位置。
另外在本研究区还开展了地质雷达勘查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溢出带地下水位埋深和浅层水矿化度变化情况,测线自西向东沿河西八连—格尔木—河东十队公路布置的,雷达剖面全长51.9km,格尔木东部有6段约5.5km近南北方向的路段测线,没有与主剖面Ⅺ测线共同成图。在地质雷达勘测成果剖面中(见图3-63),由浅至深地质雷达反射波的波形振动特征图像解释分为3段。
1)2.5m深度以下剖面为近地表地层干燥介质雷达波振动区,雷达剖面上可见路基下出现了多组强弱波动交互带,这与山前冲洪积扇地层交互韵律相吻合,剖面中的部分区域的地层反射波组有效解译深度大于15m。
2)4.0~6.0m为地下水饱和程度变化区,雷达波在地层中传播受地层介质的介电常数变化影响,由于干燥与含水松散层介质界面是一个较强反差的波阻抗界面,雷达波会在地下水位面上产生较强的反射脉冲,同时后续的电磁波动会因为地下介质含水而产生振动衰减,这些特征是解释地下水位面的主要依据,地下水位解释结果详见地下水位深度曲线(图3-63)。
3)6.0m以下为含水地层介质雷达波衰减区,全部51.9km剖面的雷达数据均采用同一采集参数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的,因此雷达剖面上所反映的波动面貌表达了沿剖面测线地下介质的客观情况,在雷达成果剖面上我们可以看出雷达波在穿过富水的地层以后,雷达波产生的衰减明显,但是衰减的程度和幅度不尽相同。通过计算雷达波衰减幅值的权系数与地下水矿化度相关后,得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解释成果。
图3-61 EH-4与TEM探测结果对比
『肆』 格尔木污水处理厂的工资待遇高不高,它是什么性质的单位。聘用的人工资高不高
为什么那里是倒班上,冬天就停工还发工资吗。污水处理厂办公室的聘用人一个月多少钱,工人多少钱一个月
『伍』 格尔木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系统数学模型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数学模型由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河流量数学模型联立耦合构成。
一、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
根据前述地下水系统概化,格尔木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其概念模型为准三维流地下水流动系统。
由前述地下水系统概化,地下水流系统的数学模型可描述如下。
上部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流微分方程: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下部承压水含水层地下水流微分方程: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其中: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式中:H1,H2,HR,HS,Hf,分别为潜水水位、承压水位、河水水位、泉(沼泽)溢出高程、地形高程;H1b,H2b,H10,H20,分别为潜水与承压水含水层第三类边界参照水位;潜水与承压水含水层初始水位;K1,T,分别为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承压水含水层导水系数;σ′为潜水与承压水含水层之间的越流系数;β1,β2,分别为潜水与承压水含水层第三类边界流量增量系数;μ,μ*,分别为潜水含水层给水度,承压水含水层储水系数;Q1i,Q2i,分别为潜水井开采量,承压水井开采量;q10,q20,分别为初始条件下潜水与承压含水层边界单宽流量;WR,WS,分别为河流与潜水含水层水量交换强度、泉及沼泽与潜水含水层水量交换强度;Qr,WRmax,BR,γ,分别为河水流量、河床极限渗漏强度、河床水面宽度、河床漏水系数;HS,α,分别为泉水(沼泽)溢出高程、泉水(沼泽)溢出系数;E0(C,t),E(x,y,t),分别为矿化水水面蒸发强度、潜水含水层蒸发强度;Δ0,Δ,m,分别为潜水极限蒸发深度、潜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蒸发特征指数;n为边界外法线方向;G为计算区;Γ3为第三类边界;f1(x,y),f2(x,y),f3(x,y),分别为河床分布函数,泉水(沼泽)分布函数。
二、河水流量数学模型
描述河流流量数学模型为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式中:Qri(l,t)为第i条河流流量;Qri0(t)为第i河流入境流量;Qrj(t)为第j支流汇入流量;WR,BR(l,t)分别为河床渗漏强度、河床水面宽度;l,lj分别为河流流程长度、第j支流汇入点流程长度;δ(x)为一维狄拉克函数。
三、水资源数学模型离散与求解
(一)剖分离散
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剖分。其空间剖分选用矩形网格,用高斯-克吕格地理投影地图作为底图,坐标方向与公里网平行,水平方向取1000m×1000m等距剖分步长,剖分网格与公里网一致;垂向剖分采用不等距剖分,自上而下以四个空间曲面作为垂向剖分面:地形高程曲面、潜水含水层底板曲面、等效越流层底板曲面(潜水含水层底板曲面平行下移10m)、隔水底板曲面(砾石平原区为潜水含水层底板、细土平原区为中层承压含水层底板、盐壳湖沼区为地表以下250m深度);时间离散步长取自然月。剖分结果南北方向112格,东西向72格,平面上共有5197个有效矩形网格。
河流数学模型剖分。首先对研究区内河流水系(包括格尔木河干流与泉集河)进行分段,仅在各河段的交点上有支流汇入或引出。以含水层剖分网格为基础,把河流曲线用公里网的折线近似,由此水系共分成21段,整个水系共分为442个“河元”折线段。
地下水数学模型,空间离散选用中心节点差分、时间离散采用向后差分,建立相应的差分方程,即地下水数值模型。河流数学模型用欧拉折线法构造其计算格式,依次由河段源头向下游递推计算各河元的流量。地下水数值模型与河流数值模型联立,构成研究区水资源数值模型。
(二)计算软件的选取
用地下水数值计算通用的Modflow计算程序对水资源数值模型进行计算,选用瑞士联邦苏黎世工业大学开发的Processing Modflow Pro(简称PM)集成软件系统,包括模型前处理、剖分、插值、模型计算、数据录入、绘制各种曲线与等值线等前处理、后处理功能。
水资源模型有关空间与地层属性数据(尤其是地层空间结构数据),利用柴达木盆地结构模型数据库进行提取,构造成PM所要求的矩阵数据格式后,再调入PM中进行整理计算。
(三)模拟软件之适应性修正
PM软件系统中所用的Modflow模拟程序,其地下水蒸发模块为线性蒸发模型,而研究区地下水蒸发与埋深之关系具有较高的非线性。由于蒸发因素在地下水循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直接使用线性模块将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为此,对Modflow蒸发模块程序进行适应性改写,使其能够适应非线性蒸发模拟;改写后重新编译Fortran Modflow模拟程序,再连接到PM集成软件系统中。改进后的Modflow模拟程序,对浅埋区地下水蒸发量与埋深的计算精度有较大改进,提高了水资源模拟计算的仿真度。
『陆』 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是哪些
新疆: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市、昌吉市、若羌县
北京:怀柔区、通州区
天津:东丽区、武清区、西青区
河北:邯郸市、廊坊市、秦皇岛市、石家庄市、定州市、迁安市、任丘市、正定县
山西:晋城市、古县、孝义市、右玉县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鄂托克前旗、准格尔旗、扎兰屯市
辽宁:鞍山市、辽阳市、盘锦市、营口市、凤城市、海城市、庄河市
吉林:吉林市、敦化市、梅河口市
黑龙江:牡丹江市、伊春市、安达市、海林市
上海:嘉定区、闵行区、徐汇区
江苏:宿迁市、徐州市、盐城市、常熟市、丹阳市、江阴市、溧阳市、如皋市、宜兴市
浙江:湖州市、丽水市、台州市、长兴县、海宁市、瑞安市、桐庐县、余姚市、诸暨市
安徽:安庆市、蚌埠市、淮北市、宣城市、巢湖市、当涂县、天长市
福建:龙岩市、莆田市、晋江市、石狮市、沙县、武平县
江西:赣州市、吉安市、萍乡市、南昌县、宜丰县、玉山县
山东:济南市、济宁市、莱芜市、日照市、昌邑市、胶州市、莱州市、龙口市、荣成市、乳山市、寿光市
河南:开封市、漯河市、新乡市、驻马店市、长垣县、巩义市、西峡县、永城市
湖北:鄂州市、十堰市、襄阳市、大冶市、天门市、宜都市
湖南、衡阳市、湘潭市、浏阳市、宁乡市、韶山市
广东:河源市、清远市、肇庆市、博罗县、龙门县、四会市
广西:贵港市、桂林市、来宾市、柳州市、:横县、凭祥市
海南:海口市、琼海市
重庆:合川区、江北区、巫溪县、忠县
四川:巴中市、德阳市、泸州市、遂宁市、都江堰市、江油市、米易县、西昌市
贵州:安顺市、遵义市、凯里市、仁怀市、兴义市
云南:昆明市、普洱市、安宁市、大理市、腾冲市
西藏:日喀则市、米林县、曲水县
陕西:渭南市、咸阳市、延安市、凤县、吴起县、志丹县
甘肃:白银市、嘉峪关市、敦煌市、清水县
青海:西宁市、格尔木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宁夏:石嘴山市、永宁县
『柒』 修建青藏铁路时用以桥代路的目的是什么
修建青藏铁路时用以桥代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为不影响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保证迁徙、觅食的野生动物顺利穿越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征求有关专家意见,采用“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等方式,在青藏铁路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
(7)海西格尔木市光学污水处理扩展阅读:
青藏铁路建设之初,对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做了严格的规定。在西藏安多基地中铁十一局的工地上,有专门的污水处理池,生产、生活污水经过沉淀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出,对固体垃圾则进行分类处理。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凡是途经自然保护区,铁路建设遵循“能避绕就避绕”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砂石料场的选址及便道的宽度都经反复勘测才确定,尽量避免破坏植被。
『捌』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实行了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地区取得了先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国家开始重视区域发展的合理布局,并着手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调整。20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隐性的区域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中部省份经济地位日益边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西部地区的严重落后等[4]。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一五”以来,国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增长战略版图日臻完美。
(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图5-1)。
图5-1 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示意图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要求,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进而明确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发展重点、区域政策等,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地区之间良性互动、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5]。为此,2006年国务院启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201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在国家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明确了各自的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1)国家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要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发挥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
(2)国家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要增强产业和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逐步建成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3)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农业主产区要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4)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等生态系统、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生态安全的国家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1300多处国家禁止开发的生态地区,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各类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二)区域发展前景
1.西部地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国家政治安定、环境安全、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国家整体利益,也符合西部发展的要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部地区,包括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2008年,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9%,人口占全国的27.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5%,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6.4%,原煤产量占全国的44.0%。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会议确定,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会议明确了西部地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1)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西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3)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强西部大开发活力。
(4)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实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综合交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等经济区发展,支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新疆天山北坡、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等经济区发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
2.中部地区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促进中部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和山西6个省。2008年,中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全国的27.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7%,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1.0%,原煤产量占全国的39.0%。
2009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提出了2015年总体发展目标和2020年展望目标。规划确定到2015年中部崛起要实现4项目标: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48%;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9%。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
(1)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为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3)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4)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构建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5)以“两纵两横”经济带和六大城市群为核心,加快重点地区发展。加快构建沿长江、沿陇海、沿京广和沿京九“两纵两横”经济带,形成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培育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6)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耕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自然保护区、调水工程水源地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做好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7)积极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
3.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南北方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0个省(市)。2008年,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9.5%,人口占全国的36.7%,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3.9%,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5.7%,原煤产量占全国的9.7%。
东部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生长点。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战略,东部地区将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充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角色,发挥领跑作用。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勾画出东部地区的未来发展蓝图:《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等。
(1)珠江三角洲地区: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长江三角洲地区: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达到72%(核心区75%左右)。
(3)黄河三角洲地区: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4)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业副产品生产基地。东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2008年,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8.2%,人口占全国的8.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4.3%,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6.9%,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2%。
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提出了东北地区的发展重点:
(1)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经济区加快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
(2)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能源结构。
(5)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由政府统筹部分准备金专项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等问题。在资源开采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
(6)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沙化土地治理和矿山环境整治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玖』 马上就要去中铁四局参加工作了,特想了解一下中铁四局的一些情况。谁能帮忙介绍一下。感谢
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如何,现在在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