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呼和浩特的建城历史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呼和浩特市( 蒙语为"青色的城市"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郊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5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20个街道办事处,96个乡镇,412个居委会和1 095个村委会,土地面积17 224千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 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 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气候]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水文]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 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 380.9平方公里,沟长6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 972万立米.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 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公里,流域面积70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 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 075.8公里,河网密度为o.177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大青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20多种,矿产地8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15处,矿点矿化点63处。矿产规模以矿点及矿化点居多,工业矿床较少。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仅为普查阶段。其品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岩、膨润土、水晶,紫沙陶土等,以建筑材料为主,仅有少量冶金辅料和特种金属矿。大理石、花岗岩、石墨及拂石矿为优势种。能潭矿产主要有煤及泥炭.贵金属、稀有金属和放射性矿产主要有金、绿柱石以及伟晶岩型铀、钍。普通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野生植物主要有种于植物和蕨类植雉、半翅、雕,鹰等1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猫鹰、红鹰、小鹤、长耳鹤、短耳鹤,雕鹤、红角鹤等10多种.农作物天敌资源共有6目27科100多种,其中食蚜虫、氍虫、草蛉等捕食天敌在田密度高,分布广、食性大,适应性强,从春到秋均能捕到多种蚜虫,尤其在麦田中基本能控制麦蚜的蔓延和危害.中华厂扁步行虫,分布很广,数量大、寿命长,捕食时动作迅速、凶猛,对粘虫的发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利用天敌治虫,经济有效,无公害,是今后发展方向.光能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是全国的一个次高值区.农作物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达3 559 2 828兆焦耳/千方米,是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3%,日照1 6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的55%,是相当优势的生产潜力;地下水: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立方米。林牧用地: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大青山的中上部,多属林牧用地:灰褐土,主要分布在大青山中下部,以林牧用地为主,有少量农耕地:粗骨土,主要分布在大青山阳坡、半阳坡,以林牧用地为主:新积土,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郊区黄合少乡的东部及托克托县黑城乡的南部,主要以农林牧综合用地,栗褐土,主要分布在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托克托县黑城乡和郊区榆林镇东南部、黄合少乡的东部,主要为农业用地:潮土,主要分布在黄、黑河冲积平原上,洪积扇下部和湖积台地及低洼地,是全市比较好的农业用地,盐土,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低平处及黄、黑河两岸,多为荒弃土地:沼泽土,主要分布在山前浅水溢出带,主要为牧草滩,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托克托县东南部及南部黄土丘陵边缘处,部分可植树种草,其余为难利用土地。
呼和浩特市交通方便,有京包铁路和110国道通过市区,距北京仅有669公里,京包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两地间的交通时间。呼和浩特机场为4D级民航机场,与北京、广州、长沙、西安、太原、石家庄以及自治区内的锡林浩特、赤峰、海拉尔等地有定期航班,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呼和浩特市容整洁,城市绿化良好,市内建造了"青城"、"满都海"两处大型公园和多处街心供参考公园。市内有民族商场、天元商厦、百胜购物中心、北京华联商厦、维多利商厦等大型购物商场和义乌、祥和、通达等大型批发市场。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各主要交通干道(机场路、东风路、海拉尔路、中山路等)已重新扩路,修缮和绿化新华广场、街心花园,正在实现"现代化首府城市"的建设目标。不论哪个季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掩映在飞红流翠之中,使呼和浩特成为名符其实的"青色之城"。
呼和浩特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人类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坐落在大黑河畔的昭君墓、东郊辽代的白塔(即"万布华严经塔")、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呼和浩特市又被誉为"召城",有着丰富的召庙文化,这里有大召寺、五塔寺、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等。呼和浩特不仅拥有鉴证历史的文物古迹,还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庄等景区(点)无不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之处。
近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市的重点,努力使之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旅游企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现在又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将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秀美的草原风光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蒙古风情园;使呼和浩特市北方城市冬季旅游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乌素图大型滑雪场;拥有现代功能,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尔夫球场;人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而汇集了世界名亭和历代古币且环境优美的和林南山公园已向游人开放。
邮电通讯:呼和浩特通信网分为市话网、长话网、移动通信网,电话已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市电话网现有市话局12个(含五个旗县区),程控交换设备总容量为290918门,全市共有话机250702部。现有两个移动电话局,一个模拟移动局。另一个是GSM数字移动局,总容量为16万门。
市政建设:呼和浩特地区由内蒙古西部电网供电,并同华北、京津唐电网联网,电力充足,目前已建成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6千伏、0.4千伏6个供电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3个等级变电站,形成了三级电压供网,总供电量7亿度。随着呼和浩特电厂的扩建和托克托电站群的兴建,呼和浩特的电力将更加充裕。
呼和浩特联合、联5片供暖、供热、供气发展较快。到目前,市区已建成热力站61个,形成区域联合供热面积667万平方米。煤气日生气能力达到16.4万立方米,石油液化气年供气总量6006吨,现在有11.6万户居民使用煤气或液化气。充足的供热、供气能力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呼和浩特道路设施建设、环卫绿化、城区改造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以中山路、锡林路、新华大街和鼓楼立交桥为中心的城市交通主轴线,配已东西向和南北向的16条主干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园林绿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市区园林绿化面积231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2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2平方米。
自然资源:呼和浩特物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及贵重金矿产,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金属矿产资源更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泥炭、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金、铜、铁、铅、锌等上百种。现已探明的矿产地170余处,矿点及矿化点128处。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清水河境内的煤、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属全国之冠。经济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崇山峻岭区和平原的野生种子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有770余种。药材资源更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区。
特色饮食: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羊背子、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血肠、肉肠、羊杂碎汤、稍麦、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麻花、馓子等。
气候条件: 呼和浩特属西北大陆性气候,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平均气温6℃。每年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零下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左右。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2. 土默特左旗的交通运输
京包铁路
穿越旗境61.5公里,并设有五个车站,与北京、西安、太原、兰州、银川、上海、宁波、南京、武汉等城市均有旅客列车通行。呼和浩特市还有直达乌兰巴托和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列车。察素齐镇火车站日过往旅客列车12对,货物年吞吐量达10万多吨。
呼准铁路
2004年开工建设,经过台阁牧镇、白庙子镇,在台阁牧镇甲兰营子设货运站,并铺轨到金山电厂。 2012年,土默特全部工业增加值8727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万元,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为 10.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19户,产值达到1433269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9%。
2012年,全旗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到37户,比上年减少1户;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105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润总额为117300万元,比上年下降28.3%。 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481万元,比上年增长17.9%。按地区分,城镇的零售额177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乡村的零售额96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7.5%。
全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05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77237万元,比上年增长6.0%,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23262万元,比上年增长2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1683万元, 比上年增长42.5%;中长期贷款60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2012年保险业务保费收入58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202万元,比上年减少12.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3. 如何处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大东新城自来水水质臭这个问题
可以举报吧。估计没啥用,这个可能是水源问题,
4. 大黑河的治理开发
流域内的自然灾害较多,以旱灾、洪涝和盐碱较为严重,群众饱受其苦,常把大黑河称为“大害河”。流域内干旱普遍,在近500年的史料统计中有大旱57次、平均9年一次,旱年144次、平均三四年一次,这与当地“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基本一致。近50年来,在大青山区和丘陵区的较大支流中修建了石嘴山、二道洼、雷山和红领巾等4座中型水库和诸多小型水库,用以防洪和灌溉。在大黑河出口处的河口镇,于1964年修建挡黄闸1座,防止黄河倒灌,保障大黑河河滩垦殖区的生产。在大黑河干流由美岱至入黄口河道的两岸,于1954年至1960年间修建堤防,可防御10年一遇洪水;在小黑河、什拉乌素河及大青山区较大支流的下游以及呼和浩特市郊区也修有防洪堤防,共计堤长643公里。沿大黑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下游两岸,建有20余处万亩以上的灌区。沿黄河大堤还修了镫口、团结、托克托等4处扬水工程,改自流引水为扬水灌溉,水源得到保证。
红领巾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由于当时全国少先队员曾捐献28万元支援该水库建设,故命名为“红领巾水库”。红领巾水库位于土左旗大青山麓的水磨沟沟口附近,控制流域面积1 364平方公里,年水量4320万立方米,年沙量77.4万吨。坝址以上全为山区,植被差,常有山洪暴发。这座控制性水库,坝高42米,总库容1660万立方米,死库容280万立方米。自1960年建成投运用以来,前4年采取“拦洪蓄水”运用方式,水库淤积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水库管理人员深入调查,分析水沙运行规律并总结群众引洪淤灌的经验后认为:“泥沙既能随水而来,也就能随水而去,全部拦蓄将淤废水库,引出泥沙则可改土淤田。”于是打通施工导流洞,改水库为“缓洪蓄清”运用方式,即汛期滞洪排沙,引洪淤灌,汛后拦蓄清水供冬春灌溉。自1964年以来,水库不但没有淤积,而且还冲走了部分老淤土,保住了库容。
大黑河的引洪淤灌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多年前,当地群众就有引山洪浑水漫地 ,用以改造荒滩碱地获得好收成的事例,多自发效仿推广。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提倡 ,引洪漫地面积不断扩大,由历史上的11万亩发展到100多万亩。现在土默特川平原上,大黑河干流美岱以下及各支流口以下,都是引洪漫地范围,沿河道两岸设有许多引水口门,每年汛期山洪暴发,群众都自上而下节节分流,使洪水和泥沙通过分洪口门分散在川台河滩之上,肥田改土,往往轮到下游灌区已是水少地多不够引用了。如此大规模引洪淤灌,大黑河的洪水和泥沙已被吃光喝尽。据水文观测,自1968年以来,除个别大水年外,洪水泥沙已不再进入黄河,其减水减沙效益达100%,成为第一条水沙不入黄河的大支流。